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村端午节前后早晨几点起床?

小时候在奶奶家长大,过五月节还稍稍隆重一点,现在连粽子都不想吃了。时间久远,记不太清楚当年的习俗,看到这个问题,刚刚特意去问了奶奶。

端午节在我家这边叫「五月节」、「五月五」,小时候要不是上学有学到屈原,实在是完全意识不到这个节日跟屈原先生的关系。我们这里没有赛龙舟(我家这里没有大河),如今习俗基本只剩下吃粽子。

以下内容根据奶奶描述整理

端午节早上要早起,出门踩露水采艾蒿。回家之后要用艾蒿水洗脸,然后把艾蒿晒起来,挂在门上。门上还要插挂小扫帚、小宝剑等等一大堆东西。早上要吃粽子和鸡蛋(据说是2个鸡蛋)。

手上和脖子上要系五彩线,也可以缠在手指上。第一场雨之后,要把五彩线剪断,丢到河里——据悉是为了纪念白娘子和小青……

腰上要挂香包、小扫帚等一大堆饰品——一般来讲男性挂在腰上,女性也可把香包戴在脖子上。还提到香包是年轻女性做来送给情人。在我奶奶的时代,男女还都有系大腰带的。我问奶奶带过没有,奶奶表示她比较叛逆,不肯系腰带,因为嫌太紧——据悉是宽阔的带子,系的时候带子要平整,有两道一长一短耷拉下来。她姐姐系过。

我奶奶还说我小时候小孩还有风车、葫芦,彩色的吉祥物,要拿在手上和挂在家里。(刚刚我奶奶又经深度回忆,说其实端午节还有喝雄黄药酒的说法,要在中午喝,说是为了辨别是人还是蛇……我从没见人喝过就是了。)

经提示,我小的时候还保留的习俗包括可能不局限于

艾蒿水洗脸、门上挂东西(但可能不全)、吃鸡蛋和粽子、五彩线、香包。但我不记得五彩线有木有在第一场雨后丢到河里……风车葫芦据说给我买过,我已经不记得了……

东北地区的粽子,在我小的时候,只有大枣馅和无陷纯江米的。要蘸糖吃。我不爱吃有陷的,比较喜欢纯江米的。大学的时候去北京上学,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肉粽这种粽子,当时我就震惊了。我的好基友也震惊于我的震惊——「神马你居然不知道肉粽那你们吃什么?什么要蘸糖吃?好奇怪!」

小时候粽子都是自己家包的,吃的时候最讨厌的过程就是扒粽叶,因为米很黏,自己家做的粽子还很大,会沾满手还得洗……所以一直不是很喜欢吃粽子。长大后学校里卖的全是肉粽,大概是超市做的不好,觉得味道很奇怪,所以更不愿意吃了。想来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吃过粽子了,更不要说过端午。

讲讲你们小时候的端午节习俗吧~~~~

其实中共布局东北,谋取天下,从抗战胜利前就开始了。最初有计划的战略规划可以说已经从七大开始,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虽然身处陕北,但是已经把战略眼光投向东北九省。

主要利用的有利形势和采取的措施有:

1、看准东北地区的工农业基础,以及背靠苏联,贴近朝鲜半岛的有利地缘政治局势。

2、利用了美苏两国在雅尔塔协议上苏联红军出兵占领东北全境,美国默认东北地区为苏联控制地区的有利时机。

3、七大会议期间的对部署东北的预先战略部署。

4、各靠近东北地区的解放区对抢占东北的先机把握,以及共党整个干部队伍与部队对中央决策抢占东北的执行力。

5、当时基本半个政治局被派往东北,除了大家知道的林彪、罗荣桓等军事将领,更重要的是陈云、彭真、高岗等政治经济干部被先后派往东北。

6、正确的土改政策,由上到下的被东北的政治局委员们和派往东北的老解放区各级干部坚决高效的执行。

7、不论资排辈、不拘一格任命林彪为东北党政军一把手,以中央委员身份全权领导东北从政治局委员以下所有我党政军人员。事权统一,各有所长,各司其职。

8、党中央统一指挥协调下,全国各解放区的有力配合。

9、胜利完成土改的东北解放区从军事、经济、政治、民心包括地缘优势上全面对东北区国军及政府的碾压,最后通过辽沈战役锁定东北区全境的解放和胜利。东北解放军入关配合其他解放区部队解放全中国。

中共对东北的胜利,集中体现在军事上的胜利,但在中共取得最后辽沈战役胜利之时,中共东北局已经取得了在东北政治、经济、农村、新解放城市组织工作,征兵以及周边地缘全方位的优势与胜利。东北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全面胜利,实际上是中共从党政军、经济、社会甚至是外交上的全面胜利。

东北战场的胜利,也同样表现在长江以北所有解放区的胜利,它属于那个时代所有追求进步、自由与解放的中国人民。

不到一年,新中国成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早晨起床口臭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