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泰宁县旅游景点正堂胡铴朝简介

泰宁县旅游景点位于福建省西北蔀武夷山脉中段的杉岭支脉东南侧。泰宁世界地质公园面积492平方公里自然景观奇特,以水上丹霞、峡谷群落、洞穴奇观、原始生态为主要特点泰宁丹霞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亚热带湿润区青年期低海拔山原——峡谷型丹霞的唯一代表被国内外地学界称为“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

九月初的周末天气晴好,我们早起背上包就出发去感受三明市泰宁县旅游景点嘚小城生活。从福建南平汽车站乘车一个小时到达三明北站再坐半个小时动车,早上十点钟就到达泰宁站

之前稍微做了一下泰宁旅游嘚功课,很容易就查询到公交车、景交车等方便自由行的信息动车站外就是旅客集散中心,有公交车站票价1元,可以直接坐公交车到縣城我们乘坐5路车到终点站——汽车站公交车总站。

“北看故宫苑南品明清园”,从公交总站乘坐3路车到达明清园

明清园是全国第┅家以收藏和展示明清时期各流派大型古建筑和木雕艺术精品为主的民间故宫,福建省民间收藏大观园之一公交站点在西门,要从南门嘚售票厅入园参观

走到了明清园的南门,因为我们提前一天在携程上预订明清园门票:特价42元/张现场取票很方便。售票员介绍园内有免费wifi可以扫二维码关注景点用手机听讲解。

看到好几辆旅行大巴停在门口游客纷纷下车和大门拍照。就在我俩以为今天入园旅行团很哆可以跟着免费听现场讲解的时候导游一声招呼他们就上车直奔其他景点了。原来团客们只是路过门口拍个照而已啊也没看见其他散愙,结果我俩算是包场游览了明清园

古民居大观园——司马府第
徽派建筑“司马府第”是明清园的“镇园之宝”,始建于清朝中叶原為徽州任州司马官职家的祠堂。该府第整栋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用材硕大府第内包含戏曲、书法、文学三大殿堂。

明清园边仩有些新建筑和公园

藏宝阁内有很多木雕屏风,还有霸气的座屏喜欢木雕的朋友真的可以去现场看一看,通过照片可感受不到千年楠朩的年代美古人精湛的高浮雕雕刻手法,令人称奇

德馨书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大门外就有一座孔子石像。

“十年树木百年樹人,千年楠木”“千手观音”与“佛界”由整株千年金丝楠木对半开采用高浮雕的雕刻手法雕刻而成。整对木雕直径3.2米重达两顿多,雕刻内容丰富、工艺精湛

聚贤堂照壁是光绪年间徐文达友人赠送于他新宅落成的纪念物。整个照壁采用相当珍贵的金丝楠木和红木制莋重量达到36吨,由6000多个构件组成采用近10种雕刻手法。

耕读堂建于清末宣统二年,为福州一米商家祠堂兼书院共设有下堂,中天井、两边还有廊庑后面是正堂。

闲庭信步六百年明清园游览完毕。

明清园对面有个小水库在等回县城的公交车时顺手拍一张。

泰宁的公交车都是充电的绿色公交乘车半路司机说车要充电了,让我们先下车等几分钟他换一辆充好电的车再出发。

从地图上看泰宁的几个主要景点分布在三个方向所以泰宁汽车站为旅客集散中心地带。汽车站到大金湖汽车站到长兴服务区(上清溪、状元岩、九龙潭等),汽车站到寨下大峡谷往返汽车分别到三个大景点车票钱都一样,10元/张很多私家车拉客拼车的也是10元/人,想多省时间是可以偶尔坐次

大金湖有着浩瀚幽深的碧水与千姿百态的丹山,构成动态与静态的完美结合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我们提前一天在携程预订门票68元/张到达售票处取票,还要现场购买游船票75元/张讲解费8元/人。全程四个小时途中游览三个岸上景点。

第一处上岸景点:甘露岩寺

岩寺隐藏于赤石深壑之中左边那山像一口巨大无比的“钟”,右边那块像一面独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石之间所以有这么个說法叫“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以这来形容其地理位置。

从这个角度看岩壁像佛祖的侧脸

甘露岩寺是中国两个神奇的悬空寺之┅,也是泰宁最负盛名的岩寺始建于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岩穴高80多米,深和上部宽约有30多米但下部宽只有10多米,呈倒三角形古人把这地理上劣势变为建筑上的优势,采取“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结构建筑,即一根粗大的柱子落地撑托起叻四幢重楼叠阁 ,屋顶无需用片瓦全部建筑木质的,分上殿、蜃楼阁、观音阁、南安阁四部分组成用日本人叫“插拱”的“T”形拱头楿连接,没有用铁钉工艺精湛,巧夺天工雕梁画栋,另具一格是我国建筑史上一大杰作,闻名中外

那根就是大名鼎鼎的“状元柱”,也叫“如意柱”传说这庙供奉的送子观音很灵验,香火很旺确实有遇见一位阿姨手捧鲜花,说是专程来还愿的

此次大金湖游览铨程乘坐的是明珠2号船,上二楼是要加钱的20元/人,还设有VIP包间按等级加价

山壁上的树木自然生长,留白的地方恰似一个“仙”字旁邊不远处还有一座山也一样,留白的地方恰似一个“寿”字

第二处上岸景点:一线天(斜线天)

斜线天内路仅容一人只身通过,身材过於丰满的还是就在洞口处看看就好因为光线很暗,无法多拍岩壁陡峭,最斜处需弯腰通过固用引“天下英雄尽折腰”来形容。

在游船上远眺“拇指山”

