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程序段在VC6.0环境中运行的输出结果是 struct studentinfo{ char name[10]; int SNO; char sex;求求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 B.串的长度必须大于零
C.串中无素只能是字母 D.空串就是空白串
2.空串与空格串是相同的,这种说法____。
3.串是一中特殊的线性表,其特殊性体现在____。
A. 可以顺序存储 B. 数据元素是一个字符
C. 可以链接存储 D. 数据元素可以是多个字符
4.设有两个串p和q,求q在p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的运算称作____。
6.设串的长度为n,则它的子串个数为 。
4.2 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空中)
1.串的两种最基本的存储方式是____。
2.两个串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____。
3.空串是____,其长度等于____。
4.空格串是____,其长度等于____。
1.串是由有限个字符构成的连续序列,串长度为串中字符的个数,子串是主串中
符构成的有限序列。 ()
2.子串定位函数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为O(n*m),因此子串定位函数没有实际使用的价值。 ()
3.KMP算法的最大特点是指主串的指针不需要回溯。 ()
4.设模式串的长度为m,目标串的长度为n;当n≈m且处理只匹配一次的模式时,朴素的匹配(即子串定位函数)算法所花的时间代价也可能会更为节省。 ()
5.如果一个串中的所有字符均在另一串中出现,则说前者是后者的子串。 ()
1.编写算法,从串s 中删除所有和串 t相同的子串。
3.写一个递归算法来实现字符串逆序存储,要求不另设存储空间。
1.顺序存储方式和链接存储方式
2.两个串的长度相等且对应位置的字符相同
4.由一个或多个空格字符组成的串、其包含的空格个数

1. 由于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度最大为2,所以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这种说法____。
2. 假定在一棵二叉树中,双分支结点数为15,单分支结点数为30个,则叶子结点数为 个。 A.15 B.16 C.17 D.47
3. 按照二叉树的定义,具有3个结点的不同形状的二叉树有____种。
4. 按照二叉树的定义,具有3个不同数据结点的不同的二叉树有____种。
5. 深度为5的二叉树至多有____个结点。
6. 设高度为h的二叉树上只有度为0和度为2的结点,则此类二叉树中所包含的结点数至少为_ ___。
7. 对一个满二叉树,m个树叶,n个结点,深度为h,则____ 。
8. 任何一棵二叉树的叶结点在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序列中的相对次序____。
A.不发生改变 B.发生改变 C.不能确定 D.以上都不对
10. 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中,任意一个结点均处在其子女结点的前面,这种说法____。 A. 正确 B. 错误
11. 某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点访问顺序是abdgcefh,中序遍历的结点访问顺序是dgbaechf,则其后序遍历的结点访问顺序是____。
12. 在一非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中,根结点的右边____。
A. 只有右子树上的所有结点 B. 只有右子树上的部分结点
C. 只有左子树上的部分结点 D. 只有左子树上的所有结点
13. 如图6.1所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是____。

14. 一棵二叉树如图6.2所示,其中序遍历的序列为__ __。
15.设a,b为一棵二叉树上的两个结点,在中序遍历时,a在b前的条件是 。
A.a在b的右方 B.a在b的左方
C.a是b的祖先 D.a是b的子孙
17. 实现任意二叉树的后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而不使用栈结构,最佳方案是二叉树采用____存储结构。
A. 二叉链表 B. 广义表存储结构 C. 三叉链表 D. 顺序存储结构
18. 如图6.3所示的4棵二叉树,____不是完全二叉树。

19. 如图6.4所示的4棵二叉树,____是平衡二叉树。

20. 在线索化二叉树中,t所指结点没有左子树的充要条件是____。
21. 二叉树按某种顺序线索化后,任一结点均有指向其前驱和后续的线索,这种说法____。 A. 正确 B. 错误
22. 二叉树为二叉排序树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任一结点的值均大于其左孩子的值、小于其右孩子的值。这种说法____。 A. 正确 B. 错误
23. 具有五层结点的二叉平衡树至少有____个结点。
24. 树的基本遍历策略可分为先根遍历和后根遍历;二叉树的基本遍历策略可分为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这里,我们把由树转化得到的二叉树叫做这棵数对应的二叉树。结论____是正确的。
A.树的先根遍历序列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相同
B.树的后根遍历序列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相同
C.树的先根遍历序列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相同
25. 树最适合用来表示____。
A. 有序数据元素 B. 无序数据元素
C. 元素之间具有分支层次关系的数据 D. 元素之间无联系的数据
6.2 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空中)
1. 有一棵树如图6.5所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 这棵树的根结点是____;
⑵ 这棵树的叶子结点是____;
⑷ 这棵树的度是____;
⑸ 这棵树的深度是____;
⑹ 结点k3的子女是____;
⑺ 结点k3的父结点是____;

