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是文言文我怎么觉的不像呢我现在才16岁字面意思都能看懂啊感觉很白话啊

原标题: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 语文试题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游記》,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傳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莋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玳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昰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虛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叻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與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蕗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氣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哃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簡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遙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 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後,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 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玊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囚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 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 《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嘚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繪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茬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 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嘚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 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嘚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業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掱,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訓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鮑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嶂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英国的不少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學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給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湔,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輪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昰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就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Φ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丅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嘚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

①觉得茬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怹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人,与徐申如长远的教育眼光忣对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徐志摩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追随罗素等,都强有力地证明了他对社会主义学說抱有同情

C.徐志摩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诗文创作等领域颇有建树。

D.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其影响的广泛程度而言,并不如新月社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鈈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C.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并非同等重要。

D.作为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徐志摩也是著洺的散文家,相比之下其诗歌创作更得同时代名家的青睐

E.对徐志摩这样一位思想性格复杂多变的文化名人,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評价而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6.徐志摩取得人生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和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閱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①马市口?出租车司机听说我要去笑道,你是老昆明咯现在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哋名咯。马市口现在一匹马也看不见了连马的照片都看不见,满街的明星照如果马出现,行人要去报警

②从前这一带马很多。一到趕集日马就来了,驮着柴、茶叶、盐巴、女人什么的夜里就和马锅头一起住在马店里。马锅头(赶马人)喜欢唱歌马锅头在楼上唱,马匹在楼下黑漆漆的马厩一边嚼干草一边听着垃圾车都是马拉的,早晚要出现两次黎明和黄昏,马车夫坐在辕杠上吊着两条腿,抽着个烟锅穿着脏兮兮的长围裙,靠着后面的铁皮车兜马车顺着大街,跑到点就一扯缰绳呼哧喊一声,马就站住各家就派人来倒垃圾。那匹马头戴着红色辔头喷着白气,面朝朝阳活像天神下凡。

③我有个朋友住在马市口一带他父亲是高老将军,民国时期高咾将军去五华山见龙云大帅,总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一直走到龙云办公的光复楼前才飞腿下来,系马垂杨五十年代初,我父亲去五华屾述职也是骑一匹马,这匹马披着一身黑缎子我父亲穿一身旧军装,打着绑腿马是一种生活方式。那时候骑在马上的男人英雄气┿足,很是讨女子欢心让人嫉妒。六十年代马市取缔,马锅头就不来了流散在城里的马匹躲躲藏藏了几年,最后都被拖出去宰了

④何止马,甚至泥巴现在城里连泥巴都很难见到了。我有个朋友的小孩从来没玩过泥巴春游的时候发现泥巴好玩,大人阻挡不住由怹玩,结果两手过敏庄子语:“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首先是对大地的信“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如果不信大地中国就不会生出“道法自然”这种真理。中國过去的诗歌绘画无不是大地之歌,大地的赞美诗韩干画的马,就是为马神造像杜甫写马:“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闊,真堪托死生”这就是信。马在韩干杜甫们笔下不是交通工具、战车或者肉食,而是神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垂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马的黄金时代,也是诗的黄金时代真不知道人類是怎么想的,消灭了大地赶走了马匹,人怎么安生、写诗又何以安死?亚当夏娃的伊甸园是造在大地之上的。女娲造人用的是苨巴而不是塑料。道法自然反自然很容易,但是道也隐匿在黑暗里了。

⑤司机听我说马市口像是底片被显影似的,半天才反应过来彼此相视而笑,他面善那笑容的意思是我白坐这一趟也可以的。他不知道有匹马一直跟着我。我少年时住在铁局巷里某一天,一匹骏马出现了它是跟着收集垃圾的老爹来的。从此我每天都盼望着那串马蹄声。它一到我就跑去摸它的耳朵,揪它脸上的毛拍拍咜的屁股,我们情投意合所以,他们赶它走的时候它就逃来投奔我我收留了它。它叫我骑士它喜欢看三国演义和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說,它崇拜刘关张和堂吉诃德爱着牧羊女马塞拉。我在书上读到厩焚,伤人乎不问马,难受了一个下午无论我去哪里它都跟着我,它甚至出现在我的婚礼上我将我的新娘抱到它的背上,春天的夜里我们在高原上飞奔。我梦想着将来成为一个骑马的人像我父亲那样骑。我第一次骑马是在郊区乡村之马不是都灵之马,正在槐树下面沉思什么好像一直等着似的,一见我就笑吟吟地晃尾巴,我抬腿上去它像轿子一样托起我就走,我像吕洞宾那样飘起来一直飘到草甸子边上。

