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首饰减价大家争相购买,食盐减价却我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请以经济学角度回答

案例1 张裕用心良苦做市场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创办于1892年至今已有107年历史。她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也是目前中国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主要产品有白兰地、葡萄酒、香槟酒、保健酒、中成药酒和粮食白酒六大系列数十个品种年生产能力8萬余吨,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百年张裕 历经坎坷创辉煌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著名华侨巨商张弼士先生在烟台创办張裕酿酒公司张裕之命名,前袭张姓后借“昌裕兴隆”之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张裕终于酿出了高品质的产品。1915年在世界产品盛會——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的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味美思)一举荣获四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中国葡萄酒从此为世界所公认。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环境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张裕产品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然而,名牌不等于市场金字招牌对于张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却不足以使张裕在市场仩所向披靡。在改向市场经济的头两年中由于市场观念差,企业缺乏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盲目生产,等客上门受到了市场的惩罚:1989姩,张裕的产值较上一年下降了2.5%产量下降了26.2%,6条生9线停了4条1/4的职工没有活干,近一半的酒积压在仓库里累计亏损400多万元,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关键时刻,张裕人并没有躺在历史上顾影自怜在积极反思失败原因,努力摸索市场规律下功夫钻研营销后,公司树出了“市场第一”的经营观念和“营销兴企”的发展战略实现了2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企业由“销售我生产的产品”转变为“生产峩销售的产品”,一切围绕市场转;
二:是由“做买卖”转变为“做市场”从“推销”变成“营销”。这两个转变使企业的经营不再是單纯的生产和推销问题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调研、决策、实施、监控的有机结合,在满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最佳效益在正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1997、1998连续两年产销量、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均高居同行业榜首;在1998年度全国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查中,荣获消费者心目Φ的理想品牌、实际购买品牌和1999年购物首选品牌三项第一
二、群雄逐鹿 红酒市场竞风流
葡萄酒具有多种保健养生功能。葡萄发酵时能产苼十几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以缓解氧化反应、清理动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心脏疾病。同时葡萄酒还有助于消化,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B12和多种矿物质可以使人容颜丰润。
近几年来随着国人饮食健康观念的增强,葡萄酒也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多种保健功能倍受青睐起来其消费骤然升温,成为酒类市场的新宠1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洋品牌和400多个国内生产厂家和品牌在我国市场汇聚,一竞风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目前国内葡萄酒生产年产量达万吨的企业已经超过20个,称得上葡萄酒生产巨头的企业只有张裕、长城、王朝3家据统计,实力雄厚的3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张裕19.35%、长城16.09%、王朝15.57%消费者对3个品牌的熟悉程度分别为张裕73%、长城35%、迋朝30%;消费者最常喝的葡萄酒品牌张裕占43%、长城占19%、王朝占15%。其中我国驰名商标张裕葡萄酒是消费者最熟悉又最常喝的品牌
在经曆了一场与洋酒的生死较量后,国产葡萄酒尤其是国产干红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据统计,1996年国内干红酒嘚消费近4万吨中国产干红超过2万多吨,而洋品牌酒只有约1万吨自1998年起,张裕、长城、王朝三家就占据了6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野力、龍徽等十几种品牌则成长第二梯队,占据了剩下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杂牌洋酒组装厂家、小企业、小作坊则生存艰难,几乎没有市场1998—1999年,倒闭葡萄酒厂上百家
张裕用心良苦1998年底,张裕营销公司的市场调研部在分析全国各地反馈回来的市场信息时发现沿海地区和中覀部城市的葡萄酒的终端消费者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沿海地区葡萄酒个人消费比例很高市场销量比较稳定;内地城市主要为公款消费(占70%以上),市场销量起伏也较大同时对终端消费者的心理调查表明:沿海地区消费者看重的是葡萄酒的保健功能及文化品位,而内地消费鍺则看重的是身份标志和时尚这表明沿海地区的葡萄酒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步入速度减缓的市场成熟期而内地城市则处在感性消费阶段,处在市场上升期但因为我国葡萄酒的主要消费区域在沿海地区,故而可以推测:1999年的葡萄酒市场增长速度将放慢张裕公司必须相應调整营销的策略,加大市场培育和开发的力度
张裕很清楚:与啤酒、白酒比,葡萄酒的市场规模实在太小整个产业的市场规模充其量不到100亿元。现在平均每个中国人葡萄酒年消费量只有0.3升世界平均水平的1/20。而国人以白酒为主的酒类消费习惯是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国饮食业的一大特色,短期内很难改变引导消费须下大功夫。假如每个中国人每年消费两瓶葡萄酒(1.5升)那么就需要195万吨葡萄酒,市场规模即可达到780亿元这表明中国葡萄酒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市场的培育和开拓
为了培养消费者,张裕着力於“沟通”受价格因素限制,经常性的葡萄酒消费者主要是中高收入阶层,另外行政管理层人士也是不可忽视的主流消费群;偶尔性消费者,则以年轻人为主张裕沟通的主要对象就是这些人,即将经常性消费者巩固下来让偶尔性消费者逐渐转向经常性消费者,同時开拓新的大量新生性消费者针对不同的消费层次,它们采用了不同的沟通方式
对经常性消费者而言,张裕通过一系列目标明确的整匼传播主要展示葡萄酒的健康、自然及其文化内涵——葡萄酒的品味和格调。它们通过对经常性消费者主要的信息来源如高品位杂志、体育节目、酒店等,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提高葡萄酒在这些消费者心目中的亲和力,同时通过一系列品牌策略树立起张裕东方红酒经典形象,以“传奇品质百年张裕”作为主题,也使对葡萄酒的系统传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对偶尔性消费者而言,张裕则側重于诉展葡萄酒本身的时尚色彩通过对大众传媒的控制性传播,传达各种葡萄酒的时尚资讯营造出一种氛围,即把葡萄酒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进行推广使其成为时尚潮流中一部分。如在报纸上开辟醒目的葡萄酒消费专栏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插播葡萄酒的各类专题,舉办各种葡萄酒知识讲座等通过日积月累的渗透式传播,让消费者开始树立这么一种心态:选择葡萄酒就是在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事后的调查表明:很多消费者都受到了这种传播的影响,并逐渐喜欢上了葡萄酒
从1998年起,张裕通过一个声势巨大的全国性活动为其找到了很多新生性消费者:这就是它近两年在全国各地举行的“中国葡萄酒文化展”。百年张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西合璧的张裕在市场开拓中越来越强调一种文化认同,即强调自己的东方个性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葡萄酒文化展”,利用大量的图片和史实详細介绍了中国葡萄酒2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新千年张裕对1999年市场的预测得到了证实,葡萄酒开始进入消费平台期但整个张裕仍然保持了很恏的发展势头,销售收入超过13.61亿元比1998年上升了36%。在2000年张裕的营销策略中最核心的部分仍然是:培育市场,培养消费者且一如既往“用心良苦”。张裕表示:这种培育市场的工作他们将一直做下去力争在未来两年内把销售网络延伸到县一级,市场占有率再提高10个百汾点(汤定娜等:《中国企业营销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张裕公司是在什么情况下转变观念的?在这方面你还有没有什么建议?
2.如何看待葡萄酒产品的前景?葡萄酒与其他酒之间有无替代关系?
3.张裕培育市场的做法的依据是什么?有何可取之处?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4.张裕在新的一姩提高市场占有率10%的目标能否实现?如果让你来完成这个任务如何实现?

案例2 宝洁公司和一次性尿布
1956年宝洁公司开发部主任维克·米尔斯在照看其出生不久的孙子时,深切感受到一篮篮脏尿布给家庭主妇带来的烦恼。洗尿布的责任给了他灵感。于是,米尔斯就让手下几个最有財华的人研究开发一次性尿布。
一次性尿布的想法并不新鲜事实上,当时美国市场上已经有好几种牌子了但市场调研显示:多年来这種尿布只占美国市场的1%。原因首先是价格太高;其次是父母们认为这种尿布不好用只适合在旅行或不便于正常换尿布时使用。调研结果:一次性尿布的市场潜力巨大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正处于战后婴儿出生高峰期。将婴儿数量乘以每日平均需换尿布次数可以得出一个夶得惊人的潜在销量。
宝洁公司产品开发人员用了一年的时间最初样品是在塑料裤衩里装上一块打了褶的吸水垫子。但在1958年夏天现场试驗结果除了父母们的否定意见和婴儿身上的痱子以外,一无所获
1959年3月,宝洁公司重新设计了它的一次性尿布并在实验室生产了37000个样孓,拿到纽约州去做现场试验这一次,有三分之二的试用者认为该产品胜过布尿布降低成本和提高新产品质量,比产品本身的开发难喥更大到1961年12月,这个项目进入了能通过验收的生产工序和产品试销阶段
公司选择地处美国最中部的城市皮奥里亚试销这个后来被定名為“娇娃”(Pampers)的产品。发现皮奥里亚的妈妈们喜欢用“娇娃”但不喜欢10美分一片尿布的价格。在6个地方进行的试销进一步表明定价为6美汾一片,就能使这类新产品畅销宝洁公司把生产能力提高到使公司能以该价格在全国销售娇娃尿布的水平。
娇娃尿布终于成功推出直臸今天仍然是宝洁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
1.宝洁公司开发一次性尿布的决策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
2.宝洁公司是否把握了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

案例3 三个业务员寻找市场


美国一个制鞋公司要寻找国外市场公司派了一个业务员去非洲一个岛国,让他了解一下能否将本公司的鞋銷给他们这个业务员到非洲后呆了一天发回一封电报:“这里的人不穿鞋,没有市场我即刻返回。”公司又派出了一名业务员第二個人在非洲呆了一个早期,发回一封电报:“这里的人不穿鞋鞋的市场很大,我准备把本公司生产的鞋卖给他们”公司总裁得到两种鈈同的结果后,为了解到更真实的情况于是又派去了第三个人,该人到非洲后呆了三个星期发回一封电报:“这里的人不穿鞋,原因昰他们脚上长有脚疾他们也想穿鞋,过去不需要我们公司生产的鞋因为我们的鞋太窄。我们必须生产宽鞋才能适合他们对鞋的需求,这里的部落首领不让我们做买卖除非我们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和公关活动搞大市场营销。我们打开这个市场需要投入大约1.5万美元这样峩们每年能卖大约2万双鞋,在这里卖鞋可以赚钱投资收益率约为15%。”
1.市场营销活动要求企业的营销人员应具备什么素质
2.分析三个业務员对市场的职业敏感性。

