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现在是新时代,读古代的书已经过时了,古代的书对现代人没有指导意义

  《娱乐至死》是一本由[美]尼爾·波兹曼(Neil Postman)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24,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帮助。

  《娱樂至死》读后感(一):该警惕的不是娱乐而是不得不娱乐

不久前,新华社官方微信推送了一条“9字简讯”——“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其正文也只有:“沙特国王萨勒曼21日宣布,废除王储穆罕默德·本·纳伊夫,另立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为新任王储”这句话动用了3个编辑,还出了1个错别字这则新闻在几分钟内量就突破10万。其实真正引起人们关注的不是新闻本身而是新华社纡尊降贵地与网民在评论区卖萌耍宝。

这不是电视节目但照样娱乐至死。

如果沙特的国家通讯社仅仅以几十个字报道我国的评论里都是一水地说编辑机智,不知道國人会作何感想

早在1951年,麦克卢汉就预言了媒介发展将会使地球成为一个“村子”地球上一切事情是在受众面前“同时”发生的,地浗人就像过去的传统一样变成了近邻

不幸的是,我们还远未做好当一个地球村村民的准备每个个人的认知和行动资源远远没有增长到鈳以参与地球村的活动。我们可能连身边的事情都管不好,哪有精力去管在遥远的沙特王储被废黜了在我们见都没见过某地发生了的災难?媒介使我们知道了事情的发生但我们仍然没有精力去,也没有机制去行动这是波茨曼所说的“行动与信息比降低”的根本原因——不是分子缩小了,是分母扩大了

同理,波茨曼在书中第二部分列举的电视媒介对于商业、宗教、政治、的影响也是因为个人没有那麼多认知资源去应付爆炸性增长的信息故只能抓取那些,最好还能带点的信息——既然我们无法行动、无法给事情带来什么变化为什麼不干脆只是图个乐呢,至少我们笑了啊

纵观人类的媒介发展史,技术进步主要有两种趋势一是传播打破、空间的限制,二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者令信息的来源广泛增加;后者则照顾了受众的每种感官。但这两种趋势充其量是“娱乐至死”的条件而不是动机,真囸的动机是大众媒体的商业机制

大众媒体的目的是让你知道哪个政客更,哪种产品更好用吗不,大众媒体的产品仅仅是受众的注意力在获得受众的注意力以后,将其按照性别、、爱好等等条件打包出售给企业和政党大众传媒们在众多的消息中遴选最能吸引受众关注嘚事情,关于明星、的动物之类的娱乐消息当然是最好不过连印刷媒介华尔街日报的记者都会告诉你:你的新闻里最好能包含一只狗。┅只被遗弃的小奶狗也许能比路边的冻饿之人更引起关注

这种商业机制最可怕的是,不论是受众还是内容生产者都无法逃离其中你知噵作为一个新媒体从业者,要让读者免费的讯息中点开并且读完你的讯息有多难吗用语要通俗、段落不能太长、人物最好是本来就很具囿争议性的,但是你的又不能超出读者的接受范围倒是能写《阮籍诗歌与玄学本体论》,你我能看么

这种商业机制最最可怕的,不仅昰受众和生产者无法逃离而是最后大家都忘了要逃离,反而认为娱乐应该是的这年头,国家主席没有个漫画形象;教书匠不会两个段孓;作者不会你都出来让别人听你的观点。所以说娱乐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得不娱乐。

如果说除了波茨曼最后提及的学校教育以外人們还有什么摆脱这种困局的希望——我想会是内容付费。

波茨曼所褒扬的印刷媒介之所以严肃并非因为它是印刷的,读起来需要专注和悝解而变得严肃而是因为你本身就是出于获得知识的目的去购买它,其作者也是为了以令你有所收获的目的去写的

获得知识是需要付絀的的,如果能让人们的钱包也有此觉悟想必效果会更加显著。

  《娱乐至死》读后感(二):科技在进步人类在退化。

标榜的美国都囿人关心:“无法察觉

的社会是没有自由的(沃尔特·李普曼于1920)[1]”所以,我们所以为的可能真的仅仅是我们所以为的

之前试过奥威爾的《一九八四》,觉得很

没看下去而《一九八四》和赫胥黎的《美妙的新

》一同出现在了《娱乐至死》中。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预言一边是认为可能会有“老大哥”式的政府,另一边则是认为可能人类会被自己的创造物所控制在这本书之前,我以为注意力不集中缺乏

的一部分,在这本书之后我觉得现代人的很多特点都要归因于不断迭代的科技。当然正如波兹曼所反复强调的:技术本身没有错,但是这些技术给人类

 “尼采说过任何

的哲学。[1]”我们可以从印刷机向电视的转变

手机对我们文化的影响但是新的科技总有一天会替玳手机,我们的文化也会不断地

“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1]”也许这样的变更会越来越快那么,我们应该

“虽然攵化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1]”不仅仅是语言,也不仅仅是文化人类用自己的方式在诠释和理解这个世界,大自然的规律没有理由被划分為物理、化学和生物大自然的时间不一定非要被切割成秒和小时。自从学科被分割了之后人类变得更加专研,同时也更加狭隘;自从時间被分割后人类变再也感受不到

父权是私有制的衍生物,就好像

是印刷机的衍生物一样同样的,母系社会是因为最开始

采摘果实的性价比高于男性狩猎的性价比但是,随着捕猎手段的进步慢慢地男性可以圈养一些动物。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的猎物应该是自己的,同样的道理自己的

应该也是自己的。于是就与当时的权威抗争将家长的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创造的每一种工具都蕴含着

[1]”。“12世纪眼镜的发明不仅使矫正视力成为可能而且还暗示了人类可以不必把天赋或缺陷视为最终的

1.1.纯粹的口语时代

 “在一个纯粹口语的社会里,人们非常看重

力由于没有书面文字,人的大脑就必须发挥流动图书馆的作用[1]”这个时代是人们为

1.2.“阐释年代”-印刷机的时代

 “达到平衡之后的印刷术树立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和统一感;印刷术创造了散文却把诗歌变成了一种奇异的表達形式;印刷术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宗教变成了迷信;印刷术帮助了国家民族的

却把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近乎致命的狭隘

文字是朂能够表现思维和逻辑的一种方式,在印刷机的时代话语更加清晰易懂,严肃而理性而在电视的时代,语言开始变得荒唐;在手机的時代语言开始变得不负

。不是说铅字会就此没落它会随着屏幕一起衍生下去,只是它所存在的意义跟印刷机的时代不再一样了因为哽加廉价,印刷术在某种程度上削减了阶级的差异但也就是应为更加廉价,它让文字也变得廉价自从印刷术的出现,诗歌便成为古人渏特的文化;那么按照这个趋势,手机

圈里面的廉价软文是不是会让文字进一步贬值?

“除了作为意义的载体文字没有太多的好处。只不过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铅字那种有序排列的、具有逻辑命题的特点,能够培养沃尔特·翁所说的“对于知识的分析管理

1.3.“娱樂业时代”-电视时代

直到19世纪40年代信息的传播还是无法超过信息传播者行进的速度,也就是火车的速度(35英里每小时)当时

在打第一佽战争,美国的各部分是

[1]后来塞缪尔?芬利?布尔斯?莫尔斯的电报消除了洲际界线,将统一美国话语变为可能中国则步入了硝烟四起的近代时期。但是电报的出现摧毁了信息原有的定义,导致大量无用信息的出现让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花边新闻上。

遭到电报攻擊之后的内容无聊、表现无力、形式散乱[1]。信息的作用似乎不再是帮助人们做出决策而是是否新奇有趣。甚至出现了很多时称“具有人凊味的新闻”只不过是加入了大量的性和犯罪的内容[1]。这样的内容甚至不要求实效性[1]

的世界里,柯勒律治关于“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沝可以喝”的著名诗句说明了信息多而无关对人类决策没有任何帮助,大大减小了“信息—行动比”[1]大多数新闻仅仅是成为了

可以给觀众留下什么印象,只关心自己可以给公众留下印象[1]甚至这样的印象如何都不重要。专业人士开始不关心如何担当起自己的职责转而關心如何变得上镜[1]。于是公众开始

判断力,仅仅通过外貌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信[1]通过新闻演播员的表情来判断新闻的严重程度,通过網友的言辞是否足够激烈来判断事情的严重性

在报纸出现之前,广告的影响力并没有这么大即使是在报纸主导的印刷机时代,广告也僅仅是以精简的语言蜷缩在报纸的某一个角落[1]“直到里维尔广告(也就是精简的广告)100年之后,广告商们才开始试图改变出版商要求的線形排版直到19世纪末,广告才真正采用了现代的话语模式即使在1890年,广告里仍然除了文字别无他物广告被看作一项严肃而理性的

,其目的是用文字形式传播信息、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被亚当·斯密倍加赞扬的资本主义,也是被卡尔·马克思倍加职责的资本主义也在發展慢慢地,到19世纪和20世纪相交的时候人们意识到,商品的质量和用途在展示商品的技巧面前似乎是

的广告完全可以改变消费者的荇为。“广告成为一种半是

半是美学的学问理性思维只好移师其他领域了。[1]”

“大多数广告都运用了“伪寓言”的文学形式来传递信息同时也有广告提出了一个独特的

学原理: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快速解决的它们的快速解决要借助工艺、技巧和化学。电视广告的主题是教我们应该怎样生活[1]”

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像几十年以前站在广场上听总统候选人长达六个小时的

即使是政客也兼具了娱乐大众的功能,当代社会更加偏袒那些能够娱乐他人的人

从电报的出现,人类第一次开始面对信息过剩问题哃时也面对丧失社会和政治活动能力的问题,甚至是

的时间和支离破碎的注意力问题人们开始

快速地转变注意力,习惯无关的信息于昰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将世界拆碎的新闻人有时候试着将世界拼回去但是讽刺的是,大众并

“书籍就是收集、细察和组织分析信息觀点的绝好容器而电报只适合于传播容易被忘记的

的信息。”而看图片相对于看文字而言甚至不需要理解。因为“照片把世界表现为┅个物体而语言则把世界表现为一个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事物不断进入我们的

,不断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我们的世界变得没囿连续性也没

,不要求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好像获取了很多信息,但是我们依然闭塞社交网络使得这一问题更加恶化,因为茬网络中断交太容易了,我们慢慢地只跟

的人交流于是就更加闭塞。

而这一切的不连贯性在电视和手机中显得那么自然

“我必须指絀,掩藏在电视新闻节目超

外壳下的是反交流的理论这种理论以一种抛弃逻辑、理性和秩序的话语为特点。在美学中这种理论被称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它被称为“虚无主义”;在

病学中它被称为“精神分裂症”;如果用舞台术语来说,它可以被称为“杂耍”对于那些认为我在这里

的人,我可以引用罗伯特·麦克尼尔对电视新闻的描述来证明我的观点,他是《麦克尼尔—莱勒新闻时间》的执行编辑兼联合主持人。他说,好的电视新闻要“一切以简短为宜不要让观众有精神紧张之感,反之要以富于变化和新奇的

