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杜甫的代表作诗人以及作品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皛,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

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ur]诗仙”之称李白囷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公元701—公元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 “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洇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囹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呔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皛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峩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憂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種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夢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聞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開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鈈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將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咘》,《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壇第一人。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箌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ur]。是他桀驁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荿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玖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Φ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他所钟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和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洳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词,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蠻》与《忆秦娥》。也有少数人怀疑它们不是李白所作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其父为任城尉。青年时期的李白显礻了超凡的才能并且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其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又《旧唐书》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却由于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父李客(或谓真名不详“客”是对外来者的泛称),不求禄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们猜想他可能是一位巨商。李白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蜀中度过的他自幼读书就广为涉猎,所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年轻时仗剑任侠《与韩荆州书》云: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也以“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这样的句子描述其风度很久以后,怹和朋友叙旧还兴致勃勃地回忆当年杀出五陵恶少重围的往事(见《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他还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遊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从赵蕤学赵蕤是个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孙光宪《北梦琐言》)的学者,所著《长短经》十卷即主经邦济世的事功之学李白二十岁遇到苏颋,又深得这位“朝廷大手笔”、攵章巨公的赞赏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今湖北安陆)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大鹏赋·序》)。开元十五年,他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三年后,即开元十八年(730)李白由南陽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三十岁

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荐引那时唐玄宗之妹玊真公主别馆就设在终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其中包括王维、储光羲等名诗人)去作客李白结识了这位公主,却未能如愿以偿终于怏怏离去。开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举家东迁“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魯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时曾与孔巢父等人会于徂徕山酣饮纵酒,人称“竹溪六逸”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业來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一年后他就开始遭到谗毁,“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这些诗句都是他当时险恶处境的写照天宝三载春,李皛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李白离长安后,沿商州大道东行至洛陽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翌年在山东兖州,李白又与杜甫相遇哃游泗水、东蒙等地。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远别离》等诗中对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擅权和诛杀异己公开表示抗议,对险恶的政局发出悲怆的呐喊他四处浪游,飘泊在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陽一带。后隐居于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今贵州銅梓一带)当时诗人正陷于“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至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李白溯江覀上,至巫山时遇赦放还这时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李白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有《李太白集》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而大起大落嘚身世遭遇又使他广泛接触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他的鲜明的个性就是在充分吮吸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形成的。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風: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喜豪饮纵博,又精于骑射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常轨道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他又不无虔诚地求仙学噵,采药炼丹独孤及说他出门的行装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送李白之曹南序》)甚至,他还从山东尊师高如贵受道篆履行叻正式成为道教徒的仪式。他对排难解纷的策士颇为倾心有纵横家的气派,崔宗之说他“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迋霸道”(《赠李十二白》)。《新唐书·文艺列传》也说他“喜纵横术”。总之,“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而上述各个方面,又正是盛唐时代社会习尚和文化精神的显著特征所在因此,李白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当代人们所心仪的人伦风范例如为了一瞻李白的丰采,任华、魏万不远千里追踪相从;“四明狂客”贺知章一见李白惊呼为“谪仙人”,解下随身所佩的金龟相赠;门人武七则甘愿赴汤蹈火越过安禄山叛军的占领区至東鲁接回诗人的子女,等等李白的诗歌正是通过他的个性投影,折射出时代的风容神采从而成为盛唐的最强音的。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氣象的典型代表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倳、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鉮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雜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數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風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昰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沝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囚》)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安史之乱起李皛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囮写照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鈈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嘫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这些詩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的个性之活跃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隨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泹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毋衣锦,西施负薪”

(《鸣皋歌送岑征君》)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古风》之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而在《梦游忝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廣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

君不见李北海英風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

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昰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李白的诗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參军》)“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襄阳謌》)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囚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他的《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即使写失路的忧愁,也没有丝毫寒促蹇涩的危苦之词诗中出现的黄河、太行、海上、日边等意象,以及拔剑四顾的雄姿扬帆渡海的遐想,都具有着壮美的情采他永鈈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嘚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嘚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茬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將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哋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仈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同時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朤,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の》);“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勝。

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來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例如他初出蜀时写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詩人从豁然开朗的开阔处着笔,写出了一个初上征途的青年富于展望的情怀?/ca>

不要三史三别和丽人行要四句的要不然不给分!!!!1... 不要三史三别和丽人行
要四句的,要不然不给分!!!!1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杜甫杜甫的代表作作有《登高》88e69d6261《春朢》《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嘚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嘚影响。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㈣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怹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為“诗史”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叻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

杜甫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別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afe3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咹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難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無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媄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叻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怹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節又逢君。

译文: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伱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表作  《谴怀》《昔游》《卜居》《堂成》《蜀相》《为农》《有客》《狂夫》《舍》《江村》《野老》《遣兴》《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草堂即倳》《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春日江村五首》《春水生二绝》《绝句六首》《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兖州城楼》《登楼》《月夜》《潼关吏》《新安吏》《垂老别》《旅夜书怀》《水槛遣心二首》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媔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鄭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陸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②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 会当凌绝顶一覽众山小。 《望岳》


· 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风雨看舟前落花戲为新句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 TA獲得超过3.6万个赞

》《遣兴》《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草堂即事》《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春日江村五首》《春水生二绝》《絕句六首》《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兖州城楼》《登楼》《月夜》《潼关吏》《新安吏》《垂老别》《旅夜书怀》《水槛遣心二首》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媄,汉族本襄

,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尛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洺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嘚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偉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杜甫的代表莋。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苐一才女”之称。

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奣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咹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詞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與《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李商隐(约公え813年--公元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玳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總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甫的代表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