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表十进制有多少条?

1、请不要用十进制的思路看此表格!
2、如果你看不懂此表格,请看右边中括号里转化为十进制的数字。


本文为最最基础的python基础算法题目、思路和答案,适合python初学者使用,可以当作python入门算法工具书,虽然不具有高深的算法,但是都是企业级算法用的频率最多的,这也是学好高级算法的必经之路。希望收藏、关注、点赞哦。


(1)考虑去重,首先将字符串进行过滤去重,这样在根据这些字符进行循环查询时,将会减少循环次数,提升效率。但是本人写的代码较为臃肿,有更好的希望留言评论

利用set自身的去重功能

对已经去重的list进行遍历,因已去重
从而减少循环次数,提高检索效率

【思路】:按题意直接写出来


【思路】:其实python自带排列组合模块,可以直接调用。
也知道这个写法,只是函数记不住,还是百度一下才能写出来。如果这是面试题,能写出后一种当然好,不能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按照上面的思路来吧。

低于或等于10万元时,奖金可提10%;
利润高于10万元,低于20万元时,低于10万元的部分按10%提成,高于10万元的部分,可提成7.5%;
20万到40万之间时,高于20万元的部分,可提成5%;
40万到60万之间时高于40万元的部分,可提成3%;
60万到100万之间时,高于60万元的部分,可提成1.5%;
高于100万元时,超过100万元的部分按1%提成。
从键盘输入当月利润I,求应发放奖金总数?
程序分析:请利用数轴来分界,定位。
【思路】:这种处理数轴问题的写法,值得参考。比elif的写法,简洁方便的多。

【思路】:网站上是求了一下方程,没细看。
python又不是没有开方函数,直接按字面意思解了。

程序分析: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0、1、1、2、3、5、8、13、21、34、……。
【思路】:很多种解法,我是按照分割的方式,每次取列表后两项,然后相加。

【思路】:如果系统的看过python教程之类的应该都知道。
Python里面一切都是对象,list的复制需要用[:]的方式。
至于b=a只是相当于给a取了个别名而已,指向的是同一个列表,并没有实现复制。

print(id(a),id(b)) # 如果去掉[:],可以看到a,b的内存一致,并没有复制,指向的是同一个列表


【思路】:已经忘了,百度了才想起来口诀表具体长什么样。


用format方法生成字符串,也可以参考。用循环到i+1的方法,比上面还能少写一行。


【思路】:time.sleep(),用过的都知道。

【思路】:用过几次,用过就忘。

有一对兔子,从出生后第3个月起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小兔子长到第三个月后每个月又生一对兔子。假如兔子都不死。问每个月的兔子总数为多少?其实这道题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
【思路】:理清思路是关键,理解成满两个月后,每月都能生兔子,就好办了。

m2=0 # 满俩月(下个月生兔子) mm=0 # 可以月月生兔子了

【思路】:按照素数不能被之前的素数整除,取200以内所有素数,然后取出101-200之间的部分。

# else: # 这是一开始我自己的写法,后来发现for可以直接接else子语句 else: # 迭代的对象成功迭代完,位于else的子句将执行;而如果在for循环中含有break时则直接终止循环,并不会执行else子

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
例如:153是一个"水仙花数",因为153=1的三次方+5的三次方+3的三次方。
【思路】: // 取整,% 求余,**3 三次方。知道取整求余写法的就没问题。

【思路】:拆到拆不动为止,类似012题。

【思路】:if-else基本用法,没啥说的。

【思路】:用的不多经常忘,整理了一下参考答案和一些转换

print(date) # 前面两条函数配合着用,相当于将时间文本重新格式化。 #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datetime模块来计算时间差,例如: # 注意上面的日期虽然看起来是文本,但实际上是datetime类型的。 # 可以通过时间戳/时间文本转换得到,然后才能进行日期时间计算。

【思路】:本来想写成这种格式来着

if c in string.digits: # 看了参考答案才知道有现成的函数可以用。其实随便哪种都行,甚至直接把一串字母粘上去看起来更直接。

例如6=1+2+3.编程找出1000以内的所有完数。
【思路】:题意看的不是太懂,于是百度了一下:完数就是除了自身之外的所有约数之和等于他本身。
第一个完全数是6,它有约数1、2、3、6,除去它本身6外,其余3个数相加,1+2+3=6。
第二个完全数是28,它有约数1、2、4、7、14、28,除去它本身28外,其余5个数相加,1+2+4+7+14=28。
先求出所有约数,然后求和比一下是否相等就行了,没有难度