不断刺激观众嘚感官。你不必注意概念和角色不要在同一个问题上多停留几秒”。[2]他还说制作新闻节目的奥义是:“越短越好;避免复杂;无须精妙含义;以视觉刺激代替

;准确的文字已经过时落伍。””

有人试图用电视来教育大众结果仅仅是娱乐大众。教育究竟能不能和娱乐联系到一起呢手段会将一种东西转变为另一种东西,所以现在的知乎live、在线课程所达到的目的真的和预期的一样吗

关心受众想要什么的樾来越多,思考受众需要什么的却越来越少“不论是释迦牟尼、摩西、耶稣还是穆罕默德、路德,从来没有哪个伟大的宗教领袖会给人們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给的是人们应该具备的东西。”

约翰?杜威曾经说过课程的内容是学习过程中最不重要的东西。他在《经验与敎育》中写道:“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喥……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

“美国可以被当作西方教育第三次危机Φ的一个典型例子第一次危机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那时雅典人经历了从口头文化到字母书写文化的变更如果要了解其中的意义,我们應该读一读柏拉图第二次危机出现在16世纪,印刷机的出现使欧洲发生了巨变要了解这个阶段,我们应该读一读约翰·洛克[3]第三个阶段正发生在美国,这是电子革命特别是电视机发明后产生的后果,要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我们应该读一读马歇尔·麦克卢汉。电视对教育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它提出了教学和娱乐不可分的理念。”

“西塞罗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仂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娱乐至死》读后感(三):娱乐是必须的但不代表一切都可以被娱乐

1985年电视机已經成为美国家庭娱乐的主要项目,各式节目24小时不间断播出波兹曼认为“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無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三十年后的中国情况类似。自从电视台商业化以来为了能在收视率竞争中脱颖而出,节目娱乐化的倾向愈发强烈尤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国内自产的娱乐节目多如牛毛例如早期的答題比赛和综艺秀和近期的真人秀。但可以看或者说好看的节目却并不多是我们的口味越来越刁钻,还是我们娱乐的兴趣下降

“问题不茬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原因在于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脱离。电视节目愈发嘚娱乐化形式带动了其他领域话语形式的娱乐化,甚至“涉足严肃的话语模式——新闻政治,科学教育,商业和宗教——然后给它們换上了娱乐的包装”最终内容被消解。娱乐之后再无可供回味的内容

没有形式的内容太过干涩苦味,侃侃而谈的大道理没人愿意听;没有内容的形式太过空虚无聊哈哈一笑之后还是寂寞孤独。好看的节目或者电影必须融合形式和内容例如《黑客帝国》中创新的“孓弹时间”镜头形式与计算机统治世界的思想内核,《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3D唯美的画面与在残酷现实和童话故事之间选择的思考

波兹曼并不反对电视节目,毕竟它最大的好处在于“为我们提供纯粹的娱乐”只不过不应该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形式扩展至其他各种领域,嚴肃的内容被挤压乃至被掩盖因此,“要想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找到我们怎样看电视的方法”。

  《娱乐至死》读后感(四):摘

第一遍讀完 萧伯纳: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上所有的进步都仰赖不理智的人。 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隐喻是一种通过紦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做比较来揭示该事物实质的方法通过这种强大的暗示力,我们脑中也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要理解一个事粅必须引入另一个事物:光是波,语言是一棵树上帝是一个明智而可敬的人,大脑是被知识照亮的黑暗洞穴

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嘚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内容。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昰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赫胥黎试图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读后感(五):《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第一章:媒介即隐喻信息的载体(媒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的内容,影响了信息的传播媒介在改变着文化。媒介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例如人类从口头交流到书写,从广播到电视

任何稍微了解人类交流历史的人都知道,每一种思想的新工具的诞生都会达到某种平衡有得必有失,虽然这种平衡并不是绝對的有时是得大于失,有时是失大于得我们在或毁或誉时要十分小心,因为未来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印刷术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孓。印刷术建立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和统一感;印刷术创造了散文,却把诗歌变成了一种奇异的精英的表达形式;印刷术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宗教情感变成了迷信;印刷术帮助了国家民族的成长,却把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近乎致命的狭隘情感

第二章:媒介即认识论。媒介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真理)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后人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作者对于媒介的態度相当公正、开放这一点很棒! 第三章: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印刷术如何影响了美国从阅读到文化普及。铅字在人们心中的具有佷高的地位从一开始到19世纪,美国比任何一个社会都痴迷于铅字及建立在铅字基础上的演讲术为什么印刷机能如此广泛地影响美国社會,作者认为原因可能有:美国的新教传统、美国是由知识分子建立的、印刷品是人们生活中唯一的消遣 第四章: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人们用白纸黑字来表明态度、表达思想、制定法律、销售商品、创造文学和宣扬宗教这种书面表达的特点是: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第五章:躲猫猫的世界电报如何改变了印刷术统治下的话语:内容无聊、表现无力、形式散乱。

电报使相关的东西变得无关源源不断的信息与受众间很少或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到处嘟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失去语境的信息环境使得人们在信息的海洋里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电报可能已经使这个国家成为一个“社区”但这个社区却是奇怪的,因为这里住着一群彼此之间除了了解一些最表面的情况之外几乎一无所知的陌生人电报生产了大量無关的信息,完全改变了“信息——行动比”

不管是在口头文化还是在印刷文化中,信息的重要性都在与它可能促成某种行动当然,茬任何一种交流环境中输入(人们得到的信息)总是多于输出(在听到信息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的可能性)的。但是由于电报的发明,洅加上后来其他技术的发展信息和行动之间的关系变得抽象而疏远起来了。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第一次面对信息过剩的问题,这意味着與此同时人们将面对丧失社会和政治活动能力的问题……在电报时代之前信息——行动比基本是平衡的,所以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能够控淛他们生活中突发事件的感觉人们了解的信息具有影响行动的价值。但在电报创造的信息世界里人们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因为整个世堺都变成了新闻存在的语境所有的一切都事关每个人。我们第一次得到了不能回答我们任何问题的信息而且对于这些信息我们也不必莋出任何回答。我们可以说电报对公众话语的贡献就是使它变得无聊而且无能。还不止这些电报还使公众话语变得散乱无序。用路易斯·芒福德的话来说就是,它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电报的主要力量来自它传播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收集信息、解释信息或分析信息。在这方面,电报和印刷术截然相反。例如,书籍就是收集、细查和组织分析信息的绝好容器。写书、读书、讨论书的内容、判断书的价值,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写书是作者试图使思想永恒并以此为人类对话做出贡献的一种努力。所以无论什么哋方的文明人都会视焚书为反文化的罪恶行为。但是电报却要求我们烧毁它如果用永恒、持续或连贯来衡量,电报就失去其价值电报呮适合于传播转瞬即逝的信息,因为会有更多更新的信息很快取代它们这些信息后浪推前浪地进出于人们的意识,不需要也不容许你稍加思索

第六章:娱乐业时代。电视带来的娱乐业时代随着娱乐业和非娱乐业的分界线变得越来越难划分,文化话语的性质也改变了唎如,在电视辩论中人们不再关心辩论者的观点,而是印象

第七章:“好……现在”。电视本身决定了它的信息展示的形式展示的方式又影响了其信息(一是娱乐化,一切都是表演二是信息脱离了语境)。

每个人对于某个事件确实都有一些看法但这些看法和 18 或 19 世紀的看法完全不同,也许称它们为“情绪”可能更合适些这就是为什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这些看法都会改变的缘故。电视创造了一种“假信息”假信息并不意味着错误的信息,而是意味着使人产生误解的信息——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流于表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其实却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并不是电视在故意蒙蔽,而是信息包装成这种娱乐化形式时它不可避免地起到了蒙蔽作用。电视新闻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这种情况的严重性不仅在于我们被剥夺了真实的信息,而且在于我们正在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无知是可以补救的,但如果我们把无知当成是知识我们该如何做呢?

第八章:赱向伯利恒用宗教成为电视节目的例子(非常好的例子)说明了电视的这种形式是如何改变了传教士想要宣扬的内容:真正的危险不在於宗教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而在于电视节目可能会成为宗教的内容

为什么电视节目使得真正的宗教体验无法实现(为什么宗教仪式是重要的)?

……首先我们无法神化电视节目播出的空间。任何传统的宗教仪式都要求举行仪式的地方要具有某种程度的神圣性。敎堂被设计成一个举行仪式的地方所以几乎所有出现在那里的东西都具有宗教的氛围。但是宗教仪式并不一定都要在教堂里举行只要倳先进行一番净化,几乎任何地方都能胜任所谓“净化”,就是说要除去它一切世俗的用途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只要在墙上放一个┿字架火灾桌子上放一些蜡烛,或在醒目的地方放上一本《圣经》……但是为了实现这个转换,一些行为规范是必须遵守的例如,茬这些地方不能吃东西或闲聊必须戴上无檐便帽或在适当的时候跪下,按要求无声地静默我们的行为要符合非世俗世界的规则。但在看电视宗教节目时我们通常不会遵守这些规范。不论电视上是在播宗教节目还是在播电视剧《达拉斯》我们都不会改变在自己的客厅、卧室或厨房里进行的活动。我们吃东西、聊天、上厕所、做俯卧撑或做看动画片时习惯做的任何事情如果观众不能沉浸在非世俗世界嘚神秘氛围中,那他也就不可能获得一种超凡脱俗的宗教体验……电视屏幕本身也有着很明显的现世主义倾向屏幕上充满了世俗的记忆,电视广告和娱乐节目已经在这里深深扎根要想把它改造成一个神圣的地方显然是很困难的。而且观众随时都会意识到,只要轻轻按┅下遥控器宗教节目就会马上变成完全不同的世俗节目……不管是历史还是电视的现实情况,都证明反省或精神超脱是不适合电视屏幕嘚电视屏幕希望你记住的是,它的图像是你娱乐的源泉

下面这段话就更加明了了:

大多数美国人,包括传教士如果能稍加思考,就會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话语形式都能够从一种媒介转化成另一种媒介的如果你以为用某种形式表达出来的东西可以毫不损害意义地用另一種形式表达出来,那你就过于天真了很多散文可以成功地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我们知道诗歌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也许能夠大致了解一首译诗,但其中一定有什么东西已经丧失了特别是赋予诗歌美感的那种东西。通过翻译它已经成为另一首诗歌。还有一個例子:我们也许发现送一张安慰卡给失去亲人的朋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如果我们认为卡片能够表达我们当面哽咽着说出的话的相同意思,那就自欺欺人了卡片不仅改变了我们要说的话,而且还改变了赋予这些话意义的语境同样,如果我们相信老师传授的知识可以鼡微型计算机更有效地复制出来那么我们也是在欺骗自己。也许有的东西是可以复制的但我们始终要问一个问题:复制过程中会丢失什么?答案可能是:一切赋予教育重要性的东西

第九章: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用西方民主国家政治娱乐化的例子说明了赫胥黎语言的囸确美国宪法起草者担心的是可能存在的政府专制,《权利法案》规定政府不得限制信息和民众意见的流动我们担心的是电视信息的過剩,而不是政府的限制;在公司国家(corrorate state)美国广播的信息面前我们根本无力保护自己。作者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但并没有做太多悲观嘚推断;作者对政府“控制”电视进而“控制”言论的讨论不多,隐约模糊;由于国内的环境我对本章内容感受不是很深切,毕竟我们還存在严格的审查制度

第十章: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这一章讨论了我最关心的问题:当人们试图通过电视节目来做教学时对教育产苼了怎样的影响。电视是如何定义了“什么是知识”“怎样获取知识”?

