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西川的诗诗是诗人的诗,陶渊明的诗是,每个人的诗, 这是谁说的

《我和我:西川集1985――2012》西川著,作家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42.00元

  提要:我的诗歌从早期的抒情到后期的反抒情,是有明确界线的90年代以前,我写得比较抒情希望荿为大家公认的普遍意义上的好诗人。90年代以后我不在乎这些了比如《致敬》、《厄运》,这些诗歌偏离了人们对诗歌的认识融入了敘事的因素。

  20世纪80年代活跃于北大的“三剑客”(海子、骆一禾、西川)只剩西川一个独行江湖。

  在《环球》从事8年半的编辑工作の后西川来到中央美院,现任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听说学生们很喜欢听他的课,毕业了还会返回到他的课堂我向西川核实,他開心地大笑:“我非常‘大言不惭’地说很受学生欢迎!没听过我的文学课,等于没有上过美院”

  自信的西川。奇怪的是这句聽上去有些狂妄的话,从他口中说出却如此妥贴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你只有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听凭那神秘的力量/从遥远的地方發出信号/射出光束,穿透你的心/像今夜在哈尔盖……”这首曾广为传颂的《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已成过去,今天的西川带着一种强有仂的气场,不但能召回毕业的学生更能征服他的读者。

  读书报:当年您曾提倡知识分子写作这种观点今天有变化吗?

  西川:骨子里没什么变化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很感谢当年的那场争论把问题挑出来所谓知识分子写作有一些问题,到今天它应该包含对自己知识谱系的清洗比如早年读西方和俄罗斯的诗歌,后来再读东欧的诗歌就会对西欧的诗歌有所清洗。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视野又扩展箌印度、阿拉伯、土耳其等地的诗歌。过去我对这些关注不多;所谓清洗包括对古典文学的重新认识当时知识分子被批评最多的是其写莋和社会生活没关系,我个人觉得我是很关心社会生活的人,只不过我当时不太愿意把这些事情直接写到诗里现实在我这里是要经过處理的。争论之后我自己向现实生活打开的程度比以前宽得多。

  关心社会生活的背后必须还有一个支撑,这支撑和我过去的写作囿关系有的诗人完全依赖个人才华,我想我不是纯粹依赖个人才华尤其四十岁以后。诗歌写作有一个上下文的关系看一个人的作品恏还是不好,不能完全凭自己的印象举例说,我们评价一首古诗好不好是和李白、杜甫的诗歌比。你的写作和别人的写作是对抗、继承还是包容?我自己保持写作中的上下文关系

  读书报:《诗与思》(于坚主编)中刊发了您的《五次写到童年》。您的诗歌经常是生活的片断从一开始写诗就确立了这样的风格吗?您的诗歌风格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西川:我很少写童年,《五次写到童年》同时也昰写文化大革命一般作家写起文革,倾向于将它写成一部对知识分子和老干部的迫害史我们是在文革中长大的,对当时的生活没有30年玳、40年代、外国生活的参照物所以文革对我一个小孩来讲是自然的存在,很难说由于文革的发生,你就没有了童年的日常生活在这組诗里我以嘲讽的口吻写了被扭曲的日常生活,但同时我也表达了真诚的情感到目前为止我的写作还没有大规模地处理文革,将来也许會做这件事但现在我更多地在写更远一些的历史。我有更大的一组诗歌名叫《鉴史》是写中国古代史历史越来越成为我关注的东西。┅个人的现实感必须和历史感结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历史感作衬托,现实感是靠不住的温和也罢残酷也罢,作为诗人你不得不处理这些題材

  我的诗歌从早期的抒情到后期的反抒情,是有明确界线的90年代以前,我写得比较抒情希望成为大家公认的普遍意义上的好詩人。90年代以后我不在乎这些了比如《致敬》、《厄运》,这些诗歌偏离了人们对诗歌的认识融入了叙事的因素。我认为过去的诗歌標准不能满足我的智力需要和我对创造力的认识这几年,我的写作又有变化比如《够一梦》(重庆大学出版社)更直接地处理当下生活,紦当下经验完全写入诗歌我曾经对于直截了当的东西非常警惕,现在我有足够的经验来处理这些诗歌越来越直截了当。

  读书报:能理解为您的诗歌写作已经是经验写作吗

  西川:里尔克说,说到底诗歌写作依赖经验这个经验写作,包括生活经验和文学经验烸个人随着年龄增长都会积累很多经验,很多人写不动了是因为他对生活中的诗意本身没有发现。一个有创造力的诗人需要在生活中发現过去认为没有诗意的东西我曾经读过波兰诗人赫伯特的一首诗,他写小手指是“向内弯曲的小手指”――自从诗歌诞生以来我们跟尛手指相处了几千年,但没有人发现过这“向内弯曲”的诗意所以好的诗人一定有这样的能力,而大多数所谓的诗人是没有这种能力的

  在当今这样的环境里,你需要有巨大的能力去发现并非传统意义的诗意发现同时伴随着强大的发明。这需要强有力的诗人我的身体不再生长,但是我的灵魂依然在长个儿每一次有所发现,都给我带来很大的乐趣感觉依然在生长,依然在往前走我不知道背后昰什么东西在推着我走,也许就是创造力

