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哪些寺院收居士?

  山东烟台栖霞市佛教信徒8月12日向澎湃新闻称,当地有160余名居士、信徒实名举报栖霞市草庵寺住持释淳吉违反戒律,与寺内女居士发生关系致其怀孕流产且借寺敛财。

  8月12日,释淳吉回应澎湃新闻()称,举报是“扯犊子,胡说八道”,系有人为了个人目的诋毁他。烟台市民宗局以及烟台市佛协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正对举报内容进行了解。

  联名举报书。 举报人供图

  举报:住持违反戒律与“女居士”同居

  栖霞市佛教信徒释尼(化名)向澎湃新闻反映,自2014年起,烟台市以及栖霞市共160余名居士及信徒多次实名举报位于栖霞市牙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草庵寺住持释淳吉违反戒律,与常住于寺庙中的一名王姓女子有不正当关系,并致其怀孕流产。

  作为举报人的释尼向澎湃新闻发来的举报材料(多人实名且按有红手印)显示,草庵寺住持释淳吉与常住寺院的王姓女子经常开车到烟台“鬼混”并被烟台的居士发现,曾有寺内僧人看到释淳吉与王姓女子在寺庙同居,并听到王姓女子称释淳吉曾致其怀孕、流产。

  不过,释尼所称多次举报释淳吉的160余名居士及信徒,澎湃新闻尚无法一一核实。

  另一名举报者、自称曾在草庵寺做过僧人于半年前离开的释严(化名)告诉澎湃新闻,王姓女子与释淳吉早就相识,当时释淳吉是另一座寺庙的“当家”,王姓女子则在该寺庙中担任要职,随后两人出双入对;王姓女子随后以居士身份长居草庵寺。

  举报材料还称,释淳吉和王姓女子在草庵寺期间,将众居士为寺庙修建佛像所捐款项据为己有,并私自支配寺庙功德箱中钱财。同时释淳吉还委任王姓女子掌管寺庙所有财务,导致寺内账目混乱。

  释严称,草庵寺的财务目前都是释淳吉经手,功德箱、火供等寺庙事务的收入具体金额其他人一概不知。

  释尼称,草庵寺如今已经成了释淳吉的“家庙”:释不仅留王姓女子常住寺庙,其父亲以及王姓女子的母亲现在也居于寺庙中。

  举报人之一的证词。 举报人供图

  回应:是“诋毁”,“曾有僧人想将草庵寺据为己有”

  “是扯犊子,胡说八道。”被举报与“女居士”发生关系以及借寺敛财等问题后,释淳吉12日回应澎湃新闻称,这是“有人为了个人目的诋毁自己”。

  释淳吉称,目前寺庙里有二三名僧人。对于寺庙中是否常住“王姓女子(居士)”,其以“这是寺庙的事”拒绝回应,并表示相关事务“自有宗教和佛教的人管”。

  栖霞牙山国家森林公园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草庵寺位于牙山林场旁,隶属于公园景区。其介绍,景区与烟台市佛教协会签订了协议,草庵寺场所由后者无偿使用,释淳吉由烟台市佛协委派做寺庙住持。

  对于举报涉及的具体内容,上述负责人称,寺庙事务由佛协管理,景区不好“对人家指指点点”,也未接到过游客反映住持与女子“出双入对”的投诉;至于寺庙内部的经营和财务问题,不属于景区的管理范围,不便过问。

  烟台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民宗局)相关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举报涉及的内容系寺庙内部事务,属于教务问题,他们已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向栖霞市民宗务局进行了了解。

  烟台市佛教协会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证实,释淳吉系被佛协认定的住持僧人。目前栖霞市民宗局已进行调查了解。

  澎湃新闻多次致电栖霞市民宗局,座机无人接听。

  “因为一些内部矛盾,去年曾有僧人想将草庵寺据为己有,所以变着法儿想赶走释淳吉。”栖霞牙山国家森林公园负责人称,自去年举报后,佛协等宗教部门入寺进行了调查了解,但没有查出什么问题。

依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而言,若以十方信施所供的常住物品,私自馈赠、取用,不论物件是谁、理由如何,均犯偷盗戒,而且是偷了十方僧物,至少也是现前僧物。所谓十方僧物,是属于十方所有、一切僧众所有的。所谓现前僧物,是属于现在共住一寺的僧众共同所有,比偷盗个人物品的罪过要大得多。所以出家人,不得私取公物自用,当然也不得私取公物施予居士。

  出家人如果为了取得居士的欢心,希望得到居士更多的供养与护持,而以任何物品馈赠,不论是私有或常住公有,凡是馈赠予居士,都犯了‘污他家’罪。所谓污他家,是以染污心,馈赠物品给在家人。

  至于居士在两种情形下,可接受寺院的馈赠。第一、在贫病急难时,接受寺院的布施、救济。救济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物质和金钱的,一是精神和佛法的。既然可接受佛法的救济,当然也可接受物质的救济,在接受救济而度过难关之后,再来供养三宝、救济他人。此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曾经盛行过这样的慈济组织。

  第二、在为寺院工作并且又必须维持家庭的生活者,当以工计酬;若发心义务为寺院工作,又不便自带食物或到寺院自炊,当然可由寺院供给膳宿。中国古大德还特别叮咛:对于在寺院工作的人,要给予较好的饮食,甚至支付较多的工资。通常寺院的生活清苦,恐怕工人由于饮食不惯,而起嗔嫌。至于寺院有多余的物品,既无特定的物件布施,也无法去换取金钱之时,在家居士也当以欢喜心来接受布施,以免造成物品的浪费和抛弃。

  因为中国寺院和印度寺院的生活方式回异:印度寺院没有厨房,不得自炊;中国寺院自古以来,都是储粮自炊,特别是遇到法会时,信众也在寺院中用餐。这种风俗固然与印度的佛教不合,但在大乘佛教的化区,不仅中国、韩国、日本也是如此。参与法会的在家信众,于寺院中饮食,乃是普遍的现象。此乃有其实际上的必要,最初可能是由居士们自己在寺院中合办饮食,后来就由寺院主办,而其经费,依旧是来自在家的信众。为了便利信众起见,这也是佛教大众化、普及化的形式之一;不过倘若寺院是仅仅供人吃饭,而无佛法可闻,也无佛事可做,变相成了大众化的素食餐厅,那就本末倒置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林寺居士居住的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