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检验所含阳离子的方法是?


酸性或是碱性氧化物是指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同价态的酸或碱的反应,例如Na2O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不是!
NO NO2是氧化物,但都不是酸性氧化物!N2O5是酸性氧化物,因为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同价态的酸
我觉得能跟Na2O2反应,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NO和NO2都有还原性,应该是可以的



  • 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因为它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同时.还生成氧气
     

10月学考选考前最后一次给大家划重点啦!

今天,我们请到了浙师大附中的化学高级教师陈国有帮同学们拎重点,

最后复习阶段,这些考点你们都掌握了吗?

物质组成分类、化学用语、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散系、物质的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简单计算、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与盐类水解基础知识、原电池、典型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性质与用途、典型金属元素及化合物性质与用途、典型有机物性质与反应规律、有机物燃烧规律计算、糖类蛋白质、煤石油天然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检验与鉴别等二十几个重要主干考点。

对于这些考点考查的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题,故复习时应以知识点复习为主;进行系统复习,落实基础,训练规范,力争突破重点。

复习要点与重难点解析:

1.物质的分类:重点关注氧化物、酸、碱、盐等的分类。如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2.常用仪器:重点关注烧杯、容量瓶、蒸馏烧瓶、圆底烧瓶、冷凝管、量筒、分液漏斗、蒸发皿、坩埚等常用仪器。

3.反应分类: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与非离子反应;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等。

4.分散系分类: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凝聚、渗析等。

5.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电子式、结构式、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电离方程式、比例模型、球棍模型等。

6.概念区别: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

7.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重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影响因素及简单计算。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注意抓“两易”: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化合物才能拆。

9.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了解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把握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与反应热的关系,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及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10. 化学反应速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简单计算及影响因素。

11. 化学平衡:利用“变量不变”原理进行化学平衡状态的简单判断。

12. 原电池: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书写电极方程式。

13.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利用短周期元素进行原子半径,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氢化物稳定性、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比较。

14. 化学键与晶体类型:能认识具体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及分子间作用力。了解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不同晶体的性质差异。

15. 离子推断:通过离子的典型性质、离子共存,尤其是带数据的定量推理如电荷守恒,进行合理推断。

16. 氧化还原反应:利用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反应先后顺序,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合理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17. 阿伏伽德罗常数:了解微粒内部结构,考虑物质所处状态,化学反应的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判断。

18. 实验基本操作:加强实验能力培养,让学生掌握物质分离、常见物质检验与鉴别、指示剂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操作。

19. 物质的用途:认真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常见物质的用途如氯气、漂白粉、纯碱、小苏打、二氧化硅、水泥、玻璃、硫酸等。

20. 强弱电解质:了解强弱电解质的电离与导电性,强弱电解质的浓度、氢离子浓度与PH的关系。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物料守恒与电荷守恒。

26题:主要以化学2中的甲烷、乙烯、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淀粉、葡萄糖等常见有机物为命题内容。重点考查有机物结构简式、官能团、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

27题:利用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重点考查氯、溴、碘、碳、硅、硫、钠、镁、铁、铜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考查元素推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8题实验题:紧扣教材,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的基本实验进行简单实验方案设计,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进行实验现象分析。

29题计算题: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简单计算,通过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分析物质间量的关系,利用图线增加数据的隐蔽性,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以填空题为主,其中涉及识图、读图、作图、数据分析、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原理应用等能力要求。

30化学原理综合题

题型特点:考查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知识,电解质溶液、电离平衡常数;盖斯定律结合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线分析,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作图能力。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通过化学平衡图象综合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考查与化学平衡有关的计算、平衡状态的标志判断以及利用建模思想考查有关平衡问题等。

解题策略考生要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化学平衡移动、注重对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理解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图能力的培养。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以及盖斯定律的正确应用,关于图线分析应明确图象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含义以及图象的起始点、拐点、最高点、最低点、图象的变化趋势等;注意等温等容、等温等压等环境的设置,灵活运用平衡箱法。涉及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常采用三段式法以及极端假设法等。

31实验探究综合题

题型特点:以物质制备为背景,设置新情景,运用某些矿物或有机物为原料,设置物质转化与制备、杂质分离、仪器使用、操作描述、现象分析等实验内容。考查物质制备与实验流程的结合,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过程的分析与设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熟悉实验题中的常用名词,有助于理解实验流程或各步实验操作的含义:

