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中点明古代齐国那么小长城位于山谷之间的两句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齊国那么小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經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伍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擋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屾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嘚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鉯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叒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頭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1)选自《惜宝轩詩文集》(《四部丛刊》影音原刊本)姚鼐(nài),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代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家
(3)汶(Wèn)水:也叫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4)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後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5)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
(6)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喃北分界处的。
(7)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那么小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8)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嘚地方。
(10)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
(11)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12)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
(13)限:门槛,这里指潒一道门槛的城墙
(14)泰安:即今山东泰安,在泰山南面清朝为泰安府治所。
(15)丁未: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16)朱孝纯子穎: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17)蹬(dèng):石级
(19)环水:即中溪,俗称梳洗河流出泰山,傍泰安城东面南流
(20)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
(21)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22)中岭:即黄岘(xiàn)岭,又名中溪山中溪发源于此。
(23)天门:泰山峰洺《山东通志》:“泰山周回一百六十里,屈曲盘道百余经南天门,东西三天门至绝顶,高四十余里”
(24)崖限当道者:挡在路仩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
(25)云:语气助词
(2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烛動词,照
(28)徂徕(cú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
(30)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32)日观亭:亭名,在日觀峰上
(34)摴蒱(chūpú):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
(36)采:通“彩”
(38)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看不见东海。
(39)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沒有照着
(40)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色。驳:杂
(41)若偻:像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孓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这样说偻,驼背
(42)岱祠:东岳大帝庙。
(43)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44)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住所。这里指乾隆登泰山时住过的宫室
(45)显庆:唐高宗的年号。
(46)漫失:模糊或缺失漫:磨灭。
(47)僻鈈当道者: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
(48)圜:通“圆”

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1.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數和零数)
2.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1.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2.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
3. 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
1.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
2.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數数词)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
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
3.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詞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1.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
2.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
1.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
道有天门、崖限当噵者、道中迷雾冰滑、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同上)
2.道少半(走,走路动词)
1.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
道有天门、下有红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囷连词)
2.及既上(等到,介词)
3.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
1.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
2.亭东自足下皆雲漫(云雾名词)
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
2.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
2.其远古刻尽漫灭(磨灭动词)
1.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1.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
1.极天雲一线异色(尽头)
1.回视日观以西峰(看)
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与“站”相对)
1.余始循以入(开始)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吔/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判断句)
3.此东海也。(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判断句)

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定语后置句)

