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帮忙算下品质因数,电学问题

1.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品质因数(quality factor,q因数)的方法及无线充电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具有复杂谐振电路的无线充电器及检测具有复杂谐振电路的无线充电器的q因数的方法。

2.品质因数(q因数)能够用于无线充电器以确定在其充电区域是否存在不良外物(例如金属物体),以避免充电器对该外物进行加热进而导致损害。通常地,q因数定义在谐振频率带内的极点。将扫频信号施加到充电器的谐振体电路上,并确定q因数为在该扫频频率范围内v
是在发射线圈上的信号电压,而v
是施加到谐振体电路上的信号电压。该方法易于应用在使用串联lc谐振电路的低功率充电系统中,然而在使用更为复杂的谐振电路的充电系统中则不易应用。例如,在汽车应用中,使用复杂的谐振体电路以符合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要求。复杂的谐振电路导致系统具有多个极点,从而难以确定q因数。
3.有利的是提供一种在具有复杂谐振体电路的无线充电器中确定q因数的方法和装置。

4.本发明内容被提供以介绍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详述的概念中经选择的简化部分。本发明内容并不意欲确定权利要求中内容的关键或必要特征,亦不意欲使其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5.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确定无线充电器的品质因数的方法。无线充电器包括逆变器、滤波器、以及谐振体电路。逆变器配置为接收供电电压,以及通过开合逆变器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及第四开关来产生pwm信号。滤波器连接到逆变器,以及配置为接收pwm信号、产生经滤波的信号。谐振体电路连接到滤波器,以及配置为接收经滤波的信号、在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阶段向接收器提供无线电能。所述方法包括:
6.闭合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一者,以及闭合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的一者,以向谐振体电路发出电流脉冲;以及
7.在无线充电器的q因数确定阶段,打开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
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下来将逆变器连接为全桥类型的逆变器:
9.将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串联作为第一分支;
10.将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串联作为第二分支;以及
11.将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并联连接在电压供应器与地之间。
12.q因数确定阶段可以只在四个开关均打开的时候(单极点谐振状态)延续,或者包括所述四个开关均打开的单极点谐振状态以及之前的第一、第二开关之一闭合和第三、第四开关之一闭合的状态(电流脉冲状态,亦称为上压状态)。
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14.由电压供应器接收供电电压;
15.交替地闭合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及交替地闭合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以及
16.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之间的第一节点以及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之间的第二节点上提供pwm信号。
1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以下来将滤波器连接为pi型滤波器:
18.将电感器的第一端连接到逆变器以接收pwm信号;以及
19.将电容器连接到电感器的第二端,其中经滤波的信号跨电容器而被提供。
2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21.将另一电感器的第一端连接到逆变器;以及
22.将另一电感器的第二端连接到电容器;其中
23.所述电感器和所述另一电感器连接到所述电容器的相反两侧。
2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以下来将谐振体电路跨电容器连接以将谐振体电路连接到滤波器:
25.提供电感器线圈以提供无线电能;
26.将电容器连接在谐振体电路的电感器线圈的第一端和滤波器的电容器之间;以及
27.将电感器线圈的第二端连接到滤波器的电容器。
2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无线充电器的q因数确定阶段通过打开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来将谐振体电路和滤波器的电容器连接为谐振网络。
29.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确定无线充电器的品质因数的方法。
30.无线充电器包括:
31.逆变器,配置为接收供电电压,以及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上产生pwm信号;
32.滤波器,连接到逆变器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以接收pwm信号,以及在电容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产生经滤波的信号;以及
33.谐振器网络,连接到滤波器的电容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接收经滤波的信号,以及配置为在电感器线圈向接收器提供无线电能。
35.向谐振体电路发出电流脉冲;以及
36.在无线充电器的q因数确定阶段,将谐振体电路和滤波器的电容器连接到谐振网络。
3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38.通过将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并联连接在电压供电器和地之间来将逆变器连接为全桥类型逆变器,其中第一分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二分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
39.闭合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之一,以及闭合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之一,以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之间的第一节点与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之间的第二节点上提供电流脉冲;以及
40.在无线充电器的q因数确定阶段,打开逆变器的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以将谐振体