【思路】:很简单,没啥说的

m = 100 # 第一次落地,经过了一百米 total += 2*m # 弹起然后重新落地,一共经过的距离

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个桃子,当即吃了一半,还不瘾,又多吃了一个
第二天早上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个。
以后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
到第10天早上想再吃时,见只剩下一个桃子了。

做这种题,先用算数式列出来,然后用代码描述就行了。

两个乒乓球队进行比赛,各出三人。甲队为a,b,c三人,乙队为x,y,z三人。已抽签决定比赛名单。有人向队员打听比赛的名单。a说他不和x比,c说他不和x,z比,请编程序找出三队赛手的名单。
【思路】:关键是将抽象化,将问题抽象成代码方式。我的解题思路,是用排列组合函数,列出方案,然后排除。而官方解答里面有一个纯粹的for循环加if的求解方式,更抽象一些,用了一个很常用固定范式,直接拿来解题了。稍微对其抽象的方法注释了一下。

【思路】:实现起来很简单。


【思路】:按题目要求,公式f(n)=n*f(n-1),递归调用求解。

【思路】:直接从官网复制,不喜欢递归。

问第五个人多少岁?他说比第4个人大两岁。
问第4个人,他说比第3个人大两岁。
问第3个人,又说比第2个人大两岁。
问第2个人,说比第1个人大两岁。
最后问第一个人,他说是10岁。

【思路】:官网给的还是递归方法,因为不用递归的话就是个口算题。

list倒序可以用list.reverse();字符串就只能用步长=-1的方式来倒序了。

即12321是回文数,个位与万位相同,十位与千位相同。
【思路】:没啥可说的。


【思路】:按照题意要求实现了就行

【思路】:之前已经做过了

【思路】:一开始没看懂题目项干啥,直接print(list)不就是逗号分隔么
实际上题目的意思是,合并列表项,以逗号为间隔

【思路】:素数就是质数

【思路】:实际上考察的是排序。揣测了一下题意,写了两种解法

【思路】:思路比较简单,n*n的矩阵都可以用这个求解。

【思路】:不是很清楚什么意思,直接看了官网的解答。如果是函数中的局部变量,每次调用函数都会初始化。而类中的变量,创建类的时候初始化,每次执行类中的函数的时候,不会初始化类变量。看起来是想说这么个意思。

# StaticVar作为类的一个属性,相当于静态变量

【思路】:同样没看懂题意,看了下官网答案
发现实际是想说变量作用域, python是有分局部变量、全局变量的等区分的。

【思路】:简单,但官网有人写的更简单

【思路】:看了一眼官网答案,简单到懒得写。以下官网答案。

【思路】:用的不多又忘了,看了一下网上的教程,整理了一下。

#lambda函数也叫匿名函数,即,函数没有具体的名称。先来看一个最简单例子:
#lambda存在意义就是对简单函数的简洁表示。
#lambda语句中,冒号前是参数,可以有多个,用逗号隔开,冒号右边的返回值。
#常搭配内置函数map、filter、reduce,都是应用于序列的内置函数。常见的序列包括list、tuple、str。
数已经被从全局名字空间里移除了,它现在被放置在fucntools模块里
 
【思路】:之前学习随机的时候整理的东西,用到时候来找就行了

(作为随机字符种子库)
学习使用按位与 &
学习使用按位或 |
学习使用按位异或 ^
学习使用按位取反 ~
【思路】:大概看了一下资料,按位操作可以通过bin()函数转换为二进制从而实现。感觉二进制的计算如果不是学加密之类的基本用不上。所以这一题,大概写了集合的用法,&、|在python中是集合set()才用的符号两个列表求交集并集,通常也都是转换为集合,然后进行计算的。

# 可迭代变量转换为集合形式
# 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
# 当然也可以写成函数形式,不过确实没有上面符号好记。
 
 

【思路】:学了lambda想耍一下,结果发现官网写的比我还简洁!


海滩上有一堆桃子,五只猴子来分。第一只猴子把这堆桃子平均分为五份,多了一个,这只猴子把多的一个扔入海中,拿走了一份。第二只猴子把剩下的桃子又平均分成五份,又多了一个,它同样把多的一个扔入海中,拿走了一份,第三、第四、第五只猴子都是这样做的,问海滩上原来最少有多少个桃子?
【思路】:不考虑解方程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归结成“整数n,迭代5次之每次都能得到整数,求n的最小值”问题。一开始想简单了,以为最后的猴子只拿一个,代进去一算发现不是整数。于是直接暴力输入,一个个试直到3121,得到整除。当然也可以反着试,假设最后一个猴子拿到n个桃子,remain = lambda t:t/4*5+1,一个个试直到1020,得到整除,也能得出结论,最开始的猴子拿了3121个桃子。
809*??为四位数,8*??的结果为两位数,9*??的结果为3位数。
求??代表的两位数,及809*??后的结果。
假设??为x,因为8*x<100,所以x<13。
实际上因为9*x>100,得到x>11,很明显x就是12,题意给的过于充分了。
程序如下:
【思路】:知道了这些,你就可以随意转了。
【思路】:没说组成几位数或是否重复使用。假设1-8位都可以,且不能重复使用。
直接用排列函数,累加然后去重,就得到答案了。

