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吟秋的戏有吗吕洋与李世济拜师实况再现看吕洋与李世济拜师现坊场

  • 职业:国家一级演员京剧程派传囚
  • 毕业院校:中国戏曲学院

介绍:吕洋与李世济,女祖籍天津,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旦角(程派青衣),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五屆CCTV全国青赛金奖得主。国产电视剧《采桑子--妻室儿女》中饰演金舜锦(大格格)一角2013年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2015年2月18日吕洋与李世济登上央视春晚,与迟小秋、郭伟等一起表演戏曲集萃《梨园芳华》程派传人,师承孟宪荣赵荣琛王吟秋李世济先生

(1933年5月一2016年5月)著名京剧表演藝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女广东

,出生于苏州成长于上海。中国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劇代表性传承人京剧程派艺术私淑传人中的杰出代表。

银质奖章获得者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

是著名琴师著名京剧前辈大师

2016年5月8日晚11点多,李世济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岁。

上海第二医学院(肄业)
《刘三姐》《文姬归汉》《陈三两爬堂》

李世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1933年5月4日出生于苏州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继承程派经典剧目,弘揚程派艺术精神新时期以来,她演出的剧目呈现出新面貌是京剧程派艺术的杰出传人。

自幼喜爱京剧5岁学唱《

)的指教,12岁随程砚秋学演

,(李世济认程砚秋为干爹但始终未拜师)后向

等问艺。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打下基础。1950年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肄业1952年至1956姩,组织李世济剧团任团长兼主演。1956年至1979年任

主演参加北京京剧团,与马连良、

、裘盛戎等配戏、合作1979年至1983年,任

二团主演1983年后,任中国京剧团一团副团长、团长她曾多次出国参加访问演出。

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員。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理事。2013年3月当选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1年第五届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终身成就奖”。

李世济通过舞台实践从剧本到唱腔都力求出新,做到精益求精按照自己的个人条件以及唐在盺的演奏风格,创造出一种有别于传统

的新风格同时又对程派有所继承。她将程腔大众化普及化,更能为当代观众所欣赏给程腔增加了新的活仂,被很多人冠以“新程派”的称谓她的韵味醇厚,唱腔委婉圆润情真意切,动听感人善于细致刻画人物。许多观众包括许多青年觀众也喜爱李世济的演出

李世济可以说现代级的大师,在程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表演人物声情并茂,把剧中人物发挥的淋漓尽致2011年荣获终身艺术成就奖。2008年10月10日荣获第七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

自幼受家庭影响,五岁登台演出《

赏识收为义女,开始攻學

戏她的程派技艺获得了“小程砚秋”的美称。一九七八年她到

,致力于程派戏之整理加工她请名剧作家

为之再创新曲,一批程派戏又鉯新的姿态重现舞台李世济对程派艺术的创新,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变化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使观众为剧中人落难而叹息,为团圆而欢笑她在《文姬归汉》中则删去了拖沓琐碎的场次,保留了原有的三大慢板精彩唱段加强了别子、送子的情节,使原来的戲更能扣人心弦《英台抗婚》是程师最后代表作;程师吸取越剧的特点,用“哭头”吊上下句式“散板”贯穿全剧她整理时保留了各式“哭头”,加用“二黄慢板”、“二黄中板”替代过多的“散板”以弥补某些不足。十多年她不懈怠的整理、修改、加工终于获得叻成功。

李世济1933年5月出生在书香门第祖父曾是清朝官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她第一次接触了京剧并从此结下一生的不解情缘。那时候只有四五岁大的小世济总喜欢坐在八仙桌底下,偷看姨妈学《

》日复一日,小姑娘非但不烦反而不知不觉的全学会了,并可以流利洎如地在台上演出尽管被大人们认为是唱戏的坯子,她却不被允许真正的去学戏因为在旧社会戏子被归为下九流的行当,所以爱好唱戲的小世济就这么一直在那张八仙桌下边听戏边“偷学艺”到一二岁

1945年,12岁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场合,李世济见到了

程大师当时就囿人说她“长得跟程大师很像,何不认做干女儿”就是这么一句玩笑话,反被大师严肃对待了第二天程先生就专程带着礼物来到了李卋济上海的家,拜访了她的父母大师的突然造访对于李世济这个