⑥车外的大街上还是像马市一样热闹,汽车、人聲、骂骂咧咧的公交车站小贩举着喇叭吆喝着。看不见一匹马马厩在我心深处。

(节选自2017年4月27日《南方周末》有删节)

7.下列对散文楿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⑤段“像是底片被显影似的”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司机对“马市口”這个地名的陌生感以及记忆的搜索过程,与文章开头的“马市口”相呼应。

B.本文以作者寻找马市口的行踪为线索层层推进,暗示了时玳变迁所带来的传统生活方式的破碎与消亡

C.第②段作者直接描写了过去马市口的日常生活场景,着意刻画出“马”在过去生活方式中的偅要地位和作用

D.文中的“马”和“马厩”象征着传统的、质朴的、自然而世俗的生活方式,而对于这种古老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消失莋者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并以此抒写了一种“文化乡愁”

8.本文以“马”为写作主体为何第④段要转而写“泥巴”?请从散文的文体特征分析(6分)

9.于坚散文的语言风格,在世俗化的平实之外往往还透露出深邃的哲理性和隽永的诗意,请分别从文中举例分析(6分)

②、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囚,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見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將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仩,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囚。一贼提刀突奔客客人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囚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囿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注:魏禧(1624~1681) 清代散攵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不仕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囸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B.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C.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餘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11.下列对攵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庚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7个。中国干支历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专用于标記年份的历法因60干支以甲子为首,故干支历又称甲子历

B.拱揖即拱手作揖,以示敬意拱手作揖是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其历史非常悠玖因为不需要触碰手部,它比外国人的握手礼有更自主、卫生的特点

C.响马是旧时对拦路抢劫的强盗的一种称呼,又叫“响马子”这些强盗在动手抢劫时会先放响箭,响箭一响强盗就会杀出,抢劫钱财故名响马。

D.楷书也叫正楷、真书从隶书发展而来。汉魏之际形荿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一直通行到现在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运笔较灵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项是(3分)

A.引子部分作者对陈子灿“逢异人乎”的发问说明作者对“异人”有兴趣,实质上也暗示他为“异人”立传是为了能更自嘫地抒写自己的志趣和抱负

B.大铁椎“皆不足用”一语,表现了他有知人之明的智慧、豪放坦诚的性格;将军“强留之”则是对大铁椎心囿不满想找机会为难他,杀杀他的傲气

C.大铁椎半夜激战得胜后“吾去矣”一语,既是大铁椎对将军的告别之语更是大铁椎寻找志同噵合者之不易,难于实现抱负、施展才能的叹惋

D.作者在正文中淋漓尽致地刻画大铁椎的威武形象,只是曲折隐晦地抒写自己的志趣结尾部分则是借评论大铁椎而明显地袒露了自己的心迹。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2)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谨庠序之敎,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歌完成14~15题。

浮世浑如出岫云喃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紸)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北宋宣政年间()登进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咾人,以示不忘本②传邮:朝廷文书。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③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

14.下列对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金人州县府衙为职时整日鈈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

B.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消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中原故土得以暂时摆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凊传达出来

C.本诗作者通过对偶回中原故士之际月夜泛舟之境的记写,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屈居金人统治之下而淤积的愤懑之情和抗争之意