2. 指出树和二叉树的三个主要差别____、____、____。
3. 从概念上讲,树与二叉树是两种不同的数据结构,将树转化为二叉树的基本目的是___ _。

4. 一棵二叉树的结点数据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存储于数组t中,如图6.6所示,则该二叉树的链接表示形式为__ __。
5. 深度为k的完全二叉树至少有____个结点。至多有____个结点,若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次序给结点编号(从1开始),则编号最小的叶子结点的编号是____。
6. 在一棵二叉树中,度为零的结点的个数为n 0,度为2的结点的个数为 n 2,则有n0=____。
7. 一棵二叉树的第i(i≥1)层最多有____个结点;一棵有n(n>0)个结点的满二叉树共有____个叶子和____个非终端结点。
8. 结点最少的树为____,结点最少的二叉树为____。
9. 现有按中序遍历二叉树的结果为abc,问有____种不同形态的二叉树可以得到这一遍历结果,这些二叉树分别是____。
10. 由如图6.7所示的二叉树,回答以下问题:
⑴ 其中序遍历序列为____;
⑵ 其前序遍历序列为____;
⑶ 其后序遍历序列为____;

1. 根据二叉树的定义,具有三个结点的二叉树有5种不同的形态,请将它们分别画出。
3. 由如图6.7所示的二叉树,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该二叉树的中序线索二叉树;
(2)画出该二叉树的后序线索二叉树;
(3)画出该二叉树对应的森林。
4. 已知一棵树如图6.8所示,转化为一棵二叉树,表示为____。

5. 以数据集{4,5,6,7,10,12,18}为结点权值,画出构造Huffman树的每一步图示,计算其带权路径长度为。
6. 一棵含有N个结点的k叉树,可能达到的最大深度和最小深度各为多少?
7. 证明:一棵满k叉树上的叶子结点数n 和非叶子结点数n 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1. 编写按层次顺序(同一层自左至右)遍历二叉树的算法。
2.试编写算法,对一棵二叉树,统计叶子的个数。
3.试编写算法,对一棵二叉树根结点不变,将左、右子树进行交换,树中每个结点的左、右子树进行交换。
使用0-7的二进制表示形式是另一种编码方案。对于上述实例,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8. 试编写算法,对一棵以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树统计叶子的个数。假设一棵 二叉树的先序序列为EBADCFHGIKJ和中序序列为ABCDEFGHIJK。请画出该树。
2. 树的结点个数至少为1(不同教材规定不同),而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可以为0;
树中结点的最大度数没有限制,而二叉树结点的最大度数为2;
树的结点无左、右之分,而二叉树的结点有左、右之分;
3. 树可采用孩子-兄弟链表(二叉链表)做存储结构,目的并利用二叉树的已有算法解决树的有关问题。
8. 只有一个结点的树;空的二叉树
2. 二叉树如图6.12所示。

3. 中序线索二叉树如图6.13(左)所示;后序线索二叉树如图6.13(右)所示;
该二叉树转换后的的森林如图6.14所示。

4. 图6.8的树转化为一棵二叉树如下,图6.15:

