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道数列简单题的解析

第1篇:高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训练题

又∵{a3n}是以a3为首项,以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5.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数列有( )

将③代入④中得n=13.

6.在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中,所有奇数项的和为165,所有偶数项的和为150,则n等于( )

∴{an}是一个首项a1=-7,公差d=2的等差数列.

(1)写出该数列的第3项;

(2)判断74是否在该数列中.

(2)求{an}的前n项和sn及使得sn最大的序号n的值.

所以当n=5时,sn取得最大值.

12.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

(1)前四项和为21,末四项和为67,且各项和为286,求项数;

第2篇:高二数学《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知识点

一、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符号表示为an+1-an=d(n∈n*,d为常数).

2.等差中项:数列a,a,b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a+b)/2,其中a叫做a,b的等差中项.

二、等差数列的有关公式

2.在等差数列{an}中,ak,a2k,a3k,a4k,…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1.与前n项和有关的三类问题

(1)知三求二:已知a1、d、n、an、sn中的任意三个,即可求得其余两个,这体现了方程思想.

(3)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确定sn的最值时,最高点的纵坐标不一定是最大值,最低点的纵坐标不一定是最小值.

已知三个或四个数组成等差数列的一类问题,要善于设元,若奇数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定值时,可设为…,a-2d,a-d,a,a+d,a+2d,…;

若偶数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定值时,可设为…,a-3d,a-d,a+d,a+3d,…,其余各项再依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对称设元

第3篇: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说课稿

以下是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说课稿,仅供参考。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的运用。

(1)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利用以退求进的思维策略,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尝试、分析、类比的方法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3)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数学文化价值)

(1)公式的发现反映了普遍*寓于特殊*之中,从而使学生受到辩*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

(2)通过公式的运用,树立学生"大众教学"的思想意识。

(3)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引导式。

教具: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上几节,我们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有关*质,今天要进一步研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提起数列求和,我们自然会想到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神速求和"的故事,小高斯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教师布置了一道数学习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年仅10岁的小高斯略一思索就得到*5050,这使教师非常吃惊,那么高斯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巧妙地计算出来的呢?如果大家也懂得那样巧妙计算,那你们就是二十世纪末的新高斯。(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反映,然后将此问题缩小十倍)。我们来看这样一道一例题。

这道题除了累加计算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有趣的解法呢?小组讨论后,让学生自行发言解答。

所以我们得到s=55,

师:高斯神速计算出1到100所有自然数的各的方法,和上述两位同学的方法相类似。

二、教授新课(尝试推导)

师:如果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项数为n,第n项an,根据等差数列的*质,如何来导出它的前n项和sn计算公式呢?根据上面的例子同学们自己完成推导,并请一位学生板演。

师:好!如果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项数为n,则an=a1+(n-1)d代入公式(1)得

d(ii)上面(i)、(ii)两个式子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公式(i)是基本的,我们可以发现,它可与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相类比,这里的上底是等差数列的首项a1,下底是第n项an,高是项数n。引导学生总结:这些公式中出现了几个量?(a1,d,n,an,sn),它们由哪几个关系联系?[an=a1+(n-1)d,sn=

d];这些量中有几个可自由变化?(三个)从而了解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就可以求另外两个了。下面我们举例说明公式(i)和(ii)的一些应用。

三、公式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练,形成技能)。

1、直接代公式(让学生迅速熟悉公式,即用基本量观点认识公式)例2、计算:

请同学们先完成(1)-(3),并请一位同学回答。

生5: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i),得

师:第(4)小题数列共有几项?是否为等差数列?能否直接运用sn公式求解?若不能,那应如何解答?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发言解答。

生6:(4)中的数列共有2n项,不是等差数列,但把正项和负项分开,可看成两个等差数列,所以

生7:上题虽然不是等差数列,但有一个规律,两项结合都为-1,故可得另一解法:

师:很好!在解题时我们应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往往会寻找到好的方法。注意在运用sn公式时,要看清等差数列的项数,否则会引起错解。

