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子胃口好,吃嘛嘛香,大人味觉迟钝,吃什么都不香?

  提到苏东坡,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他的豪放诗词,他的人格魅力,亦或是多姿多彩的一生?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为他罗列出各种身份:

  “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亲民的官员,大文豪,新派画家,大书法家,造酒实验者,工程师,假道学的反对者,静坐冥想者,佛教徒,儒学政治家,皇帝的秘书,酒鬼,厚道的法官,坚持自己政见的人,月夜游荡者,诗人,或者谐谑的人。”

  或许还可以添上一个标签:美食家。

  毕竟,对热爱美食胜过文学的吃货来说,提及苏东坡,想到的总是东坡肉、东坡羹、东坡鱼……

  先生不仅喜欢研究吃的,还将自己的发明记录下来,分享给世人。

  除了冠以他名字的几道荤菜,苏东坡同样喜欢清淡鲜蔬。

  春来秋往的岁月里,山南水北的漂泊中,应时而生、因地制宜的鲜蔬,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因为他的平和之心成为美味。

  元丰三年,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丢了官职,被贬到黄州。

  黄州是穷乡僻壤,苏东坡自己也是一穷二白。从此,他带领家人,在这里自食其力,谋取生活。

  刚到这里,苏东坡写下一首《初到黄州》,用自嘲的语气表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其中有两联: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他知道自己口无遮拦的性格闯了祸,虽然因罪被贬,但并不十分沮丧。

  因为,当他看到这里江水悠悠绕着城郭的美景,便想到鱼肉的鲜美,再眺望山丘连绵竹林丛生,他又想到春笋的清香。

  既来之,则安之,苏东坡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夫。

  朋友帮助,他领到一块没人要的荒地,躬耕东坡,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他非常勤快,除了种地,还挖鱼塘,筑水坝,种植花木,培育家乡带来的蔬菜。

  积蓄有限,便计划着用。通过开源节流,他和一家老小在这里自给自足。

  农闲时节,苏东坡为给家人改善饮食,买来当地便宜得没人要的猪肉,自己钻研做法。东坡肉、东坡羹,便是这一时期的发明。

  苏东坡好像对笋格外感兴趣。第一次在杭州任职期间,他巡视各县,归来后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透露出他对乡野生活的艳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还有一次,他和友人乘船游西湖、访古寺,到了饭点,他俩就地取材,船头烧笋,船尾煮藕,清香飘满整条船:

  相携烧笋苦竹寺,却下踏藕荷花洲。

  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有些人,享用山珍海味,却是食不知味。有些人,吃着粗茶淡饭,照样有滋有味。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性定菜根香。”

  东坡居士正是如此。

  哪怕处在人生低谷,哪怕落入艰难困境,他都能随遇而安,随缘自适,让一颗心安定下来。

  正因为修炼到这种境界,就算寻常不过的春笋夏藕,也能吃出珍馐美馔的味道。

  宦海载沉载浮,来来往往总是身不由己。

  元丰七年,苏东坡好不容易在黄州立足,一步步建设起家园,又被调往汝州。

  冬末春初,他赴任汝州的途中经过泗州,受当地友人的邀请,一起游赏南山。

  春雨绵绵,烟柳朦胧,自有一番诗情画意。雨过天晴后,又是别样春光媚景。

  他们在山林野餐,没有油腻的大鱼大肉,隔着文字,都能闻到草木清香: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

  二人相对而坐,清茶一盏,鲜蔬两只,让他品尝到人间真正的美味。

  那种真正的美味,便是清淡的欢愉。

  和中国古代的文人一样,苏东坡从小受儒家文化的教养,积极入世,希望能够经邦济国。为此,他考取功名,走上仕途。

  他又亲近道家文化,用齐物论思想认识到生死一如,心物一元,尘世纷扰,明争暗斗,其实无所谓是与非、甜与苦、痛苦与欢乐。

  按照本心,他向往田园生活,做一只孤云野鹤,融入山水之中。

  天性使然,他与一帮出世的隐士高僧交相往来。

  元丰八年的春天,惠崇和尚作了一幅画,名曰《春江晚景》。名画配好诗,方显完美。苏东坡当仁不让,为此写了一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天来了,桃花也开了,春水解冻,鸭子已在河面凫游。再看向河边,蒌蒿到处都是,芦芽也冒出地面,一根根,短短的,正好可以拔了吮吸。

  欣赏完一番早春美景,诗人又想到了吃的上面——生活经验告诉他,这个时节,河豚正在从大海逆流回到江河里,那鲜美无比的河豚啊!

