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买的公交车到期了八年到期然后做会的时候是自己做决定还是工签就是合租的?

异性父母该不该避讳孩子?从几岁开始?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以上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感到困惑。

在情感上,父母的爱要积极表达,但是如何把控肢体接触和精神依恋,就需要父母保留一定的界限。

中国儿童性教育专家曾说过:“对于任何一个独立人格的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当我们要跟他进行身体接触的时候,都需要征得其同意。我们需要让孩子从小明白,你的身体你做主,没有经过你的允许,任何人不可以随意触碰,即使父母也不行。”

中国古代一直讲究“男女有别”,封建礼教之下,男性和女性是不能独处一室或者过度亲密的,哪怕父女、母子之间,到了一定年龄也要保持距离。

然而到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些人将这个界限划在了亲情之外。

甚至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是自己的一部分,怎么示爱都不过分,却不知道,父母的这种“扭曲的爱”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困扰。

有爱的家庭,有边界的亲密
前不久,网上有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家一组照片后,引起了小小轰动。
本应是幸福温馨的画面,可定睛一看,却令人有些错愕!
只见画面上,三个女孩正搂着爸爸睡觉,其中两个小姑娘大约7、8岁左右。
妈妈表示,第一胎生了对双胞胎女儿后,丈夫就对孩子们疼爱有加。后来怀了二胎,又是一位千金,此后三个小棉袄天天就粘着爸爸,连睡觉都要同床才行。
过去认为孩子还小,也就没把分房睡放在心上,但这次一看,两个早已从幼儿成长为小姑娘的女儿还搂着爸爸睡,这无疑令一些网友们感到不安。
父亲宠溺女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也值得肯定,但俗话说“女大避父、男大避母”,可见无论亲子关系多么深厚,终究要遵从男女有别的原则!
前不久,正当罗志祥和周扬青的分手大战火遍全网,在爆料的一众资料中,数张罗志祥和妈妈公开接吻的照片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79年出生的罗志祥,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多个公共场合下、母子二人毫不避讳地接吻,亲密举止已超越一般界限。
种种迹象不免让人怀疑,如此怪异的母子关系,是否对罗志祥的性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了罗志祥成名后到处撩妹、约炮,私生活混乱不堪,更被网友评为“时间管理大师”,一度遭遇事业口碑“滑铁卢”……
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再怎么舐犊情深,也要尊重彼此的肉体和灵魂,保持适当距离。
要知道啊,有些表达亲密的方式,并不适合亲子之间。 
儿童性教育学家胡萍说过:
有一种会给孩子带来巨大伤害的“隐性性侵害”,常常被忽视,它不但会破坏孩子的身体界限,还会破坏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轨迹。
没有界限感的亲密,可能会对孩子的家庭关系和人格发展产生永久的负面影响。
最深的伤害,源自最亲近的人
还记得两年前黄磊的一条引发过热议的微博吗?
当时很多留言就指出,孩子的意识,要从小建立,5岁左右的孩子,正是逐渐固化自己性别认同的阶段,如果此时父母引导不好,很有可能模糊甚至扭曲孩子的性观念和独立意识,引发一系列。
逾越界限的亲密,是害不是爱。
同样因为异性亲子界限模糊而被群嘲的明星还有董洁。

在《妈妈是超人》综艺中,董洁和7岁的儿子顶顶互动。
董洁生气了,7岁的顶顶抱着她的头说:
-“小宝贝,别生气,爸爸爱你。”
董洁偷吃顶顶的零食,儿子气得掉泪,董洁却笑:
-“你是顶顶爸爸,我是孩子呀。”
顶顶和别的孩子社交,董洁当场发脾气:
-“你再不过来,我就要哭了”;
7岁的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释放天性的时候。但在节目中,董洁表现得更像是孩子,而儿子顶顶却反过来成为她的“爸爸”,承担着做“爸爸”的责任。
对此,不少网友直呼“可怕”,这种方法显然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不仅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错位,长此以往,还会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发泄,养成抑郁型人格,甚至患上。

或许还是有人会不以为然:
-“每个父母爱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样!”
-“妈妈和儿子的亲密互动不是很正常嘛?”
这种轻率的想法非常危险。
我们曾经接待过一位男性来访者,30多岁了,一直迟迟无法进入恋爱关系,他谈起年少时被姑姑“猥亵”的经历,说:

“我是家中独子,小的时候,长辈就总爱拿我的阳具开玩笑,姑姑还会用手拨弄我的阳具;初中放暑假,和姑姑一起旅行,同住一间双人房,夜里姑姑抚摸我的性器官,并和我发生了性关系。我当时觉得就和小时候玩的一样,没有反抗,感觉很新奇、很刺激,长大后才意识到这是乱伦的、丑恶的。”
来访者表示,他也曾向父亲提起过这件事,父亲抽着烟沉默了一会儿,却和他说“你是个男的,姑姑也是你亲姑姑,一家人有什么大不了的?”
来访者后来一直无法摆脱当年的阴影,内心由此感到深深的自卑,遇到心仪的女生也不敢主动追求,意志逐渐消沉下去……
看到这,你还能说出“一家人何必计较这么多”的话吗?
如果连父母都模糊了界限,孩子要从何处学会“男女之别”的概念?又如何在发生伤害时做出自救反应?
今天家长们觉得因为爱孩子才“亲密无间”,明天孩子可能就会因为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哪怕被人侵犯,也无法分清是爱还是伤害。
家研究证实,由于大脑、视听觉发育的完善,孩子到了3岁左右时就会开始有性别意识。
这时的他们,已经学会用眼睛来观察父母跟自己的不一样,并且变得有点敏感。
比如,换衣服时,会躲着大人;上厕所时,会主动要求关门;穿着打扮时,知道裙子和扎辫子是属于偏“女性化”的装扮。
相信很多宝妈都有类似的经验,孩子3、4岁时,有一天突然问起:“为什么女孩子上厕所是坐着的,而男孩子是站着呀?”
那一刻,家长们要意识到,是时候教孩子搞清楚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了,也是时候学着避嫌了。如若让孩子一直和父母一起睡、一起洗澡,孩子极易出现恋父、恋母情结。
有远见的父母深知,真正的爱,一定是有界限、有分寸感的。
中国台湾女星狄莺的育儿方式可谓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狄莺曾在参加热门综艺《国光帮帮忙》和《康熙来了》等节目时谈及,她会要求11岁儿子一天吃饭吃7个小时,自己在一旁全程监督,不停催促儿子赶快吃饭,一个月就把儿子养胖了10斤。
还从不允许儿子18岁之前独自一个人出门,哪怕是去楼下的超市也不可以,不允许儿子用手机。
最令人叫绝的是,狄莺本人说,儿子从小就和她一起裸睡,甚至到儿子10岁时,狄莺还穿着内衣抱着他睡觉,一直到儿子长出腋毛两人才分开睡觉。
美国育儿专家西尔斯说过:爱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达爱也有尺度和分寸。只有如此,爱才不会成为变态的掩饰。
建议家长们可以在孩子3岁后,将洗澡的任务转移到同性父母身上,由父亲给儿子、母亲给女儿来洗澡。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开始清楚性别界限,还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隐私意识。
此外,还应该遵从家夏洛特·雷兹尼克的建议:父母应停止亲吻孩子的嘴巴。
宠女狂魔贝克汉姆曾在ins上放了一张和女儿的接吻照,结果差点被网友喷成了筛子。有网友留言:“她有脸颊、前额、下巴、鼻子和眼睛,这些地方还不够一个爸爸来表达他的爱吗?”
的确,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该只能通过嘴对嘴亲吻来表示,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更为恰当的方式。
嘴唇和嘴巴是孩子身体的私人边界,当父母在嘴唇上亲吻孩子时,其实就向他们表明他们的身体边界是开放的,有人可以毫无问题地闯入他们的领土。
父母之爱子要为其计深远,父女母子间守住合理的身体界限其实是在以身作则地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保护自己,并成为一个有界限感的人。
就像有句话说的:最亲密的父母家人,也该有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切莫让爱轻易过火越界,成为对孩子的一种隐形伤害!

五月之初的北京,正值春末夏初,天空中一直在积聚着热量和迷雾,让人们慢慢燥热起来又不知该何去何从。
而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迷雾重重的假期里,彻底下定了出走的决心。当决定放弃五一假期的旅行计划时,我的心情却是平静的,我知道我将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回想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以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速度在世界传播,飞出了近些年来最大的一只黑天鹅。我曾经以为,世界的变化已经够快了,快到可以撕裂一个人的心理和一个家庭的团聚。

现在却发现,世界的变化似乎已经快到像布朗运动那样无序而随机,变得越来越不安定。用物理学的话说就是,负熵的力量越来越弱,而熵增定律进一步强大了。

说这些并不是想要感慨人生苦短,生命宝贵云云,更不是想表达是疫情才促成了我的决定,我并不是一个冲动的人。

主要是想说,我的心里也一直经历着这样的动荡不安的过程——不断权衡利弊,面对心里方方面面的纠葛和摇摆,却一直都无法厘清。

年初的我就曾说过,2020年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只是不曾想,这动荡的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