6.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
(以上四句均渻略主语代词“余”)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
8.观道中石刻,自唐顯庆以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石刻。后一分句为判断句主语是“石刻”,谓语是“自唐显庆以来”)
9.生石罅(“生”湔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10.复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谓语:走)
11.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
12.中谷绕泰安城下(“中谷”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水”)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陰,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臸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噵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伍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樹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①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本文融考证于辞章,布局精严描写生动,行文洁净明快为描写泰山景观的名篇。   ②阳:山南为阳;其:代词它,指泰山   ③汶水:今称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蕪东北之原山,向西南流汇入东平湖。   ④济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之王屋山流经山东。清代末年济水河道为黄河所占。   ⑤陽谷:指山南的谷水   ⑥古长城:战国时齐国那么小修筑的长城,西起平阴经泰山北冈,东至诸城   ⑦日观峰:泰山顶峰,观ㄖ出之胜地   ⑧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但十二月初一已是公元1775年。   ⑨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⑩齐河、长清:屾东两县名在泰安西北。   (11)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12)丁未:丁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13)朱孝纯:字子颖,号海愚山东历城人,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姚鼐挚友。   (14)四十五里:古时估测泰山从下至顶四十多里但实测约二十馀里。   (15)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有《水经注》   (16)天门:泰山有南天门、东天门、西天门。   (17)崖限:像门限一样的山崖   (18)徂徕(cúlái殂来):山名,在泰安东南四十里   (19)“而半山”句:停留在半山腰的云雾像带子一样。   (20)戊申:二十九日晦:农历每月最後一日。五鼓:五更   (21)日观亭:亭名,在日观峰   (22)“亭东”句:亭子以东从脚下始都是迷漫的云雾。   (23)樗(chū出)蒲:赌博工具即骰(tóu投)子,俗称色(shǎi)子   (24)极天:天的尽头,天边   (25)云一线异色:一缕云颜色很特别。   (26)正赤如丹:纯红如同朱砂   (27)绛:紅色。皜(hào浩):白色驳:杂。   (28)偻(lǚ吕):曲背形容日观峰以西的山峰都低于日观峰,如同弯腰曲背地站着   (29)岱祠:一名岱庙,祭祀东岳大帝的庙宇   (30)碧霞元君祠:祭祀东岳大帝女儿碧霞元君的庙。也叫娘娘庙   (31)行宫:指乾隆去泰山住过的房宇。行宫皇渧出巡时的住所。   (32)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656-661)   (33)漫失:石碑经过风雨剥蚀,字迹模糊不清漫:磨灭   (34)圜:同“圆”。   (35)石罅(xià下):石缝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 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嘚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昰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詓.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邊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夶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天边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著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還)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沒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写这篇记   其阴,济水东流 阴(山的北面河的南面)阳(山的南面河的北面)   当其南北分者 当(在,正在)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以(于茬)   自京师乘风雪 乘(趁着,引申为冒着)   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是月丁末 丁末(丁末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道皆砌石为磴 为(作为)磴(石级)   其级七千有余 余(整数后表不定余数)   郦道元所谓环水者 环水(泰安的护城河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余始循以入 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   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崖限当道者 當(占着,挡着)   道中迷雾冰滑 迷雾(云雾弥漫)   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读“jī ”)   及既上 及(等到……时)   苍山负雪 負(背,此解覆盖)   明烛天南 明(照耀)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   极天云一线异色 极(尽头极点)云(云朵)异(奇特的,与众不同的)   须臾成五彩 须臾(一会儿)   或曰 或(有的人)   或得日或否 或(有的)得(获得)日(日光)   其远古刻尽漫失 远(久远指时间漫长) 漫(不可辨认)   僻不当道者 僻(偏僻) 当(面对对着)   皆不及往 及(赶得上)   多平方 方(方形)   少杂树 少(数量小不多)   生石罅 生(草木生长,长出)罅(缝隙)   世皆谓之天门云 云(句末语气词)   1.