基督教地名洗波音谷是什么意思

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1] 。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是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水洞沟遗址繁衍生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

2016年12月,银川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7年,银川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银川”作为古地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银州银川郡”。故址在今陕西省米脂县东北。《读史方舆纪要》载,宋崇宁四年(1105年),“仍置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金为银川寨。寻废。”

宁夏地方文献上出现“银川”一词,约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咏唱宁夏平原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其间的秀美景色时,用“银川”形容其水光潋滟、水映晴光的水乡风光。如“俯凭驼铃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连山似奔浪,黄河一带宽。城郭渺如舫,银川亦寥廓”,“或是天吴聊小试,暂移鳅穴到银川”。这些诗词中的银川,还没有明确的地名意义。

清雍正年间,“银川”一词,逐渐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义。如《惠农渠碑记》上有“黄河发源于昆仑,历积石,经银川,由石嘴山而北……”的记载,碑文上的银川,已泛指银川平原引黄河灌区了。

清乾隆年间,宁夏知府赵本植在府城(今银川城区)创立“银川书院”,又有汪绎辰纂修《银川小志》。“银川”一词的指代范围趋于具体、明确,已初具地名意义,并逐渐成为宁夏府城的代称。1944年,宁夏省城(今银川城区址)改为建制市,正式定名为“银川”。地名一直沿用。

相传古时候贺兰山飞来的一只凤凰,看到这里黄河横贯、麦浪翻滚,一片风光秀丽的江南景象。不忍离去,竟化身为一座美丽的城市——银川。东门外的高台寺是凤凰的头,凤凰头挨到黄河边;高台寺旁边有两眼井,是凤凰的眼睛;鼓楼是凤凰的心脏;西塔和北塔是凤凰的两只爪子;西马营湖泊相连,林茂草密,花团锦绣,那是凤凰的尾巴,一直拖到贺兰山麓。

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

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活动、游牧的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使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套地,据有宁夏平原河东地区,开始在此戍边,秦分天下为36郡,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

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

南北朝时期,大夏国改建“丽子园”,为驻军、屯粮重镇。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

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

宋为怀远镇,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

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南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凉州府(武威)为辅郡,有“东都兴庆,西都凉州”之誉。

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宁夏之名肇始于此。

明设宁夏府,系“九边重镇”之一。

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

民国建元,因清代宁夏道与宁夏县名同,且宁夏为古朔方地,故改宁夏道名为朔方道,领宁夏、宁朔、中卫、平罗、灵武、金积、盐池、镇戎8县,仍属甘肃省。道署及宁夏、宁朔两县治均设宁夏城内。

1913年,宁朔县治移驻新满城,后又迁永宁县望洪堡、青铜峡市瞿靖堡、小坝镇。

1923年10月17日,以旧甘肃省朔方道属之8县及宁夏护军使辖之西套蒙古两旗属地合并建为宁夏省。

1929年1月1日宁夏省政府成立,省会驻宁夏城。

1941年4月析宁夏、宁朔两县部分辖地增设永宁县,县治驻杨和堡(今永宁杨和镇)。宁夏县更名贺兰县,县治自省城移驻谢保堡(今贺兰县习岗镇)。1944年1月将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仍为宁夏省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

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银川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银川市面积9555.38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驻金凤区北京中路166号。

银川东与吴忠市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为邻;南与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石嘴山市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其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13] 2013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48.60平方公里。

市境地理坐标:北纬38°08′~38°53′,东经105°49′~106°35′。

银川市区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兰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海拔在1010米~1150米之间,地面坡度为2‰左右,土层较厚。银川西部的贺兰山为石质中高山,呈北偏东走向。全长约150公里,宽20公里~30公里。最高峰海拔3556米,是阻挡西北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银川的天然屏障。贺兰山在银川市境内近70公里,面积5.88万公顷,山高坡陡,气势雄伟。

银川位于中国东、西两大构造带的枢纽部位。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贺兰山台陷和银川地堑,为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间的山前拗陷区。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中国首批确定的38个抗震设防城市之一。银川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

银川地堑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铜峡,长约160公里,最宽为55公里。地堑东西两侧分别受黄河断裂和贺兰山东麓断裂控制,地堑内还有两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即芦花台断裂和银川—平罗断裂。这4条断裂共同控制着银川地堑的形成和发展。周边县市地堑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对银川市区即有影响;地堑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对市区将会造成破坏。

银川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1143年曾发生过6级地震;1227年发生5.5级地震;1477年发生6.5级地震,烈度均为8度。特别是1739年发生的银川—平罗8级大地震,银川震区烈度为10度,使银川古城尽毁。这是银川平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灾难性地震。

银川地区土壤类型分为9大类、28个亚类、48个土属及500多个土种或变种。贺兰山至西干渠之间主要为山地灰钙土、草甸土和灰褐土,东部冲积平原主要为长期引黄灌溉淤积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区有湖土和盐土分布。灌淤土土质适中,理化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适种性广。土壤类型的多样性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长。

银川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黄河是银川的主要河流,流经银川80多公里,南北贯穿。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引黄干渠有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等渠,年引水量数10亿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沟的完整的灌排水体系,保证了13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

银川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较著名的有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西湖等。银川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物有19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银川湿地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

银川市及其所属各县(市)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

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日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是重要的农林牧渔生产区。银川境内天然湖泊众多,自然水面数万公顷,水质良好,水域内水草茂盛,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

贺兰山区有银川市天然林资源。总面积2.67万公顷,有天然次生林1.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8%。林种主要有云杉、油松、山杨等乔木,还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药用植物4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獐子、马鹿、蓝马鸡、青羊、狐狸等32种。贺兰山东麓地区,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接近甚至优于法国优质葡萄产区——波尔多地区,是世界优质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态区之一。

银川地区矿产资源有煤炭、赤铁矿、熔剂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硅石、磷块岩、水泥石灰岩、辉绿岩等。贺兰石“石质莹润,用以制砚,呵气生水,易发墨而护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盛誉,为中国“五大名砚”之一。灵武矿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特别是煤炭储量以及其具有的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质,在全自治区乃至全国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截至2013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208.2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8%。其中回族人口50.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1%。城镇人口155.76万人,乡村人口52.51万人;男性106.11万人,女性102.1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32‰,死亡率为3.5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3‰。

银川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全市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504472人,占75.48%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88616人,占24.52 %,其中回族人口为459647人,占23.0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65072人,增长44.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28569人,增长35.71%,其中回族人口增加118857人,增长34.88%。

公路有6条国道通往全国各地,境内有高速公路125公里,109国道、110国道、青银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京藏高速公路等穿境而过。

银川汽车南站位于兴庆区清和南街以西、胜利南街以东、六盘山路以南,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公路客运枢纽。

银川旅游汽车站(汽车北站)位于兴庆区清和北街以西。

银川汽车西站位于西夏区兴州北街以东。

铁道线路:包兰铁路、太中银铁路

火车站:银川火车站、银川西站、银川南站

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已开通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及首府城市、香港、首尔、曼谷、台北等航线,可起降波音、空客等大中型客机。