于是,我决定写下这些想法和情绪之一二,尝试做个宏大一些的总结,今年也就不再另写半年总结了。况且回想上半年,似乎也没有也没有什么好总结的。而那些可以写出来的,基本都和眼下辞职的事情有关系。

因为疫情来临,去年的冬天是戛然而止的。我连续写下六篇连载《一个北漂的疫情日记》,第一次认真思考了城市与家乡的关系

度过隔离期和居家办公期,时间一晃就到了春天。我完成了几次春天的爬山和骑行,第一次认真思考爱好和职业之间的矛盾。

似乎只是一转眼,时间就到了四月底,我办妥了自己即将到期的个人证件。想来就连一个人的身份都会过期,我曾经却苦苦追寻什么永恒的关系,过得一点儿也不够坦然。最近天气热得很快,暮春时节的杨絮再次从天而降,离愁别绪涌上心头,眼看着就到了告别和分离的时刻。

四年多以前,我来到北京的时候,写过一篇《再回起点》的文章,给自己制定了很多学习和生活计划,算是给自己的北漂生涯打响了发令枪。我对自己说:且看一个一穷二白,无依无靠的人在北京能混成什么样子。

那个时候斗志昂扬的自己还历历在目,还不曾想如今的自己却有些黯然神伤,终于明白——原来一个人的成长需要那么漫长,原来奇迹并不经常发生,原来年岁渐长的我也会等不及。

虽不至于失败得一塌糊涂,却也磨平了一些棱角。我曾经接触过绩效流程工作,偶尔面对令人咋舌的分配,我曾经认真想过“公平”的问题。

那时候的心态是极其不平衡的。后来,我才慢慢想通了。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公平和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衡因素,所谓的掺杂私心其实也是社会运行的原则之一。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平等,你的平等和我的平等多半是矛盾的。既然注定无法达成共识,那就没必要纠缠于此。马未都先生说得更加透彻:

当你觉得不公平时,恰恰是社会的公平机制在抑制你;当觉得很公平的时候,很可能存在着对别人的不公平。

这四年也算收获了不少,虽然还未活通透但也更清楚了。我们只是借由一个城市生存而已,既离不开也留不下。我并非逃离,只是偶尔争取空当,跳脱一下。

最近偶尔会跟一些朋友提起我的计划,柚子说我已经去了那么多地方,这次也一定能去成。我听了之后,顿觉压力,感觉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但若说到我第一次提起这个计划,恐怕就要追溯到两年前的四月了。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我从北京赶赴湖北,参加大学舍友的婚礼。

婚礼结束之后,舍友打车送我和其他伴娘伴郎去火车站。路上,我们说起了关于未来的事情。我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两年后的今年,我人应该就在去西藏的路上了。”

当时,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她们都说:“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到。”秋哥只是对我说:“好羡慕你啊。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因为疫情和个人准备的原因,我推迟了一些时间,不过该来的还是来了。

现在看过来,两年前,这个计划其实就已经生根发芽了。那么,“种子”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呢?恐怕就要回想大学时期和工作初期了,那都是我《骑传》九部曲里面的小故事了,就不再扯远了。

总之,我相信,当我们尝试去回想过去,那些大学、中学、甚至小学发生的事情,就总能找到一些关于生命至爱的索引。它或许被遗忘了,或许被束之高阁了,但它从未离开。

于是,我又回想起《碧海蓝天》中的名句:

“人经常会感受到内心的召唤,如果不去回应它,人就始终不能平静下来;如果去回应它,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很多心爱的人和物。”

生命自从生下来就开始流逝了,生活不就是在将来那些空白的时间格子里摆放回忆嘛。只不过,有的人选择权多一些,有的人选择权少一些。人不能觊觎优渥,也不能被忽悠着去尝试那些不属于自己的选择权。当然,人更不能放弃可以掌握的选择权。