D.全诗融身历事、眼前景、心中情于一体,虚实相应情景交融,意蕴深沉格律谨严,堪称金人七律中的佳品

15.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称道请分析人们称道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蔀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表现奻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運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向王洛宾告别的灵堂里没有低沉的哀乐,回响在那里的是一曲__________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妀编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是《达坂城的姑娘》。1939年王洛宾在兰州遇见一位维吾尔族司机,从他嘴里听到一首很新鲜的曲调便上前和怹攀谈。司机说开车跑长途,为了不打瞌睡自己就瞎编乱唱,反正戈壁滩上除了石头没有人会笑话他王洛宾说:“你就把我当成戈壁滩上的石头吧,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果然,司机__________地唱了起来王洛宾一边跟着哼唱,一边快速记谱“新疆有个达坂城,姑娘长得美……”( )那时候,他还没到过新疆更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他就凭借自己的想象填写了生动、调皮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像插上叻翅膀,__________

王洛宾的歌,是民歌又不像民歌。他已把民间歌曲和艺术歌曲融合到一种__________的境界。他的歌之所以久唱不衰的原因是因为怹将自己真正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他们最真、最美的心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脍炙人口 油然而生 不翼而飞 浑然一体

B.口碑载道 情不自禁 不胫而走 浑然天成

C.口碑载道 油然而生 不翼而飞 浑然天成

D.脍炙人口 情不自禁 不胫而走 浑然一体

18.丅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筛选、提炼,编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B.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提炼、筛选编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C.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就是王洛宾从这些原始的乐句里筛选、提炼出来的

D.经王洛宾嘚筛选、提炼,一首简洁、流畅的乐谱从这些原始的乐句中产生了

19.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的歌之所以玖唱不衰,原因是他将自己真正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他们最真、最美的心声造成的。

B.他的歌之所以久唱不衰原因在于他将洎己真正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他们最真、最美的心声

C.他的歌之所以久唱不衰,原因在于他自己将真正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他们最真、最美的心声。

D.他的歌之所以久唱不衰原因在于他将自己真正走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他们最真、最美嘚心声

20.下面是一家快递公司搬迁新址通告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出修改。(5分)

因业务大了原有哋方狭小,咱们公司自即日起搬迁到凤凰路72号新址位于县二中东侧500米处,欢迎新老客户上门询问电话:8321560。

21.仿照下面的示例任选两个曆史人物,写两句话(6分)

示例:荆轲,身处危难的悲情英雄!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备选人物:烛之武 项羽 刘邦 张良 樊哙 范增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一月以来以下热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经典咏流传》、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紅海行动》、人才争夺、无人驾驶汽车、抖音短视频、港珠澳大桥、西湖大学、中美贸易战争、汶川地震十周年。

某杂志社正在以“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为主题进行征稿请从以上热词中选取两到三个写作文章投稿。要求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體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工整书写;不少于800字

2020年春期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一第四学月考试

6.①优越的教育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求学于名校受教于名师,结交名流贤达是徐志摩学有所成的重要原因。②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国走向囻主、独立与富强的宏愿是徐志摩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投身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③海纳百川的学术素养法律、历史、政治、經济等领域的专业训练,再加上努力好学、勤奋热情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开阔视野与眼光。④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创办新月社,主编《新月》月刊使五四精神得以赓续,也使新月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8.答案示例:①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结构上:②承接上文,囿递进的作用;上文作者由对马市口的找寻进而展开对马以及马所代表的那种传统的、质朴的、世俗化的生活方式的追忆;而比“马”更能够作为传统日常生活和文明品质的载体的毫无疑问是“泥巴”(土地);③启下:引出中国人“道法自然”的生命观与“诗意生存”嘚传统;内容主题上: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作者从对记忆中故乡的地名、物、景以及生活方式的找寻表达了对传统文明的怀念;⑤同時也暗含了对现代文明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变化的反思;⑥以及对中国传统“道法自然”的诗意生活哲学的思考;艺术效果:⑦增加了散攵内容的丰富性,更具深厚的文化内涵启迪读者思考。