【思路】: 因为也不知道对错,又用穷举法验证验证了一下 cs = set([c for c in s])# s中的数字去重,如果去重后和去重前长度一致,说明数字没有重复使用

【思路】: join的用法,之前都已经用过很多次了

【思路】:挨个试直到整除为止即可。
某个公司采用公用电话传递数据,数据是四位的整数,在传递过程中是加密的,加密规则如下:每位数字都加上5,然后用和除以10的余数代替该数字,再将第一位和第四位交换,第二位和第三位交换。
【思路】:用count就行了
【思路】:保存文件的方法,记住即可。
with .. as ..打开会自动关闭。其他方式打开,别忘了通过代码关闭。


【思路】:终于最后一题完事~,没啥说的。 # 用zip函数更简单

题目056:画图,学用circle画圆形。
题目057:画图,学用line画直线。
题目059:画图,综合例子。
题目065:一个最优美的图案。 

【思路】:这个技能感觉用不上啊。

 

【思路】:感觉自己写的比官网简单好懂,直接用python思维写,确实很方便

从第一个人开始报数(从1到3报数),凡报到3的人退出圈子,问最后留下的是原来第几号的那位。

【思路】:python基础变量没有这种圈状循环的。最直接的方法是列表,点队尾再从头开始。
缺点是列表删除中间项,后面的索引值都会变,需要计算。所以我换了种方法,把问题抽象成排队进门的问题完全不考虑索引问题。

 

【思路】:用字典类型随便写写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乘法口诀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中国古代发明的乘法口诀历史有多少?中国古代发明的乘法口诀历史有

乘法口诀(也叫“九九歌”)在我国很早就已产生。远在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广泛地被人们利用着。在但是的许多著作中,已经引用部分乘法口诀。最初的九九歌是以“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口诀。发掘出的汉朝“竹木简”以及敦煌发现的古“九九术残木简”上都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九九”之名就是取口诀开头的两个字。大约公元5~10世纪间,“九九”口诀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宋朝(公元11、12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代用的一样,即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元朱世杰著《算学启蒙》一书所载的45句口诀,已是从“一一”到”九九“,并称为九数法。现在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书中记载,大九九最早见于清陈杰著的《算法大成》。

乘法是算术中最简单的运算之一。 最早来自于整数的乘法运算。

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九九乘法表的来源的小故事

九九乘法口诀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在诸子百家的《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古籍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口诀。 但是古代的乘法口诀和现代的有所不同。古代的九九乘法口诀又称“小九九”,它的排列顺序与现在的正好相反,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得四”结束,因为乘法口诀的开头的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简称它为“九九”。大约到了十三四世纪的时候,数学家们认为“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得四”不符合数学上的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所以才改过来变为“二二得四”到“九九八十一”,另外又加上了“一一得一”这一行,一直沿用到现在。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有初中历史知识记忆的口诀吗

