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同友,字子山,姓名恳求解答

群动各有息兹游成我闲。气交寒暖候春到有无间。

寒石自流水夕阳多远山。离离林下屋时见鸟飞还。

(1626—1689)明末清初江西宁都人原名传灿,字青藜号止山。缯参南明唐王军事败后为僧出游。回里筑六松草堂以后出游东南,居苏州光福二十余年晚年以笔舌糊口四方,卒于京师曾选时人詩为《过日集》,又有《六松草堂文集》、《西崦草堂诗集》等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头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詔初亲征
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锈,秋风鼓角声满天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满天飞雪少人行,野寺东边鹤数声閒淡可參仁者静,丰神已造圣之清

尝称宫阁曾相见,不道孤山浪有名欲折一枝供大士,疏篱隔断水盈盈

迟回不忍去,复作抱衾留
断续云間雨,萧骚木末秋
劳生那有此,渐老欲相投
最爱千山暑,钟鸣处处幽

爽气申时豫,临秋肆武功太液荣光发,曾城佳气融
紫霄寒暑丽,黄山极望通讲艺遵先fN,睹德畅宸衷
鹫岭飞夏服,娥魄乱雕弓汗浃镳流赭,尘生埒散红
饮羽惊开石,中叶遽凋丛雁殚云路靜,乌坠日轮空
九流参广宴,万宇抃恩隆

退处固云乐,未免叹索居
赖有陈使君,情亲如友于
自应长相见,岂谓各一隅
我虽事跧伏,闭门懒问涂
无日不看山,无时不面湖
君尤我所爱,良会安得疏
纵不思风度,亦欲闻绪余
会须成二老,君意定何如

闻说昭王未筑台,此生空抱济时才青衫外史江南老,白发中官海上来

自信文章追董贾,可能游侠效邹枚春风处处堪肠断,莫上层楼看劫灰

諸公学道,莫学奇怪无为无作无赛。百不歌中四句偈内持戒。身心木雕泥捏遇千魔、万难不采。常宁耐常宁耐常耐,宁耐宁耐悟彻观天之道,执天行关要自是交泰。常处真常常应常静常在。真常真欢真乐现真如、超越三界。真无坏真无坏,无坏无坏

蒲海云成阵,天山雪作花长城烽火入,虏骑动鸣笳

雾深迷汉月,风起暗胡沙一夜关河冷,征人尽念家

不作封侯想,潜踪已十年屡洇图画兴,辄起眺游缘

群峭嵚?度,重峦崒嵂迁商羊聊拄杖,款段忍加鞭

出既胸襟旷,归尤景物全灵区瞻谷口,胜处接城边

颇得淵明趣,非仲子贤筑园容寄傲,著屐任周旋

适意欣孤往,娱情倦忘还崖高堪望远,地静觉居偏

评石方僧孺,移花法道筌斑红阶蘚润,茸碧屋萝牵

水阔波跳鲤,林深树曳蝉抚松凭偃蹇,趁鹤步翩?

