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所有的卫星都是中轨道运动卫星,正确吗

今天(31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从1983年“双星定位”理论的提出,至今已历时37年。37年来,全体北斗人以国家利益和安全为使命担当,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北斗速度”,培养和锻炼了一支敢打胜仗的科技队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斗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北斗奇迹,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之路。

仪式开始前,91岁高龄的孙家栋院士坐着轮椅,仍然来到现场。进入现场时,他向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挥手致意、问好。

孙家栋是中科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元勋、首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

孙家栋院士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建设任务,以及北斗三号立项和论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星导航发展道路,为北斗三号系统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斗三号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共30颗卫星组成。

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启”发射后,成功飞向太空。至此,30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全部到位,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

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26年间,我国共组织44次北斗发射任务,将59颗北斗系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成功率100%!

从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立项,到如今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任务完成,中国北斗人用2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55颗卫星的研制发射。

其间,中国北斗人走过了从“埋头追赶”到“昂首领跑”,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从“区域服务”到“全球指路”的艰辛历程。

“高精度的太空灯塔如何建立起来?”“我们自己的位置谁来测?”“中国北斗怎么保持稳定?”“中国北斗多颗卫星如何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说,“四连问”涉及从卫星本体构造、导航总体技术、核心单机研制、自主创新突破4个方面,国产化之路,步履艰难,通过三代北斗系统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航天人终不负时光,交出了一份闪亮答卷。

“我们也经历过关键单机和元器件被一些国家‘卡脖子’的挫折,但始终没有动摇走自主可控道路的决心。”谢军说,北斗人深知北斗是国之重器,事关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句话就是我国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斗导航系统面向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供时间基准、空间位置基准,对国家的重要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非常大。

作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此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秉承北斗研制一直坚定走国产化道路的思想,在国产化方面也是集大成之作。

下一步,我国计划到2035年,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中国北斗的传奇,未完待续。

(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网、中国青年网)

智研咨询发布的《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市场发展模式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绍了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市场发展环境、高端装备制造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高端装备制造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高端装备制造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部分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章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概述

第一节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概念界定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定义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本特征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四、高端装备制造与传统制造业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分类简述

三、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

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第二章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综合分析

第一节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与意义

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位置

二、对周边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

三、对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作用

四、对实现工业转型提升的重要意义

五、能全面反映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

第二节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基本状况

二、国家确定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

三、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四、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特征显著

五、信息化助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步入更高层次

第三节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研究状况

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自主创新状况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分析

第四节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不足

三、从美国再工业化探索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路径

四、促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五节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前景趋势分析

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机遇

二、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

三、未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第一节 中国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综述

一、加快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意义

二、中国航空装备保有形势分析

三、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四、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企业格局

五、国际航空装备制造巨头积极抢滩中国市场

第二节 大飞机产业分析

一、我国大飞机项目的发展概述

二、中国民用客机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走势分析

三、国外大客机制造给中国的启示

四、国产大飞机产业链及各相关供应商分析

五、中国大飞机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通用飞机制造业分析

一、通用飞机的基本概述

二、中国通用飞机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通用飞机的研制与产业格局

四、我国通用航空打破坚冰进入新阶段

五、国内通用飞机制造企业积极应对外资竞争

第四节 航空发动机产业分析

一、航空发动机的基本概述

二、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主要特点

三、中国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概况

四、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现状

五、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六、航空发动机外贸转包业务发展综述

第五节 航空装备制造技术发展分析

一、世界飞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

二、我国大型飞机研制中的关键技术

第六节 中国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机遇来临

二、“十四五”期间航空装备产业发展展望

三、未来航空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 全球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概况

一、全球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综述

二、主要海洋工程装备介绍

三、世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总体格局

四、2021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综述

一、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加速崛起

二、中国海洋工程制造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三、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主要生产企业

四、本土厂商以及外资在中国的海洋工程项目

五、2021年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第三节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细分领域发展分析

一、我国海洋石油水下装备发展状况

二、海洋工程船舶市场趋势分析

三、中国应尽快发展大洋钻探船

四、我国移动式钻井平台项目建设现状

第四节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科研技术发展分析

一、中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研发应用概况

二、我国海工装备设计建造能力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三、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发布