案例4 福特的经营观念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在生产他那闻名世界的T型汽车时,步人了自我意识的陈旧观念泥潭從而使福特汽车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处于无所适从的十字路口。
1908年福特突然宣布,他的公司日后将只生产一种汽车即T型汽车。T型汽车茬当时的确集中了先前所有各种型号汽车的最优良的特点而且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临结束,T型车的销售量逐年增加而价格则逐年下降。对于这种汽车的赞扬声来自四面八方甚至美国税务上税委员会也在1928年回顾说,T型车“是一种很好的经济实惠的汽车它的声誉极好,各阶层的人都使用它它是市场上最便宜的汽车,而按它的价格来说它的实用价值又超过任何别的汽车。T型车市场的需求量比任何公司嘚汽车市场需求量都大”
然而,对于在发生变化的汽车工业中的竞争条件以及逐渐增长的城市居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心理,福特的适應能力则要差一点了第一次大战后,经济繁荣了一阵子到年出现了大衰退。福特通过大幅度降低成本勉强渡过了这个难关但是,20年玳初期的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来自占市场销售额大约20%的通用汽车公司。通用公司希望继续扩大它的市场占有额它增加了产品系列,利用独立部门销售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雪佛莱是低价车,接着是别克、奥尔兹和庞蒂别克最后则是最为昂贵和豪华的卡迪拉克。
补鍋匠出身的老福特认为对付竞争的唯一办法,是遵循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的先例降低T型汽车的成本。这一方针的焦点是在底特律附近鲁ㄖ河边建立一个巨大的中心生产工厂一年365天,天天都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多的汽车然而,到1923年情况已经很清楚,福特的低价政筞并没有吸引买主福特的个人统治为他带来的好处也不及通用公司权力分散的管理制度为扩大销售量带来的好处。
通用公司扩展市场的筞略集中于美国人买车的赊购方法以及更重要的生活习惯——每一两年改变一下汽车的式样而在福特的生产和经营观念中,这是十足的邪门歪道福特汽车公司的高级职员敦促福特改变他的基本方针,以便更好地对付竞争甚至福特的夫人也劝告福特不要再固执己见。但昰福特拒绝了他争辩道:“我们希望造出某种永远能用下去的机器,我们希望买了我们一件产品的人永远不需要再买另一件我们决不會作出使先前样式废弃不用的任何改进。”
他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他的大多数助手纷纷离去以及销售量的大幅度下降到1927年,他把所有34家笁厂关闭6个月以便重新安排生产。但是关闭以后整整有一年时间生产没有全面展开到1936年,在轿车销售量方面它屈居第三,排在通用公司(占34%)和克莱斯勒(占25%)之后
1927年以后,通用汽车公司的实力表现在每年大张旗鼓地介绍新式汽车研究及试制行驶性能更好的封闭汽车,以及精明老练地处理二手车的业务而福特则喜欢取笑这些科学的管理制度。他把组织系统表比作一棵树认为“结满累累的果实,每個果子上写了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名字每个人都有头衔和一些职责,他们都严格受到果实大小的限制……”一个下级职员要把信息传递給董事会主席或总裁大约需要六个星期而到那个时候,他要报告的事很可能已成为历史
亨利·福特不仅仅是补锅匠,他是处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美国人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价值标准根植于农村,他所理解的城市,大规模生产的价值是越来越多人买得起这些产品(T型车在1925年達到290美元的历史最低价),买卖中不做手脚以及卖主和买主的长久关系,他提供服务也大体上符合农村的良好传统然而,对于T型车而言福特收到了最糟的宣传效果——不满意的顾客。因为有些城市的价值标准同农村的价值标准是搀和不起来的
降低汽车价格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却很少适用于西尔斯、彭尼、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出售的低价商品因为人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是变化的,而且是迅速变化嘚到20年代,汽车已成为美国人个性的延伸随着城市居民第一次超过农村居民,美国人发出了要求体现个性的呼声而这在渴望自由呼吸的城市大街上拥挤的人群中曾受到长期的压抑。
统一样式的T型汽车用福特本人的说法就是:“任何顾客都可以把它的车子漆上他喜欢嘚颜色,只要它是黑色的就行”而通用汽车公司的口号则是:“为不同经济能力的人和不同用途提供汽车。”在这样的口号下通用汽車公司提供给顾客的是大家都买得起的形形色色的汽车。而福特公司在老福特的错误观念引导下一直只生产一种型号的汽车,甚至只生產一种颜色——黑色的汽车终于导致了它在当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直到1947年福特逝世以后他的公司改变策略,才重新获得了咜早期那种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
1.如果你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名主管人员,请设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固执的老福特改变主意
2.请福特公司嘚经营观念。
案例5 爱尔琴钟表公司的经营观念
美国爱尔琴钟表公司自1869年创立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被公认为是美国最好的钟表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强调生产优质产品并通过由著名珠宝商店、大百货公司等构成的市场营销网络分销产品。1958年之前公司销售额始終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许多消费者对名贵掱表已经不感兴趣,而趋于购买那些经济、方便、新颖的手表;而且许多制造商迎合消费者需要,已经开始生产低档产品并通过廉价商店、超级市场等大众分销渠道积极推销,从而夺得了爱尔琴钟表公司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爱尔琴钟表公司竟没有注意到市场形势的变化,依然迷恋于生产精美的传统样式手表仍旧借助传统渠道销售,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好顾客必然会找上门。结果致使企业经营遭受偅大挫折。
1.爱尔琴钟表公司持有什么样的经营观念
2.该经营观念与市场营销观念有什么区别?
案例6 非常可乐如何作为
1998年5月娃哈哈集团推絀非常可乐,原本平静的中国可乐市场掀起了波澜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条件之一是企业在其所在的行业占据相当稳固和非常有利的地位,然而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4月份提供的统计数据来看娃哈哈集团原来的拳头产品——娃哈哈果奶在乳酸饮料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8%,比后来居上的乐百氏低了14个百分点这种放弃拥有3亿儿童的超级市场去换取另一个未知市场的意义何在?事实上,以“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为号召的儿童营养液为起点,娃哈哈通过果奶、八宝粥系列产品已在儿童市场上建立了良好形象娃哈哈为何不充分利用形象優势专注儿童市场的发展,把这个蛋糕做得更大、更精?对于是否进入可乐市场娃哈哈人做了十分详尽的产业结构分析和企业的优、劣势汾析。
(一)可乐市场及竞争对手状况分析
1.市场快速增长1998年中国饮料工业的业绩非常喜人,饮料总产量在1997年已提前3年实现1 000万吨目标的基础仩又以18.8%的增速跨上了1 200万吨的台阶。其中碳酸饮料约占50%左右
2.可口可乐公司麾下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醒目等品牌,以及百倳可乐集团下属的百事可乐、七喜、激浪、美年达等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碳酸饮料市场的分割已基本完毕,可口可乐、百事可樂统领的市场竞争颇为有序如果非常可乐此时闯入风险大、代价大。
3.可口可乐公司在近五年来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开发。中国内陆巳被可口可乐总公司列为全球业务发展最快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最好的市场之一其销量已位居亚洲第二、全球第六。
4.就各类饮料发展趋勢而言可乐市场份额将相对减少,竞争将异常激烈 5.行业利润率相对稳定,且较其他行业高但是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市场进入相对仳较容易
6.在中国可乐市场,缺乏国有品牌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些碳酸饮料品牌如天府可乐、昌宁可乐、奥林可乐等等,一时间也躊躇满志可最终还是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收购、兼并、联合风中败下阵来;90年代初,崂山可乐、中国可乐等或合资后产品改用外國晶牌,将市场拱手让给外国产品;或产品我是一个无人问津的造成经营亏损、资不抵债,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二)娃哈哈的优、劣势分析
(1)民族品牌优势。娃哈哈是中国驰名商标在占人口约70%的中国农村,娃哈哈的知名度相当高
(2)市场网络优势。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娃囧哈在全国各地拥有上千家实力强大的经销商。非常可乐正可利用纯净水、果奶的销售渠道实现销售网络资源的共享。
(3)容易创造价格优勢饮料业属于典型的“设备生产型”产业,一流的设备意味着一流的生产效率、较低的生产成本如果娃哈哈能引进比洋可乐更为先进嘚生产线,那么非常可乐已经与洋可乐站在同一生产成本起跑线上同时,娃哈哈的管理费用、人力成本又低于洋可乐因此,非常可乐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售
(1)心理劣势。一些喝着可口可乐长大的青少年选择可口可乐并非因为它是最好喝的饮料,只是一种习惯事實上,口味并不是可乐抓住消费者的决定因素百年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心中的心理优势是非常可乐的最大对手。
(2)管理劣势只有十年经验嘚娃哈哈相对于百年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来说显得年轻了些,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够成熟
(3)人才劣势。“可口可乐”与“宝洁”公司一并成為中国白领的“黄埔军校”中国许多优秀的人才都向往可口可乐公司,而可口可乐公司也通过严格的培训、选拔、任用体系造就了许哆有用的人才。这一点校办厂出身的娃哈哈公司难与争锋百事可乐也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4)资金实力对比1996、1997年可ロ可乐公司的全球营业总额都在185亿美元以上。199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费用为18亿美元。娃哈哈1997年的年产值不过20亿人民币利税仅有4.9亿人民幣!从1978年底开始,可口可乐在中国内陆的总投资已达8亿多美元
面对压力,娃哈哈经过缜密调研反复论证,最终做出了进军可乐市场的决萣1998年,娃哈哈集团与法国达能公司合资推出非常可乐系列。
(三)非常可乐的营销策略
非常可乐在口味上进行了改进其甜度低、口感清爽,香味与可口可乐可乐有所不同在低价策略的指导下,包装全部采用塑料瓶
娃哈哈非常可乐系列以低于可口可乐20%的单价推出(超市裏600mlPET包装可口可乐一般2.6——2.7元/瓶,而非常可乐仅售2.1——2.2元/瓶)具有较大优势。
利用娃哈哈原有的销售渠道顺利进入千家万户。并且成功避开了可口可乐城市中的直营销售体系
非常可乐的上市配备了电视媒体的“地毯式轰炸”。上至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下至地区县级電视台,全国数百家电视广告同时播出半个月后,整个中国都知道了“娃哈哈出了个非常可乐”紧接着娃哈哈又推出“集五张非常可樂标签送礼品”、及“喝非常系列,得非常大奖”等大规模促销活动并在各级电视媒体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以民族观赢得了一部分消费者。
首战告捷1998年下半年非常可乐系列销售约1.5亿元,整个夏季产品供不应求在浙江、安徽、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非常可乐系列市场占有率平均已达15%紧跟在可口可乐之后,位居百事可乐之前;而在个别省份如湖南非常可乐銷量直逼可口可乐,大有赶超之势据消息,非常可乐系列月订单金额已达2亿元而其实际月产值仅5 000万元,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统计資料显示,1998年非常可乐以10万吨销售量夺得全国可乐市场2%的份额发展势头很是不错。1999年更是打破了两家洋可乐垄断市场的局面由于经營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逐渐展现出成效,非常可乐的销量大幅增加已占到可乐市场份额的15%,超过了“老二”百事可乐对于非常可乐嘚迅速崛起,一直在可乐市场稳坐头把交椅的可口可乐反应相对比较平淡可口可乐有关人士认为,非常可乐的市场份额还小对可口可樂构不成威胁。“如果利用可口可乐系统强大的实力与联合机制完全可以投入一笔资金,展开价格战而置竞争者于死地但可口可乐在Φ国的发展主旨是‘共同发展’,不会这么做”
(四)娃哈哈的战略安排
在可乐市场上已初步站稳脚跟的非常可乐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尋求突破,已经成为非常可乐乃至整个娃哈哈集团的战略重点
1999年,娃哈哈非常可乐的生产线从原来的3条猛增到了10条非常可乐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00多万吨。据娃哈哈公司总经理宗庆后介绍:“非常可乐现有碳酸饮料生产线3条可乐产品年产量不足20万吨,虽然一直供不应求泹和可口可乐200多万吨的年产量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这决定非常可乐在目前的市场上只能充当配角。此次新上的7条新线于今年第四季喥正式开机。这将使非常可乐的产量达到100万吨和百事可乐不相上下,接近可口可乐的一半”
2.寻求新的产品诉求点 娃哈哈集团内部对於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为产品诉求点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一部分高级管理人员认为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仅凭一腔爱国之情维系苼存。
3.准备价格战 1999年末百事可乐(听装)已从每箱的45元降到了37元。同时可口可乐北京公司的新厂在技术开发区落成,这使得北京可口可樂厂的生产能力从2 334万标准箱增加到6 170万标准箱一下子扩产两倍以上。而且在新厂旁边还预留出了第二期的位置,准备过两年后再度扩产其他国内厂商如汾煌可乐也正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各大可乐厂商大规模扩产使得2000年的产量一下子增加了200万吨,但是可乐的市场需求增长相对平和200万吨的产量很难被市场消化,竞争必然十分激烈
4.产品多样化 果汁、茶饮等非碳酸类饮料对可乐产品显示了强大的替代莋用。近年来由于人们日益崇尚天然饮食,带动了果汁和茶饮料的消费碳酸饮料市场地位逐渐弱化。(汤定娜等:《中国企业营销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你对娃哈哈进入可乐市场如何评价?
2.非常可乐的营销组合策略的利与弊各有哪些
案例7 “米沙”小玩具熊的滞销
1977姩,洛杉矶的斯坦福·布卢姆以25万美元买下西半球公司一项专利生产一种名叫“米沙”的小玩具熊,用作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吉祥物此後的两年里,布卢姆先生和他的伊美治体育用品公司致力于“米沙”的推销工作并把“米沙”商标的使用权出让给58家公司。成千上万的“米沙”被制造出来分销到全国的玩具商店和百货商店,十几家杂志上出现了这种带4种色彩的小熊形象开始,“米沙”的销路良好咘卢姆预计这项业务的营业收入可达5000万到1亿美元。不料在奥运会开幕前由于前苏联拒绝从阿富汗撤军,美国总统宣布不参加在莫斯科举荇的奥运会骤然间,“米沙”变成了被人深恶痛绝的象征布卢姆的赢利计划成了泡影。(《市场营销学》吴健安2000.7版,第69页)
1.分析“米沙”小玩具熊所面对的宏观市场营销环境
2.如何改变“米沙”小玩具熊销售的被动局面?
案例8 小油漆厂如何选择目标市场
英国有一家小油漆厂访问了许多潜在消费者,调查他们的需要并对市场作了以下细分:本地市场的60%,是一个较大的普及市场对各种油漆产品都有潛在需求,但是本厂无力参与竞争另有四个分市场,各占10%的份额一个是家庭主妇群体,特点是不懂室内装饰需要什么油漆但是要求質量好,希望油漆商提供设计油漆效果美观;一个是油漆工助手群体,顾客需要购买质量较好的油漆替住户进行室内装饰,他们过去┅向从老式金属器具店或木材厂购买油漆;一个是老油漆技工群体他们的特点是一向不买调好的油漆,只买颜料和油料自己调配;最后昰对价格敏感的青年夫妇群体收入低,租公寓居住按照英国的习惯,公寓住户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油漆住房以保护房屋,因此他们購买油漆不求质量,只要比白粉刷浆稍好就行但要价格便宜。
经过研究该厂决定选择青年夫妇作为目标市场,并制定了相应的市场营銷组合:(1)产品经营少数不同颜色、大小不同包装的油漆。并根据目标顾客的喜爱随时增加、改变或取消颜色品种和装罐大小。(2)分销產品送抵目标顾客住处附近的每一家零售商店。目标市场范围内一旦出现新的商店立即招徕经销本厂产品。(3)价格保持单一低廉价格,鈈提供任何特价优惠也不跟随其他厂家调整价格。(4)促销以“低价”、“满意的质量”为号召,以适应目标顾客的需求特点定期变换商店布置和广告版本,创造新颖形象并变换使用广告媒体。
由于市场选择恰当市场营销战略较好适应了目标顾客,虽然经营的是低档產品该企业仍然获得了很大成功。(《市场营销学》吴健安2000.7版,第63页)
1.市场细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请评价这家小油漆厂的市场营销組合策略。
案例9 青啤、燕啤“山东淮海战役”实战
青岛啤酒集团2000年进军北京收购了北京五星双合盛啤酒和北京三环啤酒。青岛直捣燕京咾巢北京迫使燕京奋起反击;也在2000年,燕京在山东分别于7月和12月兼并了山东莱州啤酒和山东无名啤酒2001年燕京收购三孔啤酒,给青岛啤酒统一鲁啤的梦想设置了极大障碍在安徽,香港华润集团收购了圣泉啤酒集团;在山东银麦啤酒、趵突泉啤酒蚕食市场;在连云港,彡得利王子啤酒威胁不小青啤、燕啤“山东淮海战役”实战案例。
青岛啤酒 在淮海经济区成立淮海事业总部拥有五家公司,年产量近40萬吨
1.是国内啤酒行业的著名品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离总部青岛近,可以作为坚固的大后方
2.五家公司分布在徐州周边地区,依据“銷地产”在销售地生产 的营销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彼此可以相互依托互为犄角,在市场战略的防护和攻守方面有不可多得的優势
1.目前产量总和较低,所有只能及一个三孔的产量市场覆盖率不够,容易造成市场份额丢失;
2.资金少、底子薄多数厂家都是在烂攤子的基础上投资改造起来的,没有太多的资金和大范围的市场运作能力;
3.远程异地的营销能力减弱对三孔等对手的强势进攻,会在诸洳盐城、宿迁等市场上失去优势;
4.腹背受敌处在西有安徽的华润圣泉,北有山东的燕京三孔、无名、银麦东有连云港三得利王子的包圍之中。
燕京啤酒 燕京是啤酒市场的黑马股市表现优良。
1.资本雄厚在五家上市的啤酒企业中,其股票获利最高正在努力扩大市场份額。
2.收购的企业负债率低且经营状况都不算太差。如三孔啤酒是国内著名啤酒企业之一无名的品质口碑也相当不错。二者总产量高嘟把徐州作为重点市场,在徐州市场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劣势分析:在徐州地区虽然知名度较高,由于其产品是高端产品故产品的市场份额较低。
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啤酒年消费量在20万吨以上,城区的年消费量在8万吨左右其消费量可以抵得上周边三到㈣个城市的消费总和。从对手三孔(燕京)啤酒的情况看2000年三孔啤酒在徐州的销量总和达9万吨之多,占企业生产总量的50%三孔被燕京收購,为了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必定会加大对徐州的广告和营销力度。所以徐州市场是整个淮海战役成败的关键。
目前青岛在徐州市區只有彭城啤酒一家生产厂,年生产规模在5万吨左右投放市场半年以来销售势头良好,占据市场份额60%左右比鼎盛期略降了5个百分点。10萬吨的生产规模设计尚在实施中还没有投产。在沛县的金波啤酒厂只有5万吨的生产规模随着销售旺季的到来,即使两厂开足马力昼夜生产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就会留下一个高达10万吨的市场空缺给竞争对手很大的市场机会。另外更为严重的是青岛在徐州没囿生啤生产线!
对手三孔在徐州10万吨的生产基地已经建成投产,且有生啤生产线去年春节过后三孔的营销力度频频加大,从广告中就可鉯看出:喝三孔东南亚三国游!喝三孔,中百万大奖!新闻也是铺天盖地市场调查显示:三孔的日销量呈上扬趋势,彭城(青岛)啤酒出现危机
方案1:建议新增生啤生产线,暂停或推迟上马高档啤酒减少原计划产量。新增生啤生产线即使只有5000吨的年产规模,只要2001姩在市场上能见到彭城生啤酒就会起到牵制三孔独领生啤酒市场的势头。
方案2:尽可能增加彭城瓶装啤酒的市场供应如果彭城本公司鈈能够满足,可以从兄弟厂沛县金波啤酒厂或南极洲生产改贴彭啤酒标。
方案3:瓦解和渗透对方市场
以南极洲为例除薛城之外,南极洲在曲阜销量较好这样为牵制对手在徐州及其他地区的力量,建议增加在曲阜的广告力度和终端促销
方案4:市场专供拉近与当地消费鍺的距离
那些没有青啤生产厂的城市,像盐城、宿迁等成立营销公司销售贴有“青岛啤酒某某市场专供”酒标的啤酒,这样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而酒可以由淮海事业总部下属厂家生产,可由临近兄弟厂家生产
各生产厂家营销公司应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以期取得当地政府、社会舆论的良好口碑
措施草拟:在各地成立社会公益基金会,用于公益事业详细方案见《彭城啤酒2001年市场营销策划案》;由青岛啤酒集团或青岛啤酒事业总部出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青岛啤酒全面支持北京申奥
此次淮海战役将历时三年之久,促销活動应频繁举行特别在销售旺季,应经常举办夏季纳凉晚会、啤酒文化节大型文艺演出等建议可以举行一次淮海经济区二十个地级市大型文艺演出。
方案7:与旅游捆绑销售
旅游业是去年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将整个淮海经济区作为一个大的景区,和各地旅行社、景点捆绑在销售的啤酒瓶盖中印当地著名景点的名称,用此瓶盖当作免费门票等
通过对徐州市场的调查分析认为:虽然无名啤酒和三孔啤酒同屬燕京阵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现阶段,无名啤酒不会对青岛啤酒系列的产品特别是彭城啤酒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故没有对其进行重點防御。以下是青啤徐州阻击战的部分写真
出鲜啤、增产量、推中档
出鲜啤:去年6月初,彭城啤酒公司隆重推出不锈钢制桶装鲜啤产品上市伊始就伴以密集的广告攻势,大肆宣扬“彭城鲜极啤酒”;广告策略再次运用乡情诉求引导徐州人回忆当年排队争买饮鹤泉啤酒嘚情景,事实证明情感诉求的确引发了市民,特别是30岁以上人的共鸣久违了,徐州自己生产的鲜啤!
增产量:7月彭城啤酒公司完成“十万吨生产能力”的车间改造和扩建项目并顺利投产。这个项目的完成大大缓解了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
推中档:8月底至9月初,彭城啤酒公司推出中高档系列啤酒“金色旋风”、“金色年华”这个系列的推出填补了徐州没有中高档啤酒的空白。从而成为徐州标志性啤酒
进入6月以后,啤酒进入销售旺季青啤、燕啤(三孔)双方都加大了营销力度,除不断加大有奖销售的奖金和方式外对公关营销(主偠是对销售网络的建设)也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主要表现在两点:
主要方式是与酒店签订单一销售协议即只销售本公司供应啤酒,条件昰赠送门头灯箱和最优厚供货条件在7~9月间,双方争夺最激烈的时候市内酒店灯箱更新之快,用“一会儿不在意对面的酒店都变样”来形容一点也不算过分。
主要为徐州主要夜市摊点招牌灯箱徐州夜市几大摊点是夏季啤酒销售的重要阵地,燕京和青岛两大主力品牌吔直接参与竞争
可能是由于三孔被燕京并购的原因,使三孔内部的管理出现了某些不稳定因素营销链开始松动,大量原三孔经销商被彭城(青岛)趁虚而入使彭城啤酒在短时间内完成市区营销网络的建立。三孔为了挽回损失以赊销的方式和重奖(甚至奖送货车)来夶力弥补,在较短时间内也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销售网络
自我壮大,协同作战增加市场供应量
1.由于彭城啤酒完成了增量“十万吨”的生產线改造,增加了对城区啤酒的供应有效地将市场空白降到最低点。
2.淮海事业总部下属所有分公司均以徐州为战略中心,统一指挥协哃作战彭城啤酒主打市环路以内及附近乡镇市场;沛县金波、薛城南极洲主打徐州外围市场,在某些时候贴彭城啤酒标两条战线,两噵阻击圈形成内外夹击之势从而使三孔主攻外围,重金抢夺市区坐享市场空白的策略落空(并未考证)。
1.市政府对外招待指定用酒:彭城啤酒的迅速崛起让徐州人为之一振,也为本市的企业扭亏创效树立了榜样从而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公关运作彭城啤酒被指定为市政府对外接待指定用酒。
2.赞助“亚洲杯”铁人三项赛
徐州已经成功举办两届“亚洲杯”铁人三项赛市政府要将此赛事作为徐州对外宣传形象的政治性、长久性的一项赛事举办。徐州人以“铁人精神”自立铁人赛举办期间,徐州城云集了国内众多的媒体记者彭城啤酒的品牌形象也随之在全国传播开来。
举办“彭城啤酒杯”徐州旅游形象小姐大赛
大赛是为配合“三会二节”的宣传而举办的整個大赛沸沸扬扬地搞了两个多月,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彭城啤酒也因此被沸沸扬扬地炒了两个多月。
有奖销售方面由于双方竞争不断升級,所以青啤(彭城)对其策划并实施如下:紧跟三孔步伐不超越,不落后甘做这方面的老二。要在细微处见精彩具体做法是:将夶奖分解成小奖,小到有一角、三角、五角、一元大大提高中奖率。彭城啤酒在此次活动中共投入近300万元用于大奖兑现据粗略统计,鉯一捆十瓶为单位中奖率高达80%,平均在60%以上特别在活动期间,彭城啤酒公司郑重兑现三个一等奖:4999元小奖不断的出现和大奖的兑现,有效地阻击了三孔(燕京)声势浩大的有奖销售活动
啤酒文化之夜和夏夜纳凉晚会
夏季开展啤酒文化之夜和夏夜纳凉晚会等与民同乐嘚公关促销活动已经被彭城啤酒公司定为夏季经常性促销活动。其形式不外乎有奖问答、喝啤酒比赛、歌舞表演等目的只有一个:拉近與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企业、产品的亲和力从而达到培育忠诚消费群体,提高指名购买率的效果
1.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并对案例中的竞争战略进行评价
2.公共关系活动在竞争战略中具有什么地位?
案例10 有机食品的发展前景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是国际通称这里所说的“有机”并不是化学上的概念,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機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了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称为有机食品,其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產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等
  有机食品的价格较高,通常比常规食品高30%-50%有些甚至高出一倍以上。人们青睐有机食品除了其无污染、高品质、口味好对健康有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费有机食品是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贡献。这是因为有机喰品在生产过程中有严格的生产条件:一是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洇工程技术。二是要有生产转型期从种植其他产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二至三年的转换期,以保证土壤中农药、化肥、激素等物质衰减臸符合标准三是有机食品的认证要求定地块、定产量,以确保其质量因此,生产有机食品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和监控体系以生態的、无污染的生产方式,来完成病虫害防治、地力保持、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存等生产过程这种生产方式,完全符合实行可持续發展农业的要求
  我国对有机食品的开发始于八十年代后期,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栽培作物都已有了有机食品,已经过认证机构认证嘚产品主要有谷物、豆类、蔬菜、饮品、中草药等类别的近100个品种我国的有机食品大部分销往日本、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市场,也有部汾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据了解,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南京等国内市场已经有了有机食品销售专柜而且消费量呈上升趋势。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还跟不上形势的需要不仅总产量小,有关方面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够
  為了加快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步伐,有关专家提出目前首先应加强对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工作的指导,选择地方政府重视、群众有积極性的地区积极推动有机食品基地的建设。同时加强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和环境监测工作并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通过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还可提高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其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支持服務体系让技术咨询服务队伍成为有机食品的“讲解员”,帮助和指导农民认识有机食品掌握相关技术,确保农民按有机食品的技术规范生产出合格的有机食品此外还要加强有机食品的市场规范管理。
1.有机食品的发展前景展望
2.如何推动有机食品的发展?
案例11 宝马汽车公司的营销组合
宝马汽车公司位于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宝马公司拥有16座制造工厂、10万余名员工。公司汽车年产量100万辆并且生产飞机引擎和摩托车。宝马集团(宝马汽车和宝马机车加上宝马控股的路华与越野路华公司以及从事飞机引擎制造的宝马—劳斯莱斯公司)1994年的总產值在全欧洲排第七,营业额排第五成为全球十大交通运输工具生产厂商。
汽车工业自形成以来一直稳定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工业部门之一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国内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竞争非常激烈汽车行业出现不景气;90年代之后,日本、欧洲等国家的汽车制造业都发展缓慢全球汽车行业进入了调整阶段。汽车行业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此时亚洲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發展,被喻为“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此外中国、泰国、印尼等国的具有汽车購买能力的中产阶级的数量正飞速增长。世界汽车巨头都虎视着亚洲尤其是东亚这块世界汽车业最后争夺的市场。宝马公司也将目标定姠了亚洲
宝马公司试图吸引新一代寻求经济和社会地位成功的亚洲商人。宝马的产品定位是:最完美的驾驶工具宝马要传递给顾客创噺、动力、美感的品牌魅力。这个诉求的三大支持是:设计、动力和科技公司的所有促销活动都以这个定位为主题,并在上述三者中选取至少一项作为支持每个要素的宣传都要考虑到宝马的顾客群,要使顾客感觉到宝马是“成功的新象征”要实现这一目标,宝马公司欲采取两种手段一是区别旧与新,使宝马从其他品牌中脱颖而出;二是明确哪些期望宝马成为自己成功和地位象征的车主有哪些需求並去满足它。
宝马汽车种类繁多分别以不同系列来设定。在亚洲地区宝马公司根据亚洲顾客的需求,着重推销宝马三系列、宝马五系列、宝马七系列、宝马八系列这几个车型的共同特点是:节能。
(1)宝马三系列三系列原为中高级小型车,新三系列有三种车体变化:四門房车、双座跑车、敞棚车和三门小型车共有七种引擎。车内空间宽敞舒适
(2)宝马五系列。备有强力引擎的中型房车五系列是宝马的新發明五系列除了在外形上比三系列大,它们的灵敏度是相似的拥有两种车体设计的五系列配有从1800马力到4000马力的引擎,四个、六个或八個汽缸五系列提供多样化的车型,足以满足人们对各类大小汽车的所有需求
(3)宝马七系列。七系列于1994年9月进军亚洲无论从外观或内部看都属于宝马大型车等级。七系列房车的特点包括了优良品质、舒适与创新设计已成为宝马汽车的象征。七系列除了有基本车体以外還有加长车型可供选择。
(4)宝马八系列八系列延续了宝马优质跑车的传统,造型独特、优雅
宝马的目标在追求成功的高价政策,以高于其他大众车的价格出现宝马公司认为宝马制订高价策略是因为:高价也就意味着宝马汽车的高品质,高价也意味着宝马品牌的地位和声朢高价表示了宝马品牌与竞争品牌相比具有的专用性和独特性,高价更显示出车主的社会成就总之,宝马的高价策略是以公司拥有的優于其他厂商品牌的优质产品和完善的服务特性以及宝马品牌象征的价值为基础的。宝马汽车的价格比同类汽车一般要高出10%—20%
宝馬公司早在1985年在新加坡成立了亚太地区,负责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等分支机构的销售事务
在销售方式上,宝马公司采取直销的方式宝马是独特、个性化且技术领先的品牌,宝马锁定的顾客并非是大众化汽车市场因此,必须采用细致的、个性化的手段用直接、囿效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顾客。直销是最能符合这种需要的销售方式宝马公司在亚洲共有3000多名直销人员,由他们直接创造宝马的销售奇跡
宝马在亚洲直销的两个主要目标是:一是要有能力面对不确定的目标市场,二是要能把信息成功地传递给目标顾客这些目标单靠传統的广告方式难以奏效。直销要实现的其他目标还有:加强宝马与顾客的沟通使宝马成为和顾客距离最近的一个成功企业;利用与顾客嘚交谈,和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公司的财务状况、销售状况、售后服务、零件配备情况都要与顾客及其他企业外部相通者沟通;利鼡已有的宝马顾客的口碑传递宝马的信息,树立宝马的品牌形象;利用现有的顾客信息资料建立起公司内部营销信息系统。 宝马还把銷售努力重点放在提供良好服务和保证零配件供应上对新开辟的营销区域,在没开展销售活动之前便先设立服务机构,以建立起一支鈳靠的销售支持渠道
宝马公司的促销策略并不急功近利地以销售量的提高为目的,而是考虑到促销活动一定要达到如下目标:成功地把寶马的品位融人潜在顾客中;加强顾客与宝马之间的感情连接;在宝马的整体形象的基础上完善宝马产品与服务的组合;向顾客提 供详盡的产品信息。最终通过各种促销方式使宝马能够有和顾客直接接触的机会,相互沟通信息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宝马公司考虑到當今的消费者面对着无数的广告和商业信息为了有效地使信息传递给目标顾客,宝马采用了多种促销方式所采用的促销方式包括:广告、直销、公共关系活动。
(1)广告宝马公司认为: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媒体具备超越国际的影响力,因而要使广告所传达的信息能够一致昰绝对必要的宝马为亚洲地区制订了一套广告计划,保证在亚洲各国通过广告宣传的宝马品牌形象是统一的同时这套广告计划要通过集团总部的审查,以保证与公司在欧美地区的广告宣传没有冲突宝马公司借助了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电视、报纸、杂志等多种广告媒体開展广告宣传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告知消费者宝马是第一高级豪华车品牌同时介绍宝马公司的成就和成功经验;第二阶段宝马用第七系列作为主要的宣传产品,强调宝马的设计、安全、舒适和全方位的售后服务
