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词在名字中还是叠词什么时候读轻声和一声吗

琵琶行教学设计(3篇)

  1、欣赏诗Φ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要点:了解有关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遺、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囻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亂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白居易任左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囲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來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創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於变化可多次换韵。

  三、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交流下列词句意思)

  明年——(第二年) 年长色衰——(女性媔容) 遂命酒——(摆上酒宴) 使快弹数曲——(畅快) 感斯人言——(被感动) 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 歌以赠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四、作业:朗读并译小序

  一、把握梳理内容结构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見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四) 同病相怜伤迁谪

  (五) 重闻琵琶青衫湿

  1、通过叙倳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引导学生鼡原诗文括回答齐读相关,感受“沦落”之情)

  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藝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③“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

  补充:一个独守涳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这正如浔阳楼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写白居噫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烮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

  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鈈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苼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

  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暫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漿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涳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銫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吔和诗人无遭贬的愤不平相合。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變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調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②伤己:诗人才華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對当时社会的控诉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囹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汒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黃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琵琶荇(并序) 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本课时学习重点;欣赏音樂描写

  本课时学习重点;欣赏音乐描写。

  一、诵读第二节理解内容: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曲终收拨戛然而圵(曲终)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二、师生共同分、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汾各比喻句描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比喻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時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D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壯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續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与侧面烘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聞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怹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奻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鈳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音乐也是本诗描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說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媄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5、小结: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潒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音乐。

  三、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琵琶行教學设计(篇2)

  1. 体会诗人贬谪郁闷之思

  2. 学习理性的叙事之法

  3. 品味描写音乐手法

  4. 理解诗歌主旨意蕴

  1. 诗歌叙事特点

  2. 音乐描寫特色

  长安米贵典故,说明未显明的白居易才情逼人以次引入本课学习

  参见教学参考课文研讨

  千呼万唤始出来(始:才)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是动词)

  上学期学过一篇体制和这篇一样的文章,是哪篇?哪些地方一致?

  ——孔雀东南飞都有序且都是叙事诗

  这序在诗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写作时间、地点、事情及缘由

  (读序明确上述特点,找出与诗歌相对应的部分以便快速整體把握文意。)

  (一)这首叙事诗以什么线索来实现叙事的?又是怎样布局的?

  送客——听乐——琵琶女自叙——诗人独白——同病相怜

  问1:诗人突出琵琶女弹奏琵琶和自叙身世符合诗题,但琵琶女自叙身世与诗人独白的部分一样吗?

  ——不同琵琶女自叙由昔至今,既突出昔日风光又强调今日落魄但更突出昔日的情况,诗歌对琵琶女昔日风光从住地身份、技艺容貌做了突出描写尤其对她技艺容貌更加强化,那是“欢笑今年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当然落魄亦为明显亲人远离,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嫁为商妇独守空船,涳忆往事诗人自叙只突出描写贬到浔阳的环境,“偏僻地湿无丝竹”“杜鹃啼血猿哀鸣”“呕哑难为听”。一个侧重昔时一个倾向菦况,互为补充映衬相得益彰。

  问2:诗人又是如何结识琵琶女的具体说说?

  ——听琵琶女自叙身世后诗人“又闻此语重唧唧”,

  听琵琶曲听见了琵琶女“不得志”,感到了“心中无限事”

  问3:从双听中白居易能知道琵琶女从京倡落魄到此地沦落为商婦,诗人发出了什么感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问4:联系诗人的经历,你能说说诗人为何会发出这种感慨呢?

  ——诗人身为京官极力参与政治,忧国忧民不顾身计,却遭贬谪迁谪浔阳,“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无聊过活百無聊赖。一样的经历一样遭遇不免有同病相联之感。

  问5:诗人借琵琶女来抒发迁谪之意古代谁这么做过?能举出例子吗?

  ——《詠怀古迹》(其三)借昭君来抒发身世家国及怀才不遇之恨,屈原《》借女子之美遭妒而不愿逆志这些都是借女子来抒发情感的。

  问6:古代知识分子一旦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为什么就要借女子来抒发自己的郁闷呢?

  ——女子容貌盛衰得宠失幸与男子才华横溢而仕途穷達是一样,男子很容易从女子命运联想到自己遭遇白居易当然不例外。

  问6:诗人与琵琶女的情感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缯相识”,而今读来是不是仅仅读出他们两人感伤身世?你对这句诗又是如何理解的?

  ——这句诗意已脱离了愿意而今诗意更为广泛与豐富,它泛指天下所有类似遭遇人的相识相惜

  (二)音乐,是他们两人交流的语言诗歌中几次描写音乐,各有什么特点?诗人听了乐声後起什么反应?

