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中自制出贝纳颂这种口感的咖啡?

即饮咖啡已经成为大家忙碌工作生活之余的首选饮品,方便、快捷、高性价比,都是即饮咖啡的代名词。小编也是几乎每天早上吃完早餐都要喝一杯咖啡来给自己提提神,开始一天的忙碌工作。平时上班忙,基本都去便利店买即饮咖啡,几乎只要能买到的咖啡品牌都喝遍了。今天就选两款最近经常喝的每日咖啡喝贝纳颂瓶装咖啡,给大家做个测评。

夏天天热的时候偶尔会在便利店买冰镇的贝纳颂咖啡,一般会买蓝山口味,7.5元一瓶,并不算便宜,包装小巧携带比较方便,量比较少,几口就喝完了。

个人感觉蓝山口味口感浓郁,顺滑与醇厚,味道上……,要说嫌淡好像也不是很淡,太甜好像也没有超过正常限度,就是非常微妙的中规中矩。当然这个和个人口味有关系,我比较喜欢浓一点不那么甜的咖啡。但是有一点非常值得点个赞,就是它喝完嘴里没有那种很让人不舒服的甜腻的余味!

缺点:咖啡因含量咖啡因200MG/KG,没记错的普通咖啡的罐装速溶只有170MG/KG,喝完特别精神,一晚上都没睡着,因为这点后来买的也少了!

Barista Rules每日咖啡是我喝过即饮咖啡中咖啡口味比较突出的,15块钱一杯,尝了味道后,你会觉得这个价位算是很值的。Barista Rules每日咖啡的杯子设计比较高大上,拿到办公室像是在咖啡厅外卖一样,但如果去咖啡厅买一杯带走至少25块钱以上,所以觉得还是超值的。

我本身是非常喜欢喝咖啡的,以前学生党没什么钱都买袋装的速溶咖啡来喝,以前觉得很好喝,但在喝过现磨咖啡后,发现还是新煮的更好喝,味道浓郁清香,但是上班时间比较紧张,想喝只能去便利店买,但是其实我对咖啡口感还是比较挑剔的。每日咖啡师咖啡有拿铁、炭烧、摩卡、焦糖、减糖拿铁等几种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口味,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来选择,每天挑不同的味道来喝也非常有趣了!我是比较喜欢喝他家的摩卡咖啡,有一股淡淡的回味,和我在韩国旅游时喝的一种咖啡味道特别像,超级好喝。

它没有摩卡那么甜, 也不会像美式那么苦,纯的美式咖啡我是真的喝不了,太苦了,这个杯装咖啡对我来说师非常完美了。特别是我最近要减肥,所以会买Barista Rules的减糖拿铁,含糖量少,但添加了牛奶,口感丝滑清甜,很适合女生喝。还有焦糖口味也很特别,我朋友非常喜欢喝,味道香香甜甜的,她说喝完有种初恋的感觉。

贝纳颂瓶装咖啡和Barista Rules每日咖啡这两款咖啡比较,贝纳颂的价格更划算一些,但是每日咖啡的口感和味道要更胜一筹。不得不说即饮咖啡真的方便,不用排队等待,节省时间,饭后来一杯感觉棒棒的!

现代人为咖啡赋予了太多奇怪的意义,要咖啡馆漂亮,这样才能美美地坐上一下午,拍好九宫格,把抒情词汇一股脑往外倒,能写出一条点赞过百的朋友圈;或者把咖啡等同于一套专业单词系统,不背熟不敢点单。有人自顾自地感受咖啡魔力,也有人因为这些奇怪的表象拒绝饮用这种棕色液体。

背离咖啡本质仿佛是种障眼法,把人的目光从风味上移走。其实故事各行各业都有,为咖啡着迷的人无论因何开始,被吸引进门之后,爱上的原因一定是它层次丰富的味道,划过喉咙后感受到的余韵,好豆子释放出的甜香。

「什么值得吃」写了无数次咖啡,普及过意式咖啡种类,推荐过不少家咖啡馆,却从来没有讲过什么是一杯好咖啡。分析成分,讲产地都是太抽象的事情,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三部非常喜欢的咖啡纪录片,讲了咖啡行业里的人,怎样为了一杯好咖啡努力。

《咖啡-改变美国的饮料》

没有咖啡的日子,就像没有空气一样

纪录片从咖啡首次出现于美国开始梳理,用时间作为线索,讲美国人怎样逐步接受咖啡并将之视为美国独立的标志,再到重新回归咖啡本质。两位主持人一位叫 Dean Cycon,是个头发花白的烘豆师,主要讲美国本土的咖啡发展,另一位 Judith Jones 平时是位美食作家,会出国去探寻咖啡的脉络。

刚开始,Dean 爷爷就讲解了在商业咖啡里,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的区别。

▲ 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都属于咖啡品种,阿拉比卡品质更出众,罗布斯塔因种植条件相对宽松,品质相对较弱。Dean 从客观条件上解释了两种豆子的品质差异原因。

从非洲一路颠簸到美国的咖啡豆,直到波士顿倾茶事件后,咖啡才作为反抗的象征,逐渐成为大家的餐桌日常。但其实,也不是所有美国人都爱喝咖啡,比如这位耿直的少年……

以及「背叛」了咖啡,喝茶喝到享受的 Dean 爷爷本人。

随着历史不断发展,原本用陈旧发霉的船舱运送的咖啡豆逐渐走向正规,越来越多的人花时间和精力提升咖啡的风味,它从反抗的象征、士兵们的提神饮料变成美国民众的日常饮品,回归了咖啡本身的意义。

▲ 可不么!为了好好干活,必须先来杯咖啡啊!

