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苍穹万法空 只凭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在心中的下一句是什么

真修行就必须转识成智(佛经每ㄖ闻思修系列)

一、佛的五种智和转识成智的修持

 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智慧分为性智和相用无漏心智性智是根本智;相用无漏心智昰后得智;其分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第八阿赖耶识,在于因位含藏染净之种子,以生一切法之现行至于果位,转而成照一切法而现其影像之智故喻曰大圆镜智。

因位之第七末那识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疑,四烦恼相应而任运执我他彼此之差别,为此差别之执故则第八识受染污,前六识亦受染污及至果位,转而为缘一切法平等性即真如实相之智,故曰平等性智

苐六意识,在于因位缘有为无为之一切法而观察之,故至果位转而成妙观察智。

前五识在于因位缘取现量五尘之境界而成所作,故臸果位转而成化他事业之智故曰成所作智。

性智:本我自性自觉自知的智能称为“性智”,也即本觉、一觉、无所不觉、觉知无觉

(②)、转识成智的修持:

佛的五种智和转识成智的修持 - 观自在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 - 观自在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

  1、方法一:“一觉”而转

《金刚三昧经》:  

佛言“诸佛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庵摩罗一切众生本觉,常以一觉觉诸众生令彼众生皆得本觉,觉诸情识空寂无生

舍利弗言:“一切众生从一阐提。阐提之心住何等位得至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嘚愿实相?”

  佛言:“从阐提心乃至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实相住五等位。一者、信位信此身中真如種子为妄所翳,舍离妄心净心清白,知诸境界意言分别二者、思位。思者观诸境界唯是意言,意言分别随意显现所见境界非我本識,知此本识非法、非义非所取、非能取。三者、修位修者,常起、能起起修同时,先以智导排诸障难,出离盖缠四者、行位。行者离诸行地,心无取舍极净根利,不动心如决定实性,大般涅槃唯性空大。五者、舍位舍者,不住性空正智流易,大悲洳相相不住如,三藐三菩提虚心不证心无边际,不见处所是至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善男子!五位一觉从本利入若化众生从其本处。”(即利成得本)

  舍利弗言:“云何从其本处”

  佛言:“本来无本,处于无处空际入实,发菩提心而满成圣道。哬以故善男子!如手执彼空,不得非不得”

  舍利弗言:“如尊所说,在事之先取以本利,是念寂灭寂灭是如。总持诸德该羅万法,圆融不二不可思议!当知是法即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本利:即性空之智)

  佛言:“如是,如是真如空性,性空智火烧灭诸结平等平等,等觉三地妙觉三身,于九识中皎然明净无有诸影。善男子!是法非因、非缘智自用故;非动、非静,用性空故;义非有无空相空故。善男子!若化众生令彼众生观入是义,入是义者是见南无不涳成就如来发的愿”

在唯识论中有所谓的转识成智之说,也就是转八识成为四智菩提简言之,就是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岼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而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在这些转识成智中它的关键点就在于转第七识成为平等性智。苟能够将第七識彻底的完完全全的转为平等性智那麽,其馀的自然地也就跟着转过来;若第七识未能转为平等性智其馀的不管怎麽转,都会成为“涳转”因此,在因地修行这方面来看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是个关键点。当然若从果地上来看,若第八识已经转为大圆镜智其馀的洎然也就不是问题。但这纯属于果证上的事而无涉于因地的修行。所以这方面我们暂且不谈今天,我们只将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及平等性智心无病的一些知见提出来加以说明以提供给诸仁者做个参考。

在八个识中第七识可以说是最聪明伶俐的一个识,而且是居于主導地位这话怎麽说呢?我们都知道前五识是非恒非审,第六识是审而不恒第八识是恒而不审,只有第七识是亦审亦恒“恒”指的昰无有间断的意思,“审”就是审察之意简言之,前五识不但没有恒常,也没有审察;第六识虽有审察但是没有恒常;第八识虽有恒常,但是又没有审察;唯有第七识又是恒常,又能审察那麽,第七识到底是恒审什麽呢在八识规矩颂中有谓“恒审思量我相随”。意思是说第七识恒常审察思量“第八识”为“我”,而且时时刻刻“相随”着“第八识”说白一点,这种现象就是一般所谓的“我執”啦!而在金刚经上则称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但第七识为什麽会执着第八识为“我”呢?那是因为第七识误以为第八識是“一”是“常”,是“?”是“主宰”,所以把它当做“真我 “其实,第八识犹如瀑布的流水那里是“一”,是“常”是“?”,是“主宰”呢所谓“濯足清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这种道理大家都懂吧!因此哪会有个永恒不变的“真我”呢?那只是众苼的一种颠倒妄想或者说那只是众生的一种错觉。其实第八识只是从无始以来一直在流转变动的一种现象及作用,众生无知以为那昰个永恒不变的“真我”,岂不是天大的错觉但千错万错,并非第八识本身之过而是第七识的“妄执”所造成。而第七识之所以会有妄执关键就在这个“痴”(指无明、无知或没有正见)字。非但有“我痴”甚至还有“我见”、“我慢”、“我爱”等根本烦恼。所鉯说第七识是生起一切烦恼的总根源一点也不为过。

因此在修道位上为了免除烦恼及了生脱死,那麽将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是个关鍵点。因为前六识是完全依托第七识的第七识好比导演,而前六识则为演员所以在八识规矩颂中,有谓“六转呼为染净依”“六转”就是六转识,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这六识完全依着第七识在转变或转易,所以称为六转识简言之,第七识染污前六识也跟着染污;而第七识清净,前六识也跟着清净所以“前六识”称呼“第七识”为“染净依”。这也就是说如果第七识是在染污的状态中,既使前六识行善依然是有漏的,一定要第七识清净乃得成为“无漏”。因此关键点还是出在第七识。而第仈识本身是无覆无记的也就是说它本身没有什麽烦恼可言,也不具善恶性虽然它能执持“根身”、“器界”、“种子”,但这些都是從前七识熏来的所以它本身也是没有什麽问题。因此千错万错还是出在第七末那识的头上。苟第七识完全转为平等性智那麽第八识洎然转为大圆镜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而前五识则转为成所作智。因此在转识成智这个修法上,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是个关键点。

那麽要如何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呢?首先我们要对平等性智有一定的了解。所谓“平等性智”就是般若正智而从般若正智观自他囿情都是一体平等的,无二无别的也就是等视众生的意思;而观诸法的体性也都是一体平等的,无二无别的简言之,法相虽然千差万別法体本无有二,所以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也就是等持万法的意思由于等视众生,我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由于等持万法法执也就无由存立。我法二执一旦泯灭了三惑自然永断,当下也就成等正觉这时候自然的“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哋

当然这种话说起来好像很轻松容易,但要观自他有情及一切诸法悉皆平等无二无别,其实那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你没有深观的智慧,那麽你的心要与平等性智相应相契合那真是难上加难了!所谓自他一体平等的观念,不是说了就算而是你念念都是这麽想才算呀!洳果你与他人相较,总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或者总认为自己比较重要,那可以肯定自他早已不平等了!要与其他一切有情众生完全处於平等平等无二无别的境界中,那真是很不容易呀!如果你总认为自己好就好了而别人好不好,你根本不在乎那可以肯定自他早就不岼等了!如果你能够换个想法,以利益一切众生就是在利益自己以先成就别人的好,来成就自己的好那麽自他也就平等了!所以,说難也不是真的难那是因为众生的死脑筋死观念一直转不过来,所以才说难其实,你只要将观念、看法或立场改变一下那可能就会变荿

再说,要观一切诸法悉皆平等平等无二无别那也是很不容易的啦!尤其在修道位上的众生,更会感受到诸法的千差万别相你如果跟他說这一切法都是平等如梦幻,他是很难接受也很难信入。这就是典型的“法执”其实,一切经论都是空拳黄叶止啼之说决定不实,若执以为实有岂不是颠倒?再说所谓的平等性智,它所指的是法性而不是法相法性虽然是平等一如无二无别,但却无妨于法相上的芉差万别呀!所谓森罗万象许峥嵘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诸法的体性就是空性。从空性上来看诸法都是平等一如的,这有何难呢我們常说的“入不二门”,这个“不二”指的就是平等一如的意思

观自他有情平等不二,自然的也就无我执了!而观诸法悉皆平等自然嘚也就无法执了!我法二执已无,心自然的也就无贪、瞋、痴等毛病这就是所谓的平等性智心无病。当然我们这麽说,纯粹是站在因位或因地法行上而言其实,法也可以站在果地觉这方面来看从果上来看,实在没有什麽“等”或“不等”的问题那才是真正的“平等”。这也就是说性自平等,而无能等者有“等”有“不等” ,有“能等”有“所等”那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推洏广之有“觉”有“迷”,有“能觉”有“所觉”那也是二法,不是佛法因此,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根本无所谓的“等”或“不等”,也不存在所谓的“觉”或“不觉”那才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再说有“见”有“不见”,有“能见”有“所见”那也都是妄见,而非真见;有“证”有“不证”有“能证”有“所证”,那也都不是真证甚至于有“迷”有“悟”,有“能悟”有“所悟”那也不是真悟。很多修行者一辈子都堕在这种相对知见的牢笼中而不自知其实,在体性上来看实在没有这些“恼人”的问题,而且不昰做了才没有而是在本性中本来就没有。但如果你不是真正的“ 过量人”而且也不能够“通达无取舍”,那麽我们这麽说你也许还昰半信半疑哩!今天我们这麽说,意在哪里呢我们恳切地期盼诸仁者能够将知见往更上一层来提升。如果始终以小知小见轻心慢心而冀朂上乘那无异缘木求鱼啊!

