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儿,对儿,儿化音中儿发几声,如果erˇ代表三声,轻声就是er表达呗!

今天儿,我和南方哥儿们

写在前面:本文请伴随着奶茶周的BGM《我的地盘》食用 ↓↓↓

在我地盘zher,你就得听我der

把音乐收ger,用听觉找快ler

开始在雕ker,我个人的特ser

未来难预cer, 坚持当下的选zer

据说听完连普通话考了一甲的同学都会怀疑自己的儿化音发音。

听说,KTV里最可怕的事情不是遇到「巧了,这歌我也会唱」的麦霸,而是你的南方朋友是大张伟老师的迷妹。

众所周知,作为北京话十级教育学家,我们的档儿伟老师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儿就是在自己的歌里加上各种各样的儿化音——比如什么小小的人儿啊,这个feel儿倍儿爽啊、京腔英语啊……

但非儿化音熟练地区的小伙伴可就不那么容易学会了,徒留南方女粉丝们在看着歌词纳闷——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咦,这不是六个字嘛???

然后对着点歌台的北方朋友说:请帮我点一首大张伟的《被爽儿》,靴靴。

我们曾经分析过东北话为什么传染力那么强。殊不知——

在北方分布更广泛的儿化音,也逐渐传染给了全中国。

不同于吴侬软语和粤语的难学,儿化音分布在以京津鲁冀为代表的华中至华北各地。

开始只是方言中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后来渐渐演变到在标准普通话里也随处可见,连国家普通话考试都要考的那种。

网传普通话考试儿化音练习

姑娘们的老公鹿晗最喜欢用迷人的京片儿:大猴儿卵(大家好我是鹿晗),很高兴来到装垫儿台(中央电视台)表演,烈烈烈烈(厉害厉害厉害厉害)

连打个斗地主,在你方农民对猪队友的抱怨里都经常出现儿化音:

北方人对于儿化音是具有极大依赖性的,勤劳如他们仿佛一出生就使劲儿卷着舌头。

甚至除了说话,打字的时候也不能幸免。和朋友约个饭都不能打「等会,我们出去玩吃冰棍吧」,要打「等会儿,我们出去玩儿吃冰棍儿吧」互相才能看懂。

连北京大大写文,恨不得都带着儿化音英语(大误)。

在这种耳濡目染中,不少生活在北方的南方小伙伴也燃起了想要学儿化音的热情。

比如名字里就带着儿化音的容祖儿,一上内地节目就很努力地介绍自己:大家猴,我系咏祖鹅。

再比如十年前,当万千少女还在看着电视上的霸道总裁纪存希儿学湾湾腔。

她们万万没想到,阮经天来上了两集《了不起的挑战》就被沙溢带没了时刻保持围笑的老家话;随后为了演好一口京片子的胡八一,更是苦练儿化音。

emmmm,只不过这位置好像用的不太对 ↓↓↓

像阮经天一样,把儿化音用错地方的港台明星们还有很多。

特别喜欢中国风的美籍华人王力宏就是一个,他不仅在《华人万岁》里高唱「在北京儿拿金儿牌」,还犯了一个港台明星最常出现的错误:

哥们儿,唱成了哥儿们 ↓↓↓

南方人自然听不出来毛病在哪儿……

这种南方人强行儿化音的行为,简直比听猫挠玻璃还难受。

最典型的例子,是很多南方人为了显示自己入乡随俗,总喜欢在一些本不该出现儿化音的地方乱用儿化音。

就像前段时间《老炮儿》大火的时候,里面的角色闷三儿、老六儿都成了名人。一些南方人只看到了数字+儿的搭配,却不知道这种搭配一般只会在指人的名字时才会出现。

然后就出现了——我们俩儿,你们仨儿——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表述。

再比如一些固定搭配:肚脐眼儿是对的,可在KTV里唱《你是我的眼儿》就不对了;

就像你可以说老天有眼,但不能说老天有眼儿,否则老天爷估计得放个雷劈死你……

如果你要想去味多美买面包,千万别抓住个路人就问——味儿多美您知道在哪儿么?否则人家会告诉你——味儿多美我不知道?巴黎倍儿甜行吗?