  我总觉得,这一类诗文,藏着苏东坡的真我。

  人是矛盾的存在,苏东坡也不例外。只是,他能够将自己的矛盾进行调和,艺术化地处理。

  叶嘉莹先生曾说,苏东坡是以出世之心做着入世之事。

  入世,是出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出世,是出于文人墨客亲近自然、喜爱林泉的闲逸品格

  儒家文化教人正视人生,道家文化教人简化人生。

  所以,苏东坡能够通过藜口苋肠,体味人间清欢。

  圣人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苏东坡不到四十岁,就已活得通透豁达。

  熙宁八年,三十八岁的苏东坡调往贫瘠之地密州。第二年,苏东坡修建超然台,还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有句: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他深受老庄影响,认为天下万物都有可欣赏的地方,既然万物都可欣赏,便都能给人带来快乐。

  这样一种超然物外、无往不乐的胸襟,让苏东坡觉得,吃酒糟、喝薄酒,也会令人陶醉。水果、蔬菜,乃至草木,都能填饱肚子。

  不论吃的什么,住的什么,去往何处,快乐总能伴随。

  密州环境恶劣,加上俸禄锐减,让苏东坡一家陷入困境,有时甚至揭不开锅。

  有一天,他与通判走进人家废弃的菜圃,去寻找枸杞和菊花,不是用来泡茶喝,而是为了填饱肚子!

  生活已经如此窘迫,苏东坡作何反应呢?

  他没有怨天尤人,回来后还写了一篇《后杞菊赋》,序言部分写道:

  “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

  难怪林语堂称之为:无药可救的乐天派!

  苏东坡一生不断遭受贬谪,这也让他四处流离,居无定所。到了晚年,他再次被贬到儋州。

  这一别,天遥地远,他做好了与兄弟、与子女余生不再相见的心理准备。

  儋州属于蛮夷之地,苏东坡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简直要什么没什么。

  不过,他已看破生死,乐知天命。

  在此地,他除了看书、写诗、外出散步、与农人聊天之外,喜欢做一种菜羹,还把制作方法和食用体验写成文章。

  “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

  苏东坡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不论哪种生活都能接受。鱼肉是他所好,蔬菜也能作佳肴。

  在他看来,芜青、萝卜、荠菜,这些时令鲜蔬用泉水洗干净,加入米、豆,一起蒸煮,不用放醋酱油等作料,因为吃的是它们的原滋原味。

  这道菜羹,和山珍海味比起来,别有一番清香甘美。

  他觉得吃菜羹还有一个好处——不用为了满足自己口欲去残杀生命。

  我想,所谓美食,食材珍贵与烹饪方法在于其次,关键在于食客的心境。

  心烦气躁的人,吃什么都味同嚼腊。宁静致远的人,一饮一啄,一蔬一饭,都能品出人间真味。

  美食家,就是这样一种领悟真谛又回归烟火的人。

  “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苏东坡在《菜羹赋》中写下的这句话,是他心宽体胖,吃嘛嘛香的秘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K2会通四科即性常住(分二)
L1总标即妄即真 L2别明即妄即真 L1分二
M1明幻化相即真 M2会四科法即真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L2别明即妄即真(分四)
M1会五阴即藏性 M2会六入即藏性
M3会十二处即藏性 M4会十八界即藏性 M1分二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O1色阴 O2受阴 O3想阴 O4行阴 O5识阴 O1分三
P1举喻合法 P2就喻详辨 P3结妄归真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
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
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净眼?

