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说,吃面的人会变笨,吃米的人会早死?

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影响有多深?樊登: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樊登老师说过,童年的经验根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好转,他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明显,这是让我们最恐惧的一件事,所以怎么样去治疗你的童年经验呢?这里边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放电影法,就是老远看你童年发生的事,童年发生的事一幕一幕的那些让你痛苦的事,越痛苦的事越看,然后凡是让你痛得厉害的部分,就敲你的头部,直到你看到那个画面心情也平静了,然后在进入下一个画面再敲,一次一次的治疗,这样可以减少你人生当中所积累下来的大量的负面事和经验,逐渐让你走出童年的阴影。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个人的话,是觉得影响我挺多的。

其实我觉得有时候是一些日常小事,一些事情不同的做法,导致对小时候的某些性格影响很深,一直持续到现在。

我一直记得的一件小事是,我上初中那会儿,特别喜欢看一些课外书。小说杂志之类的,算是日常的爱好。

有一次大概是过年,舅妈给了我一个红包。我妈就让我自己拿着。我当时也不知道要买啥,我就想去书店买书,我妈就跟着我一起去买。

我当时想买故事杂志,特别喜欢去一个家附近很小的书店里挑。当时我就拿了两本,去给钱。

我妈就看到了,她从小对我要求就特别严格,她当时看到我买这个书就现在店门口对我严厉呵斥。说为什么不买辅导书,买这些闲书去看。我解释说寒假放假才看的。她依旧不肯,就骂我。当时店里的人都看我,收银员也有点诧异,我觉得很丢人,但还是买了。

这件事情我印象太深了,到后来我上高中,有零花钱我也不敢去那家书店买书,我觉得他们都记得,很丢人。

我当时不觉得是我妈妈太严格。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看课外书是不对的,不能这么做,我会觉得都是我的错。长大后一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即便错不在我,我也会这么去想。

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有很多这种小事堆积在一起,变成了一种对性格的影响。比如说因为要求严格,我妈不让我跟同学出去玩,我在学校就好像很孤僻,性格内向,后来变成有点害怕跟别人交流。

比如因为要求严格,不自觉地去讨好我妈,怕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她会生气。到后来就变成了下意识讨好任何人。影响也不一定都是不太好的事。我虽然不自信,可由此也变得谨慎,凡事比别人多思考一些,看得更多一点等等。性格依旧没有好坏之分,但我身上很大一部分性格,确实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

我在3岁的时候父母离婚,爸爸妈妈分别有了家庭。我有很多人羡慕的家庭条件,但我其实自卑。自卑让我觉得我必须要懂事,让我对父母有讨好型人格。

但自卑也让我学会了独立,几岁会做饭洗衣,让我远离父母周边朋友家败家又跋扈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我失去了童年,也清楚会因为童年而遗憾满满。但目前看来好像这样也不差。

我一直有一个毛病,就是啃指甲。直到我因为焦虑症去看心理医生,医生注意到了我这个下意识的行为,她说我小时候在家庭里受过创伤,所以才会啃指甲,然后我哇一下就哭了。其实都是一些小事情,可能父母都没有在意说的话,可是我那个时候很小,听进去了。影响了我那个时候的性格发展,一直到现在。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自己决定的,每个人生重大关口的抉择,都表明了家境,情绪,三观,其实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父母不仅赋予孩子生理形态,更捏造了孩子的性格,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注定的。你父母是这样的性格,他们有多少财富资源,他们是这种教育理念,都决定了孩子的一生。这都是命啊。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也许你的父母并不优秀,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甚至给你的童年带来很大的伤害,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那就努力不让这些童年的伤害再次在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生,我们有一天也会为人父母,那么就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程序员 | 喜欢读书|热爱电子数码产品

上高中的时候,一位化学老师不知道怎么就讲到小麦和大米的蛋白质含量上去了,还得出结论:因为小麦蛋白质含量更高一点,所以吃面的人比吃米的人更聪明。然后还以陕西关中(吃面为主)的学生,高考成绩比汉中(吃米为主)学生表现优异做为证明。

然后我一个同学喊了一句:”那江浙的学生成绩不是更好吗?他们可是吃米的。“不知道这个老师是没听到,还是听到了不知道如何回答,马上就把话题转移走了。

你看看,我们这位化学老师至少还能找出点理论依据,而这位樊登,直接就丢出结论了。

人还是要保持谦卑的心态,否则很可能就会像这位一样,胡说八道口无遮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米的比吃面的聪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