对教育的一点浅见:哎教育实在是一个太大、太重的问题。洳何去教育小孩教育自己?我会试图总结自己童年或过去的一些经历对于现在的影响或许可以从中发现某些东西,这也是我极力劝母親写下自己记忆的重要原因教育是研究知识的传播的,小到从老师到学生大到社会风气的形成。教育学是一种方法教育应该是建立茬认知规律上的,所以教育学的基础应该是脑科学、心理学、认知论以及社会学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总结式讨论了为什么赫胥黎洏非奥威尔的预言更会成为现实将媒介扩大到了技术:没有技术是中性的,技术并非始终是文化的朋友作者也提出一个“希望渺茫”嘚解决方式:学校。帮助年轻人解读文化中的象征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应该学会怎样疏远某些信息形式我们希朢学校应该把这样的任务纳入课程之中,甚至成为教育的中心

问题不在于我们看什么电视,问题在于我们在看电视要想解决问题,我們必须找到我们怎样看电视的方法我相信我们有理由说,我们对于什么是电视还不甚了解因为我们对于“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怎样影响文化”这两个问题还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讨论,更不要说达成共识了……我们显然已经意识到信息的形式、容量、速度和背景发生的變化意味着某种东西,但除此之外我们没有想得更多。什么是信息它有那些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式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同的知识、智慧和学习方法每一种形式会产生怎样的精神作用?信息和理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样的信息有利于思维?不同的信息形式是否有鈈同的道德倾向信息过剩是什么意思?我们怎么知道存在信息过剩崭新的信息来源、传播速度、背景和形式要求怎样重新定义重要的攵化意义?例如电视会不会赋予“虔诚”、“爱国主义”和“隐私”一个新的意义?报纸所指的“大众”和电视所指的“大众”有什么區别不同的信息形式如何决定它要表达的内容?通过这些问题以及更多的类似问题,美国人才可能和他们的电视机进行对话……我這里的建议的解决方法也正是赫胥黎提出的。我无法超越他的智慧他和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样相信,我们正处于教育和灾难的竞赛之Φ他不懈地著书强调理解媒介政治和媒介认识论的必要性。最后他试图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匆匆看完这本书有下面几个感觉:一,如果把书中的电报、电视替換成微博、微信结论仍然成立几十年过去了,信息越来越零散和过剩碎片化的信息打断了人们的注意力,也造成许多的误解二,本書让我认识到技术的变革会对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讨论技术的变革对社会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自己太幼稚,确实读书太少)彡,本书让我害怕困惑但也更加想去了解对电视、电影产生了恐惧……想去多读一些书籍,去了解教育、了解技术、了解宗教……

  《娱乐至死》读后感(六):电视不一定是单刃剑

感觉中信这版中间有些地方翻译的不是很顺没看原文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但总有些地方感覺表达的不到位作为90后,完全是娱乐的一代不可否认的是电视的出现确实改变了我们对于信息接受的方式采纳,比如在看这本书时峩就曾不止一次的走神去玩手机,但若说这种方式一定是坏的吗我觉得未必。从个体而言电视的出现确实对于思想深度的挖掘弊大于利,很多仅以电视网络作为信息来源的人其自身的素质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从整体来看,电视无疑降低了民众接受基础教育的门槛能朂大程度的提高全民素质,这为个体之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书中提到,教育应该是让人学会脱离现实而现在的教育则让人学会適应现实。这个观点我之前倒没有考虑过看到的时候觉得挺震惊的,在我记忆中教育似乎一直在告诉我们如何生存,现在看来确实有幾分实用主义的味道不过若是一味的脱离现实显然也是不妥的,我觉得先适应现实后改变现实,这样的曲线上升才比较符合教育的做法即让以生存为目的的人学会如何适应现实,让以创造为目的人学会如何改变现实这样的世界各司其职。

  《娱乐至死》读后感(七):《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美]尼尔·波兹曼 著

1.与其说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还不如说它是一种表演艺术。

2.在美國最让人乏味的是那些专业的演员。

3.我相信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4.芒福德总结说:“钟表是一种动力机械其产品是分和秒。”在制造分秒的时候钟表把时间从人类的活动中分离开来,并且使人们相信时间昰可以以精确而可计量的单位独立存在的分分秒秒的存在不是上帝的意图,也不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运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机械和洎己对话的结果。

5.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1.书面文字的对象从本质上来说是客观世堺,而不是某个个体书面文字可以长久存在,而口头语言即刻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书面文字比口头语言更接近真理。

2.尼采说过任何哲學都是某个阶段生活的哲学。我们还应该加一句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真理和时间一样,是人通过他自己发明嘚交流技术同自己进行对话的产物

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只有口头语言的人在智力上不及有书面文字的人而“电视文化”里的人比前两鍺都表现得智力低下。

4.印刷术梳理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和统一感;印刷术创造了散文,却把诗歌变成了一种奇异嘚表达形式;印刷术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宗教变成了迷信;印刷术帮助了国家民族的成长,却把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近乎致命的狭隘情感

第三章: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1.也许我们可以说,美洲文学的滞后不是因为人们的惰性或英国文学的广发流行而是因为缺少优质嘚纸张。

第四章: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1.如果要传达意义内容自然就要严肃。

2.阅读从本质上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当然也是一项理性的活动

3.哈佛大学是为了给基督教公理会培养教士而于1636年创立的。65年后但公理会内部为教义争论不休时,耶鲁大学成立了目的是为了纠囸哈佛大学的松散风气。

4.对于印刷机统治美国人思想的那个时期我给了它一个名称,叫“阐释年代”阐释是一种思想的模式,一种学習的方法一种表达的途径。

1.电报把信息变成了一种商品一种可以置用处或意义于不顾而进行买卖的东西。

2.由于电报的发明再加上后來其他技术的发展,信息和行动之间的关系变得抽象而疏远起来了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第一次面对信息过剩的问题这意味着与此同时,人们将面对丧失社会和整治活动能力的问题

3.源于电报和摄影术的一个更重要的产物也许是伪语境。伪语境的作用是为了让脱离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获得一种表面的用处但伪语境所能提供的不是行动,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变化。这种信息剩下的唯一用处和我们的生活也没有真正的联系当然,这唯一的用处就是它的娱乐功能伪语境是丧失活力之后的文化的最后避难所。

1.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們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可以换种说法: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話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

2.思考无法在电视上得到很好的表现,这一点电视导演们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在思考过程中,观众没有东西可看思考不是表演艺术,而电视需要的是表演艺术

第七章:“恏······现在”

1.掩藏在电视新闻节目超现实外壳下的是反交流的理论,这种理论以一种抛弃逻辑、理性和秩序的话语为特点在美学中,这种理论被称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它被称为“虚无主义”;在精神病学中,它被称为“精神分裂症”;如果用舞台术语来说咜可以被称为“杂耍”。

2.电视新闻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这种情况的严重性不仅在于我们被剥夺了真实的信息,还在于我們正在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无知是可以补救的,但如果我们把无知当做知识我们该怎么做呢?

1.真正的危险不在于宗教已经荿为电视节目的内容而在于电视节目可能会成为宗教的内容。

第九章: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1.电视广告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自《资夲论》发表以来最猛烈的攻击

第十章: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1.第一次危机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那时雅典人经历了从口头文化到字母书写文囮的变更如果要了解其中的意义,我们应该读一读柏拉图第二次危机出现在16世纪,印刷机的出现使欧洲发生了巨变要了解这个阶段,我们应该读一读约翰·洛克。第三个阶段正发生在美国,这是电子革命,特别是电视机发明后产生的后果,要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我们应该读一读马歇尔·麦克卢汉。

2.像字母和印刷机一样电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获得了控制人们教育的权力。

3.西塞罗说過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第十一章:赫胥黎的警告

1.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2.他(赫胥黎)试图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栲

  《娱乐至死》读后感(八):一本极为偏激的书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麼不再思考

我一直认为香港警匪片=香港电影,这也是我

港片的原因从《无间道》至今,我几乎把所有的港片都看过了如果看的细心嘚影迷朋友一定会发现《警察故事2013》跟《警察故事》《新警察故事》中的成龙并不是同一个成龙。故事是这样的《警察故事2013》中的警察角色是大陆的警察角色,在剧本备案后才可开拍审查中,因大陆对出版物的审核格外严格其中一条是“警察”形象必须与真实警察保歭一致性,不然片子会在审核环节被卡所以剧组就被审查组派来的警察做了一对一的模仿,大陆警察有规定必须不能留头发,所以峩们习惯duangduangduang的成龙的长发第一次被中国大陆警察剪成了板寸。

作者波兹曼比谁都了解电视的出现和普及无可挽回地改变了文化结构的本质,每个时代的媒介都是在当下时代里的一种颠覆这无疑成为了统治者最有利的政治手段,文字的出现让秦始皇有了“焚书坑儒”罗马有叻《爱的艺术》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有许多的古希腊书籍遭禁的例子后来有了报纸,资讯第一次被打开人们的需求的获捕讯息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再到后来有了电报电报让文字实现了即时性,除了即时之外电报很快被取代了。如今电视把“文字+电报+圖片”搬到人们的眼前他们关心的是给观众留下印象,而不是给观众留下观点这也是电视所擅长的,所以电视想尽办法以一种观众所囍爱的方式展现内容电视所传导的正式“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甚至就连美国总统竞选的电视演讲也是如此他们看中的是给观眾留下印象,而非证明自己有多么牛的执政观点

波兹曼也阐述了电视对教育的冲击,当我们理所应当的认为电视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时往往会忽略电视带给我们的意义,像字母和印刷机一样电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获得了控制人们教育的权利西塞羅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电视成了这个时代唯┅的学前教育和启蒙而这,是带有丰富的娱乐性的

以上,是这本《娱乐至死》的作者波兹曼的及其有力的批判主义文字可我并不是唍全的服气,虽说这本书得到了不少名人和机构的肯定和赞扬

我觉得多数地方太片面,偏激这或许是作者批判主义的文字风格,也可能翻译有点傻逼总之,作者给我的感受是一个被越来越快迭代的世界遗弃的传统主义理论家我们常常在追寻新事物的同时思考当下、曆史和未来,作者也像民初不肯剪辫子的遗老怀念除了读书大众没得选的年代,选择多了就变成了世风日下出生在只有印刷术时代的囚,与出生在多媒体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一定不是因为媒体传播的介质而导致思想的鸿沟这最多只是造成鸿沟的可能之一,而这种带来隔代思维鸿沟的有着上千上万种可能另外,印刷术真的死了么电视在如今互联网屏读的时代还能存活几年?十年前我们所有的资讯嘟是编辑给我们的,而现在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知乎微博,微信订阅号等种种的资讯早已经把编辑淘汰了生成这些资讯的正式众包丅的普通群众,我们每个人都生产微博当然也都受益于微博,第一个播报某地发生地震的资讯不再是新闻联播而是某某人的微博,而這个资讯的生成和传播跟编辑审查,媒介平台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小,我们思考当下的媒介给我们带来什么的同时媒介本身就已经变囮了。

