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能量越高,分子越不稳定,这里的不稳定是指的化学性质吗?

高分子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高分子及其聚集态的结构、性能、表征以及结构与性能、结构与外场力的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高聚物作为材料的合理使用。; 本课程(高分子物理)主要阐述高聚物的结构、分子运动及物理性能的特点,揭示三者之间的内在 联系与规律,并介绍相关的表征方法。其中,高聚物的结构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与聚集态结构;高聚物的性质包括溶液、熔体性质和固体高聚物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及其它性能。高分子运动的统计学是通过分子运动的规律,把微观的分子结构与宏观的物理性质联系起来。只有用统计力学的方法才能描述高分子的运动。 ;第二节 从小分子到大分子; 室温下,含4个碳以内的烷烃是气体。 正戊烷是Tb=36.1℃的低黏度液体。随着烷烃分子量的增加,黏度也增大。由于较低的平均链长,虽然商品汽油中包含许多有支链的物质和芳香族化合物以及直链烷烃,汽油的黏度显著低于煤油、机油和润滑油。 后面的一些材料通常是几种分子组分的混合物。不过它们是很容易分离和鉴定的。 聚合物也是“混合物”,有分子量分布。然而把各个高聚物组分分离开非常困难,以至我们只能讨论分子量的平均值。 当烷烃中的碳原子数n超过20~25时,在室温下会结晶,成为蜡状固体。必须强调的是,当n增至50时,材料仍远非通常意义上的聚合物。含有个碳原子而不含侧基的聚烷烃即是所谓的聚乙烯,其化学结构是;对真正的烷烃,其末端是CH3- ,而多数PE的末端是引发剂的残基。即使是几千个碳原子的长链分子,PE的Tm仍有微弱的分子量依赖性。不过,多数线型PE的熔融或熔化温度Tf接近140℃ ,趋向分子量为无穷大时的理论渐近线145℃,见图1-1。; PE是一种韧性的硬塑料,因为它有足够长的链把各个主链与由链折叠而成的晶片联结在一起,见图1-2。这些链蜿蜒在晶片之间,把数个晶片联结起来。这种效应强化了晶片内和晶片间的共价键的结合强度。然而,在石蜡中只有范德华力来维护,因此它是脆性的固体。另外,在聚乙烯中含有部分无定形的链,这些链处于橡胶态,使整个材料具有柔性;而石蜡却是100%的结晶体。; 长的链可产生缠结作用。缠结有助于整个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的稳固。在熔融状态,链的缠结可导致黏度的急剧升高。尽管一些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相似,但是其物理性质将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发生连续的变化。所以,对聚合物来说,分子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 高分子是由小分子单体聚合而成的。例如,单体一般是气体、液体,即使是固体,其机械强度和韧性很低,谈不上任何使用价值。然而,当把它们聚合成高分子材料后,其机械强度却可以和木材、水泥甚至钢铁相比,其韧性和弹性不亚于棉、毛和天然橡胶。这说明,高分子的许多优良性能是由于其分子量大而得来的。并且,这些性能还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提高。不过,当分子量增大到一定数值后,上述各种性能提高的速度减慢,最后趋向于某一极限值。 高聚物的熔体黏度也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分子量大至某种程度时,其熔融状态的流动性很差,给加工成型造成困难。因此,兼顾到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两方面的要求,需要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加以控制。;1.3.1 各种平均分子量的定义 与小分子相比,高分子的分子量很大且分子量具有不均一性(多分散性)。所以用平均分子量表述。因为平均分子量又有各种不同的统计权重,因而具有各种不同的数值。 下面是几种平均分子量的定义: ? 假定在某一高分子试样中含有若干种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的分子,该试样的总质量为w,总摩尔数为n,种类数用i表示,第i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i,摩尔数为ni,质量为wi,在整个试样中的质量分数为Wi,摩尔分数为Ni,则这些量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常用统计平均分子量有: 1、数均分子量: 以数量为统计权重的数均分子质量。定义为 ;2、重均分子量: 以质量为统计权重的重均分子量。定义为 ;所以,当a=-1时,式(1-3)变成;1.3.2 分子量分布的表示方法 分子量分布,是指聚合物试样中各个组分的含量和分子量的关系。 可用图解法或函数法表示。首先,把聚合物试样按分子大小分成若干个级分,再逐一测定每个级分的分子量Mi和相应的质量分数Wi,作出Wi ~Mi图(如图1-3)。其特点是离散型的,只含有限个级分。; 而合成聚合物实际上是许多同系物的混合物。各级分的化学组成相同而分子量不同,级分数可多至几千~几万。由于分子量的最小差值是一个结构单元的分子量,它比起聚合物的分子量小几个数量级,因此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

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1-4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的波前和波长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1-5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是什么?

1-6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7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和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 哪个对于绝缘的危

4m的棒-极间隙。在夏季某日干球温度

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多少

某母线支柱绝缘子拟用于海拔

4500m的高原地区的

35kV变电站,问平原地区的制

造厂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进行

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为多少

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

过程,电子总数增至ed个。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

个正离子。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

-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

(ed-1)个新电子,则(ed

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

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

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ed-1)=1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答:(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开始引起电

离现象而形成电子崩。随着电压的逐渐上升,到放电达到自持、爆发电晕之前,在间隙中形成相当多的电子崩。当电子崩达到棒极后,其中的电子就进入棒极,而正离子仍留在空间,

相对来说缓慢地向板极移动。于是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从而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为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这样,棒极附近的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柱,

这就使得自持放电也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

(2)当棒具有负极性时,阴极表面形成的电子立即进入强电场区,造成电子崩。当电子崩中的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电子就不再能引起电离,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阳极运动。

一部份电子直接消失于阳极,其余的可为氧原子所吸附形成负离子。电子崩中的正离子逐渐向棒极运动而消失于棒极,但由于其运动速度较慢,所以在棒极附近总是存在着正空间电荷。

结果在棒极附近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正空间电荷,而在其后则是非常分散的负空间电荷。负空

间电荷由于浓度小,对外电场的影响不大,而正空间电荷将使电场畸变。棒极附近的电场得到增强,因而自持放电条件易于得到满足、易于转入流柱而形成电晕放电。

1-4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的波前和波长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答:图1-13表示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和确定其波前和波长时间的方法(波长指冲击波衰减至半峰值的时间)。图中O为原点,P点为波峰。国际上都用图示的方法求得名义零

点O1。图中虚线所示,连接 P点与倍峰值点作虚线交横轴于 O1点,这样波前时间 T1、和波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于标准雷电波的波形规定是:

图1-13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

T1-波前时间 T2-半峰值时间 Umax冲击电压峰值

1-5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是什么?