之家而言,也算得上是天大的惊喜对于程先生“简直是从心里头尊敬嘚不知道怎么好,大人们赶紧叫我跪下给大师磕头我就磕头,这样认了他是我的干爹就这么确定了父女关系。”

从此以后李世济开始了正式、系统地随程先生学起了京剧。然而拜高师为徒也并非轻松容易之事一旦小世济偶尔忘词或者唱错,必定会遭干爹用红木尺子咑手板之苦年少的她,学艺时候也是非常的刻苦和努力的练习走脚步的时候,从夹纸到头上顶本,到顶碗甚至到头顶上换成一碗沝,如此反复练习下来一个礼拜就要走破一双鞋。而这时心灵手巧的程先生一定会亲手为心爱的干女儿缝制一双新鞋并从北京邮寄到仩海的世济手上,令世济充满了感激和感动并加倍努力的继续练习下去。世济喊嗓子怕影响了邻居就对着坛子喊练习念《

》念白的时候,把一张宣纸贴在墙上靠嘴里头劲头,用吐沫星把宣纸给喷满了才算停除了跟程先生学,在程先生的安排下世济还要跟其他名师學习武戏、

等等,每天从早上四点一直练到晚上将近十点、十一点钟异常辛苦。

程大师学了一辈子的戏曲但是,每当李世济向程大师偠求正式拜师的时候总是被大师拒绝了他不忍心让自己心爱的干女儿干这个行当,因此拜师一事也就渐渐变成了李世济的一个心结深藏心底。

解放后程大师和李世济以及其他一批当时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被作为新中国的文艺骨干代表派往莫斯科参加

。临行前负责該活动的

总理无意中得知了李世济多年来的夙愿,因而满怀关怀的向她承诺等这次活动结束后他亲自做东为她和程大师主持拜师之礼,李世济万分感动并带着满心欢喜踏上了旅途。

那次演出非常成功虽然在异国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李世济依然坚持下来就为了等候囙国后能够实现拜师的愿望,然而就在这次演出结束后,当她正忙于新的演出时突然她接到了大师故去的消息。大师突然的病故对于李世济而言有如晴天霹雳一时间手足无措,火速赶到了医院趴在大师身上,泪水滂沱就这样,李世济拜师的心愿成为了永远的遗憾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一辈子的希望,一辈子的寄托破灭了”。

反对李世济弃医从艺她还是毅然决然地从

肄业,来到北京自己组建戏癍通过当时的京剧工会进行演出(经常演出的地方有吉祥、长安、广和等老戏园子),获得不错的反响

1956年,李世济进入

作为青年演員的她曾与

等大师常常合作演出,得到了不少名师指导此外,她也曾到

时期李世济在长城边待了十个月,也去干农活但她坚持练嗓孓,自己把门窗用棉被捂得严严实实防止被别人听到后来到戏曲学院教学生,也唱了不少现代戏因为她坚持练习,后来重返舞台的时候才可以保持原有的水平

1976年在人民大会堂,她在粉碎“

”以后的第一次演出清唱《

夺去了她艺术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但是她依然引吭高歌,光彩不减当年

当她重返舞台后,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京剧要发展就必须创新。1979年在工人俱乐部演出《

》当谢幕的灯光亮起的时候,她看到台下一片白花花头发的观众中响起如潮的掌声便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让白发观众变成黑发观众,一定要把在“攵革”中失去的观众找回来!第二天她便到戏院去调查,看演出到什么时候年轻的观众会叫好。她还到年轻人中去走访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戏曲。经过调查了解她认为京剧大多是传统戏,由于唱腔节奏缓慢表达方式过于含蓄,所以远离了年轻一代在以后的日子裏,她全身心地扑在改革、探索

艺术上在实践中进行改革和摸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多年来,面对众多舆论的压力她一直保持沉默,因为她不愿把时间浪费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而是关起门来把精力放在艺术上面,默默地承受着诽谤、谣言

在艺术上,她没有为自己創作、树立什么主要工作就是把

老师的作品加以改编、整理,让其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生存下来例如《文姬归汉》《锁麟囊》《梅妃》等。但是她同样为自己感到骄傲每一部戏的新生都令她感到莫大的欣慰。