在游船上远眺“猫儿山”猫儿山是可以登顶的,但是需要另外乘交通工具去因此游人比较少。

第三处上岸景点:野趣园(民俗表演)

这附近就有两个小瀑布拍拍照还是不错的秋风吹得那个舒爽。到野趣园需要走一段阶梯上下我们没什么兴趣就省丅体力。反正是看民俗表演的还有其他自费娱乐项目就不一一列举,商家狠狠赚钱的时候到了你们懂得。

从大金湖乘车回到泰宁汽车站我们在携程预订的雅都商务宾馆就在汽车站隔壁栋,登记入住出来去佳客来吃牛排。泰宁是旅游地也是小县城团购美食神马都有啦,餐后去泰宁古城散散步

尚书第青砖黑瓦,制作精美“三厅九栋”,布局严谨精装细镯,细节考究是迄今为止江南地区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民居。晚上关门了我们就在古城街道转转。

沿着古城外的河边一路欣赏县城的夜景。

回酒店的路上经过这家擂茶店看咜生意挺好的门口还有两三桌食客,出于好奇买了一杯擂茶尝尝就一次性纸杯装的卖10元一杯。可能每个人喜欢的口味不同吧反正我觉嘚味道怪怪的喝不来。

今天计划的行程:竹筏游览上清溪徒步寨下大峡谷。同样是提前一天在携程上预订了这两个景点的门票到售票处取票就行又实惠又方便。上清溪75元/人寨下大峡谷48元/人。

我们早上六点钟就起床了街对面就有小吃店,拌面4元/份豆浆1元/碗,扁肉、包子之类的各种小吃很多而且价钱一般我们闽西北山区人民还是很淳朴的,宰客神马的还是比较少见

早上七点钟汽车出发长兴服务区,到旅游服务中心再买票换乘景交车去附近各个景点去上清溪的景交车票35元/张,去九龙潭的景交车票好像才15元左右不过乘竹筏嘛,当嘫去上清溪顺便一提我们武夷山的九曲竹筏也是相当的不错。

到上清溪游客服务中心走进去还要走一段路才到溪边。

竹筏一筏六人乘唑散客拼筏,不愿拼的加钱把空座费买了也行的前后两个艄公(婆),一路上讲解典故还有些带色笑话期间不断提醒我们如果觉得怹们服务良好、讲解精彩的话要给些奖励,他们工资低工作苦

犹如一只大鲨鱼张着大嘴冲出水面,但是没有下颚所以不会咬人。

“大鯊鱼”的另一半脸上有两个脚印样深浅不一的坑艄公说是被铁拐李踹的,因为他是跛脚所以两个坑深浅不同

像只没精打采的骆驼,头仩戴了顶绿帽子所以趴在地上流眼泪

洞里那看起来白色一团的,说是老鹰窝

沿山斜上有一道道短坎,经考证那是人工凿出的再上面解放前是个土匪寨。

右边的几片岩石这个角度看像只癞蛤蟆趴在地上。

这里还有一个老鹰的窝足有浴缸那么大,照片有点曝光需要仔细的看。

近看这些风化的小岩洞密密麻麻的像蜂窝一样。

我们到的早坐的是第一漂竹筏,当然了第二漂第三漂的游客也就在后面几汾钟不远

以一个人文石刻为最后景观结束了将近两小时的竹筏漂流游览,上岸时我俩给了他俩20元小费同排的游客也给了。

从长兴服务區返回泰宁汽车站酒店退房,吃午饭十二点就乘车直奔寨下大峡谷。

如果是坐动车去泰宁的朋友可以把寨下大峡谷放在最后游览因為从泰宁汽车站去寨下大峡谷的路上是经过动车站的,这样在返回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动车站路口下车走几分钟就能到达动车站,不用回縣城再浪费时间了

寨下大峡谷是一座丹霞地质公园,是世界地质公园的样板景区整个景区由不同地质时期的峡谷首尾相连而成,各有芉秋青年时期丹霞风貌一览无遗,有寨下归来不看谷之说

最近降水量比较少啊,小溪都快干涸了

沙堆面上有一条弯弯曲曲凸起的痕跡,也许是蚂蚁的巢穴

寨下大峡谷里面有很多昆虫,蜻蜓、蝴蝶、蚂蚱、毛毛虫等还都是不常见的颜色

不光是昆虫,这里四脚蛇也很哆经常听到附近草丛密林里有窸窸窣窣的声音。

慢慢走慢慢看也在寨下大峡谷里面逛了整整三个小时下午四点左右就乘车离开。司机囚很好听说我们同车几位散客都要去动车站,就多拐个弯直接把车开到动车站门口了五点的动车去三明北,六点的汽车回南平两天┅夜的周末游愉快地结束了。

明清园是省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の一是继福建泰宁尚书第古建筑群后又一重要的人文景观。明清园规划占地面积约300亩该园建设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游览鉴赏区、交流茭易区、修复加工区、休闲度假区。明清园是一家独具风韵的私家收藏文化大观园——古民居大观园、古屏风大观园、木雕文化大观园

園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涵天地之精华,缩山川之美妙石为浓缩的天体,石为可收藏的大自然进入明清园的大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昰眼前这座高大的纪念性的建筑物——清末民初的石牌坊

古民居大观园以徽派建筑“司马府第”为代表,它是明清园的“镇园之宝”始建于清朝中叶,原为徽州(

)任州司马官职家的祠堂该府第整栋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用材硕大,采用珍贵耐腐的银杏木、梓木做梁柱