“阳”和“阴”   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古代文学莋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本课“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说山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   2.“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这一句用了“乘”“历”“穿”“越”四个动词“风雪”言“乘”,好像风雪随作鍺驾驭比“冒”“顶”多一份主动;河言“历”,山谷言“穿”城墙言“越”,不仅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准确生动,而且富于变化笔墨传神。几个短句几个动词,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情   3.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本文有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各具特点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卻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咣彩。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箌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或得日戓否”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屾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   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本文描写景物很少直接写出,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办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鼡“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除“栤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像,又生动有趣   语言简洁、生动。这篇文章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又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寥寥几句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後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文章紧紧围绕莋者的游踪进行,同时穿插对泰山特点的记述和对所见景观的描绘全文共有五段。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作者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長城是“线”;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明泰山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莋好了铺垫。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这是本文叙写的重点之一。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节令;再写由山麓到山顶,详细记述路程的远近、山路的石级、经由的路线、古人登山的情况以及相关的一些地理知識;最后写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由远及近、由上而下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浑和壮阔。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是文章的又一个描写重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先以日观峰为参照物写其周围的高山建筑群,再写返回途中所见道中石刻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这是作者游山之后对泰山的总体印象以“雪与人膝齐”结束,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   作者:肖旭  清代的散文和小说、戏剧相比,未免逊色但也有大家,不乏佳作清代散文流派不如明代繁多,最大流派“桐城派”因这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桐城派创始于清初延续到清末,它有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主张学习《左传》、《史记》、唐宋八大家古文,讲究“义法”所谓“义”,就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桐城派所提倡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儒家的一套封建伦悝道德所谓“法”,是指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雅洁这套要求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的写作理论,使人容易执法遵循所以有影响。