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年7月的高温是因为拉尼娜现象,那为什么之前还会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

当前,由于东太平洋大部海温偏高,导致我国南涝北旱的气候现象是:

 我在2012年12月20日指出,最新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的厄尔尼诺状态从6月到8月只维持3个月,未达到厄尔尼诺标准,夭折的可能性很大。拉尼娜的来势凶猛,在12月中旬超过-0.5℃异常底线(见图1)。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预计2013年1月25日-4月7日拉尼娜会得到进一步发展,7月30日-11月6日进入高潮。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得到加强,厄尔尼诺受到抑制。
   2013年是否发生了拉尼娜事件是有争论的:国际气象组织和澳大利亚气象部门认为是中性状态;美国气象部门认为是弱拉尼娜;中国和日本认为是拉尼娜。

北美西海岸存在独立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新华网东京4月29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日前发表一份公报称,其研究小组首次发现,在北美大陆西海岸海域,也存在类似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海水温度异常变化,并可能给美国西部的气候和农业生产带来影响。

   所谓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秘鲁等国家外海所处的太平洋赤道海域表层水温上升带来的全球异常气象。每当厄尔尼诺现象严重时,全球一些地区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外一些地区则久旱无雨、农业歉收。拉尼娜现象则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研究小组分析了1982年至2011年东北太平洋海水温度等数据,发现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近海的海水温度每年的变动都非常大。这一海域位于太平洋高压东端,由于海面风向和地球自转的作用,表层海水被吹向远离陆地的方向,为了补偿这些海水,海洋下层的冷水涌出,使表层海水保持低温。

   但是在一些年份,涌到海面的冷水量减少,水温比平常年份高0.5摄氏度以上,有的年份海水温度则会低于平常年份。

   该海域的海水温度变化曾被认为是由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引起的,但是研究小组经分析发现,这里存在独立于上述两种现象的大气海洋互动现象,引发了夏季海面水温的变化。

   尽管时间和空间差距都非常大,但是由于形态类似,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加利福尼亚厄尔尼诺现象”和“加利福尼亚拉尼娜现象”。

   研究小组认为,“加利福尼亚厄尔尼诺现象”和“加利福尼亚拉尼娜现象”会给北美西部带来冷夏或异常高温,可能对加利福尼亚沿岸的海洋生态和北美大陆西部的气象和农业产生很大影响。例如,加利福尼亚州2013年7月发生的大规模山火和干旱,应该是受“加利福尼亚拉尼娜现象”的影响。研究人员建议,今后有必要开展预测,以减少损失。

   这一成果的论文已刊登在新一期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

2013年强拉尼娜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已有 1172 次阅读 16:13|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拉尼娜 拉马德雷 地震 洪水 流感

2013年强拉尼娜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我在20121220日指出,最新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的厄尔尼诺状态从6月到8月只维持3个月,未达到厄尔尼诺标准,夭折的可能性很大。拉尼娜的来势凶猛,在12月中旬超过-0.5℃异常底线(见图1)。125-47日及730-11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预计2013125-47日拉尼娜会得到进一步发展,730-116日进入高潮。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得到加强,厄尔尼诺受到抑制。

区的厄尔尼诺指数在20136月初再次突破-1底线,拉尼娜状态已经持续了两个月,730-116拉尼娜进入高潮的预测可能性增大。

如果2013年强拉尼娜发生,她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拉尼娜”携手北极涛动 共造南方最热之夏  
丁一汇,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夏的南方酷热难耐,多地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高温热浪的袭击。昨天(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了今夏高温的特点,认为如此强盛的高温正是“拉尼娜”和北极涛动“联手作恶”的结果。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夏季主雨带也发生了明显的北移趋势,“南旱北涝”或将成为常态格局。

拼耐力、抢地盘、刷极值 史上最强高温称霸南方

持续时间长、高温日数多、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突出,丁一汇总结了今夏高温的特点。