师:通过上面例题我们掌握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在sn公式有5个变量。已知三个变量,可利用构造方程或方程组求另外两个变量(知三求二),请同学们根据例3自己编题,作为本节的课外练习题,以便下节课交流。

师:(继续引导学生,将第(2)小题改编)

②若此题不求a1,d而只求s10时,是否一定非来求得a1,d不可呢?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质,用整体思想考虑求a1+a10的值。

2、用整体观点认识sn公式。

师:来看第(1)小题,写出的计算公式s16=

=8(a1+a6)与已知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简单小结)这个题目根据已知等式是不能直接求出a1,a16和d的,但由等差数列的*质可求a1与an的和,于是这个问题就得到解决。这是整体思想在解数学问题的体现。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的运用一一剖析,引导学生观察当d≠0时,sn是n的二次函数,那么从二次(或一次)的函数的观点如何来认识sn公式后,这留给同学们课外继续思考。

最后请大家课外思考sn公式(1)的逆命题: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对于所有自然数n,都有sn=

。数列{an}是否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生11:1、用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用所推导的两个公式解决有关例题,熟悉对sn公式的运用。

生12:1、运用sn公式要注意此等差数列的项数n的值。

2、具体用sn公式时,要根据已知灵活选择公式(i)或(ii),掌握知三求二的解题通法。

3、当已知条件不足以求此项a1和公差d时,要认真观察,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有关*质,看能否用整体思想的方法求a1+an的值。

师:通过以上几例,说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所学*质,要纠正那种不明理由盲目套用公式的学习方法。同时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去发现更多的*质,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本节所渗透的数学方法;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类比、特定系数等。

数学思想:类比思想、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

高考数学,选择、填空题得分一般差别不大,大题才是拉分项,做好6道数学大题,你就是学霸。 如何搞定6道数学大题,听听学霸学长怎么说,不仅有经验,还有实用的方法总结,数学整盘棋的布局。小编看后惊为学神,大呼遗憾, 感慨没能早点看到啊!你们真是太幸运了。

我们学习数学,其实就学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数学知识,一个是数学方法。

我们考数学,其实就是在考不同题型下,利用恰当的数学方法把你学到的数学知识组合起来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

所以,学好数学有三点:学习知识,把握题型,提取方法。

本文的核心思想:不同题型对应不同方法。学数学就是一个归纳出题类型和解题方法的过程。

数学的属性是工具,解决科学以及工程问题的学科。数学的核心是思想,比如有些时候需要换元,有些时候需要数形结合、、、

高中数学就是先让你学一些简单的知识素材,然后通过这些素材考査你数学思想的应用。

那么,高中数学到底在讲什么?

其实高中数学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小学数学学到的类似于:总数=平均数X个数。电学告诉你:电功=电功率X时间,力学告诉你:动量变化=力X时间。

然而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数量都是变化的。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答案:微积分。

微积分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一个不规则形状分成无数个无限小的微元。然后再把这些微元相加,得到总量。

如果你想学好微积分,必须学会第一步:微分。即高中学的导数。

导数的研究对象是函数,所以得学会各种函数

函数的众多极限的性质都是通过数列获得的,得学会数列

准确表达一个函数的时候,得需要定义域和值域,所以得学好集合

当自变量不止两个时,得学习更高维度的微积分,得学好立体几何

有时候微积分求解特别困难,利用欧拉公式求解可以大大简化,为了理解欧拉公式,得需要知道虚数

至于直线、圆和圆锥曲线都是从物理上挖掘出来的,所以也要学好。

总共两种考法:10%~20%是解三角形,80%~90%是考三角函数本身。

不管题目是什么,你要明白,关于解三角形,你只学了三个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

所以,解三角形的题目,求面积的话肯定用面积公式。至于什么时候用正弦,什么时候用余弦,如果你不能迅速判断,都尝试未尝不可。

套路:给你一个比较复杂的式子,然后问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频率、单调性等问题。

解决方法:首先利用“和差倍半”对式子进行化简。化简成形式,然后求解需要求的。(图片可点击放大,下同)