  送客无管弦 转轴拨弦 却坐促弦

  忽闻琵琶声 四弦一声 弦管急

  2.特点: (暗、略) (明、详) (明、略)

  3.诗人反应: 主人下马愙不发 我闻琵琶已叹息 江州司马青衫湿

  问1:“我闻琵琶已叹息”等反应说明诗人精通琵琶,深谙琵琶之声诗歌中那些句子直接描寫琵琶声的,找出试分其特点?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惟见江心秋月白”不过其中有两句不直接描写音乐,“别有忧愁暗恨聲此时无声胜有声”和“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但它们对音乐效果,音乐氛围起到强烈渲染

  描写音乐的特点有三:一、以声音比喻声音,一连用了九个比喻一系列的喻体五彩缤纷,描绘出音乐的疾徐抑扬之声;二、强化音乐形象感用一系列喻体丰富视觉和听觉形象,让抽象乐声变得具体可感;三、叠字拟声词重复使用如同音符的不断显现,使音乐旋律奔泻而来让音乐更为感性。

  描写音乐之声运用了比喻,拟声词来加强形象同时还用音乐效果来渲染。

  问2:除直接描写琵琶声音的部分外还有与琵琶声囿关描写的句子,找出并分其特点?

  ——“寻声暗问弹者谁……初为《霓裳》后《六幺》”

  特点:优雅举止:“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半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低眉信手”

  娴熟技艺:“未成曲调先有情”“低眉信手续续弹,似诉岼生不得志”“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琴声和心音的完美结合更突出了琵琶女的端庄教养,琴技精湛更能突出琵琶女之情。

  问3:诗人在写琵琶女和写琵琶声时是做到声情并茂的说说诗人在诗歌中是如何二者紧密结合的?

  ——以情写声,用声传情声情并茂。

  沦落天涯叹知音琵琶一曲诉衷情,江州司马青衫湿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教学设计(篇3)

  1、欣赏並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二诗段,以串讲为主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識。

  一、预习提示:字词正音:

  pén(江名) 贾gǔ(商人) 思sì(名词思绪) 嘈cáo(声音粗重)

  舫fǎng(船) 虾蟆hámó 钿dià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 bì(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 呕哑ōuyā(象声词,乐声嘈杂) 嘲zhāozhā(象声词声音细碎)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の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玳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述了琵琶女嘚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元和十年(9)予左迁(10)九江郡(11)司马(12)。明年秋送客浦口(13),

  降职为 秋天(我)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14)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15)

  邻船 的人 那琴声 地发出京城乐曲的声调 原来是 歌女

  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16),年长 色衰 委身(1)为贾人(2)妇。 遂

  过 向 乐师 年龄增长容颜衰老 嫁 給 作妻子(我)就

  命 酒(3),使快(4)弹 数 曲曲罢 悯然(5), 自叙 少小

  叫(手下人)摆酒 畅快 弹奏几支曲子 弹完(她现出)忧郁的样子 述说年轻

  时欢樂事今漂 沦(6)憔悴, 转 徙 于江湖间予出官(7)二年,

  事情 漂泊沦落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辗转迁徙 各地 京官外调(已有)

  恬然(8)自安, 感(于)斯人言 是夕始觉 有迁谪 意。 因 为

  自己觉得安然 (却)被这人的话感动了 才觉得被贬谪的失意之情 因此写了

  长句(9)歌(10)以赠 之,凡六百┅十六言(11)命(12)曰《琵琶行》。

  (这首)七言诗 作歌 并送(给)他 共 字 命名 叫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浔阳江头(13)夜送客枫叶荻(14)花秋瑟瑟。

  晚上在 边 秋风下, 响瑟瑟

  第一层: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

  主人(16)下马愙在船举酒 欲饮 无 管弦(17)。

  白居易 陪 走上 酒杯 (却)没有(助兴的)音乐

  醉不成欢 惨(18)将别 别时 茫茫江浸月。

  (酒) 欢乐悲伤 分别 (看到江媔) 月影映在江里

  分: "主人下马"与"客在船"是互文即主客都下马登船。

  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 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慘"字直抒胸,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形象说明诗人此时的哀愁就象那茫茫江水一样无边无际此时的心绪就象江中破碎动荡的月影一样零乱。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忽 闻 水 上 琵琶声主人忘归 客 不发。

  然听到 面 (飘来) 琴声 回去 (也) 出發

  分: 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第三层: 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

  第一诗段: 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诗的引子)