说人生一切皆有可能的,多半是毒鸡汤。我只是在有限的选项里面,选择了一些喜欢的东西而已。于是,我准备出发了。

五年前的我也有一次告别,告别了尚可的工作、合租的朋友、没到期的房子和喜欢的城市,几乎舍弃一切跑去大凉山里支教半年。

五年后的今天,我再次尝试一次告别虽然乏味但还不错的工作、留不下的城市和空荡荡出租屋。但这次的我,已经不再像上次那么决然了。

尤其当周围的朋友一个一个都放弃“辞职旅行”的时候,我越发犹豫起来。而且,朋友们都能说出自己之所以放弃的顾虑,诸如工作、家庭之类的,但我却不知道我在犹豫什么。

小孟告诉我说,是因为麻烦事儿太多了,在加上未来依然不安定,所以就走得不踏实。我当时有些恍然大悟,但后来我想,这些恐怕还是表面原因。

之所以犹豫不决的本质,其实是岁月或者阅历在我身上引起得巨大变化——当我们慢慢成长,冲动的想法自然会一点一点地减少,顾虑的东西却反而越来越多。

所谓“愿你出走半年,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其实就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样,不过就是个溜须拍马的口号而已。

这也刚好应和了《练习曲》中的名句:“有些事,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原先,我以为人们会放弃那些事情,是出于现实的羁绊;现在才明白,恐怕更应当是激情不再了。

今天的我,尚且还会犹豫;再过些年,也许就干脆拒绝了。这段时间里,我的心中有两个声音在打架,一个说“去”,一个说“留”。

尤其当我得知早就约定好的朋友也决定放弃的时候,我出发的动力也被砍掉了一半。只剩下孤身一人的我,一直在尝试说服自己出发。

努力破除心里的羁绊,努力恢复年少的心态,这种感觉当然不算强迫。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这次骑行对我而言的价值,我依然向往一次真正的长途骑行,也依然对那片高原充满好奇。

“那些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大部分都不是通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而是通过‘老子不管了’而决定了的。”虽然我不支持这句话的冲动意味,但对于我们这样犹豫不决的人,倒是需要一点儿这样的勇气。

我有看过和思考过一些出走之人的自白和故事。比如旅行者会说“世界那么大,人生苦短,我想去看看”,属于十分热爱旅行的。

比如理想主义者会说“世道变了,现实太骨感”,属于拥抱理想避世心态的。再比如信仰者会说“西藏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心灵净土”,属于向往心灵进步的。

更有甚者,所谓的徒步者和骑行者不过是在网络时代催生出了一批新的职业罢了。

除此之外,也很多人纯粹是为了看风景的,放松心情的,不一而足。

我曾经试着对号入座,但都不是特别恰当,但又都有那么一点儿,汇集起来就是:值得去一趟。

首先,我觉得生命是一场修行,修行的内容肯定不止旅行,起心动念都可以助人成长。我不是狂热的旅行者,但我也喜欢旅行。

其次,我觉得现代社会确实颠覆了很多传统的东西,人心不古是有的,世道沦丧肯定不至于。我觉得现实没有什么可逃避的,也逃不掉。我不再怀抱理想主义,只是在寻找一个平衡点。

再次,就算西藏是一片净土,我觉得一个人走一遍净土,也未必就能净得了心,洗涤心灵的故事都是说出来的。一个人究竟还是要靠心修行的,七窍和四肢只是一个通道。

最后,有人说那些搞徒步骑行直播的人,目的不纯洁。我觉得,他们不纯洁就不纯洁吧,那是他们的职业而已,这样想就无可厚非了。况且有几个人可以逃得过名缰利锁呢?

综上,我不是批判任何一种心态或者目的,只是特别反感那些喜欢灌输价值观的人、生活心态不积极的人和昧着良心说话的人。

比如,旅行者给别人灌输“人生唯旅行论”,理想主义者的厌世情绪过于负能量,比如做户外直播非要卖惨卖情怀等等。

但这个世界令人困惑的是,人们都喜欢追随上述狂热者、偏执者、表演者,没有人喜欢听模棱两可没有定论的话。即便这种中庸、自由和未知的言论,往往才是真理。

这些狂热追随者的内心是:“听了你讲的道理,我竟然还要自己做决定和选择?你到底行不行?”你看吧,大部分人都喜欢听给定的结论,自己从不自由地去思考。

“假如真给他自由,人们往往会不知所措。人们实际上喜欢不自由!”