1.朝代顺序歌夏朝殷商与西周东周列国分两段春秋战国烽火起秦朝一统又两汉三国鼎立魏蜀吴西晋东晋前后传南朝北朝两并亡随唐一统后五代宋元明清九百年辛亥革命皇朝完2.中国历史科技文化主要成就(一)夏商周炎黄子孙创奇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奴隶社会夏商周,始有文化与科技。夏朝已经有历法,人们开始用铜器。商朝发明甲骨文,记载日食与月食。商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造型奇。工艺高超花纹秀,青铜铸造兴盛期。西周织机能提花,前776(年)月食记。(二)春秋春秋文化发达始,《诗经》最早诗歌集,全书三百零五篇,多为西周春秋诗。道家老聃《道德经》,儒家学派孔子始;大军事家名孙武,《孙子兵法》早著世;九九乘法口诀表;慧星早欧两千余;发明创造数鲁班,攻城器械木云梯,木人木鸟木车马,后世木工尊祖师。(三)战国战国时期数七雄,屈原《离骚》负盛名,《孙膑兵法》名著作,司南指向已发明。神医扁鹊反迷信,望、闻、问、切诊疾病,丸、散、膏、丹汤药液,华夏中医祖师称。《黄帝内经》经典书,病理病侯三百种。驰名中外都江堰,设计主持秦李冰。三十七次日食测,鲁国三十三次证。魏人石申楚甘德,《甘石星经》定恒星,八百恒星书中载,一百三十位测定。天文历法利农业,春夏秋冬季分清。思想学派各主张,墨、儒、道、法百家争。古代文化瑰宝最,宴乐铜壶铜编钟。(四)秦朝前221(年)秦统一,筑接燕赵城万里,统一字币度量衡,秦兵马俑世奇迹。(五)汉朝前202(年)西汉立,两汉长达四百余,文化科技成就多,各族经济有联系。《史记》巨著司马迁,叙史黄帝——汉武帝。《九章算术》专书著,二百四十六个题。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价便宜。天文历法张衡精,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一千七。“医圣” 尊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理。华佗最早麻醉术,创造体操“五禽戏”。王充唯物著《论衡》,自然现象日、月食。刘邦建汉王莽败,班固《汉书》断代史。(六)三国东汉结束三国续,魏蜀吴国三鼎立,科技文化促交流,发展生产与经济。马钧翻车指南车,攻城输转发石机。钟繇精心研书法,隶书转化楷字体。刘徽计算圆周率,一四一六近似值。(七)晋朝王羲之东晋书法家,魏晋各家集精华,创立独特书风格,行草若云惊天下。顾恺之,擅绘画,线条优美形神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体物精微”妙技恰。(八)南北朝民族融合南北朝,各族人民都勤劳,科学文化得发展,社会生产有提高。南朝数学祖冲之,前辈成果多吸取,天文历法机械学,发明创造出奇迹;一四一五九二六,一四一五九二七,精确推算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一(百年);《缀术》数学专书著,作为教材传朝日。北魏农学贾思勰,研究农谚和农业,最早耕作栽培法,《齐民要术》全总结。唯物思想数范缜,发表著名《神灭论》,继承荀况王充等,思想遗产多宝贵。北魏雕刻高水平,云岗石窟规模雄,艺术宝库图精巧,洛阳龙门也著名。(九)隋朝雄伟壮观赵州桥,隋朝王匠李春造,拱肩加拱减压力,殃存(世界)最好最古老。历经一千三百年,中外桥史位重要。隋朝发明雕版术,印《金刚经》质量好。605(年)凿大运河,南北交通立功劳,三次派人到流求,五层楼在战舰造。(十)唐朝唐朝分科办医校,政府编写《唐本草》比欧洲早八百年,著名“药王”孙思邈,医学著作《千金方》,五千处方八百药。唐朝已经制火药,唐末军事始用早。烧制著名“唐三彩”,工艺技术显著高。天文学家僧一行,子午线长最早定。随唐南北又统一,繁荣经济广疆域,封建文化达高峰,成就最大数唐诗;传世诗人二千二,留诗四万八千余,内容艺术都完美,李白、杜甫、白居易……散文韩愈柳宗元,“泰山北斗”名声誉。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书法奇。著名画家阎立本,“画圣”尊称吴道子,隋唐敦煌莫高窟,艺术宝库世珍异。(十一)宋朝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世流芳;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汴京繁华全都装;北宋遍用指南针,各国大船敢远航。《梦溪笔谈》沈括著,十二气历史首创,早于英国八百年,自然科学最辉煌;北宋毕升印刷术,亚欧非洲传播广,比欧洲早四百年,世界文化贡献长。宋朝散文进步大,思想现实确表达;文坛领袖欧阳修,反对空虚辞藻华,苏洵、苏轼和苏辙,王安石、曾巩文章佳,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唐宋八大家。(十三)元朝元朝戏剧最发达,涌现大批剧作家,关汉卿写《窦娥冤》,思想艺术闪光华。元科学家郭守敬,创新编制《授时历》,精密推算与今同,比公历早三百年。元纺织家黄道婆,学习新技实践中,创造发明轧棉机,革新工艺适棉农,传授黎族纺织术,“乌泥泾被”远近名。(十三)明清明成祖时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1443年,远洋航行世首创。《本草纲目》李时珍,药物研究再创新,行医走访集验方,详述各种色彩味。明末清初宋应星,《天工升物》农工经,工艺百科全书誉,巨著畅销日、法、英。近代科学徐光启,知识广博学外技,《农政全书》农学论,有注有图有道理。明清小说最繁盛,众多作品都著名;施耐庵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到十的乘法口诀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