掌握以上公式,足够了。关于题型见下图。

我总感觉,这块没啥可说的。因为考的不多而且非常容易。

这个题,相比于前面两个给分的题,要稍微复杂一些,可能会卡住某些人。

第一问:某条线的大小或者证明某个线/面与另外一个线/面平行或垂直;

这类题解题方法有两种,传统法和空间向量法,各有利弊。

优点:没有任何思维含量,肯定能解出最终答案。

缺点:计算量大,且容易出错。

应用空间向量法,首先应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结束后,根据已知条件可用向量确定每条直线。其形式为。然后进行后续证明与求解。

你们在学立体几何的时候,讲了很多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但是针对高考立体几何大题而言,解题方法基本是唯一的,除了6和8有两种解题方法以外,其他都是有唯一的方法。所以,熟练掌握解题模型,拿到题目直接按照标准解法去求解便可。

另外,还有一类题,是求点到平面距离的。这类题百分之百用等体积法求解。

从这里开始,就明显感觉题目变难了,但是掌握了套路和方法,这题并不困难。

数列主要是求解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看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的形式。不同形式对应不同的解题方法

通项公式的求法我给出了8种,着重掌握1,4,5,6,7,8。其实4-8可以算作一种。

除了以上八种方法,还有一种叫定义法,就是题中给出首项和公差或者公比,按照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求解。

鉴于高考大题不会出这么简单的,以及即使出了,默认大家都会,我就没列出这种方法。

求前n项和总共四种方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裂项相消法。

以后求前n项和,就只需要考虑这四种方法就可以了。

同样的,每种方法都有对应的使用范围。

当然,还有课本上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的方法。在此就不列举了,请大家不要忘记。

高考对于圆锥曲线的考察也是有套路可循的。一般套路就是:前半部分是对基本性质的考察,后半部分考察与直线相交。

如果你做高考题做得足够多的话,你会发现,后半部分的步骤基本是一致的。即:设直线,然后将直线方程带入圆锥曲线,得到一个关于x的二次方程,分析判别式,韦达定理,利用维达定理的结果求解待求量。

所以,学好圆锥曲线需要明白三件事。

1.三种圆锥曲线的性质

在此不列举,请大家自行总结。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方法有7种。下面将一一介绍,不过,作为前半部分,求轨迹方程不会特别难的,如果前面就把学生卡住了,那后面直接没法做了。我们幻想,并没有如此变态的出题老师。

这类方法最常见,一般设置为第一问,题干中给出圆锥曲线的类型,并给出部分性质,比如离心率,焦点,端点等,根据圆锥曲线的性质求解a,b。

定义法的意思呢,就是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其实是某种我们学过的曲线的定义,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题目描述,确定曲线类型,再根据曲线的性质,确定曲线的参数。各曲线的定义如下:

到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圆;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椭圆;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双曲线;

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圆锥曲线,根据比值大小确定是哪一种曲线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翻译题目中的条件。将题目中的文字用数学方程表达出来即可。

假如题目中已知动点P的轨迹,另外一个动点M的坐标与P有关系,可根据此关系,用M的坐标表示P的坐标,再带入P的满足的轨迹方程,化简即可得到M的轨迹方程。

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可以先找到x、y与另一参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轨迹方程。

若题目中给出了两个曲线,求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时,应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

只要是中点弦问题,就用点差法。

这题啊,必考。而且每年形式都一样。

基本长这样:有一条直线,与这个圆锥曲线相交于两个点A,B,问巴拉巴拉……我先从理论上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步骤。

步骤1:先考虑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求结果。(此过程仅需很简短的过程)

步骤2:设直线解析式为(随机应变,也可设为两点式……)

步骤3:一般,所设直线具有某种特征,根据其特征,消去上式中k或b中的一个。

步骤4:联立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得到:

步骤5:求出判别式,令

(先空着,必要时候再求

步骤6:利用韦达定理求出

步骤7:翻译题目,利用韦达定理的结果求出所求量。

我随便找一道典型的题,先给大家演示一下万年不变的步骤。

计算量最大,最消耗时间的地方我都是先不算,立上flag,因为在高考的时候,花费很长时间最多丢两三分,不太划算。当然,有时间一定要算啊。

第六道大题:函数与导数

我高考的时候,这块知识还只是求导,据说后面加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所以我不太清楚这块应该如何考察。估计还是以求导然后分析函数为主吧。那我就仅说说我知道的。导数这块的步骤也是固定的。