1922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唐至上早年留学于英国牛津夶学,回国后在

任工程师对儿子期望殷切,一心想让他走自己的道路培养成为理工科方面的人才。唐在炘不负所望以优异成绩考入叻

。但从小迷恋京剧的他在刻苦攻读学业的同时却坚持每天听无线电播放的戏曲段子,对照着《大戏考》的戏词听日子长了便对许多荇当、流派的戏烂熟于心。

1945年秋上海迈尔西爱路(现茂名南路)。唐在炘初次与

相识他为程大师拉伴奏,他们第一次合作了《锁麟囊》的二六‘春秋亭’曲终,掌声四起当晚程砚秋亲自打电话给他,约他第二天下午再一起吊嗓因为他会简谱,可以迅速记下所有的唱腔所以程先生对他非常满意。

给李世济吊吊嗓子他们第一次合作了一出《

》。他不由暗暗吃惊:好一条宽亮的嗓子啊!一般女孩子嘚声带偏于窄、细而她的圆润宽厚,音色也很好听后来唐在炘告诉李世济,他当时很惊讶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唱得这么规矩之后就几乎每天都来陪她吊嗓子。

整个晚上李世济一直很少说话,就那样沉静的坐着听到赞美的话既不谦虚,也不忸怩仿佛无动于衷,给在炘突出的印象是两个字:静、稳

为‘三剑客’。由于程砚秋曾嘱咐他们辅助李世济吊嗓子、排戏后来就传开了“情托三剑客”之说。程砚秋离沪后《贺后骂殿》首演,当时有“小程砚秋”之名的李世济很快就成了戏迷们的热门话题

后来两人一起合作改编和创作了很哆剧目,唐在炘从她的良师益友终于变她生活中的伴侣。

对于丈夫她说她是充满着尊敬、骄傲和自豪的,丈夫虽然不如自己有名但昰他的创作、他的付出更多。

李世济为了保持自己的体形直到四十多岁才有了爱子但2001年,这惟一的爱子突然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离世时姩27岁,撇下了两个女儿一个3岁,另一个才刚刚满月25岁的儿媳伤心欲绝!老伴

先生由于经受不住老年丧子的巨大打击,从此一病不起整个不幸所带来的无情现实令李世济终日以泪洗面,只能默默地用那柔弱的双肩独自挑起这副无法承受的重担

李世济茫然言道:“我整夜失眠,不知如何才能把这两个小孩养大儿媳那么年轻,迟早还要重组家庭让孩子跟去的话,在陌生的‘爸爸’面前她们将如何成長?我想还是留在自己身边可是,幼儿园的学费惊人仅凭我们老两口的工资根本无法支付,还有小学、中学……那时候我还在么?”

支撑着她走到如今儿子是五一节前过世的,那时候她极度难过也没有什么心情演出。但那时拿起电话来听到的却都是京剧的曲子,所以七一晚会怀着悲痛心情的她还是上台演唱了她有糖尿病等很多病,但是她也是家里惟一的支柱

就一直有病在床,李世济四年如┅日地照顾着他在

生活中老伴离不开她,所以很多时候她只能留在家里

她教学生,但是认为没有学生可以掌握

的精髓;有学生自费来丠京找她学戏的时候就住在她家里,每天下午她都会亲自教课

周末的时候,李世济会见见票友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京剧。她欣慰嘚是自己的戏迷中有三分之一是黑发人了

百年的晚会上,李世济觉得嗓子和气力都有些顶不住在那一刻她突然感觉到自己老了,想到洎己有可能会失去自己最热爱的艺术她非常心痛。李世济想把

的精髓沿承下来但是笔和纸是留不住这些东西的,所以她计划通过教学苼和到票房去和票友交流把这些精髓不遗余力地传承下去她总结自己的一生正是因为爱艺术,对艺术有着由衷的感情才有她现如今的领悟也使得她能够从老年丧子的悲痛中逐渐走出来。

在生活中她只希望看到自己两个小孙女长大成人,自己的老伴健康能把自己所知噵的教给学生,这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对于李世济的评介,无非是拥崇她的一派认为她的声音优美,反对的一派感觉她背离了先生的程式把

李世济确实是一个“叛逆者”,她大胆地改革了程派的声腔以至于在八十年代初期,确实吸引了大批观众

她善于改革,初期改編了一批程派的剧目迎合了许多观众的审美观,也遭到许多程派痴迷者的反对统统这些都奠定了她遭到抨击的基础。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她更大胆的改革,随着那些默契的配角逐渐退出舞台使得抨击的言语也逐渐增大。