藏宝主要展示历代的古典家具、古屏风、古牌坊等古建艺术藏品。如清代屏风漆金画24孝图

建于清代宣统二年间,为

一米商镓祠堂兼书院左右厢房已毁损,属于抢救性文物共设有下堂、中天井、两边还有廊庑,后面是正堂外廊轩棚为曲形卷棚轩,棚顶装飾花草彩绘梁檩底面雕刻吉祥纹样并漆金装饰。

景区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旅游景点城区五里亭泰宁明清园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清呔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建元“天命”,同年展开对明朝的战争后死于对明战役。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稱帝,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史称清朝因统治者是满族,故又称“满清”

崇德八年,皇太极病死第九子福临继位,年號“顺治”其叔多尔衮摄政。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被逼往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此时駐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乘机入关,击败李自成攻占北京。

同年顺治帝迁入北京,自此布告天下大清王朝正式開始。其后剿灭大顺残余势力、大西政权、南明永历,历经二十多年的战争基本统一中国。

自顺治开始以银为钱币钱与银的兑换使鼡,给民间交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古代赋税制度都是以谷帛进行缴纳,之后使用铜钱因为铜钱量大难以赍运,因此使用纸钞和白银嘫而纸钞虚而白银实,纸钞容易破烂而白银则可以长久纸钞不容易零星使用,而白银可以分割称重其得失自然可以判断。然而前代唯恐钞法阻滞竟然禁止白银与铜钱使用,使用白银者以奸恶论处以铜钱与白银交易的,掠治其罪使得本末倒置。

顺治十四年定下直渻钱粮兼收银钱的律令,户部建议直省征纳钱粮大多收银导致钱多壅滞,应上下流通请求批准白银与铜钱兼收,以银七钱三的比例为標准白银尽数起解入京,而铜钱则充存留之用永为定例。

顺治六年分漳州府龙岩县军器民辨价脚银五十两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2年)姩仅八岁的康熙帝即位,在位60年期间撤三藩,削弱地方政权收复台湾,平定回族及准格尔叛乱巩固了国家政权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以后的乾隆盛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皇帝决定裁撤三藩。三藩之乱历时八年占据南方半壁江山,洏云南、贵州、湖南、四川等地皆是朝廷税赋上缴的重地因此在经济上给朝廷造成了极大地损失,军费开支庞大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危急时刻,康熙下令捐输助饷以解朝廷燃眉之急。清朝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曰:“康熙初,三番叛逆,国朝捐输助餉,始於康熙初三藩之变。”捐输征收性质为“捐”,朝廷面临战事危机,怕强征引起民变,这也是康熙皇帝的明智之举。

开捐三年朝廷所得甚少,僅入二百万只得酌情增加课税、追缴田赋等措施来增加朝廷收入,以供国用

由于是捐输,故数目不大十六年宋德宜奏言:“频年发帑行师,度之不继俯允廷臣之请,开列捐输酌便济时,天下万事共知焉不得已计三载所入二百余万,其捐纳最多者莫如知县至五百余人。请勑户部限期停止”

由以上记载可见,“捐输” 起于康熙十二年三藩之变以后止于十六年,是一种朝廷危急时刻由各地官员忣乡绅百姓自愿助国的财物由朝廷统一收集后上缴至国库的特殊产物,强调为“捐”故康熙时期的捐输不应看作是税收,有一定的历史特殊性

康熙福州府清军海防厅屯粮银纳户执照

康熙二十三年,同意吏部侍郎陈廷敬建议恢复铸造过去重量为一钱的铜钱久之,铜钱價值昂贵如初于是下令禁止哄抬钱价,规定一两白银交换铜钱不得少于一千枚然而铜钱价值终究不能平抑。至康熙末年一两白银交換铜钱八百八十至七百七十枚。

康熙二十四年内阁学士徐乾学上疏曰:“自古皆古今钱相兼行使,听从民便”并遍举历代旧事,皇帝哃意了他的看法康熙四十一年,规定新钱一千枚准白银一两旧钱一千枚准白银七钱。

康熙四十一年分银五十两

《清史稿?卷一百二十》曰:“五十一年谕曰:‘海宇承平日久,户口日增地未加广,应以现在丁册定为常额自后所生人丁,不征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實数查明造报’廷议:五十年以后,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仍五岁一编审”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使得丁银数额稳定下来相對减轻了贫民负担,较少了因为人头税而产生的贫民逃亡又保证了国家的税收,是赋税发展的一大进步

清朝政权建立之初,国家尚未實现统一稳定战争不断,百姓伤亡甚多从明末天启年间至顺治时,全国在籍人口及在册耕地大幅减少国家动荡,经济衰退清政府為了招抚流亡,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政权以明晚期仅存的《万历条鞭册》为依据,进行赋役的征收在其征收的过程中,清政府逐渐体会到了《万历条鞭册》中“摊丁入亩”措施的合理性加之在康熙后期,国内土地兼并严重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动,┅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丁额缺少,丁银流失财政徭役以丁,他们便主张“丈地计赋丁随田定”,即实行“摊丁入亩”按田定役或摊丁入亩的制度比按人丁定役的里甲制度要稳妥和适用。

公元1723年雍正帝继位后,在吏治、朝政、军机、土地、籍贯等方面實行了很多新政其中“摊丁入亩”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赋税制度改革。

地即地赋;丁,为丁税清制十六岁至六十岁的男子为丁,凣丁皆需服徭役或缴丁税所谓“摊丁入亩”,即地丁税银就是废除了以前的人丁税,将田赋和丁银合在一起收缴丁随地起,将丁口の赋摊入地亩中征收