截至2013年末,全市公共汽车线路共有81条,公交标准运营车辆1942标台,市公交公司所属线路覆盖三区两县。

出租汽车运营车辆5364辆。

银川市规划了四条BRT线路,其中1号线于2012年4月28日开工,同年9月投入运行,运营车辆为18米长的大铰接公交车和12米长的大铰接公交车两种。2号线于2013年开工预计同年投入运营。

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5.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6.66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60.27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78.74亿元,增长7.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277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0:54.5:4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66.6%、31.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9%,衣着类价格上涨3.1%,食品类价格上涨2.8%,居住类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1.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0%,新建住宅价格上涨3.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3.60亿元,增长14.1%,其中税收收入113.91亿元,增长8.3%,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2%。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77.72亿元,增长22.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3.84亿元,增长18.2%。事关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其中,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0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7.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4.9%、教育支出增长7.4%。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63.44亿元,增长3.0%;林业产值2.21亿元,增长9.3%;畜牧业产值28.86亿元,增长13.0%;渔业产值6.33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98亿元,增长8.7%。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6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4.3%;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60万公顷,下降22.7%。蔬菜播种面积2.99万公顷,园林水果播种面积2.83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80.74万吨,下降5.3%;其中小麦产量8.28万吨,下降19.3%。蔬菜产量144.58万吨,增长1.2%;园林水果26.96万吨,增长6.8%。肉类产量5.31万吨,增长0.6%,其中猪肉产量1.7万吨,增长0.4%,牛肉产量1.51万吨,增长3.9%羊肉产量1.57万吨,增长5.6%。年末大牲畜存栏20.17万头,生猪存栏16.48万头,羊只存栏数67.24万只,家禽数261.56万只。禽蛋产量2.02万吨,增长30.3%;牛奶产量54.40万吨,增长30.6%;水产品产量6.40万吨,下降2.4%。

2014年农村用电量3.58亿千瓦小时,增长0.5%;农用化肥施用量(按实物量计算)24.26万吨,下降6.7%。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375.1亿元,增长7.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4.2亿元,增长18.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77.5亿元,增长8.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63.4亿元,增长3.9%;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418.7亿元,增长11.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8.6亿元,增长9.9%。

按行业分,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75.5亿元,增长5.7%;石油加工、炼焦业完成增加值98.2亿元,增长8.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80.9亿元,下降2.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5亿元,增长53.3%;纺织业完成增加值26.1亿元,增长28.3%。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3.4亿元,增长19.0%。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752.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5%;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23.14亿元,比上年增长5.3%;主营业务成本1351.7亿元,增长8.1%。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66.51亿元,下降15.8%;利润总额63.58亿元,下降28.6%。工业品出口交货值59.4亿元,亏损企业亏损16.95亿元,企业亏损面20.8%,应收账款净额183.85亿元,资产负债率65.09%。

全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352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40.46亿元,增长17.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149.97亿元,增长12.2%;建筑装修装饰业实现产值9.39亿元,增长46.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44.7万平方米,下降8.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09.6万平方米,下降1.6%。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66亿元,增长146.7%;实现税金总额13.71亿元,增长9.3%。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85.15亿元,增长22.0%;更新改造投资87.17亿元,增长22.7%;房地产开发投资388.90亿元,增长17.6%。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371.92亿元,增长29.2%。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667.73亿元,增长30.1%;非国有经济投资725.03亿元,增长14.1%。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17.81亿元,比上年增长87.5%;第二产业投资481.66亿元,增长5.6%,其中工业投资479.96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投资893.29亿元,增长30.7%。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898.67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8.9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住宅开发投资239.01亿元,增长22.1%。全年购置土地面积160.98万平方米,下降8.0%。商品房施工面积4208.92万平方米,增长19.5%;商品房销售面积724.59万平方米,增长18.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14.01万平方米,增长13.1%;商品房待售面积525.37万平方米,增长2.7%。全年商品房销售额322.52亿元,增长8.5%,其中住宅销售额252.44亿元,增长2.8%。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4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9.48亿元,增长9.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99亿元,增长28.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46.19亿元,增长9.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6.28亿元,增长15.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6.08亿元,增长2.5%;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68亿元,增长15.0%;股份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85.83亿元,增长2.7%;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05.94亿元,增长6.3%;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74.5亿元,增长34.1%。其他各种经济实现零售额8.44亿元,增长89.0%。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及烟酒类增长9.8%;汽车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均增长4.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金银珠宝类下降6.5%;石油及制品类下降7.5%;通讯器材类下降9.5%;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3.4%。

重点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13.66亿元,下降6.5%,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06.48亿元,下降6.8%。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7%。其中,出口总额36亿美元,增长55.2%;进口总额9亿美元,增长1.7倍。

全年签订利用外资项目14个;合同外资金额2.7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2.9%;实际利用外资0.66亿美元,下降48.9%。

截至2013年末,全市有研究生培养单位3个,在学研究生3992人,增长6.5%。普通高等院校13所,在校生8.85万人。成人高校1所,在校生2.88万人,下降1.8%。中等职业技术教育20所,在校生5.25万人,下降14.6%。普通高中23所,在校生5.36万人,增长4.7%。初中46所,在校生7.50万人,增长0.7%。小学205所,在校生15.19万人,增长2.8%。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363人。幼儿园212所,在园幼儿5.38万人,增长10.2%。

银川市是科技人才比较集中的智力密集区,是发展本地区科技、经济的优势所在。银川市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380人,在西部地区(西南西北9省区)的城市中是最高的,比西安高2.8倍,比兰州高21%;每千人拥有自然科技人员21名,比全国平均拥有量多12人;工程师以上科技人员2993人,其拥有量居全国295个城市中的第52位,居同类81个城市中的第15位。

银川市立足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整合科技资源,积极主动与国家、自治区的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对接,申报国家、自治区创新基金和中小型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2项,资金640万元;成功申报国家清洁汽车二期工程“干热条件下银川市代用燃料汽车规模化运行技术考核项目”资金100万元;兴庆区、灵武市、永宁县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示范县,争取项目资金575万元。

2011年,投入科技三项费用6 5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倍;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2项,增长23.6%。全年申请专利量637件。拥有宁夏名牌产品140种。

2013年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名单,银川市金凤区、永宁县、灵武市荣登榜单,其中,金凤区顺利实现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七连冠”。

银川市的医事活动始于何时尚不能确定,宁夏府城(今银川市)的医事活动的出现应不晚于宋代。明代宁夏镇城庆王府内,有“良医所”,置“印一颗,良医正、副各一员”。镇城中曾设有药局,址在“南薰门内,大街东宁夏在明代也出现了医人的著作,有张景皋《难经直解》、方口《疮疡论》等(已失传)。

1932年秋,比利时、德国的天主教神甫和修女将西方医学首次传人宁夏。其后宁夏本地华医张明哲、任子仪、马元义、王秀清等天主教徒和修女先后参医,逐步扩大医疗范围,设立简易病床,治疗危重病人。1935年,宁夏成立高级助产学校,由医师程士杰担任教务长,开始培养妇幼保健人员,从此,新法接生、产前检查和产后护理等妇幼保健工作逐步开展起来。1946年,德国外科医师胡爱理从北京来银川市教会医院行医,先后做了许多外科、妇产科、宫外孕等手术,曾剖腹切除12公斤重的大肿瘤,开创了大型手术的先例。

