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有弯道圣经汽车有什么

    “培”你解惑是新浪摩托为广大车友打造的一个摩托车问题解惑栏目,同时也欢迎您加入关注新浪摩托微信,和我们经验丰富的试车手大培子聊聊摩托车。新浪摩托官方微信号:sina-moto,新浪大培子微信号:zhangpei7033。

  本文仅仅是大培子简述了本次加赛驾驶培训部分的教学内容以及个人心得,以供过大摩托车爱好者参考。加赛教学体系是以阶梯性的理论、实操、体验和纠错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个体针对性非常强,仅仅凭借文字和图片是无法全面解析的。本文所阐述的内容如有失误之处,还请大家谅解。

  《弯道圣经》驾驶培训Level-2中的五节课程,其中有四节课程涉及到视线,可见驾驶视线对一名进阶车手是有多么的重要。如此重要的问题,恰恰就是国内很多摩托车骑手的“盲点”,应该怎么看?应该看哪里?希望“培”你解惑《弯道圣经》驾驶培训(下)可以帮您解决这些困惑。

  第一节:参考点及其正确应用

  有一句话被很多骑手所熟知,那就是:你看向哪里,车就去那里。绕口吗?那就来句大白话:指(看)哪打(去)哪。但是有摩友朋友会问:“我是看了那里啊,怎么经常没有骑到那里?”那是因为您的手,干了不该干的事,比如不该有的收油、转向、制动。您这是在“盲狙”啊!(玩过CS和CF游戏的朋友懂的)

  不管怎么样,正确的摩托车驾驶视线应该是:向您要去的地方(方向)看。如果你凝视某一个目标或间断性凝视某几个目标的话,对不起,你的驾驶习惯错了!驾驶摩托车时应该是连贯性的视野,就像电影一样,而不是像幻灯片一样。凝视某一点会让你产生恐惧感的同时也失去了自身的位置感,间断性凝视某几点会让你失去行进的连贯性。要用自己的眼神在即将驶过的路上,创造出一条想要走的路线。视线流畅了,行驶的线路也会相继流畅。

  什么是参考点:在您要行驶的路线上或附近具有特征的固定点或小的区域。比如:地上的裂缝、隔离线、轮胎印等等(不能是移动的物体)。要注意的是:参考点一定是一个在行进路线上或附近的有效点,如果您要用路上的石子、一滩沙土、几片油水甚至是山里弯道弧顶的球形反射镜作为参考点,那么真请您先做好修车和“修人”的准备。

  1.参考点会给骑手提供实时的位置感。

  2.参考点会“告诉”骑手将要做什么。(例:入弯点就是一个正确参考点)

  在您过弯的行进路线上选择三个以上的参考点,会使您过弯更加轻松、顺畅。如果在过弯时非常不自信,那是因为您没有或过少的选择了过弯参考点,如果您没有选择足够的参考点,那么您的眼睛只会干一件事:去寻找“最危险”的东西。所以参考点可以理解为:在您要去的路线上或附近的“恐惧分神点”,正确、连贯的使用参考点让您有一条好的行驶路线,从而不再去凝视“危险点”的所在。

  1.提前确定好过弯线路上或附近的参考点(推荐三个以上)。

  2.按部就班的、连贯的使用(看向)参考点。

  3.参考点(视线)越远,视觉所产生速度感越慢。反之,速度感越快。

  4.参考点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注意力更不能凝视,它只是你连贯视野中的一个小“过客”。

  第二节:审视、了解和熟悉赛道(路面)

  即使再规整的赛道(路面),也存在着不少的“地雷”(砂石、油渍、隔离线、湿滑路面、凹凸路面等等),这些“地雷”在潜意识中会告诉骑手:摔车哦!打滑哦!所以骑手的眼睛在行驶中会不自觉的去搜寻“地雷”(尤其是在过弯过程中),心理压力加大的同时产生恐惧。

  产生恐惧感,那么按照人的生理习惯势必会做以下两件事:

  1.凝视让自己有恐惧心理的事物。

  2.仓促躲避或向它驶去。

  那么对不起了,您的注意力被干扰、视线被打断,流畅的过弯线路向你说Bye。大培子本人就是个意志力薄弱的好“色”之徒,假如在过弯时,视线内突然出现了一个大白腿美女,估计十有八九我是要摔车的。所以如果想害我,请让大白腿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吧......