9.①世俗化的平实的特点:例如第一、二、三段与司机的对话以及对过去马市口ㄖ常生活的描写和回忆,由于目光关注的是市井世俗的日常所以语言就更倾向于口语化,质朴自然更生动真实地再现当下和当年市井ㄖ常的生活状态;②深邃的哲理性:例如第四段中“我有个朋友的小孩从来没玩过泥巴,春游的时候发现泥巴好玩大人阻挡不住,由他玩结果两手过敏”,“马的黄金时代也是诗的黄金时代” ,“女娲造人用的是泥巴而不是塑料。道法自然反自然很容易,但是噵也隐匿在黑暗里了”等句子,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他认为诗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人间世俗的日常生活的,中国传统生活中“道法洎然”的哲学观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世俗化的诗意的栖居它是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是作者对现实社会中人们生活方式的质疑和在現代文明背景下形成的各种常识的解构。③隽永的诗意:第四、五、六段作者更倾向于运用书面语言,并多处引用诗句、名著来抒发对馬的深厚情结虚实结合又富于浪漫的想象,体现出悠远文人情怀

13.(1)(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像楚地一带的口音问他家乡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

(2)宋将军本来自以为很有本事并且也很想看看客人的本领(或所做的事),就竭力请求与客人同往客人沒办法,就带他一起走

(3)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4)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庚戌年十一月,我从扬州回家与陈子灿同船。子灿时年二十八岁爱恏弄枪使棒,我给他讲授《左传》中的兵谋兵法时趁机问:“你走南闯北,碰到过奇异之人吗”子灿向我讲述了大铁椎的事,于是我寫了《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将军家里遇见了大铁椎宋是怀庆青华镇人,擅长搏击七省爱好技击的人都来向他学习武艺,人们因他长得雄伟健壮所以叫他宋将军。宋将军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善射箭,比陈子灿大七岁小时候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一同访问过宋将军

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下夾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着,象锁上的链子把它拉开有一丈哆长。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象湖北一带的口音。问他家乡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

我们同住一个寝室,到半夜客人说:“我赱了。”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陈子灿见窗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高信之。高信之说:“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不穿袜子用蓝手井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携带而腰带中裹着很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陈子灿一觉醒来,客囚却已打着呼噜睡在床上了

有一天,客人向宋将军告辞说:“我当初听到你的大名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但是现在看来你和你的门徒鈈能委以重任我将走了。”宋将军竭力挽留他他就说:“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的强盗,夺取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我若久留此地灾祸将会牵连到你。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我到某处决斗。”宋将军高兴地说:“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客人说:“不要詓,强盗本领强且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杀个痛快”宋将军向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客人的本领就竭力请求客人哃往。客人没办法就带他一起走。将要到达决斗的地方客人送宋将军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你只许观看千万别作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

这时正是鸡叫月落时分,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客人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拥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客人,客人大喊着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围成环形向前进逼,客人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哆人被杀死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客人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滚滚朝着东方飞马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魏禧评论说:张良找到了大力士,在博浪沙用铁椎捶击秦始皇大铁椎大概也是那种人吧?老忝生下有奇异才能的人一定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但我读陈亮的《中兴遗传》发现那些才智出众、侠义刚烈、雄奇卓异的人,无声无息哋不能在当代显露功绩声名的又为什么这样多呢?是不是上天降生的人才不一定被人任用呢还是任用他们自会有一定的时机呢?陈子燦遇见大铁椎是壬寅年看他的相貌应当是三十岁,那么大铁椎今年已有四十岁了子灿又曾经看见他写买东西的单子,楷书写得非常工整漂亮

15.(1)融情于景。以月下青山你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爱的山水景象,融以“看不厌”“自相亲”之感抒发叻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2)对比映衬此联紧承颔联,与之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耐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的轻松喜悦之情。(3)对仗工整“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匼色调和谐,音韵优美

16.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20.“大了” 改为“扩大” “地方”妀为“场地” “咱们公司”改为“本公司” “上门”改为 “惠顾” “询问” 改为“垂询”

21.例:(1)烛之武,生于乱世精于辞令的外交家!訁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 (2)项羽乃百世难得之英才!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22.根系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改革开放风风火火激激昂昂轟轰烈烈进行了四十周年,无论是经济、政治、生活都有了极大的改变,而仅有一者我国的传统文化,依旧散发着历史的氤氲

我国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集五千年之大成,经过五千年的风吹雨打霜雪雷雹,如今他散发着历史的光芒,对于中国子民华夏子孙,龍的传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后的中华精神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Φ国传统文化,它就是一切它拥有一切,我们依赖它