截至2013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933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92个。卫生机构床位1289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2210张。卫生技术人员1.7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432人,注册护士738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技术人员341人;妇幼保健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824人;乡镇卫生院38个,床位数477张,卫生技术人员728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210人。全市已认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206个,定点零售药店501个。

银川体育最早出民间。现代体育传入银川前,民间体育以武术为主,此外有举石锁、摔跤、耍水等民间体育游戏。

20年代初期,现代体育传入银川市,但体育流传面很窄,运动水平也很低。1929年8月,银川市召开了“宁夏省军民联欢游艺比武大会”,开创了银川现代体育竞赛的先例。1933年9月在宁夏府城举行第一届“西北运动会”,宁夏队参加比赛的人数最多,成绩优异。1936年、1941年、1944年,在宁夏府城先后举行全省运动会,项目多为田径、球类、体操等。此外,城区各中小学也举办过运动会或联校运动会,学校体育开展得较为广泛。[35] 建国后,中共宁夏省工委组织开展了庆祝1950年元旦篮球、排球比赛,参加比赛的共有33个队,其中有宁夏干校队等。

电视:宁夏广播电视总台、银川广播电视台。

报纸:《宁夏日报》、《新消息报》、《银川晚报》、《都市生活报》《现代生活报》、《华兴时报》、《宁夏能源报》、《宁夏广播电视报》、《银川城市生活读本》、《新知讯报》。

广播:宁夏广播电视总台(现有交通广播,经济广播,都市广播,新闻广播4套频率)、银川广播电视台(现有新闻综合频率、音乐交通频率、都市经济频率和汽车生活频率4套广播频率)。

新闻网站:宁夏新闻网、宁夏网、银川新闻网、银川广播电视网、宁夏信息港。

杂志:《朔方》、《看天下》、《理财世界·馨家》。

截至2013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89.80万户。全年地方出版报纸19种、期刊37种、图书2739种。

银川话,属于中国北方方言区—兰银官话—银吴片。(兰银官话包括金城片,银吴片,河西片,北疆片)。

银川普通话的形成还与宁夏解放后的三次外来人口迁徙有着一定的联系。第一次人口迁徙年,北京市政府组织了一批移民来银,称为“北京移民”,他们带着不管是标准的北京普通话还是北京土话来到银川,与银川地方方言发生语言碰撞,今贺兰县金星农场就是当年北京移民兴建的,如今生活在那里的人还说着一口京味很浓的北京话。第二次的人口迁徙是在年,国家为支持宁夏的经济建设,从外地调来了很多支宁干部,仅上海支宁的“文教大队”就来了三批,大约有一万人。同时,沿海许多大厂也迁到内地银川,如:银川橡胶厂、长城机床厂、长城铸造厂、银河仪表厂、西北轴承厂、银川起重机器厂等,此次迁徙有职工及家属达10万人之多,为银川最大的一次外来人口迁徙。

在1956年知青上山下乡的高潮中,浙江的一大批知识青年来到银川和永宁县插队落户,也把他们的乡音带到了银川,此为第三次外来人口大迁徙。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又有大批的外来人口从东北、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迁徙到银川。50多年来,银川经过几次外来人口大迁徙的融合、交流,使银川普通话逐步走向规范、标准。

银川的饮食以汉族和回族的饮食习惯为主。 汉族饮食以西北菜为主。

银川的回族饮食,兼具中原传统和穆斯林的双重风味,是回族和中华文明融合的结果,这里有着正宗的清真食品和清真菜肴,同时还许多独特回族风味小吃。

清真菜肴有清蒸羊羔肉、牛羊肉酥、手抓羊肉等,也有非常地道的回族风味小吃,如羊杂碎、羊肉泡馍、清真奶油糕点、马三白水鸡等。

饮食物产丰富,除“宁夏五宝”之一的发菜以外,还有银川附近沙湖里出产的各种鱼类,有鲤、鲢、鳙、鲩、鲫鱼等,及北方非常罕见的武昌鱼、娃娃鱼(大鲵)、大鳖等,以此为基础的菜肴有糖醋黄河鲤鱼、中卫鸽子鱼、金钱发菜等。

银川宗教历史悠久,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在两晋时期传入银川,主要寺院有:海宝塔寺、承天寺、报恩寺、高台寺、戒坛寺、贺兰山佛祖院、五台山寺、慈恩寺等。伊斯兰教于元朝初年传入银川,主要清真寺有:纳家户清真寺、中大寺、西关清真寺、南关清真寺等。道教传入时间不详,但明清《宁夏方志》记载,当时宁夏府城(银川)道教盛行,主要道观有关王庙、岳王庙、三皇庙、城隍庙、清宁观、三清观等50处庙观。天主教于17世纪末传入银川,主要教堂有银川天主教堂、北关天主教堂等。基督教于元初传入银川。

银川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集地区,建有453座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清真寺。回族穆斯林群众一般奉行五项“功课”:念、礼、斋、课、朝。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的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培养有宗教学识的人才。

民国期间,京剧、话剧、歌剧在银川逐渐兴起。建国后,越剧和眉户剧也在银川城乡广为传唱。

银川市的民间文艺活动以社火为主。社火又叫红火,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一种集体游艺活动。每年腊月开始排练,春节期间上街串乡,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结束。

高跷:踩高跷表演者脚上绑三尺多高的柳木腿。建国前表演者多为男性,今则男女参半。一般每队30余人,多则60余人。

跑旱船:旱船有的随高跷表演,有的也可单独表演。船的数量可1只、2只、4只。船身用木条制成架子,饰以花朵和彩绸,上搭凉棚,下面用布围住,不使船姑娘的双脚外露,船姑娘腰系船体,1人扮作划船的老舶公。

浪头车:由3人表演 ,1人扮作老妇在车前拉绳 ,1人扮作老翁在后面推车 ,1 人则扮作少女“坐”在车中 (与旱船一样,少女腰系车身) 。

跑竹马:由民间艺人用竹片、彩纸、彩绸扎成马的形状,舞者腰围竹马道具,如骑在马上。

“花儿”又称少年,是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民间的一种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格律严格,歌词优美,曲调时而高亢,时而婉转,在宁夏,几乎随处都听到“花儿”,但最有民俗特点的是每年5、6月间的“花儿会”。

口弦也叫“口扣”。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妇女爱弹口弦。当地流行的口弦有铁、竹两种。

银川历史积淀丰厚,文化多元鲜明,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

“贺兰岿然,长河不息”,巍巍贺兰山岿然不动、滚滚黄河水奔流不息,是银川精神,更是银川人的精神。凸显出银川人意志坚定、求真尚义的精神品质。透射出银川人包容豁达、开放开明的精神气质。展示出新银川人开拓创新、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