淡淡堤摇柳,泠泠沼泻泉春融芬岸芷,露浥袭汀莲

舞蝶翻歌扇,浮鸥傍钓船桥多修涧绕,路杳隔墙连

芡实鸡头剥,蕟藤鸭脚缠门低榕并亚,篱密槿添编

引蔓葡萄架,薰芳茉莉田果垂罗汉熟,花绽佛桑妍

泛鹢回塘曲,盘蛇造洞巅苔滋层磴滑,岩瀑一流悬

题壁鸿留爪,窥渠鹭立拳荷喧池过雨,竹暝径笼烟

撒网危矶仩,投壶小院前蔬浇抽甲壮,菊种课丁虔

穴土挖成室,诛茅构数椽清宵虫语碎,晴昼鸟声穿

格磔啼秦吉,?辀叫杜鹃百株栽绛雪,万卷录丹铅

风定云横岫,星稀月在天楼台皆倒影,亭榭尽临渊

避暑宾摊簟,嬉春女落钿奚奴随倜傥,侍史列婵娟

阮籍游而啸,嵇康懒与眠茶甘烹雀舌,香霭爇龙涎

古剑求三尺,名琴操七弦诗观辞骆什,帖检换鹅笺

妙笔挥毫素,寄书问太玄锦贉装玳瑁,绣褫记嫏嬛

钟鼎周陶铸,圭璋汉泐镌爱根何日了,吟债几时填

思苦陈无已,脾幽孟浩然论文凭只眼,索句耸双肩

枕上「逍遥傳」,床头「内外篇」师坡常说鬼,学晋每逃禅

交挚相倾盖,讴和共扣舷南皮从叶后,北面事曾先

射覆词坛立,猜枚酒令宣笙簫分雅部,醽醁醉华筵

酿厌中山困,车乘下泽便衷怀希魏野,气概仰张颠

性拙薄戎算,平生轻峤钱言狂人窃笑,癖怪我难悛

默默嚣尘减,悠悠俗虑捐有心追隐逸,无志慕腾骞

况免饥寒逼,犹兼疾痛蠲曾闻唐白傅,閒散即神仙

前缺 )諸川吐蕃兵馬還來劫掠沙州 〔二〕 姧人探得事宜 〔三〕 ,星夜來報僕射:“吐渾王集諸川蕃賊欲來侵凌抄掠 〔四〕 其吐蕃至今尚未齊集。”僕射聞吐渾王反亂即乃點兵,鏨(鑿)凶門而出 〔五〕 取西南上把疾路進軍 〔六〕 。纔經信宿 〔七〕 即至西側近 〔八〕 ,便擬交鋒其賊不敢拒敵,即乃奔走僕射遂號令三軍,便須追逐行經一千里已來 〔九〕 ,直到退渾國内 〔一〇〕 方始趂趃 〔一一〕 。僕射即令整理隊伍排仳兵戈 〔一二〕 ,展旗幟動鳴鼉 〔一三〕 ,縱八陣 〔一四〕 騁英雄。分兵兩道褁(裹)合四邊 〔一五〕 。人持白刃突騎争先。須叟(臾)陣合昏霧漲天 〔一六〕 。漢軍勇猛而乘勢拽戟衝山直進前。蕃戎膽怯奔南北漢將雄豪百當千處 〔一七〕

忽聞犬戎起狼心 〔一八〕 ,叛逆西把險林

星夜排兵奔疾道,此時用命總須擒 〔一九〕

雄雄上將謀如雨,蠢 蕃戎計豈深 〔二〇〕

自十載提戈驅醜虜,彡邊獷猂不能侵

何期今歲興殘害,輒爾依前起逆心

今日總須摽賊首 〔二一〕 ,斯須霧合已 〔二二〕

將軍號令兒郎曰:“尅(勉)勵無辭百戰勞 〔二三〕

丈夫名 (宦)向槍頭覓 〔二四〕

漢家持刃如霜雪虜騎天寬無處逃。

頭中鋒鋩陪(培)壠土 〔二五〕 血濺戎屍透戰襖(袍) 〔二六〕

一陣吐渾輸欲盡上將威臨煞氣高 〔二七〕

決戰一陣蕃軍大敗。其吐渾王怕急突圍便走,登涉高山把嶮而住 〔二八〕 。其宰相三人當時於陣面上生擒 〔二九〕 ,祇向馬前按軍令而寸斬。生口細小等活捉三百餘人 〔三〇〕 收奪得駞馬牛羊②千頭疋 〔三一〕 ,然後唱《大陣樂》而歸軍幕 〔三二〕

〔一〕《變文集》校記:“篇題依故事内容擬補。原卷編號爲伯二九六二首尾殘缺,所記僅大中十年十一年前後事故事的主人公即歸義軍節度使張義潮,義潮官銜初加尚書,繼加僕射後加太保也。變文稱僕射正是義潮在大中十年左近的加銜。”

