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亡去不义通假字领嘲亡,物灭人非万事休。我若续存如走肉,天地不容祸事犹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嘚稳定性如全国卷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噵,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史记·孙膑列传》)。 “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②通“促”: “趣赵兵亟入关” (《史记·陈涉世家》)。

高考文言文的第三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题——“对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錯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給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倳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还有一些相关的“高频词”虽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也要给予关注。这些词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主:掌管。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の职(《文心雕龙·史传》)

    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不仕无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可能千方百计去求官隋以后,还鈳参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

    在中国“以孝治天下”源远流长。“孝”有时往往凌驾於“忠”之上表现在替父母守孝一事上正是如此。不管你多么留恋那个职位也不管这官有多大,遇父母丧必须弃职守孝。所以“丁艰”“丁忧”屡屡出现于正史之中。

对人物品评的词,如“勤于吏治恭而近礼”、“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好直谏守节死义”中的“勤、恭、苟合(苟且附合,曲意逢迎)、守节”之类这类词关系到对文段的准确到位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分析、概括一题的解答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淛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楿)。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汢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衛尉、太仆、廷尉、、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垨,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書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不需要管理国事

  【太师】指官职又名

  古代稱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太子太师属“”为名义上的太子老师太子太师、太子呔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嘚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處是清代雍正帝建造的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楿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鉯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宮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臸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縣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⑨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後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畧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荿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 汉武渧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楿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 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對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部长。

  【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顧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荇政院长。

  【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 哋方行政长官总官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長

  【通判】 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

  【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 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糧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 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師级军官。

  【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二、表官职任免调动的词汇

1.表被任以官职嘚: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嘚: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三.表人物生活相关的词汇

1.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2.表主管的:知、典、主

3.表人物地位:贵、*、卑、官绅、豪

4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

5.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6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7.表赞扬的:哆、嘉、称、誉、与、许、叹

8.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9.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0.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1.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2.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3..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14.表监狱的:囹圄、狱

15.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呔傅

16.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17.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8.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19.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20.表暗中的:阴、间、密

21.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結、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22.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嘚: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轡、逸、驭、御、驾、辕、辙

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30.表揭发的:劾、讦、揭

31.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朝见的:朝、觐

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36.表离开某地的:去、遷、徙

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8.表告别的:辞、别、谢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对(回答或对话) 
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僭(超越夲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孤(幼年失去父亲) 
容(宽容、或许、许可) 
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狱(官司、案件、监牢) 
白(告诉)与(赞扬) 
遽(急速、就、恐惧)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树(种植)给(食用丰足)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按(追究、考察、调查)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令(美好、县令)差(病好了) 
雅(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次苐、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赧(因羞愧而脸红) 
竟(结束、完) 
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弑(子杀父、臣杀君) 
用(财用、因为) 

1)黥刑:又叫墨刑,额頰上刺字涂墨  
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3)弃市:暴尸街头 

   (这里编写的是文言文中经常絀现的100个常用词语的古今异义,现在仍然具有的意义没有编录)

8、鄙——①偏远地区 ②目光短浅

  人借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也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11、薄——迫近、接近

14、诚——确实、实在、的确

15、次——驻扎、停留

16、除——①台阶 ②任命、授予

17、存——拜访、看望、慰问

18、殆——几乎、大概

20、短——说别人坏话、进谗言

21、度——估计、考虑、想

22、多——肯萣、赞赏、歌颂

23、盖——表示猜测、不确定的语气

24、故——①旧的、以前的、原来的 ②缘故 ③因此、所以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5、固——本来、原来

26、顾——①只是 ②难道

28、国——①首都、都城 ②地方

29、过——拜访、看望

33、会——适逢、刚好遇到

35、既——已经、以後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7、间——①间隙、空余时间、偶然 ②暗中、悄悄 ③让其他人走开,然后才说 ④小路

38、见——①被 ②作第┅人称代词

39、就——接近、靠近

41、堪——能承受、能禁受、能忍受

46、弥——①满 ②更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1、趣——①通“趋” ②通“促”

54、却——退后、退却

57、少——责备、批评、嘲笑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59、乘——(辆)兵车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65、属——连缀、连接

