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昆高铁东段位于什么平原?在该平原的部分路段采用以桥代路的建设目的是什么?

鸡东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B段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德国大众、中国华为等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的发展演进可以划分为创业成长、增长发展、转型突破和超越领先四个阶段。下图a、b、c、d分别示意某世界知名制造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特征状况。据此完成下题。 (1)图中四个成长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 A.a→b→c→d B.b→a→c→d C.d→b→a→c D.d→a→b→c (2)c发展阶段该企业在全球设立众多研发中心有利于( ) A.引进技术,加快更新换代 B.吸引外资,拓展国际市场 C.降低成本,保持价格优势 D.自主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2.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3.《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非季风区 B.中西部地区 C.内流区 D.地势第三阶梯 (2)精准扶贫过程中(???) A.甲地打造商品棉基地 B.乙地可实施生态移民 C.丙地应发展立体农业 D.丁地防治土地盐渍化 4.图一、图二是两区域略图。完成1-2题。 (1)与图二相比,图一(???) ①内容更简略 ②比例尺较大 ③实际面积较小 ④图幅面积较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X半岛与Y半岛(???) A.白色人种为主 B.分属不同大洲 C.气候类型相同 D.地处生长边界 5.读“我国甲、乙两盆地山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1~3题。 (1)图示E山脉北坡自然带谱较F山脉东坡自然带谱简单得多,其主要原因是E山脉北坡(???) A.相对高差较小,水热条件的变化不明显 B.地形坡度较陡,不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 C.降水太少,不具备森林生长的水分条件 D.人类活动较密集,自然带谱的破坏较严重 (2)与乙盆地相比,甲盆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丰富 B.光照充足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3)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都具备的有利条件是(???) A.技术力量雄厚 B.常规能源资源丰富 C.水陆交通便利 D.靠近国内主要消费市场 6.陕北地区是国家批准的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该地将成为国家西电东送基地、西气东输基地、大型煤化工基地、大型商品煤基地。读陕北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陕北地区发展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限制因素是(???) A.原料 B.水源 C.市场 D.政策 (2)关于榆林地区结构转型方向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展煤电、煤气、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业 B.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非煤产业 C.发展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 D.发展度假休闲、商务会馆、私人别墅等房地产业 7.读某城市体系发展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环境 (2)导致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 B.交通 C.科技 D.市场 8.读黄河流域局部图,完成下题。 ? 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是因地制宜治沙的典型 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C.沙障固沙成本低,应大规模推广 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9.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其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长江航运中心 B.传统工业基地 C.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D.国际化大都市,科技实力较强 (2)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市服务功能强,辐射全国 B.武汉比南昌提供的服务种类多 C.成都和拉萨的城市规模相同 D.上海和杭州的城市等级相同 (3)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A.土地广阔,价格低 B.水能资源缺乏 C.人口众多,素质高 D.交通设施完善 10.武汉城市圈又称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下图示意武汉城市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周边城市相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自然区位是( ) A.土壤肥沃 B.气候湿润 C.矿产丰富 D.河流交汇 (2)城市圈的设立,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 ) A.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B.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C.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市化 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11.房价收入比即住房总价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总体来看,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房价收入比分别由2008年的22.01、8.94、10.50、7.67增长至2018年的29.85、12.40、13.70、8.82,下图为上述四省(市)常住人口增量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年四省(市)房价收入比的变化主要表明( ) ①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增强 ②住宅价格的上涨速度过快 ③居民的住房需求呈高标准化的趋势 ④房价收入比的空间差异呈扩大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年安徽常住人口增量变化不同于其他三个地区的主要原因有( ) ①承接区域内的产业转移 ②人口出生率高 ③房价收入比较低 ④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承接东部纺织工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 ) A.资金、技术 B.原料、劳动力 C.动力、土地 D.市场、设备 (2)工业转移的实施对新疆的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推动城市化进程 ③减小生态环境压力 ④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读中亚天然气管道及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世界管道建设难度最高的工程之一,主要是因为管道沿线地区(???) A.