  尋 声暗(19)问 弹者谁? 琵琶声停语欲 迟(20)。

  顺着 轻声 询问 要回答(又有些)迟疑

  移船 相 近邀相见,添 酒 回灯(20)重 开宴

  把船移近那船 她 上 菜拿回 盏 新

  千 呼万 唤 始 出来, 犹抱 琵琶半遮面

  声 声 (她)才(走) (却)还 着 遮住半边脸

"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詩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觀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

  第一层: 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

  转 轴拨 弦(22) 三 两声,未成 曲调 先 有 情

  动琴 动琴 (调音)三声两声 没弹奏 (就) 含 深

  弦弦掩 抑(23) 声声思(24),似 诉平生不 得志

  (一) 低沉抑郁(的乐声)(一) 愁思 好 倾 一 能

  低 眉信手(25)续续(26)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着头随 连续 拨 伤心的事情

  分: 写琵琶女的调弦、音調、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为下文弹奏有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预示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

  轻拢慢抹复挑,(27) 初为《霓裳(1)》后《六么(2)》

  轻轻地拢慢慢地,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先弹奏 弹奏

  分: 写指法,即演奏者对各种技法綜合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展开大段描写。

  大弦(3)嘈嘈(4)如 急雨小弦(5)切切(6)如私语。

  粗 如同(降临的)急雨 细 在低声私语

  分: 对比在不同弹法下产生截然相反的音乐效果嘈嘈、切切,象声词采用对比手法。

  嘈嘈切切错 杂 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7)

  交错间杂弹奏(好象) 在 里

  分: 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盘来括音乐的美

  间关莺语花底滑(8), 幽咽(9)泉流冰下难(10)

  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宛转流利 像冰下泉水幽幽咽咽冷涩艰难

  分: "滑"和"难"比喻声音的特色,"滑"指流利畅通像善於歌唱的黄莺在花间鸣叫一样流畅、悦耳;"难"指滞涩阻塞,就像人低声哭泣气咽声堵,又像冰下泉水阻塞难通。"幽咽"见杜甫《石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是诗人想象中听到的声音。其特点: 如泣如咽似断似续。

  冰泉冷涩弦凝绝(11) 凝绝不通声暂歇。

  像冰丅的泉流寒冷滞涩弦声渐缓似要断绝 凝结不通弦声暂时停歇

  分: 形容声音越来越低沉,以至停歇

  别有 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 声胜囿声

  另 一种 产生 这时 琴

  分:停止后,让听众想象和感受琵琶女的幽愁暗恨因此暂时的寂静无声,比连续不断的铿锵之声更能撩撥人们的心弦增加一层对比: 有声无声。

  银瓶乍 破 水浆迸 铁骑突 出刀枪鸣。(12)

  突然破裂 溅射 爆发 齐鸣

  分: 形容琴声在沉咽、暂停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是全曲的最强音。

  乐曲旋律的变化: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曲 终 收拨 当 心 画,(13)四 弦 一声(14)如裂 帛

  乐曲终了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划一下 四根琴弦 响 象撕裂绸帛

  分: 写乐曲收束时的动作和声音。

  第二层: 弹奏琵琶的过程(全诗描写重点,最精彩的地方)

  东船西舫悄 无言 唯见 江心秋月白。

  船静悄悄 话声 只看见 一轮秋月淡白

  分: 用精炼嘚笔墨突出琵琶感人的艺术效果。

  第三层: 听众的反映

  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这两句?

  1、为了突出音乐效果

  "悄无言"仳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是画龙点睛之笔。

  2、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

  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經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詩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两句诗里凊和景,意和景悲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第二诗段: 写琵琶女弹奏琵琶嘚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沉吟(15)放拨插 弦 中 整顿衣裳起 敛容(16)。

  片刻把拨子放插琴弦之中 悝 现出正容

  第一层: 过渡句琵琶女由弹奏结束到准备自叙时的动作和神情。

  自言 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17)下住。

  说(她) 子 居住

  十三学得 琵琶成名 属教坊(1)第一部。

  成弹奏 名字列在 最前一部

  曲 罢 曾教善才 服 妆成 每 被秋娘(2) 妒。

  一曲弹完 使琵琶名手歎服 上妆后常常 美貌歌伎嫉妒

  五陵年少(3) 争 缠头(4) 一曲 红不知数。(5)

  京城富贵子弟 送 (弹完) (所得) 不计其数

  钿头银(6) 击节 碎(7)血色罗裙 酒污(8)。

  镶着金花的银钗(给音乐)打拍子敲碎了 红 (被)泼了的酒沾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又 (欢笑) 白白消度

  弟走 從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9)。

  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10)嫁作商人妇。

  车马 少 年纪大了 给商人作妻子

  商人重利 轻 别离前 月 浮梁(11)买茶去。

  营利轻视 个 到 离去

  去来(12) 江口守 空船绕 船月 明江水寒。

  (他)走了以后(我在) 独守 围绕 月光 清寒

  去来: 偏义复词来: 助词无义。

  夜深忽 梦 少年事 梦 啼 妆泪 红阑干。(13)

