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一下李宇轩教练的网课 步伐 吊球 网前篇?

开始我在b站学,这学一点那学一点,也有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是某一个细节上的,这种进步不会让我赢球,可能偶尔能多得2分球。

后来看到李宇轩羽毛球的免费教学,真是不错,但是也是某一个细节上的教学,在视频里就说了他有视频教学课程,因为不便宜,我也是犹豫再三要不要买,后来也是因为开了奖金,就铺张浪费一把,买完才,早买就好了,以前打球就是瞎打。

一个杀球,是由10几个动作细节组成的,我之前看到了基本上就只能改善1-2个细节,但是他这个教学是改善所有细节,学完之后才恍然大悟。

现在我虽然还得练习,但是我动作已经很流畅了,而且我还能教学带妹,哈哈哈

视频我下载到我家电视上了,天天跟着做动作,真不错~

教学视频最常见的,公开出版的一般有大家会经常提起的肖杰的上世纪版《学打羽毛球》、赵建华&肖杰的《羽毛球专家把脉》、陈伟华版《羽毛球实用技术》、《李玲蔚羽毛球》、吴迪西《世界冠军教你》系列;网络流传的一般有《李在福系列》、《拉斯姆森系列》、《1990年国家体委羽毛球教学大纲配套视频》。

列出的这些都是我所看过的所有成系列的,除了李玲蔚和吴迪西的是看了个别篇章,古墓派的至少完整看过一遍,肖杰、陈伟华的至少完整两遍、赵&肖的至少完整三遍,李在福的至少四遍,拉斯姆森的至少五遍,这还不包括在学习和琢磨部分动作时反复把相关的章节拿出来看。结合跟教练学习的经验,我做如下建议:

初学入门无基础的,看肖杰的《学打羽毛球》,但必须要有耐心,因为这个系列每一集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但啰嗦和反复的好处就是相对更详细一些。而且这个教学片由于年代相对久一些,有部分技术属于变革和进化前的,对再加上是女教练教学,对个人能力要求不高,相对更适合业余爱好者掌握。

缺乏耐心和寓教于乐的,看赵&肖的《专家把脉》,但属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标不治本之法,因为每一集的教学虽然都解决了几个问题和动作,但大都是依据来求教人的个人水平和能力来进行,缺乏系统性。但这个教学片有别于其他那些的枯燥乏味,可以看得其乐融融,反而成了在所有长篇中我看得最多的,不过很多遍是在喝完酒回去醒酒时和半夜失眠打发时间时看的^_^

可忍受枯燥想走专业路线的,看陈伟华的《实用技术》,相对其他教学视频,里面最有价值的是中后部分介绍的专业训练中使用的各种训练方法,如吊上、杀上、对高杀、二一式等等,还有一些抽墙、颠球等专业训练小方法。演示球员也是当时八一队的专业女(包括汪鑫),而且有左手球员有右手球员。但再重申一遍,一定要能忍受陈伟华味如嚼蜡的解说和专业女们呆滞机械的演示气氛,哈哈~

已有一定基础和对羽毛球的理解力的,看李在福的系列(在此感谢一下做出翻译和上传的badder前辈)。李胖子系列分早期的《paly to win》(那时候还没成胖子)和后期的《追球》(badder命名)。《paly to win》部分基本上等于一个大纲和大概或简介,可看价值不是特别高;《追球》部分用一个不完整的系统讲了一些动作技巧和训练理念,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于态度的论述和洗脑(大概这就能一叶知秋的了解韩国球员为何精神品质尤其好),这方面的内容如果能看懂理解并落实,能解决很多学球的效率低下问题。有别于其他教学视频的价值体现再就是双打部分的意识讲述,论坛里大家说过很多了,就不再累述。

需要规范几项大技术动作的,看拉斯姆森系列(再次感谢国外教学视频的国内普及者badder前辈和推火车的贡献)。这个系列可以找到的共有28个,有左手有镜像右手,特点是短小精悍,有分解有连贯。都看过来时间也不长,有兴趣的看看就知道了,不再详述。另外建议可以拷到手机上,临时打发小时间的时候看上一两眼有益身心。

此外,《1990年国家体委羽毛球教学大纲配套视频》(俗称古墓派视频)为一个整体视频,总时间约为近三个小时,其中也有不少有价值的细节,最有价值的特点是几乎每一个动作都由当年的赵建华等男单高手反复的演练,直到你看到吐。李玲蔚和吴迪西的我只挑着个别动作看了一部分,为的是对比,发言权不大。李领导的没啥特点,吴大娘的优势在双打,可以单独看看。