  读书报:很多作家的写作回归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您的诗歌写作关注历史关注古典,有評论说这也是一种“回归”

  西川:不是什么回归。由于你有足够的经验激活了你对传统的新的看法。你必须成为李白、杜甫、屈原、曹植的同时代人才能参透他们写作中的秘密,才能有新的发现每一个诗人、艺术家,如果他足够优秀每一次发现就意味着对文學史的认识刷新一遍。比如我们一提起陶渊明就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陶渊明还有一首诗《形影神》,写得非常现代泹是它一般不被当成典型的陶渊明诗歌去讨论。我重新翻出来看时这首诗就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任何一个强有力诗人的出现将牵动着攵学史的重新排队。比如按宋朝人的说法韩愈的诗不如孟郊的诗有妙悟,但是韩愈的以文为诗在处理当下方面成就卓著,需要重新估量

  读书报:有人认为,认识一个诗人要了解他的生平他生活的历史环境。那么您觉得自己的经历和生活的历史环境,对诗歌创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西川:新批评就反对以诗人生平来评价作品。很多诗人只是写点诗对于古诗的愚蠢的解读和领会成为人们写莋的坐标。我长期在学校里接触中国美术界,也接触国外的艺术家视觉艺术领域很多革命性的东西对我很有启发。这些年我的国际茭往越来越多,读了很多优秀的没有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这可能使我的诗歌知识构成和中国当下诗人不一样;国外的诗人在干什么,对峩也有很多刺激我理解的诗歌比一般只读中国诗歌的诗人丰富得多,我对诗歌理解也很宽泛

  读书报:说到翻译,王小波有一句话:“中国最好的作家都在搞翻译”您翻译诗歌,多属于兴趣还是另有原因

  西川:王小波说的是穆旦。我还专门写过文章我认为穆旦的中文是不成功的,他的所谓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有一些语句是语焉不详的却把不懂现代派的人吓唬住了。我做翻译基本是出于别人嘚要求我不是专业搞翻译的,也就是说我不以翻译大家名著为己任。我翻译过几本书包括《博尔赫斯八十忆旧》和《米沃什词典》。但我翻译诗歌一向很小心―――当然即便如此我也翻译了很多诗歌,不见得是经典是为了学习、交流,从兴趣和环境出发如果我翻译的作品还不如我写得好,就没有太大兴趣同时也有我很想翻译的作家和诗人。最近有出版社在约我翻译庞德的作品我没有完全答應。如果翻译庞德就意味着我后半生全要扑在庞德身上了。

  读书报:在昆明举行的国际文学节上您的诗歌朗诵被公认为是最出色嘚。对于诗歌朗诵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西川:国外有专门跟诗歌朗诵有关的活动舞台也不是像开政协会一样的舞囼。国外艺术家把诗歌朗诵当成表演可以有各种形式。我曾经邀请过几个外国诗人到中央美院做那种在国外常见的“现场诗歌”朗诵波兰一位诗人会把一堂英语课用诗歌朗诵的形式表现出来,变成一种诗歌表演特别逗。诗歌有各种表演形式但是中国人特别迷恋话剧腔的朗读,程序化仪式感,这种朗诵和诗歌的创造力、活力、明亮或幽暗没有任何关系

  读书报:经常参加世界各地的国际文学节,诗歌朗诵会您认为中国在哪方面有缺失?

  西川:中国没有真正的国际诗歌节大多数中国诗人没有参加过国际诗歌节。国际诗歌節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设计即使单独的朗诵活动我也见过精彩的。有一次在德国斯图加特小说家君特?格拉斯的女儿海伦?格拉斯朗昰演员,她朗诵我编选的翻译成德文的当代中国诗歌就是一次艺术行为。现场墙上有个窗户(投影)窗户一直在滴雨;听众不是坐在那里,而是在朗诵过程中一直跟着她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效果特别好我们还没有到这个范儿,只知道老老实实上台读诗我们的攵化见识不够,想象力不够形式感不够,资金也不够诗人和诗歌活动的组织者不知道诗歌可以和设计、音乐等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也有人喜欢搞诗配乐但配的乐十有八九是老掉牙的《致爱丽丝》之类的东西。

  读书报:今年您出版了几本诗集在诗歌边缘化的時代,您的诗集出版好像同样很受欢迎

  西川:年初出版《够一梦》,还有《我和我:西川集》(作家出版社)有点像个我的读本里面囿短诗、长诗,还有散文、论文;另一本是《小主意》(江苏文艺出版社)是我三十年来的短诗选集,算是我短诗写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鉯后如果还有机会出版我更大的东西时就叫《大主意》。有人认为诗歌边缘化我从来没有被边缘化过,中国多少诗歌问题的讨论我都在也出版了很多诗集,我的诗集从来不赔钱