答: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 (1)U形曲线,其击穿电压与波前时间有关而与波尾时

间无关;(2)极性效应,正极性操作冲击的 50%击穿电压都比负极性的低; (3)饱和现象;

(4)分散性大;(5)邻近效应,接地物体靠近放电间隙会显著降低正极性击穿电压 。

1-6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

1)电场分布情况和作用电压波形的影响

1-7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和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 哪个对绝缘的危害

答: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对绝缘的危害比较大。 电场具有弱垂直分量的情况下,

电极形状和布置已使电场很不均匀, 因而介质表面积聚电荷使电压重新分布所造成的电场畸

变,不会显著降低沿面放电电压。 另外这种情况下电场垂直分量较小. 沿表面也没有较大的

电容电流流过,放电过程中不会出现热电离现象, 故没有明显的滑闪放电, 因而垂直于放电

发展方向的介质厚度对放电电压实际上没有影响。 其沿面闪络电压与空气击穿电压的差别相

比强垂直分量时要小得多。

4m的棒-极间隙。在夏季某日干球温度

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多少 kV?(空气相对密度 =)

的棒-极间隙,其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的正极性 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

查《高电压技术》可得空气绝对湿度 h 20g/m3。从而h/ 21,再由图 3-1求得参

所以在这种大气条件下,距离为

4m的棒-极间隙的正极性

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

某母线支柱绝缘子拟用于海拔

4500m的高原地区的

35kV变电站,问平原地区的制

造厂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进行

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为多少

解:查的规定可知, 35kV母线支柱绝缘子的 1min干工频耐受电压应为 100kV,则可算

出制造厂在平原地区进行出厂 1min干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耐受电压 U应为

第二章 液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

2-1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2如何用电介质极化的微观参数去表征宏观现象?

2-3非极性和极性液体电介质中主要极化形式有什么区别?

2-4极性液体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电压、频率有什么样的关系?

2-5液体电介质的电导是如何形成的?电场强度对其有何影响?

2-6目前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主要有哪些?

2-7液体电介质中气体对其电击穿有何影响?

2-8水分、固体杂质对液体电介质的绝缘性能有何影响?

2-9如何提高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

2-1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

(a)无外电场时 (b)有外电场时

1—电极 2 —电介质(极性分子)

2-2如何用电介质极化的微观参数去表征宏观现象?

答:克劳休斯方程表明, 要由电介质的微观参数 (N、 )求得宏观参数—介电常数 r,

必须先求得电介质的有效电场 Ei。

(1)对于非极性和弱极性液体介质,有效电场强度

式中,P为极化强度(P

上式称为莫索缔(Mosotti

)有效电场强度,将其代入克劳休斯方程

非极性与弱极性液体介质的极化方程为

(2)对于极性液体介质,由于极性液体分子具有固有偶极矩,它们之间的距离近,相

互作用强,造成强的附加电场,洛伦兹球内分子作用的电场 E2≠0,莫索缔有效电场不适用。

2-3非极性和极性液体电介质中主要极化形式有什么区别?

答:非极性液体和弱极性液体电介质极化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子位移极化, 偶极子极化

对极化的贡献甚微;极性液体介质包括中极性和强极性液体介质,这类介质在电场作用下,

除了电子位移极化外, 还有偶极子极化, 对于强极性液体介质, 偶极子的转向极化往往起主

u0时,离子即能离开其稳定位置而迁移。

2-4极性液体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电压、频率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1)温度对极性液体电介质的

如图2-2所示,当温度很低时,由于分子间的联系紧密,

液体电介质黏度很大,偶极子

r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电介质黏度减小,

随之变大;温度继续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阻碍极性分子沿电场取向,

(2)频率对极性液体电介质的

如图2-1所示,频率太高时偶极子来不及转动,因而

f>f1以后偶极子越来越跟不上电场的交变,

时,偶极子已经完全跟不上电场转动了,这时只存在电子式极化,

2-5液体电介质的电导是如何形成的?电场强度对其有何影响?

答:液体电介质电导的形成:

(1)离子电导——分为本征离子电导和杂质离子电导。 设离子为正离子, 它们处于图

2-5中 A、B、C等势能最低的位置上作振动,其振动频率为 υ,当离子的热振动能超过

邻近分子对它的束缚势垒

(2)电泳电导——在工程中, 为了改善液体介质的某些理化性能, 往往在液体介质中

加入一定量的树脂,这些树脂在液体介质中部分呈溶解状态,部分可能呈胶粒状悬浮在液体介质中,形成胶体溶液,此外,水分进入某些液体介质也可能造成乳化状态的胶体溶液。这些胶粒均带有一定的电荷,当胶粒的介电常数大于液体的介电常数时,胶粒带正电;反之,

胶粒带负电。胶粒相对于液体的电位 U0一般是恒定的,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的迁移构成“电

(1)弱电场区:在通常条件下,当外加电场强度远小于击穿场强时,液体介质的离子电导率是与电场强度无关的常数,其导电规律遵从欧姆定律。

(2)强电场区:在 E≥107V/m的强电场区,电流随电场强度呈指数关系增长,除极纯

净的液体介质外,一般不存在明显的饱和电流区。 液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电导具有电子碰

2-6目前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主要有哪些?

答:液体介质的击穿理论主要有三类:

(1)高度纯净去气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

(2)含气纯净液体电介质的气泡击穿理论

(3)工程纯液体电介质的杂质击穿理论

2-7液体电介质中气体对其电击穿有何影响?

答:气泡击穿观点认为, 不论由于何种原因使液体中存在气泡时, 由于交变电压下两串

联介质中电场强度与介质介电常数成反比,气泡中的电场强度比液体介质高,而气体的击穿场强又比液体介质低得多,所以总是气泡先发生电离,这又使气泡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电

离将进一步发展;而气泡电离产生的高能电子又碰撞液体分子,使液体分子电离生成更多的气体,扩大气体通道,当气泡在两极间形成“气桥”时,液体介质就能在此通道中发生击穿。

热化气击穿观点认为,当液体中平均场强达到107~108V/m时,阴极表面微尖端处的场强就可能达到108V/m以上。由于场致发射,大量电子由阴极表面的微尖端注入到液体中,

估计电流密度可达 105A/m2以上。按这样的电流密度来估算发热,单位体积、单位时间中的

发热量约为 1013J/(s·m3),这些热量用来加热附近的液体,足以使液体气化。当液体得

到的能量等于电极附近液体气化所需的热量时,便产生气泡,液体击穿。

电离化气击穿观点认为,当液体介质中电场很强时,高能电子出现,使液体分子 C—H

键(C—C键)断裂,液体放气。

2-8水分、固体杂质对液体电介质的绝缘性能有何影响?

当水分在液体中呈悬浮状态存在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分呈圆球状(即胶粒) ,

均匀悬浮在液体中,一般水球的直径约为 10-2~10-4cm。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水的介电常

数很大,水球容易极化而沿电场方向伸长成为椭圆球, 如果定向排列的椭圆水球贯穿于电极

间形成连续水桥,则液体介质在较低的电压下发生击穿。

一般固体悬浮粒子的介电常数比液体的大,在电场力作用下,这些粒子向电场强度最大的区域运动,在电极表面电场集中处逐渐积聚起来,使液体介质击穿场强降低。

2-9如何提高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

答:工程应用上经常对液体介质进行过滤、吸附等处理, 除去粗大的杂质粒子,以提高

第三章 固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

3-1什么叫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是怎么定义的?