下面要说的是视频教学的关键:很多球友说,不具备跟教练的条件,跟视频学也差不多,我想说,完全不一样,是形似神不似的区别。我一开始就走了一段弯路,自负的认为自己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协调能力都不弱,上了一个入门班之后就跟着视频学。结果很多动作因为单纯的为了形似,而忽略了问题。这里面有我自己个人自学水平的因素,但肯定有视频教学缺陷的因素。

无论哪种视频教学,都无法让你真正的体会到动作的正确感受是什么,视频教学毕竟是单向的、固化的、机械的、二维的。它无法告诉你,你模仿的正确与否,有没有管中窥豹,有没有一叶障目,有没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重要的是,所有的教学视频都没有任何提及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状态下,合理的使用什么技术,也没有任何提及如何将这些技术有机的连续起来和结合起来。这就造成了你每一个动作都好像模仿的有模有样,但在场上一打起对抗或比赛,就未必是一个样了。

那么,教学视频最大的意义在于什么呢?结合跟教练,用来预习、复习、辅助!无论是你每周上几次课,在球场上时间的累积和学习的强度都不足以让你达到迅速掌握技术的水平。但如果你在去学一个新动作之前,通过视频教学反复揣摩过,当你在场上学习的时候,效率会大大增加;当你学完一个动作,再通过视频教学反复验证,就会理解的更加深刻;当你把教练教学和教学视频结合起来,你就会发现什么叫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记得在技术版上见过不少讨论同一个技术动作不同教学视频中细节不同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其实都对,只是更适合哪个人的区别。实际中不同教练的教学,也有很多动作上的不同,甚至包括步伐这种大项,更别提一些细微的东西了。不比拘泥或者纠结于细节的不同,做顺了练熟了就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着眼于这些细节,反而限制了你对动作的正确掌握,甚至会误入歧途。

这是对大神的经验贴的相关部分摘录,并非个人经验,出处是

我甚至不如人家小学生:飯野佳孝教学视频精华合集DEMO1

挥拍和步伐不只两年,有空建议一直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嘛,就像练小号的时候每天早上没人的河边吹长音练气息一样,步伐可以看看各种升学体育加试的培训机构,也是结合有球和无球一直练。根据项目不同练些不同的东西,速度、力量、柔韧、爆发、反应(敏捷)都要练。

无器械的比如有氧慢跑热身、400米连续冲、场地里转胯、小碎步、各个方向的跨步弓箭步还有结合的深蹲跳,训练项目是随时进化的。

有器械的除了各种大小肌肉群力量训练,还有弹力带辅助(基本上都是增加负荷强度)。

无球训练基本上就是发展基本素质、增加体能储备、控制重心,有球训练是上层建筑,会对无球动作做进一步的调整,更适应比赛对抗,朝重心移动量更小、动作幅度更隐蔽更快更有力发展。

恢复、吃也重要,有想法建议找个好点的教练或者机构,知道内核了基本上也就会选地方了。各种机构的培训方法大同小异,总体还是朝同一个方向发展的,负责一点的还会参考个人的特质做调整。

对待爱好需要不需要认真,就不多说了,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想少受伤,就多训练,知道自己的权限在哪儿。再说,全运会都有业余组了,以后随着项目的发展,肯定会有更多的赛事会向业余组开放。其实从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铺垫就已经埋下来了,这其实就是日本好一点的中小学生训练水平,是日本看到国内从小选材之后带来的一种新的尝试,体育本来就是学校教育当中重要的一环,我们不重视不等于重视的就是错误。真正从小,当成爱好来培养,找到苗子再升学的同时,也有更好的训练环境,时机成熟之后还会过渡到专业,每个年龄都有不同的培养目标。

至于真正的专业队的训练,强度比这大多了,还会结合各种训练设备,每一项训练都能深入展开细说,也不是一篇文章或者几个视频就能讲透的。

要说专业训练,还得看国家队的:

要享受乐趣,总得先保证别受伤,后悔药没地儿买:。


另外关于教学方法,多讲两句,不让碰球其实家长也只有一半的责任,另一半的责任在于教练没有办法让孩子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你空有一身水平和对羽毛球极致的理解,但孩子没有兴趣的话就只有一个反应:我不要听!

早上球其实也并不冲突,可以进行球感的培养,这个最后会体现在对击球时机和击球点的把握上,所以说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需要变通,需要市场反馈的基础上去不断的调整,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更好的迎合客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宇轩名字的含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