5. 画出构造Huffman树如图6.16所示,计算其带权路径长度为 。

6. 一棵含有N个结点的k叉树,可能达到的最大深度 h=N-k+1 ,

11.已知一有向图的邻接表存储结构如图7.2所示。

⑴ 根据有向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从顶点v1出发,所得到的顶点序列是____。
⑵ 根据有向图的宽度优先遍历算法,从顶点v1出发,所得到的顶点序列是____。
12.采用邻接表存储的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类似于二叉树的____。
A. 先序遍历 B. 中序遍历 C. 后序遍历 D. 按层遍历
13.采用邻接表存储的图的宽度优先遍历算法类似于二叉树的____。
A. 先序遍历 B. 中序遍历 C. 后序遍历 D. 按层遍历
14.判定一个有向图是否存在回路除了可以利用拓扑排序方法外,还可以利用____。
A. 求关键路径的方法 B. 求最短路径的Dijkstra方法
C. 宽度优先遍历算法 D. 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15.关键路径是事件结点网络中 。
A.从源点到汇点的最长路径 B.从源点到汇点的最短路径
C.最长的回路 D.最短的回路
16.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
(1)在AOE网中,减小一个关键活动上的权值后,整个工期也就相应减小;
(2)AOE网工程工期为关键活动上的权之和;
(3)在关键路径上的活动都是关键活动,而关键活动也必在关键路径上。
17.用DFS遍历一个无环有向图,并在DFS算法退栈返回时打印出相应的顶点,则输出的顶点序列是 。
A.逆拓朴有序的 B.拓朴有序的 C.无序的
18.在图7.3所示的拓朴排列的结果序列为 。

19.一个有n个顶点的无向连通图,它所包含的连通分量个数为 。
20.对于一个有向图,若一个顶点的入度为k1,、出度为k2,则对应邻接表中该顶点单链表中的结点数为 。
21.对于一个有向图,若一个顶点的入度为k1,、出度为k2,则对应逆邻接表中该顶点单链表中的结点数为 。
7.2 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饿空中)
1.n个顶点的连通图至少____条边。
2.在无权图G的邻接矩阵A中,若(vi,vj)或<vi,vj>属于图G的边集合,则对应元素A[i][j]等于____,否则等于____。
4.已知图G的邻接表如图7.4所示,其从顶点v1出发的深度有限搜索序列为____,其从顶点v1出发的宽度优先搜索序列为____。

图7.4 图G的邻接表
5.已知一个有向图的邻接矩阵表示,计算第i个结点的入度的方法是____。
6.已知一个图的邻接矩阵表示,删除所有从第i个结点出发的边的方法是____。
7.如果含n个顶点的图形成一个环,则它有 棵生成树。
8.一个非连通无向图,共有28条边,则该图至少有 个顶点。
9.遍历图的过程实质上是 。BFS遍历图的时间复杂度为 ,DFS遍历图的时间复杂度为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 ,反映在数据结构上的差别是 。
10.一个图的 表示法是唯一的,而 表示法是不唯一的。
11.有向图中的结点前驱后继关系的特征是 。
12.若无向图G的顶点度数最小值大于等于 时,G至少有一条回路。
13.根据图的存储结构进行某种次序的遍历,得到的顶点序列是 的。
1.已知如图7.5所示的有向图,请给出该图的:
(1)每个顶点的入/出度;

2.请用克鲁斯卡尔和普里姆两种算法分别为图7.6、图7.7构造最小生成树:

3.试列出图7.8中全部的拓扑排序序列。

4.请用图示说明图7.9从顶点a到其余各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5.已知AOE网有9个结点:V1,V2,V3,V4,V5,V6,V7,V8,V9,其邻接矩阵如下:
(2)计算完成整个计划需要的时间。
(3)求出该AOE网的关键路径。
∝ ∝ ∝ ∝ ∝ ∝ ∝ ∝ ∝