3-2固体无机电介质中,无机晶体、无机玻璃和陶瓷介质的损耗主要由那些损耗组成?

3-3固体介质的表面电导率除了介质的性质之外, 还与那些因素有关?它们各有什么影

3-4固体介质的击穿主要有那几种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5局部放电引起电介质劣化、损伤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3-6聚合物电介质的树枝化形式主要有那几种?它们各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3-7均匀固体介质的热击穿电压是如何确定的?

3-8试比较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击穿过程的异同。

3-1什么叫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是怎么定义的?

答:电介质的极化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 其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

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电介质的极化强度可用介电常数的大小来表示,它与该介质分子的极性强弱有关,还受到温度、外加电场频率等因素的影响。

3-2固体无机电介质中,无机晶体、无机玻璃和陶瓷介质的损耗主要由哪些损耗组成?

答:(1)无机晶体介质只有位移极化,其介质损耗主要来源于电导;

(2)无机玻璃的介质损耗可以认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电导损耗、松弛损耗和结构损

(3)陶瓷介质可分为含有玻璃相和几乎不含玻璃相两类, 第一类陶瓷是含有大量玻璃

相和少量微晶的结构, 其介质损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玻璃相中离子电导损耗、 结构较松的

多晶点阵结构引起的松弛损耗以及气隙中含水引起的界面附加损耗, tan 相当大。第二类

是由大量的微晶晶粒所组成,仅含有极少量或不含玻璃相,通常结晶相结构紧密, tan 比

3-3固体介质的表面电导率除了介质的性质之外, 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各有什么影

答:介质的表面电导率 s不仅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而且强烈地受到周围环境的湿度、

温度、表面的结构和形状以及表面粘污情况的影响。

(1)电介质表面吸附的水膜对表面电导率的影响

由于湿空气中的水分子被吸附于介质的表面, 形成一层很薄的水膜。 因为水本身为半导

体( 105 m),所以介质表面的水膜将引起较大的表面电流,使 s增加。

(2)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对表面电导率的影响

电介质按水在介质表面分布状态的不同,可分为亲水电介质和疏水电介质两大类。

a) 亲水电介质:这种介质表面所吸附的水易于形成连续水膜,

故表面电导率大, 特别

是一些含有碱金属离子的介质,

介质中的碱金属离子还会进入水膜,

降低水的电阻率, 使表

面电导率进一步上升,甚至丧失其绝缘性能。

疏水电介质:这些介质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所组成,它们对水的吸引力小于水分子的

内聚力,所以吸附在这类介质表面的水往往成为孤立的水滴,其接触角 90,不能形成连

续的水膜,故 s很小,且大气湿度的影响较小。

(3)电介质表面清洁度对表面电导率的影响

表面沾污特别是含有电解质的沾污, 将会引起介质表面导电水膜的电阻率下降, 从而使

3-4固体介质的击穿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答:固体电介质的击穿中,常见的有热击穿、电击穿和不均匀介质局部放电引起击穿等形式。

热击穿的主要特征是:不仅与材料的性能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与绝缘结构(电极的配置与散热条件)及电压种类、环境温度等有关,因此热击穿强度不能看作是电介质材料的本征特性参数。

电击穿的主要特征是:击穿场强高,实用绝缘系统不可能达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击穿场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变化不大。均匀电场中电击穿场强反映了固体介质耐受电场作用能力的最大限度,它仅与材料的化学组成及性质有关,是材料的特性参数之一。

(3)不均匀电介质的击穿

击穿从耐电强度低的气体开始,表现为局部放电,然后或快或慢地随时间发展至固体介质劣化损伤逐步扩大,致使介质击穿。

3-5局部放电引起电介质劣化、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局部放电引起电介质劣化损伤的机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电的作用:带电粒子对电介质表面的直接轰击作用,

使有机电介质的分子主链断

热的作用:带电粒子的轰击作用引起电介质局部的温度上升,

化学作用:局部放电产生的受激分子或二次生成物的作用,

可能比电、热作用的危害更大。

3-6聚合物电介质的树枝化形式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各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答:引起聚合物电介质树枝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产生的树枝亦不同。

树枝因介质中间歇性的局部放电而缓慢地扩展,或在脉冲电压作用下迅速发展,或在无任何局部放电的情况下,由于介质中局部电场集中而发生。

树枝因存在水分而缓慢发生,如在水下运行的200~700V低压电缆中也发现有树枝,一般称为水树枝,即直流电压下也能促进树枝化。

因环境污染或绝缘中存在杂质而引起,如电缆中由于腐蚀性气体在线芯处扩散,与铜发生反应就形成电化学树枝。

3-7均匀固体介质的热击穿电压是如何确定的?

答:一般情况下,可以近似化为以下两种极端情况来讨论

认为电场作用时间很短,以致导热过程可以忽略不计,则热平衡方程为

电压长时间作用,介质内温度变化极慢,热击穿临界电压为

试比较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击穿过程的异同。

答:(1)气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气体放电都有从电子碰撞电离开始发展到电子崩的阶段。

由于外电离因素的作用, 在阴极附近出现一个初始电子, 这一电子在向阳极运动时,

电场强度足够大, 则会发生碰撞电离, 产生1个新电子。新电子与初始电子在向阳极的行进

过程中还会发生碰撞电离, 产生两个新电子, 电子总数增加到 4个。第三次电离后电子数将

增至8个,即按几何级数不断增加。电子数如雪崩式的增长,即出现电子崩。

(2) 液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电击穿理论以碰撞电离开始为击穿条件。

液体介质中由于阴极的场致发射或热发射的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而获得动能, 在它

碰撞液体分子时又把能量传递给液体分子,电子损失的能量都用于激发液体分子的热振动。

当电子在相邻两次碰撞间从电场中得到的能量大于 hυ时,电子就能在运动过程中逐渐积累

能量,至电子能量大到一定值时,电子与液体相互作用时便导致碰撞电离。

液体中存在气泡时, 由于交变电压下两串联介质中电场强度与介质介电常数成反比, 气

泡中的电场强度比液体介质高, 而气体的击穿场强又比液体介质低得多, 所以气泡先发生电

离,使气泡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电离进一步发展;而气泡电离产生的高能电子又碰撞液体分子,使液体分子电离生成更多的气体,扩大气体通道,当气泡在两极间形成“气桥”时,液体介质就能在此通道中发生击穿。

(3)固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中,常见的有热击穿、电击穿和不均匀介质局部放电引起击穿等形式。

当固体电介质加上电场时, 电介质中发生的损耗将引起发热, 使介质温度升高, 最终导

在较低温度下,采用了消除边缘效应的电极装置等严格控制的条件下,

c) 不均匀介质局部放电引起击穿

从耐电强度低的气体开始, 表现为局部放电,然后或快或慢地随时间发展至固体介质劣

化损伤逐步扩大,致使介质击穿。

第四章 绝缘的预防性试验

4-1测量绝缘电阻能发现哪些绝缘缺陷 ?试比较它与测量泄漏电流试验项目的异同。

4-2 绝缘干燥时和受潮后的吸收特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测量吸收比能较好的判断绝