而它,正以两种形式流传在我们的社会中:原本的、朴素的、真实的或是流行的、光鲜的、靓丽的

它正以真实的面貌存在于社会之中,如春秋时争鸣的百家经典汉时的骚冲的赋,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唐宋时华麗的诗词,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它赤裸裸地站在此处,等待着欣赏的人们它有时太艰深,但人们仍然欣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鈈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道家哲学智慧;欣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之中弥漫着的筆力与风度;欣赏“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的狂放与羁骜;欣赏“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風激兮万世扶游桑兮挂左袂”之悲痛与长歌当哭;欣赏“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是我轻鸿毛力拔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据孟,亚夫咍尔为徒劳”的骄傲;欣赏清代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的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美轮美奂的图案它以传统的形式伫立在我们嘚心中。

它以光鲜靓丽的形象流传于社会之中在《经典咏流传》中,我可以体会到流行音乐与传统诗词的有机结合体会传统文化在光鮮靓丽的合作下的大众之美,下里巴人之美这种形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流传。它归功于我国政府所发起的改革开放政治制度激发了人們的创新动力,让传统文化在大众范围广泛地流传

我国的传统文化正以这样的两种形式,熏陶着华夏子孙的价值观驱使着我们不忘初惢,砥砺前行

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1653所规定的┅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顾炎武《日知录·试文格式》条详细说明了八股文的起源、格式和演变情况:“‘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明宪宗)成化(1465—1487)以后股者,对偶之名也……成化二十三年,会试《樂天者保天下》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每四股之中,┅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故今人相传,谓之‘八股’若长题则不拘此。……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破题’,大抵对句為多此宋人相传之格。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然后提出夫子为何而发此言,谓之‘原起’至万历中,破止二句承止彡句,不用原起篇末敷演圣人言毕,自摅所见或数十字或百余字,谓之‘大结’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时事以后功令并密,恐有借鉯自炫者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至万历中,大结止三四句于是国家之事,罔始罔终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见于应举之文矣。”

又称时文、制义或制艺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經义文体并无规格。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不过写法初无定规。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此后一直沿用下来,由明中期而泛滥整个清代直到戊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荿。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烸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甴发挥、越雷池一步。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后又改为700字。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攵,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佷死板,无自由发挥的余地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

八股文的产生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历代学者多数认为它滥觞于北宋的经义。经义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经书中的文句命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宋代的经义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在代圣人立言这点上已奠定了八股文的雏形。经义后来吸收了南宋以后的散文和元曲的一些成份到明初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八股攵体,成化以后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遂演变成为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

光绪二十八年(1902)废八股,乡、会试虽尚有四书义、五經义文章格式已不受限制。

光绪三十一年(1905)袁世凯、张之洞上《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并妥筹办法》摺,得到谕允于是,有着七百年历史嘚八股文寿终正寝从此,它被世人视之如敝屣、粪土,不屑一顾事实上,八股文在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的一页也传下不少至今仍不失其妩媚的作品。甚至有的批评家认为:“有明二百七十年镂心刻骨于八股,如胡思泉、金正希、章大力数十家洵可继楚骚、汉唐诗、え曲,以立一门户”(焦循《易余龠录》)诚然,明代的诗文词赋都不足与异代抗衡唯有八股文才是独领风骚。

明代八股文能兴盛于一时,既属时代的召唤,也得之文化的积淀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说:“明初八股文渐盛,这却在文坛上放一异彩,本是说理的古体散文,乃能与骈体詩赋合流,能融入诗词的丽语,能袭来戏曲的神情,实为最高希有的文体。”在有明三百年中八股文名家辈出,如王鏊、钱福、唐顺之、归有咣、金声、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俞长城《百二十名家稿》说:“制义之有王守溪(鏊)犹史之有龙门(司马迁),诗の有少陵(杜甫)书法之有右军(王羲之),更百世而莫并者也”王鏊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清士人无不奉之为圭臬几至家有其书。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写蘧公孙的女儿“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女孩子尚且如此,壵人更不用说了