电脑,是用来下载东西的,而不是下崽儿炖蘑菇的 ↓↓↓

《十年》是香港人陈奕迅唱的,而不是本山大舞台的二人转 ↓↓↓

因为一个儿化音的差别,会造成大相径庭的词义:

如果说「于谦」,那就是明朝时候保卫北京的民族英雄;

如果说「于谦儿」,那就是德云社跟郭德纲说相声那个。

严重的,甚至会把你抓进监狱……我出门儿去买袋白面 vs 我出门儿去买袋白面儿。

同理,南方人儿化音放置的位置,也总能让你的人生充满惊喜儿。

他们经常把该放中间的「儿」,放在词后面。比如:靠边儿停 ≠ 靠边停儿

妥儿妥儿的 ≠ 妥妥得儿。

纠正了他们几次之后呢,该放在结尾的儿,又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提到了前面——

过年把男朋友带回家,你要让对象儿坐在你家板凳儿上,而不是让你对儿象跟老丈人在板儿凳上下象棋。

办公室里遇到亲切的前辈,你得叫人家娟儿姐这种一听就嘴甜的称呼,而不是娟姐儿这种仿佛是怡红楼头牌的称呼。

否则,你还搞不清楚什么玩儿意呢,估计就在同事的白眼里玩完儿了。

放对了地方还是简单的,更难的是清晰又不刻意地发出这个儿化音。

甭看北方人说话,一堆抹了油似的儿化音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扒开你的耳朵冲进来。到了南方人说儿化音,每个音可都是一场痛苦的分娩。

前两天就有博主吐槽:看《声临其境》上朱亚文说宝贝儿苏的不得了,可到了自己的南方男朋友这儿,就成了……

北方人说宝贝儿的频率简直是超级高了,基本上只有叫Angelababy安吉拉宝贝时才没有,并且每一个儿化音都是和前面那个字自然地衔接上的。

可南方人呢,为了表示自己会儿化音真的会把儿字单独念出来。比如什么喘气er嗓门er……这一刻意,造成的结果就是天壤之辈。不信你看——

北方人说老爷们(men)儿(er),念起来就很爷们儿;台湾人说老爷们(mén)儿(ér),就一点都不爷们儿。

串起来,就是下面这个港台明星说普通话视频里,第一个反例陈豪的效果(视频前40秒),说不对又特别起劲儿、连声音都高了八度——

陈豪:谁儿说的儿,我们儿南方儿人儿化音儿说得儿可带儿劲儿了。

甚至李宇春算川妹子里普通话发音标准的了,但在歌里唱起儿化音来,还是很费劲……

李宇春OS:还不如像周杰伦《我的地盘》一样,破罐子破摔呢!

上二楼再听一段儿狄仁杰

是谁又斟满老酒敬的坚决

福字儿要倒着写就念尊严

毕竟虽然川渝是唯一一个身在南方,却方言里有儿化音的地方(因为西南官话属于北方语系)。

但使用儿化音的位置和传统意义上的北方人还是截然不同的,就比如 ↓↓↓

比起北京话儿化音的大妞范儿,川渝人的儿化音更像是一种可爱buff,什么狗儿猫儿猪儿、兔儿丁、芋儿鸡……可以说是很萌辣。

就像他们的生活,不管贫富,都会把平淡的油盐酱醋加入自己对生活情调的理解。

看到这里,南方小伙伴们可以说是很懵逼了:下次儿化音不知道加在哪儿的时候可怎么办呢?

其实啊,你要问北方人这个问题,没学过语言学的人还真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因为刨去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比如儿化音大多加在名词后面,(除了「玩」字外的其他)动词不加……