自7月初开始,南方的高温就拉开了帷幕,一直持续至8月中旬仍未完全消退,高温时间持续了一个半月,耐力之久令人咋舌。同时,高温日数也创下1951年以来最多,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8省(市)平均高温日数多达28.8天,较常年平均(13.5天)多出一倍还多。高温还善于“抢地盘”,覆盖了江南、江淮、江汉、黄淮及重庆等地的19个省(区、市),影响范围之广同样历史罕见。

此外,高温还具有强度大、极端性突出的特点。7月以来,南方8省平均最高气温达35.6℃,为1951年以来最高;中东部地区有305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40℃,浙江新昌极端最高气温达44.1℃。另有约500站次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为历史同期最多。

“拉尼娜”联手北极涛动作恶 缔造“赖皮”副高

今夏高温何以如此强盛?所有矛头都指向一个叫做“副热带高压”(副高)的家伙,它是副热带地区的一个暖性高压,是夏季影响中国大陆的主要天气系统。由于“副高”内部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其控制地区常以晴热天气为主。而今夏的副高,可谓史上最“赖皮”,牢牢控制我国中东部沿海地区一个半月,几乎纹丝不动。而丁一汇认为,如此强盛的副高系统正是“拉尼娜”和北极涛动共同作恶的结果。

“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在海洋温度异常的影响下,副高就会出现偏北、偏西、偏强的特点。

同时,今年北极涛动也有异常。所谓北极涛动,是指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与北极地区气压形势差别的变化。今年北极地区的气压形势也很有特点,恰好形成了暖性高气压将冷性低气压团团包围的局面,造成冷空气被封闭在极地,无法南下我国“破坏”副高势力。本就偏强的副高又无冷空气前来挑战,便更加高枕无忧的耍起了赖皮,助推高温雄踞南方。


今夏东北遭遇1998年来最严重洪灾。(来源:黑龙江日报)

主雨带北移 “南旱北涝”或成常态格局

在强盛的副高影响下,今夏我国雨带分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江南地区求雨不得,东北地区洪涝不断,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丁一汇分析,由于今年副高异常发达,且控制范围偏西偏北,所以造成雨带北推,且稳定在东北地区。

而据丁一汇研究,从更长时间范围来看,伴随全球气候的变化,近10年来我国主雨带已发生了北移的情况,本来的“南涝北旱”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有资料显示,从2000年开始,我国夏季主雨带已经从华南和长江流域移到了淮河到黄河流域之间,有的年份甚至可以到达华北,而今年更甚,到达了东北地区。

但丁一汇认为,尽管主雨带北移的局面越来越明显,却并不属于异常现象。原因在于,我国雨带本就存在60至80年的周期性运动规律,“就是说,可能本来雨带位于北方,过了40年就移到了南方,再过40年又移回北方,如此周期性的波动。”他进一步解释到。

丁一汇提醒,雨带北移或让“南旱北涝”成为一种常态,一旦这种局面稳定下来,北方地区遭受暴雨的风险将提高。他认为,2012年北京“7·21”强降雨事件既是教训也是警钟,在雨带格局变化的背景下,北方有可能出现暴雨频次增多,强度加强的情况,为防汛工作增加了新的挑战。(文/潘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拉尼娜制造今年气象四大怪(组图)

  “都快秋分了,怎么天还这么热啊? ”受太阳辐射影响,昨日我市迎来了近段时间以来的高温天,全市最高气温逼近30℃。高温推迟了秋姑娘来青的脚步,全市常年入秋最早的莱西,今年秋天已经迟到了一周时间。夏天仍在继续。气象专家说,从目前看我市将迎来最热最长的一个夏天。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岛城气象出现四大怪:春短、夏长、雨季降雨少、雾天多。拉尼娜作怪的年份有夏热冬寒的说法,今年冬天我市是否会迎来严寒天?气象专家称目前还没有定论。

  记者 徐美中 通讯员 江敦双

  监测昨日最高气温逼近30℃

  受南风带来的海雾影响,昨天清晨,不少市民都感觉异常凉爽,穿着短袖出门也感觉有些冷。不过,上午9时许,受太阳直射影响,市区迅速热了起来,人在马路走一会儿就会浑身冒汗。

