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与特定运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从而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

个体可以因不同的活动目的调节适当的肌力,适当的速度、力量、幅度、节奏、准确的距离和方向。

能在正确的时间促使正确的肌肉产生正确的肌肉收缩作用,以及正确的肌肉收缩强度。

⑴粗大运动:大肌群参与的身体姿势的保持、平衡等,如翻身、坐、站、行走;

⑵精细活动:由小肌群实施的动作,如手指的灵巧性、控制细小物品的能力等。

协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

协调运动障碍:指随意运动的平稳性、动作的速度、范围、力量及持续时间的异常。

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肌肉收缩的控制障碍 不能准确调节运动的速度、力量、幅度和方向

以笨拙的、不平衡的和不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不随意运动;

肌肉痉挛、肌肉肌腱挛缩等造成的运动异常。

共济失调: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小脑、基底节、脊髓后索)的损伤所致;前庭迷路系统、本体感觉与视觉的异常也可造成。

上肢重于下肢,远端重于近端,精细动作较粗大动作明显。

特征:①ADL受限;②醉汉步态;③震颤:意向性、姿势性、静止性;④轮替运动障碍;⑤辨距不良;⑥肌张力低下;⑦书写障碍:书写控制不良、画线试验(+)、字体大小改变;⑧模仿画线异常;⑨协同运动障碍:起身试验、立位后仰试验;⑩其他:眼球震颤、构音障碍。

手的摆动减少或消失,上下身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且步伐不规则,步行方向不固定,基底宽步态(两腿分开)无法改变方向、速度,无法直线前进醉汉步态
书写障碍笔画不平滑字体过大,笔画不匀
左侧小脑肿瘤共济失调表现:向健侧歪斜(右侧),健侧站立稳定,患肢站立不稳,行走步态表现蹒跚

人体各种动作的完成及正常姿势的维持,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小脑、前庭器官、深感觉、视觉等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的精细控制下,由骨骼肌、肌肉、关节紧密配合,协调活动来实现的。

人体任何一种正确运动,必须依赖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等四组肌肉的相互解调才能完成。运动的协调是通过小脑、深感觉、前庭系统及锥体外系的共同作用。

协调运动的产生需要有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小脑和椎体外系的参与,其中小脑对协调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当大脑皮层发出随意运动的命令时,小脑便产生了制动作用。当大脑和小脑产生病变时,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产生障碍,此种协调功能障碍称为共济失调。

小脑对协调运动起重要作用

每当大脑皮质发出随意运动的命令时,小脑便产生制动作用

小脑系统本身不引起动作,但对动作起共济协调作用,可以调节肌紧张、控制躯体姿势和平衡,协调感觉运动和参与运动学习过程。

在学习精细运动过程中,大脑皮质和小脑之间不断进行环路联系,同时小脑不断接受感觉传入冲动信息,逐步纠正运动中的偏差,达到精细运动的协调。

纹状体系统:分为老纹状体(苍白球、红核、黑质)和新纹状体(壳和尾状核)两部分。

老纹状体损伤引起静止性震颤;

新纹状体损伤引起肌张力减退和不随意运动,最常见的是手足徐动症和舞蹈样运动。

它包括小脑本体及传入与传出的有关各束。

小脑本体包括小脑两半球和中央的蚓部,以上、中、下三个脚与脑干联系。上脚(结合臂)与中脑联系、中脚(脑桥臂)与脑桥联系、下脚(延髓绳状体)与延髓联系。

脊髓后索:包括楔束、簿束。

前者主管上肢和上半躯干的深感觉及精细触压觉,后者主管下肢和下半躯干的深感觉及精细触压觉。

主要是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性,易化或抑制由其他途径引起的活动,特别是在快速随意控制肌肉的精细运动中起基本作用。

锥体束任何部位损害,临床上表现随意运动功能的丧失、肌张力低下、手的精细运动功能丧失。

不经过延髓锥体,作用不能直接迅速抵达下运动神经元,不能引起肌肉的随意收缩,只是影响运动的协调性、准确性。

通过影响肌张力来维持人体的正常姿势;对大脑皮质呈反馈作用的环路联系。

锥体外系是在锥体束的管理下活动的,并支持锥体束的随意运动。只有在锥体外系使肌肉保持适宜的紧张度和协调的情况下,锥体束才能完成肌肉的精细活动。

有些活动,开始时由锥体束发动起来,但活动成为习惯的自律性运动时,便处于锥体外系的管理之下。大脑皮质的运动冲动沿着上述两条通路下行,二者互相协调,完成有机体整体性的复杂随意运动。

肌力低下:肌肉不能有效收缩,常过度用力,不能产生姿势与运动的协调。

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运动的自由度受限。

肌张力异常:影响运动的效率与准确性:肌张力低下收缩无力;张力高则运动阻抗增高,动作僵硬刻板,出现异常的姿势。

感觉障碍:躯体运动觉/感觉障碍使患者不能维持肌肉收缩,运动发动缓慢,运动速度缓慢,肌肉不能协同收缩,运动的准确性与效率降低。

适应性降低:CNS病损,不能控制精细运动,不能作不同速度的协调运动。

小脑共济失调:症状以四肢与躯干失调为主,受试者对运动的速度、距离、力量不能准确估计而发生辨距不良、动作不稳,行走时两脚分开较宽、步态不规则、稳定性差,及蹒跚步态肌张力降低、眼球震颤、动作性震颤等。