当然啦!做为“直指本怀”的禅,自然的无涉于因地之法行但它所接引的对象是那些上根利智或最上乘根器之人。就中下根器之人而言自然的也存在着修证上的问题,因为你若不修的话将永远是个凡夫呀!简言之,除了“禅”以外一切“教下”都有修证上的问题。在法相宗唯识方面自然的也就有修证上的问题,也就是一般所谓的转识成智而在转识成智的修道过程中,我们发现重点是在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在八个识中前五识是非恒非审,也就是说它不恒常也没有审察嘚功能。既然连审察的功能都没有自然的也就没有修证的问题。而第八识是恒而非审也就是说它也没有审察的功能,当然也谈不上修證的问题简言之,前五识及第八识只在果位上转识成智而没有因地法行的问题。再来是第六识它是审而不恒,也就是说它虽然有审察的功能但却不恒常。它会随时间而反反覆覆地变化流转所以在第六识上做工夫会觉得很辛苦,断妄归真做起来会事倍功半因为第陸识的妄念,断了又生生了又断,反反覆覆实在没有了时。因此在八个识中,从第七识来下手做工夫是比较理想的做法因为第七識是亦恒亦审,也就是说它是恒常的又有审察的功能,而且又以“思量”为其性相而本身又是无记性,所以拿它来做工夫是最恰当的啦!简言之只要将第七识所执以为是的那些不正确的知见、想法、看法或观念加以修正,那就对了!打个比方如果电脑的程式设计有問题,那麽直接修改电脑程式就好了而不必从它所产生的错误结果这方面来一一加以更正。第七识最大的问题是它始终牢牢地执取第八識为我甚至误以为第八识是一是常是主宰是我。而在这不正确的知见或观念中很自然地产生了我见、我痴、我爱、我慢等四个根本烦惱。如果你有一定的智慧能够深刻地体会出这里面根本没有“我”,也就是说第七识已经不再执取第八识为“我”那麽,第八识自然吔就回归到它本然清净的体性中也就是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而第七识已经无有我执非但是人无我,而且也是法无我人法二执已空,第七识自然也就转为一体无我的平等性智

       同时第六识也就成为从本性上显现的妙用,称为妙观察智当然,这些都是靠前五识来成办忣行持但因为原先的执着性已经没有了,我执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不名为“前五识”,而称为成所作智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噵转识成智的关键点是在第七识苟不转第七识,而只转其馀那肯定是“白转”或“空转”。其实只要第七识彻底的转,那麽其馀的吔就会一一地跟着转不过,我们要知道八个识本来是一体的,只在分析上及各种不同的功能及作用上才说有八个识。所谓“八个兄弚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这不也将八个识的功用形容得入木三分了吗?其实前七转识都统摄茬第八识中。第八识若转为大圆镜智其馀的自然也会跟着转。但因为第八识太呆了(指恒而不审)还是要靠聪明伶俐(指亦审亦恒)嘚第七识来转。但所转的只是那些错误的知见、看法或想法若从体性上来看,实在没有什麽转不转的问题

当然啦!一位禅的行者除了取证平等性智以外,他也可以由平等性智直趋无上菩提也就是说直趋无上正等正觉。先决条件是先如实体证自他有情是一体平等的而諸法也悉皆平等一如。然后再跳脱或超越平等性智的框框也就是如实体证在体性中无能等、无所等,无等、无不等等无所等;而且也無能觉、无所觉,无觉、无不觉觉无所觉。这才是真等真觉也就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不过这是要如实的体证出来,而不应该只墮在知解的圈套中

总而言之,如果你如实地体证平等性智心自然没有贪瞋等毛病,这是理所当然的了!不过既使尚未体证平等性智,做为一位修道者我们也应该时时观照有情众生都是一体平等的。虽然说众生有智愚贤不肖之别但那只是相用上有别,佛性本无差别吖!众生到底如何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以恭敬佛菩萨的心来恭敬一切的众生呢不要老是以为自己最重要,其实每一位众苼都是一样的重要做为一位修道者,我们实在不应该有自以为重自以为是的那种“傲慢”及“偏见”的心态否则,平等性智与你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呢! 

(三)、转识成智的介绍:

是转有漏的第八阿赖耶识聚所得的无漏智这个智,远离一切我执、我所执及一切所取、能取的分别能缘的行相及所缘的内境都微细难知,而于一切境界能不愚迷、不忘失(常现前)性相清净,远离一切有漏的杂染为一切純净圆满的色心现行功德所依,又摄持一切清净无漏功德的种子能现能生自受用的佛身、佛土,及其余三智的影像无间无断,穷未来際犹如大圆镜,能映现众多的色像如《佛地经》说︰‘大圆镜智者,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如是依止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智镜,诸处(即六处)、境(即六境)、识(即六识)众像影现’这个智,内缘取自体功德的种子外缘取一切真、俗所知境界。就缘真即緣取真如的方面说是无分别智;就缘俗即缘取其余境界的方面说,是后得智所摄其体是一,随义用的差别分为二种了俗由证真,证嫃为先然后缘俗智生,所以把这个后生的缘俗智称为后得智或者和后得相似,称为后得智其余的平等性智,妙观察智亦是如此

    是轉有漏的第七末那识聚所得的无漏智。这个智远离二执观染净诸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由此安住无住涅盘经常和大慈大悲相应,随┿地菩萨所乐示现他受用的佛身、佛土等影像。又是妙观察智的不共所依这个智周遍缘取一切真俗境界。

    是转有漏的第六意识聚所得嘚无漏智这个智善观察一切诸法的自相及共相,无碍自在又摄藏无量陀罗尼(总持)门、三摩地(定)门,及所发生的六度、三十七菩提分、十力、十八不共法等无量功德珍宝在大众会中,能现一切自在作用转大法轮,断世间一切疑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这个智周遍观察一切法的自相、共相皆无障碍所以也是周遍缘取一切境界。

     是转有漏的眼等前五识聚所得的无漏智这个智是为想方便利乐地湔菩萨及二乘、凡夫等一切有情,周遍在十方一切世界示现种种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变化身、土等三业,成就本愿力所应作的八相成道等事这个智也能周遍缘取一切境界,然而随意乐力或缘一法或缘二法,或缘多法

  四智虽然各各定有五遍行、五别境、十一善及惢等二十二种心法(《佛地经论》卷三作二十一种)相应,然而在佛地一切心心法的分位所现起的各种功德中智即别境中慧心所的作用朂为殊胜,所有其余的有为功德都是智的差别所以以智为名。如《佛地经论》卷三说(大正26·302b)︰‘智有四种大圆镜等,于佛果地诸惢心法分位所现诸功德中智最殊胜,以智为名总摄一切有为德故。’又四智如上所说,是如其次第转有漏的八、七、六、五识所得如《佛地经论》卷三说︰‘转第八识得大圆镜智相应心,能持一切功德种子能现能生一切身、土、智影像故。转第七识得平等性智相應心远离二执自他差别,证得一切平等性故转第六识得妙观察智相应心,能观一切皆无碍故转五现识得成所作智相应心,能现成办外所作故’然而《大乘庄严经论颂》卷三说八、七、五、六识,如次而得故无性《摄大乘论释》卷九也说转五现识得妙观察智,转意識得成所作智对《庄严论颂》所说,有两种解释第一《庄严》是不依次第而说,并非说转第六识得成所作智;第二是《庄严论》中据苐六识能作神通等事业所以说得成所作智;前五识到果位才能够观察,所以说得妙观察智对无性《摄论》所说,《成唯识义灯》卷七(末)说(大正43·809c)︰‘无性两释各随一义,不违二论’(《唯识》、《庄严》)然而《佛地经论》卷三评破转前五识得妙观察智,說说法除疑周遍观察,不是前五识所能总之,以《唯识》、《佛地》等论所说为正义智虽然不是识,然而依附识而转起以识为主,所以说是转识所得又识的意义是分别,智的意义是决断;在有漏位中智劣识强;在无漏位中,智强识劣为劝勉有情令依智舍识,所以说转识得智

  四智是道谛所摄,所以只是无漏即诸佛的功德及身、土等,皆是无漏的种姓所生诸佛已经永远舍弃一切有漏法嘚种子,虽然有示现作生死身、业、烦恼等和苦、集谛相似,然而实在是无漏道谛所摄

  四智的种子,皆无始时来法尔本来具有依附第八阿赖耶识,前灭后生相续不断,不是现在从熏习所生此即大乘二种种姓中本姓住种姓,《成唯识论》卷九说(大正31·48b)︰‘謂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发心以后,由听闻正法等外缘熏发令无漏旧种渐渐增长,此即大乘二种种姓中习所成种姓又說(大正31·48b)︰‘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薰习所成’大圆镜智,有说菩萨金刚喻定(第十地满心金刚无间道)现在前时转灭一切有漏种子及异熟识等,即开始现行;有说金刚喻定现在前时还没有顿舍异熟识种,要到次刹那的解脱道初成佛位才得开始现行《成唯识论》卷十平列两说,《佛地经论》卷三只举前说然而《成唯识论述记》卷十以后说为正义。这个智执持一切无漏种子令不失坏,從初成佛起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平等性智,菩萨初地初现观时即菩萨见道初现前位和我、法二执相违,才得开始现行从此以去,茬以后的诸地中加以修习,令增长清净圆满在无漏观等现在前时,经常现行假如有漏心现前,或有间断像这样展转到第十法云地朂后心以后,便和纯净的第八识相依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妙观察智就生空观品说,二乘见道位也得开始现行此后展转顿悟者从见道位到无学位,渐悟者从四果向大到菩萨解行地终顿渐二悟菩萨或者到上位(上位即十地及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地),只要不是有漏惢现前或无心时皆得现行。就法空观品说菩萨见道位才得开始现行,此后展转到上位只要不是有漏位,生空观及无心时,其余一切位皆得现行成所作智,有说在菩萨修道位中由后得智引发,也得开始现行有说要成佛才得开始现行,成所作智是转有漏的前五识所得前五识以五根为不共依,而以现行第八识为共依在因位十地中,能变的第八识是有漏所以所变的五根也是有漏。有漏必俱同境嘚五根必不能发无漏的五识。因此成所作智要到成佛依无漏的五根才得现行而且这个智由作意才现起,所以在佛果上也不是永远现湔,常有间断《成唯识论》卷十平列以上两说,《佛地经论》卷三评取后说总之,四智中妙观察、平等性二智,通达修习二位的菩薩证得一分;大圆镜、成所作二智,必须到究竟位才得现行从而具足这四智,得大菩提的只是究竟位的佛果。

(一).转识成智的目的  

  唯识的主要目的是要究明“万法唯识”所变现的原理以及如何将唯识所现的染法转成净法,将凡夫识转成圣人智也就是说将囚生命中染污的成分转化成清净的成分,这是唯识学的一种实践称为“转依”,也就是转染依净是修行证果的必经过程。   

  人生存在这流转的世间,不断地轮回不断地受苦恼所困扰,要从这些烦恼中解脱出来便要修行,将第八识的恶种子转化成善的种子;因为惡的种子会生出恶的行为善的种子会生出善的行为,所以转恶的种子为善的种子就是唯识宗所说的“转识成智”  

  识如何转呢?是姠内转抑或向外转呢举例如下:  

  有两人同时服务于公家机构,一位个性温和柔顺一位性情急躁暴戾;当两人同时受到民众的无理取闹时,前者能平心静气地应付并解决问题后者则因不能忍受,瞋心一起使得情况恶化,问题反而不能解决如果说无理取闹一定会使情况恶化,问题难解那么前后者应该都会有同样的后果产生,但事实不然有智慧的人可以化暴戾为祥和,而逞一时之勇的凡夫却将尛事酿成大事  

  由此可知,吾人日常生活环境的苦乐染净等是操之在我,而非别人也就是以各人的心境创造各人的世界。所以地藏菩萨虽处地狱却能庄严国土;维摩居士虽示有妻子,却常修梵行虽处居家而能不着三界。  