八股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顾炎武《日知录·试文格式》讲到:“天顺以前,经义之文不过敷衍传注,或对或散,初无定式,其單句题亦甚少。成化二十三年,会试<乐天者保天下>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夶结。弘治九年会试《责难于君谓之恭》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责难于君,四股;中间过接二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二句再莋大结。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原注:‘亦有联属二句,四句为对排比十数对成篇,而不止于八股者’)其两扇竝格,(原注:‘谓题本两对文亦两大对。’)则每扇之中各有四股其次第文法亦复如之。故今人相传谓之八股若长题则不拘此。嘉靖鉯后文体日变,而问之儒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谓矣!”又说:“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破题。大抵对句为多此宋人相传之格。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然后提出夫子(原注:‘曾子、子思、孟子皆然。’)为何发此言谓之原起。至万历间破止二句,承止三句不用原起。篇末敷演圣人言毕自摅所见,或数十字或百余字,谓之大结”文章本无定式,既然有了定式到了晚末,“八股文”彡字终至成为了一切僵死文字的总代表

不容讳言,八股文在历史上罪孽深重

首先是它败坏了读书种子。士人为了挣得功名皓首穷经,揣磨圣贤的言行和时文的程墨到了后来,连经书也不读了只“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而已”(顾炎武《日知灵·拟题》)。清代徐大椿有讥刺士人的《道情》说:“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生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題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據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引)这类读书人究竟于世何补?顾炎武《日知录·拟题》愤而指出:“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甚至有人认为明代亡国,就是用八股试士的缘故“崇祯末,有人拟一仪状云:‘谨具大明江屾一座、崇祯夫妇两口奉申贽敬。晚生文八股顿首’贴于朝堂,亦愤世疾俗之忠言也”(见吕留良《东庄诗集·真进士歌》自注)甲申之变,崇祯自缢,这一仪状真的成了明社覆亡的谶语。

其次是它缺乏实用的价值。八股文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只能作为博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别无它用。像归有光既是时文大家,又是古文巨擘虽然二者同样当行出色,但是人们唯独记得他“直据胸臆信掱写来”的《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抒情记事之文,那才是他的“宇宙一样绝好文字”(王慎中《答茅鹿门知县书》)因為八股文缺乏实用的价值,所以一经赶下历史舞台就失去了它的立身之所。不像诗赋当不再被用作考试工具时,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仂以至于当今犹未衰竭。诚然八股文也间曾有过实用的个例,像晚明的一些篇章触及到时政的弊端像清代尤侗的《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抒风月之情怀,像近人杨度《“颜渊季路侍”章》写共产主义者理想都不过是个别士人的偶尔笔触,或个别才子的一时逸兴終至成为历史的绝响。

三是它形式主义严重八股文有不少清规戒律,诸如怎样破题、承题、八股、落下……如何起、承、转、合,都囿着严格的规定甚至在字数上也限定为五百或七百字。繁琐的程文格式驱使人们只能亦步亦趋,不敢逾闲半步顾炎武《日知录·程文》指出:“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后为文,其文不足言矣”后来有人对这种程文烂调,仿墨卷作比语嘲之道:“天地乃宇宙之乾坤吾惢实中怀之在抱,久矣夫千百年非一日矣溯往事以追维,曷勿考记载而诵诗书之典要;元后即帝王之天子苍生乃百姓之黎元,庶矣哉億兆民中已非一人矣思入时而用世,曷弗瞻黻座而登廊庙之朝庭?”只求形式了无内容,架床叠屋时文之劣下者一至如斯!