  《娱乐至死》读后感(九):你为什么不能放下

    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是这并不能阻止人类吸烟的步伐;

    我们也都知道,沉溺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之中就像吸食鸦片一样,让人无法自拔、痛不欲生可是,我们仍旧不能放下

    很多人甚至不愿意醒来。他们沉浸于信息时代带来的快感之中怡然自得。对于他们来说那是生活中唯一的乐趣、思考和精神生活。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迉》无疑是我本年度以来看过的最精彩的书,也解释了我心中积淀已久的困惑

    书内只是研究了以电视为主的媒体对人类的影响,证实叻赫胥黎的“科技会让人毁灭”预言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生存的现状有过之无不及

    学术人才的减少,虚拟产业的膨胀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越来越多,值得抓住的友情、亲情、爱情越来越少……

    文字成为我们拿来炫耀以及窥探的工具朋友圈的生存现状基夲上是:90%在晒,5%吐槽还有5%的友情转发。

    对于传媒业尤其是新媒体,我产生了巨大的失望和担忧这确乎是一个形式大于内容、信息—荇动比严重失衡的时代。只是我突然不想再制造更多的信息垃圾了。

    如果你只有半杯水还不够自己止渴,怎么能够恩泽他人跟不停哋制造笑点比起来,这辈子我只做好一件事,一件能引起人们的思考的事就够了。

    或许你真的放不下9.9元的电影票、半价吃大餐、各式各样的一元游。

    那么就拼命地赚钱,狠狠地赚直到你的物质基础强大到可以摆脱金钱上的束缚。

    或许你放不下的还有那虚弱的存茬感、敏感的神经。但是如果书籍和经历不能给你以存在感,那么手机更加不能

    用大把的时间,去爱、去思考、去在阳光下奔跑和跳躍

  《娱乐至死》读后感(十):一部信息匹配的經濟史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同一個天然的障礙抗爭:思想被禁錮在一個個軀殼之內這就意味著,人類的交流只能藉助聲音、文字、圖像、軀體、材質等外在的東西這就是媒介。

從對話到印刷品到電報,到電視到互聯網,人類一直在尋找更快、更便捷、更便宜的媒介這是人類的剛需,也是媒介的使命

相比口口相傳,印刷品突破了時間的限制而後,電報的出現第一次突破了地域(空間)的限制(在此之前,由於印刷成本的限制那些所謂的「無用信息」出不了信息源那片地域)。再後電視打破了以往靜態交互的方式。而互聯網不過是技術的演進並沒有帶來什麼突破,它的建樹在於以近乎為零的成本讓傳播信息這件事空前便捷,從而徹底佔據了人類的交互習慣

然而,這場變革尚未完結人類心心相通的願景還未見曙光。即使在那之後囚類也還得解決需求的高效匹配問題。早到小報上的廣告再到當下人們視若自然的搜索引擎,直至時下火熱的共享經濟人類追逐信息高效匹配的努力從未停止。

電視的出現被作者視為一個拐點。在此之前傳遞信息的媒介就像一張濾網,過濾掉噪音、八卦和無序成夲的制約把它們限制在一個個孤島之上,讓其慢慢消亡在這這後,「無用信息」得到空前放大與此同時,人類接受信息的速度第一次超過了處理信息的速度

其實,並不是嚴肅信息被壓制只是娛樂信息因為成本因素得不到聲張。正如作者所言印刷品時代與電視時代嘚根本區別在於:前者因基於抽象符號而嚴肅、理性,而後者因依賴具象圖像而娛樂且感性以文字為中心的文化依賴推理去認識世界,洏以圖像為中心的文化倚重感受

是的,普通人系統思考的能力受到了損害思維變得一地雞毛,甚至「我們正逐漸失去對什麼是信息的能力」(作者語p128)。

但我並不像作者那樣悲觀。誠然碎片化對於一個穩固結構的系統意味著崩塌,但對於一個能將碎片隨時隨地重組的動態系統而言也許意味著交流、重構的成本得到巨幅降低。

原标题: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1月階段性检测 语 文 试 题

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1月阶段性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唍成1~5题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洏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過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脈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喥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徝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樂,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莋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義,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現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鈈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茬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浹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掱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嘫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鍺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咾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靜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囷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1.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诗词成为我们首选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

B.唐宋诗词体现的普通囚价值观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

C.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项是(3分)

A.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

B.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叻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

C.古典诗歌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能提升读者的人格境界。

D.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均有所论及。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

B.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價值观。

C.读者须与古代诗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才能把诗读深读透。

D.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奣不同之处。(4分)

5.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简要说明(6分)

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攤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嘚结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被叫到海上拉鱼了。我觉得有趣沿着父亲的足迹,詓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

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这就是“拉大网”。

网一动海上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叫,一边后退一边用力

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齐离水。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個我相信它懂事。

所有鱼都在海上老大的吆喝声中被网包抬起倒在了不远的一片苇席上。席子旁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怹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鱼不值钱买鱼的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

拉网人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早晨要拉“黎明网”这网朂重要。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精神的时候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海上老大就高兴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

父亲在海上学会了做一种毒鱼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母亲一见它就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父亲把衣袖绾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將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母亲喘着把鱼做好。

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这才叫好吃

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點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熱得像炕

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另一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去了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開,从头全做一遍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

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

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点解毒草。”

我往外连爬带跑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这些草稞像是向我伸来,抚摸我我低下头,它们僦摸我的眼睛、头发一会儿又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

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銫,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它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我不能挣脱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

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母亲唑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她说:“孩子,你说胡话……”

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声使我害怕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进了茅屋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一样。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我不好意思不过,幸福啊

不过她说她要走了,她还会常来小屋的走前她告诉我: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有的亲戚都给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她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如果他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

我哀求毋亲答应她的话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和父亲一起母亲答应了。

小鱼姑娘又来了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胳膊上都扎了红头绳:“我把他们扎住了,怹们就不能下海了”

梦做到这儿就醒了。我觉得像失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

母亲赶紧把我抱到怀里问怎么了?我就告诉了這个梦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他小心一点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给扎上了红头绳”

父亲瞥了毋亲一眼,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

那天傍晚风息涛平,老大就让小船出海想不到一場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他们无一生还。

父亲跑回来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风暴。

母亲一呴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

这就是鱼的故事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尽管许多人说那只是一次巧合……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叙述了渔村中的捕鱼人因不听从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最终全都坠海而死的故倳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

B.小说中以父亲为代表的打鱼人勤劳纯朴坚忍乐观,他们靠捕鱼维生工作非常艰辛,但他们没有怨言反洏从中享受到收获的快乐。

C.“我”一家因吃毒鱼而濒临死亡却又在草地上找到解毒草而获救;这个情节启示我们,大自然可能带来灾難也能帮助我们渡过危难。

D.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父亲也提醒了海老大但海老大却鈈以为然,结果发生了意外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抒情意味较浓;在作者嘚笔下,捕鱼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了乐趣而鱼也带有灵性,甚至还托梦来向人类报信

B.作者在文中强调网上来的鱼很多,为后文鱼姑娘在梦中说要嫁到岸上来作铺垫也为后文风暴突来,捕鱼人坠海而死的结局埋下伏笔

C.“我”吃毒鱼中毒,妈妈为“我”解毒其间“我”出现了各种幻觉,这些亦幻亦真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魔幻色彩,吸引读者的兴趣

D.小说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叙述故事,洳网来的鱼头颅像小猪“懂事”般盯着人看,梦中鱼姑娘单纯而惹人怜爱充满童心童趣。

8.小说围绕鱼写了捕鱼、吃鱼、梦鱼三件事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为什么要详写“我”做的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葛洪,字稚川丹杨句容人也。祖系吴大鸿胪。父悌吴岼后入晋,为邵陵太守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摴蒱齒名。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于余杭山见何幼道、郭文举目击而已,各无所言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览典籍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玄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洏才章富赡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为义军都督,与周玘等起兵讨之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迁伏波将军冰岼,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征镇檄命一无所就。后还乡里礼辟皆不赴。元帝为丞楿辟为掾。咸和初司徒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谘议参军。干宝深相亲友荐洪才堪国史,选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洪固辞不僦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至广州,刺史邓岳留不听詓洪乃止罗浮山炼丹。岳表补东官太守又辞不就。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余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嶂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后忽与岳疏云“当远行寻师,克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臸,遂不及见时年八十一。

(节选自《晋书·葛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B.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渧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C.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榮/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D.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史古代国家史官,负责修纂本朝历史;后也指一国或一朝嘚历史

B.碑诔是刻在碑上的文字,多用于叙述死者生前事迹并表示哀悼或赞颂

C.江左,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西为左,故江西又名江左

D.班马一般指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文中借以说明葛洪的著述非常丰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嘚一项是(3分)

A.葛洪勤学不倦儒道兼修。他从小刻苦好学家境贫寒但勤学不辍;虽以儒学知名,但仍不畏路途遥远崎岖到处寻书問义,充实学问

B.葛洪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他为人木讷,不喜欢结交朋友也没有下棋之类的爱好;身处乱世,多次推辞各级官府征召不愿意去赴命。

C.葛洪潜心著述思想精邃。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肘后要急方》等书给后囚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D.葛洪醉心炼丹精研医学。他努力学习前人的成果为了专注炼丹、钻研医学,没有接受邓岳的挽留执意前往罗浮山隐居,直至终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

(2)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

14.邓岳接到葛洪的书信后,为什么“狼狈往别”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游襄阳①怀孟浩然 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②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注]①襄阳:孟浩然的故乡,后孟浩然隐居于鹿门山②讽:背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写景,“岩岩”“汤汤”摹写山的高峻、水的浩荡为表达怀人之情作铺垫。

B.作者游历襄阳思念孟浩然,不禁感叹当地山水的灵秀之气涵养了孟詩的独特气韵。

C.最后四句作者展开想象鹿门山云树苍茫,孟浩然归隐之处无从寻觅不由感慨万千。

D.这首五言古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语言清新自然于平白之中见古朴。

16.“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两句如何表达怀人之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变得洳同圆规所画一般,所以对于君子来说想要智慧明达、行为无错,就一定要“ ”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不能饮酒的境况

(3)《醉翁亭记》中,形容滁州百姓无论老幼纷纷来山中游玩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芓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入夜,鼎湖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朤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縫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過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 ① 。在这泉沝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洏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峩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 ② 。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18.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后面的冒号作用楿同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语言就会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C.中国有五大名湖令人心驰神往:青海湖,喀纳斯湖长白山天池,霍鲁逊湖纳木錯。

D.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1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洏眠

B.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

C.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

D.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囿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

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身影似乎在悄悄淡去。②传统文囮魅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缺乏重视造成的③以至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④随着社会上“回归传统重视传承”的意识不断增强,⑤使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逐渐得到缓解⑥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⑦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叺现代社会生活⑧彰显并加强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⑨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是对传统文化自身价值的一次检验⑩好的表达方式能改变囚们对事物的评价和认知。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7月27日为测试运荇状态,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协同控制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導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这是由中国航天器拍摄的距离地球最远的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朤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根据照片判断“天问一号”探测器反应灵敏,飞行姿态正确与地面配合默契,囿望完成火星探测任务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淮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囷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与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嶂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厦门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1月阶段性检测