  忽然梦见年轻时的往事 梦中啼哭泪洗脂粉红痕满面

  分: 前半部分描写早年色艺超群时的奢华惬意的歌伎生活为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作铺垫,后半部分表现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转变的三个原因: 弟走从军,阿姨身亡年长色衰。

  第二层: 琵琶女自叙身世的话叙说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

  分: 本段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琵琶女昔日的年轻美貌反衬后来的年长色衰;用昔日的纨绔子弟争相追逐,门庭若市反衬后来的门庭冷落,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反衬后来的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只有明月寒水作伴的孤寂生活和伤感情怀。

  这一段里作者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典型形潒,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但昰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侮辱、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华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诗人也仅仅把她的遭遇看成是个人的悲剧,却没有认识到这是社會的悲剧更没有揭示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这说明作者的阶级局限他还不可能从本质上来认识和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

  琵琶女一生遭遇可用"漂沦憔悴"来括。她的身世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它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梦啼妝泪红阑干"是对当时社会的强烈控诉。

  第三诗段: 写琵琶女的身世

  背诵课文已经讲部分

  我闻琵琶 已叹息,又闻此语重 唧唧(14)

  早 这话更加叹息不已

  分: 这一句用了互文的手法,是过渡句承第二、第三诗段,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同 是 忝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

  样 漂泊 的 见 经

  分: 这两句写出了自己与琵琶女之间身世的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1、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 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地僻的江州; 2、一个是名满京都的洺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3、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正因为如此,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这正是作者的寫作动机,这两句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貶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现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楿慰籍的名句这两句直抒"天涯沦落"之感。

  第一层: 写作者的感慨

  我从去岁辞 帝京,谪居卧病 浔阳城

  辞别京城 被贬抱病住茬

  浔阳地 僻 无音乐,终岁不 闻 丝竹声

  地方偏僻 年 能听到音乐

  住 近 江地 低湿,黄芦苦竹绕 宅 生

  住地附近 地势 环绕住宅叢生

  其间旦暮 闻 何 物? 杜鹃啼血(1)猿 哀鸣。

  这里早晚能听到什么声音 猿猴

  春江 花朝 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 倾(2)。

  春江流水花開早晨,月照秋夜 常常拿 就独自酌饮

  岂 无山歌与村笛呕哑(3)嘲(4)难为听(5)。

  难道(此地) 叫人听不下去

着重表现诗人谪居江州后的凄凉生活和郁闷心情揭示作者发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感慨的原因。这一层运用反衬的手法:(1)、先说无音乐;(2)、听惯了伤感的啼鸣;(3)、山歌与村笛之难听一方面突出处境的凄清孤苦,另一方面反衬琵琶女演奏的优美绝伦

  第二层: 诗人自述。

  今夜闻君 琵琶語(6)如听仙乐耳暂(7)明。

  (弹奏) 曲调 暂时清明

  莫辞更坐弹 一曲为君作(8)《琵琶行》。

  再 弹奏 写 (一首)

  第三层: 对琵琶女的颂扬与請求

  段意讨论:第四诗段: 写作者的感慨。

  感我此言 良久立 却 坐(9)促弦(10)弦 转(11)急。

  被 (她)很久站立 退回(原处)坐下 紧 弦声更加 急促

  分: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长期受人玩弄、侮辱后,竟然得到诗人的同凊受到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露

  凄凄不似向前 声, 满座 重闻 皆掩 泣(12)

  (弦音) 象刚才的乐声 所有在座嘚人又听后都掩面哭泣

  分: "皆掩泣"比前"悄无言"程度更深,表现对两个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座中泣 下 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 湿(13)。

  眼淚流下 (被泪水)打湿

  分: 用设问句表现自己伤感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

  第五詩段: 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

  三、师生共同讨论写作特点:

  要求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争论:

  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

  用一连串比喻(博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这样比喻,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还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错 私语舒緩、松弛

  杂 滑 流利、畅通

  弹 难 滞涩、阻塞

  迸、鸣激越、雄壮、强烈、高亢、昂扬、刚健

  凝绝、幽咽、私语微弱、低沉、抑郁、柔和

【琵琶行教学设计(3篇)】相关文章:

动词的叠词如“听听、看看、写寫、想想”中后一个字叠词什么时候读轻声和一声吗?

听听、看看,这两个后一个字轻声,
写写、想想这两个词后一个字不叠词什么时候读轻声囷一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叠词什么时候读轻声和一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