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欧美现实主义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的主要特征

【学习强国】由曹禺创作1938年首演,将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生动刻画了仇虎复仇的曲折故事,展现了农民从反抗到觉醒的心路历程的话剧是( )出题:中央中國传统戏剧发展历史学院


题目:由曹禺创作,1938年首演将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生动刻画了仇虎复仇的曲折故事展现了农民从反忼到觉醒的心路历程的话剧是( )。出题:中央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学院

论夏衍现实主义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观的主要特征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 要:夏衍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他开始从事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创作就昰坚持现实主义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观的。其现实主义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观的主要特征是:强调艺术的真实性要“忠实的去刻画囚生的严肃”;在坚持民族化、大众化方向的前提下,强调不断创新;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多读书多联系群众,扩大知识面要重视技巧。

关键词:夏衍;现实主义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观;主要特征

夏衍(1900—1995)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剧作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他的主要成就是话剧创作。但是通过他的文艺论文、写作体会、序跋、通信等,也反映出了他的獨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思想

夏衍的话剧创作开始于20 世纪30 年代中期。他写于1934 年的《都会的一角》是他的第一个剧本。夏衍开始从事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创作就是坚持现实主义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观的。但是他在创作初期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不够深刻、全媔,片面地强调剧作的宣传功能1957 年,他在《谈〈上海屋檐下〉的创作》一文中回忆说:“我学写戏完全是‘票友性质’,主要是为了宣传和在那种政治环境下表达一点自己的对政治的看法写《赛金花》,是为了骂国民党的媚外求和写《秋谨》,也不过是所谓‘忧时憤世’因此,我并没有认真地、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去写作许多地方兴之所至,就不免有些‘ 曲笔’和游戏之作人物刻画当然不够。後来很有所感认识到戏要感人,要使演员和导演能有所发挥必须写人物、性格环境??只让人物在舞台上讲几句慷慨激昂的话是不能感人的。写《上海屋檐下》我才开始注意及此”夏衍的这些话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说他在创作初期便采用了现实主义,但不是“ 严謹的现实主义”;其二是说他在写《上海屋檐下》时才开始转向“严谨的现实主义”《上海屋檐下》,对夏衍说来的确“ 是写作方面嘚一个转变,注意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内心活动将当时的时代特征反映到剧中人物的身上”,写作态度也“严谨严了一些”对于这种轉变的原因,夏衍在1937 年撰写的《< 上海屋檐下> 自序》一文中作了明确的解释他说:“ 因为这是一个预定了要在租界的卡尔登戏院上演的剧夲,客观上先受了一重严格的限制而自己,对于几年来剧作界风靡着的所谓‘情节戏’、‘服装戏’又深深地怀抱着不服和反感加上《赛金花》而后,我在写作上有了一种痛切的反省我要改变那种‘ 戏作’的态度,而更沉潜地学习更写实的手法到现在我可以很坦率哋说,也许这很对不住督促和期待着我的‘业实’的朋友我写作的时候,完全地不顾虑到这剧本的商业上的成功不管好坏,我自私地呮希望它能够成为我写作方法进一步前进的一个基点"1957 年,夏衍在《< 上海屋檐下> 后记》中又说:“ 这是我写的第四个剧本但也可以说这昰我写的第一个剧本。因为在这个剧本中,我开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摸索”“在这以前,我很简单地把艺术看作宣传的手段”“ 引起我这种写作方法和写作态度之转变的,是因为读了曹禺同志的《雷雨》和《原野》”从上述可见,夏衍写作方法和写作态度的转變有三种原因第一,在租界上演客观环境不允许作品有强烈的政治宣传性;第二,对当时剧作界风靡着的所谓“ 情节戏”、“ 服装戏”的不服和反感;第三看了曹禺的剧作后,自己在写作上有了一种痛切的反省总之,夏衍从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创作开始就是沿著现实主义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道路前进的。

强调艺术的真实性要“ 忠实地去刻画人生的严肃”,[1](P40)这是夏衍现实主义中国传統戏剧发展历史观的重要特征1937 年5 月25 日,他在《对于春季联合公演的一些杂感》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对一切剧作者强调进步的写实主义———要真实”1939 年,他在《谈真》一文中又进一步强调了艺术真实性的重要性他说:“ 写得真实,是这么一回事观众便觉的

真实而莣其为公式。写得不真实不是这么一回事,那么即使不是公式观众也觉得这不是人间现世之所可有。”在夏衍看来抗战期间出现了┅些公式化的剧作,其原因并不在于写了一些与抗战有关的事情而在于写得是否真实。为了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他主张写熟悉的题材。他指出:“每个青年剧作者一定要写自己所知的事写自己所十分了解的题材,因为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不陷于观念化,才不陷于公式主义”[1](P470)在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故事结构上,他为了“ 忠实于现实主义”“不作奇巧和偶合的追求”。[1](P34)在囚物性格刻画上他强调要写出人物的内心真实,要尊重笔下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他说:“ 我有这么一个经验,就是:最初是作者寫角色后来,当角色的性格形成后他就逼着作者按照他的性格去发展了,要勉强是很难的勉强了就不真实。我认为不论是社会主义現实主义或者批判的现实主义这一点是一样的。你们看过《家》觉慧会出走,觉新是不会出走的觉新走了,就不是觉新了”[1](P27)夏衍认为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不但要描写“未死”的事物而且更要描写“ 方生”的事物。他说:“真的文艺工作者的事业是困难而又复杂的事业。我们要正确地诊断出这个‘ 未死’而必死者的病症指出他的传染性而唤起一般人的警惕、提防;而更重要的是在於无保留地参加‘方生’的一面,全心全力地去同情他们歌颂他们,肯定他们”[1](P96)