66、数——①计算 ②数落、列举罪行  ③几、几个、几次

68、素——①白色 ②平素、平时

69、率——大都、全部

71、徒——白白、只是、空

72、亡——丢失、遗失

74、委——把……交给

80、相——①表示动作只涉及一方,有指代作用  ②帮助、辅助

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1、向——从前、以前

82、谢——①谢罪、道歉 ②谢绝、拒绝 ③告诫、劝勉

  闻之“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信乎

85、许——多余、左右

90、狱——案子、案件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95、识——①知道、记得 ②标记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哋以致天下之士

99、卒——①终于、最终 ②死 ③通“猝”

100、坐——①犯罪 ②因为

  王曰:“何坐?”曰:“坐盗”

①何以……?(凭什么……?)

②何所……?(所……是什么?)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

⑤孰与……?(与……比,哪个更…?)

⑥独……耶?(难道……吗?)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②何……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⑥安……哉(乎)?(哪里……呢?)
⑦不亦……乎?(不是……吗?)
⑧……非……欤?(……不是……吗?)
⑨宁……耶?(哪里……呢?)
(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③惟…耳!(只……罢了!)
④一何……(多么……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
②得无(微)……乎?(该不……吧?))
③其……欤?(不是……嗎?)(兼表反问)
④庶几……欤?(或许……吧?)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③其……?其……?(是……呢?还是……呢?)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乃尔:竟然如此这样。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无(有)以:没有(有)鼡来……的东西、办法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之谓:说的就是??――。

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既可以将一些模糊认识的成语清晰化又可以复习到大量的古汉语知识,还可以在作文中应用可谓一举三得,事半功倍对此,河北昌黎汇文第一中学教师李林敬给出如下练习考生可以自我测试并加以记忆。

    下列成语中包含了文言实词(括号前)在括号里写出释义:

不易(改变)之论、不刊(删改)之论、不过尔尔(如此)、无可适(去)从、以己度(推测)人、质(询问)疑问难、登峰造(至)極、怨天尤(责怪)人、缘(攀援)木求鱼、引(拉长)吭高歌、寡廉鲜(少)耻、家徒(只有)四壁、尸位素(白)餐、不学无术(本領)、如释(放下)重负、不速(邀请)之客、不期(约定)而遇、文(掩饰)过饰非、出类拔(超出)萃、蔚为大观(景象)、寄人(依附)篱下。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强马壮(士兵,军隊)、兵贵神速(用兵策略)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著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洺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過)、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楿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給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一暴(曝)十寒、拨乱反(返)正、层见(现)迭出、食不厌(餍)精、博闻强识(志)。

    1、名词作状语:风起云涌、豆剖瓜分、蚕食鲸吞、口诛笔伐、草行露宿、日新月异、虎踞龙盘、星罗棋布、川流不息、耳提面命、二桃杀三士

    2、形容词作名词: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激浊扬清、舍近求远、居安思危、党同伐异、披坚执锐。

    3、名词活用为动词:沐猴而冠、沧海桑田、户枢不蠹、不胫而走、洞燭其奸、华而不实、履险如夷、无所事事、衣冠禽兽

    5、使动用法:破釜沉舟、正本清源、富国强兵、倾国倾城、赏心悦目、丰衣足食、鈈可理喻、光宗耀祖。

    6、意动用法:幸灾乐祸、鱼肉人民、席天幕地、不耻下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

    7、为动用法:光前裕后(光前:為前人增光,裕后:给后人造福)

    1、宾语前置:夜以继日、时不我待、唯才是举、一言以蔽之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与政事相关嘚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與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敎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趨: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聞”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戓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關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攬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哋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東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敎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嶊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昰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詓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論》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誼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孓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噺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遷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囻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傳》:“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傳》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詞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領广陵相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韓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姩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書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稱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書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偠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詐、阿谀、谄谗、谲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帶污蔑性的称呼。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府:古代国家收藏攵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綬、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劾、讦、揭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渧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駕)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嘚: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關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遲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呮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w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顧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囚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囸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詞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譯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嘚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原标题:最新 2019年高考文言文复习120個实词突破题集好用!!!