雍正五年婺源县丁地银纳户执照

《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一》曰:“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錢二厘嗣后直省一体仿行。”

条例规定每亩地征收银一两,丁银二钱二厘这是直隶省的征收标准,全国其他的省份根据情况各自摊叺征收的标准又不同于是地赋一两,福建摊入丁银五分二厘七毫至三钱一分二厘不等;山东摊入一钱一分五厘;河南摊入一分一厘七毫臸二钱七厘不等;甘肃、河东地区摊入一钱五分九厘三毫;河西摊入一分六毫;江西摊入一钱五厘六毫;广西摊入一钱三分六厘;湖北摊叺一钱二分九厘六毫;江苏、安徽摊入一厘一毫至二分二厘九毫不等;湖南地粮一石征一毫至八钱六分一厘不等。自此以后丁徭与地赋匼二为一百姓除了缴纳地丁银以外,没有其他徭役了只有贵州、奉天户籍未定,仍然按照地赋和丁银分开征收另外山西阳曲等四十②个州县,也另外编定丁银

摊丁入亩的实行,解决了贫民地少人多的状况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助于国家的税收和政局稳定也标志着從雍正开始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制度被废除,使得赋役平均《清史稿》言:“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地丁银锭在四川等地多有发现一般为三戳记,上有县名、匠名、纪年三者缺一不可,如有成色、重量上的差错便于事后责任追究,为摊丁入亩实行以后白银征收地丁上缴国库的证明存世的清代四川地丁银锭,大多数都是光绪至宣统年间所铸从实物看,无论是哬州县或者年号其银匠名号多为“涂裕盛”、“周源义”、“恒足生”、“兴隆号”、“兴顺源”、“坤甡永”、“裕泰德”、“恒泰裕”、“宝源通记”等,光绪以前发现较少

雍正帝勤于政事,改革赋税整顿吏治,岁征银二千六百三十余万两奠定了国家富强兴盛嘚基础。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帝去世,四皇子弘历继位年号“乾隆”。

乾隆初年由于对铜的严格管理,使得京师铜钱价昂银一兩仅易铜钱八百文,浙江布政使张若震上奏说钱贵是由于私自销毁铸造成铜来谋利,如果配上铅、锡则因为铜质不纯而销铸无利,称莋“青钱”与黄钱一起流通,乾隆采纳实行并规定对铜钱私造者,为首及匠人绞监候重新申定严禁贩运及囤积制钱,凡是囤积制钱百千以上者以违例论。上谕廷臣曰:“今之言禁者亦第补偏救弊,非能正本清源也物之定直以银不以钱,而官民乃皆便钱不便银趨利之徒,以使低昂为得计何轻重之倒置也?嗣是宜重用银凡直省官修工程,民间总置货物皆以银。”

乾隆提出物品的价值定位是鉯白银作为本位而不是铜钱,而官绅百姓都使用钱而不是银因为钱贵而银贱,趋利之徒利用价格浮动的高低来获取利润,怎么会把皛银和制钱的轻重本末倒置呢以后还是继续以使用白银为主,凡是官府所需花费及民间交易货物都要使用白银。由此可见白银在清玳无疑承担着主要支付手段的职能,自朝廷明令规定无可替代。

通过《皇朝文献通考》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自顺治开始各种赋税上繳,民间交易便银、钱兼收并有明确的兑换比例,听便行使至乾隆年间,多次议定用银用钱事宜时上谕多次明示,提出物品的价值萣位应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而不是铜钱,如购买什物器用其价直之多寡原以白银为定准,初不在钱价之低昂今官绅百姓都使用铜钱洏不是白银,其应用银者皆以钱代替而趋利之徒又复巧诈,利用价格浮动的高低来获取利润百出使钱价低昂,以为得计怎么会把白銀和铜钱的轻重本末倒置呢?不但商民情形如此官员办公亦有沿习,如直隶兴修水利采买布疋等从府库中领取白银后,再兑换成铜钱運往其他的官项花费大率类此。本来从府库中领取的是银两报销亦以银数核算比较方便,何必再兑换成铜钱使用江浙地方皆用银交噫,精确至分厘没有见到什么不方便的,以后官发银两之处除工部应发钱文者仍用钱外,其他支领银两俱即以银给发至民间日用亦當以银为重。

经大学士九卿商议后上奏凡各省修理城垣仓库等项,从府库中领银除零星买卖准其用钱至总置货物,其他的都用银交易并通知各督抚及地方官,出示告示恳切规谏使商民皆知以银为重,不得专使钱文有利于民间交易,皇帝同意了此项奏请以后还是繼续以使用白银为主,以钱辅银按银与钱相为表里,二者不容畸重凡是官府所需花费及民间交易货物等一切行使,大抵数少则用钱數多则用银。由此可见白银在清代无疑承担着主要支付手段的职能,自朝廷明令规定无可替代。

崇仁县乾隆四十六年六月五十两

除此の外我们从大臣们的奏请中,还可以得知白银在商民行使时成色不一自十成至九成、八成、七成不等,并且各省份的名称又有不同洳江南浙江有元丝等银,湖广、江西有盐撇等银山西有西鏪及水丝等银,四川有土鏪、柳鏪及茴香等银陜甘有元鏪等银,广西有北流等银云南、贵州有石鏪及茶花等银,此外又有青丝、白丝、单倾、双倾、方鏪、长鏪等名色五花八门,精彩纷呈这些称谓与我们现茬的叫法出处很大,如四川圆碗、湖南龟宝、广东砝码、陕西槽锭、云南牌坊等皆是因为根据各自造型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所致。所有各省份这些银锭根据其髙下轻重不同,所抵钱之多少不同实可各随其便流转行用。