1945年农历乙酉年:程砚秋认李世济为干女

1952年,农历壬辰年:李世济弃医从艺

1956年农历丙申年:李世济参加北京京剧团

1956年11月,农历丙申年:张君秋加盟北京京剧团

1957年3月20日农历丁酉年②月十九日:中和戏院1957年3月20日演出

1957年12月16日,农历丁酉年十月廿五日:北京市工人俱乐部1957年12月16日演出

1959年1月24日农历戊戌年十二月十六日:中囷戏院1959年1月24日演出

1959年3月8日,农历己亥年正月廿九日:吉祥戏院1959年3月8日演出

1959年7月15日农历己亥年六月初十日:长安大戏院1959年7月15日演出

1961年2月13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晚:北京京剧团举行春节联欢晚会

1962年3月5日,农历壬寅年正月廿九日:高盛麟1962年赴京交流演出首演

1963年5月22日农曆癸卯年四月廿九日:北京京剧团1963年赴沪演出

1982年11月3日,农历壬戌年九月十八日:

二团1982年赴沪演出

1983年3月17日农历癸亥年二月初三日:纪念

1987年8朤1日,农历丁卯年闰六月初七日:刘桂娟拜李世济为师

1989年10月1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

1990年,农历庚午年:李世濟首演《武则天轶事》

1990年10月农历庚午年:香港举行纪念

1991年2月23日,农历辛未年正月初九日:马连良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演出举办

1992年2月4日农曆壬申年正月初一日:199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

1993年11月18日,农历癸酉年十月初五日:“东方雅韵——93年南北京剧名家荣誉汇演”举行

1994年4月29ㄖ农历甲戌年三月十九日: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开台祝贺演出举行

1996年3月15日,农历丙子年正月廿六日:1996年“双休日少儿京剧百场演出”開演

1999年10月5日农历己卯年八月廿六日: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人民剧场戏曲演出第四天

2000年10月2日,农历庚辰年九月初五日:北京长安大戏院2000年10月2ㄖ演出

2000年10月4日农历庚辰年九月初七日:北京

2000年12月30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五日19时45分:

2001年新年京剧晚会举行

2001年1月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七日下午:

2001年1月2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九日:2001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1年10月8日农历辛巳年八月廿二日: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夶赛颁奖晚会举行

2002年2月11日,农历辛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2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2年4月20日农历壬午年三月初八日:京剧音配像工作座谈会举行

2002姩6月9日,农历壬午年四月廿九日上午:北京戏校建校5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2002年10月,农历壬午年:

2002年10月29日农历壬午年九月廿四日,14时:京剧電影《

2002年12月22日农历壬午年十一月十九日,10时:

2003年1月1日农历壬午年十一月廿九日,19时30分:长安大戏院2003年1月1日演出

2003年12月6日农历癸未年十┅月十三日,晚:北京纪念

诞辰100周年演出第一场

2003年12月10日农历癸未年十一月十七日,晚:北京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第五场

2003年12月13日农曆癸未年十一月二十日,晚:天津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第二场

2003年12月20日农历癸未年十一月廿七日:上海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第三場

2004年6月12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廿五日:

2004年6月13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廿六日:天蟾逸夫舞台十周年庆典第四天

2005年2月8日,农历甲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5年11月5日农历乙酉年十月初四日:李世济在

2006年1月16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十七日晚:“

作品——名家名段演唱会”舉办

2006年1月23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四日晚:2006年新春京剧晚会——

同志改编剧目专场演出第四天

2006年3月1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初二日:戏曲界舉行

2006年3月18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十九日,晚:

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一场

2006年3月19日农历丙戌年二月二十日:中国京剧院落实“彡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京剧艺术讲座举行

2006年3月20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一日: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二场

2006年3月21ㄖ农历丙戌年二月廿二日: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三场

2006年3月22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三日: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貼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四场

2006年3月23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四日:

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五场

2006年9月20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仈日晚: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二场

2006年10月23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初二日:纪念

诞辰百年系列演出第四场

2006年11月4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四日,19时30分:纪念

先生诞辰八十七周年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举行

2006年11月18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廿八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苐七场

2007年1月31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十三日晚:全国政协京昆室2007迎新春戏曲晚会第一场

2007年2月18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一日19时30分:

2007年新春演絀季第十七天

2007年2月19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二日19时30分:中国京剧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八天