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对动作的幅度、力量和方向判断不足,不能辨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行走时动作粗大,迈步不知远近,落地不知深浅,抬足过高,跨步宽大,踏地加重,而且需要视觉补偿,总看着地走路,闭目后或在黑暗场所协调障碍加重。闭目难立征阳性。主要见于脊髓后索病变,脊髓痨(晚期神经梅毒、后根和后束有变性),也可见于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和多发性神经炎。

基底节共济失调:肌张力发生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震颤、肌张力过低或过高、随意运动减少或不自主运动增多。

前庭性共济失调:多由内耳迷路受温度或旋转的刺激或由内耳的急性疾病引起。

迷路的急性刺激性病变可引起偏斜误指试验+,闭目难立征+。

急性小脑病灶也会出现眩晕和一侧性共济失调。

前者伴耳鸣、耳聋;眼震慢动相朝向患侧,快动相朝向健侧。

额叶病变可引起对侧肢体的轻度共济失调,多无眼球震颤。

丘脑病变也可引起对侧上下的共济失调,伴对侧感觉障碍,但共济失调与感觉障碍的程度不相称,即感觉障碍并不严重,不足以解释共济失调。此可能由于小脑半球通过骨骼的畸形、骨、关节、肌肉、血管等病变引起步态的异常。

指姿势保持或运动中出现不自主和无目的的动作,运动不正常和运动时出现无法预测的肌张力变化。

特征:①震颤:固定姿势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可被抑制;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搓丸样”动作;②舞蹈样动作;③手足徐动:为一种间歇性、缓慢、不规则的手足扭转运动;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④偏身投掷症:“打鞭样”动作,见于脑血管意外;⑤舞蹈样徐动症;⑥肌阵挛。

第五章  协调功能评定

1协调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它要求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肌力。

2共济失调:人体保持一定的姿势从事随意运动,需在大脑皮质、基底节、小脑、前庭迷路系统、脊髓后索、视觉等共同作用下,依靠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的相互协调完成,其中任何部分损伤都会造成协调运动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根据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的病变部位分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和脊髓后索共济失调三种类型。

3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是评定身体在直立位的姿势下进行的静态或动态的姿势、平衡的运动的成份。主要包括粗大运动。

4非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是评定身体不在直立位时进行的静态或动态的运动的成份,这类试验包括对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检查。

5协调运动障碍:是指以笨拙的、不平衡的和不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多由中枢神经的传导本体感觉纤维(脊髓后索为主)、小脑、基底节、前庭器官及核的病变引起,临床表现各有异同。

非平衡协调检查、平衡协调检查。

平稳、准确、有控制的。笨拙的、不平衡的和不准确的。

1.协调评定着重检测哪几方面的能力

答:协调评定着重检测以下几方面能力:①评定对抗肌群间逆转运动的能力;②评定肌群共同协调地完成运动控制的能力;③检查测定或判断运动的速度和距离的能力;④评定将肢体保持在某一位置上的能力;⑤评定维持平衡和保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2. 试说明非平衡协调功能障碍的评分标准。

答:非平衡性协调功能障碍评分标准是:

    1分  重度障碍:仅能发起运动。运动无节律性,明显不稳定,摆动,可见无关的运动。

    2 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动作慢,笨拙,不稳定。在增加运动速度时,完成活动的节律性更差。

    3 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及技巧稍有差异。

3.简述平衡协调功能障碍的评分标准。

答:平衡协调功能障碍的评分标准是:

3分  能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较少的身体接触加以防护。

2分  能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大量的身体接触加以防护。

4.临床常用的非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试验有哪些?

答:临床常用的非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试验有:指鼻试验、受检者手指指检查者的手指指指试验、交替指鼻和对指团抓、前臂旋前/旋后反弹测验手拍腿、足拍踏、指和过指足跟至膝、足跟至足趾交替足趾触检查者的手指、跟膝胫试验、画圆圈、固定或位置保持、躯干运动失调、画线试验、振子试验等。

1.根据中枢神经病变部位的不同,协调功能障碍可分为:( A )

A.小脑性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

C.脊髓侧束共济失调、锥体束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

D.脊髓后索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脊髓侧束共济失调

E.小脑性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锥体束共济失调

D脊髓侧索病变基底节病变

4.下列是协调评定检查,除外哪项?   E )

5.关于协调除外哪项:( C )

A.人体产生的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   

C.以笨拙的、不平衡的和不准确的运动为特点  

6.下列哪项不是非平衡协调检查:( C )

7.下列哪项是平衡协调检查:( C )

8.下列常见的协调障碍,不属于共济失调的是   A )

B多组肌群共同完成一个运动

D反射性的肌张力增高

2.根据中枢神经病变部位的不同,协调功能障碍可分为:( ABC )

A.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脑共济失调怎么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