导数与函数的题型,大体分为三类。

1,关于单调性,最值,极值的考察。

3,函数中含有字母,分类讨论字母的取值范围。

无论是哪种题型,解题的流程只有一个。如下图所示。

例题比较简单,但是注意两点:一是任何导数题的核心步骤都是以上四部,二是时刻提醒自己定义域。

以上例题属于第一类题型。

第二类题型,证明不等式。

需要先移项,构造一个新函数,可以使不等号左边减去右边,构成的新函数,利用以上四个步骤分析新函数的最值与0的大小关系,可以得证。此为作差法。

还有一种方法叫作商,即左边除以右边,其结果与1做对比。不过此方法不建议使用,因为分母有可能为0,或者正负号不确定。

还要注意逻辑。如果证明

第三类题型: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先闭着眼睛当成已知数算,算完以后列表,针对列表中的结果进行分情况讨论。(一般,题目都会写明字母不为0)

我并没有把所有的题型总结完,我只是提出一个思路,给一个示范,大家课下去自行总结。

最后,重申三点:记住基础知识素材,总结题型,提取解题策略。

能够在高考时,一个小时做完大题是需要在平时多练习的,童鞋们可多练金考卷,模拟题、原创题、专项题、套题,时间久了,真的达到了“看到题目,就能在脑海里把所有解题的思路一秒钟全部出现”。

如何知道所有题其实都是“套路”,但要在第一时间知道这是什么套路,就看你平时所花的功夫了!(整理自网络 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在家遇到难题不会做?老师不在身边,家长又不会辅导怎么办?快来找点知一对一在线辅导平台:名师在线,实时答疑,点拨思路,讲懂为止。在手机商城下载,拍照即可提问,名师触手可及,让你秒变学霸!

高考数学全国卷一共考22道题,选择题12道,填空题4道,解答题5道,选做题1道。下面是高考数学全国卷题型及命题规律分析,大家复习高考数学时可按照题型或专题形式突破各类题目,希望下面的试卷分析能帮到大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三、解答题:每小题满分1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请考生在22、23、2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写清题号。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Ⅰ数学试题分析

高考全国卷数学每道题考查知识点

三角变换(和差角公式)
三棱柱(线线垂直,线面角) 面面垂直、异面直线成角
导数(切线求参数,证明不等式)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Ⅰ数学命题规律

1.函数与导数:2—3个小题,1个大题,客观题主要以考查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图像及变换、函数零点、导数的几何意义、定积分等为主,也有可能与不等式等知识综合考查;解答题主要是以导数为工具解决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的应用问题。

2.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小题一般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利用诱导公式与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求值化简、平面向量的基本性质与运算.大题主要以正、余弦定理为知识框架,以三角形为依托进行考查(注意在实际问题中的考查)或向量与三角结合考查三角函数化简求值以及图像与性质.另外向量也可能与解析等知识结合考查.

3.数列:2个小题或1个大题,小题以考查数列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内容为主,属中低档题;解答题以考查等差(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错位相减求和、简单递推为主.

4.解析几何:2小1大,小题一般主要以考查直线、圆及圆锥曲线的性质为主,一般结合定义,借助于图形可容易求解,大题一般以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为命题背景,并结合函数、方程、数列、不等式、导数、平面向量等知识,考查求轨迹方程问题,探求有关曲线性质,求参数范围,求最值与定值,探求存在性等问题.另外要注意对二次曲线之间结合的考查,比如椭圆与抛物线,椭圆与圆等.