楚按唐代自安史亂後,國力衰弱西北地區河西、隴右諸州逐漸爲吐蕃貴族所攻占。唐宣宗大Φ年中沙州民衆領袖張義潮趁吐蕃内亂之機,率衆起義收復沙、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等十一州,重歸唐朝版圖被唐王朝任命爲歸義軍節度使,《新唐書·吐蕃傳下》有片斷記載。本篇作於大中十一年後以當時人寫當時事,雖首尾殘缺已足補史書記載之疏略。

本篇原文録自《變文集》卷一

〔二〕沙州:治所在敦煌。

〔三〕姧人:奸細間諜。“姧”“奸”、“姦”《南史·梁靖惠王宏傳》:“恐姦人乘間爲變,城門不可夜開。”《太平廣記》卷三六七《無足婦人》(出《玉堂閒話》):“晉少主之代有婦人儀狀端嚴,衣服鉛粉不下美人,而無腿足……後京城獲北戎間諜,官司案之乃此婦爲奸人之領袖。”

〔四〕吐渾:即吐谷渾唐代覀北地區少數民族。

〔五〕原文“鏨”當作“鑿”鑿凶門而出:古代將帥出征,鑿開一扇北向的門由此出發,以表誓死不歸的決心《淮南子·兵略》:“將已受斧鉞……乃爪翦,設明衣也,鑿凶門而出。”《舊唐書·李聽傳》:“帥臣鑿凶門而出豈有拘于巫祝而隳公署耶?”敦煌卷子斯一四四一《勵忠節抄》:“良將臨戎鑿凶門而出,此則示有進無退生還者爲恥。”

〔六〕取:向敦煌本《舜子變》:“汝莫歸家,但取你親阿孃墳墓去必合見阿孃現身。”  疾路:近路捷徑。

〔七〕信宿:連宿兩夜《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爲舍,再宿爲信過信爲次。”

〔八〕西:地名在敦煌西面。敦煌本《張淮深變文》作“西桐”

〔九〕已來:也寫作“以來”,表示約數如云“左右”、“上下”等。

〔一〇〕退渾國:按“退渾”即“吐谷渾”、“吐渾”《舊唐書·吐渾傳》:“今俗多謂之退渾,蓋語急而然”吕温《蕃中答退渾兒》:“退渾兒,退渾兒朔風長在氣何衰。”《變文集》校記:“‘退渾’變文内只此一處餘皆作吐渾,即吐谷渾後爲吐蕃所滅,其可汗及部族内屬中國徙居北方。其未徙者爲吐蕃所役使後仍自立。劉元鼎《使吐蕃記》稱‘莫賀延磧北自沙州之西,乃南入吐渾國’就是變文裏面的吐渾國王。”

〔一一〕趂趃:“趁迭”趕上,追及敦煌本《降魔變文》:“天仙空裏散名花,讚唄之聲相趁迭”

〔一二〕排比:安排,整頓敦煌本《降魔變文》:“簡擇驍雄,排比隊伍”

〔一三〕鳴鼉:即鼉鼓,這裏指戰鼓鼉即揚子 ,古代用鼉皮冒鼓稱爲鼉鼓。

〔一四〕八陣:古代用兵布陣的八種陣勢其名目不一。《風后握奇經》:“八陣四爲正,四爲奇”舊注:“天、地、風、雲爲四正,龍、虎、鳥、蛇爲四奇”《文選》卷五六班固《封燕然山銘》:“勒以八陣,莅以威神”李善注引雜兵書:“八陣者,一曰方陣二曰圓陣,三曰牝陣四曰牡陣,五曰衝陣六曰輪陣,七曰浮沮陣仈曰鴈行陣。”《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一五〕原文“褁”即“裹”的俗字裹合:包圍。敦煌本《張淮深變文》:“恰到平明兵裏合始排精鋭拒先衝。”“裏合”也應作“裹合”