【编按】:“清净眼”亦有经本作“清明眼”

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举喻合法 P2就喻详辨 P3结妄归真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
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

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举喻合法 P2就喻详辨 P3结妄归真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
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
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思蹋悬崖,与说相类。

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举喻合法 P2就喻详辨 P3结妄归真

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逾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
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
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
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

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举喻合法 P2就喻详辨 P3结妄归真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
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

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M2会六入即藏性(分二)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O1眼入 O2耳入 O3鼻入 O4舌入 O5身入 O6 意入 O1分四
P1举例显妄 P2辨妄无体 P3无所从来 P4结妄归真

阿难!即彼目睛,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

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
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
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

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举例显妄 P2辨妄无体 P3无所从来 P4结妄归真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
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
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

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举例显妄 P2辨妄无体 P3无所从来 P4结妄归真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当知是闻,非通塞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通来,塞则闻灭,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则无闻,云何发明香臭等触?
若从根生,必无通塞;如是闻机,本无自性。
若从空出,是闻自当回嗅汝鼻;空自有闻,何关汝入?

是故当知,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举例显妄 P2辨妄无体 P3无所从来 P4结妄归真

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象,名知味性。此知味性,离彼甜苦及淡二尘,毕竟无体。

如是阿难!当知如是尝苦淡知,非甜苦来,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甜苦来,淡则知灭,云何知淡?
若从淡出,甜即知亡,复云何知甜苦二相?
若从舌生,必无甜淡及与苦尘;斯知味根,本无自性。
若从空出,虚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关汝入?

是故当知,舌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举例显妄 P2辨妄无体 P3无所从来 P4结妄归真

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如是以此合觉之触,显于离知;涉势若成,因于劳触。兼身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因于离合二种妄尘,发觉居中,吸此尘象,名知觉性。此知觉体,离彼离合违顺二尘,毕竟无体。

如是阿难!当知是觉,非离合来,非违顺有,不于根出,又非空生。
何以故?若合时来,离当已灭,云何觉离?违顺二相,亦复如是。
若从根出,必无离合违顺四相;则汝身知,元无自性。
必于空出,空自知觉,何关汝入?

是故当知,身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举例显妄 P2辨妄无体 P3无所从来 P4结妄归真

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逾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此觉知性,离彼寤寐生灭二尘,毕竟无体。

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
何以故?若从寤来,寐即随灭,将何为寐?
必生时有,灭即同无,令谁受灭?若从灭有,生即灭无,谁知生者?
若从根出,寤寐二相,随身开合;离斯二体,此觉知者,同于空华,毕竟无性。
若从空出,自是空知,何关汝入?

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M3会十二处即藏性(分二)

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O1眼色处 O2耳声处 O3鼻香处 O4舌味二处 O5身触二处 
O6意法二处 O1分四
P1标举二处 P2双以征起 P3分合难破 P4结妄归真

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

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

Q1破眼见生色 Q2破色生眼见

阿难!若复眼根生色相者,见空非色,色性应销;销则显发一切都无。色相既无,谁明空质?空亦如是。

若复色尘生眼见者,观空非色,见即销亡;亡则都无,谁明空色?

是故当知,见与色空,俱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标举二处 P2双以征起 P3分文难破 P4结妄归真

阿难!汝更听此,祇陀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

于意云何?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

P3. 分文难破(分三)
Q1. 声来耳边 Q2. 耳往声处 Q3. 无来无往

阿难!若复此声来于耳边,如我乞食室罗筏城,在祇陀林则无有我。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何况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门,一闻钟声,同来食处?

若复汝耳,往彼声边;如我归住祇陀林中,在室罗城则无有我。汝闻鼓声,其耳已往击鼓之处;钟声齐出,应不俱闻,何况其中,象马牛羊,种种音响?

是故当知,听与音声,俱无处所。即听与声,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O3. 鼻香处(分四)
P1. 标举二处 P2. 详以征起 P3. 分文难破 P4. 结妄归真

阿难!汝又嗅此,炉中栴檀,此香若复然于一铢,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

于意云何?此香为复生栴檀木?生于汝鼻?为生于空?

Q1破从鼻生 Q2破从空生 Q3破从香生

阿难!若复此香,生于汝鼻,称鼻所生,当从鼻出;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气?称汝闻香,当于鼻入;鼻中出香,说闻非义。

若生于空,空性常恒,香应常在,何藉炉中,爇此枯木?

