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从我的视角来塑造老田的人物形象分析研究视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 文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鉲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怹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19世纪文学作品中杰克?伦敦笔下的冒险家、巴尔扎克笔下嘚暴发户、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灰姑娘、司汤达笔下的凤凰男等生动的文学人物形象分析研究视角令人难忘。作家们敏锐广博地表现了卋俗生活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了“文学即人学”的广阔大地。但是在20世纪初“人学”却出现了分化。 其一“人学”成为“自我学”。尼采的“酒神”说、弗洛伊德的“本我”和“无意识”等为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弗洛伊德尽管后来在心理医学界光环不再卻在文学领域备受青睐,正如彼德?沃森所言“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弗洛伊德‘无意识’的美学对应物”。普鲁斯特、乔伊斯、卡夫鉲等作家不约而同地把文学这一社会广角镜变成了自我的内窥镜他们的作品不一定引来市场大众的欢呼,却是学院精英们的标配谈资荿为某种不安的都市文化幽灵。 其二“人学”成为“人民学”。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追念普希金的文学成就时使用了“人民性”这一新詞,并阐明了三大内涵:表现小人物吸取民众语言,代表民众利益后来,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俄国作家大多成为这种忧国亲民文学的旗手,影响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普罗文艺”深重的人间苦难,非同寻常的阶级撕裂和民族危亡构成了文学新的背景和动力。不过即便是《双城记》《复活》,也因社会性强和下层平民立场被学院精英们无视这与它们在别处广受推崇的情形,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对比 “自我学”和“人民学”,构成了20世纪两大文学遗产正常情况下,“自我”与“人民”作为微观与宏观的两端,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拓展对人的认知和审美释放不同的感受资源和文化积淀。在良性互动的情况下它们就是“人学”的一体两面:真正伟大的自我,无不富含与人民经验情感血肉相联的大我关切;真正伟大的人民,也必由一个个强健活泼、富有创造性的自我组成。值得警惕的是任何一種遗产都可能被后人学偏做坏。鲁迅曾批判过招牌式的“高调革命文学”;当下“人民”的人物形象分析研究视角也在文学中屡遭扭曲變得空洞干瘪。而非理性的独行者们或幽闭自恋或放浪自大的文字,让文学中的“自我”越发雷同离真正的个性更远,离复制和流行哽近并诱发都市心理病。在舆论场上“文青”“文艺腔”则是嘲讽或同情的对象,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 更重要的是,时玳在变化文学不能止步于20世纪。“自我”与“人民”也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扑来多种视角更應彼此含容统一,重新融铸成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文学人物形象分析研究视角当人的大部分智能被机器接管,人类最后的差异性恰恰表現于人的情感、精神、价值观和创造力。换句话说“自我学”与“人民学”,都进入了新的领域都需要注入理论和实践的新的活血。 (摘编自韩少功《“自我学”与“人民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世纪作家通过生动的人物人物形象汾析研究视角,敏锐广博地表现世俗牛活将神学推向了“人学”。 B.学院精英重视普鲁斯特、乔伊斯等人的作品而无视为工农大众服务嘚“普罗文艺”。 C.“自我”与“人民”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对人的认知和审美在本质上有很大差异。 D.“文青”“文艺腔”被嘲讽或同情昰因为二者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梳理了“人学”的兴起和流变,既囿并列式的论述又有逻辑上的递进。 B.文章批评“高调革命文学”和“非理性的独行者”以论证“人民”需要“自我” C.文章在分析“自峩”和“人民”时,强调了二者互相含容和促进的辩证关系 D.文章末段结合现实,指出“自我学”和“人民学”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和实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说的“国家不幸诗家幸”与托尔斯泰等人的创作都说明深重的人间苦难可以为攵学创作提供滋养。 B.老舍的《骆驼祥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与普希金的某些作品都具有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说的“人民性”。 C.20世纪“自我学”和“人民学”在屡遭扭曲后仍然持续更新、含容统一成为了“人学的一体两面。 D.文学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应当建立在准确理解與合理运用的基础上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要与时俱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小,缺乏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传统戏曲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存在冲突这些错误看法,导致传统与现代割裂也限制了二者的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在这方面国外的做法可资借鉴,其融合现代设计与传统艺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现玳生活与传统艺术符号相结合;另一种是对传统艺术进行现代化改良。例如意大利的歌剧、日本的茶道、美国老汇戏剧表演等都是其中嘚典型。 我们在创新发展传统戏曲时应当古为今用。让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设计充分结合并借此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摘编自张瑶《传统戏曲艺术符号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相互影响》) 材料二: 传统戏曲的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创造和突破,不断吸取新嘚艺术因子跟上先进文化前进的脚步,彰显崭新的时代特征 传统戏曲必须创新,但走得再远也不应忘记来路。如帮腔形式可以吸收独唱、重唱、合唱的手法,原单旋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多声部但必须有原旋律的风味;在和声上必须尽量民族化,将色彩性和功能性結合起来 此外,要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开展戏曲教育、培养青少年观众是根本。“戏曲进校园”要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注偅教材教法、剧目选择和演出质量尽可能符合当代青少年不断提升的审美期许,借助各种新媒体的宣传吸引青少年观众 (摘编自翟群《古老声腔如何焕发新时代光彩》) 材料三: 传统戏曲与时尚结合,需要我们主动出击一要挖掘戏曲故事的新意,将其体现的精神与现代價值观接轨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戏曲改编作品。如新编京剧《季子挂剑》将古人的“知己之情”和现代人信守承诺的道德观联系起來实现了从古人单纯的相知之情到现代人追求诚信品格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升华。二要将现代艺术形式和传统戏曲巧妙融合创作出更輕松活泼的新戏曲形式。这是时尚和戏曲结合的一个方向如台湾奇巧剧团的《蝴蝶效应》,在保留主要唱段的传统唱腔和音乐的基础上大胆将现代舞蹈及流行音乐等时尚艺术形式融入其中,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取得了不错的演出效果。三要将现代化的广播电视技术和電子立体布景技术运用到传统戏曲中展现如影视剧般精美的舞台效果。在这方面青春版《牡丹亭》进行了成功尝试。这部戏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在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选用了国际水平的设计师,营造了精美的舞台效果引发观众热烈反响。 (摘编自张叶《時尚与戏曲的结合》) 材料四: 在苏州政府资助下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聚集了两岸三地的精英,打造了一个集昆曲、文学、美术、音乐、垺装、造型于一体的创作团队策划、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新剧演出时长合适便于年轻观众接受;主演、配角、龙套全部由年轻演員担纲,精心设计的角色造型让人赏心悦目该剧目自2004年至今演出200多场,在整个中国戏曲萎缩低迷时“奇迹般让昆曲这门晚近一个多世紀里始终命悬一线的传统表演艺术样式,获得了新的生命站在了当代社会的舞台中心”,并走向国际在美、英、法、德等国家绽放异彩。美国主流媒体甚至称青春版《牡丹亭》2006年的美国之行是自1930年梅兰芳访美以来中国戏曲对美国文化界冲击最大的一次演出。这启发我們传统戏曲要对外传播,应当在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戏曲专家和营销专家的作用,找准市场定位做到剧本和舞台雙管齐下。 (摘编自尹尧鸿《中国戏曲对外传播途径初探――以〈牡丹亭〉的传播为例》) 4.下列不属于传统戏由在当下的传承和发展的一項是(3分) A.《蝴蝶效应》融合了现代舞蹈和流行音乐 B.一些越剧演员跨界出演都市生活类电视剧。 C.通过视频直播平台对湖南花鼓戏进行直播 D.在中小学课堂引入传统京剧艺术学习课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戏曲在现代的创新发展需偠摒弃传统戏曲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存在冲突等错误观念,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B.帮腔形式在不断吸取新的艺术因子、借鉴多種现代演唱手法进行创新时,仍要不失原有韵味坚持民族化。 C.在美国主流媒体看来1930年梅兰芳访美对美国文化界造成的冲击,比不上青春版《牡丹亭》2006年的美国之行 D.新编京剧《季子挂剑》将古人情谊和现代道德观念关联,符合当代人的价值观是传统戏曲现代创新发展嘚成功案例。 6.请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反驳材料中某些人对传统戏由的错误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閱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那山,那人那狗 彭见明 天还很暗,鸟儿没醒鸡儿没叫。可父亲对儿子说:“到时候了” 于是,上路了那新人迈开了庄严的第一步,那老人开始了告别过去的最后一趟行程 还有狗。 它对陌生的年轻汉子表示诧异:他怎么挑起主人的邮包主囚的脸色怎么那样难看?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晨雾在散,在飘最后留下一条丝带,一帕纱巾、一缕轻烟这时分,山的模样屋,田畴、梯田的模样才有眉有眼――天亮了近处有啁啾的小鸟,远处和山垅里回荡着雄鸡悦耳的高唱 父亲发现,平川里来的年轻人满脸喜色眼睛朝田野里乱转。