四、中国超深水钻井船制造实现重大突破

五、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需要发展的技术

第五节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业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一、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业发展的主要不足

二、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

三、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业发展的建议

四、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业发展需限制规模

第六节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二、全球深水装备市场未来前景光明

三、年国内外海工装备市场需求预测

四、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利好因素

五、中国海洋石油装备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五章 卫星制造及应用

第一节 全球卫星制造及应用产业综述

一、全球卫星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二、全球卫星制造及发射市场总体格局

三、小型化成卫星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

第二节 2021年世界卫星制造及应用产业收入情况

一、卫星产业总体收入概况

二、卫星服务业收入状况分析

三、卫星制造业收入状况分析

四、卫星发射业收入状况剖析

五、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状况

第三节 中国卫星制造及应用市场发展综述

一、中国卫星研制及应用产业发展概况

二、中外卫星系统建设的比较分析

三、中国卫星应用产业整体形势剖析

四、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第四节 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分析

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展概况

二、中国卫星导航设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三、政策支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速发展

四、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区域分布情况

第五节 卫星制造及应用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一、全球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二、“十四五”期间卫星制造及应用市场面临大好良机

三、未来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动因分析

四、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市场前景光明

第一节 国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概况

一、法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状况

二、日本轨道交通装备业拥有完整的制造体系

三、韩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积极引进法国技术

四、主要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比较剖析

第二节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综述

一、中国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形势分析

二、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三、地铁热带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四、中国先进轨道交通核心设备成功走出国门

第三节 主要轨道交通装备及配套部件分析

第四节 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发展状况

一、轨道交通的技术集成与全面解决方案

二、中国动车组制造技术的引进及自主研发情况

三、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取得新成果

四、中国动车组轴承装备制造核心技术亟待攻关

第五节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问题与对策

一、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与国外的差距

二、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三、中国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国际借鉴

第六节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分析

二、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市场需求前景看好

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趋势探讨

第一节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综述

一、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

二、国家对智能制造装备业的政策扶持状况

三、我国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 智能制造装备业其他细分领域分析

第三节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业的发展建议

第四节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二、“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装备业发展前景探析

三、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业的未来发展重点

第八章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域发展状况

一、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二、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成果突出

三、山东省主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园区)

四、济南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

五、高端装备制造业引领聊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一、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情况

二、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三、2021年浙江省将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四、加快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江苏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二、无锡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

三、张家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成功法宝

四、徐州市计划大力扶持高端装备制造业

五、未来五年苏州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

一、上海轨道交通装备打开国外市场

二、“十四五”期间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扬帆远航

一、湖北装备制造业快速向高端化迈进

二、湖北襄阳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况

三、促进湖北襄阳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二、陕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况

三、陕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及目标

四、陕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

五、陕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吉林省大力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

二、北京航空高端装备制造业获强大支撑

三、天津未来着重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四、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驶入快车道

五、江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综述

第九章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第一节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发展动态

一、三大集团在马鞍山投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二、一机集团高端装备制造园项目签约

三、航空装备产业园建设发展动态

四、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园建设发展动态

五、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建设发展动态

六、卫星制造及应用产业园建设发展动态

第二节 珠海航空产业园

第三节 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

第四节 重庆北斗导航产业园

第五节 无锡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

二、航空动力经营状况及主要业务领域

四、航空动力投资意愿评估

二、哈飞股份经营状况及主要业务领域

四、哈飞股份投资意愿评估

二、中集集团投资意愿评估

二、中国卫星经营状况及主要业务领域

四、中国卫星投资意愿评估

二、中国南车经营状况及主要业务领域

四、中国南车投资意愿评估

二、中国北车经营状况及主要业务领域

四、中国北车投资意愿评估

二、华东数控经营状况及主要业务领域

四、华东数控投资意愿评估

二、机器人经营状况及主要业务领域

四、机器人投资意愿评估

第十一章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政策分析

第一节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制定发布综况

一、“十四五”期间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促进政策

三、工信部明确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路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规定

