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腿大腿外侧引起的膝盖外侧疼痛是为什么?

根据你的描述,可能是髂胫束综合征。

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主要症状:

  • 膝盖外侧及大腿外侧疼痛,局部按压有明显疼痛;

  • 开始多为跑步后疼痛,发展到后期跑步中都疼痛难忍;

  • 跑马的中后段,由于疼痛难忍无法屈膝,往往只能直着腿跑步;

  • 不大影响日常生活,平时走路不痛,但一旦跑步疼痛复发;

通过以下几步检查你可以试着判断是否是髂胫束摩擦综合征。不过如果要确诊,建议还是找专业的医生。

首先侧卧,下腿屈髋屈膝约成90度保持固定不动。上腿屈膝90度,先外展上抬整条腿,然后髋部做后伸动作,接着让上腿慢慢下落,直至脚触地。关键点来啰,此时大腿在下落过程中,要求膝盖最好也能自然接触地面,即使膝盖碰不到地面,最好也能实现膝盖超过身体正中线,也即膝盖要比较靠近地面。

如果此时你感觉大腿外侧很紧张,拉住了膝盖,导致膝盖无法下落,高高悬在空中,无法超过身体正中线,这就意味着检查结果为阳性,您的髂胫束太紧张了。

这个检查需要小伙伴帮忙一下,同样受试者先侧卧,检查者将拇指置于上腿髂胫束位于股骨外上髁的部位,另一手轻抓脚踝,使受试者做被动的屈伸膝关节动作(可多重复几次屈伸动作)。

若受试者在被动屈膝约30度时感到疼痛,则检查结果为阳性,提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第一个检查呈阳性并不明确提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它只是说明您的髂胫束过于紧张了。但紧张会加剧摩擦,髂胫束可能因为摩擦而磨出劳损……

第二个检查是先在髂胫束与股骨的摩擦点上施压并屈伸大腿,人为的增加了髂胫束与股骨外上髁的摩擦。此时若感到明显疼痛,说明髂胫束已因过度摩擦而充血水肿,产生了无菌性炎症,基本可确诊是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大腿外侧到膝盖处疼,开始是膝盖外侧下两三指处疼,后来又延伸到大腿根部