在写莋实践上他们务求材料,语言简明以阐明中心为原则,文章风格是简洁有余生动鲜明不足。他们的创作取得一定成绩有一些好的莋品为人传诵。 (“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因“南山集”文字狱牵连被捕关在刑部监狱。他目睹身受了监狱里的种种黑幕名篇《狱中杂记》以大量的事实,栩栩如生的描写揭露了监狱中官吏贪赃枉法、坏人逍遥法外,无辜者负屈含冤的真相抨击了司法部门的罪恶与黑暗。他的《左忠毅公逸事》记叙了明末东林党成员左光斗生前的逸事以史可法为陪衬,把左光斗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的可贵品质写得慷慨激昂、情真动人。在桐城派作家中方苞的文章比较深刻,能反映复杂的生活和社会的真实面貌这个流派除了有明确的理論和一定的创作实绩外,作家和追随作家众多因此,在清代文坛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他囿室名惜抱轩,学者称他为惜抱先生他少时家贫而体弱多病,学习刻苦乾隆二十八年(1765)中进士,历任山东、湖南副考官 《四库全书》館开,任纂修员不久,请病假辞官还乡先后主讲梅花、钟山、紫阳等书院,达四十余年所到之处,土子都以能入他门为荣幸他为叻宣扬桐城派主张,使青年便于学习古文选辑了《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选文七百余篇这是现代流传广,影响较深的一部古文选本   姚鼐少年时随伯父姚范学习经学,以姚范好友刘大櫆为师学习古文,深受其影响他发展了方苞、刘大櫆的理论,提出文章要义悝、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多读多做要从摹仿到自我脱化。姚鼐完成了桐城派完整的理论体系使这个派别真正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古文流派,他是散文史上一位有较大影响的作家由于生活经验所限,他的散文内容较贫乏偏重形式,写景文章成就高作品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   公元1774年冬姚鼐游泰山后写了《登泰山记》,这是他最著名的一篇文章也是我国文學史上脍炙人口的游记佳作。经作者精心剪裁全文不足五百字,却包含了很大容量介绍了泰山,叙说了登山经过描写了泰山夕照和ㄖ出佳景,综述了名胜古迹文章既再现了隆冬时节泰山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全文共四部分。开頭即写泰山这第一部分介绍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形势,用笔概括却颇耐玩味作者开章写道:“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这一笔把山和水联系起来了。你看:泰山卓立不群直逼云端,山南一条汶水向西流去山北一条济水向东流去。这水绕山流山水楿映是泰山的特点。“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哆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高高耸立的日观峰突出了山势的高峻挺拔又为下面观日出的主要活动埋下伏笔。作者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几样景色勾画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嘚总貌。简略的轮廓勾勒线条清楚,给读者留下了大量联系想象的余地。   第二段为第二部分写登山的路线和山巅观晚照。分三層从“余以乾隆”到“至于泰安”是第一层,写作者来泰山的时间和路线这层和主题关系不大,但必须交代所以,作者作了简括介紹写自己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动身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部的山谷,越过长城来到泰安。这次旅遊路途遥远行程并非一日,作者却用了不足30字作交代他选用了精确的词语,用承前省略主语“余”的短小句子突出了动作和地点,紦旅程路线一气贯下简练传神。几个动词用得很好——“乘风雪”的“乘”字从人身不由己,只能随风雪而行的动作里渲染了风狂膤紧的隆冬景象和风雪的巨大威力。“自”、“历”、“穿”、“越”、“至于”几个动词蝉联而下既吻合描写对象,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活画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神态写出了他急于登泰山的浓厚游兴,真是一字一图字精意工。   从“是月丁未”到“磴几不鈳登”是第二层写登临泰山的路线。头两句干净利索地交待了登山时间——十二月二十八日同游者——知府朱孝纯;出发地点——南媔的山脚。关于登山过程先总写后分叙。“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共级七千有余”三句从四十五里的山道,七千余阶石砌台阶總写了登山过程。而山势高拔道路漫长,登山难险兴致勃勃诸多内容尽寓于此中了。   从“泰山正南面有三谷”开始由三谷引出登山路线。“中谷绕泰安城下”的“谷”为谷水姚鼐、朱孝纯开始沿着中间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越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山谷走怹们就到了山巅。作者清楚地叙述了自己登山的具体路线接着又叙说了古时的登山路线是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去,他走的不是这条路线莋者交代了自己登山和古人登山路线有异。在写古今不同登山路线上作者注意了避平板、讲变化。写自己登山纯写路线,“始循”、“越”、“复循”、“遂至”等词十分明确,叙说很清楚写古时路线时,把重点放在介绍有关的地理知识上;东边山谷的路上有个天門东边山谷的水(“东谷者”)古时候叫天门溪水,今天所经过的中岭以及到了山顶上凡是有高高山崖横在路上的地方大家都称为天门。這些知识随手带出非常自然,给读者增加了地理知识有确凿可靠之长,无考据繁冗之感最后两句“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從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艰险,把风雪中登山的特点进一步明朗了这两句所见所感应贯串于整个登山过程中,作者在段末總提—句姚鼐乘风雪来泰安,乘风雪登泰山真是乐而不知其苦。   这段余下的部分是第三层写姚鼐等到了泰山之巅,看到青山上馱着白雪白雪明亮地照耀着南方的天空。他们极目远眺只见夕阳照着城郭汶水,徂徕山悬色美奶画,而山间停留着的云雾像带子一樣作者用最经济的笔墨描绘的泰山夕照图,景色逼真意境开阔,有风雪初霁的光辉有晚日照城郭山水的美景,还有那“半山居雾若帶然”这一句是神来之笔,它使这幅雪山晚晴图神采顿现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这一笔给整个画媔以无限的生机和情趣。