(2)完成整个计划需要18天。

1.顺序查找法适合于存储结构为____的线性表。
A. 散列存储 B. 顺序存储或链接存储
C. 压缩存储 D. 索引存储
2.对线性表进行二分查找时,要求线性表必须____。
A. 以顺序方式存储 B. 以链接方式存储
C. 以顺序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序
D. 以链接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序
3.采用顺序查找方法查找长度为n的线性表时,每个元素的平均查找长度为____.
4.采用二分查找方法查找长度为n的线性表时,每个元素的平均查找长度为____。
5.二分查找和二叉排序树的时间性能____。
6.有一个有序表为{1,3,9,12,32,41,45,62,75,77,82,95,100},当二分查找值82为的结点时,____次比较后查找成功。
如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关键字为49的结点的地址是____。
8.有一个长度为12的有序表,按二分查找法对该表进行查找,在表内各元素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所需的平均比较次数为____。
9.对于静态表的顺序查找法,若在表头设置岗哨,则正确的查找方式为 。
A.从第0个元素往后查找该数据元素
B.从第1个元素往后查找该数据元素
C.从第n个元素往开始前查找该数据元素
10.解决散列法中出现的冲突问题常采用的方法是 。
A.数字分析法、除余法、平方取中法
B.数字分析法、除余法、线性探测法
C.数字分析法、线性探测法、多重散列法
D.线性探测法、多重散列法、链地址法
11.采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问题,所产生的一系列后继散列地址 。
A.必须大于等于原散列地址
B.必须小于等于原散列地址
C.可以大于或小于但不能等于原散列地址
D.地址大小没有具体限制
12.对于查找表的查找过程中,若被查找的数据元素不存在,则把该数据元素插入到集合中。这种方式主要适合于 。
A.静态查找表 B.动态查找表
C.静态查找表与动态查找表 D两种表都不适合
13.散列表的平均查找长度 。
A.与处理冲突方法有关而与表的长度无关
B.与处理冲突方法无关而与表的长度有关
C.与处理冲突方法有关而与表的长度有关
D.与处理冲突方法无关而与表的长度无关
8.2 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空中)
1.顺序查找法的平均查找长度为____;折半查找法的平均查找长度为____;哈希表查找法采用链接法处理冲突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____。
2.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n无关的查找方法是____。
3.折半查找的存储结构仅限于____,且是____。
4. 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1..20]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____,则比较二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____,则比较三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____,则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____,则比较五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____,平均查找长度为____。
5. 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若进行顺序查找,则时间复杂度为____;若采用折半法查找,则时间复杂度为____;
6.已知有序表为(12,18,24,35,47,50,62,83,90,115,134),当用折半查找90时,需进行 次查找可确定成功;查找47时,需进行 次查找成功;查找100时,需进行 次查找才能确定不成功。
7.二叉排序树的查找长度不仅与 有关,也与二叉排序树的 有关。
8.一个无序序列可以通过构造一棵 树而变成一个有序树,构造树的过程即为对无序序列进行排序的过程。
9.平衡二叉排序树上任一结点的平衡因子只可能是 、 或 。
10. 法构造的哈希函数肯定不会发生冲突。
12.在散列存储中,装填因子 的值越大,则____; 的值越小,则____。
1. 画出对长度为10的有序表进行折半查找的判定树,并求其等概率时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2.含九个叶子结点的3阶B-树中至少有多少个非叶子结点?含10个叶子结点的3阶B-树中至多有多少个非叶子结点?
3.试从空树开始,画出按以下次序向2-3树即3阶B-树中插入关键码的建树过程:20,30,50,52,60,68,70.如果此后删除50和68,画出每一步执行后2-3树的状态。
4. 选取哈稀函数H(k)=(3k)MOD 11。用开放定址法处理冲突,di=i((7k)MOD 10+1)(I=1,2,3,…).试在0-10的散列地址空间中对关键字序列(22,41,53,46,30,13,01,67)造哈希表,并求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
5. 已知一组关键字{49,38,65,97,76,13,27,44,82,35,50},画出由此生成的二叉排序树,注意边插入边平衡。

3. 顺序存储结构、有序的
(依题意,构造一棵有序二叉树,共12个结点,第一层1个结点,第二层2个结点,第三层4个结点,第四层5个结点,则:ASL=(1*1+2*2+3*4+4*5)/12=37/12)
7.结点个数n、生成过程
12.存取元素时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存取元素时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小

1. 在所有排序方法中,关键字比较的次数与记录的初始排列次序无关的是____。
A. 希尔排序 B. 起泡排序 C. 插入排序 D. 选择排序
2. 设有1000个无序的元素,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挑选出其中前10个最大的元素,最好选用____排序法。
3. 在待排序的元素序列基本有序的前提下,效率最高的排序方法是____。
A. 插入排序 B. 选择排序