  据市气象台监测,当天市区最低气温为19.9℃,白天的最高气温市区28.5℃,郊区最高在莱西,达29.9℃。这样的气温,颇有盛夏的味道。

  市气象台气候科科长李德萍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我市尚没有一地进入了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据统计,全市入秋最早的地区为莱西,常年9月3日便入秋,其他区市9月7日入秋,市区则9月12日入秋。因为气温太高,未能稳定达到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22℃的气象学要求,因此目前莱西入秋时间已较常年推迟了一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西太平洋水温远高于东太平洋,这就是气象上常说的“拉尼娜”现象。

  调查拉尼娜带来天气四大怪

  受拉尼娜等因素影响,今年前8月,我市存在春短、夏长、雨季降雨少和雾天多的四大怪异天气。

  一怪春短不及到户外

  受历史罕见低温影响,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市低温天气屡创纪录,今年4月27日,岛城正式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这一入春时间,是自1981年以来32年最晚的。不过,进入5月份后,我市气温迅速回升,6月19日,市区气温连续5天稳定达到了22℃以上,正式进入了气象学意义上的夏天,而在常年,我市入夏时间则为7月2日。入春时间短,出春时间早,今年春天也就成为岛城32年来最短的一个春天了。

  二怪夏日漫长热难捱

  今年6月19日入夏,比常年提前约半个月,而至今我市还未出夏,在市气象台的预报中,明后两天高温依旧,平均气温仍将高于22℃,对比市区较常年的9月12日出夏这一时间,出夏推迟已成定局。早入夏晚出夏,今年夏天,有可能成为我市最长的一个夏天。不仅如此,今年夏天还是我市较为炎热的一个夏天:6、7、8三个月全市平均气温,只比1994年和1997年稍低,在32年中排名第三。

  三怪雨季龙王也歇菜

  从7月开始,我市便进入了一年中的雨季,不过今年我市雨季降水却不多。今年6月,青岛降水偏少(21.9毫米,偏少52.3毫米)。7月份,降水偏多(201.6毫米,偏多45.6毫米)。到了8月份,全市平均降雨不到50毫米(48.1毫米),还不够常年平均降雨量的1/3(常年是173.9毫米)。虽然7月份雨量比较大,但是由于8月份的降水偏少,缺少水浇条件的山岭、薄地出现了旱象。

  来自市水文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岛市今年降水483.6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少0.3%,比历年同期偏少16.2%。入汛以来全市共降水322.6毫米,比去年同期降水量偏少18.7%,比历年同期降水量偏少29.8%。

  四怪雾天常把日头盖

  今年夏天青岛雾日数多也是一个典型的特点。在6、7、8这三个月里面,总共出现了36个雾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3.1天。这其中,7月份最多,达到了21天。另外,青岛的海雾季节一般是4-7月份,8月份就明显减少了,常年8月份的年平均雾天是2.4天。但是,今年8月份有7天大雾,历史上8月份最多大雾日是8天(1976、2003和2005年8天),这在历史上很少见。


俗话说人气不够,天气来凑,在当前中药材大行情普遍下行态势下,异常天气就成了众多从业者和企业比较为关注的话题。业内人士认为,的发展标志着整个行业在快速稳步的前进中。.cn/yq/region/list-442-1.html

一、2022年国内中药材受灾面积创10年新低

图1:年国内中药材受灾面积统计图

虽然,2022年国内出现北涝南旱的特殊气候,但整体上农作物受灾面积创下近10年新低。中药材生产方面,仅有河南、山西和江西等地因涝受灾,造成地、车前子等少数品种明显减产。

与2022年情况相反,2022年国内气候整体呈现出南涝北旱的态势,北方部分地区的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4月以来,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华北北部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预计6月份上述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6月,华南地区逐渐进入舟水集中期,江南陆续进入梅雨季,全国多地进入主汛期,极端强对流天气增多。7月后,预计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洪涝风雹灾害风险高。