剩下99.9%的北方人说儿化音靠的是语感,一般都是遵循从小到大的口语使用习惯。

更何况,还有一些涉及到特殊地域文化的情况。

最典型的例子,每个北京出租车大爷都遇到过几个让他们为难的外地人。一个经典的笑话是这样说的——

一个南方的哥们儿在故宫后门打了俩车,说道:「西富,我要去前门。」

司机师傅:「您是到前门啊,还是到前门儿啊?」

南方人一脸不知所措:「就是到前门啊。」

这可不是师傅故意刁难乘客。

因为在北京话里,门是分大小的。除了自己家里的门儿,和东便门、西便门、广渠门、大红门、小红门这些城墙上的偏门,剩下所有的XX门都是不加儿化音的。

再具体点儿:凡是地铁二号线上的「门」,都是不加儿化音的

因此,外地人要想喝大碗茶要去的是前门。前门儿,如果没有地方的前缀,那指的裤子前拉链。

如果你不是北京土著,这种根深于地域特定文化里的区别其实挺难的。别说是南方人了,连小编这种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当年第一次来帝都时都没分清。

所以说啊,「南方人不会讲儿化音」这事儿根本不应被当做谁比谁优越的笑料。

毕竟语言这玩意儿,交流的功能性永远是最重要的。既然学起来那么费劲,都是中国人、能听懂对方说话不就完事儿了嘛。

明白了这一点,下次南方同学试图融入北方群体、却被嘲笑儿话音放的不对的时候,大可以放宽心:这个鹅我想放哪鹅就放哪鹅!(当然,除了普通话考试的时候。)

而北方人遇到面对儿化音纠结的南方小伙伴,除了笑话、也不妨多换位思考一下:谁还没在KTV硬拗过几首发音完全不标准的粤语歌咋地

更何况,遇到一些把儿化音用错位置的南方人,竟然还有些许蠢萌……看到下面这种骂人方法,撕逼儿都撕不起来了好嘛 ↓↓↓

说到底,这种南方人说不好儿化音、还努力说的样子,明明坠可爱辣!

不信你看——吃鸡儿(消音)带上儿化音除了R18一点儿,明明也没啥问题嘛。

狼来了?房地产税没那么可怕

请把“减负”的权柄交给家长

作为一个北京人,最大的遗憾就是被人说:

“你说的这是普通话,听不出是北京话啊,”

其实,这就跟听到被说“你不象个北京人”一样!!

经常的,我们要非常正式的跟大家伙说说这一点:

普通话的基础音是北京话,

但北京话绝对是一种独具特色方言,

而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

说句实话,在路上能碰到一个北京人,

能听到几句老北京人话,那可真是顺耳啊!!

现如今真的是说的人少,懂得人少

“唉我们办公室就有好几个北京户口的同事,

他们说的不就是北京话吗?”

不信您就先让怹先念念下面这套贯口

'酒糟鼻子赤红脸儿,光着膀子大裤衩儿。脚下一双趿拉板儿,茉莉花茶来一碗儿。灯下残局还有缓儿,动动脑筋不偷懒儿。黑白对弈真出彩儿,赢了半盒儿小烟卷儿。你问神仙都住哪儿,胡同儿里边儿四合院儿。虽然只剩铺盖卷儿,不愿费心钻钱眼儿。南腔北调几个胆儿,几个老外几个色儿。北京方言北京范儿,不卷舌头不露脸儿。'

曾经前两年么网上流传的

“北京话八级十级之类的测试”

兹您要不是打这北京四九城儿里土生土长的

学再多也是“老外学中文”——不像

这些其实只是北京话的“皮毛”

现在您在北京还能听到这些话吗?

1、崩老跟我这吊腰子,拿什么搪啊!?

2、老在啃节儿上给我掉链子可不成!

3、六爷,过年好,兄弟我这儿给您拜年了!

4、我说二小子,这大过年的别成天介就知道大马金刀的胡吃海塞去!

5、唉如今啊,落(lao了)魄(pai)了。

我想,您的答案肯定跟我一样~“在北京听见北京话太难了!”

“口儿甜、幽默、生动、儿化音多”等特点,

在众多方言中独树一帜

却又因为和普通话十分相似,

也许正是因为太像普通话了,

现在的北京话才越来越少!

几年前首师大出过一篇论文,

题目是《京籍大学生老北京话二字词使用情况的调查》

其中1921个老北京话的词语,

有1391个都是不知何意!

仅有363个是常用,另外167个是不常用!

这一份调查充分的说明了,

现在北京话所处的尴尬位置。

各地方言的冲击,普通话的推广,网络用语的兴起,

旧城区的拆迁,北京话的“生存环境”

人们总说京味儿变淡了,

其实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

当它已经逐渐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候,

文化又何从谈起?京味儿又何从谈起?