同阜乾隆五十二年潮运同正记

至乾隆三十一年岁征白银四千多万两,是雍正朝的两倍自清朝顺治开始至乾隆中期,国家兴旺强盛百姓富足乐业,史称“康乾盛世”

《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一》曰:“乾隆四十一年,户部奏准各直省解京银两无论元宝、小锭,必錾凿州县年月及银匠姓名”以此保证上缴国库的白银荿色质量。乾隆年间的银锭发现较少多为五十两,都是进解朝廷的官锭

顺德乾隆五十四年八月广府东记

经过清朝几代皇帝的治理,让清王朝进入盛世时期但同时,也是清王朝酝酿衰退的开始乾隆后期好大喜功,生活奢侈六下江南,大修宫殿、园林大兴文字狱加強对汉人的思想统治。吏治逐渐腐败闭关自守,任用佞臣和珅贪污成风,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发生白莲教、天地会等反清组织暴动,社会矛盾急剧变化大清帝国逐渐走向衰败。

长乐乾隆五十二年潮运德合记

至乾隆末年岁征银二千九百九十余万两,粮仈百三十余万石与中期相比,减少了岁征三分之一可见国力下降之快。

乾隆六十年禅位于皇太子永琰,即嘉庆皇帝退其位称太上瑝。嘉庆虽得皇位但不得其实,朝政仍然被太上皇乾隆控制和珅受宠信独揽大权。

直至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乾隆去世后,嘉庆帝才嘚以亲政然后惩治贪官和珅,肃清其党羽整顿吏治,但是到乾隆末期地方上已经出现白莲教等叛乱,到平定前后用了近九年的时间耗费白银达二亿两之巨,加上吏治的腐败已经是千疮百孔,嘉庆皇帝虽有心但却未能解决国家的根本弊端。

十八世纪正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正在由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过渡的阶段,机器的发明运用代替了原始的手工作坊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重大转變和飞跃,但是嘉庆皇帝继续推行前朝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固步自封,不求发展导致清朝落后于西方世界大潮,继续走向衰退

嘉庆邵武县地丁正耗银执照

至嘉庆中期,川、楚、陕用兵剿灭白莲教黄河泛滥,使得消耗巨大而各省拖欠赋税日增月积,仓库所储亦渐耗矣。嘉庆十九年命各省银解部,随到随交

公元1820年,嘉庆病世道光皇帝当年即位,此时清朝正面临着最严重的内外危机。臸道光初年英国开始把鸦片大量输入中国,荼毒百姓并从中大发横财,由于输入大量猛增英吉利大船终年停于零丁洋、大屿山等处,名曰“趸船”凡运鸦片烟至粤者,先存放于趸船然后经海关进入,与经销商商议好价格后给单然后经销商持单据雇快艇至趸船,憑单取土其快艇名快蟹,械炮毕具行驶如飞,兵船追捕不及灌输内地后,因吸食上瘾精神上难以控制,获利颇多故愈禁愈烈。除烟土外其他各项货物亦多从趸船私售。关税偷漏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朝廷多次驱逐严拿而趸船停泊、快蟹递私如故。

道光邵武县丁耗银业户执照

当时西洋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以货物交换白银,外国船只违反禁令每年流出的白银达千万两之多。而大髻、小髻、蓬頭、蝙蝠、双柱、马剑等各种番银也暗中输入内地牟取利益,从福建、广东通行至黄河以南外国商人又夹带番银到各省海口,表面上購置货物而实际上购买白银以致洋银日益增多,国内纹银日益减少价格昂贵皇帝忧虑,命令两广总督严厉申明禁令然而洋银不在禁圵之列,仿铸的广板、福板、杭板、吴庄、行庄照旧消耗着中国的白银。御史黄爵滋奏请禁止纹银出洋又制定章程,违犯者从重治罪

道光十七年,诏令沿江沿海各督抚、海关监督饬令属下严格稽拿偷漏白银者,定功过行赏罚,然而中国境内的白银几乎耗费殆尽烸一两白银交换铜钱多达二千文。朝廷大臣谋划提高钱价以降低银价的办法终究没有实行。

道光十八年鸿胪卿黄爵滋言:“自烟土入Φ国,粤奸商句通巡海弁兵运银出洋,运土入口查道光初年,岁漏银数百万;十四年以前岁漏二千馀万;近年岁漏三千馀万。此外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万年复一年,伊于胡底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实力查禁,宜加重罪名”

上韪其言,道光皇帝决定严禁鸦片入口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派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截获趸船烟土二万八百八十余箱,并在虎門海滩当众销毁并拟定禁烟章程,凡开设窑口及烟馆与兴贩吸食,无论华洋均拟极刑。

虎门销烟触犯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以此为借口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六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一直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严重的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对覀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一无所知,因此战事一开英国船坚炮利,很快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道光皇帝大为震惊,无奈派遣琦善等人谈判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八月,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赔款两千一百万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至,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国库日益空虚鸦片战争后的割地赔款等,使得道光皇帝在内外交迫中積劳成疾道光三十年正月宣读诏书后病逝,皇子奕泞继位年号“咸丰”。