面对上半年的异常天气,哪些品种会因受灾而减产呢以下为我平台的分析:

二、受灾品种点评,旱情造成影响更大

表1:已受灾品种价格涨跌情况

茵陈,产地产新结束,受减产影响,价格保持坚挺,多商关注,目前市场新货要价20-22元(公斤价,下同)左右。

浙贝母,产新继续深入,产地因受灾减产。受产地行情上涨影响,市场多商组织货源,带动货源走销继续加,持货商惜售心理加强,行情小幅上扬。现市场硫浙贝母售价60-65元,硫浙贝母片售价85-90元。

猫爪草,库存不多,今年产地又传出因天气原因减产消息,受此影响该品种价格上涨,货源走动加。目前市场猫爪草家种统货售价在65-68元之间,后市价格还需看际消化情况。

五味子,受产区霜冻影响,货源走销顺畅,行情坚挺上行,现市场五味子统货价格在72元,选货价格在75元上下,后市关注产区具体减产情况。

金银花,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金银花首茬产新已结束,由于今年产区干旱,金银花树长势不好,导致今年产量同比去年减产一半左右。目前新货已陆续上市,干度95成左右的货价格比产新前上涨,目前饮片用绿货的价格在140-150元左右。

蒲公英,今天开春后,甘肃和华北等多个蒲公英主产地出现旱情,虽不严重但还是一定程度影响了产能。但减产的根本原因还是物价和劳力成本的连年上升,参与采挖野生资源的群体减少。

、未来可能因受灾减产的品种,西北品种更应加强预警

表2:可能因受灾减产的品种

连翘,主产区尽管没有遭遇倒春寒,但在2022年3月中下旬左右,河南、陕西、湖北连翘花期出现低温、大风与几次异常高温天气交替,昼夜温差大。据产地经销商反馈,陵川县连翘受到天气原因整体挂果率偏低,产量预计减半。

目前,连翘虽然未到比较佳产新期,但由于价高,抢青情况严重,虽然产区明令禁止连翘抢青,但野生药材地广人稀,难以集中人力管控。抢青不但影响连翘品质,也会影响产量。

当归,一是2022版新药典施后,当归很容易出现农残超标,下游饮片等企业对达标货源的需求,将对当归达标货源价格有极强的推动作用,且价格的两级分化现象会进一步扩大;二是受前两年当归低价影响,2022年当归种苗在地面积调减,预计2022年总产量也不大;是甘肃今年天气干旱,像茵陈、蒲公英都因为干旱减产,甘肃大概率6月的天气依然干旱,将对当归产量造成影响。

金樱子,蔷薇科野生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国内野生资源分布极广,主产于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该品种产量多少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其一、野生资源蕴藏量;其二、产新期间的鲜货收购价;其、当年长势情况。去年初的霜冻造成金樱子树受冻,导致去年挂果量少,减产严重。今年产区天气雨水较多,预计对该品挂果影响也较大,未来需要密切关注。

另外,海产类药材受洋流的影响较大。例如海马作为贵中药材,对于水温和盐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但是海马由于不善于游动,一般会用尾巴勾住珊瑚等,保证自己不会被洋流带走。而今年拉尼娜现象加强,将会使沃克环流加强,带动赤道环流的加速流动,必然使海马的生存率下降,海马的数量与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四、当前中药材整体供大于求,但仍应作好预案

2022年,中药材市场处于普涨后的震荡调整期,总体来看,短周期品种种植基本恢复,就算受到天气影响减产,也很难改变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就像连翘,其野生蕴藏量和家种面积稳定,就算局部出现减产,因价高农户采收积极高,颗粒归仓,产量依然能够保证。

但行业和需求企业仍应对气候保持高度警惕,一是要密切关注像2022年7月中原地区暴雨成灾这种极端自然灾害;二是要防范西北地区参、当归和芪等病虫害、心病多发,从而造成明显减产;是要留意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部分产区气候异常已经造成部分果子仁类品种产能相对下降,这种减产可能会在产新期体现出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厄尔尼诺为什么导致我国南涝北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