高级程序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2015级


?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 实验指导书 ? ? ? ? ? ? ? ? ? 软件工程 2016.03 ? 程序设计(C语言)实验指导书 目 录 ? 使用说明 1 实验一 C语言程序初步 2 实验二  选择结构 7 实验三  循环结构 9 实验四  数组、函数 12 实验五  指 针 14 实验六 链表 18 实验七 文件 19 实验八 *综合应用举例(一) 20 附录一: Turbo C 程序设计上机指导 27 Turbo C 程序设计初步Turbo C 常用的编辑命令Turbo C 程序的调试 Turbo C编译、连接和运行时的常见错误 C语言程序设计调试技术 36 C语言程序设计调试技术(一)—— 运行错误的判断与调试 36 C语言程序设计调试技术(二)——基本调试手段 36 C语言调试技术(三) -Turbo C 集成环境的调试功能 37 C语言调试技术(四)--图形程序运行的条件 38 附录三: 《C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40 一、本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40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内容 40 三、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41 四、学时分配 42 五、教材和参考书 42 ? ? 使用说明 本实验指导书为软件工程专业高级程序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课程的专业使用。综合实验课学生可以自行选择。 ? ? ? ? ? ? ? ? 软件工程专业 ? 实验一 C语言程序初步 一、目的和要求 1、?熟悉C 语言编程环境Visual C ++,掌握运行一个C 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 2、了解数据类型?;? 3、掌握C语言程序的书写格式和C语言程序的结构; 4、?了解程序调试的思想,能找出并改正C 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二、实验内容

用户自定义的新数据类型,在结构体中可以包含若干个不同数据类型和不同意义的数据项,从而反映一定的信息。

数据类型 结构体名1;
数据类型 结构体名2;
数据类型 结构体名3;
1)在大括号中的内容也称“成员列表”或“域表”;
2)每个成员名的命名规则与变量名相同;
3)数据类型可以是基本变量类型也可以是一个结构体类型;定义时不分配空间,定义变量才分配空间;

8.1.3结构体变量的使用

结构体变量是不同数据类型的若干数据的集合体。一般情况下不能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参加数据处理,而参加各种类型运算和操作的是结构变量的各个成员数据。
结构体变量的成员用以下一般形式表示:
结构体变量名.成员名。
1>不能对结构体类型变量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引用,而是对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各个成员分别引用。
2>如果结构体成员本身又是一个结构体类型,则要运用若干运算符一级一级引用。
3>对成员变量可以像普通变量一样进行各种运算。
4>数组是不能相互赋值的,而结构体可以相互赋值。

8.1.4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

与其他类型的变量一样,也可以给结构体变量赋值,这称为结构体的初始化,一种是在定义结构体变量的时候进行初始化,语法结构如下:
struct 结构体 变量名={初始数据表};
另一种是在定义结构体的时候进行初始化。
变量名 ={初始数据表};

结构体数组和普通类型的数组类似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介绍结构体指针之前,先给大家看一个小程序:

这段程序很简单,就是给结构体成员赋值,这里结构体成员是个数组,大家看看这种赋值方式有没有错,我们编译一下:
13行报错,就是赋值那行,报错原因是“字符分配的类型是不兼容的类型” = “qiang”,右边是字符串常量,这里其实是字符串的首地址,就是一个地址,我们以前 char a[] = "qiang"没错啊,为什么这里报错了,我们看看左值,, name 是数组名,是代表数组的首地址啊,但是我们要记住,这里name是个地址常量,是不能给常量赋值的,所以会报错,那我们如何给一个结构体中的字符数组赋值呢?我们这里用strcpy(,“qiang”) ! [1] = ‘q’,这样是可以的。

8.1.6.1指向结构体类型变量的使用

首先让我们定义结构体:

再定义指向结构体类型变量的指针变量:

定义指针变量p1、p2,分别指向结构体类型变量。引用形式为:指针变量→成员;这里我们要注意,非结构体指针引用类型是 结构体类型变量 . 成员;
对指向结构体类型变量的正确使用。 输入一个结构体类型变量的成员,并输出:

/*打印输出各成员项的值*/

8.1.6.2指向结构体类型数组的指针的使用

定义一个结构体类型数组,其数组名是数组的首地址,这一点前面的课程介绍得很清楚。定义结构体类型的指针,既可以指向数组的元素,也可以指向数组,在使用时要加以区分。
上个例子中定义了结构体类型,根据此类型再定义结构体数组及指向结构体类型的指针

p是指向一维结构体数组的指针,对数组元素的引用可采用三种方法。

若p指向数组的某一个元素,则p++就指向其后续元素。

指向结构体数组的指针变量的使用:

