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瓶氧气几十分钟就没压力了?

1脑梗塞可以使用高压氧治疗吗?

脑梗塞用高压氧治疗是否有效?

脑梗死是脑组织由于各种的原因导致血管的阻塞,脑组织缺血缺氧最后坏死,影响脑部的功能的调控,肢体的功能障碍。

意见建议:建议及时医院治疗,可以针灸康复治疗注意控制高危因素,摄入东湖才水果,多饮水,保证二便的通畅。

患者脑梗死考虑为心源性栓子脱落所致,脑梗死后造成肢体偏瘫。除了治疗本次脑栓塞导致的肢体瘫痪外更主要的是防治再次栓塞,抗凝药物使用是必须的,血压控制也很重要。

意见建议:康复训练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半年内是良好的恢复期,2年内都有恢复机会,但是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脑梗塞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但是脑梗塞如果不及时的医治,就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比如脑梗塞的一些并发症,脑缺血,缺氧性疾病,还有其他的,比如老水肿,水肿又会导致血氧弥散困难。

下面来说,高压氧对于脑梗塞的治疗,通过高压氧治疗脑梗,它可以使,具有提高宣扬风雅集血氧含量,提高组织氧气储备,从而提高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的扩张和避险能力,可以有效的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态,这在脑梗治疗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其次,高压氧治疗脑梗的作用中,它可以使血细胞容量减少,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是红细胞,可以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从而降低了血液的粘稠度,减少了血液在血管内的阻塞,而且同时还有溶解血栓的能力,改善了微循环状态。

所以高压氧被认为是,治疗脑梗的有效手段,已被公认,但是对于如何选择这个时机?对于预后影响较大,所以,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状态。

2高压氧一般要做几个疗程?

高压氧一般需要做几个疗程?

一般还是要看孩子恢复的情况的,可以做三四个疗程都可以的

,一般还是要看孩子恢复的情况的,可以做三四个疗程都可以的

高压氧可以做,不是必须做的。关键还是看孩子恢复情况。针对具体症状选择治疗方法。

,建议还是按照孩子的主诊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毕竟医生毕竟了解病情。

高压氧治疗,是指病人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里,吸入百分之百的氧治疗疾病的过程,要做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意见建议:高压氧可保护和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在高压氧下给药,可提高药物的有效利用率,治疗时间及费用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具体需要间隔多久根据接诊医生的决定就可以了,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做一两个疗程应该就可以了.不过具体的情况最好听主治医生的,在治疗脑部疾病方面高压氧有着其他方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虽然也可能又一些副作用,

意见建议:但是一般很轻微,没有关系,在这方面可以随时和医生沟通,及时观察处理,还有高压氧由于太干燥也会对婴儿的肺部和气管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高压氧治疗的疗程和时间.

高压氧一个疗程多少天?

高压氧治疗是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呼吸纯氧气的治疗方式。高压氧治疗为脑外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对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意见建议:每次治疗时间为100-120分钟,每天一次,10-12天为一疗程,结合病程需要可做1-2个疗程,重者3个疗程。特殊病情要6-7个疗程,但3个疗程后需要休息10天,通常患者在一个疗程之后症状即可有明显改善,2-3个疗程后,疗效进一步巩固。

3高压氧什么人不能做?

哪些病人不适合做高压氧?

有如下合并症时,不能进行高压氧治疗

2、未经处理的多发性胸骨骨折,胸壁开放性创伤;

3、空洞型肺结核,有咳血史;

有如下合并症时,不可以作高压氧治疗,但原发病严重,且高压氧治疗特效,也可进行高压氧治疗。

1、伤风、感冒、鼻炎、鼻息肉等;咽鼓管堵塞;

6、严重肺气肿、肺大泡;

7、早期妊娠(6个月以内);

三、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有:

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都是相对的,只要医务人员注意学习和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就可以消除不利因素,及时为病人行HBO治疗。