4-3 简述西林电桥的工作原理。为什么桥臂中的一个要采用标准电容器 ?这—试验项目

的测量准确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4-4在现场测量 tanδ而电桥无法达到平衡时,应考虑到什么情况并采取何种措施使电

什么是测量tanδ的正接线和反接线?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综合比较本章中介绍的各种预防性试验项目的效能和优缺点

的绝缘缺陷种类、检测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局限性等

总结进行各种预防性试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对绝缘的检查性试验方法,除本章所述者外,还有哪些可能的方向值得进行探索研

究的?请开拓性地、探索性地考虑一下, 也请大致估计一下这些方法各适用于何种电气设备,

对探测何种绝缘缺陷可能有效。

4-9 综合计论:现行对绝缘的离线检查性试验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探索一下:对某些电

气设备绝缘进行在线检测的可能性和原理性方法。

4-1测量绝缘电阻能发现哪些绝缘缺陷 ?试比较它与测量泄漏电流试验项目的异同。

答:测量绝缘电阻能有效地发现下列缺陷:总体绝缘质量欠佳;绝缘受潮; 两极间有贯

穿性的导电通道; 绝缘表面情况不良。 测量绝缘电阻和测量泄露电流试验项目的相同点: 两

者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测量泄漏电流可使用较高的电压 (10kV 及以上),

因此能比测量绝缘电阻更有效地发现一些尚未完全贯通的集中性缺陷。

4-2 绝缘干燥时和受潮后的吸收特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测量吸收比能较好的判断绝

答:绝缘干燥时的吸收特性

2,而受潮后的吸收特性

那么在测试时,吸收电流不仅在起始时就减少,同时衰减也非常快,吸收比的比值会有明显不同,所以通过测量吸收比可以判断绝缘是否受潮。

4-3 简述西林电桥的工作原理。为什么桥臂中的一个要采用标准电容器 ?这—试验项目

的测量准确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西林电桥是利用电桥平衡的原理, 当流过电桥的电流相等时, 电流检流计指向零点, 即

没有电流通过电流检流计,此时电桥相对桥臂上的阻抗乘积值相等,通过改变 R3和C4来确

定电桥的平衡以最终计算出 Cx和tanδ。采用标准电容器是因为计算被试品的电容需要多个

值来确定,如果定下桥臂的电容值,在计算出 tanδ的情况下仅仅调节电阻值就可以最终确

定被试品电容值的大小。

这一试验项目的测量准确度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处于电磁场作用范围的电磁干扰、

度、试验电压、试品电容量和试品表面泄露的影响。

4-4在现场测量 tanδ而电桥无法达到平衡时,应考虑到什么情况并采取何种措施使电

答:此时可能是处于外加电场的干扰下,应采用下列措施使电桥调到平衡:

1)加设屏蔽,用金属屏蔽罩或网把试品与干扰源隔开;

4-5什么是测量 tanδ的正接线和反接线 ?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

答:正接线是被试品 CX的两端均对地绝缘,连接电源的高压端,而反接线是被试品接

于电源的低压端。反接线适用于被试品的一极固定接地时,而正接线适用于其它情况。

综合比较本章中介绍的各种预防性试验项目的效能和优缺点

的绝缘缺陷种类、检测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局限性等 )。

答:测量绝缘电阻能有效地发现下列缺陷:总体绝缘质量欠佳;绝缘受潮; 两极间有贯

穿性的导电通道;绝缘表面情况不良。测量绝缘电阻不能发现下列缺陷: 绝缘中的局部缺陷:

如非贯穿性的局部损伤、含有气泡、分层脱开等;绝缘的老化:因为已经老化的绝缘,其绝缘电阻还可能是相当高的。

4-7总结进行各种预防性试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答:测量绝缘电阻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试验前应将试品接地放电一定时间。对容量较大的试品,一般要求 5-10min.这是

为了避免被试品上可能存留残余电荷而造成测量误差。试验后也应这样做,以求安全。

高压测试连接线应尽量保持架空,确需使用支撑时,要确认支撑物的绝缘对被试品绝缘测量结果的影响极小。

测量吸收比时,应待电源电压达稳定后再接入试品,并开始计时。

(4)对带有绕组的被试品,加先将被测绕组首尾短接,再接到 L端子:其他非被测绕组

也应先首尾短接后再接到应接端子。

绝缘电阻与温度有十分显著的关系。绝缘温度升高时,绝缘电阻大致按指数率降低.吸收比的值也会有所改变。所以,测量绝缘电阻时,应准确记录当时绝缘的温度,而在

比较时,也应按相应温度时的值来比较。

(6)每次测试结束时,应在保持兆欧表电源电压的条件下,先断开 L端子与被试品的连

线,以免试品对兆欧表反向放电,损坏仪表。

4-8对绝缘的检查性试验方法,除本章所述者外,还有哪些可能的方向值得进行探索研

究的?请开拓性地、探索性地考虑一下, 也请大致估计一下这些方法各适用于何种电气设备,

对探测何种绝缘缺陷可能有效。

4-9 综合计论:现行对绝缘的离线检查性试验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探索一下:对某些电

气设备绝缘进行在线检测的可能性和原理性方法。

答:不足之处:需要停电进行,而不少重要的电力设备不能轻易地停止运行;监测间隔

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发现绝缘故障; 停电后的设备状态与运行时的设备状态不相符, 影响诊

第五章 电气绝缘高电压试验

5-1简述直流耐压试验与交流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5-2直流耐压试验电压值的选择方法是什么?

5-3高压实验室中被用来测量交流高电压的方法常用的有几种?

5-4简述高压试验变压器调压时的基本要求。

5-535kV 电力变压器,在大气条件为时做工频耐压试验,应选用球隙的球极直径为多

5-6工频高压试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5-7简述冲击电流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5-8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起动方式有哪几种?

5-9最常用的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有哪几种?

简述直流耐压试验与交流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直流下没有电容电流, 要求电源容量很小,加上可么用串级的方法产生高压直

流,所以试验设备可以做得比较轻巧, 适合于现场预防性试验的要求。 特别对容量较大的试

品,如果做交流耐压试验,需要较大容量的试验设备,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办到。 而做直流

耐压试验时,只需供给绝缘泄漏电流(最高只达毫安级) ,试验设备可以做得体积小而且比

较轻便,适合现场预防性试验的要求。

2)在试验时可以同时测量泄漏电流,由所得的“电压一电流”曲线能有效地显示绝缘内部的集中性缺陷或受潮,提供有关绝缘状态的补充信息。

3)直流耐压试验比之交流耐压试验更能发现电机端部的绝缘缺陷。其原因是直流下

没有电容电流流经线棒绝缘, 因而没有电容电流在半导体防晕层上造成的电压降, 故端部绝

缘上分到的电压较高,有利于发现该处绝缘缺陷。

4)在直流高压下,局部放电较弱,不会加快有机绝缘材料的分解或老化变质,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非破坏性试验的性质。

5-2直流耐压试验电压值的选择方法是什么?