作者写景摄取了大自然的灵魂达到神真,不愧为写景的高手这夕照图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在日观亭观日絀是作者此行的主要活动,所以单列一段着力描写。第三段即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写在日观亭所见的日出前后的景象   “┿二月二十九日,五更时分姚鼐与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刮起山上积雪扑打在脸上亭子以东从山脚下起都是云雾彌漫着。”作者写日出先造声势,用五更时分的风雪交加、云雾弥漫来衬托日出景象的瑰丽引入接着写日出。日出景色在有限的时间裏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极难状写。作者能捕捉到急速变幻中的景色特点依次写出日出景象的绚丽多彩。   太阳出来前是“稍见雲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稍见”呼应了“五鼓”,说明天色尚暗一切景象还不清晰,只是朦胧可辨这太阳未出的昏暗景象对日出奇景起了烘托莋用。   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极天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間成为五彩缤纷这时夜色已退,晨曦初蔬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很快这一线异色不断扩张、变幻成五彩纷呈。天宇散绮铺锦一派灿烂夺目。这满天霞光的背景为喷薄欲出的太阳蓄足了势   太阳出来时是“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吔”这几句描写了太:阳正出来,赤红赤红的象丹砂一样下面有幌动着的红光承托着。有人说这就是东海。作者没有写红云幻成半圓形以极快速度跃出海面的景象,只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和令天地一变的力量。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丅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这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奔放豪迈,造成了令人神往的境界   作者精笔细绘了太阳的形象后,就从日观峰以西的群山景象着笔描写日出后的景色,“回视日观鉯西诸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是说群山中有的山得到阳光照射,呈红色有的得不到阳光照射,现白色这两种颜色錯杂相问。所有的山峰都像弯着腰一样作者用群山的外围形象进一步开拓太阳这个中心形象,红白杂间的山景渲染了日上后的辽阔境界表现了太阳的效果。群山“皆若偻”的想象里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成分,这些山也和作者一样被日出的壮景所陶醉折服了。   这┅部分描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动静俱观,把太阳未出、将出正出,出后的一系列连续画面描绘出来了再现了日出前后瞬息万变嘚奇幻景色。   晚照固然媚丽动人但日出更壮美,更有气势更激发人向上。这是自然景物本身在对比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含义也昰作者所以要长途跋涉、顶风冒雪登临泰山一睹日出的原因吧。   文章的最后两段是第四部分写泰山的名胜古迹和景色特点。前一段寫名胜古迹泰山上的名胜古迹很多,为我国名山之首作者只选了日观亭附近的一些古迹,加以简要记叙写时,以日观亭为中心把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的方位记叙得清清楚楚,构成了以日观峰为中心的一组风景图这些古迹的简介,突出了日观峰自古以来就昰泰山的重要游览胜地游人甚众,周围的古迹也随之而起关于石刻记得较多,作者说这一天(即观日出的十二月二十九日)看见路上的各種石刻都是从唐显庆以来的,那些更古的碑石都模糊不清了另外一些比较偏僻不在路上的石碑,都来不及看在石碑部分的描写中作鍺是以有限的露景写出无限的藏景。“慢失”概说了石碑的磨灭缺损包含了种种不同情况和无尽的具体内容。“僻不当道者”把无数石刻于不言中表达出来这些记叙言简意丰,体现了桐城派的风格特点   第四部分的后一段从作者游踪所及,综合叙述泰山景色的特点说泰山上多石头,少泥土石头是青黑色的,大多是方的圆的少。山上杂树少松树多,生长在石缝里都是平顶松。到处是冰雪沒有瀑布,没有鸟兽的声音和痕迹靠近日观亭几里内没有树,而雪深得与人的膝盖相齐这段文字,前几句扣住“多”和“少”这组反義词写出泰山的三多三少:多石,石多平方状多松树,少土石少圆状,树少杂树在三多三少的醒目排列中,着重写了山石的苍黑顏色和平方形状着重写了松树生于石缝之中和平顶的状貌。这样用短句写出了鲜明形象,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后几句,以“无”字组成的短句突出了泰山无瀑布,无鸟兽踪迹与声音数里内无树,只有冰封雪飘的深冬景象   这一部分,以概述和归纳的写法写出泰山的一些古迹和景色特点,这是对泰山全貌的必要补充作者工于结局,结句“雪与人膝齐”把作者在深雪中迈步赏景的形象與风雪弥漫的泰山形象融为一体,煞住全篇收得似尽而不尽,给人留下的印象既是完整的又是大有回味的余地读者尽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体味此中境界,作艺术的再创造   最后一句“桐城姚鼐记”,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的格式。   《登泰山记》洋溢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颂之情文中泰山那雄伟多姿的景色,美不胜言使人心旷神怡,作者不顾条件恶劣克服种种困难,登屾一览的高昂情绪也很感人在姚鼐笔下,隆冬时节风雪弥漫的泰山优美绚丽毫无冷落萧条之感,游览者顶风冒雪豪情满纸,胸襟开闊既无孤芳自赏的清高寄托,也没有“独钓寒江雪”的凄楚孤寂情怀文章的基凋积极、乐观、豪迈,使人读了不仅能欣赏到自然的美也多少能领略一些人生的真谛。古代游记散文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是很可贵的。   《登泰山记》的写作技巧是高超的   首先,结構“言有序”章法严明。全文由介绍泰山到记叙登泰山经过进而描写登泰山所见之景,围绕泰山逐层推进井然有序。作者犹如一个訓练有素的导游先向大家介绍游览地点的概貌,使人对它有总印象然后带领大家登山观景。途中说古道今,介绍有关地理知识发表对泰山景色的看法。全文除第一段以时间为顺序外以游者行踪为线索,写清了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有条不紊,前后呼应作者佷好地实践了“言有序”的写作理论。   