电路和滤波器的电容器连接到谐振网络。
4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以下来将滤波器连接为pi型滤波器:
42.将电感器的第一端连接到逆变器的第一节点以接收pwm信号;以及
43.将电容器连接到电感器的第二端。
4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45.将电感器线圈和电容器跨滤波器的电容器而串联连接,以将谐振体电路连接到滤波器的电容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来接收经滤波的信号,其中谐振体电路的电容器连接在电感器线圈和滤波器的电容器之间;以及
46.将谐振体电路的电感器线圈和电容器与电流传感器串联,其中电流传感器配置为产生表征流经电感器线圈的电流的电流信号。
47.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其包括:
48.逆变器,配置为从电压供应器接收供电电压及产生pwm信号,其中逆变器包括并联连接在电压供应器与地之间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以及其中第一分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二分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
49.滤波器,连接到逆变器以接收pwm信号,以及配置为产生经滤波的信号,其中滤波器包括电容器和连接到电容器的电感器;
50.谐振体电路,跨滤波器的电容器连接以接收经滤波的信号,其中谐振体电路配置为在无线充电阶段向位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区域的接收器提供无线电能;以及
51.控制器,连接到逆变器的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以及配置为:
52.闭合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之一,以及闭合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之一,以向谐振体电路发出电流脉冲;以及
53.在无线充电器的q因数确定阶段,打开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
5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逆变器配置为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之间的第一节点、以及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之间的第二节点提供pwm信号:以及其中滤波器连接到逆变器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以接收pwm信号。
5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感器具有连接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和连接到电容器的第二端。
5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滤波器包括另一电感器,另一电感器具有连接到第二节点的第一端,以及具有连接到电容器的第二端。
5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感器与另一电感器连接在电容器的相反两侧。
5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谐振体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感器线圈和电容器,电感器线圈配置为提供无线电能。
5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器进一步包括:电流传感器,产生表征流经电感器线圈的电流的电流信号,其中电流传感器和谐振体电路的电感器线圈及电容器串联连接。
6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控制器配置为交替地闭合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以及交替地闭合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以产生pwm信号。
6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包括谐振体电路和滤波器的电容器的谐振网络由发出
的电流脉冲触发而在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打开的q因数确定阶段谐振。
62.为使本发明前述内容可以更具体的方式得以理解,本发明的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实施方式而得到,其中部分由所附的图例而展示。所附图例仅展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且因本发明可以具有其他相同地有效实施方式,所附图例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附图是为便于理解而非测量本发明而绘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阅读了本描述并结合所附图例,所要求的发明主题的益处将易于理解。在附图中,相似的标记数字被用来指示相似的元件,以及:
63.图1是在正常运行阶段无线充电器的电路图;
64.图2是图1中的无线充电器在q因数确定阶段的电路图;
65.图3是图1中的电感器线圈的谐振电压的信号图;
66.图4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器的电路图;
67.图5是图4中的电感器线圈在q因数确定阶段的电流波形图,其中滤波器的电感器耦合在谐振网络中;
68.图6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来自图4中的控制器控制信号图;
69.图7是图4中的电感器线圈在q因数确定阶段的电流波形图,其中各开关由图6中的控制信号所控制;以及
70.图8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器的电路图,其中无线充电器包括电流传感器。
71.图1是无线充电器100的电路图。无线充电器100包括电压供应器102、逆变器104、以及谐振体106。电压供电器102在输出端112上提供供电电压。源自电压供应器102的供电电压是直流(dc)电压。逆变器104亦称为电源逆变器,其将dc电压转换为交流(ac)信号,并将ac信号提供给谐振体106。
72.逆变器104为全桥型逆变器,其包括第一分支116和第二分支118。第一分支116和第二分支118并联连接在电压供应器102的输出端112和地114之间。具体地,第一分支116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其中第一开关sl的第一端由输出端112接收dc供电电压,第二开关s2的一端接地114。第二分支118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其中第三开关s3的第一端从输出端112接收dc供电电压,第四开关s4的一端接地114。逆变器具有第一输出端120和第二输出端122,用以向谐振体106提供经转换的ac信号。第一输出端120连接到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之间的节点,第二输出端122连接到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之间的节点。