1,未经处理的气胸和活动性出血,无医务人员陪同不能进舱治疗。如病情需要,可在医务人员陪同下,边处理边治疗。

2,血压过高:一般认为血压超过21。33/14。67kPa不能接受治疗。临床上通常较灵活的处理这类病人,如病人前一天血压26/14。67kPa,经处理血压降为22/14。67kPa,虽然血压仍然较高,也可以酌情给予治疗。若病人平时血压偏低,虽然血压不高,比如18/12kPa,但病人有头痛,恶心,心跳加快等,无工作人员陪同也不能进舱治疗。

3,严重肺气肿疑有肺大泡者。如需治疗该种病人应注意在减压时避免屏气,除去容易引起咳嗽等使肺泡压力升高的因素,必要时医务人员陪舱。

4,上呼吸道感染时,有引起中耳气压伤和副鼻窦气压伤的危险。较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应暂停治疗,较轻的病人可酌情给于治疗。

5,患有流感,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的病人应与其它病人隔离。

6,过去有人认为癫痫病人不宜HBO治疗。现在认为,发作较轻的病人,不必限制治疗;严重的癫痫发作有些是脑损伤引起的,脑损伤不治疗,癫痫也不会消失,只要有医务人员陪舱,癫痫患者同样可以接受治疗。

7,妊娠:动物实验证明妊娠早期行HBO治疗,可增加先天性畸形的发病率,但没有实验证明人的情况。如有紧急情况,如CO中毒等,则应首先考虑孕妇的治疗。有人建议,患有心脏病,败血症,贫血,高血压,胎盘功能不全,肾病或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应在HBO下分娩。

4脑出血做高压氧有效果吗?

高压氧可以治疗脑出血吗?

脑出血的治疗除常规输液、吃药、康复或手术治疗外,高压氧治疗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高压氧为什么能治疗脑出血?

1、高压氧可以减轻脑出血引起的脑水肿,而达到降低颅压的作用。

2、高压氧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而减轻脑出血后缺氧引起的氧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

3高压氧明显增加血氧含量、血氧分压,增加脑组织毛细血管弥散距离,而达到纠正脑组织缺氧状态,使因缺氧而受损的脑组织得到修复。

4、高压氧有神经修复作用,可以使受损神经修复和再生。

5、高压氧能促进血管的新生,有利于脑血管新的侧枝循环的建立。

脑出血什么时候高压氧治疗好?

原则上脑出血患者无活动性出血后生命体征平稳,临床上复查头颅CT证实无新鲜出血就可以高压氧治疗,但如果病人有高热、抽搐、躁动不能配合吸氧治疗及血压过高不能急于进舱治疗,如有高压氧治疗禁忌症的患者不能进行高压氧治疗。

脑出血后,出血区域血肿吸收的快慢,脑神经细胞损伤后恢复正常,代谢功能的快慢,对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许多试验及临床研究证明高压氧对脑出血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该何时进行高压氧较为安全?

有人认为发病6小时后可开始高压氧治疗,有人认为病情稳定1~2周后接受高压氧治疗较为安全。而一般都认为出血后4周开始为最佳时机,这个时机既能得到最佳疗效,又可将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其实,对脑出血后患者,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感染及新鲜出血征者应及早行高压氧治疗,脑出血后7天的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大于1个月以上者,将出血导致的不可逆转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将至最低,1个月以后才开始做高压氧的患者因没有抓住高压氧的病因治疗作用和对症治疗作用,只能产生高压氧的康复治疗作用,其对症状改善不是十分显著,同时疗效也出现比较慢。

脑出血患者如果进入恢复期了,这时候以康复治疗为主,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高压氧治疗在急性缺血时效果最好,如果脑出血患者在抢救后恢复期内还有头晕的症状,经诊察是缺血性的表现,高压氧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5婴儿做高压氧的利弊分别是什么?