五、2021年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获资金支持

五、2021年《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解读

第二节 高端装备制造细分领域的政策发布情况

一、国内外政府对大飞机制造的促进政策

二、国家关于加快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

三、国家下发文件推动实施智能装备发展专项

四、中央出台政策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

第三节 政府制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政策的建议

一、鼓励与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相关建议

二、政府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地方政府制定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原则与思路

第四节 政府在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十二章 “十四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规划分析

第一节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整体规划情况

一、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划状况

二、“十四五”科技规划中关于高端装备制造的描述

三、重点省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布局概览

第二节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四、重大工程与区域发展重点

第三节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四节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三、发展重点及产业布局

第五节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第六节 部分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规划

一、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二、上海推进海洋工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

三、镇江市航空制造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四、镇江市海洋工程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五、常州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振兴规划

六、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振兴规划及行动计划

第七节 政府制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划的建议

一、战略定位与区域布局

二、突破领域与重大专项

三、规划制定与计划实施

第十三章 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趋势

第一节 年影响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运行的几种有利因素

二、影响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运行的几种稳定因素

三、影响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运行的几种不利因素

第二节 年影响企业生转型升级的关键趋势

二、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

三、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

四、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

五、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

第三节 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预测

四、高端装备制造价格问题及趋势预测

五、国际环境对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影响

第四节 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生产能力与产量预测

第五节 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需求与消费预测

第十四章 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风险评估

第一节 政策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二节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三节 技术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四节 供求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五节 原材料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六节 竞争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七节 产品结构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八节 国别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九节 区域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十五章 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投资策略探讨

第一节 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壁垒分析

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进入壁垒现状分析

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退出壁垒现状分析

第二节 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投资环境

一、投资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投资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不利因素分析

第三节 年把握经济转型期下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投资机会

第四节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投资及信贷建议

图表 1 高端装备制造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比较

图表 2 中国军用发动机及装备战机

图表 3 年中国军用飞机及航空发动机市场需求测算

图表 4 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转包生产情况

图表 5 海工技术装备分类示意图

图表 6 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主要海工装备项目(含企业)

图表 7 世界各国卫星导航系统情况

图表 8 国内北斗导航产业重点城市分布

图表 9 山东省部分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园区)

更多图表见正文......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题:中国北斗全球梦圆——写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之际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31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并参观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展览展示,代表党中央向参与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

2000年10月31日凌晨,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抚今追昔,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来之不易。从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速度”、展现“中国精度”、彰显“中国气度”,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2017年11月,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双星首次发射。不到3年时间,中国北斗就比原定计划提前半年成功实现全球组网,让全世界领略到社会主义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硬核实力。

——这是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2012年4月3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北斗系统是党中央亲自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北斗是党和国家调动千军万马干出来的,是工程全线几十万人团结一心拼出来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共同托举起来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

据统计,工程启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先后调集了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技人员参与研制建设。

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

2015年3月30日,搭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火箭升空后与明月交相辉映。新华社记者 白禹 摄

每次发射,无论白昼黑夜还是酷暑严寒,无论顶风冒雪还是大雨滂沱,发射首区和火箭残骸落区多地的数十万人民群众都自觉服从大局,积极进行疏散。

每逢重要节点,数以万计的公安干警、警卫人员和通信、电力、气象、交通、医疗等行业员工坚守各自岗位,共同筑起坚固的安全保障……

坚如磐石的群众基础,是北斗自信走向全球的最大底气所在和不竭动力之源。

——这是总体设计部思想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2019年4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新华社发(郭文彬 摄)

北斗系统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运控、星间链路、应用验证等七大系统组成,是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复杂系统工程。

“将总体设计部思想贯穿研制建设全过程,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这是北斗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说。

在顶层,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并设立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国家卫星导航领域主管机构职能,对北斗系统建设、应用产业、国际合作实施归口管理。

工程上下坚持把推进重大航天工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重要任务,不断优化管理和技术“两条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矩阵式组织管理模式。