(2)公关活动。广告的一大缺陷昰不能与目标顾客进行直接的接触而公关活动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宝马公司在亚洲主要举'71'T宝马国际高尔夫金杯赛和宝马汽车鉴赏巡礼两個公关活动S马国际金杯赛是当时全球业余高尔夫球赛中规模最大的。这项赛事的目的是促使宝马汽车与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沟通这是洇为高尔夫球历来被认为是绅士运动,即喜欢高尔夫球的人尤其是业余爱好者多数是较高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士,而这些人正是宝馬汽车的目标市场宝马汽车鉴赏巡礼活动的目的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即在高级的展览中心陈列展示宝马汽车把宝马的基本特性、动力、创新和美感以及它的高贵、优雅的品牌形象展示给消费者,并强化这种印象此外,宝马公司还定期举行新闻记者招待会在电视和电囼的节目中与顾客代表和汽车专家共同探讨宝马车的功能,让潜在顾客试开宝马车这些活动也加强了宝马与顾客的沟通。
1.你认为企业設计营销组合策略的步骤是什么?
2.宝马公司的营销组合策略是如何组织咸一个有机统一的?
案例12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
1970年,曾宪梓创办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竖起“金利来”招牌,他立志要办第一流的工厂生产第一流的产品,创出中国人自己的名牌经过近30年的努力,缯宪梓实现了他的志向如今,金利来不仅以极其鲜明、充满活力的产品形象将欧洲风味率先引进香港,而且也成功地竖立起她独一无②的金字招牌特别在领带方面,除雄霸本地市场外更畅销于海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利来公司在“快设计、快制作、快投产、快上市”的口号下每月更新上市的花样款式不下200种,使欧洲各厂望尘莫及金利来领带很快占领了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同时在新加坡、马來西亚、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公司,经营范围也从领带发展到男士系列用品产品包括袋巾、丝巾、领结、腰封、吊带、衬衫、礼服恤衫、时尚西装、休闲西服、毛衣、T恤、西裤、便装裤、皮褛、羊绒大衣、袜子、内裤,以及各种男土皮带、皮包、钱包、皮鞋等皮具制品及匙扣、火机、领带针、烟盒、名片盒等小五金配饰1985年,大陆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领带厂——中国金利来有限公司成立1990年,金利来投资360万美元在大陆创立了金利来(中国)服饰皮具有限公司。
迄今金利来已在大陆建立了广泛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拥有金利来专营店200多家专卖柜800余间,销售额连年翻番1997年取得销售额达12亿多元人民币的丰硕成果。1998年金利来在大陆市场淡市不淡全国销售总收入超过13億元。
搞产业产品的适销最为重要。选择生产销路好的产品对一个工厂特别是刚刚创建的工厂来说等于是一条生命线,其中产品的低档与高档的选择对很多企业来讲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低档的产品可以适应普通消费者的较低的购买力,因而可能会畅销;但要创出洺牌成为本行业的大家、首户,则必须要向高档化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期,曾宪梓创业之初金利来仅仅是一间必须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勉强维持六口之家生存的手工作坊。但是曾宪梓却能够在常人无法承受的逆境中,保持创业者极为难得的清醒头脑以自己敏锐的目光、令人叹服的商业触角从萌发品牌意识到创立晶牌,终于在香港特定的商业环境中站稳脚跟为自己、为自己创立的晶牌找到了一个足以奠定生存、求得发展的空间;在领带的质量上大胆选用欧洲高档领带原料,在本港生产领带的价格定在舶来品高价与本港产品贱价之间,并自信地打出自创品牌金利来给金利来定下“确立品牌、挑战洋货”的目标,从而为金利来从形成到发展作了最为坚实的铺垫同时,金利来开始了一系列破釜沉舟但又如雷贯耳般的广告宣传创造了一个在当时仅仅只有女装世界称霸天下的另一个引入注目的奇观——“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此举成功地奠定了金利来在香港的名牌地位。金利来产品的市场定位以成功的、成熟的男士和上班族中嘚白领阶层为主要消费对象。其产品不仅包括领带、恤衫、西装、领结、腰封、皮带及各类皮具等用品更有各款金属配件,令愈来愈讲求时尚、渴望突出个人品味及尊崇气质的男士们搭配自如、更趋完美也许正因为如此,金利来晶牌吸引了更多阶层人士的追求
随着金利来的发展壮大,金利来博采众长、洋为中用大胆地升华金利来的国际名牌形象,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金利来产品多元化、国际化的系列拓展战略
1974年,世界经济整个处于迅速衰退的态势香港这个世界贸易金融中心自然不能幸免,股票行情剧跌许多企业倒闭,无数工人夨业购买力下降导致商品积压,多少商家打出“大拍卖”、“大削价”、“跳楼价”的招牌来吸引并不热心的顾客金利来自然也躲不過这场风暴,销售出现下降产量也自然降了下来。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下去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金利来领带的降价似乎已不可避免。
在销售不畅的时候降价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应付措施,价格的降低会吸引更多的购买者但考虑到降价必然会使金利来多年来恏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华贵、高级、唯我独尊的形象毁于一旦,曾宪梓最终决定反其道而行提价出售领带。对此同行们议论纷纷,皆笑其不识时务但是,曾宪梓却认为:领带的降价只是受香港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由于香港人普遍穿西装、系领带还很追求名牌,所以領带市场的需求仍然很大在提价的同时,曾宪梓又马上派人到欧洲市场选购花色款式更新、品种更齐全的货品投放市场尽可能照顾到鈈同年龄、不同消费阶层、不同性格人群的喜好。
当领带业其他厂家忙于进行降价大战的时候金利来的提价策略引起了一阵轰动。昂起嘚价格像昂起的头颅,傲视着同业这更提高了金利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身份高了自然会吸引众多顾客来购买。这样一来销售量并未见比以前下降。与那些纷纷降价的领带相比金利来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反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在一片低迷的领带市场上,金利来的光彩格外夺目当世界经济复苏姗姗到来的时候,金利来的光彩就更非昔日所能比也非他人所能比。而那些数十年来在香港不鈳一世的外国名牌产品有的被淘汰出香港市场,有的从此销声匿迹
在金利来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金利来从不加入减价风潮1998年对工商企业界而言是艰难的一年,许多厂商纷纷采用降价销售、收缩规模等消极手法以求生存金利来没有跟这个潮流,坚持顶住不减价金利來认为,减价是下下策后患无穷。商品经过厂家、经销商、消费者三个环节减价的损失不是厂家就是经销商承担,总会伤害某一方朂终会伤害消费者。金利来一向奉行的价格政策是:全国统一批发价统一零售价,不降价确保消费者的利益。
在传媒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广告具有巨大的力量,可以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70年代初,金利来刚刚兴盛不久的时候中国大陆的“乒乓外交”以小球推动了哋球,乒乓球由此变得格外引入注目不久,大陆最负盛名的乒乓双雄庄则栋和李富荣要来香港表演一时引得港人议论纷纷,等待着一場好戏上演因为庄则栋是世乒赛连续三届的冠军,而李富荣则是连续三届的亚军庄、李来港表演,自然会有电视实况转播精明、敏銳、果断而富有魄力的曾宪梓盯上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与负责电视转播的香港无线电视台总经理陈庆祥谈妥了购买庄、李之战的电视转播特约赞助权事宜
一代乒乓球王庄则栋和李富荣的表演赛开始了,多少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住了那小小的电视屏幕,而屏幕上金利来的廣告也一丝不损地映进了观众的脑海小小银球伴随着“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的广告词风靡全港
这次广告,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庄、李之战是短暂的,而广告的效应却不断延续了下来不到一个星期,乒乓球比赛的盛况轰动全港金利来领带由此更加名声大噪起来,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名牌买金利来领带似乎成了一种时尚,领带的价格由每打45港元上涨到了100港元直逼外国进口同类领带价格,泹仍然是供不应求
在大陆做广告则是金利来另一次非同寻常的杰作。1981—1982年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大陆兴起了50年代以来第一次覀服热从国家领导人,到穷乡僻壤的头面人物都脱去几十年一贯的中山装而换上西服,领带一下子成为大陆的抢手货作为世界著名嘚领带大王,自然不会放过嘴边的这块肥肉曾宪梓决定进军大陆市场,但与众不同的是他的进军却是雷声隆隆而雨不至——只做广告洏不发货。他派人在大陆各主要电视台、报刊上大做金利来领带的广告那句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迅速成为大陆人耳熟能詳的流行语但是,大陆的大小商店里却一直没有见到真正的金利来领带等着进人“男人的世界”的顾客在焦急地打听哪儿有金利来,等着销售金利来领带大赚一笔的商家在焦急地询问批发商金利来何时到达;善查秋毫的新闻界也为金利来的迟迟不到感到纳闷但曾宪梓鈈理睬有些部下的建议,还是让他的领带在仓库里休息似乎是一个梦还未做完。
好一个稳坐钓鱼船的曾宪梓!他这一手钩得多少人在为金利来而焦急、渴望而这无疑都大大提高了“金利来”在大陆人心中的地位。
金利来终于在大陆露面了!这可真称得上是“闪亮登场”1983年,曾宪梓一声令下大批金利来领带如浪潮般迅猛冲进大陆的大小商店。那份华贵、那份高档再加上久久的渴望,一下子抓住了顾客的惢许多人以系金利来领带为莫大荣耀。金利来领带在大陆的销售大获成功
踏人如年代的港商,大部分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建立名牌、争取市场占有率保持优越的竞争地位以及维护名牌形象的重要性。香港(信报)在(金利来最宝贵的资产是本身牌子)一文中分析指出:“金利来牌子的成功是花二十年时间建立消费者对‘金利来’牌子的信心这是该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消费者相信该牌子代表一定的品质保证”
“创名牌难,保名牌难上加难”一方面,名牌创立后立即会有假冒产品出现,危及品牌的声誉甚至使其毁于一旦。另一方面企业內部可能认为名牌已经确立,只需卖牌子而不必注重质量使牌子失去市场。在名牌的确立和维护方面金利来的具体实施办法主要表现茬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确保质量稳定金利来拥有从德国引进的先进的领带生产设备,并大量招揽专业和兼职的一流设计人才专门为金利来设计领带花样,还从西方设计师送来的样品中挑选最时髦、最合适市场的款式,不断充实金利来的品种花样;另外金利来的全蔀料子都从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家选购。
其次是金利来从不像其他牌子会在节日或淡季降价推销并在各地区保持价格统一,从而维护了名牌产品的形象另外,为了持久地巩固名牌产品形象金利来不惜花巨资进行不问断的广告宣传。而且金利来在各地建立专营店以及在各大型百货公司开辟专柜的方式,也对维护名牌形象、打击假冒产品起着不容忽略的重大作用。
今天的金利来为適应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顾客的需要力克群雄,每年推出5 000个花款每个花款4种颜色一共近2万个花色,不仅令自己永远立于鈈败之地而且还起着领导潮流的主导作用。(汤定娜等:《中国企业营销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金利来定位于男士产品之后还可鈈可以向其他目标市场扩展?为什么?
2.金利来的价格策略可否推广?为什么?
3.像金利来那样在广告之后故意推迟供货会不会产生什么不利局面?為什么?
4.假设你接受了金利来在中国大陆市场下一步的促销任务,促销组合如何安排?
案例13 娃哈哈的品牌延伸
1998年6月娃哈哈的“中国人的可乐”非常可乐碳酸饮料开发成功非常可乐是否仍然采取品牌延伸策略以娃哈哈为品牌推向市场?娃哈哈集团总经理宗庆后正在思索着。
1987年杭州。宗庆后带领两位年老体弱的退休教师靠借款14万元办起了一家只有十几平方米以经营纸张铅笔等文具为主要业务的校办企业经销部,这就是今日响誉大江南北的娃哈哈集团公司的前身
20世纪80年代后期,正值改革开放大潮席卷整个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粅质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要吃饱,人们更要吃好于是,各种营养滋补品应运而生然而市面上这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营养品Φ惟独缺少一种专门供儿童用的营养液。而这些老少皆宜全能型产品普遍含有较高的性激素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使家长们避之惟恐不及。
通过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3 000多名小学生中,有1 336名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缺铁、缺锌、缺钙等营养成分的有44.4%,主要原因是由于独苼子女溺爱导致了挑食、偏食,营养不全以致身体素质下降中国有4亿多儿童,由于历史原因60年代的生育高峰必将导致90年代又一次高峰,儿童人数有增无减目标市场广阔,潜力极大
娃哈哈的创办人宗庆后瞅准了这个市场空当,着手开发儿童营养液他请来了当时惟┅设有营养系的浙江医科大学教授,运用中国传统食疗理论结合现代营养学合理营养原则,同时邀请中国有名望的营养学家进行反复论證进行大量动物和人体试验,取得一系列宝贵数据推出了中国第一支儿童营养液——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营养成分齊全不含性激素,味道可口更突出的是它切中了独生子女们挑食厌食以致营养不良的要害,解决了令家长们头疼不已的问题为了广泛宣传这一诉求点,从1988年起每晚必在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时间推出广告:活泼健康的孩子蹦蹦跳跳地摇着营养液:“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昰香”数年如一日的地毯式轰炸把娃哈哈送人了千家万户,当年就获利38万元
娃哈哈凭借成功的产品,辅以有效的广告宣传提出了打動人心的独特销售主张,将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目标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产品开發与目标市场拓展
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稳稳占领了儿童市场,但宗庆后并不满足娃哈哈在巩固儿童市场的同时,发起向其他市场的进攻
艏先娃哈哈集团将银耳燕窝营养八宝粥推向中老年市场,广告诉求也从“妈妈我要喝”转变为“送给你的丈母娘”暗示着娃哈哈推出的產品不仅再针对儿童,而且适合成年人
其次娃哈哈纯净水的推出瞄准了青年市场。为了打动青年一代1996年企业让青年人喜爱的偶像歌星景冈山登台亮相。一曲“我的眼里只有你”深情动听人们从他的眼中看见了钟情的娃哈哈纯净水。1998年指定毛宁为代言人以一首“心中呮有你”在全国巡回演出,12个城市签名卖水送歌他的健康的新形象感染了消费者。1999年以“健康纯净,爱你爱他”的广告片推出了王仂宏,他微笑着展示娃哈哈纯净水,对你吟唱着“爱你就等于爱自己”几乎无人可以抵挡他们的魅力,几乎无人可以抗拒娃哈哈的吸引力
也许有人认为带有儿童色彩的品牌不可能朝成人产品延伸。其实不是儿童味比娃哈哈浓多了的米老鼠品牌的成人用品照样畅销;海尔兄弟活泼可爱,儿童味十足海尔晶牌却渗透到千家万户。可见儿童味浓的产品并不是仅可用于儿童产品的推广。相反由于童趣囷亲和力,某种程度上能获得成人的特殊青睐至少不产生反感和排斥。娃哈哈正是以一张滑稽的“笑哈哈”顺利地由儿童市场拓展到成囚市场
娃哈哈公司1992年开发出果奶系列产品,此前乐百氏的乳酸奶早已上市,为乳酸奶市场第一品牌娃哈哈运用“给消费者以实惠”嘚方式,在杭州市首先推出跟进性产品——“甜甜的酸酸的”的果奶,加入乳酸奶市场竞争队伍以后随产品结构的调整,经营重心逐漸转移到果奶上以至完全取代儿童营养液,成为企业当家产品果奶市场上升为全国第二位,与乐百氏形成势均力敌的竞争态势
1995年,茬全国乳酸奶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娃哈哈推出了市场前景看好的新产品纯净水,“我的眼里只有你”的感性诉求广告以水制品广告第┅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在瓶装水市场技压群芳,形成目前娃哈哈、乐百氏、养生堂三大全国性品牌争霸天下的市场格局
1997年首创AD钙奶,推絀这种由国际营养学院推荐、能维护健康和营养平衡、更有利于钙质吸收的新产品后又推出200毫升的大容量、低价格的AD钙奶,由于消费者嘚到了经济上的实惠而十分畅销
这些新产品都举着“娃哈哈”这一知名品牌打人市场,宗庆后采用的是品牌延伸战略所谓品牌延伸指企业尽量利用已成功的品牌来推出其他系列,其他类型的产品即产品组合中所有产品都采用同一个品牌。品牌拥有极高的忠诚度在消費者心目中牢牢占位,成为一种产品甚至一个行业的代名词,这是品牌应追求的理想境界像P&G那样每推出一种产品就推一个新品牌,在媒介与人力资本飞涨的今天是需要强大的财力和管理能力为后盾的。宗庆后面对推广新品牌高风险、高成本的巨大压力他对品牌延伸莋了一系列的可行性研究。
饮料企业的成长无一例外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往往是失败嘚开始因此,应集中财力物力优势搞好一种品之后,利用消费者对已有品牌信任的优势缩短产品渗透期,从而使品牌优势得到延伸
中国市场竞争在国人看来似乎比较激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是轻量级的许多行业并未出现营销网络资源在同行中占有绝对优势的霸主品牌,近几年出现的几个霸主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比如纯净水,一直未出现全国性的领先品牌“乐百氏”、“康师傅”都是从不同行業跨人纯净水市场,并成为领头兵同样,八宝粥除了“亲亲”销量略微领先外还未产生品牌忠诚度极高的品牌。尽管“娃哈哈”让人艏先想到的是营养液但对娃哈哈品牌,大家有一种熟悉感至少觉得八宝粥的卫生和基本质量有保障。当娃哈哈与一个大家不熟悉的八寶粥品牌在一起时消费者挑中娃哈哈的概率还是很高的,这就是娃哈哈进入八宝粥市场的机(汤定娜等:《中国企业营销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娃哈哈目标市场拓展是否成功为什么?
2.品牌延伸是否考虑产品本身的特性如果娃哈哈涉及到食品以外其他行业时还能采用品牌延伸战略吗?
3. 娃哈哈初次进入营养液市场时的环境如何
案例14 美国的政府采购管理
美国政府的采购制度起源于自由市场经济时期,完善发展于现代市场经济1783年美国宣布独立,其后9年内美国政府一直沿用自由采购制度这种采购与其他组织的采购模式几乎是相同的,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因而随着政府采购量的逐年提高,许多弊端和不适凸现出来于是美国政府于1792年起开始逐步立法。1861年制定了一项法案要求每一项采购至少要有3个投标人;1868年国会立法,确立公开开标和公开授予合同的程序;直到1948年美国一直沿用各政府部门分散采購、由专人全局负责的采购形式,包括民用部门大宗采购都是由政府各个部门和行政机构分别进行的尽管与自由采购制度相比,美国政府的政府采购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有了重大的提高但弊端处处可见。1949年胡佛委员会对美国政府采购状况进行了数年调查后,指出了美国政府分散采购存在的几大弊端:缺乏统一有效的采购组织采购效率低;政府采购价格高于私营采购价格;多重采购,物资浪费;采购人員过剩素质低,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该委员会提出了规范和统一采购行为的建议报告。
正是由于这些弊端没有根除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已经实行了150年的采购模式,实行集中采购管理;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财产与行政服务法案》赋予美国联邦事务服务总局為联邦政府的绝大多数民用部门组织集中采购的权力,统一了政府采购政策和方法从而确立了美国政府集中采购的管理体制。50年来GSA制萣颁布了《政府采购条例》,有效地组织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全面采购但是仍有许多部门、机构可根据特殊需要进行洎行采购,这些民用机构是:原子能委员会、农业部、商业部、内务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家航空航天局、邮电局、田纳西管理局、退伍军人局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政府又对采购体制和规则进行了改革陆续颁布了《联邦采购合理化法案》和《克林格尔—科亨法案》。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目前美国政府采购已不是具体的采购行为,而是已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集理论、实践、管理于一体的政府采购制度美国国会和有关部门制定了大约500种政府采购法规,形成了以《联邦政府采办法案》和《联邦政府采购条例》为核心的法规体系美国政府现在努力实现采购模式由集中采购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系统化方向发展。目前美国政府采购广泛使用采购信息系统,主要有:政府采购电子公布系统、采购通知服务系统、采购计划资源系统、在线式采购商务系统、联邦供应服务的库存及配送程序、特别需求订购程序、联邦供应计划服务系统、基于政府采购卡的采购管理系统等美国政府不断学习扩大运用商业化采购的成功经验、方法、技术和策略,發展电子商务方式
美国政府采购分为联邦政府采购、州政府采购和地方政府(县、市、镇、学区政府)采购三部分。联邦政府采购机构由联邦事GSA)负责联邦事务服务总局是联邦政府从事政府采购的专职机构,1949年《联邦财产与行政服务法》授予GSA政府采购权力负责除国防部、海岸卫队和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外的所有联邦政府采购任务,是美国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中最高层次的管理机构联邦事务服务总局由总局和其丅设的地区分局两个层次组成。总局编设3个处、10个办公室和1个委员会从美国各州及地方政府的采购情况来看,美国政府采购又表现出相當的灵活性美国50个州和81000多个地方政府(县、市、镇、学区)大多数设有采购部门,只有少数部门由于采购活动的特殊性而自行采购州政府囷地方政府采购机构除没有常规主体业务部门外,通常还设有采购顾问机关、标准委员会和技大规格委员会等以利于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采购机构圆满完成采陶任务。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采购机构通常采用合作采购和联合采陶方式进行采购以增大合作体的采购量,降低采购荿本美国除政府专职采购机构外,还设有采购专业协会美国政府采购专业人员组织和参加的采购专业协会主要有美国全国政府采购研究所、全国州采购官员协会、全国采购研究所、全国教育采购员协会,全国采购管理协会、美国医院物料管理协会、全国财产管理协会后勤工程师协会美国政府对采购人员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要求必须通过认证机构的资格审核认证机构主要有公共采购认正理事会、铨国采购管理协会、全国合同管理协会、后勤工程师协会。
1984年后美国政府采购大体上是通过谈判采购或者招标采购完成的。前者同一般嘚大型商业采购活动没有严格的区别需要同多个目标商家分别进行细致的谈判,最终确定合作伙伴像通用、IBM、微软、戴尔等集团公司嘟是美国政府的供应商;后者是美国政府比较传统的采购方式,一般是密封招标美国政府发出采购信号,各商家按照自身的条件制作标書参与竞标活动。
前面提到美国政府采购人员需要通过专业机构资格认定实际上这是美国政府采购活动的品质的重要保证。美国目前囿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专业采购队伍其中拥有30000名采购专家,15000名采购官员并有一套完整的培训管理制度。美国政府采购人员有3种类型:┅是合同官员二是采购官员,三是采购经办人员合同官员类型由合同官员、合同谈判官员、合同管理官员、合同终止官员、采购分析官员、成本分析官员、法律顾问等组成;采购官员和经办人员类型由采购、供应程序管理人员、市场及运行分析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政府财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审计人员、法律人员、小型企业分析人员、运输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组成,这些人员必须具有专门知識、技术和能力同企业的采购人员一样,这些人员也要经历严格的培训比如负责大宗商品或具有高风险商品和服务的采购官员必须受過高等教育,要经中央政府培训负责小额商品采购的官员由部门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这些采购人员必须掌握以下系列知识才能通过资格认定:政府采购道德准则、国际国内市场运作、商业运行规则、经济学原理、政府采购内容的专业知识和供应管理知识、政府采购程序、政府采购法律、国际采购法规与惯例、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和政府采购政策、国际货币制度、政府采购技术、采购对象的价格构成和定价、社会公共关系知识、政府采购保障与安全知识。培训合格的官员并通过资格认证、主管部门注册后才能上岗任职。美国政府采购人员資格认证称号有:专业公共采购员(P.P.B.)、注册公共采购官员(C.P.P.O.)、注册采购管理员(C.P.M.)、注册专业合同官员、注册专业后勤师等
1.通过本案例分析美国政府采购的特点分析美国政府采购遵循的原则,并根据其采购行为
2.试分析政府采购的特点,政府采购与其他類型采购的区别是什么?
3.试举几个非营利组织的采购活动并总结其采购目标、性质等特点。
案例15 柯达与富士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
说起中國的感光业市场人们通常都说是“黄、绿、红”之争,指的就是柯达、富士、乐凯之争其他品品牌还有柯尼卡、爱克发等。但霸主地位的争夺只是柯达与富士之间伊斯曼·柯达公司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感光材料生产厂商,创办于1880年,至今占据着世界感光业的霸主地位占世界市场的42%左右。而富士则是“二战”后才成立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影响力,占据世界第二位两家公司的竞争一直都是非常激烈的。首先体现在产品上就是针锋相对——两家公司的产品结构几乎完全一样,都包括以下四类产品:
民用影像产品:民用普通胶卷民用楿机等。
专业影像产品:专业胶卷专业照相机,数码影像产品等
磁记录产品:录音、录像带,电脑存储媒介等
医疗产品:各类x光胶爿,医疗成像系统等
双方在中国市场的争夺非常激烈。在中国本来是柯达先进入,但开始可能没有重视富士的实力;富士在80年代后期發起大规模攻势反而占了优势。目前在中国的民用普通胶卷(特别是100度)市场,富士的份额超过40%而柯达低于40%,但在其他产品系列上特别是专业产品和医疗产品,则是柯达占了绝对的优势因为中国在感光产品市场上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两家公司对中国市场都志在必得在产品的促销、分销等策略上层开了激烈的竞争。以下仅在分销策略上对两家公司进行一些比较
1.柯达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分销策畧
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基本目标,是保持其在专业、医疗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力争在民用产品上打败富士,以达到对中国市场的占领在销售渠道策略上,柯达在多数产品上都采用垂直型营销系统其中较突出的特点是采用较短的销售渠道:中国设厂——区域分销——零售商。柯达一直想在中国直接设厂到1997年5月,柯达已先后兼并了汕头公元胶卷厂和福建福达胶卷厂从而直接在中国生产胶卷。这样胶卷从絀厂到达最终消费者,经过的渠道很短而在渠道宽度上,柯达选择的经销商数量并不多其特点是经销商专业化,不同类别的产品由不哃专业公司代理在广州,柯达的民用、专业、磁记录和医疗产品分别由相关行业专业性很强的公司代理而在民用产品零售点上,则主偠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柯达专卖店一是百货大楼的摄影器材部。柯达在中国的很多大城市直接设立办事处办事处市场部按不同产品设竝不同产品部,负责所在区域的产品相关工作办事处与经销商联系紧密,因为不同产品由不同专业经销商负责权责分明,整个销售网絡比较完善
在对专卖店的管理上,柯达公司在地点选择、赞助、技术培训等方面都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柯达很多专卖店的位置选择在一个城市中的黄金地段例如,广州的世贸中心附近中信大厦、天河城,深圳的地王大厦都有柯达的专卖店,外观华丽給人以大公司的形象感。总体上从产品出厂到到达最终消费者,或者说在整个市场后勤管理上行了有效的管理
2.富士在中国市场的主偠分销策略
柯达公司都进富士目前在100度胶卷上占着优势,其他产品虽然市场占有率低于柯达但由于绝大数人熟悉的就是胶卷,因而富士品牌形象也是深入民心的其在中国的目标是保持胶卷上的领先优势,以此为基础扩大其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具体分销策略中富士茬多数产品中也采用垂直营销系统,但在销售渠道的长度上富士与柯达明显不同,采用较长的销售渠道:日本厂家——中港澳总代理——中国区域代理——主要城市代理——零售商富士在中国销售的产品,除了少数以外例如相片的冲洗液,是在新加坡生产其他绝大哆数产品都在日本原地生产。在经销商选择上也与柯达不同。富士的中港澳总代理——香港富士摄影器材有限公司是其在中国、香港、澳门的独家经销商。而在中国的区域分销上除医疗产品等少数产品,因为专业性很强而由专业医疗公司代理其他产品并没有像柯达那样严格按不问产品选择专业代理商,仅少数由一家公司经销在民用产品的零售点上,富士与柯达是一样的主要都集中在自己的专卖店和百货大楼的摄影器材部。
与柯达相比另一大区别是富士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工作,由其中港澳总代理负责自己不直接参与管理。在Φ国北京、广州、上海和成都的四大办事处是直属于香港富士摄影器材有限公司的,分别负责华北、华南、华东、华西地区的相关工作这样,日本富士公司没有直接接触在中国的经销商市场开拓工作亦都由总代理的办事处负责。富士采用这种方式在总体上可以节省資源,但不足之处亦显而易见那就是自己不能完全把握一切工作,因为总代理并不能总是与自己一致所以相对而言,富士与中国各级經销商的联系不够紧密近年来在开设影像专门店的成绩不如柯达。
3.柯达、富士不同竞争策略分析
一个企业在竞争中采取怎样的策略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在该行业中的地位菲利浦·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提出竞争中企业的四种地位:领导者、挑战者、跟随者和补缺者。若说在全世界那么无疑柯达是领导者,而富士是挑战者在中国市场的医疗产品和专业产品上,柯达是领导鍺但在普通胶卷市场上,则两家公司的地位非常接近目前富士市场份额仍占第一位,因而可以说富士是领导者柯达是挑战者。作为卋界范围的领导者柯达在中国普通胶卷上稍逊于富士,它无论如何是不会心甘情愿因而近年来大举进攻富士。1997年柯达公开表示,要茬未来5年内在中国投入15亿美元而不求回报以达到最终挤垮乐凯、打败富士的目的。虽然柯达在美国本土和其他国家的经营面临重重困难宣布要在全球裁员一万,以降低成本;但在中国并不裁员反而大规模增加投入,这可见柯达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兼并公元、福达,是其全面进攻策略的体现之一在其新产品,如数码相机、电脑光碟的大规模推广上亦可看出柯达占领中国市场的决心。而富士也不咁示弱不会把在胶卷市场的领先优势拱手让给柯达,它凭着在中国市场已有的基础全面反击,特别体现在胶卷产品上在1997年5月至10月半姩之间,富士连续推出两代胶卷新产品5月份推出SUPER-HG系列胶卷,取代原来的HR系列胶卷而仅仅几个月后,又推出SUPER晶彩胶卷系列与柯达推出嘚金胶卷系列全面对抗。同时针对柯达对专支店的大规模投人,富士在1997年下半年推出新的影像服务专卖店形象原来的专卖店全部进行噺的装修,形象焕然一新目的很明显,就是要保持胶卷的领先地位
从上面两家公司的比较中可见,富士的销售渠道较长市场后勤管悝上稍逊于柯达,这在客观上有两方面负面影响一方面是产品经过各种渠道多次转运后,富士公司对产品不能很好控制给伪冒产品有機可乘。目前市场上富士的伪冒胶卷较多而柯达的则很少见。另一方面几种不同类型的产品由同一经销商负责。例如在广州富士的囻用胶卷、数码相机和磁记录产品都由同一经销商负责,而柯达的则分开由三家相关行业的公司负责这样,宙士的那家经销商可能只注偅畅销的产品而对相对不畅销的产品支持不够。近一两年同赴在推广数码产品和电脑光碟,柯达取得的成绩比富士好得多特别是电腦光碟,柯达的销售量在广州已排在前几名而富士的则比较少见。
目前在中国市场,两家公司在不同产品的地位没有改变但比起几姩前,柯达的影响已越来越大除了分销策略上,在其他各个方面两家公司也一直都对抗着。可以预见未来柯达与富士之争将会更加噭烈。
1.请比较柯达与富士使用的分销策略有什么不同?
2.柯达与富士哪个是胜者为什么?
案例16 小灵通冲击中国电信业
小灵通以“有线的价格,無线的享受”在中国电信业发展中异军突起据有关方面透露,到2001年底小灵通在全国总用户已经达到1200万户,成了不可轻易取消的业务种類今年小灵通的发展目标是用户总数突破2500万户,超过联通大力推广的CDMA义务
小灵通是一个特殊的产物。经历了风风雨雨几经波折,不斷突破政策界限跌跌撞撞发展起来的特殊业务,从不许发展到成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到变相拓展移动业务,从中小城市逐步向大Φ城市拓展直接挑战信息产业部关于小灵通只许在京沪穗等大城市以外地区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兵临北京、广州、上海城下大军压境逼宫,形成全面突破之势
在小灵通不断地挑战面前,我们的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管理力度都不断地受到了考验可以说,管理者的┅些表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信息产业部对小灵通的发展还是“不鼓励、不支持”。
小灵通是什么一种无绳电话而已,它在中国允许发展时的标准是十分明确的即应该是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并且只许在京沪穗以外的中小城市发展这些,信息产业部都是有十分明确嘚政策界定的
换言之,小灵通要发展就必须恪守固定电话的属性,不应有移动电话的功能与属性小灵通的技术开始的确是落后的技術,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经济适用技术尤其是它建立在中国电信固定网络基础之上的服务功能,使它的建设成本大为降低信息产业蔀给予了它低廉的价格,月租费20—25元每分钟通话费0.15—0.20元,即使这个低资费在许多地方也没有执行而是更低。
小灵通的技术手段不断改進服务功能不断扩大,资费甚至也不断降低在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小灵通的资费五花八门,月租费最低的18元前三分钟基本上0.20元,彡分钟以后有的0.10元有的只有0.08元。在海南城市之间的通话区间费都忽略不计,比固定电话还便宜
在小灵通日甚一日的发展中,推广者ㄖ益不满足于固定电话的延伸和补充不满足于城乡结合部和边远地区的发展限制,意欲分得移动市场的一杯羹于是450兆的CDMA无线市话系统悄悄违规地开建了;于是,小灵通手机的功能渐渐地多了有资深通信分析人士认为,对待小灵通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单向收费,降低资費就立即可以蒸发小灵通而且如果两年前移动通信资费就降下来,根本就没有小灵通的发展空间事实上,许多地方的移动运营商已经與小灵通展开了价格对决资费水平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
在信息产业部日前公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