治疗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病做不同的治疗,每个人病情的时间长短、有无并发症的不同,同时和患者身体的健康状况以及采用的不同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有关,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具体治疗情况。

意见建议:只要患者能及时就医,与医生密切配合,耐心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是可以控制的。

高压氧的作用广泛而独特,目前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替代,有促进细胞有氧代谢的作用,纠正细胞缺氧,使细胞能进行充分的有氧代谢。

意见建议: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做一两个疗程应该就可以了.不过具体的情况最好听主治医生的,在治疗脑部疾病方面高压氧有着其他方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虽然也可能又一些副作用,但是一般很轻微,没有关系,在这方面可以随时和医生沟通,及时观察处理,还有高压氧由于太干燥也会对婴儿的肺部和气管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高压氧治疗的疗程和时间。

高压氧治疗用多高的压力?会不会把病人“压坏了”?

现在医院执行的高压氧治疗方案,一般是高于自然环境一倍左右,这样氧舱里面的绝对压力是二个大气压左右(氧舱压力根据年龄、病情等情况调整,新生儿、婴儿用很小的压力)。二十四年来,枣庄市立医院高压氧科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急性有害气体中毒、脑梗死、脑外伤、各种神经损伤、突发性耳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等,有几十万人次的患者,最大年龄的有92岁,最小的婴儿不到10天,从未发生“压坏了”患者的情况。

6做高压氧会有什么坏处?

正常人做高压氧有坏处吗?

高压氧正常人做是没有坏处的,父亲的情况可能是氧气较干燥刺激鼻部粘膜导致。一般问题不大。

意见建议:平时建议可以用棉签沾水湿润鼻腔,如果症状严重可涂些滋润的药膏。

可能有鼻部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在高压氧治疗时,若鼻旁窦感染、充血、肿胀,或鼻甲肥大、鼻息肉等原因,均可造成鼻旁窦与鼻腔通道不够通畅,加压时气体难以进入鼻旁窦腔内,使鼻旁窦腔内相对负压,使黏膜扩张渗出、肿胀甚至出血。

意见建议:建议去医院五官科和呼吸内科检查,排除鼻部疾病和呼吸道疾病。

所谓高压氧疗法,是指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呼吸纯氧气,以提高机体中的血氧含量,从而对人体进行有益调节的治疗方式。

意见建议:高压氧可以对人体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都产生影响,它可以对人体的所有机能进行一定的调节。高压吸氧可以使血氧含量增加,从而使人记忆力增强,知觉敏锐,躯体运动也更加协调灵活。

压氧是指让患者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呼吸纯氧气的治疗方式。目前对于各种颅脑损伤性疾病的早期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今天在废品收购站买了个旧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改的氧气瓶的方法。
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出厂都是通过水压22.5MPa压力的检测,等同于氧气瓶,绝对安全!这个和干粉灭火器不同!

  近年来,随着中国潜水员的暴增,潜水意外事故也随着增加。但是潜水到底有多危险?潜水员怎么样才比较容易发生意外?今天,就跟着潜小伴一起来扒一下吧!

(一)潜水究竟有多危险

  虽然潜水死亡率(Recreational diving)与交通事故死亡率(Motor vehicle)数据统计对比显示,休闲潜水死亡率高居榜首,为万分之1.63,开车的是万分之1.54,但不要忘记了,大多数人每天都开车,而绝大多数潜水员每年也没有潜几次水。

  在开始潜水的时候,我们大概都很依赖教练,总想着只要教练跟我们下水,就不会有大事。PADI的数据告诉我们,每年去考OW/AOW等潜水证的几十万人中,仍有十多人在课程中死亡。

  就在11月27日泰国斯米兰发生的一起潜水事故中,死亡水域深度只有11米,而死者的电脑表显示,她大部分潜水深度在9米左右(这是事故发生最多的深度,下文会详述)。这年轻绚烂的生命,就这样永远的逝去了。

  我想作为一个潜水员,老老实实承认潜水的确是一项危险的活动,应该不是坏事。只有知道了它的危险,我们才会更认真地去预防事故的发生。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完全可以预防。

(二)最危险的地方竟是0-10米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一组数据是DAN亚太分部关于潜水死亡事故发生深度的调查。我们都觉得,当然是越深越危险,但实际上在休闲潜水的范围之内,这完全不成立。请看下图。

  这个图告诉我们,大约一半的死亡事故发生在10米以内。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水面。水面,是对于潜水员来说最危险的地方。

