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核反应前后结合能大小?

石油火灾危险性分类为(  )。

局部通风机通风是向井下局部地点通风最常用的方法。局部通风机的通风方式有压入式、抽出式和压抽混合式。采用抽出式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应安装在距离掘进巷道口(  )。

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按其引燃温度的不同,分为(  )个组别。

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介质品种繁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若按他们对人类毒害程度分类,不包括(  )。

采掘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后,应派2个小队分别从进风侧和回风侧进入事故地点救人,如果只有1个小队,应从采煤工作面(  )进入救人。

基坑或管沟开挖因场地限制等原因不能放坡时,可采用设置支撑与护壁桩的方法。开挖深度大于6m的基坑,临近有建筑,不允许支撑有较大变形时,应采用(  )。

线路遭到破坏,则对事故地点前后各(  )m线路质量进行测量,对事故关系人员分别调查,检查有关技术文件的编制、填写情况,根据调查情况初步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

一氧化碳是剧毒性气体,吸入人体后,造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缺氧,引起中毒窒息。《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作业场所的一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  )以下。

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其最高点至(  )的距离不得超过4800mm,其两侧最大宽度不得超过3400mm。

①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

②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2.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f=E初-E末

⑶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即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①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

核变化从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衰变(用电磁场研究):

②各种放射线的性质比较

 四种核反应类型(衰变,人工核转变,重核裂变,轻核骤变)

⑴衰变: α衰变:(实质:核内)α衰变形成外切(同方向旋)

(发现质子的核反应)(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并预言中子的存在

正电子的发现(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α粒子轰击铝箔

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体积),裂变反应会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

⑷轻核的聚变:(需要几百万度高温,所以又叫热核反应)

所有核反应的反应前后都遵守: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注意:质量并不守恒。)

5.核能计算方法有三:①由(△m单位为“kg”)计算;

②由△E=931.5△m(△m 单位为“u”)计算;③借助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计

6.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⑴利用其射线:α射线电离性强,用于使空气电离,将静电泄出,从而消除有害静电。γ射线贯穿性强,可用于金属探伤,也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各种射线均可使DNA发生突变,可用于生物工程,基因工程。

⑵作为示踪原子。用于研究农作物化肥需求情况,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类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

⑶进行考古研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判定出土木质文物的产生年代。

一般都使用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种类齐全,各种元素都有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半衰期短,废料容易处理。可制成各种形状,强度容易控制)

氢原子光谱   Ⅰ   以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光谱为实验基础的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和玻尔原子理论,各种核变化和与之相关的核反应方程、核能计算等.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此专题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习题,在精心批阅之后以题目带动知识点,进行适当提炼讲解。要求学生强加记忆。这一专题的知识点高考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比较杂乱,学生易于掌握每个知识点,但是不易掌握全面,二轮复习时还是要稳扎稳打,从基本知识出发。

题型1.(波尔的跃迁理论)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已知波长为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1.96eV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用表示产生波长为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的近似值为(        )

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D.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解析:从高能级向n=1的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出的最小光子能量为9.20ev,不在1.62eV到3.11eV之间,A正确.已知可见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3.40ev,B错.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只有能量大于3.11ev的光的频率才比可见光高,C错.从n=3到n=2的过程中释放的光的能量等于1.89ev介于1.62到3.11之间,所以是可见光D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合能的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