若生于木,则此香质,因爇成烟。若鼻得闻,合蒙烟气;其烟腾空,未及遥远,四十里内,云何已闻?

是故当知,香鼻与闻,俱无处所。即嗅与香,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标举二处 P2详以征起 P3分文难破 P4结妄归真

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

于意云何?此味为复生于空中,生于舌中,为生食中?

Q1破从舌生 Q2破从味生 Q3破从空生

阿难!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祇有一舌;其舌尔时已成酥味,遇黑石蜜,应不推移。若不变移,不名知味;若变移者,舌非多体,云何多味,一舌之知?

若生于食,食非有识,云何知味?又食自知,既同他食,何预于汝,名味之知?

若生于空,汝啖虚空,当作何味?必其虚空,若作咸味,既咸汝舌,亦咸汝面;则此界人,同于海鱼。既常受咸,了不知淡;若不识淡,亦不觉咸。必无所知,云何名味?

是故当知,味舌与尝,俱无处所;即尝与味,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标举二处 P2约二触破 P3约一触破 P4结妄归真

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

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

守口摄意身莫犯 莫恼一切诸有情
无益苦行当远离 如是行者得度世

千百年来碗里羹 冤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试听屠门夜半声

若头与手,一触所生,则手与头,当为一体。若一体者,触则无成。若二体者,触谁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应虚空,与汝成触。

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标举二处 P2双以征起 P3就法辨妄 P4结妄归真

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

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

Q1破即心所生 Q2破离心别有

阿难!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

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知则名心,异汝非尘,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于何在?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非所缘,处从谁立?

是故当知,法则与心,俱无处所。则意与法,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M4会十八界即藏性(分二)

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O1眼色识界 O2耳声识界 O3鼻香识界 O4舌味识界
O5身触识界 O6意法识界 O1分四
P1标举三界 P2双以征起 P3分合难破 P4结妄归真

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

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

Q1破因眼生 Q2破因色生 Q3破和合生

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纵有汝识,欲将何用?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

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从变则变,界相自无,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

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

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标举三界 P2双以征起 P3分合难破 P4结妄归真

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

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

Q1破因耳生 Q2破因声生 Q3破和合生

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则耳识界,复从谁立?

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

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

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标举三界 P2双以征起 P3分合难破 P4结妄归真

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

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

Q1破因鼻生 Q2破因香生 Q3破和合生

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
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
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

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应非臭。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

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

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妄。

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标举三界 P2双以征起 P3分合难破 P4结妄归真

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

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

Q1破因舌生 Q2破因味生 Q3破因空生 Q4破和合生

阿难!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若舌性苦,谁来尝舌?舌不自尝,孰为知觉?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

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标举三界 P2双以征起 P3分合难破 P4结妄归真

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

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因触所生,以触为界?

Q1破因身生 Q2破因触生 Q3破和合生

阿难!若因身生,必无离合二觉观缘,身何所识?

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

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则汝识生,从谁立界?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P1标举三界 P2双以征起 P3分文各破 P4结妄归真

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

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生,以法为界?

Q1破因意生 Q2破因法生

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即意,云何所生?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意?唯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云何立?

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摄。汝识决定依于法生,汝今谛观,法法何状?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状不有,界云何生?

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K3圆彰七大即性周遍(分二)
L1阿难转疑双非 L2如来进示圆旨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L2如来进示圆旨(分三)
M1责迷许说 M2总喻性相 M3别详七大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N1地大 N2火大 N3水大 N4风大 N5空大 N6见大 N7识大 N1分四
O1标性约析 O2就析详辨 O3结显体用 O4双拂二计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
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O1标性约求 O2就求详辨 O3结显体用 O4双拂二计

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阿难!名和合者,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楼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

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

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
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然于艾,镜何不镕?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
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
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

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

O1标性约求 O2就求详辨 O3结显体用 O4双拂二计

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

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
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流则何待方诸所出?不流,明水非从月降。
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
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
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月珠相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

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

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O1标性约拂 O2就拂详辨 O3结显体用 O4双拂二计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黎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

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
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
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若无风时,虚空当灭。灭风可见,灭空何状?若有生灭,不名虚空;名为虚空,云何风出?
若风自生被拂之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性,无从自有。