  这几年我想大家也看到了,泰国,台湾,香港,都发生过出水时被路过船只发动机致死的案例,这是水面事故的很大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出水后无法上船,漂流在水面上失踪或死亡的案例,当然也有过了很久被救起来的。很多时候,潜水员消失了好几天,船上的人才发现。因此,船上有惦记我们的人,还是很重要的。

  当水平面为1个标准大气压值时,10米深度值按照一般计量标准为2个压力值【水体密度和海拔等忽略不计】,而20米为3个压力值,30米为4个压力值,40米为5个压力值。从水平面到10米深度值的压力变化幅度是最大的,为上一深度区间【水平面】值的200%,变化值增加了1倍!!!

  而20米深度值到10米深度值的压力变化幅度为1/2,30米深度值到20米深度值的压力变化幅度为1/3,40米深度值到30米深度值的压力变化幅度仅为1/4。


  是不是有点看出端倪了!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潜水员所有的隐患,在水平面到10米深度这个区间爆发的几率是最高的!!!

  至于有哪些隐患呢,通常来说生理和心里都会受到影响,以下归为常出现的基础三点:

  当压力值突然成倍增加时,旧伤口对于压力变化的适应程度是一个考验,尤其是做过心肺手术的童鞋,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和教练讲,教练也要相应调整深度适应计划,增加课时以观察身体适应情况。

  非常抱歉的讲,这个词汇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医学词汇,它只是头晕或者眩晕状况的统称。

  耳水不平衡在潜水过程中多表现为眩晕,潜水员感觉天旋地转,无法辨明或控制方向,引发呕吐等症状。

  引发耳水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通的情况如感冒,身体感染,血压过高或低,身体疲惫,体内氮含量水平,休息不足,饮食过饱,下潜速度过快,频繁的深度变化,心里焦虑,呼吸气体过快,慢性疾病、长期服药影响,贫血、晕船晕浪、甚至耳屎过多,耳内进水等都有引发的可能。

  另一层面相对严重,一般是因内耳或者脑部出现了问题,影响了平衡系统,如出现积液,脑部肿瘤,内耳淋巴囊肿大等

  同时,在潜水活动中,潜水员的移动空间从二维转向三维【从陆地的东西南北走向,转到海洋上下东西南北的移动】,视觉的适应程度也会引发该类症状。

  当潜水员在水下发生耳水不平衡的症状时,应尽量保持放松,保持当前深度,调整呼吸节奏,如呕吐冲动强烈,可将二级头拿离口中手持,进行呕吐,呕吐完毕应将二级头放回口中并排水。切记不可急速上升!

  就是恐惧症的一种,某种意义上可以算做是幽闭空间恐惧症的延伸。多出现恐惧、焦虑、惊慌、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脸红流汗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窒息、昏眩、有濒死感,甚至失忆!


  对于这种情况的学生,一方面麻烦自己严格控制饮食与作息,避免饮用酒精、咖啡、浓茶、可乐等刺激性饮料以及一切带有咖啡因的饮品,避免嗨到精疲力竭再去潜水的情况发生,多看些开心搞笑的段子,多与同伴交流减缓心里负担。

  作为教练,恭喜你,只能循序渐进的严防死守了,平时多注意学员的精神状态,多聊天安抚,不可批评过甚,下水可以拜托多几个助教支援,因为一旦发作水下很难控制。

  压力的改变,会引发的问题是全方面的,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无论是经常发生的,还是不常见到的。

  至于极速冲水/憋气升水这事就不要再谈了,毫无疑问,腔内气体体积成倍膨胀,可比从30米冲到20米危险的多的多!

