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比过各家RPA机器人对比下来哪家比较好?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清楚认识到,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带来的效率和生产力提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RPA的好处正在不断被挖掘,而其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特别是在国内,伴随中国的人工智能浪潮,RPA市场前景广阔,本土RPA厂商也正在强势崛起。

国外RPA风潮势头强劲

作为一个软件产品或解决方案,RPA很早就在国外出现并应用。截至2017年底,美国就已有近80%的金融机构认识并开始引入RPA,进行流程优化与升级。包括AIG、Met life(大都会人寿)、Allstate(好事达)等大型保险机构也已经全面推广并建立独立的RPA团队。

据Gartner发布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市场指南》显示,由于投资者对RPA所带来的高投资回报(ROI)持乐观态度,特别是银行、保险及其它传统人力资源等行业都相当看好RPA的发展前景,因而积极开展相关尝试并推进RPA部署。

Everest Group的数据则认为,当前28%的公司已经采用了此类技术,40%的公司认为RPA是当今最重要的技术,还有50%的全球内部IT服务中心正在积极规划或者促成RPA试点。

未来,RPA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增长。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全球RPA市场从2017到2022年将以的资料显示,预计到2021年,亚太地区的RPA市场规模将达到29亿美元,实现203%的增长。

目前RPA在亚洲市场主要集中在印度、新加坡等国家,但考虑到综合体量,预计之后国内市场的贡献率将会急速增长。2019年起,随着RPA概念在中国的全面引入,RPA市场在国内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财务、金融、制造业、通讯业等多项领域,正在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要入口。到2020年,中国或将成为RPA亚洲第一市场。

当前阶段,由于国内RPA厂商数量还相对较少,在如此的市场体量下,RPA国内市场空间巨大,前景亦相当可观。

面对RPA国内市场这块“蛋糕”,无论是RPA厂商还是供应商均已按捺不住。实际上,一些国外RPA厂商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国内市场渗透。

本土RPA厂商发力正当时

面对潜力巨大的RPA国内市场,本土企业也不甘示弱;伴随当前中国的人工智能浪潮,国内RPA厂商也正在强势崛起。

依托人工智能、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深厚的RPA项目合作经验,以容智信息为代表的新一批RPA本土厂商,在这波崛起势头中显得较为突出。特别是其针对公司和个人提供工作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国产RPA工具iBot,一经问世,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注册数便已突破万人,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在未来,容智将会进一步推动RPA技术的在传统行业内的落地,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pa机器人应用场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