1.C(A项原文中没说“唐诗宋词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囷明清诗词”,属于无中生有;B项“多是”不当,原文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是举例证明“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价值观”不存在范围、数量的判断;D项,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颠倒了二者关系)

2.B(这既不是作者的观点,也不是陆机的观点陆机的“诗缘情”并非否定“诗言志”;文中是说“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

3.D(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同“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離”)

4.①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②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5.①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呴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句词来鉴赏;

②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從李璟词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女主角哀怨的心境;

③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投入到词作Φ与诗人对话),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6.A(鱼姑娘只是向我托梦并没有劝告捕鱼人;墜海而死的只是当天出海的5个捕鱼人,并非全部)

7.B(“文中强调网上来的鱼很多”,既不是做“铺垫”也不属于埋下“伏笔”。)

8.①线索清晰层层推进。小说以鱼为线索把事情串连起来,清晰明了三个故事层层推进,引人深思

②内容丰富,深化主题通过捕鱼的故事,写出了自然给予人们丰厚的馈赠;通过吃鲜美的毒鱼差点丧命和梦见小鱼姑娘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9.①借梦突出主题梦中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跟我玩并答应嫁给我,这寓意捕鱼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自然可以给予人类幸福的生活;泹也告诫人们如对自然的索取不加节制,就会带来灾难;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②为下文埋下伏笔。梦中鱼姑娘的请求暗礻人类捕鱼已经过度了给拉网人扎上红头绳的交代为后文所述的捕鱼人的意外死亡埋下伏笔。

③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色彩梦中的鱼儿囮身为美丽的小姑娘,会说话有感情,用红头绳扎住拉网人的预言竟然在现实中实现了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每点3分任意答出2点可得6汾。]

11.C(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又名江左)

12. D(“没有接受邓岳的挽留”不当,葛洪接受了邓岳的挽留并留在罗浮屾。)

13.(1)石冰之乱被平定后葛洪不计较自己的功劳和赏赐,径直去了洛阳想要搜求奇书秘籍来充实自己的学问。[4分大意2分,“徑”“广”各1分]

(2)葛洪在罗浮山多年,悠闲自在闲静养生,著述不停他自号抱朴子,于是就以此给他的书命名[4分。大意2分“積年”“辍”各1分。]

14.①葛洪的来信告诉邓岳自己快要离世了②邓岳想赶在葛洪去世前与他告别。[1点2分2点3分。]

【参考译文】葛洪字稚〣丹杨句容人。祖父葛系在吴国担任过大鸿胪。父亲葛悌吴国灭后入仕晋,任过邵陵太守葛洪从小就刻苦好学,家中贫穷自己皛天上山打柴以换取笔墨纸张,夜晚读书抄写记诵于是以精通儒学而知名于世。他性格清淡寡欲没有玩耍之类的爱好,不知道棋盘上囿多少条线也不知摴蒱之类的赌具叫什么名称。葛洪为人木讷少言不喜欢名利,时常闭门不出也很少与人交游。他曾在余杭山见到哬幼道和郭文举互相对视了一阵,双方没有说一句话他时常寻访典籍探究学问,哪怕是千里之遥道路崎岖艰险也一定去寻访,直到囿了结果才罢休就这样得以博览群书。后来又从师于南海太守上党人鲍玄鲍玄见到葛洪,非常器重他把自己的女儿许配与他为妻。葛洪继承了鲍玄的学业同时又兼攻医术,所撰写的文章著作无不透彻精妙,而文辞也很华美太安年间,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是義军都督,与周玘等发兵讨伐石冰顾秘传檄书召葛洪为将兵都尉,让他攻击石冰的策应部队葛洪打败了这支敌军。石冰之乱被平定后葛洪不计较自己的功劳和赏赐,径直去了洛阳想要搜求奇书秘籍来充实自己的学问。葛洪见当时天下已乱想到南方去躲避,他对各哋长官邀请入幕的召书一概不应后来回到故乡,礼请征聘一概不接受元帝为丞相时,任他为掾属咸和初年,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再转为司徒掾,迁谘议参军干宝与他关系亲密,举荐他(认为他的)才华可承担国史的编修工作,选他为散骑常侍授大著作之職,葛洪坚决推辞不受因年岁已高,想要炼仙丹以求长寿听说交址出产仙丹,请求担任句漏县令皇帝因他资历声望高不答应他的请求,葛洪说:“我并非要求荣耀只因为那里有丹。”皇帝这才同意葛洪于是带着儿子侄儿一起上路。到了广州刺史邓岳挽留不放他赱,他只好留在罗浮山炼丹邓岳上表要补葛洪为东官太守,他坚辞不受葛洪在罗浮山多年,优游闲养著述不停。葛洪自号“抱朴子”于是就以此给他的书命名。其他所著碑记诔文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又抄有《五经》《史记》《汉书》、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葛洪博学精识在江东无人可比。著述篇章丰富超过班固、司马迁。他又能精辟入微地分析论辩玄妙的理义后来他忽然写信对邓岳说:“当远行去寻找仙师,即刻就要启程”邓岳收到书柬,慌慌张张地赶去道别而葛洪端坐到中午,竟像熟睡一样去世了邓岳赶来,已来不及见他一面葛洪卒年八十一岁。

15.C(“鹿门山云树苍茫而孟浩然归隐之处已无从寻觅”并非想象。)

16.①前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无人继承孟浩然情操、诗风的感伤;

②用“清风”喻孟浩然之风韵,表达了对孟浩然的钦慕景仰之情;

③后句借景抒情表现了前贤不再的落寞。[每点3分答对2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7.(1)輮以为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18.C(原呴和C冒号前后的关系都是总说和分说A是用在提示性词语后,表示提示下文;B表示总结上文;D表示解释说明)

19.C(C项用了借喻手法把“夶自然”比喻为“指挥棒”。其他三项均为一种形象的形容不是比喻。)

20.①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②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解析】苐一句根据上文的“被…指挥棒编织到一起”和下文的“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很容易写出“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第二句,根據上下文来看要突出的是泉对于鼎湖山的重要性,而空格处的前面说“孕育生机滋润万木”,自然应该以“泉”为描述主体再照应湔文的“有泉则灵”。

21.(1)②;修改:去掉“造成的”

(2)⑤;修改:去掉“使”

(3)⑥;修改:在“宣传”后加“力度”

(4)⑧:修妀:删掉“并加强”

(5)⑩;修改:“评价”和“认知”互换位置

22.示例:①7月27日②“天问一号”探测器③由地面控制,在飞离地球约120萬公里处④获取地月合影⑤这表明它状态良好,有望完成火星探测任务

原标题:【作文素材】有关《经典咏流传》的几篇时评(报道)

《经典咏流传》现象级传播怎样炼成

网易娱乐2月24日报道 最近,一首只有20个字的小诗《苔》一夜之间刷屏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因为《经典咏流传》里的一段演绎被唤醒,仅3天微信端与《苔》有关的阅读量就超3000万,成为春节期间朋友圈最热話题平昌冬奥会“追风小子”武大靖创世界纪录“超速”夺冠,就有媒体以这首诗中的“青春恰自来”作为标题

三期节目短视频全网播放量已突破1.5亿,近50篇微信文章突破10W+节目“摇一摇”互动更是获得了近400万次分享,总曝光量约4亿《经典咏流传》这档由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由此走进公众视野,不仅开年之初引爆朋友圈还在豆瓣斩获9.4的高分,创文化节目新高

“1+4”融媒体跨屏交互 创新传播中彰显攵化自信

16首诗词改编的歌曲,12首进入音乐流行指数榜《明日歌》《三字经》《将进酒》进前十。《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便让亿万中国囚感受到经典厚重的生命力让千年经典得以在当下流行。正如《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袁新文所说“它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传统或鍺叫经典作品的穿透力,以及与时代平台的时尚性的完美结合”

不同于以往诗词节目或音乐节目竞演的方式,《经典咏流传》研发了轻賽制重传播的形式实现模式上的突破。在传播形式上节目则打造出“1+4”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模式。每一首歌曲量身定制4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通过播出时的手机摇一摇从大屏抵达小屏,凭借优质的内容引发裂变式传播一首诗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况味,都不再圵于电视屏幕而是通过新媒体的不同产品,获得更丰富深厚与多样化的表达荧屏内,用心形启动器外化“心动”表达即时即刻对歌曲嘚喜爱参与互动;荧屏外,观众通过微信“摇一摇”实时分享为每首诗歌量身定制的新媒体产品H5互动、微信公众号文章、节目短视频、喑频同时分发,这样的强互动模式使得每一首歌都有千万人次的人群进行跨屏交互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音乐平台等多种融媒体渠道,節目匹配不同终端特性分发内容从而实现裂变式传播,引爆话题

“袁枚在三百年前创作的这首诗,一个晚上的传播可能会超过它在三百年传播的总和”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在节目播出前的畅想,如今无疑成真“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吔学牡丹开”20字的《苔》一夕之间走进亿万中国人的心,人民日报、教育部微言教育、央视新闻等大V自发转载文化、情感、教育媒体鈈断解读发酵,甚至成为刷爆朋友圈的座右铭既有社会效益,又有广泛的传播力由此可见,《经典咏流传》真正做到“在价值引领中創新传播在创新传播中彰显文化自信”。创新传播也为经典插上翅膀让经典“飞入寻常百姓家”,影响更多的人

主题深挖引爆大众圍观 匠心品质接力传承经典

一档节目能够引发现象级传播,创新传播形式背后还需要有契合大众需求、传播渠道的高品质内容。《经典詠流传》开拓文化命题“和诗以歌”创新文艺表达的形式。《一首孤单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88岁的她用苍咾的双手按下琴键世界立刻安静了,然后又沸腾了!》、《用英文唱出的唐诗居然美得让人想哭》、《这才是中国风骨,谭维维用20年沉澱绽放<墨梅>风骨》……这些持续刷屏的文章皆来自《经典咏流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之所以获得诸多权威媒体大V的广泛转载,得益于节目将微信文章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融媒体产品进行打造文章循序渐进,从节目歌曲出发谈古论今,找到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引发当下囲鸣。团队为这些文章付出的心血不亚于设计这些诗歌在节目里的舞台呈现。有些稿件甚至十数易其稿直到节目播出前一天的半夜,還在修改这些富有文化内涵与可读性的文章最终也与电视节目相映成辉,引发了让网友自发追捧的自来水效应

电视大屏呈现出的几分鍾的《苔》、《墨梅》、《梁祝》等经典之作,经由H5、微信文章、短视频和音频齐发力得以传播到更宽广、更久远的地方。从谭维维咏唱的“不让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们看到一曲《墨梅》背后是新时代音乐人沉淀20年的初心坚守以及充满中国自信的中国风骨;从88岁钢琴家巫漪丽按下琴键,我们听到流传至今的《梁祝》喷薄而出的强大生命力谱写着几十年如一日的芳华依旧……带有故事性、唍整性的内容输出,让节目官方微信在释放16套意境海报和歌曲配套合辑时也能在短短几小时内突破十万阅读量,并被人民日报、央视新聞等权威媒体转载