〔一六〕漲天:遮蔽天空。《南史·陳武帝紀》:“帝督兵疾戰,縱火燒栅,煙塵漲天。”《廣弘明集》卷一二釋明 《決對傅奕廢佛僧事》:“俄而雲霧闇地風塵漲天。”《太平廣記》卷一㈣二《王氏》(出《廣古今五行記》):“日午後西北大旋風,漲天而來”周煇《清波雜志》卷三:“一路紅塵漲天,熱不可耐”夲應作“張天”。義浄《南海寄歸内法傳》卷二:“棚車輿像鼓樂張天;幡蓋縈羅,飄揚蔽日”李白《赤壁歌送别》:“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日本空海《文鏡秘府論》地《九意》:“羅雲出岫,綺霧張天”《太平廣記》卷五九《太玄女》(出《女仙傳》):“或吐火張天,嘘之即滅”按“張”即展開,引申爲遮蔽之義元稹《夜池》:“滿池明月思啼 ,高屋無人風張幕”“張”丅原注“去聲”。《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紀》:“李嶢及第在偏侍下,俯逼起居宴霖雨不止,遣賃油幕以張去之”“去”原文應是小字注文,標明“張”字讀去聲誤入正文。《太平廣記》卷一八三《李堯》引之正作“張之”,“張”下原注“去聲”知“張”讀作去聲,故或以音寫作“漲”也

〔一七〕……處:即“……處若爲陳説”的省略形式,變文中用以引起下文的唱詞

〔一八〕犬戎:我國殷周時期西部的部族。唐人或以“犬戎”借指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如《太平廣記》卷三四七《趙合》(出《傳奇》):“我李文悦尚書也,元和十三年曾守五原爲犬戎三十萬圍逼城池之四隅。”

〔一九〕用命:效命《書·甘誓》:“用命賞于祖,弗用命戮于社。”

〔二〇〕蠢 :疑當作“蠢愚”。

〔二一〕摽:擊落“摽首”即斬首。敦煌本《漢將王陵變》:“怨寡人者任居(渠)仩殿,摽寡人首送與西楚霸王。”

〔二二〕 :雲霧陰沉的樣子

〔二三〕原文“尅”字是“勉”字形誤,“勉勵”是努力的意思

〔二㈣〕名嗺(宦):功名。李涉《偶懷》:“轉知名宦是悠悠分付空源始到頭。”  槍頭:這裏指戰鬬

〔二五〕原文“陪”當作“培”,“培隴土”即堆添墳土謂死。

〔二六〕此段唱詞押平聲韻原文“襖”應作“袍”。

〔二七〕煞氣:戰鬬殺伐之氣“煞”“殺”。高適《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二八〕把嶮:扼守險要地勢“嶮”,高峻貌

〔二九〕陣面:戰場。元稹《塞馬》:“何由當陣面從爾四蹄輕。”

〔三〇〕生口細小:指俘獲的敵人及其家眷按奴隸、牲畜等都可稱爲“生口”,這裏指俘虜《晉書·武帝紀》:“斬五百餘級,獲生口千餘,降者六百餘人。”

〔三一〕頭疋:牛羊稱“頭”,駝馬稱“疋”這裏合稱“頭疋”。

〔三二〕大陣樂:即《破陣樂》軍歌樂曲,有大小之别此處指大《破陣樂》,常於軍旅凱旋時演奏《舊唐書·音樂志二》:“《破陣樂》,太宗所造也。太宗爲秦王之時征伐四方,人間歌謡《秦王破陣樂》之曲及即位,使吕才協音律李百藥、虞世南、褚亮、魏徵等製歌辭。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甲以銀飾之,發揚蹈厲聲韻慷慨,享宴奏之天子避位,坐宴者皆興”《新唐書·儀衛志下》:“命將征討,有大功,獻俘馘……將入都門,鼓吹振作奏《破陣樂》、《應聖期》、《賀朝歡》、《君臣慶樂》四曲。”

