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灯泡是导体吗?

回答数:7763 | 被采纳数:4

小灯泡发光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有电阻的导体时候发热的原理。其发热功率为:P=U2/R P为功率,U为电压,R为电阻(此处2为平方)可见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则发热功率越大。电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做的,钨的特点是熔点高,在通电时可达到千度高温而不熔断。灯丝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细,而且是圈圈的,不是直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小灯泡中的电流,利用公式P=UI计算电功率,在额定电压下测出的电功率就是额定功率.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这种方法又被称为伏安法.,原理也是很简单的。


您好,小灯泡的发光半导体晶片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型半导体,在它里面空穴占主导地位,另一端是N型半导体,在这边主要是电子,中间通常是1至5个周期的量子阱。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的时候,电子和空穴就会被推向量子阱,在量子阱内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这就是LED发光的原理。而光的波长也就是光的颜色,是由形成P-N结的材料决定的。


所有的电阻,无论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时变还是时不变都满足U=R(I)(或者I=G(U)),但是电路参数满足这个公式不代表满足欧姆定律(欧姆定律要求U=RI)

欧姆定律要求电阻的伏安特性为穿过原点的直线,也就是说这个电阻的R一定是一个常数(注:就算电阻随时间都没关系,只要变化后R仍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即可)

但是假如这个电阻的阻值R很奇怪,导致U不再等于RI了,那么它就不满足欧姆定律了。以你提出的小灯泡举例。

我们都知道,金属作为导体的时候,金属的温度越高,金属电阻越大。小灯泡的灯丝发亮时,是由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也就是说,小灯泡的电压越大,功率就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灯丝的电阻就越大。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不再是一个确定的常数,而是一个与电压相关的表达式。假设小灯泡的R近似表示为R(U)=aU^3+bU^2+cU+d,则U=RI=aIU^3+bIU^2+cIU+dI,明显不符合欧姆定律的要求。

对于你的第一个问题,一般我们考虑导体UI关系的时候,是不考虑温度影响对阻值的,因为像白炽灯的灯丝这样温度变化很大导致电阻变化的情况很少。所以,没错,他就是按照温度不变讨论的(或者你可以视为是气温恒定,这样描述可能更贴切)

另外,对于其余导体,一般作为导体通电的时候温度变化不大,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电阻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对于气态导体,过大的电压会使气体电离,导致阻值突然减小;对于半导体,正向通电时阻值极低,反向通电且电压较小时阻值极高,反向通电且电压极高时阻值突然降低。

你的第二个疑问,你的参考书上表达的意思是,对于金属导体来说,当导体的温度不变的时候,它的电阻不变。你指的纯净金属是非线性电阻,类似于小灯泡的灯丝在恒定气温下的表现,即使气温恒定 ,导体(灯丝)的温度也会变化,导致UI关系不满足欧姆定律。

第三个问题,我想我在上文已经解释过了,欧姆定律对非线性电阻和小灯泡不适用,因为他们只能用U=R(I)(I=G(U))表示。但是!在每一个时刻,由于在这一时刻内部,电压(电流)不发生变化(你可以认为一个时刻是一个瞬间),所以此时的R是一个固定值(此时R是固定值并不代表R是个常数)。

仍然以小灯泡为例,当U为数值U0时,必能求出R(U0)=aU0^3+bU0^2+cU0+d,设数值R0=R(U0),必满足U=R0I。也就是说,你可以用U=RI求出某一时刻,你已知此时非线性电阻阻值的电路中你需要求的U或者I,但这个公式并不代表这个电路满足欧姆定律,只是此时的电路参数方程的表达式和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一致罢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灯泡是导体为什么不会短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