5.立体几何:2小1大,小题必考三视图,一般侧重于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的关系以及空间几何体中的空间角、距离、面积、体积的计算的考查,另外特别注意对球的组合体的考查.解答题以平行、垂直、夹角、距离等为考查目标. 几何体以四棱柱、四棱锥、三棱柱、三棱锥等为主。

6.概率与统计:2小1大,小题一般主要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样本的数字特征、独立性检验、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抽样(特别是分层抽样)、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第几个重要的分布.解答题考查点比较固定,一般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和方差.仍然侧重于考查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题,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7.不等式:小题一般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解法(一般与其他知识联系,比如集合、分段函数等)、基本不等式性质应用、线性规划;解答题一般以其他知识(比如数列、解析几何及函数等)为主要背景,不等式为工具进行综合考查,一般较难。

8.算法与推理:程序框图每年出现一个,一般与函数、数列等知识结合,难度一般;推理题偶尔会出现一个.

9.选考:几何证明主要考查圆内接四边行、圆的切线性质、圆周角与弦切角等性质、相似三角形、弧与弦的关系、试题分两问,难度不大,图形比较简单,可以考作辅助线,但非常简单;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主要考查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和方程的互化,在极坐标系下的点与线,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就参数方程而言,主要考查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圆、椭圆、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直线的参数方程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弦长、割线长等的计算问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轮换考或结合起来考;不等式近三年主要考查的是解绝对值不等式,但随着参与新课标全国卷的省份的增加,也会考查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等不等式方法,但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还不会在新课标全国卷里考。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数学试题分析

高考全国卷数学每道题考查知识点

三棱柱中求异面直线夹角
数列(证明等比,不等式)
直三棱柱(线面平行和二面角) 四棱锥(线面平行和已知二面角求体积)
直方图、概率与数学期望
导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导数(单调性,最值,估值)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数学命题规律

1.函数与导数:2—3个小题,1个大题,客观题主要以考查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图像及变换、函数零点、导数的几何意义、定积分等为主,也有可能与不等式等知识综合考查;解答题主要是以导数为工具解决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的应用问题。

2.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小题一般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利用诱导公式与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求值化简、平面向量的基本性质与运算;大题主要以正、余弦定理为知识框架,以三角形为依托进行考查(注意在实际问题中的考查)或向量与三角结合考查三角函数化简求值以及图像与性质.另外向量也可能与解析等知识结合考查.

3.数列:2个小题或1个大题,小题以考查数列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内容为主,属中低档题;解答题以考查等差(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错位相减求和、简单递推为主.

4.解析几何:2小1大,小题一般主要以考查直线、圆及圆锥曲线的性质为主,一般结合定义,借助于图形可容易求解.大题一般以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为命题背景,并结合函数、方程、数列、不等式、导数、平面向量等知识,考查求轨迹方程问题,探求有关曲线性质,求参数范围,求最值与定值,探求存在性等问题;另外要注意对二次曲线间结合的考查,比如椭圆与抛物线,椭圆与圆等.

5.立体几何:2小1大,小题必考三视图,一般侧重于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的关系以及空间几何体中的空间角、距离、面积、体积的计算的考查,另外特别注意球的组合体.解答题以平行、垂直、夹角、距离等为考查目标. 几何体以四棱柱、四棱锥、三棱柱、三棱锥等为主。

6.概率与统计:2小1大,小题一般主要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样本的数字特征、独立性检验、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抽样(特别是分层抽样)、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几个重要的分布;解答题考查点比较固定,一般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和方差,仍然侧重于考查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题,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7.不等式:小题一般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解法(一般与其他知识联系,比如集合、分段函数等)、基本不等式性质应用、线性规划;解答题一般以其他知识(比如数列、解析几何及函数等)为主要背景,不等式为工具进行综合考查,一般较难。

8.算法与推理:程序框图每年出现一个,一般与函数、数列等知识结合,难度一般;推理证明一般与其它知识结合,不单独出题.