总之,我的目的是模糊的,但又是明确的;模糊的是目的,明确的是行动。没有目的也许是好事,让一切更自然而来。

去年国庆节在祁连山骑行,峨堡镇有一个小姑娘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其实一直都没有答案。当然,在这之前,我已经见过很多朋友坚持骑行又放弃骑行,我自己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

后来我得出结论:骑行若是作为一种运动形式,日常锻炼其实是稀松平常的,也没有人问为什么。但若是将骑行作为一种旅行方式,恐怕就很难经得起推敲了——骑行又累又苦,坐车才是岁月静好。

有那么多人去骑行,只不过是因为财力有限,选择了一种廉价的交通方式罢了。

今年元旦,我和蔡蔡一起吃饭也聊起了这个话题,却偶然总结出选择骑行旅行更有趣的原因:近。

这个“近”字包括:我们与自己的身体更近了,通过骑行体会呼吸和运动之美;我们与环境风景更近了,骑行可以感受到风霜雨雪,甚至可以成为风景的一部分;我们与偶遇更近了,遇见的路人和当地人大多都会对骑行者更容易接纳。

想到这些,倒不是更喜欢骑行了,只是觉得心里蛮畅快的。写到这里,真的挺想感谢蔡蔡的。于是,我准备出发了。

其实,我这个人做决定很少冲动,在大学的时候就写过一篇自白书,叫做《不可救药的理性》。

我做过一些近乎出格的事情,虽然在外人看来是很有勇气的,但那往往都是经过我仔细计算之后,明确了收益大于损失才去做的。恰恰相反,我最缺少勇气。

我的人生根本也没有几回搏,而朋友夸赞我的勇气,本质上不是勇气,最多算是一种不愿屈服的坚毅性格。所以我才一直说:不使用杠杆和风险的人生,其发展是平庸而缓慢的。

所以呢,我虽然攒下了一点儿钱,但仍然撑不起一个家,想来终究还是失败的。而奇迹往往需要孤注一掷的,恰恰因为我们不敢承担风险。所以,世间真正发生的奇迹,比雄心壮志少太多了。

丝毫不会发生奇迹的工作,其实早已经变得很鸡肋。我可以一直将就下去,只要不主动改变,就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变动的理由。是不是很像温水煮青蛙?很像养废一个人的节奏?这样想来,这种放弃还算是冲动吗?

这样想来,我的出发并不容易。不仅如上文所说,需要破除成熟带来的顾虑之外,我还要主动放弃稳定。因为相较以前的离职来说,眼下的工作其实很顺遂。

离职好像主动抛售了一个基本面还不错的高分红大蓝筹股票,去追逐一个没有分红有一定风险的成长股。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恰恰是因为这份工作太安逸了,却不能一直安心,也就到了该变化的时候。

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总是匆匆前行着,一步紧接着一步,好像可以不知不觉地滑向终点。所以,大概才需要主动按一下暂停键,重新想想前面的方向。

四年里,除了工作之外,我更是努力去做了很多业余的事情,甚至焚膏继晷而兀兀穷年。

每一样喜欢的东西都认真地玩,玩得倒是开心了,却都是浅尝辄止,从来没有尝试过突破瓶颈。于是,我没有能力也从来没有想过做自媒体的事情。

最近几个月去了解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这些年,摄影、写文、骑行、跑步什么都做,但什么都只做到了60分。可惜一傅众咻,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

我活跃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基本都是为了分享所思和所见,并借此满足一丝虚荣。虽然也想过名利之事,却也只是徒劳或者不情愿,这些思虑的结果往往都是:不如开心去玩,顺其自然吧。

当然,我更不想把这次骑行旅行,搞得像是去完成某种任务。否则这次旅行就变了味道,也不值得一去了,它仍然只是去完成一个翩翩少年最纯真的心愿。

我仍然希望它是一个单纯的旅行,努力摄影和写字的初心仍然是做好旅行记录,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每个人大概都听过一个故事,大意是:一群孩子喜欢朝一个老爷子的院子里扔石头玩,不胜其烦的老爷子没有制止,反而为此奖励给孩子们钱。结果,当老爷子慢慢减少奖励的时候,这些孩子也就慢慢放弃扔石头的游戏了。

再看这些年来,我坚持晨跑和骑行、坚持读书和写文章、坚持摄影和旅行,几乎都是源于我内在的动力。即便我也希望自己的坚持能收获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但也从来不会以利益驱动自己。很多时候,当爱好变成工作,往往就不再爱了。

所以,我还是想把爱好与工作分开。我最终也会回到一个正常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并且继续坚持和修炼自己的爱好,不断做到更好。

总结来说,此行不是逃避现代,不是理想主义,不是脑热冲动,不是图名图利,不是追逐梦想,只是去做了一件想做的小事儿,一次普通的旅行,仅此而已。

5年前,我写了一篇叫做《理想主义者的现实自白》的文章,然后跑去做了半年的支教。5年后,我写下这篇叫做《现实主义者的理想自白》的文章,然后开始我没有归期的骑行计划。