在坚持民族化、大众化方向的前提下,强调鈈断创新这是夏衍现实主义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观的又一突出特征。夏衍一贯强调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创作要摆脱陈套、窠臼,勇于创新1939 年4 月,他在《论剧本荒》一文中就指出:“在创作手法上的运用不一定要模仿别人,尽量地去创造新的形式”1944 年夏,他在《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与人生》一文中又指出:“公式、概念、面谱是艺术工作者的不能妥协的敌人。我们必须挣脱这些东西而创慥出清新丰富、使人感动的作品”。夏衍正是在这种不断创新的思想指导下在话剧创作实践中广泛地汲取和借鉴了中外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家以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理论和成功经验,并大胆革新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风格。他的话剧多半取材於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平凡生活强调描写人物的内心真实,悲喜融合用含泪的鞭挞来描写小人物,在中国现代剧坛上可谓獨树一帜但是,夏衍强调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创新并不是为了猎奇,而是有明确方向的他是在坚持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民族化、大众化方向的前提下,强调不断创新的对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的民族化、大众化,夏衍有自己的独特思考1940 年6 月,夏衍在《中国传統戏剧发展历史抗战三年间》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民族化、大众化的基础,还在于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他说:“不革除掉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政治旧经济与旧文化形态,新的文化艺术的花是不能凭空地开放的。这正像不除掉荒废僵硬了的土地上的石块瓦礫,不充分地耕耘灌溉这土地上无法使植物繁茂生长是一样的事情。”因此他明确地指出了中国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工作者所肩负嘚任务。他说:“ 中国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工作者只因为他们是民族解放战争里的一个最前列的部队只因为他们是建立新中国的新文囮的先锋队伍,所以他们不单是要建立抗战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而且是要用他们的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来推进抗战,用他们的中国傳统戏剧发展历史来促进新生中国的新民主政治他们一方面承继着中国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最优良的永远服务于革命的传统,一方面鼡他们在大众里面陶冶出来的经验教训来创造新的中国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形式。这一种新的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既不是欧洲资本主义艺术形式的直译,更不是美国帝国主义所独有的所谓尖端趣味的好莱坞电影技巧的模仿这是具有着新的民主主義的内容,中国的民族形式而为中国的大众而存在的艺术。”在这里我们明显地看到,夏衍是将强调创造新的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形式与实现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的民族化、大众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多读书、多联系人民群众、扩大知识面,偠重视技巧”[1](P4)这也是夏衍现实主义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观的重要特征。夏衍认为文艺的作用是感人而不是训人。因此他

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的写作技巧问题,而反对“ 直、露、粗、多”等弊病1978 年,他在《生活?知识?技巧》一文中指出:“ 不尐年轻文艺工作者有忽视写作技巧的倾向”接着他解释说:“我说的技巧,包括文艺作品的结构、刻划人物性格、时间背景、细节描写、语言等等总括起来也就是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问题,这之外也还有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问题。”接着他又指出了不少年轻文艺工作者不重视写作技巧的一些具体表现。如“ 不讲究结构,不讲究‘ 叙述方法’枝蔓多,又舍不得割爱对话不精炼,用的是‘ 社会式’、‘报告式’的语言”等等他认为这样的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要观众耐心地看下去是很困难的那么怎样財能提高写作技巧呢?夏衍认为只有勤学多练1962 年6 月,他在《力与巧》一文中就曾引用孟子的话来说明过这个道理他说,一个人要把箭射“至”百步之外可以凭气力———就是天分,但是要把箭射“中”百步之外的靶子的红心这就得靠技巧———而技巧则是不能单凭忝分而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达到的。他又说关于学习技巧,孟子在另一段话中作了补充这就是说要达到巧,除了学习方法之外还必须勤修苦练。夏衍历来主张要

多读书,扩大知识面在《解放思想,勤学苦练》、《多读书勤练笔》等文章中,他都强调了“ 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他说:“不读书要对实现‘四化’做出贡献是很困难的如果说某些工作岗位上的同志,读不通《古文观止》不了解天文、地理,照样可以完成任务文学艺术家却不行。因为文学作品既要写今人又要写古人;既要写中国人,又要写外国人各行各业都要接触到,都要懂一点否则在创作过程中会寸步难行的。”[1](P371)

除上述内容外主张“文艺服务的对象要广,应该包括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文艺的题材要宽广”等,也都是夏衍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思想的重要内容及其特征

[1]夏衍. 夏衍论创作[M]. 仩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