标志由昂首展翅的凤凰、穿越银川平原的黄河构成了银川的视觉符号,概括凝练了银川精神。凤凰这个吉祥如意的形象给银川民众及外界已留下了难以改变的印象,因此标志主图案为凤凰,昂首向上的凤凰代表了银川人民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其中凤凰展开的翅膀由银川的“川”变形而来;进取向上的躯干由黄河变形而来,黄河是银川平原的命脉,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黄河与银川有着深厚的渊源,故将黄河贯穿图案上下。

沙枣树是银川的乡土树种,抗干旱、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强,最能代表银川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

国槐是银川市城市绿化中的骨干树种之一,在城市广为栽植,1984年被市人大定为银川市的市树。

玫瑰已被沈阳、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选为市花,但与其他城市种植的玫瑰有所不同的是,银川广泛种植的是苦水玫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也能生长,最能体现银川的城市特色。

马兰花是幸福之花,生命顽强,它最能代表银川人勇敢、善良、坚毅、宽容的品质。

喜鹊是吉祥的象征,形体比较美观,在银川市区内比较常见,做市鸟合适。2011年,银川市被授予“中华喜鹊之乡”称号。

银川自然景观有水洞沟旅游区、苏峪口森林公园、滚钟口风景区、金水旅游区、大小西湖、鸣翠湖、鹤泉湖等。人文历史景观有水洞沟、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三关口明长城、鼓楼、玉皇阁、海宝塔、承天寺塔、南关清真大寺、纳家户清真寺、马鞍山甘露寺、镇北堡华夏西部影视城、中华回乡文化园等。

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83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6家,国内社67家。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酒店4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14家,三星级25家,二星级3家。

2016年,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2150万人次,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7.1%;进出境人数达到20.7万人次,首次突破20万人次,同比增长97%;旅游总收入210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30.2%。

水洞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这里充满了雄浑、奇特的荒谷神韵,经历了千万年的风沙雕蚀,这里集中了魔鬼城、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柽柳沟等二十多处土林奇绝景观,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旷古玄远之叹。

水洞沟是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

西夏城旧称“横城堡”,位于黄河东岸的灵武市,银川黄河大桥附近,明清河东八景之一“横城古渡”的旧址。

贺兰山岩画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贺兰口内,距银川市区60公里。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西夏区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海宝塔俗称北塔,位于兴庆区北部海宝塔寺内。是一座方形9层11级楼阁式砖塔,通高53.9米。明清时代列为宁夏八景之一,称为“古塔凌霄”。

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通高36米,以台基、楼阁、角坊组成,位于兴庆区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的十字路口。

玉皇阁通高22米,占地约1040平方米。在一座长36米、宽28米、高8米的台座下,正中辟有南北向的拱形门洞。西北侧外部有石条台阶可登上台座。

南关清真大寺位于兴庆区玉皇阁南街,银川穆斯林群众于1981年募资重建的一座具有阿拉伯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

承天寺塔是银川古城西南部一座著名的寺院承天寺中间一座耸立云端的古塔,人称“西塔”。

水洞沟遗址位于灵武市境内,银青高速北侧。

大型实景演出《北疆天歌》

演出地点:宁夏银川水洞沟景区内每天下午4点准时开演,《北疆天歌》是大型实景马战史诗剧,该剧以12-13世纪为历史背景;以

中国军事遗址:长城、大峡谷、藏兵洞、红山堡这个堪称天险的军事屏障为实景;以来自蒙古国的专业骑队演员以及精挑细选100多匹骏马、骆驼、牦牛和数辆仿真战车为演出阵容;以战争与和平、民族兴衰为主线,演绎了发生在长城内古丝路驿站也是古边塞战场——水洞沟地区的一次货物运输和中途遭受抢劫,最后被骑兵营救的故事;同时再现了长城外成吉思汗成长过程以及和好友札木合之间感人肺腑的家国情仇并最终统一蒙古成为草原大汗的曲折故事。它是由我国著名导演历时2年打造的一场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宁夏五宝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宁夏银川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农副畜产品,其中最主要的是被誉为“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的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

“红宝”枸杞:木本植物,浆里呈鲜红色,形似纺锤,更似红玛瑙坠是宁夏的传统名牌出口商品。

“黄宝“甘草: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宁夏甘草以骨重粉足、条干顺直、口面新鲜、加工精细著称。出口叫“西正甘草”或“西正草”。

“蓝宝”贺兰石:产于海拔2600米左右的贺兰山悬崖上,石料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用它刻制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等优点。

“白宝”滩羊皮:宁夏滩羊属羊尾脂、粗毛型。

“黑宝”发菜:在植物分类学中,属兰藻门,含珠藻的一种。生长在荒漠、半荒漠地区,逢雨萌发,深秋早春时节采收。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

胡汝砺,宁夏名儒学人“四胡”之一,明代大臣,曾任京兆尹,兵部尚书

罗凤翔,字高输,明山西蒲州(今永济县蒲州镇)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仍巡抚宁夏。

杨守礼,字秉节。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人。后任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王崇古,字学甫,别号鉴川,明山西蒲州(今永济县蒲州)人。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进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

赵良栋,字擎宇,生于明熹宗元年,清代云贵总督。

吴进义,清朝将领。字子恒,甘肃宁夏府宁朔县(今宁夏青铜峡)人。

马福祥,清末民初将领,曾任青岛特别市市长,国民政府委员、安徽省主席

马鸿宾,字子寅,甘肃省临夏县韩家集人,历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副省长等职

戒成法师,法名广悟,俗名李来鹏,为宁夏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马鸿逵,西北军阀“ 四马”之一,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军阀,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的“ 土皇帝”。

2006年,被国家水利部认定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2007年,被国家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2008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2008年,被国家认定为"双拥模范城市"。

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科技先进城市"。

2008年,被国资委命名为"中国宜居城市"。

2008年,被国家旅游复核通过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8年,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协会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200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市”。

2009年,被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授予“中国宜居城市”。

2009年,银川市被中国休闲发展论坛授予“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2009年,被中国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

2009年,被中国节庆高峰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节庆活动2008年度中国十佳节庆城市”。

2009年,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评选表彰活动优秀城市”。

2009年,获“2009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奖”。

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2010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

2010年,被评为“生活品质最满意城市”。

2010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

2010年,被评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1年,被评为"2010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

2011年,被评为“2011中国最佳投资服务城市”。

2011年,被国家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11年,荣获“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

2011年,荣获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奖”。

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2012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2012年,获得”中国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

2012年,获得“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3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2017年,获得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宁夏最美地名故事·优秀作品展播

并非这个地方的大部分人姓杨而得名,是因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烈杨家将而名。提起杨家将,不得不提老令公杨业。这位威震八方的历史名将被北汉皇帝任侍卫新军都督侯。大宋年间,宋太宗又任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后因监军王先和主帅潘美争功,导致老令公败退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时没有接应陷入重围当中。虽然他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最后绝食而亡。一代名将就这样含恨九泉之下,但历史却没有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这个和他们有关的地方——杨郎,就是一种印记。

跟杨郎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老令公的孙子——杨文广。

杨文广就是人们熟知的杨宗保,杨六郎的儿子,因其难得的军事才能继杨业之后再次将杨家将的声名远播。这位当年的镇戎军(固原)知军病逝后,朝廷追赠其为同州观察使。

由于有历史资料的辅证,那些名垂史册的名字和荡气回肠的故事才成就了杨郎这样一个满是历史印记的地方,并供养着世世代代生活着这里的人们,用一腔杨郎话、一口米粮食繁衍至今。