9.选考:几何证明主要考查圆内接四边行、圆的切线性质、圆周角与弦切角等性质、相似三角形、弧与弦的关系、试题分两问,难度不大,图形比较简单,可以考作辅助线,但非常简单;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主要考查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和方程的互化,在极坐标系下的点与线,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就参数方程而言,主要考查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圆、椭圆、直线参数的几何意义,直线的参数方程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弦长、割线长等的计算问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轮换考或结合起来考;不等式近三年主要考查的是解绝对值不等式,但随着参与新课标全国卷的省份的增加,也会考查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等不等式方法,但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还不会在新课标全国卷里考。

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特点分析

1.立足考纲,核心突出

高考全国卷文、理科试卷,考察内容全面,考察核心仍然是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三角函数和数列的试题,基本上各占22分,共占110分。数列考查等差等比数列、和项关系递推公式及求和;三角解答题以解三角形两类题型出现,加上三角恒等变换与图象性质两道小题题;立几考查三视图、空间几何体体积,夹角的计算及平行垂直的证明;解几考查三种圆锥曲线与直线,以直线与椭圆作为解答题;函数则考查零点:导数、单调性与最值等问题,仍属圧轴题。

2.面向基础,适度创新

今年全国卷数学试卷难度,虽难度稍有提升,但是考察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比如,集合、复数、框图,不等式,基本函数的图像、平面向量、三角模块、数列模块的考察,都属于常规方式。今年的试卷,没有向往年一样,出一些特别“特立独行”的题目,而是在我们现有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考察“逆向思维”的能力,主要是体现在对立体几何简答题的考察上,比如文科18题的第一问,常规考法是给中点用来证明平行或者垂直,而今年考察方式是反向证明中点的位置;比如,理科18题,常规考法是先通过垂直的证明,得到二面角的大小,而今年的考法方式是给出两个已知的二面角,反向证明面与面的垂直关系。虽然题目的背景知识没有创新,但是考察方式的创新,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为综合。

3.常规考察,选拔能力

今年数学全国卷的特点,除了核心突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考察知识的全面性,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360°无死角复习。

比如理科第4题,考察的是几何概型的长度比的模型;再比如选考部分的22题(几何证明),23题(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与24题(不等式),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因为平时训练的比较多的是参数方程,而且不等式的考察有时候偏难,所以这次考试只准备了参数方程,然而,今年的试卷中,不等式的题目比参数方程容易的简直不只一点点,如果选择不等式作答,就会又容易,又准确,又快速的拿下这10分。

当然,全国卷除了对知识要求全面掌握,对应试能力要求也同等重要:比如文科第9题(理7),考察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因为题目是选择题的形式,那我们作答时候用“排除法”就可以快速得到答案;再比如文科第8题(理8),考察的是指数、对数、幂函数的单调性问题,但是同样因为是选择题,我们可与用“赋值法”,将抽象的字母转化为具体的数字,从而快速得到正确的答案。这几题虽然是常规的考察,但是我们解题如果可以为后面的简答题节约时间,也是对考试得高分大有裨益的。

4.文理有别,差异缩小

数学卷对文科和理科的要求,无论是从内容量设置和难度的设置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在统计概率这一模块,理科生要比文科生多掌握排列组合等计数原理,二项式定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这三块;再比如对于导数的要求,文科生只要求正向运算求导数,但理科生多了逆向考察求积分;往年文科生不考察选修部分,仅理科生考察。

从今年的试卷上来看,文科理科在考察方向上存在差异,也存在相同之处:三角模块,理科卷以1道小题和1道简单题形式出现,考察分值为17分,而文科卷是以3道小题的形式考察分值为15分;数列模块里,立刻卷考察2道小题共计10分,而文科卷考察形式为1道简答题,分值为12分;理科统计概率的简答题,理科19题考察的是分布列,而文科19题考察的古典概型;导数模块,文科21题和理科21题,考察的是同一个函数,不同的考法是,文科两小问加起来的考察同理科第1小问考察的是一样的,只是理科生多考察了第2小问。

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全国卷来看,文科与理科的差异化,正在缩小。文科理科不仅选修部分内容完全一样,就连必考部分的考察也有40多分一模一样的考题,比如选择题的文7题与理6题一致,文8题与理8题一致,文9题与理7题一致,文10题与理9题一致,文11题与理11题一致,文16题与理16题一致,文21题与理21题的第1问一致。这就要求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要加强对数学科目的重视,才能在考场上发挥自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