在加强统一管理的同时,面向全系统遴选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工程总体和各大系统均选强配齐总师班底,建立总师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任务期间,成立联合工作组,相关系统联合成立发射场区指挥部,确保统一指挥、联合行动、高效实施。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实践证明,在这个庞大的工作体系里,从总体层到系统层,从管理线到技术线,从建设口到应用口,从设计方到施工方,不同类型、不同隶属的单位之所以能有机融为一体,得益于高效有力的总体设计部,以及与之匹配的体制机制和文化传承。

——这是航天战线大团结大协作传统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我们常说,北斗是‘五千万’工程,调动了千军万马,经历了千难万险,付出了千辛万苦,要走进千家万户,将造福千秋万代。”杨长风说。

建设全球系统与区域系统相比,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容”,而是全面的整体“升级”,对工程全线尤其是卫星系统带来空前挑战。事前据专家论证测算,以当时的研制能力,如果仍由一家单位抓总研制,很难在2020年底前完成30颗卫星的研制生产。

为如期“交卷”,工程全线通过强化产品多家布局,特别是采取卫星“双总体”,让两个卫星总体单位分别组织队伍、同步抓总研制,为确保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快速高效组网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北斗收官发射正值疫情防控吃劲阶段,多支试验队伍、数百名科技人员齐聚发射场,任务实施过程又一波三折。面对特殊严峻的形势,总体层面精心做“统法”,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工作;各试验队一再做“减法”,把现场人员压到最少、工作流程调到最简、各类风险控到最小;发射场全力做“加法”,加强防控措施、加大保障力度、加紧解决困难,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有效确保了发射任务和场区防疫“双胜利”。

2017年11月到2020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30颗北斗三号组网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星,成功率100%,以月均1颗星的速度,创造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新纪录。

在北斗系统研制建设过程中,工程全线克服种种困难,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凭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实现了“弯道超车”。

——“三步走”战略:符合国情的“中国选择”。

同样是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俄和欧盟选择搞“一步建全球”。我国起步晚、底子薄,明智选择分步走,先解决有无、满足急需,切实做到“把每个铜板都用在刀刃上”。

2017年6月9日,参观者在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参观展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1983年,“863计划”倡导者之一陈芳允院士,创造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构想。这一方案,能以最小星座、最少投入、最短周期实现“从无到有”。

后来,北斗系统首任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进一步组织研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决定先建试验系统,然后再建区域系统,最后建成全球系统。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区域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实现了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全球梦”。

奋斗没有休止符,追梦永远在路上:2035年左右,我国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基础,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混合式”星座: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

2013年1月18日,天津市交通集团的工作人员在为长途客车安装“北斗”导航终端。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采取单一轨道星座构型相比,北斗系统独树一帜,坚定选择走混合星座的特色发展之路。北斗一号建设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提供导航定位服务。

北斗二号系统充分继承北斗一号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区域导航定位覆盖的成功经验,在国际上首创以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骨干,兼有中圆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北斗系统高级顾问、原工程副总设计师李祖洪说,对于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而言,这种“混搭”组合可以用最少卫星数量实现最好覆盖效果。

北斗三号系统将“混合星座构型”发扬光大,建成拥有24颗中圆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系统,为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全新范式。

——“一体化”设计:引领潮流的“中国智慧”。

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在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103架机上进行测试试飞(2017年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系统确有自己的“独门绝技”:除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外,还能进行短报文通信,开创了通信导航一体化的独特服务模式,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从功能看,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仅能无源定位,因而用户只能知道“我在哪”。而北斗用户则不同,不但自己知道“我在哪”,还能告诉别人“我在哪”“在干什么”。杨长风说:“这一招很管用,比如突发地震、海上遇险时,在其他通信手段失效的情况下,北斗短报文通信可以成为传递求救信息、拯救生命的最后保险索。”

采用北斗航标遥测遥控装置的一艘大型灯船投放在珠江口担杆水道(2019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田建川 摄