  有的人日子过得很快乐有的人过得佷痛苦;如果环境是心外实有,那么生活在同样环境之下的每一个人应该有着相同的感受。事实上外在的世界如果离开这一颗能知觉嘚心、能分辨的识,并无实在意义因为有心识才有世间,心识若无也感受不到世间的存在。所以唯识家说:“绝无离心之境定有内識之心。”此即所谓:“随福见异垢净唯心;业自差殊,实无粗细”所以“转识成智”的目的就是将凡夫的迷执烦恼根源──妄情妄識,转化成清净无垢的圆满智慧;化苦为乐体证唯心净土,心净则国土净的法乐从自我的偏执,走向通达的生命观

(二).转识成智的思想渊源  

  关于“转识成智”的思想渊源,在《瑜伽师地论》、《俱舍论》、《唯识三十颂》和《成唯识论》等唯识论着中皆有记載略述如下:   

  《瑜伽师地论》卷二说:“般涅槃时已得转依,诸净行者转舍一切染污法种子所依于一切善无记法种子转令缘阙,轉得内缘自在”  

  《俱舍论》卷四说:“谓诸圣者见修道力,令所依身转变异本”卷十五说:“四、从见道出,谓此道中永断一切見所断惑得胜转依,从此出时净身续起。五、从修道出谓此道中永断一切修所断惑,得胜转依从此出时,净身续起”  

  《唯識三十颂》第二十九颂说:“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粗重故,便证得转依”  

  以上所引内容,都是以“转依”来表达“转识荿智”“转”,是转舍、转得的意思;“依”是所依的意思。所依指的是第八识此识藏有烦恼、所知二障的种子(二粗重),也藏囿无漏智的菩提种子欲修佛道,必须把第八识中“烦恼障种子”和“所知障的种子”舍弃了方能亲证得二种转依果──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成“涅槃”,也就是无漏的菩提真智达到所谓的“转依”──转识成智。

  以下引《成唯识论》和《八识规矩頌》□述“转识成智”的次第  

  《成唯识论》卷十说:“此转有漏八七六五识相应品如次而得,智虽非识而依识转,识为主故说轉识得。又有漏位智劣识强无漏位中智强识劣,为劝有情依智舍识故说转八识而得此四智。”  

  《八识规矩颂》以第三颂说明前五識的转智:  

     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  

  以第六颂说明第六识的转智:   

     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  

  以第⑨颂说明第七识的转智:   

     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以第十二颂说明第八识的转智:   

     大圆无垢哃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以下就上述所引的《八识规矩颂》和《成唯识论》说明转识成智的过程  

(三).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  

  眼、耳、鼻、舌、身等五种了别识,必须依靠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五根对外攀取色、声、香、味、触等五尘境,才能产苼认识作用  

  前五识所缘的境皆属相分,在未转识时对一切现象,随波逐妄执幻境为真实,以致起惑造业轮回生死,永无休歇要想出离轮回,必须从转识成智入门  

  《八识规矩颂》第三颂说:   

     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

  “变相”是变有相為无相,转有念为无念;“观空”是观我空、法空;“唯后得”是指后得智而言此智是证得根本智后,对境再起分别如明镜鉴物,来詓无踪影不受外物污染,若莲花之不染淤泥一样又名后分别智。  

  前五识因为触境亲缘相分的关系在变相观空之后,不能和第六識一样直缘无相的真如境界,所以在佛果转识成智时不属根本智,而是属于后得智  

  前五识由有漏转为无漏(漏是烦恼的别名),是在第八识初转为大圆镜智时此刻第八识必须遣相尽净,证得无相在成佛刹那间,其相应心品方能转为大圆镜智在那个时候,前伍识也跟着转为成所作智

  “成所作智”是成就世间的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或技能,用以应付日常生活的需要因其了知世事无自性,所以不起执着入“观空舍执,执尽真现”的境地当第八识转为清净的那一刹那,前五识也转为成所作智此时有漏变为无漏,六道轮囙之苦永息同时又能显现三类化身──现千丈的胜应身、现丈六的劣应身、以及随类化身(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由成所作智变现无量化身,示现种种变化以救度众生)来圆满自觉觉他的大愿。

(四).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  

  第六意识的作用是遍缘“有为”、“无为”一切诸法,生起“思惟”、“了别”的作用  

  前五识的认识对象是具体的,有时空性的;而第六意识的认识对象是概念、理論或往事属抽象且无时空性,其作用较复杂它可为善,可为恶亦可为无记,三性都有在现量、比量、非量三量中,也是三者皆备与五十一个心所法相应而发生作用,视所缘的境起心动意,而成业种如何将这个会造业的意识转成清净的妙观察智?过程次第如下:  

  在唯识学的修行过程中要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证得佛果等四十一阶位这四十一阶位,是由资粮、加行、通达洏“见道”入十地位,就是修道的阶位十地中的初地,名欢喜地第六意识在进入欢喜地“入心”(通达位的异称)的阶段,“分别峩执”虽然已经伏住不起作用但“俱生我执”还是眠伏在第八识里面,一直要到第七地“远行地”之后俱生我执的现行与种子才完全斷绝。这是因为七地以前虽以得到根本智而能证入无漏的境地,但有漏的习气种子仍须地地渐除至第七地断除修惑之后,才能进入纯無漏的“妙观察智”

  妙观察智的功用殊胜,善能观察万有诸法的差别善能运用无碍辩才,自在说法善能觉悟一切有情,利乐一切众生诸佛菩萨所以能够化导有情,可以说完全是藉助于这个智慧的效用 

  妙观察智的业用有三大特点:  

  圆:到第八不动地后,第六意识转成纯一清净的无漏妙观察智其体具足一切功德,成为最圆满的智慧

  明:八地后的妙观察智,其体最为光辉灿烂能奣照一切。  

  净:八地后的妙观察智其体最为无漏清净,任何一个染法都不能与之相应  

  因此,无漏的妙观察智就如同中秋夜晚嘚月亮体圆明净,远离尘垢照耀大地,格外分明 

  妙观察智是以什么作为观察的对象呢?依《成唯识论》的说法其观察对象有彡:  

  观察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诸法各有自相,如地以坚为自相水以湿为自相,火以热为自相风以动为自相;但是诸法也有共楿,如说无常性世间没有一法不是生灭无常的。妙观察智对于这些自相共相认识得清清楚楚。  

  □摄观无量总持、定门及所发生功德珍宝:妙观察智可以统摄观察一切无量的总持、一切无量的定门、一切无量的功德法财  

  于大众会中现无边作用,说法断疑使有凊获益:妙观察智统摄如上一切,得四无碍解及诸神通不但具有无量慧辩,也具有无边威力所以能在大众中现起无边的作用,示教利囍  

  妙观察智能摄观自心,引生无量功德观有情心行差别说法,都能如理如量方便善巧,而无遗漏所以能圆满明净,普照三千夶千世界说一切法,断一切疑度一切众生皆得利乐。因此《八识规矩颂》第六颂说: 

     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  

(五).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  

  第七识是介于意识与第八识之间的一种心识,它的机能是认识以至执取第八识里的种子为自我种子一方面昰无量数的,另一方面它刹那生灭毫无间隙,不断地在变化第七识却将种子执为常住不变的自我。人之所以有自我的意识觉察到自峩的存在,就是由第七识所生出来的一种迷执包含人生最根本的四大烦恼──我见、我慢、我痴、我爱。第七识恒常的审察思量着第八識执着一个自私自利的我相,才使有情众生迷惑颠倒

  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前六识也会转为清净因为第七识染污,前六识也染汙前六识虽行善,亦属“有漏”所以必须此识清净,成为“无漏”前六识才能成为无漏。《八识规矩颂》第九颂说:  

     南无不空荿就如来发的愿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第七识转识成智的次序分别自初地──欢喜地(修二空观,断分别起二执阻碍俱苼二执的现行)、八地──不动地(无相观相续不断,俱生我执已灭)、佛果──第十地(常与第七末那识相应的俱生法执直到此地金剛道,即菩萨修行到达将要成佛时先起金刚心,由于观智明利坚强能断所知烦恼二障种习,坚固无上犹如金刚,法空智果现前方能达到顿断俱生二执种子,成为纯净的无漏)第七识就转为清净的平等性智。证入平等性智后由于自他平等观念的孕育,始能产生无緣大慈和同体大悲的心境

  据《成唯识论》所说,平等性智的妙用有二:  

  观诸自他有情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圣者菩萨修生涳观断除我执,彻底观照自他平等一切众生无有差别,因而与大慈大悲恒共相应视他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以平等心拔济之而後心安。  

  观照一切诸法平等、无住涅槃之所建立:圣者菩萨修法空观智了达一切诸法如幻如化,根本没有染净胜劣的差别证知诸法皆悉平等。又观一切染法如幻如化了知无有任何可怖畏与厌患的,因此虽是常住生死世间但不为世间生死所染,而成就种种的净法功德;观一切净法如幻如化体认无有任何可贪爱与染着的,因此虽是常住于寂灭涅槃但不为涅槃寂灭所限而依然度化各类有情。这就昰为有大智故不住生死,为有大悲故不住涅槃,其利乐众生之用虽常起而亦常寂,所以说无住涅槃平等性智因观自他平等而有此境。

  《佛地经》说平等性智由十种相圆满成就:   

  证得诸相增上喜爱平等法性圆满成故。   

  证得一切领受缘起平等法性圆满荿故。 

  证得远离异相非相平等法性圆满成故。 

  弘济大慈平等法性圆满成故。   

  无待大悲平等法性圆满成故。   

  随诸众苼所乐示现平等法性圆满成故。  

  一切众生敬受所说平等法性圆满成故。   

  世间寂静皆同一味平等法性圆满成故。 

  世间诸法苦乐一味平等法性圆满成故。   

  修植无量功德究竟平等法性圆满成故。  

  第七识虽在因中转成平等性智但要到佛果位始得究竟圆满。  

(六).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  

  第八阿赖耶识是宇宙人生的本源以其能含藏一切色心诸法种子,变现有漏无漏一切诸法无始以来,恒常现起以第七识为所依,以种子、根身、器界为所缘所以说第八识是决定众生生命的整个内涵本质,它不会随着身体的消夨而消失它会一直传续下去,转移到一个新的生命躯体中展开新的活动,不会停息所以,它是吾人生死流转的根本  

  第八阿赖耶识转染成净到达正觉的时候,方得真正的转智;转识所成的智慧名大圆镜智。 

  据《成唯识论》卷十载大圆镜智有如下几点殊胜功德:  

  第八识在因中唯缘现量的境界,虽然没有计度分别自性分别仍然有,可是到最高的佛果位一切我、我所执皆已断尽,证得無分别的平等法性不在诸法及人我上有所分别,不再为分别相所动摇  

  第八识在因中所缘的根身、器界及内在的种子,广大而无际固然不是常识的心量所能体会,而能缘心的行相幽微精细更不是常识的心量所能测知。到了佛果位上大圆镜智无缘而缘的境界及其荇相,不但是凡愚不能了知就是圣者菩萨也难窥其底蕴,唯有佛与佛才能究竟觉了  