除了了解地名传说,我们还需了解这里的百姓在滔滔历史长河中,意识里是如何表现对天地万物和自然法则的敬畏和尊崇的。

那就让我们走进杨郎的前世传奇。

杨郎地处固原北川清水河谷平原中间地段,海拔一千五百多米,地势平坦,是农耕作物生长的好地方。在历史上,杨郎就是个古镇,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明朝隆庆四年,开国元勋沐英后裔,在其封地杨郎建有城隍庙。“沐府杨郎”中筑有城廓,留南门一座,砌石砌就,上书匾额曰“黔南门”,下镌“隆庆四年立”。清朝建有“锡字宫”,还有财神庙、文昌楼等。

历史上,杨郎也遭受过兵荒马乱,加上天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生态破坏严重,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有十年九旱之说,虽有一些小溪,多半是盐碱苦水。农田没有水浇地,农耕以旱作物小麦、豌豆、扁豆类,糜子,谷子为主,兼以养牛羊牲畜,半农半牧,靠天吃饭,养育生灵。为防旱抗旱,土地进行倒茬轮作,轮休土地通称歇地,歇上三分之一,耕种三分之二,俗言:“年年防旱犁歇地,夜夜防贼偷不去。”歇地要在三伏天耕翻,打磨,平整才保墒,待到来年播种庄稼,一般收成都会有保障。当地大户人家封建家族四世同堂几十口人不分家,养牛羊牲畜,牛肥马壮,农家有机肥都能送到地里,有“大牛深犁羊茬粪,庄稼不成人不信”的说法。可小户人家,人力单薄,“妇人当家驴犁地,娃娃做活死淘气”。靠广种薄收,种在地,收在天,薄田出大地,人少、地多,慢慢竟也有了“米粮川”“油盆”“畜牧基地”之称。

这里的老百姓期盼着年年都有好收成,对自然环境、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敬畏也就理所当然了。在农时季节里,正是青苗出土、桃花盛开,杨柳吐絮、花红柳绿的好时候,百姓就借庙会,祈求老天爷造福。

跟过年一样重要的“朝山供水”节,开始了。

“朝水”节借以每年的农历3月20庙会举办,主要是巡游杨郎四边村庄庙宇,祈祷老天爷降及时雨,吹迎时风,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数百人组成的队伍中,除了杨郎本村镇的居民外,还邀请邻村人参加,凡参加的人员,要求斋戒三天(吃素食)。队伍组成后,会有指定的巡视监督员手执“戒尺”(一柄木制的剑,但没有开刃,长约二十八寸)在前领队。首当其冲的是搭着一面蓝底白字“朝山供水”四个大字的旗帜。随后是一面黑底白布图上北斗七星的三角旗帜。接着两面铜锣开道,两位手持长喇叭,吹得嘟啦嘟啦作响。三声炮响,惊天动地,锣鼓队紧跟在“万民伞”之后,还有一排两行十多位手持“云板”的青少年。云板也是有讲究的,选用桐木做成,长约60公分,宽20公分,厚度一公分左右,四片为一对,制作精致,上刻游龙彩云,意味着龙能治水,渴望风调雨顺。打起用彩绳连接并拴上一对红色长缨的云板,左右扭动,甩开长缨,先站立,然后迈出左脚起步,口默念一二三四,右脚停步拍板。接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停步拍板,发出噼啦的声响十分壮观。

随后有十多位青少年小伙子,身着马褂,挽起裤腿,肩上三尺三的小扁担,挑着一对木桶,桶口用红色绸布封住,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取水,谁能喝到这四方水,自是一种幸运,能保一年的顺心如意。可想而知,这四方水是如何珍贵了。

记得几年前,我曾亲眼看见村里剩下的唯一一位裹着小脚的老太太挤在一大群人里,因为抢不到能喝进嘴里的水,眼见桶底的四方水所剩不多,她用肥胖的身体左右拨开旁边的人,干脆把手伸进去,用蘸了水的手在孙子的头上脸上使劲搓。不明就里的孙子使劲反抗着。见疼爱的小孙子被水沾撒到了,奶奶放心地喘着一口粗气说,好了,这下好了。其实,水还是从地底下的水,只是我们都是吃五谷杂粮的普通人,没有谁是喝天上的露水长大,只是心里对天地万物心生的敬畏罢了。

喝完了这四方水,接下来,水会队伍继续分成两行,搭起龙、凤、虎三种不同颜色的三角彩旗,每隔上一旗,穿插一幡。所谓幡,是用一木杆或竹竿挑着一种铁制莲花瓣形,中间有一小钩,挂上长条各种不同刺绣的彩旗。幡上以天干配五行,即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庚、辛西方金;壬、奎北方水;戊、已中央土,各为一对;地支配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各一对,彩旗与幡达七十二对。朝水节所用道具和表演形式,表达的意思就是龙的传人。龙可治水,借以遵从天地万物自然运转的法则。

抬上“灵官爷”神轿巡游最有意思。民间传说“灵官”长着三只眼,明察秋毫、降魔除妖、扶正压邪。因旧时此处缺医少药,娃娃们一旦得上传染病就会死掉。为了求神保全性命,另外再图个吉利,便有百姓在“灵官桥”下“过关”以求免遭瘟疫疾病缠身。和尚道士、会首几人每人扯着一张红布的角,合唱布上的“关单”。偈子大意为:

十字当街设香桌,弟子虔心接诸佛。

诸佛正在空中过,耳听信士念弥陀。

西方路上一只鹤,口衔灵芝念弥陀。

仙鹤都有修行是,人不修行等什么。

紫竹林中起祥云,观音讲法度众生。

太乙真人来度关,能解凶煞并凶星。

南海观音南海南,南海岸边一只船。

世人都想船中坐,不知有缘和无缘。

合唱:禳啊!过呐!关呀!阿弥佗佛,唉释喇嘛唉,阿弥陀佛!

对曰:三十六关,七十二煞,禳过了吗?

此句一出,“过关”算是过关了。此时,鸣锣鼓乐,咚咯咙咚,咚咯咙咚——祈祷神灵保佑自己家人身康体健、诸事顺意,通天地之灵气,取万物之精华!