每位咖啡师都和手里的咖啡一样独一无二

Barista 是咖啡师的意思,「咖啡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咖啡师大赛(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简称WBC)每年都会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咖啡师参加,去年,台湾的咖啡师吴则霖夺冠,成为历史上首位华人冠军,而大陆地区首次有选手进入决赛。《Barista》拍摄于 2013 年,跟踪了 5 名咖啡师,从赛前三个月开始,记录他们比赛前期的准备过程与心态变化,以及最重要的,WBC 比赛本身。

比赛过程仅有短短 15 分钟,每位咖啡师需要为 4 名评委制作 3 款咖啡,分别是浓缩、奶咖和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创意咖啡,除了准备咖啡,咖啡师还需要为这 15 分钟准备音乐和解说词,设计品鉴手册,与自己的咖啡制作过程配合。台上短短一刻钟,那种淡定自如之下微微颤抖的双手能让人感受到所有咖啡师的紧张与为之付出的努力,智力、体力、心力的三重考验。

外国咖啡师们的名字都有点长,不一一介绍了。但每个人都会为了展现最好的 15 分钟,全身心地努力,抓紧一切可以练习的机会,不断进行杯测,只为寻求最好的咖啡豆。

▲杯测,用一种特殊的冲泡方法来品尝咖啡,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咖啡杯测师会使用严格的打分系统来评价咖啡,而咖啡师则会通过这种形式来选择最好的品种才参赛。

实际比赛时,实验了无数次的秘密咖啡,在表演的中途也可能会失败。

能参加 WBC 的咖啡师已经是全球最好的咖啡师了,即使没获得冠军,仍然是不可置疑的优秀。

13 年比赛结束,五名咖啡师中有两人转了行,获得亚军的 Charles,14 年继续参赛,又一次当了亚军,直到 15 年终于夺冠。在这场竞赛里,既要战胜对手,也要战胜自己。

《一部关于咖啡的电影》

如果要了解现代咖啡的轮廓,看它就可以了

名字直白,内容出众,如果你只想看一部关于咖啡的纪录片,它是最好的选择,时长 1 小时,恰好是一次坐地铁上班的时间。从最好的咖啡产区之一——卢旺达开始,讲述了咖啡链条上的种植者,咖啡师,贸易商、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咖啡鲜活了起来,而不只是存在于纸袋子里的某种棕色豆子。

将 espresso 钻研到极致的日本咖啡师田中克之、传奇咖啡店「大坊咖啡」、《Barista》里曾经呈现的 WBC 比赛,头一次喝自己豆子冲煮出的拿铁的农民都是摄影师瞄准的对象。

在这部片子里,咖啡的本质被强调,每个环节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咖啡,更少地减损风味努力。手工采摘,手工为咖啡翻身,确保咖啡被清洗干净,均匀晾干。

▲ 卢旺达的小哥哥们载歌载舞,不停地脚踩咖啡豆,为的是去除咖啡豆的黏性

▲ 开在东京表参道传奇咖啡店「大坊咖啡」有种庄严感,每个进去的人都被自动消声,专注力全在大坊的手上,看着水流从滴状到柱状,有时甚至会忘了这杯咖啡是要拿来喝的。不过大坊已经将咖啡店停掉,这种对待咖啡的谦卑,只能从别处找了。

好看的咖啡纪录片不多,如果对咖啡的认知还很模糊,这 3 部或许会让你对杯中物了解得更多一点,毕竟咖啡是门学问,在这个行业里,肯下功夫才是真。

同样将咖啡作为学问认真对待的还有味全贝纳颂,他们严选阿拉比卡咖啡豆,只萃取第一道咖啡原液,采用半直火的方式对豆子进行中深烘呈现咖啡豆不酸不涩多层次口感。

贝纳颂有他们成立了专门的 Coffee Lab,只为调出最好的风味。

▼ 这只视频里有 Q-Grader 咖啡品鉴师的日常

Q-Grader 是目前世界上最为严格的咖啡感官测试系统之一,通过该测试的人便可成为咖啡品鉴师。Q 考极为严格,偏重生豆检测、咖啡烘焙、咖啡杯测及感官评价等,目前,世界范围内仅有3500名 Q-Grader。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美,纪录片已经替我们讲过了。而仅萃取第一道原液,是贝纳颂对自己的要求,只有第一道的浓缩才能萃取出真正的咖啡风味。商业咖啡时常会采用二次萃取,从而导致咖啡淡而无味,但贝纳颂不存在这个问题,无论是焦糖玛奇朵、摩卡和拿铁,每款的咖啡基底都同样浓郁,蓝山风味更是厚重咖啡风味爱好者的福音。

对于贝纳颂来说,咖啡不仅是门学问,也是生活的必需品,随时随地,「咖啡总是个好主意」,如果不开心,也可以「用咖啡把我灌满」

居身于便利店的冷藏柜里,贝纳颂想说的是喝杯好咖啡没有那么复杂,它们已经写好了试卷,将答案装在瓶子里,你只要品尝就好。从生豆的选择,到咖啡的调配,就像三只纪录片里的咖啡工作者们一样,严谨、专注又富有热情。

但贝纳颂也并不是照搬教科书的死脑筋,尽管一丝不苟,但有时也肆意妄为,天马行空,跳出常规来寻找咖啡的风味和玩法的多样。比如现在打开支付宝,用 AR 扫描贝纳颂瓶身 logo,就像这样

就可以获得现金红包,可在支持支付宝付款的所有商家门店使用,把钱送给手里的好事,你要不要啊~

谢谢你看到这里,希望你喜欢今天的推送。送你一杯咖啡,提神醒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贝纳颂咖啡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