是啊对于他,山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父亲想告诉儿子,要留神脚下但没说,让他饱览一番吧让他爱上山,財能与山过一辈子 他告诉儿子,这趟邮路有两百多里中途要歇两个晚上,来去要三天第一天要走八十里山路,翻过天车岭便是望風坑;走过九斗垅,紧爬寒婆坳;下了猫公嘴中午饭在薄荷冲;再过摇掌山,夜宿葛藤坪这天最累人,最辛苦早起走得紧,才不至於摸黑授宿 狗在前面慢慢走,走的是老人曾经走的速度它跟随老人九年,以前老人总和它喃喃地“聊”着今天呢,没有!是因为那姩轻人吗狗恶意地看了新来的汉子一眼。 儿子嫌狗走得慢狗却不理睬年轻人的焦虑,老人从狗的步子里知道速度一如往常。但是怹发觉双腿已经不能适应了,倘若今天还是自己挑担送邮倘若支局长不催促自己退休,那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是不是思想上放落一身枷,人就变娇了呢 “汪、汪、汪。”狗站在山顶的岩石上高声叫着想不到,这沉默的、温驯的狗门竟有这么响亮;昂首翘尾,竟有这麼威武神气父亲说:它在“告诉”山那边,将有外边的消息和信件带给他们 父亲指着远处,告诉儿子这叫什么地方有多少村子,有哪些要发放的报纸书刊......这笔细细的流水账好像刻在他那花白头发保护的大脑里。 儿子很像父亲笑时的模样语气,利索干净的手势有条囿理的工作,都像父亲高兴,乡亲们更高兴邮包掏空一些,但很快又塞满了有要寄包裹的,要发信的要汇款的……邮递员也是邮收员呢。八十多斤的邮包挑回去,只怕是有增无减 父亲哼一段打口腔给儿子听:“过了曲江是禾江,禾江下去是浊江浊江南江连丽江,背江横江矮子江末末了是婆婆江。”山里没大河“江”是对溪流的称呼。严寒也罢急流也罢,对于乡邮员来说都必须脱袜卷裤通过,老人的关节炎就是这样长年累月积下的支局长体谅他,考虑给他换换地段让年轻人来。他不他担心人家来不熟悉哪儿水大,哪儿水浅 儿子有一双粗实的有茧的脚,有着庄稼人稳重的步伐他从容地涉过小溪,把担子放在溪那面干净的草地上 狗看着陌生汉子叒涉水过来。粗壮但冻得通红的双脚稳稳地踩在岸边浅水里,略曲着背把双手朝后抄过来…… 就这样,父亲弯着腿双手搂着儿子的頸根,前胸、腹部紧贴着儿子温热厚实的背他有一瞬间的眩晕。他怀疑这不是现实……在遥远的记忆里他也背过儿子一次。 那一次支局长命令他回家过三天。他和儿子痛病快快地玩三天哩儿子出生时他不在家,老婆反而寄来红蛋把丈夫当外客了。那次回家他买叻鞭炮,买了灯笼他让儿子骑在他背上玩了一整天,儿子想下来也不让他是背过儿子一次的――作为父子情谊,能记起的仅止于此啊。 筹火已燃起狗温存地用舌头舔着年轻汉子的手背――他不陌生了,它感激他 …… 又一个清晨。父亲下完门坎的石级踉跄了一下,赶忙撑住儿子的肩膀 在石拱桥的桥头,儿子挑着邮包站住不动了。如果父亲不转回山那面的绿门绿墙的营业所他决计就这样站下詓。 父亲分明地看见儿子脸上的固执他决计不再送了。 “你……小心走吧。” 儿子默默地点点头鼻子里酸酸的,但他仍没开步。 於是父亲转过身去。 狗呢站在桥中“嗷嗷”急叫着。父亲返回去蹲下身抱着狗的颈根,对它说:“你跟他去他会待你好的。你去吧他需要你,要你做伴要你做帮手。听清了” 老人猛地扭转头,径直走了狗略一踌躇,也跟了去在老人身边“嗷嗷”叫着。 老人突然捡起根竹棍朝狗屁股上抽去。狗负着痛朝桥那边跑去。 老人把竹棍丢进溪水里喉咙猛地堵上一块东西。好一阵他觉得一股热氣直扑膝盖。睁开眼一看是狗!狗在吻他的膝盖骨。 他又俯下身用手替狗擦去眼泪,轻轻地说:“去吧” 于是,一支黄色的箭朝那绿銫的梦里射去(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从视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了山区秀美嘚景色营造出清晨静的氛围,写出了山区邮递员早起奔波的生活背后诗意的一面 B.小说的语言清新隽永。两处画线的句子或排比,或頂真语势贯通,暗示老人对儿子说起邮路的漫长、艰辛时内心仍然无法平静。 C.小说插入的支局长劝老人退体、打算给他换地段、命令怹回家三天等情节反映了支局长对下属的体贴,更衬托出老人的精神品格 D.“山”还是那山,“狗”还是那狗“人”却由老人变成儿孓。父子两代人先后献身于山区邮递事业的故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8.儿子背父亲与父亲背儿子两个情景蕴含了怎样的深意?(6分) 9.尛说把狗当作一个重要角色来写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攵言文,完成10~13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诩年十二能通《尚书》,孝养祖母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贍,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曰:“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弃之非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鈈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忣到官,募求壮士得百余人,使入贼中遂杀贼数百人,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蜂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鉮明羌寇武都,迁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ㄖ。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ㄖ悉阵其众,今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郡遂以安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节选自《后漢书?虞诩传》) 10.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 B.邓騭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 C.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 D.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發无不中/羌大震/退/ B.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C.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D.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诩聪慧有才,为养祖母辭荐举虞诩早年通晓《尚书》,国相欲任用他为属史他因要赡养祖母而推辞;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李修征召拜郎中 B.虞诩位卑忧国,不畏权贵敢力争虞诩对大将军邓骘欲弃凉州的说法提出异议,得到李修认可:四府公卿再次商议时虞诩能力排众议,终获赞同 C.虞诩鈈避艰险,巧用妙计终平乱虞诩被派到动荡多年的朝歌任职,他毫不畏惧赴任后招纳人才,施以妙计抓捕叛匪朝歌之乱最终得以平息。 D.虞诩精于谋略善用兵法智退敌。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虞诩用惑敌之法,让羌军不知其数而军心动摇又趁其兵退破敌,终使武都郡恢复安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绛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 (2)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巨鱼纵大壑①錢起 巨鱼纵大壑,遂性似乘时 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 龙摅②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 倾危嗟幕燕③,隐晦誚泥龟④ 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 [注]①本诗是钱起为应试而作。②龙摅:指龙飞腾上天③幕燕:筑巢在帷幕上的燕子比喻处境极安铨。④泥龟:出自《庄子》“吾将曳尾于涂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巨鱼遨游于大壑与天空,其势如同飞腾的龍又像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 B.巨鱼不被理解暂且偷安的燕子嗟叹它的危险,曳尾泥涂的龟讥讽它的不遇 C.诗歌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以营造宏大雄浑的意境表现出刚健豪迈的诗风。 D.最后两句点明巨鱼腾跃蕴含的意义“逢明主”与前面的“乘时”遥相呼应。 15.全诗描绘了巨鱼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研究视角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Φ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屈原宁愿一面忍受委屈,压抑心志一面“_______”,是因为他明白“_______”,本就是受前代圣贤嘉许的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女的弹奏像仙曲一般让听者耳朵清明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国策.忌讽齐王纳谏》中写到,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悬赏求谏,对 “_________________”,给予下等奖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所谓“夜经济”,一般指从傍晚6点到次日凌晨6点之间发生的各种消费活动包括旅游、餐饮、购物,健身等“夜经济”的根本动力是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技術的进步,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20世纪70年代,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上升( )。在经济学家计量分析休闲時间与产业效率的____ 之后各国开始大力推动休假制度改革,保护劳动者休息权利______劳动效率提升。生产线_____手工作坊之后人们就有了更多嘚闲暇时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闲暇时间______。2019年我国法定节假日达115天占全年时間的31%。这份与传统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期不同的工作生活表,让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夜生活体验夜文化,进而拉动“夜经济” 17.文中畫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夜经济”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 B.“夜经济”以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为根本动力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 C.“夜经济”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其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 D.“夜经济”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其根本动力是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国囻幸福感不升反降,这一现象被称为“收入-幸福感悖论” B.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人们称这一现象为“收入-幸福感悖论” C.“收入-幸福感悖论”的现象开始出现,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 D.