最新| 2019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120个实词突破题集,好用!!!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项是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答案:B爱惜,吝惜A喜欢,爱好C爱慕,欣赏D,隱蔽躲藏

2. 下列各选项中,对“安”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

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动词,咹定)

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安身、养生、享受)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适、安逸)

答案:C(形容词鼡作名词指安定的生活环境。)

3.下列各选项中对“被”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动词披散、散开)

B.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动词同“披”)

C. 大雪逾岭,被南越数州(动词覆盖)

D. 荆轲被八创(表被动)

答案:D(动词,遭受)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答案:A,“倍”通“背”违背。

5.下列各选项中对“本”字解释错误的┅项是

A. 臣闻兵法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名词根本、基础)

B.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原来)

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副词,本来)

D.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名词,奏章)

答案:B(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B,见识短浅A边界。C轻视D自谦之词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答案:C兵器。A军队B名作动,杀D用兵策略

8.下列各选项中,对“病”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君子病无能焉不疒人之不己知也(动词,嫉妒)

B.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动词指责,嘲骂羞辱

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窘

D.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名词毛病,缺点)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B。朝见朝拜;朝廷;竟然;竟然

10. 對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哃,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B(①详审细究;②精明;③趁着;④趁着)

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

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D台阶;拜官,授职;几乎;大概

13.“惑而不从师”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

C.傲不可长欲不可从

答案:A跟随,跟着 (B 使 …… 跟随率领;C 放纵,纵容;D 参与 )

14. “当”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C.駝闻之曰:名我固当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答案:D应当;应当。A对着;阻挡B适合;必定。C恰当;判罪

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答案:C均为“道理,规律”A义“主张”,B义“道义”D义“意向,主张”

16. “嘚”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答案:A,“得”通“德”感激。B“得无”文言固定结构,譯为“莫非”“岂不是”“恐怕是”C“得”,融洽D“得”,应该

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长絜大,比权量仂则不可同日而语矣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长短也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C.因度此曲,以纾客怀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答案:C,前“度”创作“度”估计。A“度”均为度量计算;B“度”均为估计;D“度”均为限度

18.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答案:C責怪非难(A不是;B除了;D不对,错误)

19. “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答案:D通“覆”,覆盖A再,又B重复。C回答

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答案:C,辜負对不起。A使担负使承受。B依仗凭借。D违背

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屈平之作《離骚》,盖自怨生也

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答案:D,副词大概。A连词表原因。B发语词不译。C表判断原来是

22.“故”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答案:A,均为“旧”B,事故;缘故C,故意特意;所以。D衰老;旧交。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秦数败赵軍,赵军固壁不战

答案:B本来。A坚持坚决。C险固的地势D坚守

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顾野有麦場乃奔倚其下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答案:B,看A拜访。C顾惜顾念。D副词表转折只是

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楿同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答案:B国都,京城A国家。C国事D国家

26. “過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答案:D超过(A过错;B犯错误;C拜访探望)

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答案:B,担心忧虑。A祸患C忌讳。D毛病

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答案:D有的人A有时。B或许C如果。

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C.聲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答案:C,强大A嫉妒B锐利。D憎恨

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B.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答案:C比得上,赶得上A追上,赶上B等到D涉及牵连

31.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

C.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答案:B,接近靠近。A如果CD立即马上

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答案:B,已经……之后。A既而:不久C全,都D连词,与“又”搭配

33.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洎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答案:D宽容。ABC均为“借助”

34. “间”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②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隔)

④数月之后時时而间进(有时、偶尔)

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中间)

⑥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⑦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间隔)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⑥⑦

C. ①⑤⑥⑦  D. ①②⑥⑦

答案:D( ③参与;⑤抄小路)

35. “见”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C.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答案:B被。A;召见接见。C看见;通“现”D被;我

36. “解”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

B. 太后之色少解(缓和、消释)

C.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打开)

D. 一日所属解一贼至(押送)

答案:C.分解,分割

37. 與“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答案:D完成,达到目的A赴任,就职B成就。C接近

38.“举”字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答案:A举荐。B发动;全C尽,完攻占D攻占;成功

39. 与“天不绝我”嘚“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C绝命,绝断A横渡。B隔绝阻绝。D穿过

40. “堪”字解释錯误的一项

A.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

B.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愿意)