73.由图1中各开关s1至s4旁的信号图可见,在正常运行阶段,例如在充电活动中,在第一分支116中,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由控制器(图未示)所控制而交替闭合。类似地,在第二分支118中,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由控制器所控制而交替闭合。开关s1和s2、或者开关s3和s4不同时刻闭合,以避免将电压供应器102短路。各开关s1至s4被示为mosfet,其各具有栅极以接收来自控制器的控制信号;然而各开关亦可实施为其他类型的可控为导
74.谐振体电路106连接到逆变器104以接收ac信号。具体地,谐振体电路106连接到第一输出端120和第二输出端122以接收ac信号。谐振体电路106包括发射功率的电感器线圈108、以及与电感器线圈108串联连接的电容器110。谐振体电路106的电感器线圈108具有经过串联连接的电容器110而耦接到逆变器104的第一输出端120的第一端132、以及耦接到逆变器104的第二输出端122的第二端134。
75.所发射的功率能够被用来对置于无线充电器100的近旁的接收器设备充电,例如在无线充电器100的充电区域内。ac信号驱动电感器线圈108产生磁场。磁场引致接收器设备中的接收器线圈产生感生电流,从而将电能由充电器转换到接收器。可以理解的是,磁场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无线充电器100的充电区域是所产生的磁场强度足以在接收器设备中感生所需电流的区域,例如距电感器线圈108一定距离,该距离取决于驱动电感器线圈108的ac信号、以及电感器线圈108的电感值等。
76.应当理解的是,q因数被用于检测在无线充电器100的充电区域内的外物(foreign object,fo)存在的方法中。如图2所示,开关s1至s4旁的信号图为q因数确定阶段施加到对应开关的控制信号的信号图。第一开关s1在短时间内闭合,触发一个激励电流以进入谐振体电路106。在此之后,第一分支116的第二开关s2和第二分支118的第四开关s4闭合,而开关s1和s3打开,谐振体电路106连接为图2中虚线所示的自由谐振电路,并进入自由谐振状态。
77.通常地,q因数定义为谐振体电路106中存储的能量由于其自身的内部能量损耗而减弱的速度。如果存在fo,由谐振体电路106所存在的能量出现波动,则q因数相比于没有fo而言出现变化。出于简化,测量电感器线圈108的第一端132上的、能够表征谐振体电路106存储的能量的谐振电压v
,以确定q因数。当开关s2和s4闭合时,能够在电感器线圈108的第一端132上确定谐振电压v
。图3示出了图2中的电感器线圈108的谐振电压v
78.图4是能够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而运行的无线充电器400的电路图。无线充电器400包括电压供应器402、逆变器404、滤波器406、谐振体电路408、以及控制器410。图4的无线充电器400的电压供应器402、逆变器404、以及谐振体电路408与图1中的无线充电器100的电压供应器102、逆变器104、以及谐振体电路106类似,在此仅作简略说明。
79.电压供应器402在输出端412上提供dc供电电压。逆变器将dc电压转换为ac信号,以及向滤波器406提供ac信号。
80.与图1中的逆变器104类似地,图4中的逆变器404是包括第一分支416和第二分支418的全桥型逆变器。第一分支416和第二分支418并联连接在电压供应器402的输出端412和地414之间。更具体地,第一分支416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其中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从输出端412接收dc供电电压,第二开关s2的一端接地414。第二分支418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其中第三开关s3的第一端从输出端412接收dc供电电压,第四开关s4的一端接地414。逆变器具有第一输出端420和第二输出端422,以向滤波器406提供经转换的ac信号。第一输出端420连接到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之间的节点,第二输出端422连接到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之间的节点。
81.在正常运行中,例如在充电行为中,在第一分支416中的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
被控制器410所控制而交替闭合。类似地,在第二分支418中,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由控制器410所控制而交替闭合。开关s1和s2、或者开关s3和s4不同时闭合,以免将电压供应器402短路。其结果是,在逆变器电路的输出上的电压是(方波)ac信号,其频率相应于开关的开合频率。图4的无线充电器400的开关s1至s4可以实施为图1中所示的mosfet,或者实施为其他可控为导通的开关。
82.滤波器406连接到逆变器404,以经过第一输出端420和第二输出端422而接收ac信号。滤波器406对ac信号进行滤波,以及产生经滤波的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ed,pwm)信号。在此,滤波器406是pi型滤波器(π滤波器),其包括第一电感器l1、第二电感器l2、以及电容器c1。第一电感器l1连接到逆变器404的第二输出端422,第二电感器l2连接到逆变器404的第一输出端420。第一电感器l1具有连接到逆变器404的第二输出端422的第一端424、以及具有连接到谐振体电路408和电容器c1的第一端的第二端426。类似地,第二电感器l2具有连接到逆变器404的第一输出端420的第一端428、以及具有连接到谐振体电路408和电容器c1的第二端的第二端430。从而,电容器c1连接在第一电感器l1的第二端426和第二电感器l2的第二端430之间。换言之,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电感器l2连接在电容器c1的相反两侧。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电感器均具有1微亨(micro-henry,μh)的电感值,电容器c1具有0.4微法(micro-farad,μf)的电容值。在其他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电感器l2各具有范围为0.1μh至10μh的电感值,而电容器c1具有范围为0.1μf至2μf的电容值。
83.pi型滤波器406从来自逆变器404的方波ac信号中滤除高次谐波,以产生正弦波pwm信号,以及将经滤波的正弦波pwm信号提供给谐振体电路40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滤波器406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电感器。例如,滤波器406可以实施为l型滤波器,其相比于图4中所示的pi型滤波器406而言,仅包括电容器c1和第一、第二电感器l1和l2中的一者。滤波器406使无线充电器400适用于高功率应用中,例如10瓦(w)至60w的功率场景。pwm信号的频率如前所述地取决于开关s1至s4的开闭频率。在根据qi协议的应用中,pwm信号的频率介于105khz至210khz。
84.与图1中的谐振体106类似地,图4中的谐振体电路408连接到滤波器406以接收正弦波pwm信号。具体地,滤波器406的pwm信号被提供在跨电容器c1的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图未标号)上,谐振体电路408跨滤波器406的电容器c1连接,以接收pwm信号。谐振体电路408包括电感器线圈l3,其发射功率。所发射的功率能够用来对位于无线充电器400的充电区域内的接收器设备充电。无线充电器400还能够使用谐振体电路408的电感器线圈l3来与接收器设备通信,例如根据qi标准以数据包的形式通信。