答:由于直流下绝缘的介质损耗很小, 局部放电的发展也远比交流下微弱, 所以直流下

绝缘的电气强度一般要比交流下的高。在选择试验电压值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直流耐压试验所用的电压往往更高些,并主要根据运行经验来确定,一般为额定电压的2倍以上,且是逐级升压,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可及时停止试验,进行处理。直流耐压试验的时间可以比交

流耐压试验长一些,所以发电机试验时是以每级倍额定电压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

读取泄漏电流值。电缆试验时,在试验电压下持续 5min,以观察并读取泄漏电流值。

5-3高压实验室中被用来测量交流高电压的方法常用的有几种?

答:用测量球隙或峰值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的峰值, 用静电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的有效

值(峰值电压表和静电电压表还常与分压器配合使用以扩大仪表的量程) ,为了观察被测电

压的波形,也可从分压器低压侧将输出的被测信号送至示波器显示波形。

5-4简述高压试验变压器调压时的基本要求。

答:试验变压器的电压必须从零调节到指定值,同时还应注意:

电压应该平滑地调节,在有滑动触头的调压器中,不应该发生火花;

(2) 调压器应在试验变压器的输入端提供从零到额定值的电压, 电压具有正弦波形且没

调压器的容量应不小于试验变压器的容量。

应选用球隙的球极直径为多大?球隙距离为多少?

解:根据《规程》,35kV电力变压器的试验电压为

因为电力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基本上不受周围大气条件的影响, 所以保护球隙的实际放电

2 106.9(kV,最大值),也就是说,球隙的实际放

电电压等于(最大值)。因为球隙的放电电压与球极直径和球隙距离之间关系是在标准大气状

态下得到的,所以应当把实际放电电压换算到标准大气状态下的放电电压 U0,即

查球隙的工频放电电压表,若选取球极直径为

10cm,则球隙距离为4cm时,在标准大

105kV(最大值)。而在试验大气状态下的放电电压

5-6工频高压试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在电气设备的工频高压试验中,除了按照有关标准规定认真制定试验方案外,还须注意下列问题:

防止工频高压试验中可能出现的过电压;

试验电压的波形畸变与改善措施。

5-7简述冲击电流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答:由一组高压大电容量的电容器, 先通过直流高压并联充电, 充电时间为几十秒到几

分;然后通过触发球隙的击穿,并联地对试品放电,从而在试品上流过冲击大电流。

图5-22 冲击电压发生器原理图

5-8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起动方式有哪几种?

答: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起动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是自起动方式。这时只要将点火球隙

F1的极间距离调节到使其击穿电压等于所需的

F1上的电压上升到等于

即自行击穿,起动整套装置。可见这时输

出的冲击电压高低主要取决于F1的极间距离,提高充电电源的电压,只能加快充电速度和增大冲击波的输出频度,而不能提高输出电压。

②是使各级电容器充电到一个略低于 F1击穿电压的电压水平上,处于准备动作的状态,

然后利用点火装置产生一点火脉冲,达到点火球隙F1中的一个辅助间隙上使之击穿并引起F1主间隙的击穿,以起动整套装置。

5-9最常用的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有哪几种?

目前最常用的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有: ①分压器-示波器;②测量球隙;③分压器-峰值

球隙和峰值电压表只能测量电压峰值, 示波器则能记录波序, 即不仅指示峰值而且能显

示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第七章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为什么需要用波动过程研究电力系统中过电压?

试分析波阻抗的物理意义及其与电阻之不同点?

试分析直流电势E合闸于有限长导线(长度为l,波阻为Z)的情况,末端对地接有

电阻R(习题7-3图)。假设直流电源内阻为零。

当R=Z时,分析末端与线路中间

R时,分析末端与线路中间

当R=0时,分析末端的电流波形和线路中间

母线上接有波阻抗分别为

Z1、Z2、Z3的三条出线,从Z1线路上传来幅值为

的无穷长直角电压波。求出在线路

Z3出现的折射波和在线路

有一直角电压波E沿被阻抗为Z=500的线路传播,线路末端接有对地电容

画出计算末端电压的彼德逊等值电路,并计算线路末端电压波形;

选择适当的参数,把电容C等值为线段,用网格独计算线路末端的电压波形;

画出以上求得的电压波形,并进行比较。

7-6波在传播中的衰减与畸变的主要原因?说明冲击电晕对雷电波波形影响的原因?

7-7当冲击电压作用于变压器绕组时,在变压器绕组内将出现振荡过程,试分析出现振

荡的根本原因,并由此分析冲击电压波形对振荡的影响。

7-8说明为什么需要限制旋转电机的侵入波陡度。

7-1为什么需要用波动过程研究电力系统中过电压?

答:实际电力系统采用三相交流或双极直流输电, 属于多导线线路,而且沿线路的电场、

磁场和损耗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所谓均匀无损单导线线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为了揭示线路波过程的物理本质和基本规律,可暂时忽略线路的电阻和电导损耗,假定沿线线路参数处处相同,故首先研究均匀无损单导线中的波过程。

7-2 试分析波阻抗的物理意义及其与电阻之不同点?

答:分布参数线路的波阻抗与集中参数电路的电阻虽然有相同的量纲, 但物理意义上有

(1)波阻抗表示向同一方向传播的电压波和电流波之间比值的大小;电磁被通过波阻

抗为Z的无损线路时,其能量以电磁能的形式储存于周围介质中. 而不像通过电阻那样被消

(2)为了区别不同方向的行波, Z的前面应有正负号。

3)如果导线上有前行波,又有反行波,两波相遇时,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比值不再等于波阻抗,即

Z只与导线单位长度的电感

L0和电容C0有关,与线路长度无关。

试分析直流电势E合闸于有限长导线(长度为l,波阻为Z)的情况,末端对地接有

电阻R(如图7-24所示)。假设直流电源内阻为零。

当R=Z时,分析末端与线路中间

时,分析末端与线路中间

当R=0时,分析末端的电流波形和线路中间

解:(1)当R=Z时,没有反射电压波和反射电流波,

即u1b0。则末端与线路中间

图(1) 末端接集中负载 R=Z时的电压波形

时,根据折射和反射系数计算公式(

u1f2E,波形如下。

图(2) 末端开路时的电压波形

(3)当R=0时,根据折射和反射系数计算公式(

压U=u=0,反射电压

i1f。在反射波到达范围内,导线上各点电流为

图(3-1)末端接地时末端的电流波形

母线上接有波阻抗分别为

Z1、Z2、Z3的三条出线,从

穷长直角电压波。求出在线路 Z3出现的折射波和在线路 Z1上的反射波。

解:当无穷长直角波 uif E沿线路Z1达到母线后,在线路 Z1上除u1f、i1f外又会产

生新的行波u1b、i1b,因此线路上总的电压和电流为

设线路Z2为无限长,或在线路

Z2上未产生反射波前,线路

Z2上只有前行波没有反行

波,则线路Z2上的电压和电流为

同理,线路Z3上的电压和电流为

然而母线上只能有一个电压电流,因此其左右两边的电压电流相等,即

7-5有一直角电压波 E沿波阻抗为 Z=500 的线路传播,线路末端接有对地电容 C=

画出计算末端电压的彼德逊等值电路,并计算线路末端电压波形;

选择适当的参数,把电容C等值为线段,用网格图计算线路末端的电压波形;

画出以上求得的电压波形,并进行比较。

解:(1)计算末端电压的彼德逊等值电路如图(4),线路末端电压为

图(4) 彼德逊等值电路

7-6波在传播中的衰减与畸变的主要原因?说明冲击电晕对雷电波波形影响的原因?