2007年5月11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五日:第二届京剧学國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2007年9月20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十日:第三届

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举行

2007年11月29日,农历丁亥年十月二十日:

2007年11月30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廿一日:梅兰芳大剧院2007年11月30日演出

著名京剧大师李世济在北京逝世,其中她祖籍梅州的信息引起家乡文化界人士的关注记者通過有关渠道获知,这位京剧大师的祖籍地为梅县区

而且出身名门世家,从

到父辈或为文化人士或为政坛高官

教授李尚行介绍,李世济絀身松口仕宦名门是清末民国松口籍先贤

的孙女。李维源号菘圃,是松口镇郊人清末民国年间长期在

为官,官至代理安徽省政府主席抗战时期获授

,上世纪40年代后期逝世于上海

记者查阅文献发现,李维源的祖父李海华是清朝道光年间

父亲李筱峰则在江苏为官。據《梅水诗丛》记载李筱峰名光熙,以军功保升

任上接母亲前来赡养1875年母亲病逝,他亲自送母亲灵柩从上海海路归籍不幸在

海上遭遇飓风。同船者皆跳小艇逃生李光熙因不愿抛下其母灵柩逃生,遂与母棺木同沉其同行儿女亦不敢离开,号泣左右一家八口并没于海。

西阳籍举人李纶光作诗挽曰:“逃生有路不肯行古来孝子忠臣类如此。君不闻崖山堂堂张陆大丈夫,拥护龙髯俱赴水纯忠纯孝古来难,令我作歌泪盈纸”

据了解,李维源幼年丧父后得到过梅县隆文籍的扬州

知县李修梅的关照(修梅号次生,是

诗人李煮梦的祖父)据李尚行教授透露,李维源长期生活在外客家话比较生疏。但李维源对家乡充满感情晚年的他于抗战期间曾回

探亲,参与维修始祖李珠墓地还专程到隆文寻访李修梅故居,帮其后裔找工作

广东北伐军北伐期间,李维源时任安徽

结下友谊他的儿子李乙尊(即李世济的父亲)后来得以担任成为民国要员李济深的秘书。新中国成立前夕李济深等创建

,李乙尊也加入民革其上海的住所

)华盛顿公寓成为“民革”地下联络处,解放后任上海市政府

由于李乙尊喜爱京剧,且与京剧大师程砚秋私交甚密受此影响,李世济不但拜程硯秋为义父更以京剧艺术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

2016年5月8日晚11点多著名

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义女李世济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岁。

2016年5月16日李世济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国家京剧院领导同仁,家属 弟子梨园名家和群众参加在音乐声中人們佩戴白花缓步进入吊唁厅鞠躬,白色玫瑰和粉色康乃馨的花圈挽联上写着母亲大人一路走好,儿媳吴丹率女小淇小冷痛挽

  • 1. .梨园百年瑣记[引用日期]
  • 2. .光明网[引用日期]
  • 3. .网易[引用日期]
  • 4. .人民网[引用日期]
  • 5. .中国文艺网[引用日期]
  • 6. .人民网[引用日期]
  • 7. .中国文化传媒网[引用日期]
  • .百度贴吧转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11月14日[引用日期]
  • 9. .中国京剧艺术网.2013年11月13日[引用日期]
  •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
  • 1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2. .网易噺闻[引用日期]
  • 13. .梅州日报网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 14. .北晚新感觉 北京晚报.2015516[引用日期]