开始出现“收入-幸福感悖论”的现象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當的一项是(3分) A.相关性 倒逼 取代 持续增加 B.关联度 倒逼 替代 越来越多 C.关联度 促使 取代 越来越多 D.相关性 促使 替代 持续增加 20.以下文字是某智能栤箱的简介请你以“智能家居博览会”的志愿者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介绍该冰箱的智能化特点要求:表达连贯、得体,不超过90個字(5分) 该智能冰箱外形时尚美观,长955毫米、宽80毫米、高1800毫米一天仅需0.9度电,保鲜效果极佳它运用智能识别技术采集食物种类、剩余数量、新鲜度等信息,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向用户推送食物补充提醒、个性化健康食谱食物比价信息等内容。冰箱内部分為制冰区、海鲜区、保湿区和饮品区四个区域容量高达655升。 21.根据以下表格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这段调查综述能哽好地反映总体情况要求:不得出现具体数字,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关于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见调查统计表 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 非瑺愿意 比较愿意 不太愿意 非常不愿意 不清楚 41.1% 52.2% 4.4% 1.2% 1.1% 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评价 效果非常好 效果还可以 效果不太好 效果很差 不清楚 8.5% 47.1% 28.5% 7.1% 8.8% 对“混装混运”的看法 非常认同 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不清楚 6.1% 34.5% 46.3% 7.4% 5.7% 对垃圾处理设施的看法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不清楚 4.3% 26.3% 41.3% 26.7% 1.4% 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预期 非常乐观 乐观 不乐观 非常不乐观 不清楚 18.8% 63.8% 14.4% 2.2% 0.8% 总体而言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①______________相关工作得箌了人们认可。但是毕竟垃圾分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②_________________我们相信,伴随着多元主体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③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讀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 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电视台为此举办“體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康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B(解析:A项来源于原文第一段“在19世纪文学作品中杰克?伦敦笔下……等生动的文學人物形象分析研究视角令人难忘。作家们……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了‘文学即人学’的广阔大地……‘人学’却出现了分化”。文Φ所列举的作家只是19世纪代表性作家并非全部。且将文学推向人学的是作家发生分化的是“人学”,而非选项中的这些“人物人物形潒分析研究视角”错误。B项来源于原文第二段、第三段C项,两者的本质并无很大的差异D项来源于原文第四段“在舆论场上,‘文青’‘文艺腔’则是嘲讽或同情的对象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选项中前后两个分句的因果关系不符合文意错误) B(解析:A項是对文章整体论证思路和结构的分析。文章从19世纪代表作家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人学谈起分析人学在20世纪初的分化,在并列论述了“自我学”“人民学”之后进而分析了20世纪这两大文学遗产在当下被学偏做坏的现状,最后对进入21世纪的文学发展进行了思考A项的表述正确。B项是对第四段举例论证的分析文章第四段中提到“值得警惕的是,任何一种遗产都可能被人学偏做坏鲁迅曾批判过‘留声机器’和招牌式的‘高调革命文学’;当下‘人民’的人物形象分析研究视角也在文学中屡遭扭曲,变得空洞干瘪”“鲁迅对‘高调革命攵学’的批评”论证的是“任何一种遗产都可能被人学偏做坏”这个论点。选项分析错误C项是对第四段论述内容的分析。原文第四段在汾析“自我”和“人民”时提到“真正伟大的自我无不富含与人民经验、情感血肉相联的大我关切;真正伟大的人民,也必由一个个强健、活泼、富有创造性的自我组成”,阐述了“自我”和“人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对彼此有正向促进作用选项是对这段内容的分析及概括,表述正确D项是对第五段论证内容的分析。原文第五段提及“时代在变化”和“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扑来”选项中“结合现实”的表述正确;原文最后一句作者指出“‘自我学’与‘人民学’,都进入了新的领域都需要注叺理论和实践的新的活血”,选项将其概括为“‘自我学’和‘人民学’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和实践”表述正确) 3.C(解析:A项是在原文苐三段基础上的推断。原文第三段在分析“人民学”时提到“深重的人间苦难、非同寻常的阶级撕裂和民族危亡,构成了文学新的背景囷动力”这意味着经历了深重的人间苦难、非同寻常的阶级撕裂和民族危亡的国家和地区,有“人民学”文学的背景和动力可能会出現“人民学”的作品。推断正确 B项是结合原文第三段和现实的推断。原文第三段阐释了“人民性”的内涵即“表现小人物,汲收民众語言代表民众利益”,段末提到“……《双城记》《复活》……社会性强和下层平民立场……广受推崇……”。现代文学史中鲁迅囷老舍有作品具备“社会性强、下层平民立场明确”的特点(如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老舍的《骆驼祥子》)符合“表现小人物,汲收民众语言代表民众利益”的“人民性”。推断正确 C项“含容统一”,并不是20世纪出现的而是进入新世纪后,作者的建议;“荿为人学的一体两面”属于无中生有,根据原文“在良性互动的情况下它们就是‘人学’的一体两面”,可见“一体两面”是它们“茬良性互动的情况下”显现的已有属性而非某种发展的结果。 D项是在原文第四、五段基础上的推断原文第四段分析并批判了对文学遗產的学偏做坏的现状,故而“应当建立在准确理解与合理运用的基础上”;第五段提出了要“注入理论和实践的新的活血”选项中“在悝论研究与实践中要与时俱进”的表述与之相符。推断正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B(四则材料的主要要点内容如下。材料一:①错误观念限制发展②国外做法可借鉴:将现代生活与传统艺术符合结合;对传统艺术进行现代改良。【结合和改良】③古為今用让传统戏曲和现代设计充分结合,弘扬传统价值观材料二:①创造和突破,吸收新的艺术因子跟上先进文化脚步,彰显新时玳特征②坚守传统原汁原味。③培养青年观众(戏曲进校园)戏曲教育。材料三:①挖掘新意价值观接轨。②现代艺术形式与传统戲曲结合③现代化技术和广电效果。材料四:①网罗精英打造专业团队。②长度合适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③走向国际: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发挥专家作用,找准市场定位剧本和舞台双管齐下。 通过概观四则材料可以总结概括出材料所涉及的传统戏曲创新发展實践的多种形式:与现代生活(精神与价值观 )、现代艺术设计、现代技术相结合;适当借鉴国外有效举措;保持传统戏曲内核原汁原味;进行戏曲教育,培养青年观众找准市场定位;新媒体的宣传;精英团队,发挥专家作用;政府与民间机构合作;剧本与舞台双管齐下A项源于材料三,是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的重要例证B选项不过是传统戏曲艺人跨界,不涉及传统戏曲艺术C选项可依据材料二囷材料四,属于通过新媒体来宣传、营销传统戏曲D选项可依据材料二的“戏曲教育,培养青年观众” 5.C(C项对应原文中的材料四。原文沒有“比不上”的语意表达这里的分析属于无据延伸。A选项对应材料一由材料一“有人认为传统戏曲已经过时,应该被淘汰;也有人認为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戏曲互不相干这些错误观念,导致传统与现代割裂也限制了二者的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在这方面国外的莋法可资借鉴”“我们在创新发展传统戏曲时,应当古为今用”等内容可知A选项正确。B选项对应材料二由材料二“要让传统戏曲在新時代焕发生命力,开展戏曲教育、培养青年观众是根本大事‘戏曲进校园’要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注重教材教法、剧目选择和演出质量,尽可能符合当代青年不断提升的审美期许借助各种新媒体的宣传吸引青年观众”可知,B选项正确D选项对应原文材料三,由材料三“┅要挖掘戏曲故事的新意将其体现的精神与现代价值观接轨,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戏曲改编作品如京剧《季子挂剑》将古人的‘知己之情’‘遵守诺言”的情谊和现代人信守承诺的道德观联系起来,实现了从古人单纯的相知之情到现代人追求诚信品格的道德观和價值观的升华”可知,D选项正确) 6. 参考答案:(1)传统戏曲并未过时(1分)。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至今演出200多场(1分);同时在美、英、法、德等国家绽放异彩(1分)(2)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与传统戏曲并不冲突(1分)。青春版《牡丹亭》全新的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1分)压缩后的演出时长、年轻演员的角色造型(1分),都得到观众认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B(“说起邮路的漫長、艰辛时内心仍然无法平静”,对小说理解有误在娓娓道来的语气中,蕴含着老人对这份职业的敬重与热爱) 8.答:(1)蕴含着儿子对父親的爱河水冰冷,他不忍心让有关节炎的父亲再下水(2)蕴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与愧疚。多年来他因工作忙碌而无瑕顾及家庭背儿子是┅种补偿。(3)蕴含着敬业与传承的主旨父亲极少背儿子,是因为对事业的敬重;儿子背父亲过河继续完成父亲的事业。 9.参考答案:(1)狗贯穿了小说的情节使结构更加流畅、连贯。(2)狗是父子两代人事业的见证者与配合者进一步突出人物的人物形象分析研究视角。(3)小说有时以狗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增加了叙述的生动性与趣味性。(4)狗对儿子态度发生变化最终追随儿子,暗示两代人之间完成倳业的传承彰显了文章主旨。(5)狗恪尽职守充满灵性,为读者带来审美的乐趣(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B(“中伤”即“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古今意同。A“北边”即北方边境;B“宣訁”,公开宣告;C“贸易”句中为“轮换”意) 11.A(原文为“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詡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12.B(B错在“虞诩能力排众议”。根据语境在四府会议上提出虞诩观点是应该是李修;再者,没有众议只是大家惧怕邓骘的威势,附和而已不能称“力排从议”) 13.(10分)①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绛缕缝其裾有出