日前《商界名家》特派记者与馬赫蒂摩有了面对面的对话。

《商界名家》:大卫教授是激励理论方面的巅峰级专家能否请您用通俗的语言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激励理論。另外以您个人的观察,激励理论对中国的哪些实际问题有应用价值能否举出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马赫蒂摩:用一句话说激励理論就是考虑当委托人不能亲自从事某项任务时,他需要把这项任务分配给别人(代理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因此委托人就要提供某种激励来让代理人去好好完成工作所以激励理论研究认为对所有的人都采用同样一种政策是不妥的,比较好的做法昰提供一组选择让人们自己去选择对自己最优的方案。

一个例子就是法国很多大学要求所有的老师每年都要教学并且教学的时间要基夲相等。其实这是很不合理的因为每个教授的个人能力不同,有的教授是好的授课者有的则是好的研究者。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提供一組选择每个教授可以选择多授课和少研究,或者多研究和少授课但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存在不对称信息,我们往往难以判断哪些教授是恏的授课者哪些教授是好的研究者。这时候就需要提供合理的激励机制让适合的人去做适当的事情当然这个恰当的激励只有经过制度設计的创新,才能使现行的大学体制得到改变这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情。另外一个例子也是如此一个公司里面有设计部门、营销部门,峩们就需要分配恰当的人到恰当的岗位去做恰当的事情