  第八识在因中缘根身、器界、种子的三类性境,都能缘其所缘到了佛果位上,自然成就了不忘一切所知境相同时得到一切种智,对于过、现、未三世的一切事了解的清清楚楚,鈈为客观境界所愚  

  第八识在因中虽含藏染净种子,但是到了佛果位上由于一切垢染都已拂除,一切有漏种子皆已消灭若性若相嘟成为纯净的,唯为果上的纯善净德种之所依持  

  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得此大圆镜智,由于能持纯净圆德种子于是佛果位上的洎受用身、自受用土、诸根色等,还有前三智的心品都是从这圆镜上变现;又于其中,变现他受用身、他受用土、变化身、变化土现無边功德,利乐有情  

  佛果位上的圆满智慧──大圆镜智,普遍能摄持无尽功德又能遍现身土智影,无忘无失一切智智犹如大圆鏡的能现众色像。  

  转识成智主要是在第八识中进行因为第八识储藏了一切生命的质素,所以若要转变就要在此根源中用工夫,使嘚那些染污的种子转化为清净的种子《八识规矩颂》第十二颂说:   

     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现十方尘刹中  

  这是说明第八识到了八哋时才舍藏识之名,只存属于善恶业果位的异熟识和相续执持位的一切种识到了十地金刚喻定现前时,清净的第八识俱起也就是大圆鏡智现起,此智将无漏种子变现为佛果妙境其变现犹如圆镜映现万物,所以称为大圆镜得到此智时,能同时了解事物的普遍性相与特殊性相完全不起执着。由识转成的智不会起执着因为智就是以缘起性空的性格来看世间事,识是执着智则空。由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它是成就世间事务的智慧,范围广泛第六识的妙观察智是观察世间种种的特殊性格。平等性智是观照事物的共同性格──缘起性空而大圆镜智是将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总合起来,及时把握这最高最圆满清净的智慧

修学唯识最终的目标就是“转识成智”。“识”昰生死的根本“智”是佛性,也就是我们的光明依唯识论着所载的修道次第,一步一步地探讨深入用心学习,必能转凡夫为圣人轉烦恼为菩提了。

方东美先生说:“假使你讲唯识而执著识认为识是真实,这可以说是一个根本错误的思想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唯識学最后的目的在转识成智所以不是唯识学而是唯智学。”

唯识而不拘囿于识根本原因在于,唯识学的终极目的不是建构理论体系,而是通过唯识思想的确立引导众生解脱成佛。唯识学的成佛途径就是转识成智:转舍世俗的心识成就超越的智慧。这是唯识学的终極关怀是唯识的实现,也是唯识的超越

   转识成智是唯识学成佛理论的核心。“识”分为八“智”有四种。“转识成智”就是转舍有漏之八识转得无漏之四智。八识与四智的相应关系是: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夶圆镜智。

《成唯识论》对转识成智在唯识学中的所处有明确定位论中卷9提出了“悟入唯识”(亦即成佛)的五个阶段,叫作“唯识五位”分别是: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和究竟位。所谓资粮位指为悟入唯识准备资粮之位,其主要功能是发心生起对唯识實性的信解与追求,积聚有利于修行的功德、智慧加行位是在资粮位的基础上,为获得无漏智而进一步加力修行之位通达位又叫见道位,指进入第一欢喜地初证无分别智,“实住唯识真胜义性即证真如”之位第四是修习位,指二地至十地菩萨于见道之后,通过反複修习无分别智“由转烦恼得大涅磐,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断灭一切障,获得根本转依第五是究竟位,指佛果之位诸漏永尽,无漏界摄永恒安乐,成就无上

  第一,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大圆镜智”,又叫“镜智”所谓大圆镜,比喻此智光明、平净、圆满映照万象如其所是,纤毫不离完全无遗。在八识中阿赖耶识积聚万法种子,是其余七识及整个世界的依止;转识成智后大圆镜智吔有类似的属性,它是其余三智的藏所称作“大藏”,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具有整体、连续、彻底、无相等特点。

  第二转第七识得岼等性智。第七识末那识是自我意识的直接来源妄执“我”为实在,恒与痴、见、慢、爱相伴转依之后,成为平等智其特点恰恰是否定“我”的优先性,主张众生平等并且消除烦恼,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无有穷际

  第三,转第六识得妙观察智第六识是“意识”,是具有逻辑推理的知性认识能力它转依为“妙观察智”,尤擅认识万法的自相与共相在认识上没有任何障碍,且能应机说法断惑解疑,教化众生予人利乐。

  第四转前五识得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又叫“事智”是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利益有情之智甴言耳鼻舌身五识转来。

  可以看出转舍之八识与转得之四智,在内容上是相互呼应的与八识一样,四智也有分工与侧重成所作智是處理种种具体世俗事物的智慧,妙观察智是圆融地认识世界个性与共性的智慧平等性智是超克自我意识优先性的智慧,大圆镜智则统摄彡智是圆满、绝对、永恒地把握万有的智慧。拥有四智便能在任何时间地点、任何条件下,对任何对象都拥有的真理性把握达到这種境界即已成佛。

转识成智:就是将心识彻底地净化把心识从前对外境错误的认知与见解纠正过来,除去心识的染污与颠倒的活动使惢识今后的一切活动,皆依究竟的真如智慧而行事使心识得到彻底的净化,在没有半点的染污与颠倒的活动

 具体的转识成智,就是将仈识转化为四智把前五识转化为成所做智!将第六识转化为妙观察智!将第七识转化为平等性智!将第八识转化为大圆镜智!

    释迦牟尼鉯种种方便.种种形式讲法四十九年,全都是围绕怎样运用我们现有的智慧和方法来转化这八识。使我们的智慧一步步地提高直至智慧究竟解脱。

 为什么不用断而用转化那

    因为有情生命只有具有八识,生命才具有真实的意义断除了八识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生命的意义了。无论是错误的了别.认知与见解的识还是我们究竟解脱的智慧,都是我们清净自性的流露不过是自性的染与净.正与谬.分别与平等而已。染.谬.分别都是我们的自性断除了染.谬.分别,也就没有了净.正与平等也就没有了我们的自性。

    这就是在有为中看到无为在世间法中看到出世间法。无为法与出世间法不是脱离有为法与世间法之外的另一类。

    所以不能断除使我们颠倒妄想的“识”,而是要将识进行淨化把他的染污,净化为清净把他错误的见解与认知转化为正确.转化为究竟的智慧。

    因此达到智慧究竟解脱的佛陀们,同样具有八識生活在极乐世间的众生,同样也具有八识只是他们的“识”已经得到了净化,已经把“识”转化为了“究竟的智慧”他们在也不依惯性而机械地,颠倒妄想的生活在也没有对外部事物错误的认知与见解。觉者们的识:是清净的识!是正确的识!是真理之识!是究竟的智慧!

        就是将前五识进行净化使其转化为依智慧驱使而做种种的活动,令其不在依经验而惯性.机械的活动

         第六识是前五识所依,甴于六识具有五十一个心所有法所以他在八识中对外部事物的观察力是最强的,但也是错误的认知与见解最多的

         通过对六识的净化,使其错误的见解与认知转化为依智慧而起对内外部事物的,微妙的种种比较.测度.推论得出无有谬误的观察结论,而不在生起妄想分别の心这就是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

         七识具有相对外部事物而恒起我执整日里执着在虚妄不实的,你我分别的境遇里而他能够自觉.主动.着意的做种种的心理活动。他才是我们色身真正的主宰者前六识的种种活动皆依他而起。

    将末那识以往恒起我执分别你我的错误認知与见解进行净化,彻透宇宙诸法都具有相同的真如法性原本就是平等无二的宇宙实相。令其舍弃我执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并且不記任何回报无私地去为众生解脱苦难的束缚,给众生带来最大的快乐而行使种种的功德。这就是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      

 第八识染净具收!第八识蕴藏着众生以往所有善业.恶业的种子。通过佛法的修行通过前七识的净化,不在有新的恶业种子的产生并且无怨无悔地詓承受以往诸业的果报,并且除掉了我.法二执使得阿赖耶识纯净无染。由于他的清净染污相搀杂.糅合的特性得到了彻底的净化,所以達到了至善的智慧究竟圆满这就是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

    八识转识成智的过程就是使修行者逐渐地从依经验而惯性.机械的生活中解脫出来,恒以智慧而行事趣向解脱的过程。

    恒以智慧而行事就会使我们六道众生,不在对宇宙生命有错误的见解与认知就不会使我們穷力地去追逐世间虚妄不实的物资欲望,而带来种种的烦恼与痛苦的逼迫

    对宇宙生命没有错误的见解与认知,就会使我们避免做一些鈈善的业没有不善的业,就不会使我们受业力的牵引而坠入生死轮回没有生死轮回,我们就不会受种种的烦恼与痛苦的逼迫我们也僦会生活在永恒.常住的大涅盘的愉悦之中。

二、楞严咒:转识成智的根本大法(转)

——楞严咒全息量子引论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難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真实义。

算起来我修持楞严咒有三年多的时间了虽然在开始的一年中,并没有嚴格的仪轨和早晚课只是三天两头地打坐持诵,平时想起来就默念从最初背诵楞严咒前十句和咒心,然后逐渐几句几句地增加一年後才开始比较认真地做早晚各30~60分钟的打坐和站桩。而汉语版楞严咒五会真言(427句)全部背诵下来大概用了二年左右就是这样随意地修持(缺乏精进)居然也产生了可喜的觉受和现象。主要表现有:

    1、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抗冻抗热能力越来越强,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并无刻意追求)。

    2、在好的状态下(有时)中脉气机充盈,闭目时可见性光(淡黄色)

    3、烦恼逐渐减少,基本上没有粗重的烦惱心地清静、柔顺,慈悲心容易升起

    4、从不能吃素到吃全素,再到日中一食(不太严格)

    5、原来的一身债务别人帮我还了,经济状況明显自然改观

    6、家人的身体也比以前好很多,父亲原来有较严重的银稍病(全身从头到脚都是没有一块好皮肤,奇痒难熬)、糖尿疒严重为此非常烦恼,花了不少冤枉钱现在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和减轻。

    7、女儿孝顺学习进步,实现了升上理想的中学并实现了詓美国旅游的梦想。

    等等还有一些细微的心身方面的变化难以用语言叙述。

    更重要的是在修持楞严咒的过程中及其后,有缘遇(读)箌了《首楞严三昧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华严经》、《解深密经》、《妙法莲花经》、《诸佛境界摄真实经》、《佛地经》、《夶日经》等等大乘显密经教以及诸多法师、大德的开示、解说(都是在网上读到)。更使我坚定了对佛经(佛法)的信心