为保护患者隐私问诊过程省略

需要与患者进一步沟通确诊

一、西医 1、应针对病因治疗。腰椎间盘脱出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1-2周常可使症状稳定。 2、对症治疗,疼痛可用扑热息痛加可待因30mg,3-4次/d,以及其他非甾体类镇痛药,如异丁苯乙酸、萘普生等。肌肉痉挛可用安定5-10mg口服,3次/d;或环苯扎林10mg口服,3次/d,可能有效。 3、严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15mg/d,静脉滴注,7-10天;一般可口服泼尼松10mg,每日3-4次,10-14次为一疗程。也可用1%-2%普鲁卡因或加泼尼松龙各1ml椎旁封闭。可配合针灸和理疗,保守疗法多可缓解。疗效不佳时可用骨盆牵引或泼尼送龙硬脊膜外注射,个别无效或慢性复发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 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2、药物治疗: 止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复。 3、理疗: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二、中医 中药治疗 1、 【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周天寒方。 2、 【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广振方。 3、 【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冲方。 5、其他 4、 【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出处】李治方方。 五、 【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出处】李述文方。 六、 【辨证】风寒侵袭,脉络阻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蛇蝎汤。 【组成】乌梢蛇10克,炒地龙10克,僵蚕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乌6克,制草乌6克,蜈蚣4克。 【用法】川、草乌先煎半小时以减少毒性,后入他药,取药液300毫升,每日1剂。 【出处】王健民方。 七、 【辨证】阳虚气弱,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和血通络。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 【组成】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风藤10克,鸡血藤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程广里方。 八、 【辨证】寒热瘀阻。 【治法】散寒祛湿,舒筋活络。 【方名】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组成】川牛膝60-120克,黄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细辛4-6克,苍术10-15克,独活10-15克,土鳖虫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鸡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宋新家方。 九、 【辨证】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组成】党参60克,当归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续断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条,蜂房2只。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出处】章次公方。 十、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 【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方名】痛痹汤。 【组成】乌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鸡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石正仿方。 十一、 【辨证】风寒湿痹,阻滞经络。 【治法】除湿散寒,温通经脉。 【方名】新方桂枝汤。 【组成】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片,甘草5-6克,大枣5-10枚,北黄芪15-30克,当归10-15克,川牛膝10-15克,独活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志斌方。 十二、 【辨证】风寒湿邪,阻闭经络。 【治法】散寒利湿,驱风通络。 【方名】当归回逆汤。 【组成】全当归15克,嫩桂枝10克,酒杭芍10克,北细辛3克,小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香独活10克,宣木瓜10克,生甘草3克,干地龙10克,全蝎5克,川蜈蚣3条,防己10克,川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绍裘方。 十三、 【辨证】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 【治法】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 【方名】加味桂乌汤。 【组成】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制川乌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祝汉臣方。 十四、 【辨证】寒凝气滞,瘀阻经脉。 【治法】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方名】加减阳和汤。 【组成】麻黄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术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尚尔寿方。 5、十 【辨证】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治法】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 【组成】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罂粟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玉明方。 【类别】验方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以臂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疼痛为主症。常见以下三种证型。 辨证治疗 主穴:腰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 1.风寒湿痹 【诊断要点】腰腿冷痛,上下走窜,屈伸不便,遇阴雨寒冷气候加重,或伴下肢肿胀;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 【处方】秩边、阳陵泉、命门 2.瘀血阻滞 【诊断要点】有腰部内挫伤史,腰腿刺痛,痛处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间痛甚,不能俯仰,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滞涩。 【处方】阳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3.正气不足 【诊断要点】腰腿隐痛,反复发作,遇劳则甚,下肢萎软,恶风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沉细。 【处方】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坐骨神经、臀、腰骶椎、肾、压痛点 皮肤针:叩刺腰骶部及在压痛点刺络出血,加拔火罐。 【坐骨神经痛的辨病论治】 1.四物汤加味 (朱世增.四物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1122例.吉林中医药,19915:封3) 本方含白芍或赤芍药、熟地黄、穿山甲各15~20g,当归15~25g,川芎10~15g,蜈蚣2~3条,乌蛇10~25g o痛痹加附子10~15g、肉桂10~25g;行痹加独活、秦艽各15~20g,防风10~15g;着痹加茯苓15~25g、薏苡15~20g、苍术10~15g。显效6l例,有效4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8%。 2.鹿马丸 (曾庆佩.自拟鹿马丸治疗坐骨神经痛54例报告.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3):31) 川牛膝、熟狗脊、廑虫各40g,制马钱子30g,焙干,研极细末,鹿角胶60g,烊化,加蜂蜜适量,以文火煎浓,加上述药末调匀,制丸如绿豆大,每日6g,2~3次口服,lO日为一疗程,总有效率96.3%。 3.独活寄生汤化裁 (吴学文.独活寄生汤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93例.黑龙江中医药,19941:34) 基本方: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肾虚加淫羊藿;痛剧,拘挛不得屈伸,重用川芎、白芍,加川乌、全蝎;麻木不仁加鸡血藤;重着沉困加防己;热盛去细辛、肉桂心;寒盛加附子;体壮者减地黄、人参。总有效率96.7%。 4.皂角刺煎剂 (刘玺珍.皂角刺煎剂治疗坐骨神经痛117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4:21) 皂角刺20~40g,水煎服液300ml,分2次服,风寒型加防风、细辛、薏苡仁、附子、肉桂、木瓜、羌活,肝肾俱虚型加续断、杜仲、枸杞子、山萸肉、桑寄生,脉络瘀阻型加川牛膝、王不留行、乳香、没药、鸡血藤、穿山甲,湿热型加防己、黄柏、土茯苓,均与本品同煎。临床痊愈62.4%,基本控制17.1%。好转15.4%,无效5.1%。 5.四虫蠲痹汤 (郑跃进.四虫蠲痹汤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124例.新中医,199012:39) 本方含全蝎、蜈蚣、地鳖虫、地龙、天麻、当归、柴胡、牛膝、薏苡仁、葛根、鹿衔草、熟地黄、白芍。偏寒者加制川乌、制草乌,瘀血者加乳香、没药,湿热者加忍冬藤、土茯苓、黄柏。治疗124例,痊愈72例,显效36例,有效ll例,无效3例。 6.壮筋束骨丸 (崔连光,王晓屏.壮筋束骨丸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腿痛86例.山东中医杂志,19958:351~352) 组成:当归、炒杜仲、川断、鸡血藤、丹参、地龙等。 主治:腰椎间盘源性腰腿痛。 用法:每日分早晚口服,每次5g,温黄酒送服,连续服用12天为一疗程,停药3天,继续下一疗程。 7.痹除定痛汤 (刘远见,郭巧玲,刘家磊,等.痹除定痛汤治疗坐骨神经痛23.6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52:19~20) 组成:独活5g,当归15g,桑寄生30g,丹参30g,王不留行30g,鸡血藤30g,川牛膝30g,杜仲15g,威灵仙15g,防己15g,防风15g,土鳖虫10g,细辛10g,制附子10g,甘草6g。 功效:补肾养血活血,温经散寒,祛风利湿,化瘀镇痛。 主治:坐骨神经痛。治愈率为51.3%,总有效率为96.2%。 8.水蜈蚣合剂 (樊淡.水蜈蚣合剂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炎3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9(7):306) 组成:水蜈蚣鲜品(或干品150g)、生姜(切成块)、红糖各250g,加水2 000ml,文武火煎至500ml,分2次温服。 主治:原发性坐骨神经炎,总有效率100%。 9.锯峰齿鲛软骨粉 (日本等发达国家常用此法。) 组成:锯峰齿鲛软骨粉7.5g,分三次用温水冲服。 主治:由腰椎间盘疾病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坐骨神经痛大部分都是放射性的疼痛。而锯峰齿鲛软骨粉针对腰椎的效果明显,所以,由此所引起的反射性的坐骨神经痛效果极为明显,并且是从根本解决问题。治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100%.