  在较为年轻的阶段的PADI持证潜水员中,男性事故率远高于女性。请看下图。

  DAN美国的统计结果是,在65岁以前,男性的死亡风险远高于女性。DAN欧洲的结果是,40岁之前,男性死亡风险是女性数倍。DAN亚太的数据中,女性占死亡人数已经从30年前的6%上升到了19%(当然同时女性潜水员的比例也在上升),但至少目前风险仍然比男性要低(否则应该是和女性潜水员人数一样占33%)。只有在PADI课程中,女性风险才与男性大致相当。

  不过也有数据显示,女性死于惊慌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四)到底有多少种死法

  我每次谈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多不潜水的和休闲潜水的朋友都表示“喂不要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好吗”;但我认识的所有严肃的潜水员都不讳谈死,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有一种“I don't mind going this way”的感觉。事故分析(accident analysis)源于洞潜领域,为后来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大大降低了伤亡率,其后也被扩展到休闲潜水领域,就像前面提到过的,几大潜水组织每年都会进行事故统计和分析。


  其实,潜水最常见的一种死法大概是“不知道怎么死的”。

  先来阐述第一种死法,也是最最常见的:淹死。

  细分起来,淹死又有几种可能:一种是在水下彻底没气了,又来不及上升到水面;还有一种是在水下呛水导致昏迷死亡,但是呛水的原因本身,就像本次斯米兰不幸身亡的张林一样,人们推测她可能是死于呕吐后引发的呛水,最后溺亡。但是事实怎样,没有人会知道,只能够揣测。

  第一种情况,曾有两位香港潜水员以及一位在菲律宾工作的美国教练一起在USS New York号沉船潜水时,一位潜水员失踪,教练去寻找,后来被发现两人在船内溺亡,教练的浮力气囊里最后一口气都已经吸完。总之这个事故的教训,是潜沉船时,千万别丢掉引导绳……

  第二种在水下呛水导致昏迷死亡的情况,在我看到的材料中,貌似是新手,尤其初次课程中死亡的大部分新手所遇到的情况,多数情况下大概都是因为惊慌。(潜水教材和《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面都说:don't panic!)前面说到那位在斯米兰10米水深处出事的中国女孩很可能就是呛水昏迷的一例,具体结果还要等尸检报告出来。

  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潜水最常见的死法就是“不知道怎么死的”,所以这些案子的真相,也许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

  和压力相关的死法,其实主要不是因为深水压力过大,而是因为下潜上浮过程中压力变化太大造成的。大家都知道初学潜水会耳朵痛,耳压平衡问题严重时还会导致耳膜耳鼓受伤。但压力变化更恐怖的后果,是肺部的气体体积变化造成的,俗称爆肺。为了避免类似事故,

  第一要学会拔充排气管,第二万一面镜丢了不要惊慌,慢慢找就是了,其实在水下睁眼也没那么疼的,过一分钟就能忍受了。

  压力变化导致的死亡,除了爆肺这种比较壮烈的之外,还有温柔一点的,那就是传说中的减压病,每个新潜水员都应该闻之色变。它通常在浮上水面后2-48小时内发作,包括很多不同的症状,关节疼痛,肢体麻木,或者是皮肤上的大片红斑,都有可能是减压病的征兆。最讨厌的是症状太难确定,有时你真分不清是减压病还是自己神经过敏。

  减压病的治疗首先是立即呼吸纯氧,轻微症状在吸氧后可以缓解,如果不能缓解就要想办法送去减压舱。

  减压病的原理其实并不能说非常清楚,当然大家都知道,在水下高压环境中溶解在各种组织,尤其是脂肪组织里的氮气,在压力减小的时候会逸出,变成气泡,造成各种后果。所谓的减压病(decompression illness,简称DCI)又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arterial gas embolism,简称AGE,指血管中的气泡造成的动脉栓塞,凡是做过或者看人做过手术的人都知道这有多危险。

ovale,中文是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是胚胎心脏中左右心房之间的一个孔,因为胚胎是通过脐带从母体那里吸取氧气,所以血液无需经过肺部,左右心房可以直接相连。出生后由于肺部压力剧减,导致卵圆孔上面的那片组织(想不起名字了)闭合,从而达到动静脉血左右分开的效果。据传说,世界上有25%的人,这个闭合都是不完全的,在肺部压力增大时可能导致左右心房之间的血液渗漏。肺部压力怎样会增大呢?比如说咳嗽啊,还有——答对了,潜水啊。如果右心房的静脉血带有从身体各处冒出来的气泡,然后不经过肺部直接流窜入左心房,进入主动脉,那么,呃,也许就挂掉了。