如今,北斗三号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系统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基础上,区域短报文发送能力一次提高近10倍,支持用户数量从50万提高到1200万,而且能实现40个汉字的全球短报文通信。此外,北斗三号全球系统还可以提供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等多样化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在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镇安众村,加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在无人驾驶状态下播种(2020年5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关键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即使买来了也是不可靠的,引进仿制的路子也走不远,中国北斗面对缺乏频率资源、没有自己的原子钟和芯片等难关,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发展道路。

——有惊无险,首获占“频”之胜。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2020年5月27日摄)。据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李国鹏介绍,本次测量同时参考四大导航系统,并以北斗的数据为主。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北斗起步之时,国际上优质频率资源已经所剩无几,经过艰苦谈判,终于推动国际电联从航空导航频段中,辟出两小段资源作为卫星导航合法使用频段。国际电联规定,各国均可平等申请新资源使用权,但必须在7年有效期内发射导航卫星,并成功接收传回信号,逾期则自动失效。

为保住2007年4月17日这一最后“窗口”,工程上下进行全系统总动员和大会战,抢在2月底完成卫星研制。然而临射前,卫星上的应答机突现异常。为确保万无一失,工程试验队果断将已矗立塔架的星箭组合体拆开,取出卫星应答机,72小时不眠不休,成功排除故障。

4月14日4时11分,这颗肩负重要使命的卫星发射成功;17日20时许,北京清晰地接收到来自这颗卫星的信号。

那一刻,距离频率失效后限已不到4个小时。中国北斗在最后时刻“压哨破门”,拿到了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

——集智会战,攻克无“钟”之困。

星载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是卫星导航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对系统定位和授时精度具有决定性作用。

建设之初,国内星载原子钟技术比较薄弱。当时,全世界只有少数国家有能力研制高性能星载原子钟,进口存在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

为尽早“让中国的北斗用上最好的钟”,工程总体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成立3支研发队伍同步进行攻坚。不到两年时间,3支队伍全都取得成功,自主研发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钟。

很快北斗卫星上便批量搭载全国产化星载原子钟,并实现“双钟”相互备份,卫星可靠性和在轨寿命大幅提升。

——负重登攀,消除缺“芯”之忧。

缺少“中国芯”,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科技领域的一块“心病”。对于北斗系统工程建设和应用来说,拥有国产芯片,对于确保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动员,工程上下形成宁可国产化产品“指标低点,价格高点,也要大胆使用”的坚定共识;工程总体研究制定行动规划,将自主可控要求落实到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竞争采购等各环节;建立由专项管理办公室牵头,多部门参加的自主可控协调小组,大力推广使用自主芯片、模块、软件产品,通过边建边用、反复迭代,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如今,国产北斗芯片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已在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广泛应用。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22纳米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导航定位芯片,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精度更高,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截至2019年底,国产导航型芯片出货量已超1亿片,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高精度板卡和天线已输出到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独辟蹊径,破解布“站”之难。

按照传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模式,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众多地面站。为解决北斗系统国内建站实现全球运行和服务的难题,北斗系统首创Ka频段星间链路,创造性地提出高效解决方案。

为解决境外卫星的数据传输通道问题,工程专门组织研究团队攻克了星间链路关键技术,采取星间、星地测量和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成功实现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联络互通。

通过星间链路,所有在轨北斗卫星连成一张大网,实现北斗“兄弟”手拉手、心相通,相互间可以“通话”、测距,能自动“保持队形”,这不仅减小地面站规模、减轻地面管理维护压力,而且还使卫星定位精度大幅提高。凭借这一“绝活”,工程实现了仅依靠国内布站情况下对全球星座的运行控制,以及全球服务能力与世界一流系统的比肩。

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后,联合国外空司专门发来视频,肯定北斗系统正在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赞赏北斗系统在和平利用外太空、参与联合国空间活动国际合作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2019年6月11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人们参观“中国古代导航展——从指南针到北斗”展览。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卫星导航领域国际合作,步履坚定、成果斐然——

北斗和格洛纳斯系统实现信号兼容,北斗和GPS系统信号兼容与互操作,中欧深化开展频率协调。成功举办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北斗合作论坛等,持续扩大北斗“朋友圈”。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得到成功应用。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斗卫星分布在几个轨道面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