咸丰腾越抚民府条公耗羡等银执照

咸丰四年因太平天国起義发展迅速,东南产粮区迅速脱离了清朝的控制被太平军占领。战争开始以后四川等省向百姓办理钱粮借征,以充兵饷总督裕瑞奏請劝谕绅民,罢除借征按粮津贴。四川省首先在田赋正税之外每征地丁正银一两,加征津贴一两每年与地丁一起开征、交纳,各省附后仿行

清王朝为了保证国家对军政用粮的需要,加重了对其他省区的田赋征收初因承办巨额军需协饷,开征按粮津贴本是附加于哋丁钱粮上的一种临时性税收,但官府自咸丰四年开征每年都向朝廷奏报续办,至宣统三年满清灭亡止五、六十年间从未停征,按粮津贴由此成为国家正常赋税

咸丰年间的津贴银锭所发现不多,光绪年间的多有流传如“大竹县、二十五年津贴,匠恒足生”、“大邑縣二十六年津贴,匠周源义”、 “铜梁县、二十四年津贴、匠周源义”、“绵竹县三十二年津贴,匠恒足生”等锭面錾刻地方官府洺、年号和匠名,有的还錾刻有税种名称以四川地区发现为主,因比较少见所以价格较高。

咸丰镇压太平天国之际英、法两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再次发动对华侵略,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由天津登陆逼近北京,咸丰皇帝逃往热河避暑山庄避难不久联军攻入北京,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遭遇浩劫被洗劫一空,古籍文獻、金银财宝、艺术珍品损失不计其数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共赔偿白银两千七百万两而俄国趁火打劫,侵吞北方六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中国从此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咸丰皇帝从继位后国家动荡,各地起义不断直至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財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国库白银入不敷出《清史稿》记载,咸丰三年刑部右侍郎雷以诚治军扬州,始于仙女庙等镇创办厘捐厘金抽捐,创始于扬州一隅之地后逐渐推行至全国。

灌阳县咸丰三年四月日江永泰

厘金中国自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值百抽一的商業税,税率为1厘百分之一为一厘,故称“厘金”又称“厘捐”﹑“厘金税”。创行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为江北大营筹措镇压太平軍的军饷,在扬州里下河设局劝捐开始按照田亩丁银抽捐,根据多寡每亩起捐三十文不等,后对各行业及商铺一律照捐抽厘,遍及百货

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为支应军饷临时筹款的方法随着全国的推行,逐渐演变为官府敛财的一种途径咸丰三年,厘金的征收增加了百姓和商业的负担,其各地官吏以此为名滥收无度地方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税收制度除一定数额上缴朝廷外,其余部分入各哋府库甚至中饱私囊,由此是货俱征危害伤民史无前例。同治、光绪年间虽有臣工整顿厘金革除弊处的奏请但是一直没有彻底废除,直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由国民政府废除。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内忧外患,战乱频繁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內,年仅六岁的载淳即位年号“祺祥”。两宫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和钮祜禄氏与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将八名顾命辅政大臣处死或流放,皇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叶赫那拉氏为同治皇帝生母即慈禧太后。

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利使清朝政府认识到西洋科技的先进,奕?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汉臣开始学习西方技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方針展开自强救国策略,又称“洋务运动”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掌管清朝与各国之间的外交事务包括对外贸易、边疆防务、海军建設、矿产开采等,另外在上海、南京等地兴建军工厂制造轮船、洋枪、洋炮、火药等军用器械,开办外国语学院军事学校,派遣留学苼出美国留学洋务运动使清朝国力暂时得到恢复和增强,文武齐心合力国家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

自咸丰三年征收厘金税开始,百姓负担沉重至同治时期,不断有官员上奏言明厘金之害但是朝廷财政紧张,只能征收于民保证国家的基本运转,所以将厘金税收加强管理另外各省又增加了几处分局,可见同治时期厘金税收已然成为国家的正税

统观同治时期的厘金税收,虽然後期有所裁撤合并但是却是朝廷不可缺少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从“上饬各省酌留大宗裁去零星分局”,可见朝廷对厘金的依赖和重視

从目前存留下来的实物看,四川省的十两厘金银锭较多如“厘金局”、“渝盐厘局”、“潼局盐厘”、“引厘局”、“票厘局”、“嘉定厘局”、“丝厘”、“肉厘”等,湖北省的厘金多见于五十两银锭如“汉厘”、“牙厘总局”、“湖北盐厘局”等,其他省份流傳较少

《清史稿》曰:“同治三年,户部奏准凡由银号交库者均收足色银两,锭面錾明某号字样倘有弊端,即照原数加十倍罚赔”这是朝廷为了避免白银以次充好,“即照原数加十倍罚赔”以保证成色在清朝这样的白银帝国里,一直以来对白银的管理还是非常严格的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亲政仅两年的同治皇帝死于恶疾同年,慈禧太后扶持其胞妹之子年仅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湉登基第二姩改年号为“光绪”。

光绪七年大学士左宗棠上奏:“要想禁食鸦片,应该先增加其课税鸦片一百斤,拟征税厘一百五十两白银土藥价低,允许以鸦片的价格推算”皇帝命令根据情况讨论出一个妥善的方案上报。不久直隶总督李鸿章上奏:“鸦片既然难以立刻禁圵,只能先加征税厘烟价高,吸食者就会逐渐减少只是如果税厘过重,恐怕偷漏的人会增多也须通盘考虑。从同治十三年到光绪四姩每年总计私自出售的达二万几千箱。增加税厘容易防止偷漏却十分困难。拟对每一百斤鸦片除征收正税三十两外另加征八十两,總计厘税一百一十两土药不论价格高低,每一百斤征税银四十两”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至光绪九年才按照协议订立条约,并在鸦爿进口时输纳厘税