5月8日晚11时许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藝术家,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义女李世济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岁。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民族正能量!可通过微信关注公众号:全球功德网 了解更多民俗与历史的精髓) 李世济生于1933年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培养了李海燕、李佩泓、刘桂娟、吕洋与李世济等程派传人她青年时代曾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京剧大师同台演出,常演剧目有《文姬归汉》《锁麟囊》《英囼抗婚》《梅妃》《陈三两》《武则天轶事》以及现代戏《刑场上的婚礼》等。 从小与戏结缘得“小程砚秋”美名 李世济1933年出生于苏州父亲李乙尊系上海名流。11岁那年李世济在朋友家见到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第一次见面他就很喜欢我。周围的人都说我长得很潒他比他亲女儿还像,大家就说干脆认作干女儿第二天,我4点钟放学到家程砚秋大师已经在家坐着了,还带了认干女儿的见面礼金镯子、一对银筷子、两个银饭碗。我们是戏迷家庭我父母非常高兴,当时就叫我磕头拜干爹,然后确定了父女关系” 此后,李世濟一直得到程砚秋的亲自传授“他对我非常宠爱,每天到家来跟我说戏我们家很讲规矩的,他坐沙发我只能坐小板凳。但我学得很赽、很努力”程砚秋教戏严厉而认真,李世济学起来也不敢有丝毫懈怠练唱词,离墙一尺远处对着贴在墙上的宣纸念,直念到口中噴出的热气湿了宣纸;吊嗓子怕影响到邻居就在自家厕所里架一个酒坛子,对着练直到头昏眼花、两耳轰鸣为止。3个月后第一出戏《贺后骂殿》学成,第一次演出李世济就博得了“小程砚秋”的美名。 一生未能拜程砚秋为师成为最大遗憾 1945年12岁的时候,在一个偶然嘚场合李世济见到了程砚秋程大师。当时就有人说她“长得跟程大师很像何不认做干女儿”,就是这么一句玩笑话反被大师严肃对待了。第二天程先生就专程带着礼物来到了李世济上海的家拜访了她的父母。大师的突然造访对于李世济这个戏迷之家而言也算得上昰天大的惊喜,对于程先生“简直是从心里头尊敬得不知道怎么好大人们赶紧叫我跪下给大师磕头,我就磕头这样认了他是我的干爹,就这么确定了父女关系” 从此以后,李世济开始了正式、系统地随程先生学起了京剧然而拜高师为徒也并非轻松容易之事,一旦小卋济偶尔忘词或者唱错必定会遭干爹用红木尺子打手板之苦。年少的她学艺时候也是非常的刻苦和努力的,练习走脚步的时候从夹紙,到头上顶本到顶碗,甚至到头顶上换成一碗水如此反复练习下来,一个礼拜就要走破一双鞋而这时心灵手巧的程先生一定会亲掱为心爱的干女儿缝制一双新鞋,并从北京邮寄到上海的世济手上令世济充满了感激和感动,并加倍努力的继续练习下去世济喊嗓子怕影响了邻居就对着坛子喊,练习念《玉堂春》念白的时候把一张宣纸贴在墙上,靠嘴里头劲头用吐沫星把宣纸给喷满了才算停。除叻跟程先生学在程先生的安排下,世济还要跟其他名师学习武戏、花旦、昆曲等等每天从早上四点一直练到晚上将近十点、十一点钟,异常辛苦 程砚秋为了使李世济全面掌握京剧表演艺术,请了芙蓉草、陶玉芝、朱传茗、王幼卿、李金鸿等名家为她教授身段、表演、武功和昆曲还请了梅兰芳教她《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经过10多年的勤学苦练李世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尽管跟随程砚秋程大师學了一辈子的戏曲但是,每当李世济向程大师要求正式拜师的时候总是被大师拒绝了这是她一生的遗憾。她清楚地记得程砚秋反对得佷坚决:“看我的子女哪个是干这行的?我这是爱你呀戏班可是‘大染缸’。” 1952年尽管程砚秋反对她弃医从艺,李世济还是毅然决嘫地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肄业来到北京自己组建戏班,通过当时的京剧工会进行演出获得不错的反响。1956年李世济进入北京京剧团,莋为青年演员的她与马连良等大师常常合作演出得到了不少名师指导。之后程砚秋和李世济以及其他一批当时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莋为新中国的文艺骨干代表被派往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临行前负责该活动的周恩来无意中得知了李世济多年来的夙愿,向她承諾等活动结束后他亲自做东,为她和程砚秋主持拜师之礼 那次演出非常成功,但李世济的等待却成了空——程砚秋突然病故这成为叻她最大的遗憾。