两个看似差不多的标题,却意味着我这两年发生的重要改变——主次变化。也就是从一个不那么极端的理想主义者,变成了一个仍然怀抱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来北京之前,我写过一篇支教总结,叫做《阿杰鲁》。文章内容是用支教经历告诉自己五点“不要怕”。我想我做到了,而且依然生猛。

2020年,祖国即将完成第一个百年计划,在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上,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必然加速推进以完成全面脱贫的目标。所以,2020年是一个关键节点,从此之后的中华大地,就几乎不存在什么世外桃源了吧。

如此说起来,我的出发还是晚了一些呢。人生注定游戏一场,既然要玩,那就玩得认真。这篇文章的初稿写于五四青年节。我想,对一个普通农村青年人来说,真正的年轻其实就是在日常琐碎中永葆好奇心,去认真热爱生活。

所以,生活确实不止苟且,但也肯定不止远方,还有那些日常苟且之余,我们有权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从来不认为只有逃离才能拥有诗和远方。而尝试平衡苟且和诗意的我,一直都在路上!

离开北京去旅行,只是换了一个外衣罢了。

那么,你的热爱是什么?

一起热爱我们平凡而不平庸的生活吧。

说一下这次骑行之旅:计划从西宁出发,先经川西到成都,再由川藏线-青藏线-315国道,最终环青藏高原一周。纪录片《进藏》中说,精美的坛城是藏传佛教的理想国,是极乐世界,而青藏高原就像一个伟大的坛城。

于是,才有了我这个环青藏高原的计划。不过,佛法也讲究“破我执”。所以,我此行也从不强求什么圆满。

如果到拉萨就不想骑了的话,那就不骑了;如果完成全程还想骑的话,就继续完成青藏线。

总之,此行线路灵活,走停随意,归期未定;与其说我是去旅行,不如说我是去流浪。

就如去年写过的《我的人生图景》所说的,这算是完成我35岁之前的第二个人生图景。

当然,若是遇见有趣的事情、好看的风景、乍现的感悟,我也会更新在我的公众号和视频号上。

其实,本来想一天一更新的,但是我不敢保证这个,不想为难自己。那就这样吧,欢迎关注,常来聊聊。

这里多半写写游记,胡言那时的所见所思

这里有时也写写散文,乱语今日的所感所悟

千万不要信我,有思考就好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的作文,题目为:《 让世界充满更多的绿色吧!》,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让世界充满更多的绿色吧!

当一张张复印纸、打印纸、铜版纸被丢进垃圾桶时,当一家家的店铺要销售自家的东西而大力的做广告单时,当你撕下一张张的面巾纸来擦桌子时,你们可曾想过,如果这样做的话,会有多少树木“光荣”牺牲?

我曾听爸爸讲过,其实,在若干年前,人们就注意到了纸的浪费,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办公自动化得以广泛推行,为了不再浪费纸资源,全世界都倡导“无纸化办公”,但是这么多年来,实际效果很差。所谓“无纸化办公”,反而让我们用的纸越来越多起来。因为一些人,尤其是部门长官,还不太适应电子化的东西,总习惯传统的纸质文件,所以打印机、复印机之类的消耗纸张的机器越来越多。有时,人们不小心发出一个错误的打印或复印指令,就会浪费许多的纸张。

我妈妈有一个朋友,她开了一家数码店。在有些时候,她们马虎了,糊涂了,发错指令,很有可能因此就导致浪费一大叠的纸张使之成为废纸。比如说,记得上次我妈妈去阿姨店里做一种卡,要十张,可她们第一次才做对了四张,后来才把它补充完整,我都替她们感到可惜。

目前造纸主要原料还是树木,因为有大量的用纸需求,人们就会不断的砍树,绿色越来越少,地球日渐枯槁。

昨天,我在焦点访谈上看到这么一句话:“造纸不仅是浪费环境,也是污染环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造纸的水啊,十分浑浊,许多造纸厂还做不到完全达标排放,排来排去,还是要排到大自然里去,害了人类自己。

最后,我想在这里说:“爱浪费纸张的人们啊,你们现在喝水是用纸杯,还是用玻璃杯等永久性杯子?饭后擦嘴是还用面巾纸,还是用手帕?擦桌子是用纸,还是用抹布?请你节约森林资源,尽量少用纸质物品吧!因为这样,才能使地球充满更多的绿色,使人类的生命更加健康长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签了五年的合同,第三年租客不租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