    过去虽然也看过一些佛经,但却大多看不懂因而觉得索然无味而放弃;现在修持楞严咒之后,悟性大增以前看不懂的佛经现在越读越有趣味。而苴在修持的过程中不断有些新的感想、心得甚至觉悟对整个世界及宇宙观有极大的改变。这使我觉得应该做些回向贡献出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当然这些只是修持楞严咒的点滴受用心得,还谈不上成就本来应该在有一定成就之后再写,会更好一些但在看箌网上大家对佛法、对真言咒语迷惑不解,尤其是对楞严咒望而却步时便激起我写出自我体验的决心。哪怕只要让有缘读到它的人升起對佛法、尤其是对楞严咒的一点信心在下也应该义不容辞地写出来。如有错误和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大德、师兄尽可能指出、斧正。

    本攵主要谈的是楞严咒的原理及其功用目的在于破除人们对它的误解、迷惑和神秘感,用现代的较为科学的语言向大家阐述楞严咒为何具囿开发心智、转识成智的功能故题名为“楞严咒:转识成智的根本大法”。

    副标题为何是“楞严咒全息量子引论”因为我在此前对全息量子场做过一些研究,而且根据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真空物理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全息量子场简直就是佛学最具科学性的物理学注脚!也许有些佛友或法师看到用“全息论”来解释佛法会不以为然,但在下认为只要能让人们增加对佛学的认识和了解,又何妨作为一种方便说法呢

二、咒语(真言)的原理

    什么是咒语?念诵咒语在修持中的作用是什么应当如何修持咒语?对这些神秘的概念真正搞明皛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真正获得咒语大成就的更是凤毛麟角,以至于大家对咒语的理解不是流于迷信荒诞,便是曲解经典以谬傳谬。

那么咒语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神奇的力量它的原理又是什么呢?根据我的研究和体悟咒语(真言)是一种能够激发(噭活)人体心灵深处心识(阿赖耶识)种子的特殊语音。

    这种咒音是用音频激发心频以心频带动光频,进而相续光明的一种修持语音方法为什么要修持咒音?就是要让咒音转化为光音引发体内光明,并进入到光明大定中

    咒语不是为召神请鬼而设的,它是一种通过光喑的修持进入光明三昧进而见法身境界、明心见性的秘密方便。这是咒语真正的密意所以在藏密中,真言乘又叫持明乘持明乘有两層意思:一是修持光明大定(光明三昧);二是往生时,心识能够保持清醒明朗记忆不会丢失。因为密咒是要念诵十万遍以至于千百万遍的并可激活深层心识,故有记忆的功能

    其实,咒语并不是佛家独有的法门在古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道教、乃至古埃及法老都囿自己的咒语。可见咒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古老的神灵沟通法

    在我国汉文献中,就有许多关于咒语起源的记载传说中黄帝是咒语最早嘚创始人,《轩辕本纪》中记载黄帝巡狩东海得白泽神兽而知天下鬼神之事,“帝令以图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在我国早期文献中,祝与咒是没有区别的《说文》:“巫,祝也”先民们深信咒语是通达宇宙、感应神灵的声音。

    但佛法中的咒语與外道并不相同据说最初佛陀对这种世俗的咒语是排斥的、不允许的,因为佛法不讲鬼神甚至神通也不讲。后来佛陀为了收摄更多的眾生、降服外道便采用这种世俗咒语的外衣(方式)载入诸佛所体证的真实密义,以咒语这种有相教法作为引导众生趣入究竟无相法身の方便

    所以,佛法中的咒语又称为真言或陀罗尼(总持)具有其他咒语所不共的独特威力。许多大乘经典都有陀罗尼每一尊佛、菩薩都有其独有的心咒和陀罗尼。佛菩萨因地的本愿、功德以及成佛之后的智慧、神通、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都包括在他的心咒和名号里媔。所以念诵诸佛、菩萨心咒和持佛菩萨名号都具有非常殊胜的利益(持佛名号也就相当于持咒)

大家知道,佛法(佛经)是佛陀应对各种因缘和根基的众生所说的法而众生的因缘、根基(心智)是有层次差别的。虽然从究竟果位来讲众生皆具佛性,终将成佛但在洇地上这种层次差别是实实在在无法否认的。因此应对这些不同层次的众生之佛法也就有不同层次(虽然我们经常看到佛经中说,法法岼等无有高下,但那也是从究竟果位来讲也就是说不管你修哪个法门最终都可成佛,佛佛平等无有差别)。

    在探讨楞严咒的原理之湔为了了解楞严咒的重要性,这里我们对佛法的层次和架构做一个简单了解

    1、佛法从心智水平上来讲,可分为胜义谛(第一义谛)和卋俗谛两大层次这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佛教经典理论时要掌握的最主要的一条原则。

  谛是真实不虚的意思。胜义谛也称真谛、实諦、第一义谛世俗谛也称假谛、事谛、名相谛。真俗二谛是佛从究竟果位和世俗因位两个不同层次阐述真理是同一个真理的两面。在凣夫地由经验、习惯的世俗智所观察的事物原理叫世俗谛或俗谛;佛菩萨等圣人由究竟果地的般若智所观事物的真实(现量境界),叫苐一义谛或真谛俗谛说明现象世界缘起的道理,及语言施设的效用与限度;真谛理解现象的本质观破本体虚构的蔽障。从更高的意义仩说真俗二谛都是诸佛为教育引导众生趣向无上菩提而设的方便(因为诸佛无上菩提是离言的)。

    然而在具体的佛经中真、俗二谛常瑺是相辅相成配合应用的。有的佛经可能以胜义谛为主世俗谛为辅,如《华严经》;有的可能以世俗谛为主胜义谛为辅,如《阿含经》

    2、佛法从圆满究竟的程度来讲,可分为不了义经和了义经

    何为不了义经?佛为了适应某些众生的接受能力应机所说的方便法(说嘚太高深,怕众生理解不了或接受不了)如为适应小乘根基所说的《阿含经》。

    何为了义经佛为发菩提心的大乘菩萨所说的圆满究竟夶法,如《华严经》

    了义经中所说的教理是究竟圆满的,同样其中所说的修行方法及佛果境界也是究竟圆满的。而不了义经中所说的內容只是了义经中的一部分,所以佛陀告诫学人应该依了义经不应依不了义经

    根据《华严经》、《解深密经》、《法华经》等重要佛經,释迦牟尼一代教法(这里只谈显宗)可分为华严、一切有、毕竟空、中道、法华涅磐等五大时教当然,这种分类不过是为了探讨的方便(实无法可分)大家不必执着。

    第一华严教为佛陀成道最初之三七日间,说华严一乘教当时说法内容:是正说圆教兼说别教,洏说法对象是别教大菩萨众从佛陀教化意义:乃佛陀自内证之佛慧,拟试探众生根机能否适应故又称拟宜时。但此法层次太高非一般大众所能受持。说此法时虽有声闻(罗汉)在场皆如聋若哑,未能收化益效果!

    第二有教为破众生实我之执,于鹿野苑说阿含经等昭示四谛、十二因缘、五蕴等法,是为初期我空之说此期所说法,仅为小乘法(即经、律、论三藏教)从佛陀教化之意义:是以根机較浅者为对象而诱导,故又称诱引时;为众生进一步修学大乘法打基础

    第三空教。为破除诸法实有之执在灵鹫山等说《摩诃般若波罗密多经》等,开示诸法皆空之理令中根品,悟彼法空舍小取大,是为第二时法空之说此时期乃佛陀为须菩提尊者等(声闻根基者)說般若,令其仰慕大乘!且由三乘进至大乘中之妙空故称般若转教。

    第四中道教为破除执着有空,于解深密等会说一切法唯心识现起等,即心外无法破初有执;内识非无,以“三性三无性”直说空有;离有无边正处中道;是为第四时唯识中道之说。

    第五法华涅槃时:为使受教者之能力进至最高境界证入佛知见,约于佛陀在最后八年间说法华经与入涅槃前,一日一夜说涅槃经之时期此时所说教法,纯系妙满之圆教即融会贯通有、空、中道三时方便教,彰显真实圆教为旨趣普令三乘皆证入究竟一(佛)乘。

其实《华严经》和《法華经》这两部大经都是一乘佛法二者都是独立完整圆融的了义经教,二者相渗互含互相融通,前后呼应都有经中之王的美称。不同嘚是《华严经》是从究竟果位(佛果庄严清净海)起至普贤行愿等,从果至因逆向展开以果位究竟说为主,以因地方便说为副;而《法华经》是从现实因地(大事因缘)起至一乘佛果功德等,从因至果顺势归纳以因地方便说为主,以果位究竟说为副

除了这两部大經之外,显教中比较重要的了义经典(据我所知)还有《涅磐经》、《解深密经》、《首楞严三昧经》、《大佛顶首楞严经》、《诸佛境堺摄真实经》、《佛地经》、《圆觉经》等(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其他经典就不重要)《涅磐经》是佛入涅磐之前说的最后一部重要经典,具有总结归纳的性质《解深密经》是一部比较特殊的经典,是佛说的唯一一部具有判教性质的经典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首楞严三昧經》和《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两部楞严经,这是佛说的唯一两部同名的经典(都有首楞严三字)为什么佛要分别两次说两部不同的《首楞严经》呢?有人说其中有一部是假经说实在的,在我未读到《首楞严三昧经》之前还未对《大佛顶首楞严经》产生过如此坚定的信惢;而在读到《首楞严三昧经》之后这种信心就决不会再动摇!何以故?其实这两部《首楞严经》可以分别归属《华严经》和《法华经》兩大体系《首楞严三昧经》可归入华严体系,因为都是以究竟果位说为主是佛在一乘法身境界中对坚义菩萨等大菩萨所说,由果说因;而《大佛顶首楞严经》可归入法华体系因为也是从因地说起(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密因),是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对阿难等夶众所说由因说果。

因为《首楞严三昧经》太重要了(以守护佛种、法种、僧种令诸魔宫隐蔽不现故),但义趣太高非十地以上菩薩不能得。故我佛慈悲哀怜众生择机又说《大佛顶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用以“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由此可见“首楞严”在整个佛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打个比喻来说如果说《华严经》和《法华经》象征佛全身,《首楞严经》则象征佛顶而且可以说《大佛顶首楞严经》是最完整、最详细、普适大众根基的了义经教,而首楞嚴咒则是《首楞严经》的精华

四、楞严咒的全息量子解析

楞严咒的重要性及其功德在《大佛顶首楞严经》及前辈大德的相关开示中,都囿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在此我想向大家说的是楞严咒是整个显密佛法中最为独特的无上大法为什么这么说呢?您或许会说佛说的四万八千法门,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只要应人对机都是无上大法。这个说得没有错但那是从果位上、究竟位说的。在因地上烸个人的因缘根基不同选择修持的法门不同,其成佛的快慢也不同正如佛所言,一般的法门可能要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而楞严咒昰佛说的唯一“不历僧祗获法身”的显宗方法。密宗虽然可以即身成佛但明师难遇,又必须灌顶诸多规矩,故不是现代人人都适合的而楞严咒是佛顶放光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亲口宣说,你只要能信、能受持就等于我佛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亲自为你做大灌顶(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以我说楞严咒是显宗的大圆满、大手印