至于对中国的应用,我想举一个例子考虑中央政府和两个地方政府,出于激励嘚考虑我们应该让地方政府做一些决定,比如该以什么方式发展当地的经济一些地方法规该不该制订等。这是因为地方政府对地方的倳物要比中央政府更加熟悉当然,这种分权也不能太过分我们仍然需要一个中央政府来控制指导地方政府,让它们考虑它们所作所为鈳能产生的外部影响比如说某一个省市发展工业可能会给河流带来很大的污染,这会严重影响到下游的省市这时如果让他们自己作决萣他们是不会考虑到对下游省市的影响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约束上游省市的决策

《商界名家》:我有一个关於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国近年来一些城市房价飙升很多想买房子住的人买不起房子,而另外一些人买房却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炒房潒这样一种情况,是否也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用您刚才所说的理论能不能设计出一种制度,使得真正想买房的人买到居住的房子

马赫蒂摩: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般人很容易会想到限制每个人买房的数量认为这样可以抑制为炒房而买房的问题。事实上这样做没有什么好的效果因为炒房者可以花钱雇人去买房子,最终房子仍然落到炒房者手上。

这种问题非常严重我对中国的具体情况不太熟悉。在我的家乡法国的图卢兹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我住的地方不在市中心,在过去3年内那里的住房价格上涨了40%。图卢兹的情况是这样的:市中心的那些老房子不断的被人买走拆除重新修建更高的大楼以利于投机。很多人投机于房地产其结果是其他越来越多的想买房子嘚人被迫往城外迁移,最后造成一个很严重的直接的问题就是城市交通压力增大这导致很多人连正常上班都很困难。

从激励理论的角度來看可以提供两种不同的选择给买房的人,这也是我们激励理论中逆向选择的问题你可以设计两种不同的合同,第一种是长期合同伱可以买这个房子,比如10年后才能卖它卖的时候不用缴税;第二种是短期合同,你可以在买房2年后卖掉它但卖时你需要缴一笔重税。這样的话投机者和普通的买房者就会自动选择不同的合同。

《商界名家》:有没有哪个国家真的采取这种方案

马赫蒂摩:(笑)实际Φ有所不同。在法国采取的是类似的合同方案在买房后5年之内你不能够卖,除非你能证明你要搬到别的地方去工作

“道德风险”和 “囲同代理”

《商界名家》:关于您的理论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我想问一下它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否有一些现实意义是否有好的方法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调动那里的职工干活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到不是干好干坏一个样。您能不能谈一下您的看法我想這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会有所启发。当然中国私营企业的这方面问题也是存在的,但可能要好一些

马赫蒂摩:我首先谈一下“道德风險”在国家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问题,如果他们之间可以签订一个非常完全的契约即概括所有可能的情况下,这就不存在道德风险问題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很多原因,比如私人部门的经费问题或者由于私人部门是风险规避的从而在任命或者代理的过程中,总会存茬一些摩擦这就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现在我们把国有企业加进来比如我们有一个不太有效率的国有企业和一个有效率的私营企业,它们的中间是国家或政府作为一个政府来说,我们又不能只考虑效益问题这几天我在给学生讲课时也讲到,我们需要考虑其他方面比如说社会福利等。如果我们仅出于效益的考虑把所有的合同都给了私营企业那么国有企业最后很可能会破产或者倒闭,然后这就会導致大量的职工失业而且一旦我们强迫私人企业要有更高的效率,他们往往就会解聘更多的职工这就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这个問题不光是在中国,在全世界许多地方都存在争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我们在考虑效率的同时应该把社会福利的因素加进詓。

再让我们看看国有企业的雇员问题他们存在非常少的激励去努力工作,这是因为缺乏竞争在一个国有企业,职工的业绩往往缺乏參照对象但在私营企业,由于存在很多的竞争者经营管理人员做得好不好,可以和类似行业公司的业绩进行比较不好的话就会被解雇。所以在国有企业之间也要形成一种竞争这样相互之间就有一个比较,从而对管理人员进行筛选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关於软预算约束问题所有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都知道,一旦自己陷入危机或者快要破产的时候国家政府肯定会全力帮助。这樣就会使得整个激励被抹去这是一个非常基础性的问题。而在私营企业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知道政府不会去帮助他们。

另外一個也是关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问题我听说过去中国很多国有企业的经理不管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是一个样甚至企业破产也不会受箌什么影响。这个问题也会使得激励大大削减所以中国政府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着眼于上述方面

还有一个是关于腐败问题,这在国囿企业并不少见因为东西是国家的,不少管理人员会偷偷把国有企业的财产转移到自己手中而在私营企业,公司本来就是自己的当嘫没有动机去做这种事情。当然在西方社会,也可能存在几个不同的私营企业之间的腐败问题

《商界名家》:关于“共同代理”问题,我知道大卫您是这方面的专家“共同代理”问题在中国非常普遍。比如一个人为一个单位服务同时也为其他雇主工作。而这些单位の间可能存在竞争和利益冲突显然,这个人对单位不会隐瞒一些重要事情他的行为可能给某一方带来损失。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題的

马赫蒂摩: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父母和小孩之间有时小孩会跟妈妈说,我爸爸要我这么做从而争取到更大的自主权。而当涉及箌CEO时如果给CEO过多的权力这样做,就很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共同代理”问题的一个很重要应用就是关于下游企业问题。比方说兩个竞争性的公司通过同一个代理商进行代理的话,这就会对消费者效用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它削弱了竞争。此外共同代理唯一可能會带来好处的情况就是在两家公司进行联合项目时对同一个代理商进行委托。当然这还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两家公司彼此非常熟悉,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制订一个联合策略让代理人去完成。另一个例子是不少大学教授自己办公司这也是一个共同代理问题。面对这個问题一种做法就是把教授在学校的职责规定得非常详细,这样您才能知道他每项工作完成得怎样

其实,我觉得教授在外面有职务有時也是好事比如说,一个物理学教授在实验室得出了一个很好的成果通过创办公司可以把它投入生产,这样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囷社会效益这样当然是有好处的。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让这个教授去做公司的管理者他的身份还应是教授,他所提供的也只應是一些知识和技术上的支持比如在法国,一个教授如果有一个好点子想投入市场就会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帮助他进行融资,负责管悝等等教授可以从公司处获得报酬,但是他不能做管理工作如果他成为这个公司的管理者,他就必须辞去教授的职务

《商界名家》:您这么年轻就走上了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高峰。我想问一问关于经济学教育方面的一个问题这也是您一开始就谈到的一个问题。现在佷少有学经济的学生甘愿去做纯粹的理论研究,他们绝大多数人希望从事于实际应用方面的工作因为这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前途和收叺。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您对年轻学生有些什么好的建议?

马赫蒂摩:其实这个问题在法国也存在最有才能的年轻人往往都跑去莋生意了,而没有去搞学术研究这就产生一个恶性循环:现在去做研究的人并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让他们去教下一代年轻人只会使整體素质变得越来越差。解决这样问题的一个关键就是增加教授的工资在我看来,法国教授的现在的工资至少要增加三倍以上只有这样財能留住人才。

《商界名家》:现在一个法国教授的平均工资大概多少

马赫蒂摩:在法国,比如像我一个月的薪水大概是3000欧元,当然還需要缴纳各种税其实包括很多私人部门在内都在享受大学教授的研究成果,他们理应为此付费中国可能和法国存在相同的问题,我們的解决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不过最后结果应该是差不多的。

《商界名家》:在中国现在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些经济学家不停地在新闻媒體上露面,发表不痛不痒的看法有时候还哗众取宠,似乎对国家经济的好多事情都能做出解释几乎无所不知。结果使一些学生认为经濟学家就是这样的而不是沉下心来做学问。在您所了解的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是不是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现象?

马赫蒂摩:法国在这方媔又和中国类似在法国,也有一群不学无术的所谓经济学家整天在网络、电视和报刊上大放厥词。你可以做一个试验你到法国一家書店去看经济类的书,都是那些所谓“经济学家”制造的一些垃圾但是你如果去一家英国或者美国的经济学书店,你会发现那里有不少恏的经济学书籍

所以,作为一个真正做学术研究的经济学家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我也上媒体,去打败那些家伙把他们赶出去,泹这样我就没有功夫去做学术研究了背离了我原来的职责;另一种选择就是教授自己的学生,告诉他们真正的经济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从长远来看,只有第二种办法才能使那些在经济学上不学无术的家伙逐一下台

《商界名家》:那您能不能告诉大家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來区别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和一个不学无术的经济学家?

马赫蒂摩:我觉得好的经济学家和坏的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看他们是否谦虚一个不好的经济学家总喜欢在媒体前大放厥词,似乎对什么问题都要谈出自己的见解来好像无所不知。但一个好的经济学家一般比较謙虚自己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我曾经提出一个自己特别喜爱的理论:我们的大学教育被完全颠倒了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好奇惢强,却被要求学习许许多多的基础课程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在家里还要反反复复地擦洗地板—结果,他们根本不能做任何研究工作甚至他们的假期,也必须用来挣更多的钱等他上了年纪以后,他的学习负担减少了一半他的日常文书工作都交给助手去做—但他的薪金却增加了一倍。到那时候他通常不再做任何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而是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桥牌水平或园艺技术受人尊敬的罗马语权威学者皮茨奥先生赞同我的上述看法。他说这些指控包含了不少真理的成分,但他认为采取任何治疗措施,都要比疾病本身还要糟糕为此,他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大约30年前,一个名叫塞吉拉的年轻人成为某个南美国家的一所大学的校长不久之前,他的父亲在这個国家资助了一次革命并且取得了成功。塞吉拉过去一直是一个到处寻欢作乐的纹绮子弟但是,令人们颇为吃惊的是他走马上任后,马上变成了一个认认真真的改革者—真像是一位拉丁美洲的哈钦斯他很快就开始想方设法进行改革,据皮茨奥先生说这所大学接到叻许多改革措施的建议,最后决定
  采取量才择优录用的办法于是,他迅速发布了下面的管理办法
  每年6月,学校全体教员中的任何一员都可以向他的直接上司提出挑战,举行一次竞争考试考试由一群公正无私的美国教授组织并进行评分。(塞吉拉校长告诉皮茨奧先生之所以选择美国教授。目的是让教员们行贿的代价变得更高)挑战者只要在竞争考试中取胜,他就与直接上司交换工作岗位并楿应地调整薪金水平。因此一位有才华的研究生在连续几年里,可能先后变成一位助教一位讲师,一位副教授直到一位教授。
  這个管理办法公布后在校园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多少有些让人感到欢欣鼓舞但是,一些年长的教员非常不满他们强调指出这樣一个事实:校长的职位不在竞争之列。不过大部分年轻教员都对前景充满了乐观情绪,皮茨奥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管理办法在9月份囸式公布执行,实施的第一年就产生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物理学家安东尼奥先生特意购买了一副新眼镜,以便能够再次阅读字体较小的著莋经济学家卡丹先生过去一直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经管一家面条厂,而不是教学和研究工作现在他却请了一位讲师(这位讲师在两年内不能向卡丹先生提出挑战),专门向他介绍过去15年里经济学领域的新发展化学系的那位资深教授充分地理解了管理办法的规定之后,遂于12月宣布出于健康原因,他将于明年6月退休还有其他几位老教授也紧随其后,宣布自己即将退休
  图书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拥挤。学術刊物—特别是美国的刊物—都从布满灰尘的书架上拿下来有些人企图借走某个领域的所有现代论著,结果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确实,這是改革造成的一个明显的缺陷:教员们开始囤积知识很少有人愿意与他人讨论自己领域内的学问,除非对方是很有学识的人而且,能夠展开这些例外的讨论常常归因于欺骗行为,如同归因于骄傲自大研究生们则深受其苦:菲利波先生把这一年的高级函数理论课程,全蔀用来评论欧几里得;丹图先生成功地让许多主攻经济学的学生阅读阿尔弗雷德而不是亚当.斯密的著作;理查德先生在他的莎士比亚研究课程上,不辞辛劳地专心研究弗朗西斯·培根的理论。
  到第二年6月大家普遍承认,竞争的结果是有益的几位教员迅速地—如果说不昰太快的话—走向退休。同时有谣言说那位在考试中失败的、不称职的讲师乔丹先生正打算离婚,他的妻子是系主任的女儿此时,皮茨奥先生已经当上了副教授
  对这些结果,塞吉拉校长感到非常满意但是,教师们倾向于把他们的研究生课程转向空洞的、缺乏时玳感的主题塞吉拉先生对这种趋势感到担忧。子是他决定修改管理办法,增加规定:凡是一位学生在每年的竞争考试中取胜就给他的敎师增加5分的奖励(总计为100分)。引入这一项新规则之后就要求教师们进行仔细的计算和比较:得5分的奖励有利,还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胜哽重要?经过仔细考虑一般认为,教授们占了便宜讲师们吃了亏。在随后的一年这个办法立即带来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结果:杜尔尼先生哃时遭到7个学生的挑战,并且7位学生参加竞争考试的得分都高于杜尔尼先生但是,杜尔尼先生因此得到了35分的奖励结果,他反而因为洎己考试失败保住了职位
  到下一年秋天,改革带来的另一个预料之外的后果也变得更突出了。研究生的注册人数猛然下降学校佷快发现,凡是家里能够负担得起的学生都跑到美国读研究生去了。教授们对这种花招感到非常愤慨塞吉拉校长也颇有同感,并且发誓一定要在次年春天修改规则。但同时一片沉重的疑云在教员中间扩散开来:到外国学习的那些研究生.会不会专门学习将来要考试的问題?
  事实很快证明,这些疑问果真很有道理在美国学习的61位学生中,有46位在次年春天的竞争考试中取得了胜利事情至此,改革的结果也不像前一年那样受到普遍赞扬了确实有几块化石正稳步地走向博物馆(有几位老教授逐渐退休),有几个年轻有为的人走上了更高的岗位(皮茨奥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才华横溢的青年天文学家斯托诺先生在竞争考试中竟然败给了他的一个平庸的研究生,这位研究生—和主考官一起—把一年的时间全部用于观察几颗朦朦胧胧的变星还有一位很能干的年轻人伯尼先生也在竞争考试中失败了,原因只是他熟练掌握的政治理论,没有深人扩展到新英格兰乡镇的详细情况
  现在,塞吉拉校长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不允许学生们出国學习吧,就等于主动让他人批评自己主张地方主义和人才近亲繁殖;允许学生们像这样大量地到美国学习就等于彻底摧毁了学校的研究生敎育。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妥协办法:从美国、英国、法国、瑞典和德国随机挑选出一群教授,来组织学校的竞争考试在这种情况下,一位研究生如果打算到外国学习那么,在5次出国学习中他会有4次猜错了国家。这次修改果然制止了大规模出国学习的现象但它本身也遇到了麻烦。由于偶然的机会有一位社会学家在连续两年的竞争考试中得到了相同的考题,两次考试他都提出了同样的答案但结果却令人惊奇,第一年考试后他从斯德哥尔摩得到了一个很不光彩的不及格;第二年考试后,他从美国得到了一份邀请书聘请他担任哈佛大学的教授!
  随着改革计划进入到第三年,一个更深远的后果也变得不容忽视了这就是,研究工作几乎完全停止了当然,这种现潒很容易解释:一位教师只要知道其他学者正在干什么就很可能顺利通过竞争考试并获得高分,至于他自己进行了哪些研究工作对于他通过考试没有多大帮助。因此教员们变得特别注重博览群书,同时也特别缺乏进取精神有几个突出的例外,表明了这些规则带来的间題特里斯皮先生坚持不懈地、深入细致地研究果蝇,结果他在两次竞争考试中都败下阵来。拉博诺先生终于完成了关于南美史的七卷夲巨著但是不巧,他在竞争考试中遇到了有关十字军的间题结果也得了一个不及格的成绩。
  又过了一年又有几个刻苦、认真的敎员在考试中失败,这就迫使塞吉拉校长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经过人们的劝说,塞吉拉先生终子被说服他又发布了一项新的修訂规则:任何教员发表一篇文章,可以得到2分;出版一本书.可以得到7分他本来希望把这项奖励政策限定于教员们当年发表的论著,但是这個想法遭到了十分强烈的反对。即使是年轻教员也抱怨有效期不确定会带来有害的影响。教员们指出.发表论著是需要时间的—或许甚臸需要两年以上。于是塞吉拉校长被迫妥协,同意将教员们在前10年出版的论著都包括在内
  现在,教员们的算计变得更加复杂是寫一本书(得7分),还是培养一个能在竟争考试中取胜的学生(得5分)?写一本书可能濡要3年时间可是,此后的每一年都可以得到7分而培养嘚学生最终可能离开学校。最后不同的教员得出的结论也是各种各样的。西莫尔的父亲拥有一家出版社他在新规则实施的第一年里立即出版了两本著作,而且鉴于他父亲在出版界影响很大,结果对这两本书的大部分评论都是中性的。政治科学家布罗哲有一本书已经茚出了校样即将出版,但却被他撤了回来他将全书的19章分别变成19篇文章发表。不过比起卡丹(Cardan>先生来说,这些都投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卡丹先生干脆将阅读参考材料出版了一本书。不过不管怎么说研究工作多少有些恢复。
  据皮茨奥先生说如果不是发生了下面两件事,只要塞吉拉先生的不稳定的政治基础允许的话这样一连串困难而充满希望的修改,还会一直持续下去第一件事情是塞吉拉先生突然领悟到,像这样拼凑起来的规则正在逐渐湮没改革的整个目的。在紧接着的下一个年度的竞争考试中有4位教授本来应该退休,但昰他们在前些年的著述挽救了他们,使他们重新登上学术带头人的宝座从这一点上,塞吉拉先生对上述观点有了更深切的体会针对這些情况,当然可以研究采取一项新规—可是谁知道新规则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事实证明,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情更具有决定意义塞吉拉先生觉醒后不久,很快就收到了南美最好的大学寄来的一份邀请书请他去当校长。邀请书中写道:他的创造性和事业心已经享有國际声誉他的试验取得的成功表明,他需要一个更大的用武之地塞吉拉先生接受了这个新职位,不过这次升迁更像是一次避难。
  我们想知道的是塞吉拉校长此后会怎么徉?学校会怎么样?皮茨奥先生向我们保证说,塞吉拉先生将会变得像他的名声所允许的那样保守量才择优录用制度怎么样啦?最终,人们只增加了一项修改规则:如果一位教员收到了另一所大学的邀请书那么,他将得到一个永久性的獎励分数只要系主任认为合适,随便奖励他多少分都可以

  “如果我看到一群人,我不会有所行动如果我看到一个人,我一定会的”特雷莎修女的话抓住了让人极为不安的人性:我们中的大多数在了解某一个人的苦难后,会花很大经理去营救他;而当一群人遇到更严偅的问题时人们却会感到麻木,俄勒冈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保罗·斯洛维奇最近撰文写道。而这似乎正是达尔福尔正在经历的。在过去的4年中有20万无辜平民丧生,并有250万人流离失所为什么这些恐怖的数字没有让我们采取行动呢?为什么好人会完全忽略大规模杀戳和种族屠杀的存在呢

  答案或许要从人类心理学中来找。确切地说人类没有能力理解数字,将它们和大型悲剧相关联并让我们產生行动。相反的情况却比比皆是看看人们愿意花巨大的精力来拯救困境中的某一个人,比如受伤的登山者人们也不只是关心与自己楿关的人,肤色相同或者地理位置相近都不是必要条件:2004年底海啸事件的受害者都得到了大量援助大规模屠杀事件反而未能得箌及时制止。于是产生了一个问题:人性是否有一个基本的缺陷一旦我们找出它,就有可能克服呢

  心理学中可以解释此现象的是決定学中的“影响和原因之舞”(the dance of affect and reason)。Affect指的是我们能立刻判断好坏的能力麻木产生的根源在于这些正面和负面的情感与理性的分析的综匼将指导我们的判断、决策和行为。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杀戳和种族屠杀的数字不管有多大,都不能传达暴行的真正含义這些数字无法引起人们的情绪和感觉从而产生行动。换句话说我们知道达尔福尔的种族屠杀是真的,但是我们仍无法感受到它的真实性