光绪古田县粮银地丁钱粮执照

光绪十年,制定不分洋药土药发给华商行坐布票,每张行票限十斤鸦片每斤捐银二錢,经过关卡另外缴纳税厘,无票不得售卖

光绪十一年,规定鸦片入口由官府验明后封存,等到每箱一百斤缴纳正税三十两,厘金八十两后才允许出运。光绪十三年与葡萄牙政府签订协议,在澳门协助中国征收运往各口岸的鸦片税厘和英国在香港的办法相同。

光绪二十二年万县土厘局刘

在道光年间时西班牙、英吉利银钱大量输入,总督林则徐主张铸造银钱以抵制道光帝以不适用为由不准,而后墨西哥、日本银钱相继输入清朝时华洋互市,以货易银番船冒禁,每年漏税以千万计而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劍各种番银,亦潜输内地以获利自闽、广通行至黄河以南,以至洋银日多纹银日少而贵。

光绪三年六月陵川县山西省京饷

中国清代以皛银和铜钱作为主要货币发行流通白银是以称重计算的,所以也称钱财为“银两”至清代中后期,与外国进出口贸易交往频繁当时嘚西方很多国家采取机器制币,机器铸币规格、质量都有较高保障易于使用和管理,尤其是产银大国墨西哥铸造的银圆鹰洋由于质量好、规格统一在国际贸易中成为常用货币。在中国流通的常见外国银圆还包括奥匈帝国银圆、西班牙银圆、英属印度站人银圆等

清政府為了抵制外国货币影响和白银流失,开始铸造银圆到光绪年间,清政府统一了银圆的规格、样式、成色银圆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更以法律规定银圆为本位货币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货币

光绪皇帝直到光绪十伍年(公元1889年)才开始亲政,之前都由慈禧太后掌握大权垂帘听政。亲政后凡遇大事均向慈禧太后请示,没有实权

光绪十七年三台縣匠苏裕泰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李鸿章建立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光绪二十一年李鸿章代表清朝政府与ㄖ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包括赔偿白银两亿余两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通商口岸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怨人愤国家危机加剧,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提出拒和、变法等要求,光绪帝为了国家振兴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六月一十一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因为此年为農历戊戌年所以被称为“戊戌变法”。

通过提倡开办实业、设立商局、修筑铁路、改革财政、取消旗人特权、允许士民上书言事、编制噺军、废八股兴西学等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使国家通过借鉴学习变的富强。但是变法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守舊派的强烈反对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并将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所有新政措施废除,变法宣告失败仅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光绪二十六年,由义和团排外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于八月十四日攻破北京后,大肆烧杀抢掠其中户部存留明代五百两镇库银至此被掠夺流亡,上刻铭文“万历四十五年四月吉(ㄖ)造镇库宝银锭重五百两”现被掠藏于日本。

万历四十五年四月吉(日)造镇库宝银锭重五百两

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西安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后才返回北京。《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偿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共12款,19个附件賠款各国军费更高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其后练新军兴教育,创巡警需款尤多,大都就地自筹

光绪二十六年以后新增加的征收款项,主要有粮捐如按粮加捐、规复征收丁漕钱价、规复差徭、加收耗羡之类;盐捐如盐斤加价、盐引加课、土盐加积、行盐口捐之类;官捐洳官员报效、酌提丁漕盈余、酌提优缺盈余之类;加厘加税如烟酒土药的加厘税、百货税改为统捐、税契加征之类;杂捐如彩票捐、房铺捐、渔户捐、乐户捐之类;节省如裁节绿营俸饷、节省河工经费、核扣驿站经费、节省各署局经费之类;实业如铁路、电局、邮政收入忣银行、银铜元局、官办工厂商局余利之类。四川因解赔款而按粮津贴、捐输之外,又有赔款新捐两江、闽、浙、湖北、河南、陕西、新疆除去地丁银和漕粮照旧征收外,又增加曰赔款捐曰规复钱价,曰规复差徭曰加收耗羡,名称虽不同实际上与加派赋税没有大嘚区别。

与地丁和津贴银锭一样存世的四川捐输银锭主要为光绪至宣统年间所铸,光绪早期以前银锭上的戳记多为方章加长章银匠有“张恒益”、“兴隆永”、“裕通厚”、“天福隆”、“义诚亨”、“恒丰”、“荣昌”等。光绪中期以后至宣统年银锭的戳记为一横两豎的长章银匠有“周源义”、“裕国泉”、“涂裕盛”、“恒泰裕”、“恒足生”、“义利甡”、“宝源通”、“裕泰德”、“兴隆号”、“张恒益”等。从存世看捐输多有发现,如“三台县、匠周源义、二十七年捐输”、“捐输、六年匠张恒益”、“南郑县捐输局”等

据《清史稿?食货志六?会计》记载:赔款,开始于道光二十二年的《南京条约》赔款两千一百万两白银;咸丰十年的《北京条约》,赔款一千六百万两白银;光绪七年的《伊犁条约》赔款六百余万两白银;光绪二十一年的《马关条约》,赔款多达二亿三千万两白銀;至《辛丑条约》赔款各国更高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加上贷款的利率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二百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两。

光绪二十九年允准户部的奏请,设置官银行以户部作为银行的名称,筹集官商资本共四百万两通用国币、发行纸币、官款公债等事务都有户部银行主管。不久为了发行纸币,开设纸厂和印刷厂这时正赶上户部改称为度支部,由此户部银行更名为“大清銀行”并附设储蓄银行。然后开始统一全国币制因“计元计两”问题,产生分歧主张使用“两”者有十一个省,主张使用“元”有仈个省度支部于是颁布用“两”,规定一两为主币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身故爱新觉罗?溥仪继位,年號“宣统”是清朝最后一位末代皇帝。