为时三天的水会节,头一天先在杨郎本城巡游城隍庙、财神庙及北街、南街东壕、西壕等巷道。第二天巡游周边村庄到蒋家河、虎家洼、南山沟、陶庄、杨家庄、齐家庄、马家崖湾、马家庄,最后一天到北水沟、罗圈河。每到一村,村民早有准备,欢迎水念队伍,并自动献上茶水、蒸馍、面食及油炸食品进行款待。

本应还到马家店、张家河,因清水河河水较大不宜渡河,到此结束。

热热闹闹的朝水节过后,这里的人们也开始在春种夏忙秋收冬藏的演绎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在杨郎最为出名也最具地方神秘色彩的金子泉,因为没人明其来历也没人知其去向,面对世事变迁和年代更迭,它却依然保持着它面无表情的特色,淅淅沥沥,淅淅沥沥,一直流向那不知名的远方。

有些传承或许会断流,但有些传承却一直在开始。因为老祖先们敬天畏地、遵循天地万物自然运转的法则,我们也才能安然地在此述说它的今生故事~

要想写杨郎的今生故事,总归是易于它的前世传奇,毕竟,作为土生土长于那片土地上的一位写作者,从小到大,我见过黄土地里黄花吐出来的蕊,麦田里麦苗抽出来的穗儿,见过平房里讲故事的舅爸如何从一个拿着羽毛扇的议程官变成失明的老人,也经历了黑馍变白馍、黑白电视机变彩色大液晶,更是亲眼见证了生活在这里的男人和女人们,如何在岁月的变迁中变成如今心宽体胖的样子。

伴随着春天的第一声炸雷,万物苏醒,春回大地。

正在自留地里忙活的和何成和她老婆“双咽咽”——一个长了两个舌头的女人,一边谈论两个小外孙一边往犁壕里点着洋芋种子。他家那个曾经失踪了很多年的女儿雪雪陪他们过完年后又回武汉了。在今后的年岁中,我小说中的这两个原型人物再也不用通过养羊、卖羊、找女儿被骗再养羊、卖羊、找女儿、被骗这种循环模式活着了。而现实中,因为人生的各种变故,夫妻俩说话的声音比以前更大了,走路也比年轻的时候更加陡了。唯一不变的是,现实中的何成和文字中的何成一样,每天会在太阳都没睡醒的时间里,绕着杨郎跑一圈,吃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连过年都不会变的黄米馓饭,然后给羊添料、垫圈、出粪,卖羊,然后白天干活晚上扯呼。只是,程序上少了找女儿和被骗这两项。

以他们一家三口为原型创作出来的中篇小说《那山那水那人》获得全国自由写作大赛二等奖后,每次回杨郎,我都看起来很闲地提着十个油饼去看看他们。“双咽咽”也会告诉我很多他们家的事情。比如,雪雪爸很爱她。我说比如呢?她说,比如家里没面了,雪雪爸会买回来,面都买回来了,肯定爱我着呢。在一个五十岁还张口就敢说爱的女人身上,我至少比对出了自己的匮乏。看她笑得灿烂,我换了话题问,雪雪今年过年回来吗?她灿烂着笑脸说,回来呢,说是把我这个两元店买来的金耳环换了呢。我说日子好了,换成真的好。她说不换,这就是金的啊,戴了多少年了耳朵从来不发炎。说着,顺手将一块油饼丢给正在歇晌的大黄狗。

和我家隔着一条清水河的马店村,舅爷爷王友江每到闲暇之余都会给孙子们讲故事。故事经过岁月的洗涤已经很完整了,六要素齐全,像电视连续剧,剧中有英勇无敌为国献身的他的战友,有惊险刺激环环相扣的曲折情节,自然,也有一个“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结尾。重孙子们听得快能背诵下来了,但为了讨太爷爷欢心还是会假装认真地听。听完之后还会有“托儿”一本正经地说,太爷爷再讲一个嘛!这时,太爷爷就会讲起家门口的革命烈士——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的军长赫光。故事好长啊,像那条不明来历也不知其去处的金子泉冒出来的水,淅淅沥沥,淅淅沥沥流向不知名的远方。

临终时,舅爷爷从他的百宝箱中解开那颗他离开部队时从帽子上摘下来的五角星,说,这是咱家的传家宝。虽然现在日子好了,但好日子不是平白无故得来的,一定要让后辈儿孙记得那些为了这好日子付出鲜血和生命的革命者。重孙子们看着那个红五星和胸前的红领巾,同一个色,都很鲜艳。

2015年,我以我舅爷爷为原型写的一篇小说《闪闪红星》在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比赛中获奖并被选发在《六盘山》杂志,后来改编成话剧剧本,通过国家艺术基金初审,又被拍成微电影,获得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国教办举办的“赞颂辉煌成就 军民同心筑梦”微电影大赛三等奖。成就我这个记录者的不是荣誉,是一颗红星和许许多多的“红心”。

现在,舅爷爷的后辈们勤劳致富,家家户户因地制宜种植枸杞,马店村的王氏家族成为远近闻名的“小香港”。

从我家左拐两条路就到了“慧霞”家。她是我小说《张家那个女人》主人公的原型。她前半生有形的和无形的财产配置是这样的:一间漏雨的破屋,夏天的几件衣服全部穿上就是冬天的装备,两任倒插门的丈夫,不知道鸡蛋的味道,每年就除夕能挣扎着吃顿饺子……可就是这么个农村女人,因为不受命运的摆布,她竟然在后面这重要的四十年时间里像热播剧中的大女主,拿着一本致富指南一路升级打怪披红挂彩,成为带动全乡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回看现在的“慧霞”,当年茅草屋的底子上盖起了有“炫富”嫌疑的大北房,屋里的光热取暖设备早已代替了呛死人的碳炉子。冬天倒是穿着夏天的薄衣服,但外套却是时髦又流行的呢子大衣。当年那个因为穷就离家出走的第二任倒插门丈夫如今也回来了,服服帖帖地听着女人的指挥。吃的饭菜更是不管种类,烟囱里都能飘出鸡蛋的香味来,顿顿吃饺子更是不行了,现如今减肥貌似比劳动更艰难。

《张家的那个女人》发表后,有外地友人微信上问我,你写的那些是真的吗?麦收时节——那个绝对不适合宴客的季节里,慧霞真的炸了一笸箩油饼和馓子?现在呢?

我说,现在啊?呵呵!!!

两年前,我用得来的稿费请“慧霞”吃饭,她知道我写了她就笑着跟我说,就自己的那命,如果不是遇到“上头”(政府)给她的帮扶政策,哪有现在的好光景。

说来也是,成就我们的,从来都不是命。

再来说说一个叫李月娥的女人。这个浑身上下缭绕着贼气的女人,在某一个有风有雨有笑有阳光的下午,因为对生命的敬畏从而变了另外一幅模样。这模样让那些曾经对她嗤之以鼻唯恐躲之不及的村人们由衷生出敬佩之情。因为她这个原型人物具有典型的“杨郎表情”,《李月娥的进化史》被选入鲁迅文学院西海固作家研修班《我和我们》专辑里。

前面说了一个家庭,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再来说说一群人——一群女人。她们平时忙着家里家外,忙完则会活跃在各类舞台上并且用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给外界展示出了农村妇女的新形象。一连三年,这支农村舞蹈队在原州区农民汇演的舞台上连年获奖,还把这种精气神带到了香港和澳门。2017年9月,她们在国际旗袍节上得金奖这事一时被传为佳话。我也没闲着,以她们为原型创作出的微电影剧本获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大赛的二等奖。拿了奖金请她们吃饭,这个组织里所有的中老年妇女,笑起来比我们还无邪。是啊,没有曼妙的身姿,没有婉转的歌喉,没有如花的年龄,她们却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智慧就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

不管以上所述的一个家庭、两个女人、一个男人,还是这一群人,毫无疑问,我们都被这个时代以及这片黄天厚土所宠爱着。

2015年4月,兴高采烈的杨郎人,齐声高吼着将那块写着“全国文明村”的大石头安放在了离赫光烈士雕像的不远处。任何一个地方,不管它富甲天下还是贫甲天下,只要有人,才被赋予生命。人,才是找到万物灵气的法门,也是根植于尘世俗缘的慧根。

在这个叫杨郎的地方,古有一代英烈杨家将,近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的革命烈士赫光,今有年轻的书写者从它的前世今生,一篇又一篇将杨郎这张名片递给不了解他、想了解它的世人面前,而岁月,一如这雄伟壮阔的黄土地,安详,静好!