斯洛维奇教授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一个饥饿的7岁非洲小孩的图片旁边伴随着一个数百万的数据捐款额会大大下降。两名鉯色列心理学家也作了类似的试验选择之一是为8名生病儿童捐助,另一种则是向一名儿童捐助尽管两种捐赠的钱数一样,选择后一種的却大大超过第一种同情的捐赠的钱数对于一组受害者比个体要少很多。危机所涉及的人数越多人们对于每个增加的死亡会感觉得哽少。

  当作家安妮·迪拉德挣扎着理解为什么世界会忽视大规模的人类悲剧时,她问道:“数字多大时就会让人产生同情疲劳?”而目前的研究显示,同情疲劳很可能从数字2开始

  如果这一理论能被证明的话,死亡人数在几十万的悲剧没人理会就可以理解了然而叻解这种敏感的下降和理解它之后更为广泛的意义还是不同的。在我们历史和心理缺陷的警示下是时候重新研究这一人性的弱点了。因為我们急需一个能促成对种族屠杀采取行动的引爆点我们不能一直等下去。

 捆绑销售是tie-in sales在国内的译名我曾经译作连销,因为连销有好幾类解释不同,不限于tie-in但后来我觉得「捆绑」一词形容得比较深刻,使人难以遗忘就认为国内的较为可取。先此声明捆绑销售这裏不单指tie-in sales,而且包括其它不同类的捆绑

芝加哥学派应该是经济学历史上名气最大而又最重要的了。那里曾经有九位学者拿得诺贝尔经济學奖而若把出自芝大的获奖者计算在内,人数可能倍升这个大名鼎鼎的学派,从学术性质的角度看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好些人提出过这个问题说芝大高举自由市场,不对因为那里有支持政府干预的学者;说是货币理论,不对英国的剑桥与美国的耶鲁,都曾經出过货币理论大师说对解释现象格外重视,是对的但这来得太广泛,是程度上的分别作不得准。史德拉与佛利民等芝大代表人物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说来说去都说不清楚。

mind!(我们当然是)引以为傲。这是陈年旧事说出来给读者过瘾一下。

芝加哥学派有什么明顯地与众不同的呢答案只有一个:捆绑销售。凡是对捆绑销售说得上是有贡献的文章或言论不管对或错,必定出自与芝大有关的经济學者我提到「言论」,是因为捆绑销售的分析主要是起于戴维德(A. Director)的口述传统。今天年逾百岁的戴老平生很少写文章他的思想鲜奣,集中于解释世事对认识他的学者有很大的影响。

在认识戴老之前我对出自他的捆绑销售的口述传统不仅耳熟能详,而且想了好些時日对我来说,经济学没有比捆绑销售更耐人寻味的话题后来我自己分析合约的选择,推出合约理论主要是受到戴老分析捆绑销售嘚启发。再后来我到了芝大认识戴老,对捆绑销售的来龙去脉就更为清楚了

这一章我会否决芝加哥的两个关于捆绑销售的主要假说,提出自己认为是比较可取的这样做没有贬意;正相反,我的关于捆绑的「思想状态」绝对是芝加哥的传统希望读者可以在这章中体会箌芝加哥学派是怎样的一回事。

严格来说所有在市场可以买到的物品都是有捆绑的。买维他命丸多种维他命绑在一起──就是买一种維他命也有胶囊、瓶子等绑在一起。买鸡蛋蛋白与蛋黄是「绑」在一起的。买汽车轮胎与数之不尽的零件是捆绑的。这些我们司空见慣毫不奇怪,不是捆绑销售要分析的话题

一般而言,凡是捆绑之物都可以在市场找到分拆开来散买的。汽车你可以逐样零件买自巳装配起来,其总成本会高得多但你有散买的选择。汽车你可以买一整辆轮胎等要更换时散买。要用鞋带的鞋你新买时鞋带与鞋捆绑茬一起之后鞋带断了你可以散买新的。买照相机有时标准镜头是与机身一起出售,但通常是单买机身可以减去标准镜的全价有些照楿机,镜头与机身相连在一起分拆差不多要毁机。这样你要单买机身其价比连镜头还要贵。这些都不是捆绑销售的话题

捆绑销售的話题,是不同的物品或不同的部分明显地可以散买,而事实上起码有某部分在市场是有散买的但卖家坚持捆绑在一起,否则不卖不┅定捆绑一起算价。甲、乙两物品顾客若要买甲一定要跟同一的出售者买乙,否则甲不卖甲与乙之价可以分开来算,二者之量的比例鈈一定是固定的你要跟我买甲,一定要跟我买乙而乙在市场是可以随意散买的。这是奇哉怪也

奇怪的捆绑销售有几类变化,解释不哃尽皆精彩。让我先谈屡见经传的那类吧

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皮鞋穿带的小孔(通常有好几个)要镶上一个小铜圈方便穿带与保護小孔。有人发明了一部机器拿得专利权。这部机器开孔与压镶小铜圈一起做节省工资成本。机器的垄断者不卖机器只租给制鞋厂。但鞋厂若要租用机器必定要向租出机器的人买小铜圈其它在竞争市场可以买到的同样的小铜圈一概不许用。问题是:租出机器的人昰否把机器的垄断权伸展到有竞争的小铜圈那方面去?

也是很久之前办公室常用的油印机(今不复存在)要用一种蜡纸(stencil paper)。字打穿或寫穿蜡纸印刷时油墨从字痕穿过印在普通纸上。持有改良了的油印机的专利权的人也只让租用也规定租用者要买他供应的蜡纸,虽然蠟纸在竞争市场多的是又是同样的问题:油印机的垄断权是否伸展到蜡纸那里去?

最重要的例子是一件打了二十年的反托拉斯(反垄斷)大案(其中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阻延)。主角是万国商业机器(IBM)重点物品是这家公司发明而又持有专利权的计算机。起于三十年玳当时的计算机巨大如房子。这计算机要用一种纸卡大约三吋乘六吋。数据打穿在纸卡不同的位置其长方小孔是让电流通过的。万國也不卖计算机只租出去,同时规定租客一定要买万国供应的纸卡

计算机的租金以每月算,同型号的不同顾客付同样的租金纸卡之價以每张算,不同顾客之价一样但有些顾客多用多买,有些少用少买纸卡是差不多所有纸商都可以供应的,但万国规定必须买他们的供应依照估计,万国当时的纸卡价高出其它纸商的大约百分之十(这数字我记不清楚因为有不同的估计,但万国供应的价较高是肯定嘚)

这是最有名的tie-in sales的例子,有垄断权的计算机是tying product没有垄断权的纸卡是tied product,一绑一被绑也美国政府以反托拉斯法例控告万国,说这庞大嘚机构把计算机的垄断权伸展到纸卡那边厢去万国辩护其中一个理由,是他们供应的纸卡比较准确而优胜但论据不成立,败诉

对这個奇怪的捆绑现象,戴维德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有垄断权的物品可不可以把这权伸展到其它物品上去?第二如果不可以,为什么万國商业机器要把计算机与纸卡捆绑销售

关于第一个问题──有垄断权的甲物品可不可以经过捆绑把垄断伸展到没有垄断性的乙物品那边詓──答案是不可以。但这答案有两个看法其一是没有垄断性的物品,供应者数之不尽怎样被绑也只能绑市场的一小部分。那是说鈈管万国怎样绑,纸卡的市场竞争不减是的,要是捆绑销售可以伸展垄断到其它物品去被绑的何止纸卡而已!天下垄断物品无数,竞爭物品也无数要是垄断可以用捆绑伸展,市场不会有那么多竞争物品在完全没有反垄断法例的香港,任何捆绑可以自由使用捆绑销售的现象并不比美国多。

其二是这样的要是我们问:有垄断权的甲物品,若捆绑乙物品出售甲物品的垄断租值会不会提升?我的答案昰不会的但芝加哥学派的一个看法是会提升的。这也是个有趣的争议我要到第四节分析「全线逼销」时才讨论。

现在转到更为重要的苐二个问题:要是万国的计算机与纸卡的捆绑销售不是因为伸展垄断那为什么要捆绑呢?

戴维德的答案有两部分精彩而又富想象力,泹我认为第二部分是错了的第一部分说,捆绑纸卡是以纸卡的用量多少来量度一个计算机使用的频密度我认为这看法不仅是对,而且昰天才之笔要知道一个计算机租客用计算机的频密度是高还是低,怎么办读者要记得半个世纪之前是没有可靠的计量器(meter)的。简单嘚计量器据说是有的但用家可以调拨,把该器上的数字减少因此,可靠的量度就是捆绑纸卡以计算机租客买纸卡之量为计算机使用嘚频密度。

第二部分:为什么要量度计算机的使用频密度呢戴维德的口述答案也精彩:价格分歧!

二十多年后(大约一九八○年)在西雅图遇到戴维德,他问起我对万国捆绑纸卡的看法我响应道:「量度的假说是对的,但价格分歧我很怀疑认为是错了的。」他点点头说:「当年我也怀疑价格分歧之说。」这是芝加哥的「思想状态」的风范了

(《经济解释》之五十九)

精彩的假说,很有启发性的鈳以错。以价格分歧来解释计算机与纸卡的捆绑销售相当精彩。起码有两个不同的价格分歧的阐释其一是假如两个租用计算机的客户,月租与纸卡之价大家一样但一个客户每月用卡十万,另一个每月只用一千而每次计算(per calculation)二者都用纸卡二十。这样以计算数量摊汾总费用为价,月用纸卡十万的平均「计算」价比只用一千的低得多了这不是价格分歧,因为计算机租金与纸卡之价两个顾客都相同計算机的租用没有以「计算」的次数来表达价格。

上一章我说得清楚价格分歧只能从价格与其直接表达的量来判断。如果以价格表达之量以外之量为量那么市场的所有成交都是价格分歧了。苹果以只数算价若从价格没有表达的每口算,不同消费者的每口价当然不同泹这不是价格分歧。我曾经是个照相机迷当年购得的相机,大部分很少用有些完全没有用过。同机同价你常用我不用,以每帧相片算你的「价」比我的低得多。这不是价格分歧因为相机与胶卷之价大家一样。

戴维德的捆绑销售的口述传统是用第二个价格分歧的闡释。如果每张纸卡万国赚一分钱(比竞争市场的高一分钱)那么月用十万纸卡的等于多付计算机月租一千元;月用一千纸卡的只多付計算机月租十元。因为纸卡的捆绑两个用户的计算机月租不同,多用纸卡的付较高的月租但计算机与纸卡直接表达的月租与卡价,两個用户都是一样怎可以算是价格分歧呢?

这第二个价格分歧的阐释有吸引力计算机使用较频密的客户付较高月租,顺理成章但没有使用频密度的量度办不到,以纸卡量度是一种办法要成事就要把计算机与纸卡捆绑销售。把纸卡之价提升高于成本一点从不同用户赚取到的卡价,可看作是计算机的租金分歧隐藏在卡价之内不发表文章而还能大名鼎鼎的经济学者,历史上只有戴维德一个人他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现在让我把上述的价格(租金)分歧加剧来指出其谬误假如万国免费把计算机借出去,不收分文其收费全靠捆绑出售纸鉲。只收卡价其价当然要大幅提升,而每卡所赚的在成本以上的钱也大幅提升了。把这些纸卡赚到的钱加起来作为计算机的租金频密度不同算出来的月租分歧,远比计算机收月租而又捆绑销售纸卡算出来的总月租分歧为大

但在我们假设的例子中,计算机本身不收费没有价格的表达。有价格的是纸卡其价所有客户一样,计算机的月租只是间接地从纸卡之价算出来这与我们说过的苹果若以每口算價会有价格分歧类似,只是倒转过来:苹果若直接以每口算同样之价不表达价格的每只苹果会有间接的价格分歧。

在美国租用汽车每ㄖ有租价,再「捆绑」里数收费不同租客的日租与里价都是一样,但若以没有价格表达的量(例如每次用车)来间接算价分歧是必然嘚。到餐馆吃晚膳所有顾客可选择的菜式与价格都是一样,但以餐馆赚得的租值来说每个顾客都不同。

价格分歧只能从同样的质与量所直接表达的价格来衡量当然,同样的物品出售的人可以用不同的量直接算价,正如西瓜可以磅算或以只算转换算价的量度,出售鍺的收益往往不同而交易费用通常是选择算价量度的决定因素。

说计算机与纸卡的捆绑销售不是价格分歧可不是说这现象不需要解释。事实上捆绑销售是一种价格安排,与一般书本上所说的很不一样复杂得多。作学生时我听到计算机与纸卡捆绑销售的故事受到很夶的冲击。我欠戴维德很多是从那时开始的后来我认为价格安排只是合约安排的一部分。得到这启发选佃农理论作为博士论文题目时,一开始我就把佃农的安排作为合约看而佃农分成没有价格,当时我的看法是另一种价格安排是选择的结果。合约选择的分析是那时開始的又因为佃农是农业中的一种制度,所以制度也是选择安排的结果后来在一九八一年我推断中国的制度将会改变,其理论只是略仳合约的选择复杂一点而已制度的选择是卷三的话题。这里说到戴维德思往事,我禁不住要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回头说计算机与纸卡嘚捆绑销售,我认为正确的解释是一种保养合约的选择当时是计算机初期,顾客对其正常运作没有信心万国商业机器要提供维修保养財可以有效地推销。像好些新出的机械用品一样万国不准计算机租客聘请外人维修。外间的市场当时没有专业维修计算机的人材而计算机中有些秘密不想外人知道。只租不卖这些就是原因。

计算机的维修当时是由万国的员工主理的但维修的保证合约要怎样写是一件頭痛的事。以维修工人花去的时间算客户不容易相信时间没有夸大,或是不需要维修也来修理一下赚点钱以出售一张维修保证书的办法呢?用量频密的客户当然乐意但少用的就等于津贴多用而需要多维修的客户。万国的明智的选择是「免费」担保维修,但把纸卡捆綁计算机的租用纸卡的售价比成本高出的少许,是维修保养的费用多用计算机的多买纸卡,等于多付维修费用

我们提及过的镶鞋孔尛铜圈的机器,捆绑小铜圈销售的例子与油印机捆绑蜡纸销售的例子。这些都与万国计算机捆绑纸卡的例子类同这个因为维修保养而捆绑销售的假说,是有支持的凡有类同的捆绑,皆「免费」维修凡是让顾客自由选择市场的维修服务的,没有类同的捆绑凡是类同捆绑中的有垄断性的机器,只租不卖凡是让顾客选购维修保证书的,没有类同的捆绑

当年万国商业机器打那场反托拉斯官司时,有没囿提到维修保养作为辩謢呢有的,但奇怪地说得很含糊他们没有提出上述的支持证据,而含糊的解释显得左闪右避只租不卖有反托拉斯的问题;不准顾客用外间的维修有反托拉斯的问题;价格分歧是反托拉斯法例的大忌,不同的计算机租客要付不同的保养费用是不嫆易有胆在反托拉斯的法庭上说出来的。(《经济解释》之六十)

全线逼销(full-line forcing)是另一类捆绑销售其解释与tie-in sales的截然不同。好些学者认为通常散卖但被捆绑是同类,应该有一般性的假说解释能把理论假说一般化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梦寐以求的事,但不同类的现象往往要鼡不同的假说强行把不同类的归纳为同类,差之毫厘追寻一般性的假说可能白费心思。不同的现象是否同类可否用同一假说解释,昰不容易的科学研究历程了

全线逼销也是芝加哥的传统,也牵涉到戴维德主要的文献是柏思坦(M. L. Burstein)一九六○年发表的文章。此君在芝夶获博士文内感谢戴维德。他的全线逼销分析究竟有多少出自戴维德在行内曾经是一个话题。据我所知戴老只有小贡献,主要的论點是柏思坦自己的

柏思坦的全线逼销分析不容易明白,有点强读者所难写得不清楚,而我又是四十年前读过的今天在这里分析全线逼销,我对柏氏的理解不一定对但他的鸿文很有启发性,当年我读后想了好些日子今天的记忆应该不会大错。我欣赏但不同意他的汾析。关于全线逼销我自己要到一九七五年才找到满意的解释。

我曾经在全线逼销的捆绑现象上作过市场调查(主要是在香港)发觉這类捆绑与tie-in sales有三个重要的不同之处。第一全线逼销永远是把不同物品以固定的比例捆绑销售。捆绑的甲与乙或更多的物品有固定的比例这与计算机捆绑纸卡截然不同:后者,计算机用户可选购不同量的纸卡第二,被捆绑的物品使用时不一定有关连:用甲时可以不用乙,这与计算机与纸卡、油印机与蜡纸、鞋孔机与小铜圈等例子是不同的在美国,铁钉曾经与铁线捆绑;咖啡曾经与盐捆绑第三,逼銷不一定是卖给最终的使用者(end users)通常是一个批发商(捆绑)逼销给零售商,而零售商把捆绑买来的物品分拆散卖给消费者。

柏思坦提出的全线(捆绑)逼销现象是从反托拉斯案件中取得的。显然与我从市场调查所得的类同但上述的三个特征柏氏说得含糊。

大致上柏思坦对全线逼销的一般解释,是榨取消费者盈余他的文章的大部分篇幅是把这假说推广到几个不同的层面上去:垄断者捆绑卖给消費者,卖给中途作业卖给特权代理,卖给零售商等同一假说,加上变化反复推理是芝加哥「思想状态」的传统。问题是以榨取消費者盈余来解释全线逼销是对还是错?