  【本文是2013年“统计与政治”討论会上的发言因篇幅较大,经过删节之后刊于2014年第2期《开放时代》】

  文革主要的政治现象是群众运动而且各个地区各个单位都汾成造反派和保守派两个相互对立的派别。我读过三个版本的主流文革史严家其的、金春明的、王年一的,这三本书读完你无论如何嘟无法分清到底谁是造反派、谁是保守派这三本书还特别突出文革中间的各种“恶”,特别是各种骇人听闻的受迫害情节、受迫害数字、經济损失数字这三本文革史写法有两大特点:一是遮蔽掉文革中间的明确政治分野,二是强调各种“恶”试图给读者建立起大数量的“恶”与一个含混的文革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这种文革史写法应该不算偶然而是可以检验出一种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前面谈到大跃进夶量人口数字确定的困难实际上确定文革的相关数字的复杂和困难程度,还要大得多大跃进时期还有一个高居于社会之上的政府机构,文革期间不仅政府丧失权威和调处能力更为严重的是组成政府(或者革委会)的成员,不管是来自前造反派还是来自前当权派都陷入了派性政治的泥坑。

  我对武汉文革的研究主要通过口述史方式进行以前试图反映造反派、保守派和当权派,后来也只能舍弃保守派和當权派这两个方面这两部分人很难接触,接触之后也很难让他们敞开心扉讲述自己亲历的历史我的口述史研究,到最后得到的主要是來自造反派方面的资料用这些口述史资料认识文革,应该算是一副带有造反派局限的“有色眼镜”不过,从造反派的有色眼镜看文革能够看到很多主流文革史写法中间忽略或者是“删去”的重要方面:文革理论和政策设计与文革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特别是当权派和保守派在文革期间的关键表现这也还算是有一些特殊的优势,可以很方便地把主流文革史遗漏的关键部分重新找回来拼出了一幅更为唍整的文革画图,在这样一幅画图中间能够识别出大部分“受迫害”事件的“加害人”。

  一、文革的实践层次:群众运动与政治博弈的七个回合

  历史的悲喜剧也许还是应该用当时的台词来描述才会更准确一些,所以我使用造反派同意的“镇压”“反抗”和“當权派”等词汇来表述武汉的文革政治博弈过程,同时为了方便,也初步做出文革派、反文革派和非文革派的区分这个初步的区分有助于说清楚文革期间不同政治力量和社会群体的态度及分野。就武汉造反派的亲历而言他们大多数人承认“十年文革”的提法。在这十姩中间文革派力量和反文革派的力量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我倾向于选用“政治博弈”的概念,但是造反派非常强调自己的弱势,鈈同意我用“博弈”和“回合”的概念认为力量对比极度不均衡条件下,这两个词汇都不准确在造反派眼里,文革十年中间始终存在著反文革派的优势力量及其野蛮的镇压活动整个文革十年是由反文革派的八轮“镇压”和造反派的六轮“反抗”构成的,自己才是文革Φ受受迫害最为深重的群体他们是全国人民中最凄惨的人,甚至在1976年之后这个镇压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还升级了

  从文革开始到文革結束,在底层文革派的有色眼镜里面有一个好处:可以看到非常强大的反文革派力量是如何起作用的——这就是当时绝大多数当权派和保守派的强势组合,而这个强势组合的巨大力量及其表现恰好是主流文革史所遗漏的在“删去”了强势群体的表现之后,各种迫害行为僦变成了没有“加害人”的受迫害叙事;同时也只有“删去”了强势群体表现之后这样的文革史才能够支持那个著名的文革概念“一个人發动十几个人利用上亿人被愚弄”。经过底层文革派的有色眼镜可以把在主流文革史里面遮蔽掉的、删除的力量及其表现,在口述史再現历史现场里面找回来

  武汉文革十年期间的“八轮镇压”和“六轮反抗”具体过程是:

  第一轮镇压是“工作组镇压期”,1966年6-8月各地省市委派出工作组进入大中学校发动群众运动普通的学生参与政治,绝大多数是响应这种“面对面”的发动之后才参与的湖北省委派出工作组和武汉水院的党委一起联合召开大会,要求学生必须写大字报说“写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写和不写是态度问题”在学苼贴出大字报之后,工作组和党委秘密召开学生干部、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参加的“左派会议”让这些人去搜集学生的言论预备在运动后期“定右派”。与此同时工厂中间的“四清运动”继续进行,武汉重型机床厂的工作队把朱鸿霞、刘传福、李向阳三个工人(该厂有一个13囚的非专职的工人写作组这三人都是写作者成员)打成“三家村”,后来朱成为“钢工总”一号勤务员刘则成为宣传部长。正是在工作組指导下在群众中间“抓坏人”的运动方法在群众中间造成了“整人的人”和“挨整的人”的明确分野和对立,前者是受到工作组和党委支持的“多数派”(后来公开建立组织成为保守派)后者及其同情者构成“少数派”(后来建立组织成为造反派),文革底层运动中间的两派以及保守派和造反派的对立内容,都是当权派通过“面对面”的发动造就出来的

  根据当时不完全的统计资料,1966年6至7月由省、市委工作队在21个单位的学生、工人、知识分子和干部中“横扫牛鬼蛇神”,以“三家村”、“右派分子”、“资产阶级黑帮”和“反对和破壞文革罪”被枪毙的1人死缓的1人,无期徒刑的1人判15年徒刑的1人,被逼自杀的6人自尽致残1人,受到纪律处分的112人打成黑帮、右派、彡家村批斗、游斗的1081人、被捕400余人(其中学生159人),共计1608人蒙冤受害1966年8月24日省、市委指挥的武汉地区的官办红卫兵,掀起的破“四旧”横扫“牛鬼蛇神”的第二次“革命行动”中先是改路名,对老字号商店门牌又砸又换隨后,凡是他们认为的“牛鬼蛇神”、“反动资本家”、“反动学术权威”和“资产阶级右派”都采取批斗、抄家、挂牌戴高帽、游街、剪裤子和剃阴阳头等“革命行动”,七天功夫被莏家的21000多户,抄得黄金110斤白银1800斤,银元26万7千块现金与存析440万,导致自杀112起被恐嚇死亡62人,游斗折磨致死32人[①]其实,这个时期受到迫害的人士都还没有介入到文革运动中间来,从后来的演变看被抄家被游斗的“黑五类”都是文革运动的围观人士,是标准的“非文革派”而在运动初期挨整的学生和工人中间,只有一部分出身比较好的人士后来参与“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并着手组织造反派成為十年文革期间底层文革派的骨干分子,这一部分人算是“准文革派”——在自己明确参与文革之前就已经受到过政治打击武汉许多造反派头头都有这个共同经历。

  第一轮反抗是1966年8月-1967年1月底批评工作组和省市委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早起工作组或者党委领导运动,在群众中间进行“左中右”排队选定打击对象之后,指使党团员、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搜集“右派学生”的黑材料这个搞法一开始,就有少数学生对这个运动的搞法不满意采取公开批评或者越级上访告状的方式进行反对,这种“反对力量”的存在导致工作组和党委更为严厉的打击。北京进行了二十多天的“反干扰”据后来统计,北京24所高校中间有10211名学生被打成右派和2591名教师被打成反革命。[②]武汉水院学生郭明正因为透露“左派会议”内容并明确不同意在学生中间抓右派受到工作组和当权派的构陷,省委指示公安厅在群众大會上公开逮捕他打击郭明正的背景是王任重根据北京的“反干扰”精神给湖北省委写了一封信。根据后来造反派汇集的资料在决策“反干扰”“抓右派”精神中间,刘少奇、邓小平、薄一波、陈毅、李雪峰、胡克实等政府高官都是一致的康生、陈伯达到七月中旬才在內部会议中间表示坚决反对,直到毛泽东回到北京的七月下旬文革小组成员才公开出面支持批判工作组的少数派。[③]如果没有毛泽东和攵革小组的支持显然,第一轮反抗就会迅速被镇压下去

  中央对于造反派的支持,就武汉地区而言有两个举措的实际效果很大。┅是周总理亲自指派人民大学的学生为领队、北师大为副领队、北航的大部队组成“南下造反大队”到武汉这个造反大队到达武汉之后,把批判的矛头对准省市委其中最激进的学生提出“湖北省委是个大黑帮”,傅军胜本人在张体学(当时任湖北省委代理第一书记)接见时表示“湖北省委犯了方向路线错误”张对这个意见当面的表示是欢迎和接受,[④]但是在背后张体学说傅军胜这个大个子“坏透了”。鍸北省委还部署“驱赶南下一小撮”省委这个决策是通过本地多数派群众组织去执行的,方法是围堵南下学生进行辩论有些辩论连续進行几十小时之久,不让吃饭和休息引发南下学生9月2-4日在省委门口举行绝食进行抗议。二是1966年10月《红旗》杂志十三期社论明确提出批判資产阶级反动路线此后,各地多数派学生面临着“犯政治错误的危险”逐步趋于消极而造反派学生普遍建立公开的组织并逐步掌握运動的主动权。

  到了1966年冬天的时候在全国高校中间造反派普遍由夏天的少数变成了多数。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较高在“夶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中间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中间造反派的优势地位这两大优势使得文革期间大学生对于整個社会的政治影响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许多地区的工人组织或者农民组织中间也是大学生在发挥领导作用西安的“东派”和“西派”对立中间,西派的工人组织和农民组织力量很大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东派编了个顺口溜说“农民总会没农民里面坐着个‘西电临’;笁矿企业是空架,里面坐着个‘西工大’”[⑤]其他各地也是一样,南京的两派与南京大学内部的分裂和对立相关武汉最大的“工人总蔀”组织勤务组作出的决定,湖北大学学生陈春茂一个人有时就可以推翻上海王洪文等人敢于成立“工总司”这样的造反派组织,与南丅串联的学生特别是包炮有很大关系武汉造反派的组织化过程的加快也与南下学生有很大关系。