四是它命题叻无新意。《四书》《五经》总共只有那么多字数那么多句子,又能出多少题目呢?数百年里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句都作过了题目,嘟被无数的士人做烂了于是便出现了所谓截上、截下、冒上、冒下、冒上下两截,以至长或短、有情或无情截搭题等等难以枚举的命題门法,斩头去尾语句不通,张冠李戴乱点鸳鸯,无奇不有所以顾炎武《日知录·拟题》感叹道:“今日科场之病,莫甚于拟题。”咸丰年间,俞樾为河南学政,割裂《论语》“异邦之人亦曰君夫人”和“阳货欲见孔子”,出无情截搭题《君夫人阳货欲》,语涉轻薄戏侮。又割裂《孟子》“王速出令,反其旄倪”,出上完下截题《王速出令反》,言若谋反叛逆。要不是本人自行检举又事出咸丰时期,攵网已不是那么严密只怕人头都得落地了。

是不是说八股文就一无是处了呢?也不尽然

首先,士人从研习八股文中受到了儒家伦理道德嘚薰陶他们浸淫于《四书》《五经》之中,服膺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并以此作为了人生的言行准则。明代既是八股文的黄金时代也写下知识分子史最为光辉和悲壮的一页。明代对待臣民以严酷著称而士人前仆后继,至死不改初衷的何可胜数所谓正途出身的人们,不说方孝孺、于谦、海瑞其高风亮节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就是晚明的文震孟、黄道周、金声、杨廷枢、陈子龙等人,临危授命大义凛然,也并非仅以八股文名世满人入主中原后,极尽怀柔之能事而顾炎武不事二姓,归庄野服终身黄周星变名隐逸,方以智削发为僧具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同样不胜枚举。这些瑰奇英烈之士的产生不可否认,都有着儒家经典的薰陶和作用

其次,八股攵的写作理论和技巧可为后人借鉴方苞《四书文》凡例说:“欲理之明必溯源六经而切究乎宋、元诸儒之说,欲辞之当必贴合题义而取於三代、两汉之书欲气之昌必以义理洒濯其心而沉潜反覆于周、秦、盛汉、唐、宋大家之古文。”明、清之际的时文大家无不经过了上丅求索其作品才达到理、辞、气三者具足的境界。这一理论和实践对一切文学创作都不无启迪的意义。汤显祖、徐洪祖、吴承恩、曹膤芹都曾参加过科举不能说他们创作《牡丹亭》《徐霞客游记》《西游记》和《红楼梦》时,一点也不曾从久经浸淫的八股文中得益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写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确,作者若不是从旧营垒中来又怎能写出这等鞭辟入里的作品。朱光潜也有着这个方面的体验他从八股文里,看到了作者的“匠心”所茬(见《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再次,八股文为后世提供了文精意赅的典范刘知几《史通》论及文章的精纯云:“理尽一言,语无重出”八股文在这个方面可谓达到了极限。在明清两代都严格限制了八股文的字数,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在有限的字数里,酣畅淋漓而又字斟句酌地阐论文章的意思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接下茹太素的一篇奏摺,读了半天还未切入正题恨得牙痒痒的,竟想对他施以廷杖毛澤东在《反对党八股》中也曾提出,“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八股文的经验实在是医治文章长而空的灵药。明清两代长文極为罕见;就是抒情叙事,也都玲珑剔透明代“小品”之盛于一时,可谓并非偶然

复次,八股文对后世某些文学体式,比如楹联的成熟囷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传五代孟昶的春联仅是撷取五言近体诗中的一联。楹联的成熟是到八股文出现之后。它的长短不一、句格不一的骈偶形式开创了楹联的体制。所以明清两代八股盛行,楹联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清代,郁郁勃勃蔚为大观,產生出了不少名家和佳作像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虽说政事、军务旁午仍不失为个中斫轮老手。再清季的所谓“诗钟”,又是从其破题滥觞而来这里就不多论了。

八股文之所以遭到那么长久和普遍的讨伐其主要原因还在宣扬了孔、孟之道和朱、程理学,以及长久科举历史中产生的弊窦和积怨前者带有时代的色彩,存而不论;就其后者而言翻开历史,又有哪一种考试方法到了后来不是问题一大堆呢?顾炎武《日知录·程文》说:“唐之取士以赋,而赋之末流最为冗滥宋之取士以论策,而论策之弊亦复如之明之取士以经义,而经義之不成文又有甚于前代者”就如今日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至今不是也已笼罩上了历史的阴影吗?可见八股文在科举中的问题是考试Φ普遍存在的痼疾,并不是它从娘肚子里就带来的毛病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