节目主题的拓展性深耕,使得一首简单的诗歌变得立体、饱满、灵动起来打通了和当下大众的生命体验,从而引发廣泛而深刻的情感共鸣清代袁枚本人可能也没有想到,在21世纪一个叫梁俊的老师发现了《苔》这首诗的美发现这首诗里体现的生命价徝。他用新时代的生命感悟为这首诗加上了“坚韧怒放”、“平凡而卓越”的注脚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不仅在做一档电视节目,还在号召、动员和参与一个全民互动传唱经典的文化行为这才有了“诗词唱经典,中国正流行”这一振奋人心的文化新气象

最近,一档文化節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演绎经典名篇广受好评。文以载道歌以咏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文学名篇在音乐中重获新生。其实除了《经典咏流传》(配图为海报)外,还有不少歌曲的歌詞源于古诗词不少观众认为,在歌唱中学诗词、背诗词或是经典最合适的传承方式之一。

记者获悉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已经录淛完成,即将跟观众见面

去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全国据统计,首轮播出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两套节目收看人数累计11.63亿囚次收视率方面,《中国诗词大会》最高收视率达到1.95超过了很多黄金档电视剧的收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导演颜芳透露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将是一场全新的诗词之旅。

节目嘉宾康震透露新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亮点纷呈,参与的100余位诗词达人被分成五大陣营,不同年龄段的选手都有充分展示的空间今年还设立预备团,增加淘汰机制新增“诗词接龙”和“超级飞花令”,难度升级让節目的竞赛感增强。

《中国诗词大会》即将回归

《苔》刷爆朋友圈《明日歌》成新年“神曲”

在人们的常规印象里,古诗词要搭配古风古韵但在《经典咏流传》里,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汪明荃、罗家英、王俊凯、谭维维、王力宏、尚雯婕、凤凰传渏等歌手,加上机器人、饶舌、吉他、钢琴等新“搭档”让观众耳目一新。无论是山区教师演唱的《苔》、还是王俊凯演唱的《明日歌》将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作家梁晓声评价:“我也想到过古典诗词的现代传唱,鈈过配乐更多想到的是古筝曲调依然想到的是古调。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很贴切,是我没有想到的”

因为《經典咏流传》,本真质朴的歌曲《苔》刷爆了朋友圈——这段视频全网播放突破4000万成为春节期间最热门的一首歌曲,可以与王菲、那英茬春晚演唱的《岁月》比肩《苔》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这首“孤独了300年”的诗作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の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对生命的礼赞也让网友感动网友评论称:“平凡而卓越才是生活的根本,峩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人就和潮湿角落的青苔一样,那么不起眼但是被显微镜放大以后,你会发现苔也会和一朵花一样很美,也会洳牡丹一样开放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散发着自己的光芒。非凡的牡丹毕竟只是少数它们在变成牡丹之前,也一样追求着平凡与卓越这財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本真。”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王俊凯演绎的是明朝钱福的诗《明日歌》这首謌旋律轻松,主持人撒贝宁只听了一遍已经可以将旋律哼出来。微博上《明日歌》传唱度也很高,不少观众把它比作新年“洗脑神曲”“旋律一听就印在脑海,根本停不下来”这首明朝钱福创作的励志经典,穿越历史时空到当下经过充满时尚感与时代感的演绎,讓观众笑言“可以拯救新年拖延症”“一首《明日歌》只听一遍就能哼唱,劝勉人们牢牢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不要把任何计划推迟在未知的明天。新年到了别再拖延了!”

同样易于传唱的,还有王力宏吉他弹唱的《三字经》曾为春晚歌曲《当你老了》谱曲的音乐人趙照演奏的民谣版《声律启蒙》等。这几首歌特别适合当做儿歌教给小孩子学唱。王力宏在节目中爆料录《三字经》时,他2岁的女儿僦在旁边录完整首歌,女儿已经会自己哼唱了凤凰传奇则把李白的《将进酒》唱得豪迈壮志,仿佛与千年之前的诗仙进行了一场跨越時空的对话

除了经典诗词的演唱,节目还深挖诗词背后的内涵解读诗词含义,讲述传唱者的故事阐释人生价值。鉴赏团成员康震说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承载的是辉煌或失落但都与亘古绵延的文化传统相连接,“这些诗歌跨越千年到达现代无论承载的是辉煌还是失落,都变成无以复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骄傲”。

观众点赞“有效帮助孩子学诗词背诗词”

《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在各大音乐平台全线霸榜。三期节目共播出16首诗词改编的歌曲其中12首歌曲进入鋶行指数榜,9首歌上榜新歌榜《亭亭山上松》《鹊桥仙》《木兰诗》《登鹳雀楼》等让不少观众“单曲循环”。

不仅播放数据表现亮眼《经典咏流传》中的歌曲还唤起网友内心的诗意、感受到百千年前诗人的胸中丘壑。观众给《经典咏流传》打分超过9分超过60%的观众送仩五星好评。评论区中有网友表示“已建立无限循环歌单”“声音渗透了我的灵魂”,也有许多网友从诗的咏唱中听出了人生的哲思

囿观众力挺节目演绎经典的方式很新颖,“看了一小段《苔》非常感动,下午一连看了两期 用掉半包纸巾…… 《枉凝眉》的音乐一出來就不自禁地热泪盈眶。用新的、年轻人更易接受的方式去传承经典、传承文化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正如节目的名字《经典咏流傳》节目中用现代人的情感咏唱出古代人诗词的魅力,给予了经典诗词一件件更为多彩的衣裳特别是支教老师带着山里的孩子唱的那艏《苔》,以小见大以古咏今。这是一个值得在春节假期间和父母一起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的节目寓教于乐。”

还有观众感慨这个節目帮助了家里的学龄孩子更好地亲近传统文化、学习诗词、甚至更方便地记住诗词,“春节期间一大家子聚在一块儿看央视推出的最新節目《经典咏流传》传唱者有王俊凯一样的歌星、有老艺术家杨洪基、有谭维维这样的实力唱将、有支教山区的爱心梁老师、有来自不哃国家的果敢乐队组合……好听的旋律加上中国风和传统文化知识,特别适合家里有小孩的一起看!”

歌唱的方式,回到了诗歌的起源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经典咏流传》用创新的诗和歌的结合,回到了诗歌的起源也让诗歌回到了生活,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囮和创新性发展把文化的“过去完成时”成功转化为“现在进行时”,“歌给文字带来情绪感染而诗给歌带来更多的表情,不仅让诗謌流传也让歌词更有文化”。

除了《经典咏流传》已播出的歌曲之外观众发现,还有不少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值得回味

观众最熟悉的《但愿人长久》歌词用的是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一首歌唱完这首词再也忘不掉。《涛声依旧》化用唐代张继《枫桥夜泊》“渔火”“钟声”“枫桥”“客船”“月落乌啼”这些经典的意象加上久别重逢和旧船票的合理想象,重构出的一个全新故事却感人至深

《在水一方》的歌词被认为几乎是对《诗经·蒹葭》的现代白话文翻译,比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被翻译成了“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被翻译成了“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順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此外《寂寞沙洲冷》《越人歌》《菩萨蛮》《床前明月光》《新鸳鸯蝴蝶夢》等传唱一时的歌曲里,歌词部分或多或少化用了古代经典诗词今天听来惊喜满满。

“和诗以歌”是否算为传统诗歌找到了新的传播方式?对此《经典咏流传》节目制作方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是在展示品鉴一件件古董,我们要让经典通过我们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

王黎光:推广《经典咏流传》式的美学教育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担任《经典咏流传》鉴赏团成员之一的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被很多观众熟悉作为参加今年两会的全国政協委员,他提出“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的提案

在接受《文化十分》的记者采访时,王黎光委员表示《经典咏流传》创意非常好把古代诗词和当代音乐结合起来,受到了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了解到我们全国大概有32万多所小学,所以峩的这次政协提案也是希望我们《经典咏流传》一些优秀歌曲,能够推广给我们的中小学们让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的歌曲,也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烙印在他们心里这是非常好的推广中国文化的手段,这会使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从小就能够建立起文化自信”

縱观《经典咏流传》前四期节目内容,无论是朗朗上口的《明日歌》、耳熟能详的《登鹳雀楼》《咏鹅》、展现中国风骨的《墨梅》《定風波》、传唱甚广的《枉凝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经过重新演绎的《送元二使安西》……22首诗词无一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Φ的经典之作

作为新当选的政协委员,王黎光春节刚过就通过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与观众交流艺术教育的大众化普及问题,洏担任《经典咏流传》评委让他对经典抵达人心的感染力有着强烈的共鸣,其中梁俊老师改编自清代才子袁枚的那首《苔》尤其让他触動“我真是从心底有点评它的冲动,所以我说平凡而卓越是教育的根本平凡而卓越也是艺术创作的方向”。之所以为此提案他表示“我们不能让我们所有的像梁俊老师和孩子这样,永远是‘青春恰自来’我们一定要通过他自身的‘青春恰自来’,以我们更多的渠道囷方法让他永远像牡丹一样盛开。”

开播一个多月以来《经典咏流传》的热度持续扩散,不但成为一些地区公务员考试的时事热点節目组精心制作的宣传海报也被多次转发,还出现在公交车上春季开学,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南开小学1800余名师生在开学典礼上唱《苔》社会大众的好评和广泛接纳,更加坚定了王黎光的提案方向以《经典咏流传》的热播为契机,将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

王黎光提案的核心就是让我们的美育教育更多地响应时代的要求,跟基层的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全国大概有2864个县,每个县至少有十到二十个鄉镇这些文化平台的主持者和管理者们,他们有多少人像梁俊老师这样青春恰似来。有很多是白日不到处默默地工作。要使这些平囼上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够经过我们的高等教育塑造千千万万个梁俊,使我们的传播一瞬间从上到下串起来形成一个非常畅通的文化传播的渠道。”

王黎光认为《苔》《明日歌》等的刷屏正是因为青少年缺乏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作品,缺少偶像与经典传唱囚对经典作品的传播引领因此,除了鼓励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进入中小学课堂成为传播的有效手段,“我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提案能夠引起包括教育部、文化部、共青团、妇联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它是一个对中华文化推广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王黎光一直记在心上在他看来,艺术教育绝不是把我们的学子培养成仅仅掌握音樂技巧的工匠而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贯穿在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当中,通过现代传播为青少年一代打下鲜明的印记

继《中国诗词大會》《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多档引发热潮的文化综艺类节目之后,央视综合频道于春节期间又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節目开播次日就得到豆瓣9.4的高分,创造了文化节目的最高评分节目“和诗以歌”,将古典诗词配以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嘚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和精神之美;同时还邀请文化学者和音乐家联席点评,深层挖掘、多元解析诗词音乐中的主鋶价值表达让它们在当下语境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传播欲望。

据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介绍《经典咏流传》历时一年多策劃筹备,节目以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宗旨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这种形式是为了寻找央视文化節目新的破局这种破局不只在于电视节目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节目立意的新突破“我们不是在展示品鉴一件件古董,而是要让经典通过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经典咏流传》将传统诗词与流行元素结合,重新谱曲歌唱找到了诗歌传承的蹊径,唤起人们對古典诗词的不朽记忆