  为了让骑手的眼神保持流畅并专注在行驶路线上,就要充分了解赛道(路面),减少“地雷”给自己所带来的心里恐惧。如何去做呢?按左、中、右三条线路在赛道上以较慢的速度骑行,一旦遇到“地雷”怎么办?可以直接骑过去。这样做,可以充分了解赛道减轻“地雷”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还可以通过左、中、右三条线路的骑行(配合视线)让骑手产生道路的空间感。

  所以说去审视、了解和熟悉赛道是拥有连贯性视线和行进线路的基础。

  抛开赛道不说,大培子推荐骑手们在压山时应该先以较慢的速度“探路”,充分了解路况后,利用返程“小飙”一下。提示:“无脑”压山是一种危险的驾驶行为。

  第三节:三步视线法则

  这里涉及的三步视线法实际上是Level-1第五节课的进化课程。

  1.尽早找到并确定入弯点。这可能在刹车前或是在进行刹车的时候,总之要尽可能的早。

  2.在即将到达入弯点前,向你要去的方向看(弯中),以要去的地方为目标。

  3.在到达弯中前,向弯道出口(方向)看。如果是弯度较大的弯,看向弯道尽头的消失点;如果是连续弯道,就看向下一个弯的入弯点;如果弯道越来越狭窄,致使无法完整看到整个弯道,那么就看向那个弯道尽头的“最狭窄点”;也可能是你所跑的线路弧线的最外侧点。

  简单来表述就是:要往哪里行驶,就要提前向那里看,在你到达目标前就要向下一步要去的地方看。

  很多时候骑手会发现自己出弯速度慢,究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在弯中向出弯方向看的时机晚了,致使出弯补油过慢。

  第四节:宽广的视野

  宽广的视野可以将注意力变宽、放大并让骑手产生空间感。

  让视野宽广起来将带来哪些益处:

  1.速度感知变强。

  2.及时发现危险。

  3.使超车变得更安全且轻而易举。

  4.目光转移更加顺畅。

  5.让自己(车辆)的位置感、空间感更强。

  如果您在骑行中总盯着距离你较近的物体看,您将会觉得一切过来得都是那么的快,但是实际呢?试着把您的视野放宽、放远吧,哇!您将会有不同的速度感知;您不再会被突然出来的物体“吓两跳”,产生恐惧导致误操作;超车不再紧盯着被超车辆而犹豫不决;过弯线路更加顺畅;过弯时不再有手足无措的感觉。

  用眼睛的注意力集中区关注于行进路线,用视觉扩散区关注整条赛道(道路)上,用视野轮廓区关注赛道(道路)以外的可见区域。

  让自己的的视野更宽广,实际做起来可能会比较难,在保持注意力的前提下,有时候需要自己强迫将视野放得更宽、更远。

  第五节:直立车身技巧

  这项技能可以帮忙骑手快速将车身从驾驶倾斜的状态下直立起来。

  快速直立车身会骑手带来益处及应用:

  1.(出弯)提早加速。即将出弯前,仍保持身体外挂或倾斜状态下进行逆操舵,这样可以迅速提正车身并提早大力补油出弯。(对于出弯后是直道的路况尤为适用)

  2.应对湿滑、沙土等危险路况。采用外挂或半外挂姿势在车身尽量保持直立的状态下通过湿滑弯道(不必因为倾斜角度过大而导致打滑甚至摔车)。

  3.应对轮胎打滑。

  4.躲避危险,从容避祸。

  5.迷惑后轮防滑系统(DTC)。因为很多高端车辆配置有防滑系统(DTC)或倾角传感器,在车身倾斜时ECU会对动力输出有所限制,所以为了让出弯更快速(补油更早),需要用此技巧迷惑ECU。