答:波的衰减和变形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线路电阻和绝缘电导的影响

实际输电线路并不满足无变形条件(式7-28),因此波在传播过程中不仅会衰减,同时还会变形。此外由于集肤效应,导线电阻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任意波形的电磁波可以分解成为不同频率的分量,因为各种频率下的电阻不同,波的衰减程度不同,所以也会引起波传播过程中的变形。

由于电晕要消耗能量,消耗能量的大小又与电压的瞬时值有关,故将使行波发生衰减的同时伴随有波形的畸变。

冲击电晕对雷电波波形影响的原因:

雷电冲击波的幅值很高, 在导线上将产生强烈的冲击电晕。 研究表明,形成冲击电晕所

需的时间非常短,大约在正冲击时只需

μs;而且与电压陡度的关系非

常小。由此可以认为,在不是非常陡峭的波头范围内,

冲击电晕的发展主要只与电压的瞬时

值有关。但是不同的极性对冲击电晕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当产生正极性冲击电晕时,电子

在电场作用下迅速移向导线,正空间电荷加强距离导线较远处的电场强度,

一步发展;电晕外观是从导线向外引出数量较多较长的细丝。

当产生负极性电晕时,正空间

电荷的移动不大,它的存在减弱了距导线较远处的电场强度.

使电晕不易发展;电晕外观上

是较为完整的光圈。由于负极性电晕发展较弱,而雷电大部分是负极性的,

算中常以负极性电晕作为计算的依据。

7-7当冲击电压作用于变压器绕组时,在变压器绕组内将出现振荡过程,试分析出现振

荡的根本原因,并由此分析冲击电压波形对振荡的影响。

答:出现振荡的根本原因: 由于变压器的稳态电位分布与起始电位分布不同, 因此从起

始分布到稳态分布, 其间必有一个过渡过程。 而且由于绕组电感和电容之间的能量转换, 使

过渡过程具有振荡性质。

冲击电压波形对振荡的影响 :变压器绕组的振荡过程,与作用在绕组上的冲击电压波形

有关。波头陡度愈大,振荡愈剧烈;陡度愈小,由于电感分流的影响,起始分布与稳态分布

愈接近,振荡就会愈缓和, 因而绕组各点的对地电位和电位梯度的最大值也将降低。 此外波

尾也有影响,在短波作用下,振荡过程尚未充分激发起来时, 外加电压已经大大衰减, 故使

绕组各点的对地电位和电位梯度也较低。

7-8说明为什么需要限制旋转电机的侵入波陡度。

答:在直接与电网架空线连接方式下,雷电产生的冲击电压直接从线路传到电机,对电机的危害性很大,需采取限制侵入波陡度的保护措施,使得侵入电机的冲击电压的波头较平缓,匝间电容的作用也就相应减弱。

第八章 雷电过电压及防护

8-1试述雷电放电的基本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8-2试述雷电流幅值的定义, 分别计算下列雷电流幅值出现的概率: 30kA、50kA、88kA、

8-3雷电过电压是如何形成的?

8-4某变电所配电构架高 11m,宽,拟在构架侧旁装设独立避雷针进行保护,避雷针距

构架至少 5m。试计算避雷针最低高度。

8-5设某变电所的四支等高避雷针,高度为 25m,布置在边长为 42m的正方形的四个顶

点上,试绘出高度为 11m的被保护设备,试求被保护物高度的最小保护宽度。

8-6什么是避雷线的保护角?保护角对线路绕击有何影响?

8-7试分析排气式避雷器与保护间隙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8-8试比较普通阀式避雷器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性能, 说说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有哪些

8-9试述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特性和各项参数的意义。

8-10限制雷电过电压破坏作用的基本措施是什么?这些防雷设备各起什么保护作用?

8-11平原地区 110kV单避雷线线路水泥杆塔如图所示,绝缘子串由 6×X-7组成,长

为,其正极性 U50%为700kV,杆塔冲击接地电阻 Ri为7Ω,导线和避雷线的直径分别为和,

15℃时避雷线弧垂,下导线弧垂,其它数据标注在图中,单位为 m,试求该线路的耐雷水平

8-12某平原地区 550kV输电线路档距为 400m,导线水平布置,导线悬挂高度为,相间

距离为,15℃时弧垂。导线四分裂,半径为,分裂距离 (等值半径为。两根避雷线半径,相

距,其悬挂高度为 37m,15℃时弧垂。杆塔电杆μ H,冲击接地电阻为 10Ω。线路采用 28

片XP-16绝缘子,串长,其正极性U50%为,负极性U50%为,试求该线路的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

8-13为什么110kV及以上线路一般采用全线架设避雷线的保护措施, 而35kV及以下线

8-14输电线路防雷有哪些基本措施。

8-15变电所进线段保护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

8-16试述变电所进线段保护的标准接线中各元件的作用。

8-17某110kV变电所内装有 FZ-110J型阀式避雷器,其安装点到变压器的电气距离为

50m,运行中经常有两路出线,其导线的平均对地高度为 10m,试确定应有的进线保护段长

8-18试述旋转电机绝缘的特点及直配电机的防雷保护措施。

8-19说明直配电机防雷保护中电缆段的作用。

8-20试述气体绝缘变电所防雷保护的特点和措施。

8-21什么是接地?接地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用途?

8-22什么是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8-23试计算如图 8-44所示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 已知垂直接地极是由 6根直径为、

长3m的圆管组成,土壤电阻率为 200Ω·m,雷电流为 40A时冲击系数 为,冲击利用系数

8-24某220kV变电所,采用 型布置,变电所面积为×,土壤电阻率为 300Ω·m,试

估算其接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

8-1试述雷电放电的基本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答:雷电放电的基本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辉放电三个阶段。

(1)先导放电阶段——开始产生的先导放电是跳跃式向前发展。先导放电常常表现为

分枝状,这些分枝状的先导放电通常只有一条放电分支达到大地。整个先导放电时间约~,相应于先导放电阶段的雷电流很小。

2)主放电阶段——主放电过程是逆着负先导的通道由下向上发展的。在主放电中,雷云与大地之间所聚集的大量电荷,通过先导放电所开辟的狭小电离通道发生猛烈的电荷中和,放出巨大的光和热。在主放电阶段,雷击点有巨大的电流流过,主放电的时间极短。

3)余辉放电阶段——当主放电阶段结束后,雷云中的剩余电荷将继续沿主放电通道

下移,使通道连续维持着一定余辉。余辉放电电流仅数百安,但持续的时间可达 ~。

8-2试述雷电流幅值的定义,

分别计算下列雷电流幅值出现的概率:

答:根据式(8-4),P10

88。其中,P为雷电流幅值超过

I的概率,I为雷电流幅值。

8-3雷电过电压是如何形成的?