2013年,对于银川河东机场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6月,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7月,中国民航局批复同意“银川河东机场”更名为“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这是继咸阳国际机场之后,西部机场集团拥有的第二家国际机场。从一个“土得掉渣”的军用机场,到现今宁夏对外沟通的便捷空中通道,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拥有怎样的前世今生?

谈起银川的机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河东国际机场。其实,在河东国际机场建成之前,在宁夏航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却是位于银川市西夏区的西花园机场。

在曾经的西花园机场旁,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间有几栋老楼。虽然西花园机场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这些老楼里的人,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飞机起飞降落时特有的轰鸣声。

王玉明就住在其中的一栋老楼里。这位八旬老翁谈起西花园机场的故事来滔滔不绝,至今仍能清楚地指认被保留下来的西花园机场航站楼。

王玉明谈起西花园机场时有些感慨:“现在居住在这里的年轻人,大多不知道这里曾经是飞机场。”他指着航站楼说,“你看那航站楼,以前没有这些高楼大厦时,航站楼可气派了,每天晚上当航灯亮起时,这里一片灯火通明。”

给王玉明留下深刻记忆的除了航站楼之外,就是当时飞机起降的声响。据老人讲,飞机场刚开始投入使用的那段时间,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都受到了很大影响。飞机起飞的声音特别大,把人震得直想呕吐;特别是飞机调试的时候,飞机一响大人被震得耳膜嗡嗡响,小孩被震得哇哇乱哭。不过后来,人们竟慢慢习惯了这种轰鸣声。飞机场搬走后的那段时间,总是觉得生活中缺点什么,晚上总失眠,适应了好几个月,才慢慢习惯没有飞机轰鸣声的日子。

如今10多年过去了,飞机的轰鸣声已经在老人的耳膜中消失。记忆中的老机场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渐行渐远,留下的只是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

一座消失的机场,记载了一段历史。从1936年西花园机场建成,到1997年停用,历时60多年,在这60多年间,西花园机场曾经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无论岁月如何轮转,这段历史也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淹没,因为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

其实,西花园机场并非银川最早的机场,在西花园机场建成之前,银川就有过几处短命的“机场”。1934年之前,宁夏没有一个机场,连军用飞机都无法升降。马鸿逵主政宁夏以后,为了给部队提供给养,并对孙殿英实施空袭,当时的宁夏省政府在现在的兴庆区银河仪表厂修建了一座简易机场。在同一季节,又在现在的兴庆区通贵乡修建了东昌机场,当年6月,欧亚航空公司开通了兰州到银川的首条航线,航班每周一班,11月航线延至内蒙古包头。但因机场靠近黄河,地势低洼,跑道经常积水;加之当时的飞机跑道全部是用黄胶泥砸出来的,欧亚航空公司机组人员飞宁几次后,认为黄土泥跑道不利于飞机的安全起降,向宁夏省政府提出新建机场的要求。

1935年10月,宁夏省政府以“防共”为由,在满城(位于如今的银川市金凤区)修建机场。当时的满城是清朝满族旗人生活的小城,住着几百户居民,为了修建机场,马鸿逵将居住在这里的满族人强行迁走。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满城机场建成后竟然根本无法使用:其一,跑道长度达不到飞机起降要求;其二,由于满城东边是一片湖泊,西面是一条灌溉渠,无法再进行扩建,满城机场只能起降一些小型飞机。被逼无奈的马鸿逵又在西花园重新规划设计建造了后来的西花园机场,建成后的西花园机场设施非常简陋,跑道为土质碎石道面,其性质基本是一座军用机场,为马鸿逵部队11军168师据守。

1936年,建成的西花园机场,迎接了很多当时的军政要员,张学良、陈诚、杨虎城、朱绶光等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曾随同蒋介石多次“光顾”西花园机场。机场建成后,没有自己的飞机,马鸿逵觉得在军政要员中很伤面子,但又不想自己掏腰包买飞机,苦思冥想后,就以向蒋介石祝寿为名,在宁夏搞“献机祝寿”活动,活动总计强索“捐款”6万元,购买飞机1架,并命名为“宁夏号”。

然而,对于马鸿逵和他的西花园机场来说,似乎灾难来得更早了一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飞机疯狂地袭击了省城银川,人员伤亡惨重,西花园机场也遭到了重大的损失。为了战争和安全的考虑,马鸿逵决定修建同心军用机场和平吉堡机场,并在固原三营、七营、黑城子强征大批民夫,修建了豫旺军用机场。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鸿逵调用官兵1875人,用了一周时间,对西花园机场进行了整修。然而此次整修更像是在给将来的逃跑铺路,1949年9月,马鸿逵乘机仓皇逃到重庆。当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银川并接管西花园机场。

西花园机场完成历史的演变

解放后,西花园机场一直隶属军方。1958年,国务院决定国家民航局划归交通部,成立中国民航银川站时,张顺礼任站长。那时的西花园机场尚是一片荒芜,跑道上长满了杂草,没有任何导航设备。虽然解放后政府对西花园机场进行了整修,但由于当时经济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跑道仍然用砂砾铺成,流水不畅,跑道容易积水。在1961年至1970年,机场跑道四次被淹没,最短停航时间为11天,最严重的一次是1961年,因贺兰山洪水暴发,淹没西花园机场跑道、候机楼,停航时间长达108天。

1958年10月20日13时41分,一架伊尔14型客机平稳地降落在银川西花园机场,宁夏回族自治区民航在此举行开航典礼,拉开了新中国成立后宁夏民航的序幕。

改革开放后,走出去和走进来的人越来越多,飞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西花园机场也迎来自己最辉煌的历史时刻。1986年,国家民航局和自治区投资260万元对西花园机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西花园机场为3C级机场,可起降BAe146及50吨以下机型,跑道长1800米,道面为沥青混泥土。1988年,由于航线增多,业务繁忙,自治区政府对西花园机场再次进行了扩建,设有候机楼、贵宾室、旅客餐厅、招待所。这次扩建后跑道达2200米,机坪面积为3600平方米,西花园机场达到了其发展史上的顶峰,可直达西安、北京、太原等各大城市。

在这段历史中,曾经发生了宁夏航空史上最大的空难,王玉明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93年7月23日,西北航空公司甘肃分公司一架BAe146-300型B2716号飞机执行银川至北京航空任务时,在西花园机场起飞过程中,冲出跑道,飞机在滑过60米的安全道后冲入50米的草地、两道排水沟后,在一处水塘边失事,造成55人遇难,53人受伤,回想起那天,至今让人难忘。