本页面所示信息由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应用,否则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常见的可以引起膝关节疼痛的损伤有几种情况: 1.脂肪垫劳损脂肪垫充填于膝关节前部的间隙有加强关节稳定和减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垫劳损的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伤或者是长期摩擦引起脂肪垫充血、肥厚并发生炎症与髌韧带发生粘连从而使膝关节活动受限这种损伤多发生于经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运动较频繁的30岁以上人群患者会觉得膝关节疼痛完全伸直时疼痛加重但关节活动并不受到限制劳累后症状明显 2.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是运动员的一种常见损伤在下肢负重足部固定膝关节微屈时如果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运动中队员在防守时突然转身鱼跃救球的动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损伤会有明显的膝部撕裂感随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走路跛行关节表现出肿胀和滑落感并且在关节活动时有弹响 3.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滑膜是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之一滑膜细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关节软骨面的滑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由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等因素损伤滑膜会产生大量积液使关节内压力增高如不及时消除则很容易引起关节粘连影响正常活动患者会感觉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滑膜有摩擦发涩的声响疼痛最明显的特点是当膝关节主动极度伸直时特别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运动时髌骨下部疼痛会加剧被动极度屈曲时疼痛也明显加重 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种病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负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关节会肿胀而疼痛有时活动关节会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现内翻畸形并伴有内侧疼痛 5.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微屈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此时突然受到外力导致外翻或内翻则有可能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上内侧副韧带损伤占绝大多数以这种损伤为例患者会有明确的外伤史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膝内侧有肿胀几天后会出现瘀斑膝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 以上引起膝关节疼痛的5种损伤单靠日常保健是无法自愈的专家提醒:如果有以上疼痛特点还是要眷请医生明确诊断以免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很可能的腰椎压迫神经引起右大腿外侧到膝盖骨疼痛,一般做腰椎CT可以确诊腰椎不好一定的原因如久站,久坐,长时间弯腰,坐的太低,腰扭伤,还有睡软床等一定要避免这些,必须睡硬板床,躺在床上时腰间(系皮带)可以垫个小枕头.平时可以到后走,做‘燕子飞’动作(趴着睡腰用力头和脚往上翘)这样腰肌加强了以后不容易扭到腰.多多挂单杠意见建议: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凉,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可以采取牵引,针灸,推拿,理疗,穴位注射,药敷等结合治疗一般药物也起到暂时止痛效果而且对胃刺激很大,药物有芬必得,诺福丁等止痛类这病很难根治,平时一定要防止复发,这病是日积月累形成的,需要一段时间治疗才会缓解.祝你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疼痛是软组织损伤还没有完全恢复. 骨折或关节损伤后软组织损伤使经络不通气血阻滞. 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称为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意见建议:建议最好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的邱-医-堂---活血舒筋膏治疗. \"膏药外敷治疗,局部渗透力强,药物分子经皮肤吸收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目地。
  以上是对“右膝盖外侧疼痛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指导意见:根据你的情况很可能的腰椎压迫神经引起右大腿外侧到膝盖骨疼痛,一般做腰椎CT可以确诊 腰椎不好一定的原因如久站,久坐,长时间弯腰,坐的太低,腰扭伤,还有睡软床等一定要避免这些,必须睡硬板床,躺在床上时腰间(系皮带)可以垫个小枕头.平时可以到后走,做‘燕子飞’动作(趴着睡腰用力头和脚往上翘)这样腰肌加强了以后不容易扭到腰.多多挂单杠,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凉,

  指导意见:考虑是右膝关节滑膜炎的表现! 首先应避免引起创伤或劳损的运动,减少膝部负重及屈伸活动。锻炼股四头肌是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措施,直腿抬高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关节积液吸收,轻度膝关节滑膜炎一般不必卧床休息,可短距离行走,若积液量多,应适当休息,抬高患肢,可以帮助你恢复健康。 还有什么可以帮您解答的,如果对我的回复满意,请您给我一个评价,谢谢!
  以上是对“右膝盖外侧疼痛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腿膝盖旁边疼痛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