答:雷电过电压的形成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a.雷直击于地面上接地良好的物体(图 8-3)时,流过雷击点 A的电流即为雷电流 i。

采用电流源彼德逊等值电路,则雷电流

Z0下来的雷电入射波的幅值

,A点的电压幅值UAIRi。

b.雷直击于输电线路的导线(图 8-4)时,电流波向线路的两侧流动,如果电流电压均

导线被击点 A的过电压幅值为

雷云对地放电过程中,放电通道周围空间电磁场急剧变化,

会在附近线路的导线上产生

过电压(图8-5)。在雷云放电的先导阶段,先导通道中充满了电荷,如图

这些电荷对导线产生静电感应,

在负先导附近的导线上积累了异号的正束缚电荷,

的负电荷则被排斥到导线的远端。

因为先导放电的速度很慢,所以导线上电荷的运动也很慢,

由此引起的导线中的电流很小,

同时由于导线对地泄漏电导的存在,

处的导线电位相同。当先导到达附近地面时,

主放电开始,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被中和,

相应的导线上的束缚电荷得到解放,以波的形式向导线两侧运动,如图

荷流动形成的电流i乘以导线的波阻抗Z即为两侧流动的静电感应过电压波

8-4某变电所配电构架高 11m,宽,拟在构架侧旁装设独立避雷针进行保护,避雷针距

构架至少 5m。试计算避雷针最低高度。

分别令p=1,p= h,列出以下式子

所以避雷针的最低高度为米。

8-5设某变电所的四支等高避雷针,高度为25m,布置在边长为42m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试绘出高度为11m的被保护设备,试求被保护物高度的最小保护宽度。

8-6什么是避雷线的保护角?保护角对线路绕击有何影响?

答:避雷线的保护角指避雷线和外侧导线的连线与避雷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 用来表示

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程度。保护角愈小,避雷线就愈可靠地保护导线免遭雷击。

8-7试分析排气式避雷器与保护间隙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a) 当雷电波侵入时,间隙先击穿,雷电流经间隙泄入

大地,从而保护了电气设备;

b) 过电压消失后,保护间隙中仍有工频续流流过,且

c) 伏秒特性曲线较陡,放电分散性大,与被保护设备

的绝缘配合不理想,并且动作后会形成截波,对变压器纵绝

当间隙不能自行熄弧时,

将引起断路器跳闸。为减少线

后,管壁将变薄,故应装设

路停电事故,应加装自动重合

简单可靠的动作指示器。

阻接地系统外的低压配电系

8-8试比较普通阀式避雷器与金属氧化锌避雷器的性能, 说说金属氧化锌避雷器有哪些

答:由于氧化锌阀片优异的非线性伏安特性,使金属氧化锌避雷器( MOA)与普通阀式

避雷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保护性能好;(2)无续流;(3)通流容量大;(4)运行安全可靠。

8-9试述金属氧化锌避雷器的特性和各项参数的意义。

答: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气特性的基本技术指标:

1)额定电压——避雷器两端允许施加的最大工频电压有效值,与热负载有关,是决定避雷器各种特性的基准参数。

2)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允许持续加在避雷器两端的最大工频电压有效值,决定了避雷器长期工作的老化性能。

(3)参考电压——避雷器通过lmA工频电流阻性分量峰值或者lmA直流电流时,其两端之间的工频电压峰值或直流电压,通常用U1mA表示。从该电压开始,电流将随电压的升

高而迅速增大,并起限制过电压作用。因此又称起始动作电压,也称转折电压或拐点电压

4)残压——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时两端出现的电压峰值。包括三种放电电流波形下的残压,避雷器的保护水平是三者残压的组合。

5)通流容量——表示阀片耐受通过电流的能力。

6)压比——MOA通过波形为8/20s的标称冲击放电电流时的残压与其参考电压之

比。压比越小,表示非线性越好, 通过冲击放电电流时的残压越低, 避雷器的保护性能越好。

7)荷电率——MOA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峰值与直流参考电压的比值。荷电率愈高,说明避雷器稳定性能愈好,耐老化,能在靠近“转折点”长期工作。

8)保护比——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与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峰值的比值或压比与荷电率之比。保护比越小,MOA的保护性能越好。

8-10限制雷电过电压破坏作用的基本措施是什么?这些防雷设备各起什么保护作用?

答:限制雷电的破坏性,基本措施就是加装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防雷接地、电抗线圈、电容器组、消弧线圈、自动重合闸等防雷保护装置。

避雷针、避雷线用于防止直击雷过电压,避雷器用于防止沿输电线路侵入变电所的感应雷过电压。下面主要介绍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的保护原理及其保护范围。

8-11平原地区 110kV单避雷线线路水泥杆塔如图所示,绝缘子串由 6×X-7组成,长

为,其正极性 U50%为700kV,杆塔冲击接地电阻 Ri为7Ω,导线和避雷线的直径分别为和,

15℃时避雷线弧垂,下导线弧垂,其它数据标注在图中,单位为 m,试求该线路的耐雷水平

8-12某平原地区 550kV输电线路档距为 400m,导线水平布置,导线悬挂高度为,相间

距离为,15℃时弧垂。导线四分裂,半径为,分裂距离 (等值半径为。两根避雷线半径,相

距,其悬挂高度为 37m,15℃时弧垂。杆塔电杆μ H,冲击接地电阻为 10Ω。线路采用 28

片XP-16绝缘子,串长,其正极性U50%为,负极性U50%为,试求该线路的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

8-13为什么110kV及以上线路一般采用全线架设避雷线的保护措施, 而35kV及以下线

答:输电线路的防雷,应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 并结合当地

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 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采用合

理的防雷方式。因此,35kV线路不宜全线架设避雷线, 110kV及以上线路应全线架设避雷线。

8-14输电线路防雷有哪些基本措施。

答:(1)架设避雷线;(2)降低杆塔接地电阻;(3)架设耦合地线;(4)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5)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6)装设避雷器;(7)加强绝缘;(8)装设自动重合闸。

8-15变电所进线段保护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

答:变电所进线段保护的作用在于限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流幅值和侵入波的陡度。

针对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具体要求如下:

a) 未沿全线架设避雷线的 35kV~110kV架空送电线路,应在变电所 1km~2km的进线

段架设避雷线作为进线段保护,要求保护段上的避雷线保护角宜不超过 20°,最大不应超

b) 110kV及以上有避雷线架空送电线路,把 2km范围内进线作为进线保护段,要求加

强防护,如减小避雷线的保护角α及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 Ri。要求进线保护段范围内的杆塔

耐雷水平,达到表8-7的最大值,以使避雷器电流幅值不超过 5kA(在330~500kV级为10kA),

而且必须保证来波陡度 a不超过一定的允许值。

8-16试述变电所进线段保护的标准接线中各元件的作用。

答:在图8-32所示的标准进线段保护方式中,安装了排气式避雷器 FE。

在雷季,线路断路器、隔离开关可能经常开断而线路侧又带有工频电压 (热备用状态),

沿线袭来的雷电波 (其幅值为 U50%)在此处碰到了开路的末端,于是电压可上升到 2U50%,这时

可能使开路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对地放电, 引起工频短路,将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绝缘支座