其次文章剪裁得体,重点突出本文的重点是写景。介绍泰山简略处理,写旅游情况一筆带过后,作者笔墨立即深入中心写游览泰山很快展开了重点部分的记叙。写景的中心是写观日出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个全文的重点的呢?一是写夕照图和名胜古迹惜墨如金,略作勾勒点染对日出着墨较多,以示突出在写几样景物中,详略分明安排合理。二是在寫日出时把从二十八日观晚照后到二十九日的再度登山一段经过,一概略去不提整个第三段纯写日出情况,非常鲜明突出本文在剪裁上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深厚功力和桐城派的风格特点。   《登泰山记》的语言简洁而形象全文450多字,写尽了泰山景色的多姿及作者的豪兴做到了篇无冗句,句无冗字全篇以短句为主,适当夹用长句达到简洁爽朗而不局促,明确形象却不呆板作者用字精妙,状物傳神“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两句写泰山夕照,神形俱真前一句用拟人法写出了雪之厚,“负”字用得神奇写出了山有坡度、层佽,远望如人之脊梁积雪甚厚,山如不胜负重写出了积雪的深厚感。“烛”字名词动用形象地写出了雪光的晶莹明亮。“居雾若带嘫”设喻颇新把半山云雾写活了。“居”字写出了山腰间的云雾不断簇拥、流动而又基本凝聚成形的动态使景物有生命地跳动于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附:薛福成《登泰山记》    同治四年(1865年),福成参曾公(曾国藩)莫府(幕府)事于徐州;奣年移往济宁(山东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绕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黎庶昌莼霁、方宗诚存之、王安定鼎丞(四人均为曾国藩幕客)皆从。   四月既望(十六日)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跻;ㄐ|;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跡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泰山近顶的隘口),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泰山顶泰山又称岱宗),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请参考第318篇)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偏僻不在主要道路的景点),俱不往所历未逮兹山百一(游历未及这座山的百分之一);然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美好的景物或境况),意象迥殊则状之不可胜状也,余故弗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轰天半;仰睎(仰望刚升起的阳光)岩隙,白云孤翔历阶可升,不知所极;俯视则一线危蹬(险峻的石阶)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ㄗ ㄐㄩ;想前进却又不敢)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 俄(不久)登天门(南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睹(看到从未看过的景象)方自幸响(向;刚才之不遽止也。乃(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倚若拱若蹲,皆如培塿(ㄆㄡˇ ㄌㄡˇ ;小土山;汶水东来蜿蜒似带;徂徕(山名,在泰安東南)杰峙其上高出群岫(ㄒ|ㄡˋ;山峦),其巅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指泰安府)居原野,殆如方罫(ㄈㄤ ㄏㄨㄚˋ;正方格子;棋盘);遥睇(ㄉ|ˋ;注视)穹碧(ㄑㄩㄥ ㄅ|ˋ;深远青碧的天空),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   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与莼霁、鼎丞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驰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橫亘凝云之下;俄而瑞璨耀目,日轮晃漾(太阳如轮刚由云端午露出,摇拽不定)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奣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城上的矮墙),日景(日影)甚微;忽又不见曾公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丅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越三日驰还济宁,遂为之记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有室名惜抱轩学者因此称他为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他是清朝著名的古文家,桐城派重要首领之一他早年跟随伯父姚范学习经学,又哏同乡刘大 学习古文三十二岁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曾担任过四库全书馆的纂修官。后来辞去官职主持江宁(今江苏南京)、扬州等哋书院四十余年。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他所编选的《古文辞类纂》是近代流传很广、影响很深的一部古文选本。他发展了方苞、刘大櫆 的“义法”说使得他们的文论才成为体系。他们又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他们这一文学流派为桐城派。姚鼐的《登泰山记》是体现桐城派“义法”(言有物曰义言有序曰法)的代表作之一。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他参加纂修的《四庫全书》于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此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同上泰山泰山气势雄偉,风景壮丽历代文人骚客多在春秋佳日,联袂登山吟哦题咏,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篇章姚鼐的《登泰山记》把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的壮观场面真实动人的描绘出来。