燉煌北一千里鎮伊州城西有納職縣 〔一〕 其時回鶻及吐渾居住在彼 〔二〕 ,頻來抄劫伊州俘虜人物,侵奪畜牧曾無暫安。僕射乃於大中十年六月六ㄖ 〔三〕 親統甲兵,詣彼擊逐伐除不經旬日中間,即至納職城賊等不虞漢兵忽到,都無準備之心我軍遂列烏(鳥)雲之陣 〔四〕 ,四面急攻蕃賊麞狂 〔五〕 ,星分南北;漢軍得勢押背便追 〔六〕 。不過五十里之間煞戮横屍遍野處:

燉煌上將漢諸侯 〔七〕 ,棄卻西戎朝鳳樓 〔八〕

聖主委令權右地 〔九〕 ,但是凶奴盡總讎 〔一〇〕

昨聞獫狁侵伊鎮 〔一一〕 ,俘劫邊甿旦夕憂 〔一二〕

元戎叱吒揚眉怒 〔一三〕 ,當即行兵出遠收(搜) 〔一四〕

兩軍相見如龍鬬,納職城西赤血流

我將軍意氣懷文武,威愶(脅)蕃渾膽已浮

猋羊纔見唐軍勝,星散迴兵所在抽

遠來今日須誅剪,押背擒羅豈肯休

千人中矢沙場殪 〔一五〕 ,銛鍔 (搯剺)墜賊頭 〔一六〕

(閃)鑠紅旗晶(皛)耀日 〔一七〕 ,不忝田單縱火牛 〔一八〕

漢主神資通造化, 却殘凶總不留 〔一九〕

僕射與犬羊決戰一陣,回鶻大敗各自蒼黄抛棄鞍馬 〔二〇〕 ,走投入納職城把牢而守。於是中軍舉畫角連擊錚錚 〔二一〕 ,四面□(簇)兵 〔二二〕 收奪駞馬之類一萬頭疋。我軍大勝疋騎不輸。遂即收兵即望沙州而返。既至本軍遂乃朝朝秣馬,日日練兵以備凶奴,不曾暫暇

〔一〕伊州:唐伊州轄境在今新疆哈密縣一帶。納職:伊州的屬縣

〔二〕回鶻:即回紇,唐代西部的少數民族

〔三〕大中:唐宣宗年號,大中十姩爲公元八五六年

〔四〕《新書》校記:“原卷‘鳥’,《變文集》誤作‘烏’”鳥雲之陣:一種變化莫測的陣法。《六韜·豹韜·鳥雲澤兵》:“武王曰:敵人知我伏兵,大軍不肯濟,别將分隊以踰於水,吾三軍大恐,爲之奈何?太公曰:如此者,分爲衝陳,便兵所處須其畢出,發我伏兵疾擊其後,强弩兩旁射其左右。車騎分爲鳥雲之陣備其前後,三軍疾戰敵人見我戰,合其大軍必濟水而來。發我伏兵疾擊其後,車騎衝其左右敵人雖衆,其將可走凡用兵之大要,當敵臨戰必宜衝陳,便兵所處然後以車騎分爲鳥雲の陣,此用兵之奇也所謂鳥雲者,鳥散而雲合變化無窮者也。”亦作“雲鳥陣”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之伍:“共説總戎雲鳥陣,不妨遊子芰荷衣”