  那么重点来了,如何快速直立车身:车身倾斜时,在保持身体重心(外挂或倾斜)的状态下,进行一次逆操舵便可将车身快速直立起来。

  1.出弯时不要过早使用此技巧,因为过早的直立车身会让行驶线路外抛。

  2.逆操舵幅度和力度不宜多大。

    感谢美国加州赛车学校总结、整理并推广如此精妙的教学体系,感谢台湾恒典车业以及加菲猫(陈琮闵)将弯道圣经驾驶培训课程引入国内。

    (本文视频和部分图片由美国加州赛车学校亚太区代理台湾恒典车业提供)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汽车之家网站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汽车之家网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是骠骑府!资深摩托车媒体编辑,为大家解答摩托车疑问,欢迎关注!

肯定有人说了,骠哥你谈车就算了,居然都谈论起了骑行技巧——啧啧!不懂就不要瞎说哦!

好吧,其实骠骑府也是一个骑行爱好者,也时不时地约上小伙伴跑个山什么的,因此愿意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来谈谈这个问题,说不好请见谅。

上面这几张图就是骠骑府上月与小伙伴们跑山的视频截图,当时是骑的小伙伴的一辆GSX250R,当然,手艺很一般,骑行姿态也有些不规范的地方,但是乐趣还是有的,不仅仅是在劈弯的过程中享受贴地飞行的乐趣,与小伙伴们探讨技术和交流经验也是乐趣之一,对吧?

所谓的推胎,骠骑府的理解就是“推把”,或者叫做“推舵”,英文名称是“counter steering”,如果你看过《弯道圣经》,就能对这个名词有一定的了解。

摩托车是两轮行驶的交通工具,在正常骑行状态下,弯道中摩托车依靠直向行驶的惯性与离心力的平衡来达到过弯的目的,也就是摩托车必须依靠车身适度倾斜来顺利过弯。而在正常骑行状态下,我们骑摩托车过弯一般是依靠改变车辆重心的方式,也就是你将车身向哪边倾斜,车辆就往哪个方向走,怎么改变重心呢?就是移动自己的身体重心,这种方式过弯平稳有效,但是不利于快速过弯。

你先找一段平直的路段,以中等速度匀速骑行,试着突然轻推左边或者右边的手把(注意安全),你会发现当你推动左边(右边)的手把的同时,车辆会猛然向左边(右边)倾斜,同时车辆行驶的方向也会突然向左边(右边)改变。

这是因为你人为的破坏了车辆的平衡状态,什么角动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规则就不过多探讨了,因为骠骑府本身就是资深学渣一枚,反正这样的技术是切实有效的,这样的原理如果应用在弯道当中,会达到比依靠正常改变重心来过弯更快的反应速度。

看看上图中骑手过弯,这就是使用了推舵的技术,因为推手把的方向与转弯的方向相反,这就是为何也叫做“逆向转弯”的原因。

这种操作仅仅只是靠手部推动手把来实现,因而在弯道内他的反应速度更快,过弯干净利落,为了获得更大的倾角,骑手甚至会用右手向后拉手把的动作来配合左手。

这个技术不仅仅可以用在弯道行驶,提供更高的乐趣,在日常的正常行驶当中,也可以应用,紧急避险变线超车,都非常的实用。

不过在实际劈弯过程当中,这个技术要多加练习,尤其是双手的配合和力度的掌控,推胎过猛则很有可能会甩尾。

最后再说明一点,赛道才是练习弯道技术的最佳场合,像骠骑府这样的跑山,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风险,因为你不知道转过一个弯道之后会遇到什么,可能是一辆大货车,也可能是一个心不在焉的行人。骠骑府跑山时是有队友的支援,分别在弯道两头提供预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托车弯道圣经中文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