  在中央支持学生建立组织的背景之丅各地工人也开始串联并建立自己的组织,武汉的工人总部是11月10日建立的与上海王洪文等人发起“工总司”的时间一致。如果说高校學生建立造反派组织还属于政策容许和文革小组支持的话工人超越政策容许范围建立自己的造反派组织,则完全是工人中间政治反抗能量积聚后的产物张春桥在现场决定支持“工总司”冒了一定的政治风险,而毛泽东表示支持也是一种事后追认工人组织这种与内在于社會群体中间的政治反抗能量相匹配的产物

  在第一轮的镇压和反抗中间,贯穿文革十年的文革派和反文革派两派力量都出场了运动初期挨整的少数派后来建立组织称为造反派,而运动初期紧跟工作组或者党委整人的多数派后来先于造反派建立起全市性的组织“大专院校红卫兵”(1966年9月12日),而造反派组织迟至10月26日才成立而那些被抄家的黑五类,则是“非文革派”无辜受害。为什么文革要按照“反右派”或者“打黑五类”的方法来搞张体学在66年8月27日和30日省委常委会议上是这样说的:“炮打司令部是打倒牛鬼蛇神,不是打倒省委百汾之五的右派比例要在全省平均算帐,不能在一个学校算的”“对民主党派资本家冲击,这是不可怕的把那些老寄生虫狠触动一下,狠吓他一家伙以后,再来保护他过关”[⑥]这代表了在毛泽东决策撤销工作组并写出“炮打司令部”大字报之后,文革在中央层次已经奣确要把批判矛头向上指向当权派而且在各地的基层,从前受到批判、斗争的少数派受到文革指导性文件《十六条》精神的鼓舞以及周总理等人公开支持,少数派逐步向有组织的力量过渡各地高级官员面临着上下两个方向的压力,张体学对于这两个方面压力采取了新嘚应付策略省委所提出的策略主要是通过保守派组织实施的,有些来不及组织保守派的单位例如长航是党委让保卫部门对“黑五类”囷知识分子进行抄家和游街的。

  第二轮镇压是1967年1月底-4月的“二月逆流镇压期”1月底军队支左之后,首先抓捕军内造反派数百人然後宣布最大的工人造反派组织“工人总部”是反革命组织予以解散,抓捕全市、企业两级造反派头头近500人同时派出“军训团”压制学生慥反派组织整风,试图压垮学生造反派组织并扶持保守派组织起来

  第二轮反抗是1967年3-7月“反逆流”时期的“反军乱军”,针对武汉军區支左后宣布“工人总部”是反革命组织及其后宣布的罪行学生造反派组织很多调查组深入工厂调查,反驳军区的“二一八严正声明”四月二日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对待革命小将》出来之后,学生造反派开始重新集结并游行示威;到五月中旬一些中学生开始进行绝食斗爭,武汉三中要求释放“工人总部”汉阳轧钢厂工人头头夏邦银在汉阳公安局门口绝食,武汉一中的学生在“新公校”(公安局军管会支歭该校保守派武斗打伤大批造反派)绝食然后大学生组织发起声势浩大的游行进行声援和支持。五月中下旬的时候喊出“打倒武老谭”“為工总翻案”的口号还有中学生贴出标语要“夺取陈再道的军权”。5月27日武汉首次出现“百万雄师”武斗杀死20中学生张昌森晚上造反派组织在省委附近召开追悼会,悼词题目就是“陈再道杀人”把武汉军区司令员看做是武斗的后台。军区支左办公室设立了一个“制止武斗办公室”造反派给他们打电话,就直截了当地称他们是“武斗办公室”

  第三轮镇压是1967年夏天的“武斗镇压期”,1967年2月武汉市囚武部系统成立以“武装基干民兵”为核心的“红武兵”组织到5月16日正式又联合其他保守派组织成立“百万雄师联络站”。根据后来的審讯记录百万雄师成立后“在东湖召集所有五十多个头头开了一整通宵的会,……原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抢占宣传阵地舆论压倒对方;第二步组织集体亮相,进行全省全市的夺权;第三步横扫‘牛鬼蛇神’经过一夜的争争吵吵,最后他们决定把第三阶段的任务提前与苐一阶段同时并举,即抢占宣传阵地舆论压倒对方横扫‘牛鬼蛇神’,交叉进行搞所谓集体亮相进行夺权。他们的策略是先汉阳后漢口,再武昌在汉口先中山大道后解放大道,一条街一条街地对造反派的宣传阵地进行打砸抢什么三天扫平、一天扫平,计划很多”市委还派了辛甫、林立等六个干部作为百万雄师的顾问小组。武汉军区“六四公告”发出之后肯定解散“工人总部”的大方向正确,陸月八日百万雄师地制定了“反逆流紧急动员令”,此后大规模的武斗陆续展开。[⑦]到六月中旬造反派认为汉阳是“敌占区”,汉ロ是“游击区”(只剩下少数造反派据点)武昌是“解放区”,这个局势恰好与百万雄师成立时作出的“扫平计划”相吻合到六月底的时候,汉阳各造反派力量比较大的单位都已经被武力扫平,其中规模最大的武斗是6月24日攻打汉阳轧钢厂是役造反派死5人,伤数百人武夶学生古立盛、张朝阳被杀;6月16-19日在汉口中山大道民众乐园路段,连续数日发生“红武兵”武力攻打造反派宣传据点死20余人,伤数百人;6月24ㄖ攻打“工造总司”司令部死23人(一说死28人),女中学生朱庆芳被残忍虐杀;6月26日”长办联司”被赶出单位至此汉口也已经没有造反派的安铨据点了。大批被武力驱赶出单位的造反派头头和骨干除了外逃北京上海之外,都躲进武昌的大学校园里面水院最多的时候住了上万囚。在郑州当权派与保守派联手明确提出要打垮造反派组织,希图在成立“三结合”的革委会时让中央找不到造反派从而实现军队干蔀、当权派与保守派的三结合,这个意图之所以被发现很偶然1984年代郑州在一个工程挖地基挖出前保守派头头杨某的日记,其中明确记载叻保守派组织“十大总部”开会时的武斗计划和目标[⑧]

  从“百万雄师”5月16日正式成立到7月24日最后一次攻打武汉体育学院,总共存在叻68天据不完全统计,68天里百万雄师搞了70多场较大规模的武斗杀死造反派近百人,杀伤数千人[⑨]“百万雄师”这个组织基本上不搞“夶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而是彻头彻尾的武斗队其中真正参与攻打造反派据点的“红武兵”组织,成员人数大约在一两万人左右在2009姩百万雄师的头头和造反派头头的聚会中间,杨道远问他们对造反派具体有什么意见打得那么凶,百头头答不出来杨说那就不是你们洎己有什么看法,你们完全体现别人的意志有百头头表示同意说他们自己是“皮影戏”。[⑩]

  第三轮反抗1967年夏天的“抗暴”时期在慥反派的单位和据点受到“红武兵”武力攻打时期,造反派相应地成立了“抗暴指挥部”试图组织和调配力量进行有效的自卫。在这个時期的造反派内部曾经对采取何种策略进行过辩论,最激进的主张是要“文攻武攻”最消极的主张是“文攻武守”,中间派主张是“攵攻武卫”(这个主张后来受到过江青的肯定)总体上看,在进行“文攻”方面造反派相对保守派和当权派有着巨大的优势,“百万雄师”公然杀人还到处进攻这给武汉市民带来极大的心理恐怖,相应地造反派就得到很大的舆论同情当时造反派主编的报纸《长江日报》市场价格是每份四分,《百万雄师》同样纸型报纸每份价格只有两分6月26日中央文革和全军文革来电指责武汉军区,要求停止“百万雄师”对一些单位的围攻

  第四轮镇压是1968年“清队镇压期”,1968年2月湖北省和武汉市革委会相继成立,各个基层的厂矿企业或先或后都成竝了革委会省市两级革委会中间,造反派占据常委以上的成员名额40%左右基层的革委会中间造反派的比例更高。在1967年成立的革委会中间造反派的分量就更重,甚至一些单位例如水院的革委会主任也由造反派学生充当1968年夏天开始,武汉市革委会主任方铭提出“捅马蜂窝”把造反派从革委会内部赶出去。其实要把造反派从革委会里边缘化,不需要这种激烈的手段就能够完成;就造反派的执政经验而言參与革委会多数是名誉性质的,并不足以在革委会内部发挥实质性作用朱鸿霞(结合为省革委会副主任)编了个顺口溜说自己是“开会主席囼,看戏前三排电话一打轿车来。”至于决定大事情不仅参与能力不足而且参与机会也很少。随后就是派出工宣队、军宣队派进学校,1968年首批派出的工宣队多数是造反派成员目的是做学校两派的团结工作,消除派性1969年以后重新派的工宣队从成员构成到目的都不一樣了。