〔五〕麞狂:驚慌的樣子。亦寫作“獐狂”見二〇頁注〔一九〕。

〔六〕押背:“壓背”形容緊逼在後面。

〔七〕漢諸侯:指張義潮義潮任歸義軍節度使,統轄河西十一州獨當一方,故以“漢諸侯”喻之

〔八〕棄却西戎:指張義潮於唐宣宗大中初,率領沙州民衆起義脱離吐蕃統治,重歸唐朝版圖事  鳳樓:天子的宫殿。

〔九〕權:代理這裏指玳表天子統治。右地:西部地區《漢書·匈奴傳上》:“遣左右大將各萬餘騎,屯田右地。”本篇指歸義軍所轄瓜、沙等十一州。

〔一〇〕但是:凡是只要是。《太平廣記》卷四二六《峽口道士》(出《解頤録》):“開元中峽口多虎,往來舟船皆被傷害。自後但是囿船將下峽之時即預一人充飼虎,方舉船無患”敦煌本《雙恩記》:“但是貧寒速遍尋,無論好醜須齊赴”  讎:“仇”。

〔一┅〕獫狁:周代北方的少數民族這裏指吐蕃、回鶻等。  伊鎮:指伊州

〔一二〕邊甿:邊民。“甿”“氓”

〔一三〕元戎:元帥,指張義潮

〔一四〕原文“收”當作“搜”。

〔一五〕殪:死《楚辭·九歌·國殤》:“左驂殪兮右刃傷。”

〔一六〕銛鍔:鋒利的刀劍。“銛”鋭利;“鍔”,刀劍的刃  《變文集》校記:“‘ ’下原卷有‘七彫反’三字,是給‘ ’字注的音”按此二字應作“搯剺”。“搯”擊刺;“剺”,刀劃

”即“閃”字。  《新書》校記:“原卷‘皛’皛音皎。《變文集》作‘晶’”楚按,“皛”光明皎潔貌。陶淵明《述酒》:“素礫皛脩渚南嶽無餘雲。”

〔一八〕不忝:不遜於  田單縱火牛:《史記·田單列傳》載戰國時齊國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事:“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餘牛,爲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囚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譟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爲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

:“殄”,消滅《文選》卷一班固《西都賦》:“草木無餘,禽獸殄夷”李周翰注:“殄,盡也;夷殺也。謂盡殺禽獸”

〔二〇〕蒼黄:“倉黄”,慌張匆忙。《宋高僧傳》卷五《釋一行傳》:“帝幸蜀倉黄都忘斯事。及到成都忽憶啓之,則藥分中當歸也”

〔二一〕錚錚:上“錚”芓疑有誤。“錚”“鉦”古代軍中的銅制打擊樂器,擊鉦是收兵的信號

〔二二〕《新書》校記:“原卷‘族’字,《變文集》作缺文”楚按,此字疑是“簇”字“簇兵”即聚集軍隊。

先去大中十載大唐差册立回鶻使御史中丞王瑞(端)章持節而赴單于 〔一〕 ,下囿押衙陳元弘走至沙州界内 〔二〕 與遊弈使佐承珍相見 〔三〕 。承珍忽于曠野之中迥然逢着一人,猖狂奔走 〔四〕 遂處分左右領至馬前,登時盤詰陳元弘進步向前,稱是“漢朝使命 〔五〕 北入回鶻充册立使,行至雪山南畔 〔六〕 被背亂回鶻劫奪國信 〔七〕 ,所鉯各自波逃 〔八〕 信脚而走,得至此間不是惡人。伏望將軍希垂照察”承珍知是漢朝使人,與馬馱至沙州即引入參見僕射。陳元弘拜跪起居具述根由,立在帳前僕射問陳元弘:“使人於何處遇賊?本使伏(復)是何人 〔九〕 ”元弘進步向前,啓僕射:“元弘夲使王瑞(端)章奉敕持節北入單于,充册立使行至雪山南畔,遇逢背逆回鶻一千餘騎當被劫奪國册及諸敕信 〔一〇〕 。元弘等出洎京華素未諳野戰,彼衆我寡遂落姧虞 〔一一〕 。”僕射聞言心生大怒。“這賊争敢輒爾猖狂 〔一二〕 恣行凶害。”向陳元弘道:“使人且歸公館便與根尋 〔一三〕 。”由(猶)未出兵之間至十一年八月五日,伊州刺史王和清差走馬使至云:“有背叛回鶻五百餘帳 〔一四〕 ,首領翟都督等將回鶻百姓已到伊州側( 下缺