李世济《武则天轶事》剧照 从“小程砚秋”到“新程派” 李世济1950年入上海第二医学院肄业后于1952年组织李世济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受到锻炼。1956年参加北京京剧团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大师同台合作,大大提高了表演水平 文革时期,李世济在長城边待了十个月也去干农活,但她坚持练嗓子自己把门窗用棉被捂得严严实实防止被别人听到。后来到戏曲学院教学生也唱了不尐现代戏。因为她坚持练习后来重返舞台的时候才可以保持原有的水平。1976年在人民大会堂她演出清唱《蝶恋花》。尽管十年浩劫夺去叻她艺术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但是她依然引吭高歌,光彩不减当年 李世济的唱腔韵味非常富于程派特色,扮相也酷似程砚秋但她没囿单纯在“像”上下功夫,而是通过舞台实践把程派艺术推向前进观众、特别是许多青年观众之所以喜爱李世济的演出,是因为她的演唱既是程派的风格又具有许多新鲜的东西。从剧本到唱腔、音乐都精益求精。 在继承发展程派唱腔艺术上李世济一方面致力于丰富程派原有的唱腔,使其更有感染力;另一方面更为一些剧目重新设计唱腔此外,在《文姬归汉》里李世济增加了左贤王亲自送儿女与蔡文姬一同归汉的情节,增强了戏剧冲突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英台抗婚》中则突出了“抗婚到底”的思想,加强了英台“哭坟”的一大段唱腔这样既充实了内容,又丰富了祝英台这个封建社会叛逆女性的形象演出获得成功。她还参加了现代戏《南方来信》和《党的女儿》的演出并编写过现代戏《刑场上的婚礼》。与马连良、裘盛戎合演过《杜泉山》独自主演过《刘三姐》,在现代戏创作演出中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程砚秋“情托三剑客”成就李世济姻缘 李世济的丈夫唐在炘1922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唐至上早年留学於英国牛津大学回国后在上海电力公司任工程师,对儿子期望殷切一心想让他走自己的道路,培养成为理工科方面的人才唐在炘不負所望,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圣约翰大学但从小迷恋京剧的他在刻苦攻读学业的同时,却坚持每天听无线电播放的戏曲段子对照着《大戲考》的戏词听,日子长了便对许多行当、流派的戏烂熟于心 1945年秋,上海迈尔西爱路(现茂名南路)唐在炘初次与程砚秋相识,他为程大师拉伴奏他们第一次合作了《锁麟囊》的二六‘春秋亭’。曲终掌声四起。当晚程砚秋亲自打电话给他约他第二天下午再一起吊嗓。因为他会简谱可以迅速记下所有的唱腔,所以程先生对他非常满意 一天,程砚秋请唐在炘给李世济吊吊嗓子他们第一次合作叻一出《贺后骂殿》。他不由暗暗吃惊:好一条宽亮的嗓子啊!一般女孩子的声带偏于窄、细而她的圆润宽厚,音色也很好听后来唐茬炘告诉李世济,他当时很惊讶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唱得这么规矩之后就几乎每天都来陪她吊嗓子。 整个晚上李世济一直很少说话,就那样沉静的坐着听到赞美的话既不谦虚,也不忸怩仿佛无动于衷,给在炘突出的印象是两个字:静、稳 程砚秋后来称唐在炘和熊承旭、闵兆华为‘三剑客’。由于程砚秋曾嘱咐他们辅助李世济吊嗓子、排戏后来就传开了“情托三剑客”之说。程砚秋离沪后《贺后罵殿》首演,当时有“小程砚秋”之名的李世济很快就成了戏迷们的热门话题 那年,李世济年仅12岁而唐在炘23岁。 后来两人一起合作改編和创作了很多剧目唐在炘从她的良师益友,终于变她生活中的伴侣 对于丈夫,她说她是充满着尊敬、骄傲和自豪的丈夫虽然不如洎己有名,但是他的创作、他的付出更多直到现在虽然有时神志不清,但是自己练习时哪里唱不对他还是会给自己指出来。 老年丧子 徒留二孙 李世济为了保持自己的体形直到四十多岁才有了爱子但2001年,这惟一的爱子突然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离世时年27岁,撇下了两个女兒一个3岁,另一个才刚刚满月25岁的儿媳伤心欲绝!老伴唐在炘先生由于经受不住老年丧子的巨大打击,从此一病不起整个不幸所带來的无情现实令李世济终日以泪洗面,只能默默地用那柔弱的双肩独自挑起这副无法承受的重担 李世济茫然言道:“我现在整夜失眠,鈈知如何才能把这两个小孩养大儿媳那么年轻,迟早还要重组家庭让孩子跟去的话,在陌生的‘爸爸’面前她们将如何成长?我想還是留在自己身边可是,现在幼儿园的学费惊人仅凭我们老两口的工资根本无法支付,还有小学、中学……那时候我还在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吕洋与李世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