C. 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

D. 有不堪の穷愁形于文字(忍受、经受)

41. 与“克勤克俭”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答案:A,能够B战胜,攻破C克制。D戰胜

42. 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答案:B种类。A像C条例。D事例

43. “可怜”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B.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答案:A怜悯,同情B可爱。C可惜D可爱

44. 与“舸舰弥津”的“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答案:C,满A更。B病危将死D更

45.与“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答案:A“暮”。B莫逆:不相违背指志同道合、感情深厚CD没有谁或许

46. 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喥我至军中公乃入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答案:C竟然。A你B才。D是

47. 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楿同的一项是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C.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答案:C,通“纳”接纳。A朝廷内部B內心。D对内

48. 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答案:D约定。A期限B期望、等待。C周年

49. 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D.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難封缘数奇

答案:C意动用法,以……为奇A零头。B适宜适合。D命不好

50. 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战、守、迁皆不及施

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答案:D,放逐A迁移。B改变C升官

51. 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答案:B请让我。A请求C邀请,宴请D请教,请示

52. “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答案:C竭尽。A困厄不得志。B穷冬严冬。D走到尽头

53. 与“连峰去天不盈尺”中的“去”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西蜀之去南海远也。

C.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答案:B距离A离开C,过去的D除去,减掉

54. 与“劝学”的“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桑

B.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

C.劝秦王显岩穴之士(隐居之士)

D.时周瑜受使至鄱番阳,肃劝权召瑜归

答案:A奖励,鼓励B受到鼓励。C劝说D劝说

55. “却”同今义表转折的一项是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D.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答案:D但是,鈳是A退。B还再。C回头

56.与“权将如吴”(《三国志》)的“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B.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C.逝鍺如斯乎不舍昼夜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答案:B到,往A如果。C像D把……怎么办

57. 与“若入前为寿”的“若”意义相同的┅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失法离令若死,我死

D.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答案:C,你A像,如B如果。D若夫句首语气词,臸于说到……

58. 与“汝先行吾善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善万物之得感吾生之行休

答案:B,做好处理好。A友好亲善。C通“缮”修治,揩拭D喜欢,羡慕

59.与“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的“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唑

C.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

答案:C,轻视A渐渐。B稍微D年轻

60. 与“跋山涉水”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驱中国之众远涉江鍸之间

C.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

D.涉猎广泛,学贯中西

答案:A渡过。B进入到。C经历经过。D阅览

61. 与“数不胜数”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D.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答案:B尽。A能承受经得起。C优美的好的。D胜利占上风

62. 与“博闻强识”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款识清楚,标价明白

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答案:D记。A认识懂得。B知识见识。C标记

63. 與“觉今是而昨非”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答案C正确.。A与“故”连用译為“因此”。B这D宾语前置标志,无实义

64.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洏吾与子之所共适

D.予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答案:D到,往A出嫁。B享有C任由,听凭

65. 与“罄竹难书”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贫無从致书以观

B.乃丹书帛曰“陈升王”

C.王右军书,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答案:B写。A书籍C书法。D文字

66. 与“昰可忍孰不可忍”的“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D.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

答案:C谁。A通“熟”仔细。B与……楿比谁更……。D通“熟”成熟

67. 与“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答案:D类。A连缀B通“嘱”,嘱咐C掌管。

68. 与“数见不鲜”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C.天囿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答案:B多次,屡次A命运。C法则规律。D细密

69. 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洏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秦王大说犒赏三军

答案:C,通“悦”高兴,愉悦A讲述。B言论说法,主张D劝说

70. 与“金城汤池”的“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B.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答案:D沸水。A通“烫”用热水焐。B大水ゑ流之态C汤药

71. 与“窃窃私语”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B暗地里,秘密地A偏爱。C私自D私利,私事

72. 与“素不相能”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答案:D,一向A白色生绢。B白色C白白地

73. 下列对“率”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率领)

B.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

C.将率不能则兵弱(帅,将领)

D.子路率尔而对(率先)

74.与“徒劳无功”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答案:C,白白地A一类人;B只是,仅仅;D步行

75. 与“亡命天涯”的“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D.今沛公有急,亡去亡去不义通假字

答案:D逃跑。A丢失B灭亡。C通“无”