  说到这里,大概读者都和楼主一样想要直接冲去医院,检查看看自己有没有PFO了。不过其实很多潜水组织并不建议进行PFO检查,因为检查也有相对危险。最重要的是,PFO只不过是增加减压病风险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不一样,甚至于每一个人每一天的情况都不同,没有PFO也并不能保证你的安全,所以在减压问题上,永远不要挑战自己的极限啊。

sickness,简称DCS,是由组织中的气泡引起的。DCS又被粗略地分成I型和II型,I型相对比较轻,比如最最常见的关节痛啊,皮肤痒啊;II型则相对严重,涉及到神经系统,比如说麻木啊半身不遂啊什么的。我听说过有I型减压病不进减压舱的(当然这个这个绝对不能推广哈),但II型就必须马上治疗了,否则也许会终身残废。实际上就算是I型,也很有可能留下一些些的后遗症,毕竟组织中的气泡也会堵塞血流妨碍局部供氧,有可能导致神经细胞的死亡,死亡的神经细胞可是不能再生的。

  关于DCS,我偷懒从wiki拷两个表格,翻译过来好了。

  得减压病也不是神马羞耻的事情,见过的许多牛人都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得过不少次减压病。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休息多喝水,尽量保守地潜水,然后留心相关症状了。

  除了氮气之外,其他的惰性气体都有可能引起减压病,但是因为气体性质不同,相对应的减压计算也有不同,好在休闲潜水员基本上不需要管这些。

  因为有减压舱的存在,减压病导致死亡的例子在事故报告里并不多,但不多不等于没有,在BSAC的统计数据里面,还是有一例减压病死亡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呼吸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有少量二氧化碳。大部分休闲潜水员呼吸的都是压缩空气,少部分采用高氧空气。但是不幸的是,这些气体在高压下,都会变成“有毒气体”。

  氧气当然是最重要的成分,没有它我们就挂了。但氧气太多我们也会挂掉——氧分压一旦超过1.6,人就可能表现出氧气中毒的症状,主要分为神经中毒和肺中毒两种,前者出现较早,后者是长期积累后出现的。曾有一起技术潜水的事故,两位技术潜水员在水下21米进行初次减压的时候,其中一位迅速死亡。


  原来他的减压气瓶里不是这个深度所应采用的50%高氧空气,而是6米减压采用的100%纯氧。在水下二十米压力大约为3个大气压,纯氧的氧分压就是3,远远超过1.6的危险界限。最让人崩溃的是,后来他的潜伴发现,死亡的潜水员身上两个气瓶都是100%一百纯氧,而自己身上两个气瓶都是50%高氧空气。他们把瓶子拿!!!错!!!了!!!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通俗地说就是打酱油的,虽然存在,好像没啥好处也没啥坏处。然而氮气在水深到一定程度下,却能够让潜水员感觉到“氮醉”,nitrogen narcosis,据描述是一种类似于喝醉酒的感觉,有人说下降多少米相当于喝一杯鸡尾酒,鉴于楼主从来没有喝醉也没有氮醉过,实在无法提供一手资料。大家都知道醉驾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同样,醉潜也可能让人失去判断情况并正确反应的能力,误入歧途。大深度空气潜水造成的很多伤亡,都可能是因为醉氮造成的。

  还有一种很可怕的气体,是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本来没有的,它叫做一氧化碳。据非官方资料,有些时候空气压缩机可能烧到机油之类的,产生一氧化碳,污染压入气瓶的气体。好的压缩机应该有一氧化碳探测器,但安装位置不对可能就探测不到,即使安装对了,因为压缩机工作时声音巨响,离得稍远可能就听不到探测器的警报。

  最后,潜小伴想说,潜水有危险,潜友要谨慎。你是选择潜水一时,还是选择潜水一世,这一切都在于你自己的选择。安潜!潜安!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下载潜伴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满瓶乙炔的压力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