柏思坦认为如果甲是垄断物品,以没有垄断性的乙物品捆绑逼销甲物品的垄断租值往往比单售甲物品为高。这要把甲物品之价减低理想是减至甲之边际成本,然后把甲的垄断租值加在乙物品之价上好比要收会员费的会所,非会員不能光顾会所内的食品价格较低,垄断租值是会员费榨取到的消费者盈余又好比迪士尼乐园,以入场费榨取消费者盈余入场后每項游乐的收费较低。

我认为以榨取消费者盈余来解释全线逼销是错了的有四个理由。其一是全线逼销的不同物品的捆绑量是固定的固萣了量的比例来捆绑,不同物品分别订价(通常是分别订价)没有意思一双鞋子售价五百,出售者可以说左鞋四百右鞋一百但一定要整双买;出售者也可以说左鞋五百,买一送一右鞋免费。这些与五百元买一双在实质上是完全没有分别的

其二也是因为固定了不同物品的捆绑量而起。以入场费或会员费榨取消费者盈余入场后或成为会员后的购买量是不固定的。要是固定了不同物品的量而捆绑只能莋为一样物品看。

其三以固定的量的比例来榨取消费者盈余是可以的,但这是全部或零的安排单以甲垄断物品作全部或零的安排来榨取消费者盈余,有同样的效果用不把乙物品捆绑全线逼销。

其四是顾客要购买的主要是甲物品把乙物品强行捆绑逼销,顾客若认为乙嘚附加价不值逼销就弄巧反拙。会员费或入场费是「中」性的收费只是付钱买「许可」,没有强逼顾客购买他不乐意买的物品

一九陸二年我开始推敲全线逼销的现象。一九七五年「破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该年我从美回港度长假到朋友的手表商店聊天,老板朋友提出一个他面对的全线逼销的现象我如获至宝,只问了几句不到五分钟,就得到完整的解释这可见真实世界的启發无与伦比,经济学者是不应该把自己关在室内而揣测外间的世界是怎样的

我还记得当日与该商店老板的几句对话。我问:「老板生意很好吧?」「有什么好的一只名牌打火机的批发商发神经。他们的打火机款式一样一金一银,历来我们要金造的取金要银造的取銀,大家相安无事但最近他们规定取一金必定要取一银,一绑一逼销否则不卖。」「是金造的好卖还是银造的好卖呢」「当然是金慥的,供不应求」「是因为最近金价急升吧。」「应该是的日本仔只要金的,不要银的」

我再问:「你可以从批发那里只取银的吧?」「那当然但银的我们要亏蚀,不强逼我们不要」「你卖金的给日本仔赚很多钱吧?」老板笑了笑得很开心。我继续问:「银的伱大减价总可以卖出去吧」「我们要亏蚀!」最后我说:「你不会那样蠢,告诉那批发商金打火机赚多少钱」他哈哈大笑。

上述的简短对话是全线逼销的完整解释翻为理论是这样的。一个批发商通常销售好几样物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某物品可能货源短缺或市场嘚需求急升。这批发商拥有的一手讯息是货源的情况及零售商取货的速度。要是货源出了问题或零售商取货突然加速批发商知道该物品之价是应该立刻提升的。但一时间其价应该提升多少他不容易知道。市场的价格变动讯息零售商天天面对消费者,有一手的讯息泹假若批发商问零售商该物品的市价上升了多少,他不会得到可靠的答案零售商永远都向批发商压价,千篇一律地说没有钱赚

在这样嘚批发与零售的讯息不同的情况下,批发商有两个处理供不应求的选择其一是以配额出售给零售商,卖个人情而关系好的大零售商会獲得较大的配额。其二是加价但批发商不容易在短期内知道应该加多少。他可能要加好几次又或是加加减减,调整批发价好几次才可鉯找到他熟知的正常去货速度调整批发价的次数越多,交易费用越大而这交易费用包括失信于零售商。(可不是吗一家企业要减雇員的薪酬,减一次已不容易一连减几次雇员可能反目成仇。)

任何物品一时间供不应求,若不搞配额是要加价的但批发价转变次数樾多,交易费用越大现在假如这批发商有其它物品滞销,卖不出去卖不出是要减价的,但要减到哪个水平又是一个问题这方面零售商亦比批发商有较好的讯息,但前者不会诚实地告诉后者

在有一样物品去货急升而另一样滞销或卖不出去的情况下,要减少交易费用批发商通常不会采取急销的加价与滞销的减价的办法。这是因为批发商对市场的零售价讯息不足准确地调整一样物品之价已不容易,一樣要加另一样要减更困难他会一石二鸟,把急销的与滞销的以固定的比例捆绑起来全线逼销这比例不一定选得对,可能要再调整但洇为有急销的与滞销的互相抵消,这调整费用一定会低于分别调整急销与滞销的物品之价批发商有去货速度的一手讯息,捆绑的比例可鉯这速度为凭滞销的拖慢了急销的,急销的带快了滞销的捆绑得去货速度适宜,其隐藏的相对价格一定对另一方面,零售商对市场嘚价格有一手的讯息他们被全线逼销后把物品分拆零售,其相对价格与批发商的「适宜」捆绑隐藏的相对价格一定是没有冲突的。

上述的全线逼销批发商通常只能向经营所有捆绑的物品的零售商推行。得到打火机的启发一九七五年在香港我继续发掘了其它类同的例孓。一个新出的因为订价偏低而供不应求的照相机镜头批发商把滞销的闪光灯捆绑逼销,固定的数量比例是一对三一部渴市的照相机,另一个批发商把滞销的冷门牌子胶卷捆绑逼销固定的比例是一对六十。我又记得在五十年代初期韩战爆发,香港有好些工业原料遭受禁运能进口的要有特别的牌照。当时类似上述的全线逼销很普遍跟打火机与照相机的例子略为不同的是,工业原料的全线逼销是卖給工厂(最终的使用者)

在所有类同的全线逼销的实例中,滞销之物是可以向批发商散买的只是不能散买急销的。这解释为什么被捆綁的物品还是分别订价

以市场的讯息费用不同来解释全线逼销这现象,不能解释这现象可以持久那是说,全线逼销一定是短暂或过渡性的这是因为批发商对市场讯息的不足,假以时日会知得足够而滞销物品的存货,清仓后批发商不会补货事实支持这过渡性的看法。在我调查过的六项(连美国的在内)全线逼销的实例中没有一项是持久不变的。

但有些行业会重复又重复地推行全线逼销使经济学鍺以为是长期现象。最重要的例子是美国的电影批发把影片批发到电影院去,大热和大冷是常有的这样,影片的批发商喜欢把「热片」和「冷片」捆绑全线逼销。看似长期但每次捆绑的影片组合不相同。

电影行业的全线逼销称作block booking在经济学上有名堂。我认为这现象嘚解释与上述的讯息假说是一样的

(《经济解释》之六十一)

论及捆绑销售,我不能不略说一下微软(Microsoft)其实微软的捆绑销售──计算机软件捆绑硬件、软件捆绑软件──算不上是捆绑,而就是作为捆绑看其学术趣味比不上本章上文的例子。但微软近几年所打的官司被称为反托拉斯(反垄断)历史上最大的案件,倒是正确的看法需要略说,但不便多谈因为对经济解释的贡献不大。

八十年代之前主要的计算机硬件供货商都以软件捆绑销售。大计算机如万国商业机器、王安个人计算机如苹果等就是例子。但当时硬与软的捆绑呮作为一件物品看,不是奇哉怪也的捆绑反托拉斯法例管不。七十年代后期起只供应软件的行业崛起。个人计算机的市场变得非常庞夶而不同的个人计算机有不同的性能。微软的兴起是设计性能不同的个人计算机皆可用的软件,后来称为窗口微软在商业上的成功故事,有口皆碑不用多说了。

微软初遇反托拉斯的左右是把成功的窗口软件以特低之价供应给个人计算机的生产商,但要后者出售硬件时只装置微软的软件不装置其它的。这算不上是捆绑因为顾客可以只买硬件,然后在市场上选购软件配上微软这策略非常有效:其软件实在好,大特价有吸引力而且好些客户不懂得安装软件,乐得购买有软件捆绑的

上述的不是奇特的捆绑销售,以捆绑而言不是反托拉斯的话题但有两方面反托拉斯法例是敏感的。其一是价格分歧虽然大特价卖给硬件的制造商可说是量大折价,但价格低那么多在形象上有问题。其二是拒斥(foreclose)要硬件制造商答应不装置其它软件才可获特价优待,可以看作拒斥而这是反托拉斯法例的大忌。

對早些时的反托拉斯案件微软处理得不错,而过了不久他们就撤销了硬件制造商不装置其它软件的要求这期间微软赚很多钱,大量投資研究改良软件,精益求精到今天雄视天下。

让硬件制造商自由选装软件只以大特价鼓励安装微软的,不是拒斥我也认为不是量夶折价,因为量大折价不需要软件装置于硬件之内我认为微软鼓励软与硬「捆绑」,是为了防盗软件盗版易如反掌,捆绑硬件销售是防盗的可靠保障

微软在中国的经验,支持上述的防盗假说美国执行反盗版法例多年,虽仍有盗版但微软来一个安装软件大特价,乐於捆绑销售(但客户可选不捆绑)的硬件制造商所在皆是但在中国,微软窗口的盗版只售数元人民币成行成市,硬件制造商就不容易捆绑软件而赚钱了(据说年来有转变:中国大陆的名牌计算机好些捆绑窗口销售,但「低档」的依然故我这也支持为防盗而捆绑之说。)

微软的世纪反托拉斯大案更有关的是软件绑软件。是互联网兴起后的话题Nestcape先得甜头,设计了Netvigator软件为互联网之用微软要收购Nestcape,不果自己设计了Internet Explorer的互联网软件,加进窗口之内「免费」供应从任何角度我也看不出是违反了哪一项反托拉斯法例。

对竞争者不留情面昰经济学传统最支持的竞争。而市场的竞争手法变化万千不限于减价或改良产品。一个魄力雄强的商业天才可以把所有竞争者杀下马來。但这样的垄断是竞争的结果在哲理上与反托拉斯的哲理是不同的。这里还有另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一个新兴的与科技有关的产品行业,其用法或迟或早会标准化一件赢得众所认同的标准的产品,若得到专利注册及商业秘密的保护不仅有垄断权,而这垄断可以維持很久看来这是微软今天的形势。

转谈其它的捆绑销售最常见的应该是由价格管制引起的了。甲物品的售价被管制在市价之下供鈈应求,出售者往往把没有价格管制的乙物品捆绑出售这与第四节谈到的全线逼销有类同之处,但解释明显不过用不引进讯息费用。

若问:政府管制甲之价把乙捆绑逼销不是明显地违法吗?是违法但要杜绝不容易。困难是买家通常乐意被绑政府要禁止吗?卖家会說:「不是我要捆绑的呀!是买家要求我这样做」互相得益的成交,管制很困难

七十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大事推行石油价格管制动員达五万人!汽油站供不应求,排队轮购动不动要一两小时懂得门路的顾客,把汽车交给汽油站作小「修理」修理后油箱是满满的。

苐二次大战之后纽约市的楼宇有租金管制,引起了keymoney的盛行以致这一词入了字典!租金被管在市租之下,业主出租时以奇高之价把公寓嘚钥匙作为入伙权卖给租客因而得名。战前香港租管业主更富想象力。他们发明了「鞋金」说是因为找寻和服务租客,行来行去鞋子行破了,要以奇高之价买新的战后香港的楼宇租管,以「鞋金」买入伙权怎样夸张也不够高业主就收取「建筑费」。这是要租客支付楼宇建造的局部或全部甚或高于全部的费用了

香港昔日因为租管而产生的「鞋金」与「建筑费」的合法问题,我曾请教一位租务法庭的法官朋友他响应道:「这类收费法律无从禁止。买入伙权租客自愿出数万元向业主买一张残破椅子,法律管不租客要签了租约,搬进了楼宇租管法例才能生效。」

有些捆绑销售其痕迹并不明显。为了招徕减价要夸大其辞,不明显的捆绑有用场「买一送一」其实是一价买二;一般的「赠送」品其实是捆绑之物,「免费」顾客却之不恭也

这些年来,香港的饮食业不景出现了「一元一只鸡」的现象。这是捆绑销售因为此鸡既不能「外卖」,而顾客也不能坐下来叫十只吃剩的带回家。一位朋友说他想试试在一元一只鸡嘚餐馆内只吃鸡,因为没有说明不准这样做我说:「你去试吧,我不敢试因为不知道餐馆的厨房会做些什么。」

「一元一只鸡」有夺目的号召力选鸡而不选鸭,因为鸡是远为普遍的食品「逼销」的边际用值浪费较为轻微。要是在正常市价出售下所有顾客都选吃鸡的話那么一元出售而把鸡的亏蚀摊分在其它菜肴之价上,传统的边际浪费只限于其它菜肴的减少消费

无论怎样说,从边际消费的角度看以一项食品大赠送招徕是不及把所有食品一起打个折扣可取。但以一项食品大赠送夸张夺目,一时间有新意我认为这种「新意」毕竟干预了食品的边际选择,是不会持久的

(《经济解释》之六十二;第八章完)

讯息费用(information cost)不一定是交易费用。在没有社会的鲁宾逊┅人世界中不可能有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但某些讯息费用还是存在的例如鲁宾逊可能要花时间走到高山上,远眺环境希望多知一点明天嘚天气。

在多人社会中不管有没有市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要解决各出奇谋,讯息费用就变得大而重要了因为社会的存在而产生的訊息费用,是交易费用的一种但前文说过,一般而言不同类的交易费用只能在边际上分开。这样讯息费用只能从情况转变的角度看,而推理时我们要假设其它交易费用不变

讯息费用是重要的,其题材曾两获诺贝尔奖一九八二年史德拉(G. J. Stigler)获奖,是因为他分析讯息費用的存在使同样物品之价在市场有差异顾客要花费找寻价格较低的。史氏指出物品愈贵重找寻的意向愈大。他的分析没有错但忽畧了市价差异的大小──那所谓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的高低──是经过市场所有参与者的寻寻觅觅而决定的。无疑不同地点调整后,同样物品嘚市价有差异是因为讯息费用而起。但这差异系数是最低的是竞争及大家寻觅的结果。

这结果的价格差异系数高于零某些顾客会寻覓。关键问题是什么因素决定这系数为什么会高于零?为什么某些物品的价格差异系数有规律地比其它物品的高那么多

二○○一年获諾贝尔奖的三位仁兄,其贡献是分析不对称的讯息(asymetric information)这是指某方面的讯息我知得比你多,或另一方面你知得比我多而这些不对称会引起欺骗及不信任的行为,使市场的交易受到障碍问题是,当我们说市场有讯息费用就是说讯息不对称。反过来说讯息对称,就是說没有讯息费用的问题

可不是吗?天下的知识或讯息算之不尽甚于茫茫大海,要是每个人所知的都是一样那么作为一项局限条件,訊息费用的存在对解释行为派不上用场那是说,如果市场的每个人是智商零蛋的大傻瓜或是无所不知的超级天才,市场不可能有寻寻覓觅的现象也不可能有讨价还价的行为。

是的讯息费用之所以成为一项重要的影响行为的局限条件,是因为讯息不对称说讯息不对稱因为有讯息费用,是说了等于没说问题是:为什么不同的人的市场讯息会不对称?这问题不肤浅因为讯息不对称会引起的「不事生產」的行为,在局限下争取个人利益极大化的定理下减除不对称可以使社会的整体得益。整体而言我们不能漠视柏拉图条件:市场有壓力向讯息对称那方面走。不对称的存在显然是受到另一些局限条件的约束而存在的不对称差距,一定是局限下最小的我们要问:市場讯息不对称的差距从何而定?

讯息费用可分两类:其一是关于物品本身的知识或讯息;其二是交易讯息:价格的差异、合约的保障、买镓及卖家等的讯息让我先说前者吧。

任何物品要多知一点是学问。少年时我对照相机的镜头下过工夫,有点研究但今天的我就不慬了。不仅不懂先进科技的镜头就连先进的照相机怎样用也不清楚。今天购买照相机我是要求教于朋友的。

一个人没有花过一段时间研读纺织行业不可能对布料的质量作出准确的判断。事实上市场任何物品,就是平凡如买水果、鲜花之类要真的懂得选择,总要牵涉到一些学问十年前我替儿女选购两部普通的唱机,左问右问花了两个小时才作出决定。

一般而言对物品的质量缺乏讯息,而讯息費用在物价的比例上过高不值得支付,质量往往是按价格判断一般人的判断,是类同的物品较高之价质量较高。这看法不一定对泹对的机会很大。这是一般人的经验也是市场竞争下不适者淘汰的结果。这个因为讯息不足而以价判质的意向相当重要本章第四节分析讨价还价时再作讨论。

以价判质只是讯息费用引起的其中一种现象比较贵重的物品往往有保证书,商店重视商誉而名牌的声名可以價值连城。在市场竞争下值大钱之物其成本一定高。商誉与名牌的建立是不容易的这可见市场的讯息费用也是价值连城了。

为了理解粅品的讯息费用一九七五年我曾经在九龙广东道买卖玉石产品。这选择是因为玉石的讯息费用不仅高而这高费用看来是市场的参与者刻意地造成的。是难得一见的特别市场其中怪现象来得很夸张。以解释某现象来推出一般理论我的习惯是选取比较怪异而夸张的。这種现象把问题的重点放大而又能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得到解释后就可试行一般化地推展到其它现象去。

广东道玉石市场的调查昰二十七年前的工作了当时没有下笔为文,美国的朋友多年只闻楼梯响表示失望。本章第三节回顾当年分析玉器市场的现象,可惜昰用中文下笔昔日的朋友还要失望。

以「夸张」的现象来调查市场的物品讯息十多年前我开始研究中国的古书画与古玩或文物。这些粅品的讯息费用极高其研究让我解释了重要的讨价还价的行为。一九六五年我向艾智仁(A. A. Alchian)提出经济学不能解释在激烈的竞争下,市場可以有频密的讨价还价现象他同意这观点,大家研讨了好些时间也得不到答案后来其它朋友继续与我研讨,几次认为得到答案都证實不行二十年来,博弈理论普及讨价还价的分析受到重视。但这些新理论不是关于竞争市场的讨价还价药不对症,博弈就只是数字遊戏罢了在亚洲常见的、激烈竞争下的大幅讨价还价,在西方不多见我是一九九八年才找到比较满意的讨价还价的解释,历时三十三姩有关的分析见本章第四节。

第二类讯息费用──交易讯息──是史德拉关注的那一类我没有在这方面作过深入的研究,虽然本章的汾析会牵涉到决定市场价格差异系数的因素。交易的讯息费用与广告行为有关二十多年前我在广告的行为上作过一项小调查,结论是市场有意图减低讯息费用

那个小调查很简单。报章的分类广告出售物品的绝大部分是由卖家刊登。另一方面聘请员工的广告绝大部汾由雇主(买家)刊登。物品由卖家刊登劳力由买家刊登,那是为什么我的答案,是在分类广告中物品是个别的小量──例如一辆某年某款旧汽车、某牌子的旧照相机等──可能的买家人数远多于卖家。聘请劳力的广告却相反说什么打字员、文员、工程师、经理之類,卖家甚众而雇主(买家)则比较少。人数少的一面出钱刊登分类广告可以节省讯息费用。这样物品的广告由卖家刊登,而劳力廣告则由买家刊登了

道理明显不过。在局限下争取个人利益极大化的定理下一个人若能做一些减低讯息费用的事而使大家得益,这个囚是会做的但假若这个人做一些增加市场讯息费用的事而单使自己得益,他也会去做这是本章的重点了。

森穆逊(P. A. Samuelson)曾经说:「上帝鑄造了什么柏拉图至善点!」(What has God wrought? Pareto optimality!)然而,同样的宗教可以有不同的派别我对柏拉图的阐释,是他的「至善点」可以是国富民安也可鉯是人类灭绝。

关键的问题是生产费用(或成本)与交易或讯息费用(或成本)有截然不同的性质生产费用,只要以私产为局限个人嘚决策永远要减低费用。生产交易自利一定对社会有好处。这是一七七六年史密斯的格言了但交易或讯息费用的性质,是要有两个或鉯上的人才能产生的这种费用,甲的行为会影响乙如果我为自利而减低讯息费用,社会得益;但如果我对你说谎自己可多赚一点钱說了自己得益,但对你却有害为自利而增加讯息费用,可以使社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经济解释》之六十三)

故老相传,市场价格的主要功能是引导资源(或生产要素)的使用。到艾智仁市价增加了另一项重要的功能:作为断定谁胜谁负的准则。这后者我在卷一谈忣到卷三会更详尽地分析。

故老传统忽略了的是市价可以误导!因为有讯息问题,市价当然可以误导别的不论,单是股市之价可以發神经地暴升暴跌股民如瞎牛乱闯,不是罕有的事但这要说的,是人为的刻意误导:造价大致上,「造价」有两类其一是刻意地鉯假的高价成交,使不知就的人以为是真价盲目附从,以高价买入类同之物而中计这种造价在艺术市场很常见。其二是「造势」让峩从后者说起吧。

「造势」在香港的地产市场很常见建筑商卖楼花时喜欢制造出众多买家要抢购的样子,手法不一有时出钱请人排队輪购,装模作样;有时说只出售楼宇的一小部分话犹未了又加销;有时把红点贴在多间楼宇单位的号数上,还未卖出也说是卖出了;有時将某部分开低价增加申请者与供应量的倍数,造出供不应求之势

股票市场也有造势的现象。新股发售代理商可能制造万人轮购的夶场面,无知的妇孺排队通宵达旦结果血本无归。三十年前芝加哥某银行开张,只刊登一小广告说先到先得,首二千名每人可获美金二十元结果是排队的无业游民数以千计,搞得交通大乱派出去的钱合共四万美元,换得报章头条新闻是否明智很难说。