85.谐振体电路408的电感器线圈l3具有第一端432和第二端434,第一端432耦接到滤波器406的第一电感器l1的第二端426,第二端434连接到滤波器406的第二电感器l2的第二端430。谐振体电路408还包括电容器c2,其连接在滤波器406的第一电感器l1的第二端426和电感器线圈l3的第一端432之间。应当理解的是,电容器c2从而与电感器线圈l3串联。
86.如前述参考图2所述的,在确定q因数时刻,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在短时间闭合,以发出激励电流来触发谐振体电路408振荡。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闭合以发出该激励电流的时间短于开关在正常运行阶段时刻每周期的闭合时间。在发出激励电流后,若无线充电器400与图1中的无线充电器100类似地运行,将第一分支416的开关s2和第二分支
418的开关s4闭合,并将开关s1和s3打开,则电压v
将难以测量,这是因为电感器线圈l3和电容器c2均不接地。相反地,电感器线圈l3和电容器c2是浮置的。
87.此外,若将开关s2和s4闭合,则不仅将电感器线圈l3和电容器c2耦合进入谐振网络,而且将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电感器l2耦合进入由激励电流所触发以开始谐振的谐振网络。从而,该等多个被耦合进入谐振网络的谐振元件将导致谐振网络的多个谐振频率,亦称为“极点”。参考图5所示的当电感器线圈l3与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电感器l2均被耦合进入谐振网络时,电感器线圈l3所流经的电流的波形,该信号波形较为复杂,并包括高次谐波分量,使得q因数难以确定。这些高次谐波在波形的左侧的谐振开始阶段尤为明显,然而可见其相较于基础谐振而言衰减得更快,从而在波形的右侧部分仅可见一个谐波的、或者单极点的谐振。
88.现在参考图6,其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来自控制器410的应用到开关s1至s4上的控制信号的信号时序图。根据该实施方式,控制器410控制第一开关s1至第四开关s4,以将无线充电器400在时间t0之前置于无线充电阶段。由图6可见,在无线充电阶段,开关s1和开关s2交替闭合,开关s3和开关s4交替闭合,以向谐振体电路408提供pwm信号。由时间t0开始,无线充电器400进入q因数确定阶段:为确定q因数,通过将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在时间t1内闭合而发出激励电流,时间t1不长于无线充电阶段中开关在各周其内的闭合时间。
89.在激励电流、亦称为电流脉冲被发出之后,所有的开关s1、s2、s3、s4在时间t2中均被打开。由此可知,由于所有的开关均被打开,谐振体电路408的电感器线圈l3、电容器c2,以及滤波器406的电容器c1连接为谐振网络,谐振网络由激励电流触发而开始谐振。谐振网络只包括电感器线圈l3、电容器c2和电容器c1,使得谐振网络中减少了谐振元件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从而从谐振信号中去除了额外的极点。该简化的谐振网络实现了图6中所示的简化的和清晰的谐振电流i
,其在图7中更详细地展示,并使得易于确定q因数。
90.图8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器800的电路图。与图4中所示的无线充电器400类似地,图8的无线充电器800包括电压供应器802、逆变器804、滤波器806、谐振体电路808、以及控制器810等,其均被相似地命名和标号,在此不予详述。此外,无线充电器800还包括电流传感器840,电流传感器840耦接在谐振体电路808的电感器线圈l3的第二端834和滤波器806的电容器c1之间。故此,电流传感器840、谐振体电路808的电感器线圈l3和电容器c2串联连接。电流传感器840提供输出电流i
,其表征流经第三电感器线圈l3的电流。应当理解的是,输出电流i
,并可以进一步地用来通过已知的公式和/或方程计算出q因数。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电流传感器840是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其具有例如1∶100的绕组比,其中ct840的初级绕组耦接在谐振体电路808中,而ct840的次级绕组被耦接以提供输出电流i
。可以理解的是,耦接进入无线充电器800的电流传感器840的初级绕组是将近纯导体,在谐振网络中几乎不引入极点。
91.在正常的功率传输阶段(无线充电阶段),无线充电器800所发送的功率与接收器设备所接收的功率之间的功率损失通常被用来确定在充电区域内是否有异物。由无线充电器800发出的功率还可使用电流传感器840所检测的电流i
来计算。故此,将电流传感器840耦接到无线充电器800中进一步地便于确定功率损失,以及便于在功率传输阶段进行异物检测(foreign object detection,fod)。
92.在此参考了特定的所示的例子对于各种示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所述示例的例子被选择为辅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形成对于各实施方式的清晰理解并得实施。然而,可以构建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和器件的范围,以及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实施的方法的范围,并不为所展示的示例性例子所限制。相反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本说明书可以理解:可以根据各实施方式来实施出很多其他的配置、结构和方法。
93.应当理解的是,就于本发明在前描述中所使用的各种位置指示来说,例如顶、底、上、下,彼等指示仅是参考了相应的附图而给出,并且当器件的朝向在制造或工作中发生变化时,可以代替地具有其他位置关系。如上所述,那些位置关系只是为清楚起见而描述,并非限制。
94.本说明的前述描述是参考特定的实施方式和特定的附图,但本发明不应当限制于此,而应当由权利要求书所给出。所描述的各附图都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附图中,为示例的目的,各元件的尺寸可能被放大,且可能没有绘制为特定的比例尺。本说明也应当包括各元件、工作方式在容限和属性上的不连续的变换。还应当包括本发明的各种弱化实施。
95.本说明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词汇“包括”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除非特别指出,在使用单数形式如“一”、“一个”指代确定或不确定的元件时,应当包括该元件的复数。从而,词汇“包括”不应当被理解为限于在其后所列出的条目,不应当理解为不包括其他元件或步骤;描述“器件包括项目a和b”的范围不应当限制为只包括元件a和b的器件。该描述表示,就于本说明而言,只有器件的元件a和b是相关的。尽管耦合通常包括电感性的连接、连接通常意为通过例如电线的连接,然而此处所述“连接”、“耦接”、“耦合”均表示在相耦接或相连接的元件之间存在电学的联系,且不意味着其间没有中间元件。在描述晶体管及其连接时,词语栅、漏、和源与栅极、漏极、源极以及栅极端、漏极端、源极端是可互换的。
96.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畴内可以作出多种具体变化。