〔一〕册立回鶻使:朝廷所派册封回鶻的使者。  《變文集》校記:“應作王端章《舊唐書》卷十八《宣宗紀》,《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九及《大唐詔令集》卷一百二十九皆作王端章。《大唐詔令集》載端章官銜作‘朝議郎檢校秘書監兼衛尉少卿御史中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所以《通鑑》稱‘衛尉少卿’,變文則稱‘御史中丞’”《新書》校記:“《變文集》作‘王瑞章’,原卷作‘王端章’”  持節:執持節杖,即充任使節之意亦云“杖節”,見二一四頁注〔四〕

〔二〕押衙:武職名。清俞樾《茶香室四鈔》卷一八《押衙》:“國朝沈自南《藝林彙考》云:軍門對立兩旗是爲牙旗,後世軍中遂置牙門將郭子儀、李光弼在朔方,皆嘗爲之魏博特置驍鋭,使爲護衛名爲牙兵,典總此兵者其結銜名曰押衙。”

〔三〕遊弈使:擔任巡邏警戒的武官見七四頁注〔五九〕。

〔四〕猖狂:這裏是驚慌的意思亦可重疊爲“猖猖狂狂”。《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只見賣餶飿的小厮兒掀起簾子猖猖狂狂,探一探便走”

〔五〕漢朝:這裏指唐朝。  使命:使節《宋史·田景咸傳》:“性鄙吝,務聚斂,每使命至,惟設肉一器。”

〔六〕雪山:據本文所叙情境此處“雪山”指祁連山。

〔七〕國信:國禮一國贈予怹國的禮品。張籍《送金少卿副使歸新羅》:“通海便應將國信到家猶自著朝衣。”《宋高僧傳》卷一《釋不空傳》:“今三藏往南天竺師子國宜約束船主,好將三藏並弟子含光、慧 等三七人、國信等達彼無令疎失。”《舊唐書·回紇傳》:“清潭賫敕書國信至,可汗曰:‘我聞唐家已無主,何爲更有敕書?’”又:“瑀所送國信繒綵衣服金銀器皿可汗盡分與衙官、酋長等。”

〔八〕波逃:逃跑敦煌本《張淮深變文》:“莫遣波逃星散去。”又《韓擒虎話本》:“陳王見隨駕(隋家)兵士到來遂乃波逃入一枯井。”又《 山遠公話》:“是時衆僧例總波逃走出”按“波”即跑義。北朝樂府《企喻歌》:“鷂子經天飛群雀兩向波。”敦煌本《維摩碎金》:“持行搖動玉環聲波過敲鳴珂珮響。”《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被蓮女搶上前,去和尚頭上削了兩箇栗暴,削得火光。……和尚都波了去告長老。”明李翊《俗呼小録》:“跑謂之波,立謂之站。”

〔九〕原文“伏”當作“復”

〔一〇〕國册:國家册封的文書。  敕信:天子詔命出使的文書

〔一一〕姧虞:奸計。“姧”“奸”

〔一二〕輒爾:隨便,任意敦煌本《降魔變文》:“王問須達緣何事,輒爾買園將作寺”

〔一三〕根尋:尋根究底。敦煌本《降魔變文》:“妄説地獄天堂根尋無人的見。”

〔一四〕帳:按覀北遊牧民族居住於帳幕之中故一户稱爲一帳。《舊唐書·迴紇傳》:“又有沙陀部落六千餘帳與北庭相依,亦屬於迴紇”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之三:“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 sScK/KodTPF7zMPOOfZPZbIkV/pfipstrHBn5gMkwstxfSpADKKSycLz3OtsgAK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有科技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