烧毁,为此在靠近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处装设一组排气式避雷器 FE。

8-17某110kV变电所内装有 FZ-110J型阀式避雷器,其安装点到变压器的电气距离为

50m,运行中经常有两路出线,其导线的平均对地高度为 10m,试确定应有的进线保护段长

8-18试述旋转电机绝缘的特点及直配电机的防雷保护措施。

答:旋转电机绝缘的特点:

1)在相同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中,旋转电机的绝缘水平最低;

2)电机在运行中受到发热、机械振动、臭氧、潮湿等因素的作用使绝缘容易老化。特别在槽口部分,电场极不均匀,在过电压作用下容易受伤;

3)保护旋转电机用的磁吹避雷器(FCD型)的保护性能与电机绝缘水平的配合裕度

(4) 由于电机绕组的匝间电容 K很小,所以当冲击波作用时, 匝间所受电压为 v ,

要使该电压低于电机绕组的匝间耐压, 必须把来波陡度 a限制得很低,试验结果表明,为了

保护匝间绝缘必须将侵入波陡度限制在 5kV/μs以下;

5)电机绕组中性点一般是不接地的,三相进波时在直角波头情况下,中性点电压

可达进波电压的两倍,因此必须对中性点采取保护措施。试验证明,侵入波陡度降低时,中性点过电压也随之减小,当侵入波陡度降至2kV/μs以下时,中性点过电压不超过进波的过电压。

直配电机的防雷保护措施:

(1)发电机出线母线上装一组 MOA或FCD型避雷器,以限制侵入波幅值,取其 3kA下

的残压与电机的绝缘水平相配合,保护电机主绝缘。

(2) 采用进线段保护,一般采用电缆段与排气式避雷器配合的典型进线段保护,它们

联合作用以限制流经避雷器中的雷电流幅值使之小于 3kA。

(3) 在发电机母线上装设一组并联电容器,包括电缆段电容在内一般每相电容应为

~μF,可以限制雷电侵入波的陡度 a使之小于2kV/μs,同时可以降低感应雷过电压使之低

于电机冲击耐压强度,保护电机匝间绝缘和中性点绝缘。

4)发电机中性点有引出线时,中性点应加装避雷器保护,如电机绕组中性点并未引出,则每相母线并联电容应增至~μF。

8-19说明直配电机防雷保护中电缆段的作用。

答:有电缆段的直配电机保护接线如图 8-37(a)所示,雷直击于电缆首端的架空线路,

排气式避雷器FE2动作,电缆芯线与外皮经

FE2短接在一起,雷电流流过

R1所形成的电压iR1

同时作用在芯线和外皮上,沿着外皮将有电流i2

,此压降是由环绕外皮的磁力线变化所造成的,

这些磁力线也必然全部环绕芯线,在芯线上同时感应出一个大小等于

它将阻止雷电流从电缆首端

A点沿芯线向电机流动,也即限制了流经避雷器

8-20试述气体绝缘变电所防雷保护的特点和措施。

答:气体绝缘变电所 (GIS)防雷保护有以下特点:

1)GIS绝缘具有比较平坦的伏秒特性。绝缘水平主要决定于雷电冲击水平,需采用

性能优异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加以保护。

(2)GIS变电所的波阻抗一般在60~100Ω,约为架空线路的1/5,雷电侵入波从架空线路传入GIS,折射系数较小,折射电压也就较小,对GIS的雷电侵入波保护有利。

3)GIS变电所结构紧凑,各电气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小,避雷器离被保护设备较近,因此可使雷电过电压限制在更低的水平。

4)GIS绝缘中完全不允许产生电晕,因为一旦产生电晕,绝缘会立即发生击穿,这

样将会导致整个 GIS变电所绝缘的破坏。 因此,要求GIS过电压保护有较高的可靠性, 并且

在设备的绝缘配合上要留有足够的裕度。

(5)由于GIS变电所的封闭性,所以电气设备不会因受大气污秽、降水等的影响而降

低绝缘强度。但需指出,对SF6气体的洁净程度和所含水分却要求极严, 同时对导体和内壁

的光洁度也要求极高,否则绝缘强度将大幅度下降。

气体绝缘变电所 (GIS)的防雷措施有以下几点:

在GIS管道与架空线路连接处应装设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FMO1),其接地端应与管道金

在电缆与架空线路的连接处应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FMO1),其接地端应与电缆的金属外皮连接。对三芯电缆,末端的金属外皮应与GIS管道金属外壳连接接地,如图8-41(a)所示。对单芯电缆,末端的金属护层应经金属氧化物电缆护层保护器(FC)接地,如图8-41(b)所示。

8-21什么是接地?接地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用途?

答:接地——指将电力系统中电气装置和设施的某些导电部分, 经接地线连接至接地极。

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极,电气装置、设施的接地端子与接地极连接用的金属导电部分称为接地线。

1)工作接地——为运行需要所设的接地,如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电阻接地;

2)保护接地——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

3)防雷接地——为雷电保护装置(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等)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

4)静电接地——为防止静电对易燃油、天然气贮罐、氢气贮罐和管道等的危险作用而设的接地。

8-22什么是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答:接地装置对地电位 u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电流 i的比值称为接地电阻。

人在地面上离设备水平距离为处于设备外壳、 架构或墙壁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处两点间的

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即接触电压 Ut。

当人在分布电位区域内跨开一步,两脚间(水平距离)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位差,即

8-23试计算如图 8-44所示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 已知垂直接地极是由 6根直径为、

长3m的圆管组成,土壤电阻率为 200 m,雷电流为40A时冲击系数 为,冲击利用系数

解:查表8-19可得,对于长度为 3m左右的垂直接地极,其工频接地电阻为

单根垂直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为:

由6根等长水平放射形接地极组成的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装置可按下式计算

8-24某220kV变电所,采用 型布置,变电所面积为×,土壤电阻率为 300 m,试

估算其接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

解:查表8-19,对于复合接地网,其工频接地电阻的简易计算式如下:


1、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常数K值 c 。

2、温差法计算热负荷的公式,适应于载热体在换热过程中 b 。

c.既有相变又有温变。

3、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积的流体质量称为 b。

4、压力 a 有碍于吸收过程的进行。

5、润滑油的质量指标中,酸值越 a ,质量越好。

6、仪表输出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被测变量之比为仪表的 c 。

7、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是控制作用不断克服 b 的过程。

8、选择被控变量原则为 c 。

b.被控变量变化灵敏大

c.单值对应关系,工艺合理性,被控变量变化灵敏度大。

9、相对压强的负值为 c 。

a.表压 b.绝压 c.真空度 d.大气压

10、气体密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什压降温,气体密度 a 。

11、流体的粘度愈大,它的流动性就 b。

12、离心泵的叶轮能提高液体的 c 。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17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性质最稳定的物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