与"品质因数(Q)"相关的文献前10条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实现较远距离和较大功率的能量传输.由于它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它可以被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的无线充电技术中.但由于传输效率和传输距离等问题,它还不能实现 ...
设计了一种谐振梁为双"W"截面形状的石英音叉谐振元件,通过在梁表面凹槽的两端设置深凹槽,有效提高了凹槽侧壁的陡直性,进而提高了电场的激励效率。经仿真对比,相对于"H"形截面的谐振 ...
异质声层状结构(HAL)声表面波(SAW)谐振器的品质因数(Q)和阻抗比通过优化金属电极厚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该文采用基于格林函数/有限元(FEM)/边界元(BEM)算法的多层结 ...
本文研究了毫米波介质谐振器的 TE0 13模式 ,给出屏蔽腔对谐振频率的影响 ,提出一些设计上的考虑 ,并给出了谐振腔装置的实验结果
在很多电学书本中,品质因数的概念都不太明确,容易引起误解。品质因数在选频网络中,标志着选频的质量,是个很重要的参数。本文分析了一些常见电路的品质因数及其计算方法,并得出了实际电感 ...
本文根据安艺的尾波理论,使用赤峰台单台记录的地方震、近震尾波资料,通过数值计算,测定了赤峰地区(41°~44°N,117°~121°E)地壳介质的品质因数。结果表明,在赤峰市南部 ...
微波光子滤波器是微波通信中的关键部分.其一项重要指标是高品质因数Q,其大小决定了滤波器的选频性能.Q值越高,选频性能越好.影响Q值的因素有很多,如滤波器的抽头系数,自由频程FSR ...
采用具有内部耦合的微带阶跃阻抗谐振器实现小型化,借助电磁场全波分析软件,拟合出了谐振器的级间耦合系数k和外部Q值与谐振器结构的关系曲线,得出了滤波器的物理结构,实际设计制作了一个 ...
为了提高螺旋电感的品质因数,综合多种变量进行高效的优化,提出一种GP优化的方法来得到螺旋电感品质因数最佳值。该方法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集成电路螺旋电感的一种物理模型,找出了 ...
阐述扬声器低频特性的研究发展,特别是国内外对品质因数研究的比较;讨论QTS与其他参数之问的相互影响及前因后果。重点对QTS公式进行较完整的推导。