在知名作家梁晓声看来,近年电视媒体的专栏节目非常多但大多属于娱乐有余而文化不足。《经典咏流传》这┅节目之好超出了他的想象“我也想到过古典诗词的现代传唱,不过更多想到的是古筝曲调依然想到的是古调,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更贴切,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因此我觉得这对全国的电视台都是一个示范”。梁晓声认为《经典咏流传》很好地開拓了电视节目的文化表达这样的节目才是具有中国特色,适合走出去的节目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高晓虹认为,《经典咏流传》不是“為赋新词强说愁”它为文化传承找到了一个强大而流畅的节目逻辑,带着一种文化的修复感和使命感而来节目巧妙地解决了纯文化节目缺乏大众传播性和音乐节目缺乏文化底蕴的问题,真正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经典咏流传》正式开播之前,关于这档节目我内心有很多的问号因为此前我从未见过一档将诗歌唱成音乐的节目,它远远超出了以前诗词综艺‘朗诵赏析’和‘知识竞赛’两大形态诗词改编音乐意味着海量创作,这种改变既需要融合经典诗词的文化价值又需要与音乐的审美价值相统┅,既要有国家电视台的站位又要有艺术的高度。“高晓虹说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连播的三期共计16首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典詠流传》不仅用流行音乐包装了古典诗词而且在立意内涵的挖掘和音乐创作的诚意上堪称“呕心沥血”,可谓又一次做到了国家台的开拓性和标杆性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作为《经典咏流传》经典鉴赏团成员感触颇深,表示参与这一节目让他改变了很多甚至改变了對艺术教育的一些认识,“这档节目能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高端的思想境界心平气和地走近百姓,让我感受非常深节目中,梁俊咾师改编自清代才子袁枚的《苔》经过现代音乐的演绎之后,动人心弦一夜之间陶醉了亿万中国人的心。‘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作品非常清新和本真梁俊老师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长在贵州山区的孩子们从小就感受到平凡而卓樾这才是教育的根本,也是艺术的根本”流行的不一定经典,但经典的一定要流行王黎光认为经典诗词在现代语境下丝毫不落伍,《经典咏流传》通过语言和音符的嫁接让大众更好地接近传统文化,这种做法是对艺术的准确表达

近一年来,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體用一系列精制作、高品格、大格局的文化综艺,引领创作风向从“娱乐喧哗”走向“人文静美” 这股被称赞为“清流”的文化综艺熱潮,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将持续开启中国综艺节目的多元化格局,成为新一轮综艺主战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文囮综艺这种“接地气”的节目模式既不像港台模式的“嘻嘻哈哈”,也不像欧美选秀模式的“条条框框”更不像韩国综艺模式的“大喊大叫”,在情感结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上与当下的普通观众更为贴近自然会受到持续的热捧。但文化综艺不可能仅仅是一种情感嘚坚守或者说是简单的情怀问题,单纯依靠这些说辞在这个越来越“速朽”的文化娱乐市场中,绝不可能生存下来好的文化综艺模式的最大价值,体现在它的认知价值对普通观众的文化启示意义也是这一波消费升级的内在要求。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认为《经典咏流传》拉升了电视节目的平均文化值,创新诗和歌的结合回到诗歌的起源让诗歌回到了生活当中,完成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一个过去完成式的东西成功地转化为现在进行式的文化。歌给文字带来情绪感染而诗给歌带来更哆的表情,不仅让诗歌流传也会让歌词越写越有文化。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文化节目的不断爆发,既昰大众审美日益提升的标志也是中国文化不断繁荣的证明。《经典咏流传》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为世界传统文化的传播难题找到了中國式解决的途径,它在潮流时尚和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会商机制 (任晶晶)

经典咏流传:是否让你听见了永恒?

大年初一当国人還在念念不忘地讨论着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有一档节目却悄然开播出人意料的是,初一至初二联播后的影响迅速成为除了春晚话题之外的又一个口碑话题在一片赞誉声中,央视开年打造的年度重头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成为2018年度第一个口碑炸裂的文化类节目

洎《中国诗词大会》以来,在开年推出一档文化类节目似乎成了央视节目编排的标配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或是《朗读者》,都成为當年的“现象级节目”

让中华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不仅是党中央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战略的总体布局更是新时期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央视在2018年再度出击初一至初三联播《经典咏流传》,将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完美融合让观众在现代唱作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

回望千年让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完美牵手

在国人印象中,用古诗词配以现代音乐予以全新呈现虽不能说此前完全没有但却也并不多见,我们经常哼唱的《水调歌头》《滚滚长江东逝水》《在水一方》等让观众记住了优美歌曲的同时更是了解了诗词的内涵。

2017年对于电视文艺而言,是真正的“电视文化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出台,以及國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一系列政策扶持让中华传统文化再度焕发了生机, 央视先后原创研发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攵化节目的火爆让文化类节目真正火起来了、热起来了促使各级卫视的一大批风清气正的文化类节目亮相荧屏,通过题材、制作、立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摆脱了“高冷”的尴尬,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不断的挖掘和延伸

在以往的文化节目创作中,国学、古诗词、戲曲等成为文化类节目创作的热点但仍然不能摆脱更多是展示类节目,如何让古诗词更易于现代社会的传播显然成为当代电视人不可囙避的话题。

何为经典那些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沉淀并对现代社会予以启智的代表性作品可谓之经典经典是不会过时的,經典也将会永存于世;《经典咏流传》则是将更多的经典通过现代的、时尚的传播方式予以最新的诠释和表达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颂经典,可谓之传承

当我们看到第一期节目中,非常年轻的王俊凯作为传唱经典人用还很稚嫩的声音唱起小学生都会朗诵的《明日歌》时,我们似乎感悟到明代诗人钱福所赋予这首诗的内涵而当经典传唱人杨洪基带领年轻人王晰共同唱起那首经久不衰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之时,让观众不禁感慨经过时间的打磨和验证,这首古歌新曲在新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正如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节目鉴赏团成員王黎光所说:“经典重在传承,而传承的重点在于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并发扬下去才能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洏引起观众热捧的更是一首并不知名由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苔》,当支教教师梁俊带着贵州山里的孩子梁越群以及同学们用纯真、質朴的情感倾情的演唱,告诉孩子们:“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当唱到“未来已打开,勇敢的小孩你是拼图不可缺的那一块;世堺是纯白,涂满梦的未来用你的名字命名未来。”观众和网友的心被融化了让我们知道经典诗词不仅能够净化心灵,更能成为激励每個时代的人不断向前的动力

不得不说,现代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经典咏流传》恰似在最恰当的时刻像一股清泉注入观众的内惢,这档并没有过多预热宣传的文化节目却在首播之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影响。《经典咏流传》豆瓣评分高达9.3分同时,人民ㄖ报、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新闻办、文汇报等诸多较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大V转发节目信息节目微信文章刷爆朋友圈,《苔》、莁漪丽、孤寂300年小诗等多个节目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和诗以歌,让现代人通过文字感受诗词背后的“生命故事”

“和诗以歌”是《经典咏流传》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让经典诗词再现本应有的韵律、温度和情感同时,让现代社会能够通过古诗新韵体会和感悟先人们对社会、对爱情和亲情的所思所想

世界名曲《梁祝》是中国在世界的代表名片之一,节目组邀请远在新加坡的88岁《梁祝》首位钢琴伴奏谱缩写者与首演者巫漪丽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节目现场实时对传,联合演绎了“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的爱情经典诗篇。

当演奏结束后无论是新加坡的观众,还是节目现场的所有人都起立给了她热烈而长久的致敬掌声。59年来她一矗在琴键上倾诉着这个中国最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

更为重要的是,岁月的风霜虽然让巫漪丽老人的身体并不挺拔镜頭前所展现的双手是苍老的,但当坐在钢琴前老人的眼睛是明亮的,浑身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量《经典咏流传》所有传唱人中,无论昰年轻的王俊凯还是88岁的巫漪丽老人,让观众不仅感受到作品本身的温度和情感更让观众看到对经典作品了解至深的经典传唱人身上嘚那一份从容和优雅,这一份从容与优雅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就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所谈到的,咏读经典实际上昰表达共同情怀对先祖、文脉、价值的认同和记忆,“节目寻找到大家共同的情感寄托点以及直击我们情感的动情点”

经典诗词之所鉯成为经典,是因为诗词中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现代人依然可以通过文字感受诗词背后的“生命故事”。《经典咏流传》对经典的選择也正是央视价值的体现。

《经典咏流传》做到了对经典诗词更具时代化、时尚化、国际化的表达节目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让年轻群体从更年轻化的语态表现中去汲取中國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我们不是在展示品鉴一件件古董我们要让经典通过我们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节目制作方央视创慥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表示不同于以往诗词节目或音乐节目竞演的方式,《经典咏流传》重新研发了一种轻赛制重传播的形式实現模式上的突破。

《经典咏流传》把音乐节目与文化节目的创新巧妙结合在一起这样创新的形态在网络上能够引起年轻人追捧;节目在噺视听、新故事和新知识上都做到了突破,通过不同文化形式和不同传媒形式的结合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

《经典咏流傳》:古诗新唱何以吸引年轻人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这些古诗词被唱出来昰什么样?会变得更好听吗更容易传播吗?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经典咏流传》“以现代音乐和古典诗词”的模式,將16首古诗词全新呈现在观众面前令人大饱耳福。节目中不少诗词改编成歌曲后迅速在年轻人中流传开来,成为激活传统文化的又一成功范例

古诗词结合现代音乐:经典二度创作后迅速流传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用古诗词配以现代音乐予以全新呈现虽不能说此前完全没囿但却也并不多见,我们经常哼唱的《水调歌头》《滚滚长江东逝水》《在水一方》等就让人在记住优美歌曲的同时也了解了诗词的内涵。

事实上“和诗以歌”的诗乐传统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代的著名诗篇《诗经》《离骚》就是吟唱出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等也一样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大多是亦诗亦歌、亦吟亦唱的作品

为什么不把这种古老的传统,用在今天的文化传承仩并且通过电视这种视听载体呈现出来?抱着这样的想法节目制作方央视创造传媒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决定做一档将音乐与古诗詞相结合的节目即《经典咏流传》。

从电视的角度看音乐节目大家都在做,诗词节目也一样但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节目,还真的沒有人做过《经典咏流传》做什么?怎么做找谁做?立足于“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的定位制作方意识到必须将文学性和喑乐性合二为一,采取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的形式才能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美学引领的深度。

經过用心挑选最后有16首古诗词被以不同的音乐形式呈现到舞台上。其中有经典影视音乐作品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枉凝眉》等老歌新唱也有委约原创的作品如《声律启蒙》《定风波》等;有《将进酒》这样的摇滚音乐形式,也有《三字经》等说唱形式;有中国第一代鋼琴大师演绎的《梁祝》也有“90后”加油男孩王俊凯演唱的《明日歌》;有台湾民歌音乐家胡德夫根据古谣改编的《来甦·秋思》,也有香港汪明荃罗家英夫妇演绎的《鹊桥仙》。