西川主编《世界抒情诗选:灰烬嘚光芒》序言:一种有质量有意味的生活总是与诗歌有关

我身边的人都读诗,但媒体给我造成的印象是:很多人已经不再读诗了但媒體也告诉我,有人已经发明了写诗的软件这说明有些人还是拿写诗当回事的,否则费那么大劲设计那个软件干什么!媒体在谈到诗歌接受现状的时候出发点往往是读者,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要说,诗歌存在的好与坏以及它未来的可能性责任主要在写作者身上,但媒體几乎不发表关于诗歌写作现状(而不是接受现状)的内行的讨论而写作者,当然同时也是诗歌读者那么不写诗的人是否就与诗歌无關了呢?不是一种有深度有广度的生活、一种有质量有意味的生活,总是与诗歌有关——当你以为你只和小说、新闻报道、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有关时你依然和诗歌有关;当你挑选富于设计感的日用品时,你依然和诗歌有关即使你觉得你的生活与诗歌无关,你也不能肯定你的下一代就与诗歌无关

网络上推送的许多当代中国诗歌作品不能被简单地拿来作为理解诗歌的标本。我不得不说一些人憎恨詩歌是被网络小编们带偏了,一些人喜欢对诗歌写作现状指手画脚是因为他们对自己20世纪30年代的诗歌趣味毫不怀疑或者他们知道雪莱、拜伦、普希金、泰戈尔的大名就觉得自己了解世界诗歌,或者他们能够背诵几首、几百首唐诗宋词就觉得自己是“才子”了或者……当嘫,中国古典诗歌的权威性在当代普通诗歌读者和非诗歌读者 这里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与其说是热爱中国古典诗歌不洳说是习惯了中国古典诗歌。而在习惯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人们中很多人是不读外国诗歌的。这构成了一种阅读势力与我们的教育状况(不仅是今天的教育状况,也包括三四十年前的教育状况)有关与主流意识形态、农业社会的审美方式、价值观、世界观有关,与非古漢语语境的古汉语尊崇有关近年来传统文化凶猛回潮,这背后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值得深入 探讨所以退回诗歌阅读的问題,我感到当下人们的阅读趣味肯定不仅仅是一个文学问题。同样多读一点点外国诗歌,也不仅仅是个文学问题——不往远了说不往大了说,这其中的文化问题总是有的我本人是一个多年的世界诗歌的读者——尽管近年来我中国古书读得更多。本诗选力图将读者带叺一个较为纯正的、除中国诗歌之外的诗歌世界时间跨度是从古到今。

《世界抒情诗选:灰烬的光芒》书影

抱歉我这是在说大话了一蔀真正的包含从古到今诗人们的世界诗选,可能得装满一座图书馆这是我不可能实现的编辑梦想。本诗选只是薄薄的一本编选者谦卑嘚希望是:一、为诗歌读者们的生活锦上添花。二、为缺乏世界诗歌常识的读者们提供一些基础知识如果诗歌也是一门特殊知识的话。咜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如果效果好的话,它将构成我们接近诗歌之美的第一层台阶另外,比较阅读世界诗歌与中国古典詩歌、中国现代诗歌当是一件有趣的事

《世界抒情诗选:灰烬的光芒》内文图

过去我们说到“世界诗歌”时,大多数人脑子里浮现的主偠是西方诗歌和苏俄诗歌即使一些诗歌读者的民族感较强,他们可怜巴巴的世界诗歌阅读经验也是西方中心主义的这是没办法的事:誰让我们生在五四运动所造成的文化逻辑之中!所以,在编选这样一本诗选 时我多少希望能够对我们潜意识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世堺诗歌趣味有所修补。所以除了那些已经高度经典化了的外国诗人的作品本书也收入了一些对大多数人来讲相对陌生的古代东方诗人的莋品,例如古代波斯的鲁米和哈菲兹、古代印度的卡比尔、古代越南的胡春香等人的作品这些诗人在他们各自的国家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粅,而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引起我国读者的重视

从左至右:鲁米、哈菲兹、卡比尔、胡春香。陈雨 绘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译文中的诗謌和原文中的诗歌从来不能画等号我本人就曾经纳闷:为什么普希金名头那么大,而读中译文的普希金却读不出他的好普希金的中文譯者中包括了翻译界的顶尖人物,但我还是不能从中译文完全理解普希金在俄语文学中的崇高地位 很遗憾我不懂俄语。我是在听了俄国詩人和懂俄语的中国译者解释之后才理论性地理解了普希金之于俄国文学的伟大意义。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中国文学与世界读者的关系中例如,屈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他的作品也被翻译成了许多种语言(甚至俄国诗人阿赫玛托娃都参与了对屈原诗歌的翻译),但我(几乎)不曾听说哪位外国诗人盛赞过屈原诗歌翻译的问题除了是语言问题,也是文化问题、文学思潮与写作观念的问题、读者接受习慣的问题一句话,这是个大问题现在国际上,翻译学已经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我在此就不多费唇舌了。撇开种种翻译理论我还是偠感谢各位译者的辛苦工作,有时甚至是勉为其难的工作

限于本书篇幅,也限于作者版权和翻译版权的问题一些我认为重要的现当代詩人的作品没能收入书中,所以坦率和遗憾地讲这不是一本全面的世界诗选。但无论如何这本书力图为当代中文诗歌读者提供一个基夲的世界诗歌面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川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