PCB铜箔剥离实验方法及拉力、压力,剪切力实验方法

由于PCB抄板技术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决定了它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从简单的机械加工到复杂的机械加工,有普通的化学反应还有光化学电化学热化学等工艺,再到计算机辅助设计CAM等多方面的知识。
(一)PCB材料对挠曲性能的影响:
1﹑ 铜箔的分子结构及方向(即铜箔的种类)  压延铜的耐折性能明显优于电解铜箔。
2﹑ 铜箔的厚度  就同一品种而言铜箔的厚度越薄其耐折性能会越好。
3﹑ 基材所用胶的种类  一般来说环氧树脂的胶要比压克力胶系的柔软性要好。所以在要求高挠性材料的选择时以环氧系为主。且拉伸模量(tensilemodulvs)较高的胶可提高挠曲性。
4﹑ 所用胶的厚度  胶的厚度越薄材料的柔软性越好。可使PCB挠曲性提高。
5﹑ 绝缘基材  绝缘基材PI的厚度越薄材料的柔软性越好,对PCB抄板的挠曲性有提高,选用低拉伸摸量(tensile modolos)的PI对PCB抄板的挠曲性能越好。
(二)PCB抄板的制作工艺对挠曲性能的影响:
在基材贴合覆盖膜后,铜箔两面材料的对称性越好可提高其挠曲性。因为其在挠曲时所受到的应力一致。线路板两边的PI厚度趋于一致,线路板两边胶的厚度趋于一致
在coverlay压合时要求胶完全填充到线路中间,不可有分层现象(切片观察)。若有分层现象在挠曲时相当于裸铜在挠曲会降低挠曲次数。
(三)PCB抄板剥离强度的提高
剥离强度主要是衡量胶粘剂的性能。一般来讲胶的厚度越厚其剥离强度会越好,但这并不是的,因为不同的生产商的胶的配方与结构是不一样的。若胶的分子结构很小的话,胶与铜箔的粘接面积会增加。从而提高粘结力,剥离强度随之提高。现材料生产商中,韩国世韩的材料就是利用此方法来提高剥离强度,同时降低胶厚的。
另外铜箔本身的黑化处理工艺好坏与否及黑化层的成分对其胶粘剂与铜箔的粘合力也会有所影响。
综上所述,要提高PCB的挠曲性能和剥离强度既要从材料选择上考虑,也要从生产工艺上控制。对于挠曲性我们希望选择更薄的材料,而又受到剥离强度和成本的制约,这可能是一直存在于PCB行业的矛盾。而电子产品的趋向是更小更轻更方便,从而使得PCB要求层数更多﹑材料更薄﹑性能更好。
电解铜箔质量检测,主要包括电解铜箔的厚度、单位面积质量、抗高温氧化性、质量电阻率、抗拉强度、伸长率、可焊性、剥离强度的检测,现分述如下。

1.电解铜箔厚度检测方法

测箔的厚度应使用分度值为0.001 mm 的读数千分尺或其他适当的仪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将千分尺先调零,并且旋转力要造度。

2. 电解铜箔单位面积质量检测方法

采用量程为0-200 g ,Z小分度值为0.1 mg 的天平,切取边长为(100 士0.2) mm 的正方形,厚度为铜箔厚度的试样3 个。取样位置在铜箔宽度方向的中心及两侧各取1 个试样,然后在天平上称重(到0.1 mg) ,记录其质量。测定结果取3 个试样的质量算术平均值。

3. 电解铜箔抗高温氧化性检测方法

4. 电解铜箔质量电阻率检测方法

采用精度不低于0.05 级直流双臂电桥或等精度的其他设备,还需用量程为0-200 g ,Z小分度值为0.1 mg 的天平。

切取长度为330 mm 、宽为(25±0.2) mm 、厚度为铜街厚度的试样4 个。取样位置为铜箔宽度方向中间部位及两侧各取1 个试样,横向取1 个试样。将4 个试样分别放在天平上称重(到0.1 mg) ,记录其质量。再测出室内温度并记录。

试样的光面应与夹具的4 端相接触,电位端与试样的接触应为线接触或点接触,电流端应为带状接触。线及带的方面应与试样的长度方向垂直,两电位端之间的距离为(1 50 士1. 0) mm。两电流端之间的距离为300 mm ,两边的电流端与电位端之间的距离应相等。标准电阻的电流端与试样电流端之间的电阻,应小于单标准电阻及试样的电阻。