气候恶劣 B.冻土面积大 C.人口稀疏 D.城镇数量少 (2)图示天然气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是(???) A.改变了能源消费结构 B.缓解日益紧张的供气矛盾 C.促进人口大规模西迁 D.改善管道沿线的生态环境 14.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是我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回答下题。 甲、乙、丙分别是(???) A.贵阳、西安、长沙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 15.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丙???丁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山脉甲以北是准噶尔盆地 B.山脉乙东侧的②地水土流失严重 C.山脉丙位于湖南省与广东的交界处 D.山脉丁东侧是东北平原,西侧是内蒙古高原 16.2019年8月-2020年6月,国家主席在一年内4次考察黄河,就黄河流域保护工作和高质量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下图甲为黄河流域图,图乙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支流多,汇入量大 B.流经农业区,用水量大 C.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D.土质疏松,易下渗 (2)下列有关黄河流域保护和治理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上游拆除水电站,恢复自然生态 ②上游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③中游打坝建库,防治水土流失 ④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减少洪涝灾害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基础较弱,发展较晚,近年来大量承接广东省的产业转移,经济快速增长。下图为辽中南工业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简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交通和资源的角度,比较辽中南工业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条件的异同点。 (2)辽中南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北部湾经济区借鉴辽中南工业区的经验教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哪些? (3)分析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分析承接广东产业转移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利与弊。 18.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罕坝地区地处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历史上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自清末以来由于大规模开围放垦和战争、山火等原因,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年,塞罕坝设立林场。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塞罕坝建成林地约7.5万公顷,并在大面积单一人工林的基础上,通过小面积抚育砍伐、“引阔入针”“林下植树”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间种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环境优美,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位置。 1.指出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退化对华北地区的不利影响。 2.说明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恢复过程困难的原因。 3.分析塞罕坝地区生态恢复模式的效益。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千米的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根据流域特点采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各尽其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材料三: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 (1)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2)据图说出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3)分析该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4)经过小流域治理后,说明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1)C;(2)D 解析:(1)结合一流制造企业创业成长、增长发展、转型突破和超越领先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图中不同阶段的创新形式或制造待点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如从模仿→引进→耦合→主导”,可得出其先后顺序为:d→b→a→c。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不符合题意。 (2)c发展阶段即超越领先阶段,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自主研发,通过在世界上广泛设立研发中心,吸纳各地优秀人才,整合创新,以保持在价值链顶端的地位,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更高利润,D选项正确。引进技术和吸引外资为企业增长发展阶段,故AB选项不符合题意;降低成本为企业创业成长阶段,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1)C; (2)D 解析:(1)从图中信息看,从Ⅰ到Ⅲ阶段,林地减少,耕地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镇数目增加。又因为当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2)从Ⅲ到Ⅳ阶段,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城市附近出现了花卉和绿化树种,说明了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答案:(1)B;?(2)B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季风区,A错。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B正确。主要分布在外流区,C错。地势第二、三级阶梯都有分布,D错。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东北地区,重点打造商品粮基地,A错。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可实施生态移民,B正确。丙地位于西部山区,应发展林木业,C错。丁地位于江南丘陵,主要防治水土流失,D错。 4.答案:(1)C;?(2)A 解析:(1)由图可知,两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一南北方向纬度差为2°多,图二南北方向纬度差大约为20°,相比之下,图一表示的经纬度范围要明显小于图二,表明图一的实际面积较小,比例尺较大,内容更详细,①④错误,ABD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故选C。 (2)由所学知识可知,Ⅹ半岛为西奈半岛,Y半岛为印度半岛。两个半岛均以白色人种为主,A正确。两个半岛都属于亚洲,B错误。西奈半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错误。西奈半岛位于生长边界,印度半岛北部为消亡边界,D错误。故选A。 5.答案:(1)C;?(2)A;?(3)B 解析:(1)图中E山脉北坡自然带普较F山脉东坡自然带普简单,其主要原因是E山脉北坡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降水太少,不具备森林生长的条件,C正确;山脉的相对高差大,A错误;地形坡度不是自然带类型少的原因,B错误;人类活动少,自然带普的破坏较少,D错误。故选:C。 (2)甲在南方地区,与乙北方地区相比,甲地热量丰富,所以A正确;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光照都比较充足,B错;一般北方地区地形比较平坦些,C错;甲省应该在东北地区,甲的土壤更肥沃,D错;故选:A。 (3)读图分析可知,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属于内陆地区的干旱气候,河流少、流量小,水运不便利,气候也不适宜,况且气候对绝大多数工业的影响不大,工业的发展很少考虑气候条件;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不充足;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其著名油气田是克拉玛依油田和轮南气田。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油气资源丰富,故常规能源资源丰富。故选:B。 6.答案:(1)B; (2)D 解析:(1)陕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发展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限制因素是水源,B对。煤炭资源丰富,原料充足,A错。西电东送,国内市场广阔,有国家政策支持,C、D错。 (2)关于榆林地区结构转型方向的说法,发展煤电、煤气、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业,A正确。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非煤产业,B正确。发展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C正确。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质量差,不适宜发展度假休闲、商务会馆、私人别墅等房地产业,D错误。 7.答案:(1)C;?(2)B 解析:(1)早期城市分布于河流交汇处,因此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河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从城市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该城市逐渐沿交通便利的港口、公路、铁路地区发展,交通是导致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最主要因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8.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草方格沙障在治沙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草方格沙障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使风力减弱.阻止沙丘的移动;同时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在固沙植物作用下,土壤条件逐渐改善。故选A。 9.答案:(1)C(2)A(3)A 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其三个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均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C对。南昌不是长江航运中心,也不是传统工业基地,A、B错。这三个中心城市不是国际化大都市,D错。 (2)本题考查城市特征。上海市服务功能强,辐射全国;武汉和南昌城市等级相同,提供的服务种类一样多;成都城市规模比拉萨大;上海城市等级比杭州高。所以A正确。 (3)本题考查城市群的区位优势。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土地广阔、价格低,水能资源丰富,A正确,B错误。长江下游经济圈人口数量更多,素质更高,交通设施也更完善,故C、D错误。 10.答案:(1)D(2)A 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武汉市土壤、气候和矿产资源与图示周边城市差别不大;武汉处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水运便利。故选D。 (2)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武汉城市圈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因此城市圈的设立,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故选A。 11.答案:(1)D;?(2)B 解析:(1)从长三角房价收入比的变化来看,房价收入比上升较快,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越来越大,居民购买房屋的支付能力减弱,①错误;虽然居民家庭年收入在不断增长,但住宅价格的上涨速度更快,导致长三角房价收入比越来越大,②正确;房价收入比越来越大不能推断居民的住房需求呈高标准化的趋势;从材料中的数据来看,绝大部分地区之间的房价收入比差值在扩大,④正确;所以选D。 (2)从图来看,年,安徽常住人口增加显著,主要是人口回流、迁移。一方面是承接区域内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吸引部分劳动力人口往回迁,另一方面是上海、江浙地区房价收入比高,促使长江中下游流域部分人口流向房价收入比低的地区,所以选B。 12.答案:(1)B(2)B 解析:(1)该地区位于我国主要的产棉区,故该地区发展纺织工业有丰富的原料;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经济不发达,劳动力廉价,可以为纺织工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2)纺织工业转移有利于推动新疆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但大量纺织工业转移到该地,使该地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13.答案:(1)A;?(2)B 解析:(1)中亚位于欧亚大陆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湿润水汽的影响较小,降水稀少,气候恶劣。故选:A。 (2)该工程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而不是改变,A错误;该天然气工程可以缓解输入区的供气紧张的矛盾,B正确;不会促进人口大规模西迁,C错误;沿线管道的铺设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的气候特征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知,北京冬季气温低,不舒适;7、8月气温高、湿度大,较不舒适;春初风速大,较不舒适;春、秋季舒服。甲城市冬季较舒适,其他季节舒适,应该为春城昆明,四季如春。乙城市冬季舒适,应该为处于热带的海口市。因冬季气温较低,丙城市冬季不舒适日期较长,春、秋舒适日期较短,应为东北的哈尔滨。故选:B。 15.答案:(1)C;?(2)B 解析:(1)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甲是天山,乙是太行山,丙是南岭,丁是大兴安岭,其中大兴安岭和太行山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天山以北是准噶尔盆地,A正确。