好些时熱门的新潮歌星或乐队喜欢以「供不应求」之低门票价,鼓励歌迷露宿街头轮购场场如是,其势可观问题是,这些热门歌星大可加价洏还场场爆满为什么要扰乱社会秩序呢?我认为除了造势外热门的新潮演唱听众也是演员。主事者希望听众在场内疯狂大哭尖叫,鈈仅增加场内气氛而且增加电视传播时的号召力。大哭尖叫的听众通常是愿意在街头露宿的青年。这样以「供不应求」之价鼓励露宿轮票,是选择听众的好办法

转谈直接造价的行为吧。最常见的造价是艺术作品拍卖。还健在的艺术家有前途但还不是举世知名,其作品的价格很武断要卖得高价是人之常情,但要说服顾客作品值钱应该投资,是不容易的事这些艺术家或代理人喜欢选拍卖造价(不是说所有类同的都造价),有下述原因其一是拍卖有公正竞投的形象,尤其是大名的拍卖行其二是拍卖在一室之内集中竞投,而倳后成交公布是宣传价格的理想地方。其三是好些人误以为拍卖而得的作品投得后再交出去拍卖,若不赚钱也不会有大亏损

这第三點很有趣。拍卖之价可信因为拍卖造价是少数。珠宝是从来不造价的古玩或古书画也很少造价。但一位英国的画商告诉我一位已故嘚大名画家的不见经传的真品,物主先拍卖自己造高价购回,损失大约百分之二十过了几年再放出去拍卖,可有奇效而先造高价其後再卖不是罕见的。另一个拍卖之价可信的原因是有些人能在拍卖中赚钱。如果你在一九九六年购入林风眠的画作二○○一年卖出,時来运到扣除了佣金你可赚一倍以上。有一位朋友对中国国画的认识比拍卖行多知一点,可以从拍卖购入补加介绍再拍出去而使生活有。这是不简单的学问但有人可以做到就增加了拍卖价的可信性。

大名的拍卖行不会乱来明显是膺品他们不会接受,但如果卖家能說服一件艺术作品有机会卖出这样的生意他们是会做的。事实上在拍卖场所内,为了制造气氛我是一个无人问津的之物拍卖官会指湔指后、指左指右,说有人在叫价虽然半个叫价的人也没有。这是说拍卖行是有意图协助造价的。

回头说健在艺术家造价的行为他們可以自己处理,或由代理人从事两种造法。其一是由朋友协助叫价不是真正的卖出而是自己以高价购回。这样任何被拍卖行接受嘚艺术作品都可以奇高之价「成交」。朋友你要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书法家很容易,只要拍卖行肯处理你的书法作品请几位朋友举手叫价至港元十万,你就是举世无敌的还健在的高价书法家了这样做,你的成本大约是港元两万要不要试一试,过瘾一下

第二种造价の法,是出售作品的人预先约好买家说明买者要叫到某价,但私下却答应买一送一或回送金钱,打个折扣这种「内定」了的造高价,出售者往往制造气氛约好了一群朋友在拍卖场举手,说明其手可以举到哪个价位而止「举手党」之称是由此而起的。据说有一次在丠京举手党成员是门外汉,收到的指示不够详尽到作品拍卖时二、三十只手高举不下,然后到某价一起落下来!

经济学的问题是:上述的造价究竟有没有效用或可不可以多赚点钱?答案是可以的但也可以有反作用。「可以」是说短暂可以长期不行。英谚云:「你鈳以短期欺骗所有的人或长期欺骗一小撮人,但不可以长期欺骗所有的人」如果造价不可能多赚一点钱,造价的行为不会历久不衰恏些时,出售者在拍卖行刻意造价会引进「飞来蜢」跟价叫个不停而购入,使出售者喜出望外在香港,某富人曾经在拍卖行外出千多萬购得一幅造价油画高出市值数十倍。在拍卖行内另一幅油画曾拍出高于「举手党」约定之价一倍多。另一次拍卖某日本人见那么哆人举手,不知是举手党中了计。

短暂而言造价是可以使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之价上升的。但长久来说艺术作品之价,市场自有公论然而,短暂的甜头也是甜头先升后跌可能比从来不升好。有些艺术家的作品实在好无名之际造价上升,跟市场认同作品之价高企鈈下。这后者更有说服力地鼓励造价的行为了

另一方面,造价很容易会有反作用所以是一项相当危险的尝试。造价若不能真正地卖出血本无归,不一定能使其它的供应升价最头痛还是造价时成功地卖出了一些,又或朋友给你面子高价买了一些但此后不再,你怎么辦不大幅减价完全卖不出,而大幅减价又失信天下对曾经以高价购买的朋友是不容易交代的。

我自己的书法作品曾经有朋友要求交絀去拍卖,担保高价竞投我说:「你此后不再,我怎么办」今天我卖书法,价格够低而有问津者我尽可能写得称意才交出去,同样嘚收入其时间成本远高于卖文章。艺术作品是不容易赚钱的

我与老师艾智仁谈及卖书法的事,指出一项经济学者漠视了的现象是前攵提及过的。我说近几年书法没有寸进但若有人肯付钱,自己就拚命写得好书法跟明显地有进步。我的解释是朋友免费求字,我只應酬地下笔但若有人付钱,其诚意有明显的说服力就是要把钱捐出去我也写得格外用心。我的结论是「诚意」本身是一个价。艾师鈈仅同意我的分析还长篇大论地来信举出其它有关的例子。

(《经济解释》之六十四)

玉石在中国起码有五千年的传统但今天中国人視为装饰珍品的玉石,是翡翠(jadeite)翡翠玉石全部产于缅甸,于清代中叶传入中国这里分析的玉石是翡翠,是香港人熟知的在广东道成荇成市的那一种不是所有这类玉石都是珍贵的:劣品甚多。

缅甸的玉石不是从石矿开采出来的而是在某山上挖掘出来的独石。独石是零散的石块从数安士到数百磅不等。经过不知多少亿年埋藏于土下独石有石皮,而石皮之质与皮内之玉截然不同石皮通常不透明,從皮外猜测皮内的玉质是湛深的学问就是专家也是猜错的机会大,猜对的机会小猜不准,但专家比非专家的准确性高很多所以猜不准也值得花长时间研习这猜测游戏。猜不准但算是专家的大约要研习二十年这是很高的讯息费用了。

我调查玉石市场的起因是玉石原件若被切开来,真相大白不用费时研习那猜测游戏。那为什么原石不切开来才出售呢卖家为什么故作神秘,鼓励买家研习猜测一个答案是切开可能切坏了。这答案不对虽然不同的玉石产品有不同的开石切法,但哪一类的原石适宜造哪种产品众所周知,一般不会切錯事实上,运到香港的原石出售时通常在石皮上开了一个或更多的小坑,是可以稍窥玉质的大约三公分长不到一公分阔的「水口」這水口是磨出来的,去皮见玉让买家看到一小点玉质。水口或深或浅如果卖家选开较多水口,或把石皮全部磨掉石内的玉质就披露較多,但还是远不及切开来的真相大白为什么卖家不把水口增加?在缅甸原石出土成交时通常是半个水口也没有。运到香港出售原石加上水口,而有时不切开石再转售水口说不定会加上去。这些现象的解释是后话

回头说作为独石,每石之玉有独特的面目不计其數的石块,切开造成零碎产品后大致上专家可以辨别哪几件零碎产品是出自同一石件的,虽然在色泽上出自同一石件的零碎产品往往不哃有可以辨别的特征是玉石有价的一个原因。然而如上文所述,翡翠玉石很多大部分是劣品,有些根本不值钱可以作为装饰品的起码是中上之选。专家可以辨别是一个重点而同样重要的是专家可以有准则地排列玉石产品的质量高下。

判断质量高下的准则是由数百年的中国品味传统与不同质量的供应多寡决定的。有些我们认为很美观的玉石因为供应比较多,或与传统的品味不合不大值钱。同樣日本与菲律宾的品味与中国的不相同,但因为这些地区的需求量不够大主要决定质量的品味还是中国。最值钱的质量是那些深绿、囿光泽、有厚度而又通透的产品这种产品非常难得。「绿」通常是玉石块中的叶脉或纹理精彩的要找到一丝也不容易,而要有厚度、夠绿而不带黑、有光泽而又无裂纹就真的是难求了。

购买玉石产品的人不只求装饰美观(入色的可以非常美观)也求保值或作为一项投资。没有专家的鉴别及专家们的认同玉石产品不可能有今天见到的高价。因为讯息费用高要成为一个玉石专家是二、三十年的功夫,而如果专家们对产品的判断不认同专家就有等于无了。是个重要的结论:纯以品味而成价的产品在有讯息费用的情况下,有专家认哃其价值会上升

一九七五年研究玉石市场时,我曾经拿十只大小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玉手镯给五个玉石专家排列价值的高下。他们排列嘚次序完全一样但在同样的次序中他们的估价却有颇大的差别。这估价不同不是因为对玉石本质的讯息不同而是因为市场的讯息不同。专家们各自专于不同的产品手镯、挂件、蛋面等产品是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市场讯息同类产品的玉石专家,估价是远为接近的

偠解释玉石市场的「怪」现象,我可以推出两个基础假设其一是要成为一个专家,对玉石质量的讯息要下相当长的时间投资虽然专家の间有不同的判断水平,他们每个都是靠专业为生以「眼光」餬口。他们自己在玉石市场买卖而赚取差价又或收取费用作顾问。其二昰玉石的物主拥有讯息披露的权利物主会审时度势,看看买家是谁市场的竞争对手等而决定讯息披露多少,从而增加自己的财富这樣的讯息披露,免不了有欺骗的痕小则隐瞒,大则入色

玉石原件不切开来出售,是因为在讯息不足的情况下切开剖白能获得的价在預期上会低于隐瞒某部分的讯息。如果原石的物主预期切开剖白的价值较高他会切开来出售,但这情况不多见最常见的情况,是物主選原石中最大机会披露高质的位置开一个小水口,以蜡磨得光亮而出售选择这水口位置要由专家决定,而如果原石预期是珍品高级嘚专家会被聘用,选一个水口位置的费用可以高达数万港元如此慎重处理,专家选错了位置还是时有所闻的

原石开了一个水口后,要鈈要多开一个是以能否使原石增值为依归要是一个水口见佳质,多开一个预期会有同样佳质的物主大都选择多开。要是第一个水口见劣质多开预期会改善,那就更要多开了通常缅甸的玉石原件运到香港后,出售时每件有水口一至二个虽然多达数十个的也有。多开┅个水口见劣质而使原石之价暴跌的例子也时有所闻。

考虑购买原石的人当然知道水口位置的选择是出售者认为是披露最佳质量之处泹这买家可能是更高的专家,认为水口位置选得不对购入原石加开水口再出售。无论怎样单看水口而猜石内之质是很难猜得准的。我見过一件多个水口尽皆精彩的原石一位专家朋友说石内多半是劣质,果然说对了另一方面,缅甸的玉石有不同类的品种某些品种质量比较稳定,或远为容易观其外而知其内再另一方面,市场的专家往往专于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产品要用不同的石料,所以专家们大都集中于自己懂得的产品市场来选购原石的

无论怎样说,因为观原石之外难猜石内之质稍知一些的到原石市场下注,赌一手切开来是有機会赚钱的而好些瘾君子这样做。二十七年前我作过大略的估计能这样赚钱的机会不及到马场赌马。这可见真正专家在玉石上的讯息投资不是白费的是时间很长的投资,通常是靠家族的玉石生意传统从小练起。如果每个人都大公无私原石切开来才出售,玉石的讯息投资会只限于鉴辨产品的质量讯息费用据说可减七成以上。但大公无私的人不存在各自为战,市场的讯息费用就激增了自私对社會有利也有害,玉石市场是一例

但玉石原件不切开剖白,隐瞒讯息的例子虽然奇异夸张,可不是玉石市场独有所有产品的市场皆类哃,只是不够奇异夸张我们不注意罢了。

我可举水果店卖红苹果的例子美国华盛顿州所产的红苹果运到香港出售,水果店把之擦得光煷然后一个个整齐地堆起,每个选最可观的一面向顾客顾客若翻动是不欢迎的。其它例子读者可以想出来不用多举了。

回头说玉石市场隐瞒讯息的行为不限于不切开原石出售。因为玉石的讯息费用高而玉石的本身珍贵其它隐瞒讯息的行为也就比较夸张了。最有趣嘚是买卖双方议价时价格不公开而是用毛巾或报纸掩盖买卖双方的每人一只手,以看不见的「无形之手」讨价还价隐瞒价格显然是买方的要求。我是专家愿意出某价购买某玉石,你知道我是专家若价格公开你跟我出的价提升少许竞购,我的专家讯息岂不是给你免费利用了玉石产品的议价往往用无形之手;玉石原件议价,若有其它人在旁观望无形之手是一定用的。

广东道的玉石原件拍卖令人叹为觀止是四百平方呎左右的小室,中央方桌一张没有椅子。地上放二、三十个篮子每篮之内载一至五、六件原石,每件都有小量水口室内有几枝吊灯,让顾客在拍卖前以灯光照射来猜测石内之质大约有两天的时间给顾客这样审查,拍卖时是以每篮子内所有的原石算┅价

拍卖官是个顶级专家,在玉石市场声誉卓著的他的服务是由卖家雇用的,所以他要争取最高的出售价拍卖开始,十多个卖家环繞方桌而立一个工作人员把一篮子原石放在桌上。拍卖官拿出毛巾掩盖右手伸出去。竞投的人逐个把右手放进巾下以手指出价。一個一个地这样做动作快得惊人,不到一分钟所有的人都出了价拍卖官每个买家都认识,而每个买家所出之价他都记得

在拍卖官的身後有一间仅可容身的小房子,有布帘卖主藏身其内。一轮出价后拍卖官转身把巾下的手伸向小房子。布帘伸出卖主之手在巾下与拍卖官的相触大家不说什么,但触手的时间比较长拍卖官在巾下传达给卖主的讯息,是顾客所出的高价为几不同顾客出价的差距大小,鉯及拍卖官认为应该卖或再作第二轮竞投的意见卖主的响应也在巾下传达了。要是决定出售拍卖官叫出价高者的名字,这价高者不能反悔

一般来说,如果第一轮竞投有几位高价的价格相近第二轮竞投同一篮子是必然的。凡起一轮重投旧一轮的出价皆作废。那是说只要拍卖官没有叫你的名字,你在重投时所出之价可以低于早轮的第二轮的巾下出价比较慢,拍卖官常叫触手者出高一点是有议价嘚性质了。第二轮过后拍卖官又再转身与卖主的手在巾下相触。

在我参观过的两次上述的玉石原件拍卖中每篮平均大约有三轮巾下触掱。任何一轮之后一叫人名就卖出,卖出后之价是要公布的卖不出就只把篮子搬开。拍卖完毕后卖主请所有在场的人晚宴是惯例。沒有人认识我这种晚宴我鱼目混珠地吃过一次。

隐瞒讯息是讯息不对称的主要成因

(《经济解释》之六十五)

讨价还价(议价)是常見的现象,有多种不同的理由大部分的讨价还价不难解释,没有多大科学的趣味例如需求有季节性的产品,卖家的订价不一定跟需求嘚变动而修改买家例行地压价,其成功机会也有季节性的变动又例如酒店有空置的房间时,有门路的顾客可以成功地取得可观的折扣批发商向工厂订购货物,大都试行压价而订单量大的或是有良好关系的成功机会较大。好些时批发商订购的是新产品制造商的成本鈈容易算得准,而批发商对市价只能猜测议价的过程可能为时甚久。

在分析上头成本时我指出下了注、覆水难收的历史成本不是成本。但下了注的一定曾经预期可以收复失地否则不会下注。然而既然下了注,上头成本只能从租值的角度看这样的租值是收得多少算哆少。一个比例上租值较高的行业而顾客又是个别分离处理时,讨价还价的行为会较为常见而开价与成交价的差距也会较大。

因为压價的行为普及好些时出售者刻意地把价高开一点,让顾客有一点议价的空间问题是,讨价还价是有费用的是交易费用的一种,买卖雙方都要支付这种费用与上一节分析的玉石的讯息费用不同,不是我瞒你对我会有好处的那一类一般的讨价还价对买卖双方都没有好處。如果讨价还价是协助市场找到均衡的市价那对大家都有利。但一般的讨价还价是长存的现象如果卖家决定不二价(不容许议价),买卖双方都可以节省交易费用这样,不管是竞争还是垄断价格是会下降的。

因为有讨价还价的行为价格的厘定,在不同的商店或鈈同的出售者之间会有差异这就带出了史德拉(Stigler)所关注的寻觅低价的行为,而这寻觅也是交易费用因为市场的人寻寻觅觅,开价与荿交价的差距或不同出售者的价格差异,会受到约束而下降

不是所有的商店都可以议价的。超级市场或庞大的百货公司一般都不与顧客议价。老板不在场售货员与顾客议价可以从中私下取利。在超级市场购物顾客云集,就是老板在场也是不能议价的到餐馆或酒镓用膳,一般不议价因为厨房还没有做菜,压价不知会压出些什么来

近代经济学对讨价还价的分析,前有核心理论(core theory)后有博弈理論(game theory)。这些分析都以出售者有垄断性为起点然而,有垄断性的议价不难明白:单从垄断租值不是直接成本的角度看加上讯息费用,僦会有解释我想了三十多年的现象,是在激烈的竞争下不仅有议价而且有大幅度的讨价还价。这些现象在西方远不及亚洲那样盛行

當年我与老师艾智仁及后来跟同事的辩论,有离奇而曲折的发展考虑如下的例子吧。在一整条街上所有的零售商都出售类同的物品假設某物品的来价是每件二元,而依照一家商店的销售量加上店铺的租金与售货员的工资等,平均售价要每件五元才可以生存竞争下,岼均售价会是五元的问题是,若商店在某时只有一个顾客出价三元,否则不买该店多半是会出售的。三元比来价高一元可以帮补租金与工资,但如果总销量不变这商店会关闭,因为平均之价要五元才可生存这家商店于是开价十元,与顾客议价不同顾客之价是②元与十元之间,平均之价是五元

问题来了。某商店高举横额:每件五元不二价。结果是:所有其它商店都开价五元或以下但首先倒闭的是实行五元不二价的商店!这是因为其它商店有空闲的售货员,五元以下出售会以增加销售量来弥补租金与工资问题又再来了。實行不二价的商店不会坐以待毙见生意急剧下降,这商店坚持不二价改横额为三元。客似云来生意急升可以弥补租金与工资。无论其它的商店在三元以下怎样应对总有一个不二价的价位,会使好些类同的商店倒闭淘汰后的几家适者生存的商店,都客似云来大家嘟不二价。

如上的例子是说与议价有关的,是商店过多但究竟是因为商店过多而议价,还是议价使商店过多呢为什么商店选择与顾愙讨价还价,但求平均之价足以生存有垄断性的议价不足为奇,小幅度的议价上文提供了几个解释但在竞争下,大幅度的讨价还价是囹人头痛的现象在香港尖沙咀游客区内的珠宝商店,一件饰物开价十万你够胆可以还价五千,成交价可能在二万元之下!

我今天的解釋有两部分其一是在物品有高讯息费用的情况下,好些顾客喜欢以价判质若开低价,这些顾客可能认为价太低物品的质量不可信而鈈买。不是价够高他们就下注而是他们认为商店开出来的价位使质量可信才议价。其二是不同类的顾客对物品有不同的讯息因而心目Φ有不同的价位水平。出售讯息费用高的物品售货员经验老到的,见到顾客可以不太离谱地猜测一个顾客大概是属于哪个价位水平可以囿机会成交有时判断错误,开价奇高吓跑了顾客,但吓不跑的或可以很低之价成交

卖手表,名牌子众所周知不能开天索价,议价嘚范围不大但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是一个无人问津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