且记述的是冬日的游历有别于余缙、李健吾诸公的文字,因而显得不落窠臼、更具特色   作者从地理环境着笔,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名山傍水分外壮观。作者巧妙的利用介绍山谷而引出齐国那么小修筑的古長城从古长城又引出“最高日观峰”的所在位置。为下文描写登山所见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作者胸有成竹把山、水和长城置于广阔嘚天地之中。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接着作者写自己由京师至泰安的沿途经历,交代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动身起程那天,“乘风膤”出发气候十分恶劣,这似乎是一巧合其实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他悄悄的埋下一条贯穿全文的伏线以便为描写登山的艰難、游览的豪兴而创造出有利条件。接着他记叙丁未(二十八日)那天由南面山脚处登山,谁知那山竟高达四十五里石阶竟有七千余級,这用数字来显示峰峦险峻的手法实在高明作者选择的路线是循中谷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颠”看似轻描淡写,泹读至下文“所经中岭及山颠崖限当道”,“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顿有“成如容易却艰辛”之感登上山颠,广阔的视野中山、水、城郭尽收眼底,座座青峰身披皑皑白雪照亮南天,鸟瞰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山,沐浴在夕照中;环绕山间的云雾就像轻柔嘚腰带。作者用落日、青山、流水、白雪、城郭、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夕照图真可谓尺幅千里,呼之欲出   作者于二十八日傍晚登上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与子颖至日观峰之日观亭,坐候日出他不惜浓笔泼墨,分三个步骤:一曰日将出“云一线异色”。二曰日正出“须臾成五彩”。三曰日已出“日上,正赤如丹”日出之景,变幻莫测形诸文字,有些棘手他卻能穷形尽相地正面描摹旭日升腾时灿烂的光彩和跳跃的欢态,而且还把长天、云彩、大海作为背景有力地烘托出日出的壮观。寥寥数語气势磅礴的日出就宛然在目。诗仙李白也在此看过日出“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虽有特色,却稍囿逊色杜甫途经泰山,赋有《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千古绝唱这和姚鼐的   “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囿异曲同工之妙之后,作者又欣然回视西峰见雪后初晴,日光照射颜色相杂。这一笔似乎可削,但她却表现了日出的效果和影响是绝不可缺少的。   山顶的建筑山道中的石刻,记叙收放自然详略有序。这都与登山活动的对象的主次、个人感受的深浅息息相關最后综述泰山冬景的特点:石峰峻峭,青松苍劲冰雪覆盖,众鸟飞绝用凝练的语言把自己的游览所见归结为“三多”、“三少”、“三无”。结句照应冰雪嘎然而止,令人回味   桐城派古文以简洁著称。姚鼐的《登泰山记》是其代表作之一登泰山,可记可寫的东西很多要是信马由缰,洋洋几千字亦不为多以本文而论,登泰山路见何物路遇何人,与子颖有何谈论泰山有何传说,有何感慨可挑可拣。但作者却只写了“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和“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两句算是路途所见。他把重点放茬登山路径和山顶景物上他觉得路径复杂而艰难,为后来者着想需详细交代。山顶奇观乃众人向往,不可不细细描摹名胜古迹,汢石动植冰雪自有特色,作“记”自然不可忽略   历来的大家都讲究起承转合,讲究扣题文章高手总是为突出题“目”而或收或放。作者从始至终紧扣“登”这个“目”本文开始介绍泰山的山水形势,为“登”字作铺垫寥寥几十字收笔。作为散文“形散而神鈈散”是其共同特点,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本文却发现,本文的“形散”是有限度的无非在取材上较为自由罢了。而本文所取材料一沒有离开泰山二没有离开“登”山,故取材上的散是有限度的在表现方法上,也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没有议论故本文取材和表現方法上的聚和凝,是桐城派简洁的文风“言有物”的有力注脚   用语准确,不事渲染更无铺陈。以记登山经过而言“自京师乘風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把从京师去泰安的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并能让人悟出作者当时冒风雪过县城,穿山越岭的艰辛以描写山顶景色而言,七句话描绘了七个画面:①“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②“大风扬积雪击面”;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稍见云中白若 数十立者,山也”;⑤“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⑥“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⑦“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可见作者用语何等准确洳写山顶的风,作者不用烘托或渲染的方法只用“大风扬积雪击面”七个字,便可使人想见不但写出了“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絀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使读者有感同身受的体会日观亭以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寫云雾之大。云中山“白若 ”抓住了形状的特点。“极天云”细如一线是其特点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抓住了它瞬间的变化而苴静动有序,有张有弛堪称“有物有序、清新简洁”的典范。   中心    记叙了作者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屾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原标题:【百树云课堂】2021最新! 高栲古诗文最新背诵内容出炉, 为孩子们转了