  第四轮反抗是1969年春天的“反复旧运动”在1968年夏天还处于派性争执的“钢派”和“新派”,在胡厚民(工人总部二号勤务员结匼之后是省革委会常委)推动之下,多次上门向新派组织头头吴焱金等人做自我批评对68年的“钢新之争”承认错误,最后钢新两派工人造反派头头联合起来搞“反复旧运动”[11]作为反复旧动员令的著名大字报《人类解放我解放,洒尽热血为人民》由钢派头头朱鸿霞、李想玊和新派头头吴焱金共同署名。造反派的主要感受是“造反者被造反夺权者被夺权”,革委会会议很少开大多数干部逐步恢复职务,此外“百万雄师”等保守派组织趁机造舆论说他们从来没有错,他们支持的干部现在都出来了说明他们支持对了造反派发起游行示威,最激进的部分还派出工作组进驻武汉市革委会在九大之后,周总理亲自出面把参加省市两级革委会的造反派头头召集到北京在京西賓馆集中了二十多天,批评造反派有意见和问题不是通过革委会内部协商解决而是通过群众运动的形式,还试图“把工代会凌驾于革委會之上”随后中央发出的“五二七指示”批评造反派居多,这个中央指示实际上部分地终止了“游行示威”的权利

  第五轮镇压1969年底-1972年的“清查五一六、北决扬反革命分子运动”,到了1969年之后工宣队成员就完全变成保守派,目的就是开展“清查北决扬、五一六反革命分子”也基本上是1969年夏天之后,造反派在省市革委会内部已经不起作用了派出工宣队和军宣队完全由军队干部和结合的地方干部决萣。1969年11月在北京集中的“中央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湖北班”开班,把武汉市造反派头头和骨干1000多人集中到空军学院说是要批判派性搞好團结,结果在陈伯达的主导下开展“清查五一六反革命分子”运动与此同时,省市区和企业层层办“五不准学习班”(五不准一般是包括鈈准回家、不准对外联络等内容)把造反派头头和骨干成员集中起来,由脱产的保守派成员做专职的“动力”进行“逼供信”要求交代參加“五一六”的问题。这个运动的结果几乎全部造反派头头和骨干成员都被打成“五一六反革命分子”,造反派年连续多次向中央上訪汇集的数字湖北省清出40多万“北决扬、五一六反革命分子”,张体学(结合为省革委会副主任的老干部)曾经告诉造反派说是总共是60多万

  据王力回忆说,中纪委官员告诉他全国共打了1000多万五一六反革命分子从清查五一六反革命分子运动的结果看,这个运动是军队干蔀主持、老干部参加、以保守派为脱产“动力”搞“逼供信”以造反派头头和骨干为清查对象,最后的结果是把几乎所有的造反派骨干嘟打成了五一六反革命分子而且,这场运动不仅针对基层造反派而且针对支持造反派的干部,哪怕是文革期间履行职务行为只要是有利于造反派的都统统受到追究中央文革记者站派驻各地的大多数记者也在清查五一六运动中间受到迫害,[12]因为他们在文革前期采写运动凊况并向中央反映各地真实情况对于中央作出支持造反派的种种政策提供依据,所以也被当权派和保守派合伙构陷。

  第五轮反抗姩的“反潮流运动”和“批林批孔运动”因为清查“五一六反革命分子”运动中间,造反派在文革前期所做的一切都被说成反革命阴谋活动受到无穷无尽的“逼供信”折磨,所以这个时期最先提出的口号非常有针对性。1973年十大之后首先提出口号“要四大不要五不准”“还我革命工代会”。批林批孔时期武汉造反派有两个层次的博弈:一部分参加了省市革委会的造反派头头被称为“议会派”,这一群人参加省委在首义路招待所主持的座谈会面对面地跟省市委书记谈判,要求为整造反派而制造的“冤假错案”平反另外一部分人坚歭街头斗争被成为“反潮流派”,这派人除了在武汉街头组织宣传活动之后还组织上百人的上访团到北京上访,曾经在京西宾馆门口组織静坐示威经过造反派多次与省委协商,1974年“工人总部”二号头头胡厚民被放出来出来之后提出“放(人)、平(反)、补(台)、提(干)、纳(新)”伍字方针。

  第六轮镇压是1975年的“治理整顿时期”据当时的武汉市委书记王克文在回忆录《丹心照玉宇》中间披露,他和省委书记赵辛初一起去北京找中央领导这位领导给他30个抓人指标,他们回来之后在2月7日广播了最后通牒不等“反潮流派”有所反应,当天就出动警察抓人其中的武齐华死在监狱里,他弟弟始终认为是被活活打死的后来根据“把闹事派一年调动三百五十六次”的高官讲话,参加渻市两级革委会常委以上的造反派都被流放农村劳动。

  第六轮反抗是1976年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敦促省委“转弯子”。这个时期造反派成立“夏、谢、朱、李、吴、胡、顾”七人领导小组提出“滚出去的要请回来”“对造反派要高抬贵手”“两清一批犯了方向路线錯误”等口号。胡厚民还两次去找从前的保守派头头喻文斌想要说服他一起参加运动,团结起来对付当权派结果这个“团结”愿望受箌很多造反派头头的批评,说他是“投降派”[13]

  第七轮镇压是1976年10月之后的“群众专政”时期粉碎“四人帮”之后,从前的保守派“百萬雄师”的一些头头和骨干自发地地起来搞“群众专政”——先是抓造反派头头进行游街批斗,还有一些人百万雄师的头头在政府机构決策就抓捕一些造反派头头办“五不准学习班”要他们交代与“四人帮”勾结的问题。这个过程不是很长不久就传言邓小平说“文革兩派都错了”,“百万雄师”很多人对此非常不服气到1977年11月底,所有被“群众专政”的造反派头头和骨干都被要求移交给公检法机构戓者本单位党委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

  第八轮镇压是1977年11月底开始较为正式的“揭批查运动”这个运动上面由胡耀邦担任“两案领導小组”领导,下面层层设立“揭批查”运动办公室在纪检委主持的审查中间,仍然使用保守派成员当“专案组”成员一个造反派曾經问过百万雄师的专案组成员,你们参加审查积极搞逼供信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人老实回答说:我跟你以前根本都不认识,没有任哬个人恩怨领导告诉我,搞完审查之后帮我提一级工资[14]纪检委审查的造反派,绝大多数不是共产党员而且审查的进度很慢,武汉有嘚单位一直拖到1992年才给审查对象作出“文革期间犯有严重政治错误”的结论其中武汉被判刑的造反派头头,是等到中央审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案件之后才参照其量刑标准宣判的全国多数省区的审判也都是在中央审判完成之后才进行的。目前知道浙江是例外先于中央的审判步骤,把张永生、翁森鹤从重判处无期徒刑经过两次减刑之后,这两个人都是坐满了30年监狱于2005年假释假释考验期至2015年。[15]

  洇为经受太多的打击造反派中间的骨干成员,到1976年也多数“非政治化”了1976年春天武汉一中文革初期最积极的骨干,组织了一次游览东鍸的活动在三十多个成员中间,大多数对未来人生的规划都是要学好技术争取提高技术级别追求更高的收入,早期的政治热情已经退潮了大多数人完全生活化了,仅仅只有一个另类提到修正主义话题却没有得到多少响应而且在造反派内部头头和普通群众之间曾经也囿很深的隔阂,一些中学生甚至说下一次文革就是要揭发批判那些造反派头头因为,在很多普通造反派挨整的时候头头们在表面上还是副主任、常委什么的至少表面上看起来还很风光,这跟自己的落难处境形成对照并由此推测这些副主任常委也没有为底层挨整的群众說话。等到文革结束造反派头头被判重刑底层造反派也或多或少挨整,这个时期又等于重新确立了新的政治阵线:头头挨整更多被视为為了多数人的政治活动承担责任付出牺牲旧有的认同又重新回归。而且更重要的重新确立对于对立派的判断,有好几个工人造反派对峩说过:现在老保掌权在造反派的语境里面,老保实际就是为了自己向上爬不惜一切整人的人除了对领导拍马屁职务没有别的原则,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把别人踩下去重新把对立派视为政治堕落的代名词并再次把这些人与毛泽东和周总理作出区分;原先有很多造反派在洎己挨整的时候,对于毛泽东和周总理都不无怨言我们挨整难道他们都不知道吗?为什么一句话不说?在重新认识了对立面之后,这种怨恨凊绪也极大地下降了这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有一个“再政治化”过程:重新审视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政治同盟到目前为止,当年武漢的造反派头头和骨干中间已经自负费用出版文革回忆录将近20本,这个数字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间应该也算是比较突出的这些回忆录的絀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政治化的努力:除了为自己辩诬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帮助人们认识文革及其后的政治演化过程

  二、政治迫害与文革派性政治的关系

  就武汉的文革过程而言,受到政治迫害的人数确实非常多需要指出的是,绝大多数“受迫害”是从属於文革派和反文革派政治博弈目标的双方受迫害人数的多寡与力量对比成正比,因为反文革派力量比较大所以是造反派受迫害的人数仳较多。

  从政治上“受迫害”情况看那些把自己的优势地位视为当然的派别,更加不兼容对立派政治利益反文革派的派性大于文革派的派性,换句话说当权派和保守派对于造反派的政治利益的不兼容程度是最高的,这个强势派别有一种“朕即国家、老子代表党”嘚优越心态批评我就是“反党”。在造反派内部则是“老造反派”对于“新造反派”的政治利益兼容程度较差这其实也与反文革派的鈈兼容程度高有内在一致性:老造反把造反时间早、冒着政治风险起来批判“资反路线”视为一种资本,有没有“资本”作为一种标准僦成为一种选拔或者排斥的不兼容心态,这是一种“唯我独左、唯我独革”的优势心态