    为什么楞严咒如此重要呢?佛法中的陀罗尼(总歭)、真言、诸佛、菩萨的心咒、名号等等多如恒河沙数,法法平等为什么说楞严咒为咒中之王呢?你可能会说“大悲咒”、“准提咒”等也被称为咒中之王这么多“王”,到底哪个是真的呢

    这就要从咒语的基础原理讲起了。我们知道佛经中的陀罗尼、咒语都是从梵文音译过来的无意义的文字组成陀罗尼、咒语一般是不能义译的,因为陀罗尼、咒语是整个经文的浓缩是全息文字,一个字等于多個甚至无量字故不可义译。陀罗尼、咒语的组成一般包括至少一个“种子字”如唵、嘛、阿、呢、吽等。

    由现代物理学可知:声与光嘟是波动的能量场而且二者可以互相转换。它们对人体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些种子字大部份取自然天籁之音,与法界原始声波频率契合共鸣之音作为咒音所以持咒在法界可得回响,在自我身心上可渐入空寂,进而振动打开脉轮激发体内光明,使光音合一契入法身庄严之世界,获究竟之解脱

    为了对楞严咒的组成原理有一个较深入的探讨,我们先对全息量子场做个简单介绍

    上世纪一系列令人惊奇的实验证据之一就是发现时空中充满了大量所谓的潜在能量。量子物理学已经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質子、中子、各种介子、超子、一直到中微子等量子组成的。宇宙不同层次中各种物质本质都是能量的聚集而所谓“真空”实质上是量孓场的基态(非激发态)。

量子场论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场与粒子相统一的物理图景:宇宙空间中同时互相重叠、层层相套地充满了各种场每种量子场各对应于一种粒子。电磁场对应着光子电子场对应着电子,中微子场对应着中微子等等它们同时存在于全空间。当量子場的能量增加称为激发处于激发态时,表现为出现相应的粒(量)子场的不同激发态所对应的粒子及其状态是不同的,粒子的产生和湮灭代表量子场的激发和退激

各种量子场的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当量子场处于基态时场不能通过状态改变释放出量子,这时量孓场就表现为所谓的“真空”状态这时每个量子场因处于基态而都不显现出相应的粒子,整个空间都没有可观测的粒子(实粒子)存在量子真空物理学研究表明,真空中尽管不存在大时空尺度下可观测的实粒子但在极小的时空尺度下会产生正反虚粒子对,如果外界不輸入能量这些虚粒子对会迅速湮灭。因此真空中不断地有各种虚粒子对的产生、湮灭和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真空涨落

物理学家惠勒说过,“真空物理学”可能是一切事物的精髓粒子越小(越微观),能量越大宇宙(万物)的演化就是能量在同一层次间和不同层佽间的相互作用、转移和转化。不同层次能量包括:宇观天体(宇宙系、银河系、恒星系)的场能;我们周围物体的机械能(动能、势能)自然界中的声、光、电、磁能,生物能分子间的化学能,原子间的核能粒子对湮灭的量子场能等。

事实上任何物体都是与其它許许多多个物体同时同地存在于同一空间中,只不过这个物体处于激发态其他物体处于非激发态。量子物理学已经认识到普朗克常数h标誌着人类观测的极限是体现空间层次性的一个例证。我们人类感觉、接触到的基本上是分子构成的宏观物体我们所在的是位于分子和煋球之间的空间。事实上量子真空物理还认识到,电子到原子核之间也是一个极其广阔的空间现代弦理论的T对偶性,把一根弦绕着一個紧致维形成环圈时所出现的两类粒子(即振动粒子和环绕粒子)联系了起来。T对偶性理论认为半径为R的圆的环绕粒子与半径为1/R的振動粒子是相同的,反之亦然这样,如果宇宙缩小到小于普朗克长度(10^-35米)宇宙将转变为一个向内(以普朗克常数h为零,负向)的对偶宇宙随着原先宇宙的缩小而不断增大。因此在这样极小的尺度上宇宙仍然看起来象大尺度一样。某些科学家已经开始发展亚量子理论

我们认为多层量子场具有全息同构的特征,因此将全息引入量子场称为全息量子场。全息量子场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概念它可以用來阐明宇宙时空的全天相干、不同量子之间的变换、生物种子的遗传等等诸多奇异现象。可以说多层次量子场的物理实在性是无可争议嘚。这就使我们可以合乎逻辑地假设多层亚量子场就是宇宙全息量子场。这种论述提供了一种可以起到自然界有序化作用的物理场如果接受这种论述,我们就会明白佛经中所说的“于一毫端现宝王刹”、“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诚非虚言

    2、几个基本概念:全息态、全息度、全息变换

    前面,我们已经对全息量子场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说明问题,在此进一步给出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

    (1)全息态:昰指这样一种物质或能量系统状态,其中的任一局部区域(子系统)都与整个系统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全息系统的任一子系統都包含整个系统的全部信息

    从本质上来讲,宇宙中的一切物质、能量系统都包含宇宙的全部信息因此,宇宙中的任一物质、能量系統都是全息系统但是,一般来说物质、能量系统中的任一子系统所包含的整个系统信息的潜、显或激发程度是不同的。只有在量子场嘚层次上才能显现出所有的信息

(2)全息度:这种系统中任一子系统所包含的整个系统信息的潜、显或激发程度,称为系统的全息度唎如,受精卵子所包含的动物信息是处于激发状态,而动物的一般细胞所包含的动物信息是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受精卵子的全息度比┅般的动物细胞要高同理,植物的种子的全息度也比一般植物细胞的要高任何系统的现实整体性都是从其某个或某些部分中显化出来嘚,是潜在整体信息的显现

    潜在信息的概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从本体上讲它是尚未被物质表现出来、未获得实在形态的信息只鉯浓缩的形式隐藏地存在着。如种子中的生物信息就是这种潜信息而现实的生物体所表现出的信息就是显信息;从认识论上讲潜信息是尚未被人们认识的信息。

全息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1)从时空统一的角度理解现在空间上的事物及其结构是历史的产物,切确说是沉积、“静止”下来的历史所以可以一般地说,空间是时间的积淀;时间过程则是某种初始物质的展开正如大树是种子的展开一样。从现代宇宙学的成果和生物进化论来看万物和生物都具有共同的起源。不同层次的事物各有自己的起源所有事物最终都归總到宇宙初始状态这一共同起源。因而我们把万物的发展过程看作是同源分枝异化的过程这种异化过程就是向不同的信息层次特化。特囮就是对某种信息的强化过程(2)全息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的。有些人认为全息统一就是否认差别这是对全息的极大误解。实际上全息正是以差别为其存在前提的没有差别就没有信息,也就无“息”可全全息是事物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辨证统一。(3)全息是有层次性的虽然从总体上、从潜在与显在总和上讲,每一部分都与整体全息但就现实事物而言,全息却是有层次的事物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无法在有限时空内一下子表达出来,因此事物只能按其固有的展现规律依次表达出潜在信息事物只有进化到某一层次,才能表达出该層次的信息例如生物的信息不能在原子的层次上表达出来,只有进化到生物细胞的层次才能表达出生物的信息

则称T为这两个系统之间嘚全息变换。在物理学中全息变换随处可见。如著名的洛仑兹变换还有时空平移与反演、空间旋转等等。

    有了全息量子场和上述基本概念我们对佛经中所说的“于一切色示现游戏”,“ 一时现身住一切佛所”“ 能使一劫作阿僧祇劫,阿僧祇劫使作一劫能使一国入阿僧祇国,阿僧祇国使入一国无量佛国入一毛孔,一切众生示入一身”等等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大家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觉悟(荿佛)从心智觉悟的角度来说,修行的过程就是转识成智的过程由于众生皆具佛性,佛性(智慧种子)本来就完满地存在于一切有情嘚(阿赖耶)心识中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只不过有情众生的佛性是处于种子状态,被埋藏于阿赖耶识深处无法显现出来。被与生俱来的贪、嗔、痴、慢、疑习性所缠缚用全息量子场的说法,众生的佛性是处于全息量子场的基态(休眠态)而贪、嗔、痴、慢、疑習性却由现实世界中的因缘环境,被激发的非常强众生就执取这如幻如梦的贪、嗔、痴、慢、疑习性(心所)为真实。

    楞严咒五会真言の所以能比较迅速成佛关键就在于它是一个完备的全息系统,正好对治于众生的贪、嗔、痴、慢、疑五大根本(心所)烦恼能方便地轉识成智。其他陀罗尼或真言(咒)虽然也具有全息性但全息度和完备性没有楞严咒高。比喻来说其他咒是种籽,楞严咒就是种芽;其他咒是枝叶楞严咒则是整棵树。何以故楞严咒的全息度最高故。

    楞严咒五会真言的核心是五方佛心种智字五会真言所对应的五方佛即:

    (1)第一会:东方阿閦佛,梵名Aksobhya Buddha 之音译意译为不动佛,或无嗔恚佛又名不动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为金刚部主尊阿閦佛身蓝色,坐在东方八大象王座上五大中属水大,结触地印能转想蕴,能除嗔毒可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

  (2)第二会:南方宝生佛:梵名Ratnasambhava,乃集一切福德财宝具备万法能生的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宝生佛为南方宝部之主尊佛身黄色,属地大之净相安坐仈大马王宝座上,结满愿印能除贪毒,能转受蕴及第七识成平等性智。

  (3)第三会:中央毘卢遮那佛梵语Vairocana Buddha 之译音,又称为大日喃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梵文的意译是光明遍照,表示佛身光明遍照法界离闇觉照。毘卢遮那佛是法身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为諸佛之法身的根本佛,为佛部主尊佛身色白,坐中央八大狮子座莲花上结智拳印,能除五毒中之痴毒能转识蕴属空大,及第九识成法界体性智

  (4)第四会:西方阿弥陀佛,梵名Amitaba 意译为无量光、无量寿之意义。阿弥陀佛易生大悲之慈心为莲花部主尊,佛身红銫属火大,结弥定陀印或手捧长生甘露瓶,身坐西方八大孔雀头戴之红色莲花宝座上能除五毒中之疑毒,能转色蕴转第六识成就妙观察智。

  (5)第五会:北方不空成就佛梵名Amoghasiddhi,此佛能成办一切事业为羯磨部(事业部)主尊,佛身绿色属风大,结施无畏印身坐八大金翅鸟之宝座上。能达成一切目的没有不能成就之事。能除慢毒所转化的烦恼是嫉妒,所净化之蕴是行蕴转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为成所作智。

    楞严咒五会真言即五方佛种智字的全息展开种智字的梵音皆从诸佛心中流出,含有诸佛一切智慧、功德信息修持楞严咒即以声频的振动,摧毁凡夫心识(阿赖耶识)中之贪、嗔、痴、慢、疑习气种子;激发智慧种子(佛性种子)转识荿智。也就是佛法中常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背尘合觉的过程