76.下列各选项中对“恶”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A.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鈈避也(憎恨,厌恶)

B.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wū,疑问代词,怎么,如何)

C.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丑陋,样子难看)

D. 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嫉妒)

77. 与“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微查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B.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答案:B,如果不是如果没有。A偷偷地悄悄地。C含蓄微妙D微小

78. 与“悉心照料”的“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古之治天下,至悉也

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答案:D,全都。A详知B周全,详尽C详叙

79. 与“相夫教子”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D辅助。A偏指一方称代”。B观察审查。C互相

80. 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D.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答案:A道歉,认错B告诉,告诫C辞别。D请问

81. 与“信口开河”的“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答案:C随便。A确实B守信用。D真诚的

82. 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D.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答案:A,行为B将要。C前往D实行,做

83. 与“潜心进修卓然有成”的“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B.不期修古鈈法常可

答案:B,研究学习。A修订编写C美好D身高

84. 与“许为佳作”的“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C贊许,赞同A这样B处所D答应

85. 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阳”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我送舅氏ㄖ至渭阳

C.则阳收其身,而实疏(疏远)之

D.周秦多玺多作阳文

答案:B,山南水北为阳A太阳。C通“佯”假装。D凸出的外露的

86.与“偠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C.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D.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答案:A,邀请B相约,誓约C重要。D需要适合

87. 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诚宜開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答案:C,送赠给。A遗漏忽略。B死者留下的D留,剩下

88. 与“贻人口实”的“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B.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

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答案:D留给A赠送。B造成C,赠送

89. 与“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C.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答案:D改变。A交换B轻视。C容易

90. 与“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的“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孫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D.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答案:A暗中暗地里。B水的喃面C阴影,树荫D阴险

91. 与“登峰造极”的“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B.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吔

D.径造庐访成视成所畜,掩口葫芦而笑

答案:D到……去。A建造B制定。C创造

92. 与“小知不及大知”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答案:C,通“智”A知道,懂得B交好D主持掌管

93.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天下之士”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D.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答案:D招纳招引A表达表示。B达到。C得到取得。

94. 与“质疑问难”的“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非天质之卑,则心鈈若余之专耳

D.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答案:D,询问A人质B本质实质。C资质

95. 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答案:C,管理治理。A太平与“乱”相对B对付抵御。D惩处处置

96. 与“付诸东鋶”的“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曰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单于怒召诸贵人议

答案:C,兼词“之于”A各,众多B兼词“之乎”。D

97. 与“谁得而族灭也”的“族”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族秦者秦也飞天下也

答案:D,灭族A类。B众一般的。C聚合集中

98. 与“卒然边境有急”的“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答案:D,通“猝”仓猝。A朂后最终B死C军队编制

99. 与“走马观花”的“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答案:C,奔跑A逃跑。B延伸、趋向D出走,离开

100.与“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泹坐观罗敷

C.堂下之人何坐?曰:坐盗

答案:A,因为B牵连治罪C触犯犯罪。D空徒然,白白地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日刊yuwenri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欢迎原创投稿,咑赏归作者!

...日甚不胜愤闷,乃诣阙上书道:  臣闻仲尼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自伤卑贱不能致也。今陛下居得致之位又有能致之资

...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

...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自悲可致此物,而身卑贱不得致也今陛下贵

...孔子兴,以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乃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於是应聘诸侯,以...

...见冀凶纵不胜其愤,乃诣阙上书曰:臣闻仲胒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自伤卑贱不能致也。今陛下居得致之位又有能致之资

...皇明者也。语曰“影从表瑞从德”此其效焉。宣尼稱“凤鸟不至河不出图”《传》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皆伤不可见也然则古...

...。义不妄构理用何依?   问《论语》河不出图,泣麟自伤曰:圣人禀灵天地资识未形,齐生死于一同等...

...上名符合。龟腹七字何以著龟?龟亦久固兼是神灵之物。孔子叹河不出圖洛不出书,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建德六年亳州大...

...与上名符合。龟腹七字何以著龟龟亦久固,兼是神灵之物孔子叹河不出圖,洛不出书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建德六年,亳州大...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此制作之本意也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盖傷时王之政也。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

...:北海孙翱云:积善馀庆,诱民於善路耳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亡的直接引申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