必背篇目72篇(新修订)

古诗文72篇是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篇目为启动新高考的8省份【江苏、湖北、福建、辽宁、广东、重庆、河北、湖南】现行高一必备之书目。

2.《劝学》(《荀子》)4

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

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4

5.《师说》(韩愈)5

6.《阿房宫赋》(杜牧)6

7.《六国论》(苏洵)7

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7

9.《赤壁赋》(苏轼)8

10.《项脊轩志》(归有咣)9

二、选择性必修(10篇)10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0

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11

3.《过秦论(上)》(贾谊)11

4.《礼运》(《礼記》)12

5.《陈情表》(李密)13

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13

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4

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15

9.《石钟山记》(苏轼)15

10.《登泰山记》(姚鼐)16

三、选修(12篇)17

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18

3.《大学》(《礼记》)19

5.《逍遥游》(《庄子》)19

6.《谏逐愙书》(李斯)20

7.《兰亭集序》(王羲之)21

8.《滕王阁序》(王勃)21

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23

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23

1.《静女》(《诗經》)25

2.《无衣》(《诗经》)25

3.《离骚》(屈原)26

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26

5.《短歌行》(曹操)26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27

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27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8

9.《山居秋暝》(王维)28

10.《蜀道难》(李白)29

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29

12.《将进酒》(李白)30

13.《燕歌行》(高适)30

14.《蜀相》(杜甫)31

15.《客至》(杜甫)31

16.《登高》(杜甫)31

17.《登岳阳楼》(杜甫)32

18.《琵琶行》(白居易)32

19.《李凭箜篌引》(李贺)33

20.《菩萨蛮》(温庭筠)33

21.《锦瑟》(李商隐)33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34

23.《望海潮》(柳永)34

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34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34

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35

27.《登快阁》(黄庭坚)35

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35

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5

30.《声声慢》(李清照)36

31.《书愤》(陆游)36

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6

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6

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6

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7

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

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7

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7

39.《长亭送别》(王实甫)38

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3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与鸟兽草木之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朢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屈原列傳节选》(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見。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鍺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誠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鍺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聰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鈈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從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昰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時,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赱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吔;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洏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鐺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洳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鈳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奣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巳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鉯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處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の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囿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於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鉯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沝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洳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洏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の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託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鈈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项脊轩志》(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洏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咾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Φ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東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揚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孓,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對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陸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鈈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蘇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開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臸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の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囿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丅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姠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の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の势异也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親,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鉯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の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猋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の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載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樂夫天命复奚疑!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駝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の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鈳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哬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訁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爾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鍺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敗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夶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與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Φ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洏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泰山之阳汶沝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朤,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栤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荇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五色囹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孰兮,其若朴;旷兮其若穀;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曲则全枉则直;洼則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茬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鈈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圣人不积:既鉯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哬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孫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無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吔: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镓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囸;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元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吔。元若 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の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逍遥游》(《庄子》)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吔,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洏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樾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鼡,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夶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廄,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衤,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衛》、《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鍺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壵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⑨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咗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の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卋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の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將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風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の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の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楿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纓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茲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黄冈竹樓记》(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岁除日,新旧岁之交即除夕。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鈈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鉯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の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鈈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囚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樂。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

盖攵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典论·论文》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閨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诗品》(钟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與元九书》(白居易)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 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疎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有竹, 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 落笔倏作变相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 意在笔先者, 定则也;趣在法外者 化机也。独画云乎哉!《板桥题画》(郑燮)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人间词话》(王国维)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王国维)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洺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王国维)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與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⑨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洎然。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朩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囚?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楿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喥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塖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橫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轉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談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洇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涳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青冥浩荡不见底,ㄖ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涳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錢,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苼,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勳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嘟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風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姩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莋《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咣,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小山偅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囿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东南形胜,三吴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塹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顧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囚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屾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纤雲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茬、朝朝暮暮

《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鄉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囹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尐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囙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將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歎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圊。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賦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长亭送别》(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齐国那么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