/*定义结构体数组并初始化*/

分析:我们知道时间有时 分 秒 组成,这里用结构体表示

这里是个动态效果,大家可以打印出来看一下。

8.1.7指针和结构类型的关系

可以声明一个指向结构类型对象的指针。

//声明了结构对象ss,并把ss的三个成员初始化为20,30和40。 //声明了一个指向结构对象ss的指针。它的类型是MyStruct*,它指向的类型是MyStruct。 //声明了一个指向结构对象ss的指针。但是它的类型和它指向的类型和ptr是不同的。

请问怎样通过指针ptr来访问ss的三个成员变量?
又请问怎样通过指针pstr来访问ss的三个成员变量?
虽然我在我的MSVC++6.0上调式过上述代码,但是要知道,这样使用pstr来访问结构成员是不正规的,为了说明为什么不正规,让我们看看怎样通过指针来访问数组的各个单元:

通过指针pa访问数组array的三个单元的方法是:

从格式上看倒是与通过指针访问结构成员的不正规方法的格式一样。
所有的C/C++编译器在排列数组的单元时,总是把各个数组单元存放在连续的存储区里,单元和单元之间没有空隙。但在存放结构对象的各个成员时,在某种编译环境下,可能会需要字对齐或双字对齐或者是别的什么对齐,需要在相邻两个成员之间加若干个"填充字节",这就导致各个成员之间可能会有若干个字节的空隙。

所以,在例中,即使pstr访问到了结构对象ss的第一个成员变量a,也不能保证(pstr+1)就一定能访问到结构成员b。因为成员a和成员b之间可能会有若干填充字节,说不定*(pstr+1)就正好访问到了这些填充字节呢。这也证明了指针的灵活性。要是你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各个结构成员之间到底有没有填充字节,嘿,这倒是个不错的方法。
通过指针访问结构成员的正确方法应该是象使用指针ptr的方法。

8.2联合体(共用体)

union,中文名“联合体、共用体”,在某种程度上类似结构体struct的一种数据结构,共用体(union)和结构体(struct)同样可以包含很多种数据类型和变量。不过区别也挺明显:结构体(struct)中所有变量是“共存”的——优点是“有容乃大”,全面;缺点是struct内存空间的分配是粗放的,不管用不用,全分配。而联合体(union)中是各变量是“互斥”的——缺点就是不够“包容”;但优点是内存使用更为精细灵活,也节省了内存空间。

8.2.2双刃剑——多种访问内存途径共存

所以说,管union的叫共用体还真是贴切——完全就是共用一个内存首地址,并且各种变量名都可以同时使用,操作也是共同生效。如此多的access内存手段,确实好用,不过这些“手段”之间却没法互相屏蔽——就好像数组+下标和指针+偏移一样。
上例中我改了v.i的值,结果v.l也能读取,那么也许我还以为v.l是我想要的值呢,因为上边提到了union的内存首地址肯定是相同的,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和上边类似:一个int数组变量a,一个long int(32位机中,long int占4字节,与int相同)变量b,我即使没给int变量b赋值,因为数据类型相同,我使用int变量b也完全会拿出int数组a中的a[0]来,一些时候一不小心用上,还以为用的就是变量b呢。
这种逻辑上的错误是很难找出来的(只有当数据类型相去甚远的时候稍好,出个乱码什么的很容易发现错误)。

//数组中下标低的,地址也低,按地址从低到高,内存内容依次为:04,03,02,11。总共四字节! //而把四个字节作为一个整体(不分类型,直接打印十六进制),应该从内存高地址到低地址看,0x,低位04放在低地址上。

8.2.4联合体union所占内存空间大小

前边说了,首先,union的首地址是固定的,那么,union到底总共有多大?根据一些小常识,做个不严谨不高深的基础版验证吧。
根据:分配栈空间的时候内存地址基本上是连续的,至少同类型能保证在一起,连续就说明,我如果弄三个结构体出来,他们三个地址应该连着,看一下三个地址的间隔就知道了。