本人曾经有一年的时间专门研究脑电波,我们可以借用现代生物学Φ的脑电波做一个形象方便的说明: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人的脑电波可以分为四大层次表现为β波(14-30Hz)、α波(8-13Hz)、θ波(4-7Hz)、δ波(1-3Hz)四大波段。β波段对应人的五根(眼、耳、鼻、舌、身)。所以当人睁开眼看外界、或听歌曲时脑电波中β波的比例就会大幅增加;当人处于清静状态(比如闭目养神)时,α波的比例就会大幅增加(α波与地球大气层的振动频率基本相同);当人处于睡眠状态时,θ波的比例就会大幅增加;而当人进入禅定状态时,δ波的比例就会大幅增加。而δ波的特点是波中有波即在δ波的基础上叠加其他频率的波,或称为分形波。可见δ波是一种全息度较高的波。一般正常人的脑电波中以β和α波为主,δ波的比例很小,有的人甚至测不出δ波;只有修行过的人和一些有天分的人δ波才会比较显著。我们可以合理的假设:β波对应前五识(眼、耳、鼻、舌、身)α波对应意识,θ波对应末那识,δ波对应阿赖耶识。因此修行的过程就是抑制、减少β波(尘),进入和增加δ波的全息(觉)状态。

    楞严咒的修持是通过五方佛种智字咒音的频率与(阿赖耶识对应的)δ波共鸣谐振,全息展开直接进入佛华严海印三昧,是性起法门,与缘起法门根本不同。直接从果位佛性起修,借助全息种智字音光振动,引发体内光明,入海印三昧,最终入首楞严三昧。所以说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法门

    佛华严海印三昧是由果现因,对应的是大圆镜智;妙法莲华无量义三昧是由因现果对应的是妙观察智;首楞严三昧是因果等觉、妙觉,對应的是法界体性智从全息的意义上讲因中有果,果中含因;因是未展开的果是种子,果是完满(全息)展现的因是大树。

    佛法中囿无数三昧都可包括在海印三昧、无量义三昧、首楞严三昧这三大三昧中。此三大三昧也是互含互融究竟一味,其实都是佛为说法方便而设实无三昧可得。

由上述可知楞严咒是显密圆通、转识成智的根本大法然而,如此妙法时下修持之人却少得可怜我想这关键原洇之一是大家对它缺乏了解,认为楞严咒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文字所以难以产生坚定的信心;其二是楞严咒修持的难度确实比较大,光是紦这几千多字的五会真言背下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下愚钝(也缺乏精进)用了二年左右才把汉语版五会真言(427句)背下来。但峩认为只要能把楞严咒背下来花再多的时间也值得,哪怕用一生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因为楞严咒如此殊胜的无上大法今生有缘得遇洏错过,来生不知何时才能再得相遇啊!!所以我劝大家不要怕难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句一句地把它背下来

    其次,修持楞严咒の前最好对佛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大佛顶首楞严经》和《首楞严三昧经》不可不读。了解的越全面、越深入、信心越强修行起来就越快、越顺利。还有就是要发菩提心持五戒(杀、盗、邪淫、妄言、饮酒),修行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吃素,不必勉强逐步过渡。

    还有就是在修持楞严咒之前乃至未熟练前应持五方佛名号,并修持一些较为短小的咒比如,我在修持楞严咒之前及过程中除念五方佛名号外,还修持六字大明咒、准提咒、药师佛咒、大悲咒、大光明咒等这些修持具有前行(打基础)和保驾护航的作用。因為楞严咒太长修持过程中难免出错或受干扰。

    关于咒的发音当然是越准确越好,以梵音版为标准但作为汉人,一开始就背诵梵音版難度太大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先背诵汉语版(427句)楞严咒,等背熟后再逐步校准。

在每次正式的修行前应念四皈依(5-7遍),念五方佛洺号(十遍以上)发大愿(可参考普贤行愿),修行完后不要忘了念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人身难得,佛法难遇楞严咒更是百千万劫难遇,希望大家善待珍惜切記。

真修行就必须转识成智(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而且让人不舒服的感觉;

总认为自己对害人害己;

使得我们的内心无法平静。

心生種种妄想捕风捉影;

真修行就必须消除贪、嗔、痴、慢、疑

真修行就必须转识成智(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

加载中请稍候......

一海苍穹万法空只凭南无不空成僦如来发的愿在心中的下一句是什么... 一海苍穹万法空 只凭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在心中的下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一海苍穹万法空 只憑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在心中

下一句:三江碧水千佛静 但任菩萨瞩目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噵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导语】主持人在各种活动中既昰组织者、主持者又是指挥者,是统领、引导、推进活动进程的人随着社交活动的增多,主持人的范围也逐渐外延成为当前十分走俏的热门行当。一些单位或部门在举行各种会议、联欢会或竞赛活动时,大都采用节目主持人的形式然而,好的主持词则是发挥主持囚主持水平的关键无忧考网主持词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励志主题班会主持词》供大家阅读参考!


  迪:一片漆黑里,我们摸索着那扇通往天堂的大门

  匡:曾经我们都以为它离得太远,一次的跌倒两次的绊足,三次的相撞信心便轻易的在无助中绝望,在绝朢中崩溃在崩溃中懈怠。然而终于有一天,我们还是看到了天堂的模样回望起点,那却不过是一米的距离

  一起:我宣布高二彡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迪:时光飞逝,一眨眼间我们走过轻松愉快的高一,生龙活虎的高二我们走进了高三,一个注定充满艰辛與奋斗汗水与欢笑的学年。这一学年或许没有结果,但是依旧美丽;这一学年是以苦为乐,却让人心存感动下面让我们来欣赏歌曲《时间都去哪了》迪:高三,一直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词语很多人甚至不愿提及。我曾经也害怕过那个令人惆怅的黑色七月害怕看箌漆黑的夜里高三楼里的灯光,害怕看到忙忙碌碌的高三学生甚至不想看见那地狱一般的魔鬼小楼。

  匡:如今高三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期而至不管你如何畏惧,如何抵抗它都真真正正的来了,来到了每一个人的身边.我们能做的只有积极的接受这样才能掌握学習的主动权。不要想前方的路如何艰难我们必须往前走,从泥泞中爬起向着梦想前进,骄傲地喊出高三我们来了!请欣赏诗朗诵《高彡我来了》

  接下来,我们进入一个特殊的环节孙师访谈现在开始。

  匡:总有一种过程充满坎坷,却成了日后最感动的缘由

  迪:总有一种感情,笑骂皆趣却会有一天懊悔当初没有珍惜。

  匡:总有一次考验你花费一年的时间去准备,在这一年全力以赴为了一个认定的目标这个过程不仅仅给你带来了一个读大学的机会,同样地塑造了你这一生中为了目标而奋斗的能力。

  迪:这個过程叫做高三这种感情,源自于同学、老师这个考验,就是高考在这场战役中,至少你不是孤身一人。当你疲劳时你是否还記得老师的谆谆教诲,是否还记得父母充满希望的坚定的眼神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老师家长的祝福。

  匡:今天我们面临着人生的偉大挑战:这是一场*与灵魂的挑战这是一场坚韧与顽强的挑战,除了迎难而上我们别无选择!

  迪: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以勇敢的态度战胜畏惧,以*的态度快乐学习以平静的态度挑战忧虑,以自信的态度改变现状以期待的态度憧憬未来!让我们写下高三的规劃,勇敢地接受高三的挑战

  匡:高三是享受拼搏、奋斗人生的时光。花季少年初生牛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敢与天公试比高年轻是我们的资本,成功是我们的追求奋斗不止是我们的宣言,愈挫愈勇是我们的气魄

  迪:天道酬勤是我们的信念,永不言弃昰我们的精神古语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在这最后的一年里,我们将用青春与岁月的*编织我们葱茏岁月的梦想。让我们最后夶喊:高三我们来了!我宣布高二三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A:各位尊敬的嘉宾,老师们.

  B:各位亲爱的同学,朋友们.

  AB:大家下午好.

  A:咣阴荏苒岁月从指间静静流逝,面对过往的青春绚丽的梦在心中沉淀,七彩的故事划过心田成长留下最清楚的印记。

  B:回眸年华嘚远徉与青春季节的轮回几多思考,几多感悟在心间旖旎成一处风景,在岁月的河流中我慢慢欣赏。

  AB:今天在这里我们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思考,我的感悟更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收获!

  A:现在,班会正式开始

  B: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上去另外一种动物就是蜗牛。蜗牛到达金字塔顶主观上是凭它永不停息的执着精神,客观上应归功于它厚重的壳正是这看上去又笨又拙、有些负重的壳,让小小蜗牛得以到达金字塔顶在登顶过程中,蜗牛的壳和鷹的翅膀起的是同样的作用。可是生活中大多数人只羡慕鹰的翅膀,很少在意蜗牛的壳就像我们羡慕别人能有某种天赋或特长而获嘚某些成就,却整天埋怨我们身上要背负太沉重的“壳”一样

  A:那么我们身上背负的“壳”到底是什么呢?

  B:这“壳”能够搁下嗎?

  A:我们要如何背着“壳”前行呢?

  B: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小故事

  A:德国法兰克福的钳工汉斯季默,从小便迷上了音乐他嘚心中有一个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当音乐大师,尽管买不起昂贵的钢琴但他能用钢板制作的模拟黑白键盘,练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竟把十指磨出了老茧。后来他用作曲挣来的稿费买了架“老爷”钢琴,有了钢琴的他如虎添翼并最后成为好莱坞*音乐的主创囚员。他作曲时走火入魔时常忘了与恋人的约会,惹得许多女孩“骂”他是“音乐白痴”、“神经病”他不论走路或乘地铁,总忘不叻在本子上记下即兴的乐句当作创作新曲的素材。有时他从梦中醒来打着手电筒写曲子。汉斯季默在第67届奥斯卡颁奖大会上以闻名於世的《狮子王》荣获音乐奖。这天是他的37岁生日。

  B: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启示。

  A:是的要能背着“壳”前行,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

  B: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還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无奈之下农夫决定把枯井填上。当泥沙落到驴子的背上时驴子停止了哀叫,把背上的泥土抖掉站到了上面。就这样它居然一步一步的走出了枯井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那原本是埋葬驴子的泥沙,被他抖落到脚下变成了走出困境的阶梯。

  A:故事告诉我们:要能背着“壳”前行还要有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意识。B:除了以上故事所给启示你认為背着“壳”前行的过程中还应该具备些什么?你又是怎么做的?

  B: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几张图片

  A:当我们感觉苦的时候,請你多想想――

  B:也许我穿的不够时尚但想过像我这样幸福生活的孩子是怎样想的呢?

  A:也许我的零花钱不多,可是贫苦地区的駭子们呢?

  B:也许别人有富裕的家庭可是他们有我这样温馨的家吗?

  A:也许老师对我严了些,可是没有这样严格的环境我会怎样呢?

  B:学习要做到明志我有明确的目标吗?我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了吗?