将试样平直地夹在夹具上,在测试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小电流,以免使试样变热引起额外误差。判断电流是否过大的方法,是将测试电流增加40% ,若增加电流后,测得的电阻值大于原电流测出值的0.06% ,则认为电流过大。这时必须降低测试电流,再重复以上试验,直到小于0.06% 时为止。正反方向电流各测一次,取其算术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ρ( to) 一一温度为20℃时试样的质量电阻率,Ω·g/m2 ;

R( t) 一一室温为t℃ 时测得的试样电阻值,Ω;

t 一一室内温度,℃ ;

m 一一试样质量,g;

Lo一一试样长度,m;

L一一两电位端之间的距离,m 。

计算出的质量电阻率值中Z大值为试验结果。

5. 电解铜箔抗拉强度及伸长率的检测方法

①采用量程为0-1 000 N ,示值误差为±1% 的 拉力试验机 ;量程为1-1 000 g ,Z小分度值为20 mg 的天平;量程为0-300 mm ,Z小分度值为0.02 mm 的游标卡尺或相应精度的量具。
②切取长度为(200 土0.5) mm 、宽度为(1 5 ± 0.25) mm、厚度为铜?自厚度的试样4个。取样位置在铜筒宽度方向处上沿纵、横方向各取2 个试样。
③将4 个试样分别放在天平上称重(到20 mg) 并记录质量。用量具测量试样长度Lo并记录。按下式计算试样截面积So 。

式中So一一试样截面积,cm2;

m 一一试样质量,g;

④用软铅笔在试样上划出两条标记,两标线之间的距离为50 mm。所划标线距夹头的距离不得小于3 mm。试样机夹头距离为(125 士0. 1) mm。试验机夹头速度为50 mm/min。试验温度为(20 ±10)℃,否则应在记录和试验报告中注明。
(2) 抗拉强度的测定对试样进行连续施荷直至拉断,由测力度盘或拉伸曲线上读出Z大负荷凡,并按下式计算抗拉强度ρb。
式中ρb一一抗拉强度,MPa;
So一一试样截面积,mm2 。
(3) 伸长率的测定试样拉断后的两线间的距离为L I ,在试样上量得或由拉伸曲线上读得。可用直线法或移位法(仲裁时用移位法)测出L I 。按下式计算伸长率δ。

式中δ一一一伸长率,%;

Lo一一两标线间的距离,mm;

L1一一拉断后两标线间的距离,mm。

4 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该项试验的结果。

6.电解铜箔 可焊性检测方法

采用助焊剂的基本组成为:松香25% ,异丙醇(或乙醇) 75% 。试验仪器采用可焊性测试仪及8-12 倍放大镜。

切取边长为(30 ± 1) mm 的正方形,厚度为原箔厚度的10 个试样。

试样在室温下浸泡在中性有机溶剂中5 min 以去油污。取出干燥,再浸入盐酸溶液(体积比为1 份密度为1.18 g/em3 的盐酸和4 份水)中, 15 s 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或蒸锢水漂洗,用热空气干燥。
将试样浸入助焊剂中,至少保持1 min 取出垂直放置,排除多余助焊剂,在涂助焊剂后2h 内测试。
将焊料升温并保持在温度(235+5) ℃,将已涂助焊剂的试样装入测试夹具中,安装到可焊性测试仪上。浸焊时间选用2s ,据此调整可焊性测试仪。启动可焊性测试仪,对试样进行自动浸焊。浸焊后用适当有机溶剂清除试样表面的残余助焊剂。在合适的光线下,用放大镜观察试样的润湿状态。

铜箔的可焊性应合格。即:铜宿润湿良好,焊料覆盖良好。浸焊面应覆盖一层平滑光亮的焊料层,但允许在大约5% 的面积有分散的缺陷。10 个试样中至少有6 个通过为合格。

7. 电解铜箔剥离强度的检测方法
采用示值误差不超过1% 的带记录仪的HY-0580剥离试验机,试样的破坏负荷应在试验机示值范围的15% -85% 之间。剥离试验机应带有合适的油浴,其温度范围在室温到300 'c之间可调,控温精度为±2% 。
将铜箔压制成覆铜箔板,在被试覆铜板上切取长度为(75 ± 1) mm、宽度为(50 ± 1)mm、厚度为原板厚、边缘整齐的试样5 块。印制出标准图形,使铜箔的抗剥强度试条宽为(3 ± 0.2) mm 两试条之间的距离为10 mm ,每块试样共4 条用于做抗剥强度试验。
当铜箔标称厚度小于35μm 时,在蚀刻标准试验图形前,可采用沉积铜的方法增加铜箔厚度,以免剥离时铜锚拉断,但沉积后铜锚的厚度不得超过38μm。同时在试验报告中应说明原来铜徊的标称厚度。
将试样一端的铜箔从基材上剥开约10 mm ,然后把试样夹持剥离机的试样架上,用试样夹夹住剥开的铜箔。注意夹样品时铜筒应与基材垂直,并把剥开的铜箔整个宽度夹住。启动剥离机均匀施加拉力。拉力方向与基材平面保持垂直。允许偏差为± 5° ,使铜徊以(50 ±5) mm/min 的恒定速度进行剥离。记录剥离长度不小于25 mm 过程中的Z小剥离力、单位宽度所需的Z小的负荷为剥离强度,以牛顿每毫米(N/mm) 表示。
对薄的容易弯曲的板材在进行试验前,可在其背面粘上一层刚性的板,以免试验期间试样产生弯曲。