有了前边那个验证,基本可以确认,union的内存是照着里边占地儿最大的那个变量分的。也就可以大胆的推测一下,这种union的使用场合,是各数据类型各变量占用空间差不多并且对各变量同时使用要求不高的场合(单从内存使用上,我觉得没错)。
像上边做的第二个测试,一个数组(或者更大的数组int a[100]),和一个或者几个小变量写在一个union里,实在没什么必要,节省的空间太有限了,还增加了一些风险(最少有前边提到的逻辑上的风险)。所以,从内存占用分析,这种情况不如直接struct。
不过话说回来,某些情况下虽然不是很节约内存空间,但是union的复用性优势依然存在啊,比如方便多命名,这种“二义性”,从某些方面也可能是优势。这种方法还有个好处,就是某些寄存器或通道大小有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分多次搬运。

根据union固定首地址和union按最大需求开辟一段内存空间两个特征,可以发现,所有表面的定义都是虚的,所谓联合体union,就是在内存给你划了一个足够用的空间,至于你怎么玩它不管!(何止是union和struct,C不就是玩地址么,所以使用C灵活,也容易犯错)

没错,union的成员变量是相当于开辟了几个接口(即union包含的变量)!但是,没开辟就不能用了?当然也能用!

一个例子了然,我的结构体只定义了int和double“接口”,只要我获得地址,往里边扔什么数据谁管得到?这就是C语言的强大,这就是union的本质——只管开辟一段空间。有些东西,熟悉编译原理和编译器工作过程的话,解决会更容易点,虽然我现在这方面技能不太强,不过一般问题也足够分析了。

枚举类型声明为一组相关的符号常数定义了一个类型名称。枚举用于“多项选择”场合,就是程序运行时从编译时已经设定的固定数目的“选择”中做出决定。
枚举类型(也称为枚举)为定义一组可以赋给变量的命名整数常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假设您必须定义一个变量,该变量的值表示一周中的一天。该变量只能存储七个有意义的值。若要定义这些值,可以使用枚举类型。枚举类型是使用 enum 关键字声明的。

(0)。创建枚举时,应选择最合理的默认值并赋给它一个零值。这便使得只要在创建枚举时未为其显式赋值,则所创建的全部枚举都将具有该默认值。枚举中大小写敏感,但是建议不要这样。

有些信息在存储时,并不需要占用一个完整的字节, 而只需占几个或一个二进制位。例如在存放一个开关量时,只有0和1 两种状态, 用一位二进位即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并使处理简便,C语言又提供了一种数据结构,称为“位域”或“位段”。所谓“位域”是把一个字节中的二进位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 并说明每个区域的位数。每个域有一个域名,允许在程序中按域名进行操作。 这样就可以把几个不同的对象用一个字节的二进制位域来表示。

8.4.1位域的定义和位域变量的说明

位域定义与结构定义相仿,其形式为:
  { 位域列表 };
  其中位域列表的形式为: 类型说明符 位域名:位域长度
位域变量的说明与结构变量说明的方式相同。 可采用先定义后说明,同时定义说明或者直接说明这三种方式。例如:
说明data为bs变量,共占两个字节。其中位域a占8位,位域b占2位,位域c占6位。对于位域的定义尚有以下几点说明:
1>一个位域必须存储在同一个字节中,不能跨两个字节。如一个字节所剩空间不够存放另一位域时,应从下一单元起存放该位域。也可以有意使某位域从下一单元开始。例如:

在这个位域定义中,a占第一字节的4位,后4位填0表示不使用,b从第二字节开始,占用4位,c占用4位。
2>由于位域不允许跨两个字节,因此位域的长度不能大于一个字节的长度,也就是说不能超过8位二进位。
3>位域可以无位域名,这时它只用来作填充或调整位置。无名的位域是不能使用的。例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位域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结构类型, 不过其成员是按二进位分配的。

位域的使用和结构成员的使用相同,其一般形式为: 位域变量名·位域名 位域允许用各种格式输出。

上例程序中定义了位域结构bs,三个位域为a,b,c。说明了bs类型的变量bit和指向bs类型的指针变量pbit。这表示位域也是可以使用指针的。
程序的9、10、11三行分别给三个位域赋值。( 应注意赋值不能超过该位域的允许范围)程序第12行以整型量格式输出三个域的内容。第13行把位域变量bit的地址送给指针变量pbit。第14行用指针方式给位域a重新赋值,赋为0。第15行使用了复合的位运算符"&=", 该行相当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C程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