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

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O1标性约凿 O2就凿详辨 O3合会警悟 O4结显体用 O5双拂二计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虚空浅深,随出多少。

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
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迥无通达。
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
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

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

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

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O1标性约尘 O2就尘详辨 O3合会警悟 O4结显体用 O5双拂二计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衹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
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

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

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

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O1标约根尘 O2就根尘辨 O3合会警悟 O4结显体用 O5双拂二计

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

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
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见性尚无,从何发识?
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从何发?
若生于空,非相非见。非见无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灭缘,见闻觉知,无处安立。处此二非,空则同无,有非同物;纵发汝识,欲何分别?
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
汝更细详,微细详审,见托汝睛,相推前境;可状成有,不相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识动见澄,非和非合;闻听觉知,亦复如是。不应识缘,无从自出。

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

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G2阿难明心生信(分三)
H1承示开悟 H2赞谢获益 H3发广大心 H1分二
I1叙承示 I2叙开悟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

J1叙心荡然 J2叙身荡然

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I1赞谢佛法 I2悟获法身

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衹获法身

I1发愿报恩 I2誓度众生 I3求除细惑 I4速成正觉 I5申述不退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最近,刷小红书的时候,看到不少宝妈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带”,动不动就生病,诊所简直都快成第二个“家”了。

其中有个宝妈账号,隔三差五的发一次牢骚,说: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营养也没少补,体质怎么就这么差?隔三差五的生病,诊所快成“家”了,前几天带孩子去医院,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检查了一圈,医生说孩子没问题,就是脾胃虚,让回家饮食调理。洋洋就像跟你作对,什么都不吃,要不吃几口就跑了。

其实,现在的孩子吃的太杂,家长太“溺爱”,想吃啥都满足,根本不考虑孩子脾胃受不受得了,营养不少补,但是脾胃“承受”不了,吸收不了,经常积食、拉肚子,又怎么可能不脾虚、积食、体质差,时间长了,就会阻碍孩子的身体发育。

孩子脾胃虚弱,会发出3个“求救信号”,家长不要错过了:

1. 睡不踏实:俗话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孩子脾不好,睡觉也不安稳,会翻来覆去,变换睡姿,甚至盗汗、说梦话、半睁眼,尤其喜欢趴着睡,蹬被子。

2. 脸色枯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不好,气血运化不畅,孩子的脸色会变得枯黄,眼袋明显,甚至发青,没神采;如果积食了,产生内热,孩子两颊还会出现“高原红”。

3. 吃饭超“难”:孩子脾虚,消化难,饭量本就比同龄孩子小,还容易挑食,不爱吃的,吃两口酒饱了,明明没怎么吃,肚子却胀胀的,嘴里还总有股“臭”味,仔细观察,舌苔也是又厚又腻。

4. 排便异常:脾胃差,食物堆积肠胃不消化,破坏了肠胃的酸碱平衡,孩子不仅会肚子胀、拉肚子,还会便秘,大便干燥、羊屎蛋状,还格外“恶臭”。

孩子脾胃虚弱、积食?不哎吃东西,2种水果煮水喝,宝宝吃嘛嘛香,个头窜!

很多宝宝脾胃虚弱,不想吃东西,可偏偏还得饮食调理,给大家分享一个“万能消食养脾方”,2种水果简单煮个水,就能让孩子吃嘛嘛香,睡觉也香,个头蹭蹭涨。

【食材准备】山楂10颗、苹果1个、肽菇末少许,冰糖适量

1. 山楂洗净将核剔除,苹果洗净去皮切成小块状,备用;

2. 把山楂和苹果倒入锅中,注入清水;大货烧开之后转中火,慢煮20分钟,加入几块冰糖;

3. 煮好后盛出一碗,放置温热,加入肽菇末,端给孩子喝就可以了。

【原理】山楂、苹果味酸,能刺激胃酸,促进食物消化,缓解积食、便秘、食欲不振的现象。而肽菇末作为一种特殊膳食,能够增强脾胃活力,促进营养吸收,健脾养胃,增强免疫力,改善孩子体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味觉和嗅觉失灵咋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