太行山东侧的②地是华北平原,没有严重的水土流失,其西侧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B错误。南岭位于湖南省与广东的交界处,C正确。大兴安岭东侧是东北平原,西侧是内蒙古高原,D正确。 16.答案:(1)B;?(2)D 解析:(1)读右图“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可知,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减小,其主要原因是该段河流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等农业区,灌溉用水量大,使得径流量下降,B正确。该段黄河的支流汇入较少,A错误。“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错误。下渗因素不是导致该河段径流量明显下降的最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B。 (2)上游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建设大量水电站,拆除水电站不符合实际,①错误,A错误。上游可通过植树种草,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②正确;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打坝建库,防治水士流失,③正确,即②③正确,D正确。开挖新河的成本高,下游为地上河”,一方面,应加固沿河堤坝,另一方面,应加大下游河道的疏浚,提高排洪能力,④错,BC错误。故选D。 17.答案:(1)相同点:海陆位置:濒临海洋;交通:铁路和海运交通发达(水陆交通发达);不同点:北部湾经济区纬度较低,辽中南工业区纬度较高;北部湾地区有色金属(钨、锡、铝土)矿产丰富,辽中南工业区煤、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2)延长产业链,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3)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低。 (4)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弊:可能加剧环境污染;社会治安、交通、居住等压力增大。 解析:(1)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从地理位置、交通和资源的角度去比较,相同点中海陆位置和交通可以从图中和图中的图例得出,两区域均濒临海洋,水陆交通发达。不同点中的纬度位置可以从两图中两条纬线的纬度数得出,北部湾地区纬度更低,辽中南地区纬度相对较高,资源可以从图例中得出,北部湾地区有色金属(钨、锡、铝土)矿产丰富,而辽中南地区煤、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2)该题可以借鉴与迁移德国鲁尔区的知识进行回答和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考虑。经济方面要延长产业链,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重工业比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排放;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3)注意分析社会经济条件。相比于广东省而言,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和地租等较低,生产成本较低。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应从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分析。有利的方面主要在于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主要从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的角度分析)。不利的方面有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同时,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大量人口迁入,社会治安、交通、居住等压力增大(主要从生态影响、社会影响的角度分析)。 18.答案:1.从风沙、河流、产业等角度入手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或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或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地处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区过渡地带,气候的大陆性明显(冬春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化、风蚀作用强;靠近沙源地;靠近冬季风源地,北部地形起伏较小,多大风;风力搬运和堆积作用强;植被自然恢复能力弱(生态环境脆弱)。(热量不足,降水少)水热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干旱、大风、冻害等气象灾害频发;风蚀、水蚀作用强,土壤肥力低。 3.乔、灌、草结合,结构复杂,防风固沙作用强;阻止了(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推进;涵养(滦河、辽河)水源;改善局地小气候,温差减小,降水增多;增加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增多。多产业综合,带来经济效益等 解析: 19.答案:(1)农业活动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造成植被破坏;采矿中滥采乱挖(不合理开矿)及城市、交通等大型工程建设中破坏地表植被。 (2)打坝建库;修水平梯田;建峁边保护带、峁顶防护林;草地护坡。 (3)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造成作物单产降低;水土流失造成当地生态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自然灾害;大量泥沙入河,淤塞河道,加剧洪涝灾害。 (4)变化:种植规模扩大,种类增多。原因:打坝建库,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水库蓄积地表径流,保障灌溉用水;农业生态环境趋于稳定,农业生产条件改善。 解析:(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以及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 (2)小流域治理的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方面,可通过建峁边保护带、峁顶防护林和草地护坡等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工程措施方面,可通过打坝建库,拦截泥沙和修水平梯田,降低坡度等改善水土流失。 (3)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可结合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耕地破碎,同时使得当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直接或间接诱发自然灾害,加剧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4)流域治理的过程中,通过打坝建库,淤地造田,扩大种植面积,种植规模相应扩大;通过水库蓄积地表径流,保障灌溉用水,利于农业生态环境趋于稳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可种植作物种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路桥下是不是铁路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