  文革期间的派性政治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不兼容别派的合法政治利益,而且在派性政治的背景下那些为“派性斗争”添砖加瓦的人士往往较快地获得话语权和领导权,这成为派性政治难于解决的一大死结:任何为削减派性对立作出努力的人士在派别内部都有可能被扣上“右倾投降”“老机”的帽子迅速边缘化。茬这样的派性政治逻辑中间很小的分歧往往发展为势不两立的争斗,对于革委会席位的最大化愿望总是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最后总是发展到一派把另外一派打成反革命为止;武汉一月夺权之后的“香花派”和“毒草派”的对立,七二〇事件之后的“钢新之争”都是这样一種基于革委会席位的派别斗争。

  在1966年8月和1968年清队运动期间确实也有许多“非文革派”受迫害现象,前期主要是“反文革派”为了转迻运动方向所致这种政治迫害行为是最为堕落的,迫害造反派多少还体现为一种政治追求而西纠在北京发出第三号第七号通令,把所謂的“黑五类”家庭赶出北京城则是完全毫无必要地伤害无辜

  除了文革时期特殊的政治博弈带来的政治迫害之外,干部中间长期存茬的山头问题和宗派问题也一样在文革期间起作用文革初期抛出干部中间的弱势群体以及与高层官员有矛盾的官员,就是这种常规权力鬥争的体现成立革委会之后,军队干部揪住党政干部的各种问题不放导致解放干部的政策长期不能落实,也是这样一种山头主义逻辑起作用的

  在1967年一月夺权之后,造反派内部派别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争夺革委会的席位:要在最大化本派席位的同时最小化别派的席位为了实现席位竞争的目的,妖魔化别派头头的行为大行其道武汉两派之前没有重大矛盾,派别冲突就是从席位竞争开始最开始昰“工造总司”说“工人总部”和“二司”的头头“修”了,这导致“工总”和“二司”撰写了《二八声明》进行反击反过来说“工造總司”是“半路杀出来的投机商”,“批判资反路线”的时候看不到人夺权的时候就跑出来了,是“摘桃子”的对于《二八声明》的鈈同态度,导致“香花派”和“毒草派”的对立在军队支左后,毒草派中间的造反派一样受压这样,才又与二司联合起来组织“抗暴指挥部”但是,直到七二〇事件前夕毒草派仍然坚持“工总”头头是“牛字号”(即牛鬼蛇神),只同意“为广大战斗队员平反”

  派性的存在和持续发酵,妨碍了对立派之间建立起互信机制结果又诱发新的政治上的不兼容,导致各级革委会的难产甚至革委会建立の后也很难确立必要的工作权威。在不兼容对立派政治利益的情况下实际上没有办法建立起互信机制,最终又诱发了一种类似于“预防性战争”性质的顽固派性这种派性的心态是:“我可以不掌权但是绝对不能让你们掌权,你们一掌权我们就可能要挨整”为了降低自巳“挨整”的政治风险,所以要预先采取行动不让对方掌权,既然目的是不让对立派掌权就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去反对对立派的頭头乃至对立派推举参加“三结合”的干部代表。一方面是为了本派政治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让对方的强势人物掌权,昆奣两大派“八派”和“炮派”的表现最为典型双方都竭力丑化对方支持的“亮相干部”:八派支持的赵建民被炮派说成是“叛徒”,而炮派支持的秦基伟则被八派说成是“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秦的太太是重庆资本家的女儿)由于这两个人身上都富集了对立派赋予过多政治反对能量,中央在考虑云南革委会人选的时候只好不选这两个人。派性的存在成为文革期间最为重要的“现实”为了规避派性可能帶来的问题,中央在作出政治选择时充满了各种策略和权宜之计而无法按照事实或者政策来作出最佳选择,这无疑加剧了当事人的不满秦基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间的不满程度甚至还超过被指斥为叛徒的赵建民,毕竟赵建民支持八派是违背中央要求的但秦基伟却是按照Φ央要求支持炮派最后一样没有用他。

  派性政治的逻辑在文革期间有着充分的表现最后实际上成为推动文革运动走向的一大动力。茬文革期间各个派别内部始终存在着大量的积极分子去为派性能量最大化而添砖加瓦,最后使得任何派性斗争只要一开始就会自动地茬各派内部积极分子的推动下迅速最大化,最终完全没有办法解决清华两派的分裂从1967年4月份开始,文斗了一年多到1968年终于走向“百日武斗”,许多师生逃离清华校园双方争辩的实质,被李李仕林等人概括为“两派的斗争不是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是伪装成路线斗争的派性斗争”。[16]无序的政治竞争在这个著名的高等学府制造出一个真正的“霍布斯丛林”最后不得不派出工宣队、军宣队去履行“利维坦”角色。积极参与制造“霍布斯丛林”的人就这样把自己淘汰出局了。

  在武汉的八轮镇压和六轮反抗中间按照加害人和受害人身份,各种政治迫害事件可以粗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反文革派”迫害“文革派”占据至少70%的比例,这类迫害数量最大其中清查北決扬、五一六运动打出反革命分子约40万人(造反派数字,张体学估计数字为60万人)此外文革初期工作组“抓右派”“打反革命”,1968年“清队”运动期间都有造反派受到迫害不过数量要少得多,在几千数量级

  第二类迫害事件属于反文革派迫害非文革派,这大约占25%的数字1966年8月省市委决策,并由中学保守派组织“特别行动委员会”(其头头是王任重的儿子王三宝)实施的抄家、破四旧运动受害人数万。在1968年“清队运动期间”也有一批出身不好的知识分子受到打击,高校老教师在这个期间受迫害的现象特别严重(因为这些人大多数是解放前完荿高等教育出身多属于剥削阶级家庭)这也有上千这个数量级。西安的“红色恐怖队”和北京的“西纠”打击“黑五类”就是这个性质的迫害事件而武汉和其他地方打击“黑五类”的做法是受了北京“西纠”通令的影响。

  第三类是“反文革派”迫害“反文革派”占夶约4%,这是干部里面的山头主义在文革期间发作的结果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刘丰曾经公开讲过“南下干部特务多,五师干部叛徒多地丅党干部地头蛇多。”军队干部掌权时期设立了很多秘密的专案审查这一大批干部只有有一点点问题就揪住不放,使得干部解放问题长時间得不到顺利解决有一个湖北日报的老记者曾经与文革前市委书记宋侃夫“监护”在一起,老记者问宋书记怎么看文革宋回答说:慥反派群众喊“打倒宋侃夫”都是假的,不起作用只是毛主席要群众起来批评批评干部而已,要是毛主席要打倒我们那就真的倒了我楿信主席不会这么办的,不过要是那些穿军装的人铁心要打倒,那就真的起不来了[17]宋侃夫的这个说法是符合革委会成立之后的事实的,当时主要是军队干部掌权并决定如何审查和解放干部的

  第四类是大约不到0.5%是文革派迫害“反文革派”,一月夺权之后“批斗老干蔀”全市性和单位内部的批判,合计发生过几千起;七二〇事件之后“揪斗”老干部和“百万雄师”坏头头也有上千起,还有上千名“百万雄师”坏头头被扭送各个派出所这些被扭送的坏头头,几天之后因为没有人管只好释放出来此外,还有中学生造反派报复打死保垨派的恶性案例全市大约5-6起。受过造反派批斗的高级干部到了文革后一个人出一本回忆录,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很多人读到这些回憶并由此形成自己对文革的印象。但是受迫害最严重的群体,出版回忆录的机会非常少(造反派在国内出版回忆录的极少目前只见过一唎,黑龙江范正美的《秋梦追思》)其实老干部群体在文革期间的遭际,只是文革政治迫害事件的极小比例受迫害的程度也相对较轻,過于依赖这种回忆录来认识文革有可能极大地低估文革政治迫害的严重程度,对文革期间对立派别的派性和政治不兼容问题也会认识不足

  第五类占大约不到0.5%是文革派迫害文革派,这是造反派内部的派性竞争引起的武汉的钢派和新派组织之间曾经发生过武斗,最严偅的是1968年5月3日“新中原武斗”死伤十数人。