1997年9月6日,4D级国内干线机场银川河东机场建成,国家民航总局颁发银川河东机场使用许可证,当日零时,西花园机场宣布关闭,长达半个世纪的西花园机场才算退出历史舞台。

从1936年的西花园机场,到如今的西部机场集团拥有的第二家国际机场,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中,一跃成为西部重要的现代化航空港。这期间,它曾经历了多次蜕变……

从西花园机场到后来“接班”的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河东机场”),这之间也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其实在迁建前,自治区曾多次设想在西花园的基础上扩建,但考虑到西花园机场有以下“四大缺点”导致设想无法变成现实:其一,机场离邻近部队的机场较近,空域有干扰;其二,机场跑道西南方1.5千米处的宁夏电视台铁塔高186米,超出净空允许高度141米,搬迁铁塔费用过大;其三,西花园机场位于金凤区和西夏区之间,如果在此继续扩建,势必会影响城市规划和发展;其四,在西花园机场的发展史上,因地势低洼积水、春季翻浆等被迫停航也是“常事”。所以,在原地扩建的方案无法实施,只能重新选址。

机场重新“定位”的过程也颇费周折。1976年,自治区、银川市规划部门将距离西花园13000米的芦花台作为新建机场的地址,列入银川市总体规划。但这次选址,在8年后被放弃。也就是1984年12月,国家民航局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勘察后,认为芦花台场址系洪水淹没区,地势低洼,不宜作为机场。

随后,在1985年初,中国民航设计院、民航西北机场建筑设计院受自治区政府委托,先后重点勘察了贺兰山农牧场、西湖农场、南梁农场,市南的沙丘地、掌政镇、永宁县丰盈大队及永宁县白鸽大队等地址,经勘查初步确定永宁县望远镇白鸽大队为新建民航机场场址。但由于种种原因,银川白鸽机场没有被列入国家民航机场建设规划。

随着白鸽机场场址的“夭折”,机场选址工作暂被搁置。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场的迁建迫在眉睫,1991年,自治区发改委成立了新机场领导小组,先后勘察芦花台、南梁、掌政、白鸽等10个场址,因当时自治区政府决定修建银川黄河大桥及银(银川)古(古窑子)一级公路,地面交通运输问题已解决,故初步确定灵武市临河镇为新机场场址。后来,经过反复勘察论证,确定在灵武市临河镇鄂尔多斯冲击区二级平台新建机场,并立项。

1992年3月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宁夏新建河东民用机场,场址定在灵武市临河镇,就是如今河东机场的所在地。

经过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1995年12月18日,银川机场迎来了一个生命的跨越,国家发改委批准河东机场开工,并将其确定为国家大型、中型开工项目。建成后的机场占地6600亩,总投资5.38亿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飞行等级为4D级,属于国内干线机场,是西安咸阳机场、兰州中川机场重要的备降场。机场跑道长3200米,是西花园机场跑道长度的两倍。航道宽为45米,可满足波音757、空客310、波音767及以下机型安全起降。机场站坪面积5万余平方米,可停靠9架大中型飞机。航站楼高12.1米,南北长156米、东西长52米,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河东机场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善了宁夏民航空运条件,年吞吐量达60万人次。

河东机场再次"扩容升级"

随着我区经济的飞速发展,河东机场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已列入自治区“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从1997年河东机场一期建成到2008年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历经11年时间;从河东机场二期建成到三期工程启动,仅仅用了3年时间。机场“扩容升级”的速度折射出宁夏发展的速度。2010年,银川河东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94万人次,增长27.5%,增速连续三年在全国前50名机场中位居前三位,提前10年突破河东机场规划预计的2020年旅客吞吐量270万人次的目标。截至2012年11月下旬,河东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2万吨。攀升的数据,催促着河东机场前进的脚步。如今,新一轮改扩建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待新一轮改扩建完成,历经60多年变迁的河东机场,又将走向一方新的天地。

三期扩建工程完工后,可满足近期2020年10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和10万吨航空业务量,满足远期2040年22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和25万吨航空业务量。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将现有跑道和平行滑行道向南延长至3600米,新建8万平方米T3航站楼、1.42万平方米的停车楼、4.07万平方米的地面停车场、17.86万平方米客机站坪、4500平方米航管楼、3200平方米宁夏安监局安全运行中心,配套建设空管、供油等相关设施,项目总投资30.06亿元。

扩建后的河东机场飞行区等级由4D提升为4E,这就意味着,除空客380以外所有大型飞机均能全重起降,保障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在国内达到飞行区等级4E的机场有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长沙黄花机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常州奔牛机场等。

从“小机场”迈向国际化

当你站在河东机场进出场高架前,远远望去,一座现代化的航运中心犹如鲲鹏展翅拍击九天,机场建设者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绘就了我市城市建设的又一靓丽名片。

目前,河东机场运营航线55条,通航城市46个,开通了直达阿联酋迪拜、韩国首尔及中国台北等国家和地区的定期航线,并以旅游包机形式运营泰国曼谷航线,已连续6年执行迪拜朝觐包机保障任务,同时已经迎接了三届中阿经贸论坛的阿拉伯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在即将到来的“首届中阿博览会”上,河东机场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现在的河东机场已基本具备开拓更多国际航线的市场基础,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正式启动,将为河东机场进一步开通国际航线航班奠定坚实的基石。

河东机场改扩建的新航站楼设计、工艺流程先进、科学,而且设备、设施在建设时处处为旅客着想。可以为旅客提供餐饮、购物、娱乐、上网、急救等服务,提升了河东机场的服务功能,保证旅客能够顺利、舒心地乘机出行。

在候机楼里,即将乘机去上海的旅客张萍认为,现在的河东机场,环境和服务都有了很大提升。由于她在一家企业做高管,经常出去参会,河东机场已经是她多年的老朋友。她告诉记者:“以前飞机晚点的时候,觉得很无聊,现在不一样了,不仅有好看的航空杂志,还有精美的书店,对我来说,在候机楼里看书也是旅途中的一种享受。”

7月,“银川河东机场”正式更名为“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这是继咸阳国际机场后,西部机场集团拥有的第二家国际机场,也是自治区民航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河东机场跨入了全国重要枢纽机场行列。一个以银川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航空运输网已经形成,作为宁夏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必将为宁夏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长期生活在一座城市,往往会忘记去观察它,往往会忽略它的变化。而这次从东昌机场、满城机场、西花园机场到河东机场,从它们前后跨越60多年的回忆中,我才深切感受到了河东机场蜕变的轨迹。站在西花园机场的航站楼边,看着航道上一幢幢林立的高楼,宽阔车道上穿行的车流,它们曾经都是西花园机场延续的美丽。漫步在河东机场的候机楼里,感受着舒适的乘机环境,看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出行人轻盈的脚步,你会发现,机场的变化只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部分,但却反映了一座城市发展的轨迹、开放和国际化的进程。银川乃至宁夏人通过机场飞往世界,世界也通过机场感受宁夏。

■内容来源:本文作者-梁红茹、张碧迁 ,最终解释权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所有。 睛彩宁夏经授权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东方教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