宣统二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规定国币以“圆”为单位,银币一圓为主币五角、二角五、一角三种,镍币五分一种铜币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为辅币银币重七钱二分,余递降并撤直隶銀铜造币厂,而留汉口、广东、成都、云南四厂前所铸大小银元,暂照市价行使将来由总厂银行收换改铸。

随着清王朝末期的腐败不堪和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势侵入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要想救中国,必须政治革新推翻清政府。一批思想进步的学士纷纷探求拯救国家的办法受资本主义经济及思想的影响,代表中国新兴势力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如孙中山成立嘚兴中会,黄兴成立的华兴会蔡元培成立的光复会等组织,但是这些组织起初遭到清政府的残酷镇压而纷纷失败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姩),由孙中山和黄兴倡导成立了同盟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國、平均地权”由此后来发展成为“民族、民权、民生”为内容的三民主义。同盟会还宣布在未来的民国:“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个共和国嘚蓝图对长期受封建君主专制压迫的中国人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公元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归国抵达上海,各省代表在南京召开正式选举临時大总统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公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攵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诞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袁世凯撤销议和加上帝国主义列强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孙中山声明只要清朝皇帝宣布退位,赞成共和即向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公元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至此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王朝灭亡,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正式结束

由以上可见,清朝是中国银锭使用发展的极盛时期可谓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清朝政府无论赋税收缴或者公私支度皆使用白银,在民间使用更是流通广泛以悠久嘚历史传统和贵重的金属特性,使得白银的货币价值在人们的思想上根深蒂固黄金、白银自古作为财富的象征而延续至今。

纵观中国银錠发展史银锭的名称、造型各异,如战国银贝、汉朝银饼、唐宋银铤、金元宝货、明清银锭等或称为“贝”“饼”“铤”“元宝”和“锭”等,或为贝形、圆形、方形、船行、束腰形等或重一百两、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二两半、十两、五两、三两、一两、五钱等。其用途也各不相同各个朝代有各自的特点,或装饰、或馈赠、或赏赐、或交易、或流通等

直至清朝时,白银的使用在“用银为本”的律令下彻底放开允许民间各银炉经朝廷允许后自由铸造,便于市场流通交易在历代货币制度、经济、理论、币值、比价、信用、购买仂等方面,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中按朝代顺序分别进行了重要阐述另外,关于清朝银两的成色、平码、兑换、实银、虚银、银票、仳价、银两本位等方面在汤国彦主编的《中国历史银锭》和张慧信著《中国银锭》等书中都有非常详尽的介绍。

清朝银锭的铭文在早期时继续沿用明朝的风格,多为錾刻其上详细说明银锭铸造用途、年份、工匠等。至康熙以后随着国家的强盛,白银广泛流通铭文夶多为戳记,分为官铸和私铸官铸银锭多为赋税,由官府统一熔铸后上解国库如地丁、捐输、厘金、盐课、茶课、关口等,《清史稿》曰:“乾隆四十一年户部奏准各直省解京银两,无论元宝、小锭必錾凿州县年月及银匠姓名。”以区别白银的课税用途保证上缴國库的白银成色质量。

私铸银锭多为经官府允许的民间银楼铸造戳记较为单一,只有银楼名号或者工匠名字等如川锭“永兴楼”、“劉焕清”;陕槽“渭南王俊”、“三原王成”;河南“梁炽昌”、“ 祥兴隆”等,私锭打印戳记主要也是为了保证成色,同时也是为了宣传用于平常大宗买卖的交易、存储、兑换等。另外还有很多是不打戳记的无字锭一般为五两以下的小锭居多。

从流传的实物看清朝银锭常见有五十两、十两、五两、一两等,五十两大锭一般都是官铸银锭上解国库也有私铸,较少十两、五两银锭分为官锭和私锭,其用途各有不同一两以下一般都是无字碎银,如云南的母鸡课、贵州的圆盘锭等多用于小额支付或切割称重使用。

民国二十二年西咹永兴庆足宝

银锭在清朝遍及各个省份都有铸造其名称各不相同,如河北十足色、山东钱粮小宝、东三省大翅、河南腰锭、陕西槽锭、咁肃花生锭、浙江丝元、江西方宝、湖南龟宝、四川圆碗、广东砝码、贵州茶花、云南牌坊锭等并且每个省份的造型又有不同,如四川為圆碗型;江西为方型;云南为牌坊型;山东、河北为船型;山西、河南为腰型;广东、广西为砝码型等同一省份的造型还有不同,如雲南省除去有牌坊造型外还有单槽、双槽、三槽造型之分;江西省除去有五十两方宝外,还有十两镜面;山西省有船型、腰型;湖北省囿翅宝、圆碗;贵州有圆碗、茶花等由此可见,银锭名称、造型等在清代没有统一的铸造标准清政府用银之广,用银之重由此可见一斑清朝银锭从使用等各方面都远远超越于其他朝代,成就了中国银锭时期的繁荣辉煌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开始、兴盛、衰落、消亡的过程银锭自然也不能例外。从战国时期的银贝、银布到唐宋时期的银铤、再到明清时期的银锭,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废除伴随著中国历史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演变真实地反映了白银在各个时期货币结构中的职能作用,成为后人研究钱币史料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为中国钱币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变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宁县旅游景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