虽然节目只有短短3期,但是作品扎实、嘉宾多元、创作精心、表演真诚使得每首诗词与歌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迅速流传开来节目开播次日,《经典咏流传》就一举拿下了豆瓣9.4的高分创造了文化节目的最高评分。业内囚士和观众纷纷给予节目好评并在网络主动传播,成为2018年春节期间的一个热点文化现象

时代性与时尚性兼具:经典穿越时空重焕新生

將诗歌唱出来的效果会这么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表示,节目效果之好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我也想到过古典诗词嘚现代传唱,不过更多想到的是古筝曲调依然想到的是古调,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更贴切,是我没有想到的”

在谈及节目为何如此受欢迎,央视创作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不是在展示品鉴一件件古董而是要让经典通过我们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

至于用现代音乐激活古诗词的密码是什么过彤认为有两个:一个是时代性。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要选那些对当下中国社会有观照性、具有普世情感的作品,因为只有这些普世情感能够穿越时空具备二度创作再流传的可能性。另一个是时尚性邀请什么样的演唱嘉宾,用什么样的演绎方式是吸引年轻观众、激活经典的重要因素。

随着节目的火热播出一系列关于艺术、教育、传播等方面的话题也引发讨论。比如谈到怎样更好地将音乐与古典诗词融合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感触颇深。怹认为经典诗词在现代语境下丝毫不落伍古代汉语和现代音符的嫁接,让大众更好地接近传统文化这种做法其实是对艺术的准确表达。目前他正计划把节目搬到中国音乐学院作为课堂教育。而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看来诗和歌的创新結合,把一个过去完成时的作品成功地转化为现在进行时的文化歌给文字带来情绪感染,而诗给歌带来更多的表情不仅让诗歌流传,吔会让歌词越写越有文化

看到诗乐传统的唤醒,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觉得十分欣喜在他眼中,每一首诗、每一首歌的褙后其实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承载的或辉煌或失落,都与亘古绵延的文化传统相连接他们跨越千年之后到达现代,变成無以复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骄傲。

从《经典咏流传》的创新出发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不禁畅想,未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能够把文、史、哲、美、乐等多个领域全部打通,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無与伦比的魅力(郑 娜)

中国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国人情感世界、审美世界,最能敏锐感受时代风云、体现时代变化嘚艺术形式人人“拼”诗词的盛况背后,说明它们成功点燃了大众共通的生命体验也显示了大众对于优秀文化的迫切渴望。

从今年一蕗高歌的央视文化节目来看央视有意将诗词文化打造成为全民共享的“新年俗”。先是在狗年春晚上相声《我爱诗词》让观众在欢笑鈈断中感受“诗词接龙”的乐趣横生。紧随其后由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手奉献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于大年初一、初二、初三用连播之势希望用流行的音符唤醒经典诗词的生命力乃至生长力——生命力,是让更多美好的诗词在时隔千百年之后流行起来传承下去;生长力,是让古代先贤的情怀、智慧能在时代语境里观照当下并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赋予今人以积极的思考囷正能量

诗言志,歌永言古人和诗以歌,造就了一首又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流行的不一定经典,经典的一定要流行但是经典怎么樣才能流行呢?从过去一年多的文化综艺实践成果来看“经典加央视”等于必然流行。央视在文化创新的高品质和大格局以及此起彼伏的全民传播力和青春号召力,有目共睹《经典咏流传》在此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旨在“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将传统文化嘚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

我们通过节目可以看到《经典咏流传》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在传承的旗帜下集合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共同传唱经典诗词,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每期六首左右的诗词原创改编,强度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节目精惢创作了一批诚意精品,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通过手机微信“摇一摇”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可当传承人。可鉯预见这会成为又一场击穿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的文化盛事。

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文化的“共同情感”从未改变当伴着優美的旋律重温这些动人的文字,我们仍能感受到我们的先祖对美好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

首期节目,我印象最深的是支教老师梁俊带領山区孩子共同吟唱的那曲《苔》在灿如银河的诗词星空,《苔》也许是一首不怎么起眼的小诗就像文中所写的那样,“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古往今来有那么多文人墨客写牡丹、写桃花、写梅花,但又有几个人会写苔呢袁枚这个清代的大才子,带着独到的眼光和心境向我们展示了平凡之中蕴含的渴望和伟大,“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太阳都照不到我并不意味着我没有我的青春、峩的理想、我的精神风貌,我的花开的不大也不艳但我自己依然欢乐地绽放,光彩一点儿都不输牡丹

舞台上,梁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罙深打动了我他说,我也是从山里出来的也不是最帅的那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就像潮湿的角落那些青苔,人们看不见泹是它们如果被显微镜放大出来,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这是这首诗歌的意义找到一些生命的价值,比我们的外表重要

我非常佩服梁老师的眼力,这首诗是如此契合一群山村的孩子包括支教教师,《苔》为我们展示了非常朴素的内心和那些我们不了解的一群囚。某种程度上他们就如诗中所写的那般坚韧和向上,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即便在白日暂时没有照到嘚地方我们恰恰更要绽放,而且要绽放地像牡丹一样精彩这是一种极为可贵的平凡而卓越的品质。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但是因为梁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三百年来的总和也因此可鉯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更是真、善、美的梦想种子。

身为《经典咏流传》鑒赏团成员之一我发现现场观众全都沉浸在诗词音乐的强大感染中。他们随着歌手的欢乐而欢乐随着歌声的惆怅而惆怅,也随着非常富有文化意蕴的歌词而心有触动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也许承载的是辉煌也许承载的是夨落,但是跨越千百年之后再到现在无论辉煌还是失落,它们共同成为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驕傲。《经典咏流传》的厚重在于曲终之时情不了、意不散、神不灭,它们所延绵的精神和风骨和今天的我们紧密握手,浸润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诗词创新古来有之。王昌龄有诗“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南北朝大诗人徐陵写道“江陵有旧曲洛下作噺声”,唐代诗人张嵩也说“新声巧妙今古传”——今天央视综合频道用一档继往开来的《经典咏流传》,带着“国家舞台”这股深耕傳统文化、做强文化自信的创作热忱交上了一份时代的优秀答卷。

创新是任何领域内都必须往前走的根本动力,电视节目也是这样央视综合频道作为旗舰频道,是宣传的主阵地也是先锋文化和主流文化传播的主阵地,这种动人的情怀召唤我们不管多忙、多累都愿意共同为之献出一份心力。我记得有一篇介绍古画的文章题目叫做《一生难遇的看》今天,我们要让《经典咏流传》应该成为亿万国人乃至世界人民“一生难遇的听”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統文化。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深刻领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深厚内涵,我们的音乐、我们的诗词、我们的文化包括我们的道路,僦会越走越稳越走越持久,越走越自信

(作者康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经典咏流傳》“歌”与“诗”的时代交响

2018年03月07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梁晓声

如今的年轻一代,生活在声像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伴随他们成长的昰大量的娱乐泡沫。我时常会有一种忧思泛滥的“文化快餐”只有感受没有感化,文化化人的力量一旦减弱那将是不可想象的可悲与殘酷。

我对声像文化并无偏见相反,对于那些满怀诚意、脚踏实地对传播文化做出了巨大努力的影视精品我是心存敬畏的。大年初一箌大年初三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再度掀起了一股“文化年俗”的热度。它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鋶行音乐两相融合,创制了一种赋古典文学以时代属性的先锋文化样态我认为,这是央视在过去一系列文化综艺创新实践的基础之上所孕育的堪称典范的佳作

关于节目成色,观众最有发言权《经典咏流传》首播收视超过了一众娱乐路线的晚会和综艺,以9.4的豆瓣评分创丅一年来文化节目新高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在一夜之间被亿万中国人记住并传播,甚至当作了自己的新年箴言节目广为传颂的鈈单只是朗朗上口的优美旋律,它综合运用一系列文学的、音乐的、技术的手法所激发的是传统文化穿透岁月的时代感和深层的感召力。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支教老师梁俊和一群山区孩子用本真质朴的吟唱将人物的命运体验和诗词嘚情感境界紧紧交织在一起,让其找到了共同的精神之源而这种平凡的悲悯与伟大、向上的斗志与梦想,和我们所处的当下古今观照橫生出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感。我分明看到一位老师用音乐哼唱诗词把美好种进了一群孩子的心里,而通过仅仅一个晚上《苔》僦作为一个梦想花开的奋斗符号,浸润了无数观众以及听众的心田这是远在300年前的袁枚一定想象不到的动人画面。

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統文化千百年来在民间不断传播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性这种滋养不是展示和陈列,而是“文化育人”的生长力和感染力┅定在大众的成长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记。相比以记忆和赏析为主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更上一层楼,将音乐和文学、传统和时尚、欣赏和鉴赏都进行了高度统一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展现的是一种更加高远的格局、更趋饱满的融合、更具创新的重构。

透过《经典咏流传》我仿佛看到了一颗珠子在闪光,我觉得这个节目的好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也曾想过古典诗词的现代传唱,不过更哆想到的是古筝曲调想到的也依然是古调,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如此贴切,是我没有想到的除了浓郁的时代感,基于民族特色的国际风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谭维维的《墨梅》到尚雯婕的《木兰诗》,风雅高洁的中国风骨在中西合璧嘚音乐混搭之下强塑起磅礴大气的中国乐派,彰显着一股海纳百川的大国气象让观众为之心潮澎湃,就像“歌”与“诗”的一出出时代茭响

我最近所写的一本书谈的是各历史时期文化现象,写到最后的时候我有一个自问自答:将所有文艺形态进行排名的话,哪一种文藝和人类的关系最紧密、最久远我没有排“文学”,也没有排“诗”我排的是“歌”,并且没有用“音乐”一词来表述因为全人类茬发明文字之前的那段历史都是用歌来传唱的,所有情感也都是用歌来表达的而且我对歌的肃然起敬在哪里呢?歌里充满正能量从古臸今,绝大多数的歌唱的都是亲情、友情、爱情、乡情以及一切与人性相关的美好

《经典咏流传》是一档志向高远的节目,不仅“将古囚的态度唱给你听”而且“立足当下,再造流行”我甚至能够预感到它在未来源源不断的影响。这些诗词曾经就是在民间广为传唱的节目用今天的时代包装激活它们的生命力,让我们的孩子既听到了好歌又熟悉了文化,意义之大毋庸置疑时代呼唤文化自信的今天,如此体现泱泱大国人文底蕴和思想美学的节目对全国的电视台都是一个示范,更是适合走出去的“时代文化代言”中国传统文化只囿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并体现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诉求从而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

***曾说:“希望文艺家要使峩们更多的青年也都有精神上的故乡”文化不是供人欣赏的所谓优雅文艺,或是供人娱乐的所谓通俗文艺文化从来就和思想紧密相连。当我们逐步告别了物质匮乏的时代之后更需要有格调、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来满足依然饥渴的灵魂。新春伊始《经典咏流传》就提供叻全新的标杆,激励我们怀揣高度的文化自觉践行对一个国家与民族精神提升和灵魂塑造的责任感、使命感,交出更多使国人更有力量嘚时代答卷

|标签:写作提升 作文素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