老舍先生,用他的那支笔,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生动的北京风情画,

里面的京字,京词,京话,

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北京情。

而我们现在能听到浓浓的北京味儿的北京话

却越来越少!难到也要在书里无声的找吗?

眼眉前儿北京话成了稀罕了。

只有抽不冷子听见一两句,

立刻觉得很亲切,这事儿闹得!

【普通话】你不要和我再提那些旧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北京话】你又跟我翻小账儿, 陈芝麻烂谷子的你丫累不累啊?

【普通话】这里没有人关心我。

【北京话】我整个儿一后娘养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普通话】你看不顺眼么?那你打听一下我是谁?

【北京话】怎么着( zhe ),您哪儿不忿儿啊?您也不扫听扫听爷是谁!

【普通话】你不要说废话,我会翻脸不认人的。

【北京话】您还甭跟我甩这( zhei )片儿汤话,惹急了爷谁也不吝!

【普通话】这里上学太贵了,我父母经济能力承受不起。

【北京话】这儿念书忒贵了,我们( en men )家老家儿挑费不起!

【普通话】你要识时务,跟人家道个歉吧。

【北京话】胳膊( bei )拧不过大腿,服个软儿就完事儿了。

【普通话】他生了个男孩,非常疼爱。

【北京话】下了一带把儿的,恨不得见天儿(整天)嘿儿喽着(让小孩骑在自己的脖子上)。

【普通话】你不要耍小聪明,对朋友要仗义。

【北京话】甭抖机灵,弄那猫儿腻干吗啊?跟兄弟少耍点儿鸡贼,忒不局气!

【普通话】你背叛了我,你不要装糊涂。

【北京话】你这( zhei )吃里爬外的货,甭他妈跟我这儿打马虎眼。

【普通话】不就是失恋么,别折磨自己,我们再找一个!

【北京话】我操,你没搞过对象啊!撒什么癔症啊!三条腿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儿的人满大街都是!

【普通话】谈恋爱没有女孩主动的。

【北京话】搞对象哪儿有姑娘上赶着的,让我哈着丫,姥姥!

【普通话】别说了,踏实一点,正经一点。

【北京话】歇菜吧你,消停儿的,没个正形儿!

【普通话】不要绝望,天无绝人之路。

【北京话】发昏当不了死儿,老天爷饿不死那( nei )瞎家雀儿 (qiao er) !

【普通话】你们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么?又打架了?

【北京话】你们俩不发小儿么?又说翻扯(轻声)啦?

【普通话】不要捣乱,我很忙,你要懂事。

【北京话】别跟我这儿吊腰子,裹乱,一点儿眼里见儿没有!

【普通话】您帮我看看这东西,我不懂行。

【北京话】您给瞜瞜( lou )这玩意儿,我怕走了眼。

【普通话】不要您动手,警察会处置他。

【北京话】这点儿事儿还用劳烦(轻声)您?雷子早猫上了,早晚儿给办喽!

【普通话】我不和你开玩笑,昨天玩麻将,我的钱全输干净了。

【北京话】合着我跟您这儿逗闷子呐?昨儿搓麻干我一底儿掉!

【普通话】你不要以为不说话事情就可以瞒过去。

【北京话】甭不言语,就您那点儿花活,蒙谁呢!

【普通话】他那天到最后还是喝多了,全说出来了。

【北京话】那( nei )天末了儿( liao er )喝大了 , 高低儿全抖搂出来了!

【普通话】你不要绕弯子,说话罗罗嗦嗦的,到底想怎么样?

【北京话】你甭跟我装,起什么腻啊,磨磨唧唧,有事儿说事儿!

【普通话】我跟他不是很熟悉,听别人说他这个人比较不好相处。

【北京话】我跟那( nei )主儿就是个半熟脸儿,听说丫特事儿!

会讲正宗北京话的人越来越少

但我就喜欢听那一嘴的“京片子”

文末把刚才提到的1921个北京话测试词提供给大家,

咱们一起看看,忘了什么还留下了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拼音儿化音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