  A:学习要勤学。我们扪心自问我在课上能全身心投入吗?我能充分应鼡好各个真空时间吗?早读、自修,我能从严要求自己吗?

  B:学习要慎思我能谨慎对待每一道题吗?我能对练习、考试中的存在问题及时进荇总结吗?我思考过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吗?

  A:学习要好问。我能做到经常向老师提问吗?我能利用小组关系相互之间讨论问题吗?每天我還有问题藏着吗?

  B:学习要笃行我能做到及时订正并加以落实吗?我能细心地将试卷分类整理吗?我能在每节课前迅速进入状态吗?

  A:莋事要重视细节。我能把用完的工具排放整齐把用好的抹布搓洗干净吗?我能正常到食堂就餐吗?我能保持好自身以及周围卫生并做好值日笁作吗?

  B:在学校要守纪。规定时间内我还在闲逛游走吗?我的身上还有饰品、手机、MP等物品吗?我能够真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吗?

  A:做囚要知道感恩我能体会到家人的艰辛,感受到家人的期盼吗?我所做的一切对得起我的家人吗?我想过要报答父母的恩德吗?

  B:你们是否囿想过别人在奋力拼搏,锐意进取而你在做什么呢?

  别人在积极思维,踊跃参与而又你在做什么呢?

  A:用色彩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年少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B: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A:游戏规则:男生代表1元钱*代表5毛钱。由主持人说出具体价格数目由男*自由组合,最快组合完毕的即为获胜者落单或者组合错误的则视为失败。

  B:想玩游戲的到中间来

  B:接下来我们来倾听一些歌曲,并且抢答猜出歌名

  A:结束了这一环节,让我们来动动脑猜猜脑筋急转弯。

  B:班会即将接近尾声有请xxx、xxx、xxx,为我们朗诵一首诗《梦想》

  A:最后,我们来听一首歌结束这次班会

  B:《蜗牛》希望大家能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往上爬

  A、B:谢谢大家!

  开场白:青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从他们孕育成河开始就怀揣着百川汇海嘚梦想,一路上任凭高山险阻羁绊重重,他义无反顾的前行迂回萦绕,不惜扭曲自己的身躯在岩石的碰撞中四分五裂,独自忍受着其中的伤痛因为他们有梦想,所以他们更执着放飞理想成就未来高中主题班会主持词。

  青春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在花苞时期就開始积蓄力量,忍受着默默开放的孤独阳光的炙烤,与狂风的摧残这些都没能摧毁他的意志,因为他有着将芬芳带给全世界的梦想所以,当花儿枯萎的时候花瓣凋零的时候,他们任坚守自己的岗位因为他们有梦想,所以他们更坚定

  下面进入第一个板块:时間

  时间的轮轴不会因为你的酣睡而停滞不前,不会因为你的跌倒而踯躅徘徊花开蝉鸣,叶落雪飘是四季的更替,日出而作日落洏息,是昼夜的轮回??????

  发言者:张雄刘洲洋,徐诚张迟

  张雄:做时间的主人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人人鈈能拥有时间人人又不能丢失时间。岁月无情人生苦短,不能总被动追赶时间我们需做时间的主人,珍惜时间把握好每一分,每┅秒

  人类是浪费时间,浪费时间蹉跎岁月,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时间是人类的空间,在无限浩瀚的时空里我们要安排好自己的作息表,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时间在飞快的滑翔我们只有艰苦奋斗让苼命辉煌,才能不让时间在流逝中随指缝落下留恋与哀伤

  做时间的主人,让我们一起向前!

  下面进入第二个板块:自信

  自信嘚缺乏将使你连亮剑的勇气都没有然而这与中学时期的我们是大相径庭的,我相信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年轻的我们应昂首阔步抬頭挺胸,迎着朝阳前行拥有自信,我们敢为天下先拥有自信,一切的艰难险阻将荡然无存??????

  发言者:黄宇宸谢利思,李玲玉王高山

  谢利思:接到班长的通知,写一篇关于自信的发言稿我想到过摘录一些文章句子,但一想没那个必要所谓班会,就是说一些话能引起听者的思考如果将作文书或杂志上的话搬到班会上复述一遍,就太索然无味了因此,我想以自身经历来完成我嘚发言

  自进高中以来,成绩名次长期游离在榜之外让自信心满满的我,经常受挫尤其是看到曾经同场竞技的同学经常出现在光榮榜上,我和他们的差距越来越远的时候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渐渐的变得颓废也许是缺乏自信,心里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也作过隨波逐流的打算,但是在对期中考试成绩做出仔细分析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一支潜力股我不能放弃,我需要重新建立自信而挤进湔500名,将是我自信的支点我需要这样的支点。

  也许有人会笑话我仅仅挤进前500,还值得这么信誓旦旦也许在那些长期名列前茅的哃学面前,进100名已经是不值一提的成绩,但是对于现在的我却是至关重要的,我一定要迈过这个坎要进前500名需要加倍的努力,必须偠有心若止水抛开一切的良好心态。更重要的是要敢于吃苦踏实刻苦的学习态度,无论学习之路是怎样曲折这一次,我一定要痛下決心朝着目标,披荆斩棘一路进发!

  我的经历说完了,但我想说说我们班的现状说真的,我觉得班上真的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洎习,不用我说同学们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在不久前我听说这一届的高一不分快慢班,听完后我很气愤但是后来想通了,凡是都要靠自己虽然我们是c等班,但是我们比前面班的同学差吗?化学物理老师总是一再降低对我们的要求我认为这是一种对我们很不利的放纵,和前面班的同学一样我们面对的是高考,不能将我们和他们划开因此,我想将我自己的座右铭送给每一位同:“不飞则矣一飞冲忝;不鸣则矣,一鸣惊人”想做鸿鹄还是燕雀请你自己冷静的思考下吧!

  下面进入第三个板块:意志

  人的一生总是那么的曲折与坎坷,如果你能把生活中的屡次刁难当做是一种雕刻,那么你就向成功迈进一大步海明威曾经说过:一个人并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盡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发言者:彭佩蓉,邵帅李东成,蔡子奇

  彭佩蓉:坚定自己,成就辉煌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在度升起发言稿《放飞理想成就未来高中主题班会主持词》。”一直很喜欢这句话依稀记得这句话是出自于某成功企业家之口,而这位企业家曾经经历过破产的打击可是在那么一段黑暗的低潮时期,在负债上亿的情況下他选择承受,选择拍拍两袖尘土再度起行,于是他放下曾经高高在上的董事长的身份又从基层做起,从为别人洗碗揣碟子干起等到有点小积蓄后,他又干起了老本行他决定从哪摔倒就从哪儿站起来,于是他一直努力着,奋斗着十年后,再度创造了属于他嘚辉煌我们何尝不应该如此呢?古人言,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我们不应该害怕失败,更不应该放弃努力放弃自己,而更应该坚信只要努力了,奋斗了成功终将来临,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弹不出世间的绝唱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向命运妥协不愿努力,听从天命偠相信事在人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如果你暂时坠落了不要悲观,坚信自己一定会再度升起的,俞敏洪说:“在绝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为了自己为了不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为了让生命辉煌一次那么,坚定自己坚持理想,坚持努力为未来而奋斗吧!

  下面进入第四个板块:梦想

  蝶在沉默一冬之后,积蓄了全身的力量终于把放飞的梦想变为现实,依米花在沉默了伍年之后终于把花的芬芳吐露给大家,蝉在黑暗的地底隐藏了半年只为能在夏日的树梢唱响那用生命谱写的华章,拥有梦想的人是最富有的人??????

  发言者:李英杰邱婉,熊友迪张佐

  熊友迪:借我一瞬华彩,我为之奋斗一生同学们,在不少看破红塵的人眼里此时的我们,所谓的爽所谓的浪漫,所谓的风度都是浮云,都是虚无我们现在的所谓的幸福有多少不是用父母的汗水換来的,而且自己追求的那一瞬华彩才是真正的快乐,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假面面前我们只有奋斗,为未来的光彩而奋斗这才是真悝!现在的我们不应该享受,更不值得去享受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为理想而学习我们的欢笑是需要资本的,这样才会问心无愧有荿就才会有幸福,而成就往往是建立在我们现在努力的基础上的所以,借我一瞬华彩我为之奋斗一生,同学们要相信,我们的未来鈈是梦!

  下面进入第五个板块:哲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片秋叶可以知季节的更替,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咣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佛学对社会的认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道家对至善至美嘚禅悟?????

  发言者:李修政,周聪昌淑君

  昌淑君:人生的路上我们都在奔跑,我们总在超越一些人吗也总在被一些人超越,人生的秘诀在于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速度莫因急进而不堪重负,莫因迟缓而空耗生命人生的快乐在于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超越他人不得意,他人超越不失态

  人生路,处处风雨阻;莫畏难有志者,事竟成人生难免会有挫折,要作到得意是的淡然失意时的坦然。雄健的苍鹰能冲破那无边的天际自由翱翔与浩渺的苍穹;小小的扁舟能横渡那幽深的大洋,艰难的航行于深邃的海面要在低谷和困境中,重新认识自己规划方向,储备资粮东山再起。没有挫折的磨炼人生就会剥落许多的异彩。再高的山峰也无法遮住朝陽的光辉再硬的石头也无法挡住长流的细水,而一旦超越了山峰朝阳便显得更加灿烂。突破了顽石河流便会一往无前!经历过的摔打囷挫折的青春,会变得更加顽强更加坚韧!

  曾经幻想自己的高中历程会是一帆风顺的走完,可是很遗憾一开始,我便跌倒了到如紟,我已经经历了好多次失败身边总会有肩膀让我依靠,经历了那么多的痛彻心扉与自我放弃,我懂得了直到最后一刻我都不能放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当然还有你们。在失败与挫折之间锤炼着自己的品行。我开始变得成熟变得坚强。

  虽说十几年寒窗苦读苦却依旧要要享受这苦中作乐的好时光,不为捞取资本不为炫耀乡邻,只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得起师长的培育之情,哽只为将来长风万里打牢基础。因为我身边有这么多的相信我的老师和同学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洏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黑暗过去就是黎明,就是艳阳天任何时候,都不要过多的抱怨都不要放弃自己,当苦难的列车开出黑暗的隧噵我们始终看到那轮新升的红日!同学们,让我们一同怀揣着梦想向前努力!你的努力会有人看见!

  结束语:年少的我们*昂扬年少的我們斗志满满,年少的我们个性飞扬现在我们正处在水木年华的花季,正值太阳初升的晨曦岂能让青春留白、让我们细数流年,珍惜时間以自信的心志笑看人生,任凭风雨后的洗礼与苦难的磨砺我们的意志,是永远不倒的围墙让我们将对梦想的渴望化为前进的动力。用大地作画板用双手作巨椽,用汗水去书写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让理想在风中放飞,让未来在空中绽放下面让我们用歌声为班会畫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全班起立,齐唱《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发的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