下面介绍几种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怎样检测供需双方可以商定。

(1)热冲击后剥离强度试验采用焊锡浴,浴深度不小于40 mm ,浴口面积不小于100 mm X 100 mm ,并附有调温装置,其温度范围0-300 'c ,控温度±2 'c。焊锡浴应保证不受通风的影响,焊料应符合GB 2423. 28 附录B 的规定。

将焊锡浴加热至温度(260 士5) 'C ,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温度稳定,测温点位于液面下(25 士2.5) mm 处。把试样有图形的一面朝下投放到清洁的熔融的焊料表面上,放置时间按产品标准规定。试样达到规定的浸焊时间后取出,检查是否起泡或分层,如元起泡分层,则冷至15-35 'C,再在剥离试验机上测定其剥离强度。

(2) 干热后的剥离强度试验采用可控制温度±2 'c的电热鼓风恒温箱。把试样挂在恒温箱内,使试样的表面与鼓风的气流平行。升温至供需商定的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为(500 士5) h。在整个加热过程中箱内空气循环。干热处理后取出试样,冷却后检查是否起泡或分层,如不起泡或分层再在剥离试验机上测其剥离强度。

(3)暴露于溶剂蒸汽的剥离强度溶剂采用三氯乙;皖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的其他溶剂。

先用合适的溶剂蒸汽发生装置,将试样置于常压下煮沸的三氯乙烧蒸汽中,经(120 ±5) s 取出,立即检查有无起泡或分层,然后在室内放置24 h 后,再检查一次如无起泡或分层,再在剥离试验机上测定其剥离强度。

(4) 模拟电镀条件下暴露后的剥离强度采用搅拌均匀的无水硫酸铀蒸馆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其浓度为10 g/dm3 , 模拟电镀槽及碳棒(阳极),约5 V 的直流电源,总阻值约300 ,电流为0.2 A 的可变电阻,能测量0.2 A 的直流电流表。

在装有搅拌模拟电镀槽中,一边插入碳棒作为阳极,另一边插入一根带夹子的硬铜线,以作夹持样用,再插入温度计。将配制好的硫酸铀溶液放入槽中,搅拌均匀,并加热(70 ± 2) 'C。先将试样上4 根铜箔条用适当方法连接起来,然后夹到试样夹上作为阴极,使试样的铜箔条保持垂直,并刚好浸入液体中。在试样与碳棒间加约5V 的直流电压,并调节至铜箔上的电流密度为215 A/m2 ,经(20 士2) min ,使之冷却至室温,如无起泡或分层以及

铜箔脱落,则在剥离试验机上测定剥离强度。

(5) 高温下的剥离强度将剥离试验机的油浴加热到产品标准规定的温度,温度允差为±2 'C,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温度稳定,测温点于液面下(25±2.5) mm 处。

从试样的一端将铜箔从基材上剥开不小于10 mm ,然后把试样夹在剥离试验机的试样架上,用试样夹夹住剥开的铜箔,注意夹试样时铜箔应与基材垂直,并把剥开的铜箔整个宽度夹住。按供需双方协定的浸没温度与时间调节设备,然后启动试验机,使试样自动下降到油浴面下(25±2.5) mm 处,经受规定时间后,试验机自动进行热态下剥离试验。记录剥离长度不小于25mm 过程中的Z小剥离力。高温剥离试验时,用1 个试样,将试样裁定4 条样条分别进行测试。对低于温度160 'c的剥离试验,也可以在空气循环加热箱中进行,试样达到要求的温度后,保持(60 士6) min ,然后进行剥离试验,并在15 min 之内完成。如因铜箔断裂或测定装置读数范围有困难时,高温剥离强度的测试可用宽度大于3 mm 的印制导体。

剥离强度结果计算与评定,以4 个试样的Z小剥离力作为试验结果,把单位宽度所需要的Z小剥离力作为剥离强度,以牛顿每毫米(N/mm) 表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计算例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