如:溶解方式:水溶、酸溶(酸浸)、碱溶。

加热方式:酒精灯加热、水浴加热、油浴加热、沙浴加热、酒精喷灯灼烧、煅烧。

结晶方式:蒸发结晶、冷却结晶、蒸发浓缩、表面形成晶膜。

析晶方式:醇析、水析、盐析、碱析。

搅拌方式:磁力搅拌、电动搅拌、玻璃棒搅拌、环形玻璃棒搅拌。

冷凝方式:(直形、球形)冷凝管、长玻璃管(空气冷凝)、冰水浴或冷水冷凝。

2、装置气密性检查:操作关键

①形成密闭体系,如关闭开关、导管插到水面下等。

②通过手捂、加热、加水等手段形成压强差。

(1)创设无氧环境:有的物质容易被氧化,所以这类物质的制备需要创设无氧环境,其方法

①可以采用外界通入氮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或利用反应物产生这些气体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②利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去除水中的溶解氧,防止某些离子如:Cr2+Fe2+被氧化。

③利用比水轻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苯等形成液封,防止空气中氧气的溶解。

(2)创设无水环境:有的物质极易水解或与水发生反应,所以在制备或使用这些物质时需要创设无水环境。如:氮化镁的制备、使用过氧化钠时易与水反应、氯化铝易水解、乙酸酐易与水结合生成乙酸。其方法:

①可以采用外界通入氮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

②在盛有易水解的物质的装置前后连接干燥装置如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或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避免水分进入。

③在坩埚中灼烧后的物质及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避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1)控制低温的目的:

②防止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如盐酸、醋酸、氨水等;

⑤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增大气体反应物的溶解度,使其能被充分吸收。

(2)采取加热的目的:

①加速某固体的溶解、加快反应速率;

②减少气体生成物的溶解并加速其逸出;

③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

④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因析出而损失或带入新的杂质;

⑤温度控制在一个具体的范围:确保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兼顾速率和转化率,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防止副反应发生等。

水浴加热优点:便于控制温度、使装置受热均匀、适宜长时间加热。

5、反应过程中搅拌的作用:

①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有机物与溶液的接触面,加快反应速率。

②防止局部过热,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③蒸发溶液时搅拌是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溶液飞溅。

④中和热测定时环形玻璃棒不断搅拌,使酸碱迅速中和,溶液混合均匀,测得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

6有效分离产品中的杂质,提高纯度。

产品中的可能的杂质主要来源有三个:

①未完全反应的原料,包括催化剂;

②生成物中的其他物质;

④原料中本身混有的杂质。

除杂的方法:分离提纯需综合分析组分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选择合理的除杂方法。

①考虑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情况及熔沸点差异,选择合理的操作如萃取分液、过滤、蒸馏等。

②利用水解原理,控制溶液PH,使某些易水解的离子水解除去。如Cu2+中混有Fe3+Al3+

③利用两性性质,除去溶液中的Al3+AlO2-

④利用杂质离子的性质转化为挥发性物质除去。

7、物质制备产物的洗涤剂选择方法:

①可溶性产物或溶解性不大的有机物的洗涤考虑选择冷水洗涤。

②洗涤附着在烧杯内壁残留的过滤物一般用过滤液洗涤。

③洗去附着在可溶性晶体表面的水分一般用酒精洗涤。利用酒精能与水互溶且易挥发。

32有机化学综合题

题型特点:以某种有机物的合成路线为知识背景,通过框图考查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分析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官能团、反应类型、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简单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意在考查考生推理与分析能力。

解题策略:熟练掌握常见有机物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抓官能团性质;了解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准确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分析有机反应条件与有机反应类型的关系,正确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注意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等。

有机推断和合成的常用思维方法:

1.从有机物的物理特征、有机反应条件、特定转化关系、特征反应现象等角度寻找突破口。

2.顺推法: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正向思维,得出正确结论;逆推法;综合思维法。

3.利用有关数据进行推断:如根据析出Ag的量推测醛基数目;根据NaOHNaHCO3 Na2CO3的消耗量推测酚羟基、卤原子、羧基、酯基的数目;根据分子式中的碳氢原子个数关系推测不饱和度。

这么全的复习表够亲们好好消化了的,希望对你们复习有帮助哦!还没有明白的知识点,同学们赶紧了!

(浙考一点通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氧化钠具有什么性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