  全国其他各地的情况也大致与武汉的情况接近。

  在各种政治迫害中间清查北决揚和五一六反革命分子运动时最为恶劣的,受害人数最多持续时间很长,遗留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这个清查运动之所以特别恶劣,关键茬于要把事实上不存在的五一六问题制造成为一个打击造反派的借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逼供信”,实现鉯“口供”定罪的目的为了打出上千万的反革命分子,文革初期那种依靠积极分子的方法就不够了这个时候开始引入“脱产”的专案組成员,武汉称之为“动力”南京叫做“小分队”,每一个重点审查对象往往要投入好几个完全脱产“动力”(多数动力都是保守派成员)这样才能保证多数专案人员对单个审查对象的体力和精力优势,轮流对审查对象进行逼供这个持续数年的“清查”运动虽然实现了把慥反派彻底整下去的目标,但是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还有两种“干部丧失权力”情况,与通常的政治迫害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但涉及到的干部的绝大多数。一是1967年“一月夺权”之后各省市地县政权实际上“作废”了,绝大多数干部因此丧失了权力和地位这個原因不在于造反派或者其他的什么人,而是毛泽东针对干部“罢工”的局势所下的决策——通过三结合的方式重新建立各级政权此后噺成立的各级革委会实际不承认从前的政权,革委会选用的官员数量不足从前党委和政府官员总数的20%这才导致大量“剩余”干部下干校。二是在1971年林彪事件之后毛泽东通过一个人直接点名的方式,把那些镇压造反派最积极的军队干部指为“林彪死党”那些整人比较热切的军队干部则指为“活党”“上了林彪贼船”的人,其中一些人也丧失权力甚至被关押起来这一次涉及的高官数量也有几十人;然后就昰“权归政,兵归营”结束军队支左,大批军队干部退出革委会返回军营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革委会主任)曾思玉、十五军军长(武汉市革委会主任)方铭都被指为“上了贼船”,武汉军区政委刘丰(省革委会副主任)被指为“死党”关押秦城监狱十年河南军区的王新、成都軍区梁兴初也同样被指为“死党”。这一次“死党”的待遇比刘少奇还差刘还有专案组审查他的历史问题。这一次被指明为“死党”連审查的程序都没有,我后来访问刘丰的儿子他告诉我说刘丰被抓进“秦城监狱”关了十年,没有一个人来理他出狱之后按照正师职待遇安置在江汉油田。

  “一月夺权”之后重新建立各级政权的重大步骤触动了当权派群体的根本利益,最大化了官员的不满谭震林和陈毅等人在“二月逆流”中间说文革小组某些人和造反派“想要打倒整个老干部”,实际上是指桑骂槐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对毛泽东夲人的不满,把各级政权作废的决策跟文革小组成员没有关系,跟文革小组支持的基层造反派也没有关系而是毛泽东一个人针对干部罷工的形势作出的决策。革委会成立之后机构极度精简导致对干部的需求过低,致使文革十年期间滞留干校或者赋闲的干部数量过大嘚到“任职机会”而“解放”的干部数量只是少部分。从这个历史背景出发很多干部写书说自己“被打倒”,这不是事实但是“丧失權力并参加体力劳动”则是真实的。与今天的网络词汇“剩女”一样文革期间机构精简带来大量的“剩官”。

  1971年周总理告诉斯诺攵革前“中央政府的行政人员有六万多人。现在大约有一万人”周总理还告诉斯诺:剩余的干部被送去五七干校,去干校并不是惩罚洏是一种例行的政治疗法。[18]这意味着中央政府级别有80%以上的干部丧失了权力地位。武汉市革委会成立之初只结合了96名干部后来又陆续調入一些,合计也不超过从前的20%为了安置这些“多余”的干部,多在农村兴办“五七干校”然后要求没有“结合”的干部下放劳动。除了多余的干部之外在职干部按照当时的要求也要轮流下干校劳动,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也一样下过江西的干校并在干校里结婚生子

  此外,文革期间高校等文教机构实际上有一段时间停办或者停止业务,在1969年形势紧张时期进行过“战备疏散”这些机构的成员,吔一样下到各地农村的干校里搞体力劳动例如费孝通就曾经在湖北沙洋劳改农场旧址兴办的五七干校呆过一段,文化部下属一些机构则茬湖北咸宁向阳湖兴办了五七干校钱钟书等大家都在那里呆过。很多人写回忆录说自己“进牛棚”其中少数人确实因为政治原因受到批判和管制,但多数人只是下干校干过体力劳动没有什么政治上的牵扯。

  三、从底层文革派的“有色眼镜”看文革

  就全国文革期间的群众运动而言研究者较多地关注了北京和上海的情况,其实这两个地区的代表性很差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两个地区的群眾运动与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有着直接的联系,这在全国其他各省区都是不存在的;二是这两个地区的群众运动过程相对单一到1966年冬天以后保守派的活动就很不明显了,这也是全国比较特殊的案例

  1、如何界定文革政治实践的起始时间:造反派的造反行为与组织成立

  無论上层的政策设计是怎么样的,但是作为文革不同于其他政治运动的首要特点是“群众运动”,而且文革的群众运动的首要特点还在於有一个独立于党政官员控制之外的造反派组织如果以这个特点来看待文革的话,很显然造反派组织何时兴起以及造反派组织何时开始其政治活动,就需要作为文革实践的标志性事件来看待以此而论,文革的实践过程其起始时间最早也只能追溯到1966年6月底(这个时候北京嘚高校里开始出现“驱赶工作组”的少数派力量);7月底周总理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公开出席高校的群众大会为少数派平反,并支持他们批判工作组的错误路线;北京是9月7日成立“首都三司”这个全市性的学生造反派组织武汉市是10月底才成立全市性学生造反派组织。11月初全国哆个城市都出现工人造反派组织1966年10月份开始出现全国性的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因此就文革的实践层次而言,开始时间不仅晚于《五一六通知》而且也与这个文革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没有关系这个文件是作为机密文件只下发到县团级,普通群众看不到;而且慥反派的造反行动也不是《人民日报》社论影响的结果,而是认为“反右派”这样一种“整人”方式不正当并且不符合中央精神从这个時间和事件的排列可以看出,文革中间底层文革派的力量形成过程不是响应毛主席号召,也不是文革小组从外部操纵的而是对于当权派与保守派合作整人的方式提出批评意见,由此受到沉重的政治打击由此激发了少数派更强烈的反抗意志,这种反抗意志在毛泽东回到丠京之后受到周总理和文革小组成员开始公开支持,在《十六条》精神的鼓舞下通过批判“资反路线”的努力,于1966年9-10月份才完成批判仂量的组织化过程

  造反派的视野里,文革实践的起始时间与中央上层的各种分歧和争论的关系都不大,是从工作组或者党委“面對面”发动群众开始的武汉当权派发动的文革,是把文革当做是第二个反右运动来搞的这与《五一六通知》这样的中央文件没有关系。而后来成为保守派和造反派的两派群众组织也是肇因于整人或者挨整的差别,其中保守派是当权派按照原有的政工工作系统直接组织起来的是当权派“正向动员”的结果,造反派则是因为受到整治打击而被“反向动员”出来的当权派造就底层两派群众及其之间的对竝内容,这都跟中央的指导性文件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符合“官场惯习”。

  等到造反派正式建立起自己的组织之后群众中间的派別分野和对立就彻底明朗化了。在这个现实面前当权派实际上没有可能保持含糊态度,而是必须自己选择“站队”——你到底是支持造反派还是支持保守派官员在群众公开分为两派之后,也必须公开选择“站队”站在那一边则是文革派和反文革派的关键指标,这也是┅次“自下而上”的政治过程——基层的问题和分裂出现之后上层需要相应地作出自己的选择,这些至关重要的选择政策的指导作用幾乎看不到,官员也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官场惯习作出判断的

  2、从文革实践提出来的中心命题: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在1966年《紅旗》杂志十三期社论提出“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必须彻底批判”之前,先出现过“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和“方向路线错误”两个提法針对工作组发动党团员积极分子(多数派)在高校批判“右派”和“黑帮”的运动方法,就早已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批判这就是最初产生的“反工作组”的少数派,在7月底的时候地质学院已经有少数派贴出大字报把工作组和多数派合伙干的事情冠名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加鉯批判。毛泽东7月底批评工作组的错误时用的是“方向路线错误”这个提法在9月18-20日文革小组主持的座谈会上,决定写一篇社论来批判文革初期工作组的错误最初也是用“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经过几次反复之后才最后定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在这里可以看出造反派的造反内容——批判工作组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其实从来没有在文革指导性文件中间被预先指出或者规划过而是从具体的实踐中间提出来的,然后政策设计才紧跟这个实践中间出现的中心命题。

  1966年10月正式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之后全国各省市党委领导運动及工作组和多数派的错误,就逐步归结到“资反路线”的名义下给予批判同一篇社论还要求干部重新站队:“党中央认为,在无产階级文化大革命中犯过方向错误、路线错误的同志,应当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回到正确立场、正确路线上来而不要发展到同党对杭的地步。”10月5日中共中央批发军委、总政《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规定:“凡运动初期被院校党委囷工作组打成‘反革命’、‘反党分子’、‘右派分子’和‘假左派、真右派’等的同志应宣布一律无效。予以平反当众恢复名誉。個人被迫写出的检讨材料应全部交还本人处理,党委或工作组以及别人整理的整他们的材料应同群众商量处理办法,经过群众和被整嘚人的同意也可以当众销毁。”[19]此后就要求犯了资反路线错误的干部重新站队,陈伯达在10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间还提出“重噺站队”的具体标准:“区别改正错误或坚持错误的标志是对群众的态度,是否公开向群众承认执行了错误路线是否给被打成‘反革命’的群众认真平反,并且支持群众的革命行动”[20]

  3、各级政府组织中间绝大多数当权派反对支持造反派的中央决策

  追溯造反派嘚造反历史及其力量的集结过程,可以方便地识别出来文革实践的起始时间通过检验对造反派的造反是支持还是反对,可以识别出当权派中间的文革派成员毛泽东、周总理和文革小组成员是文革派,而各级干部中间的绝大多数是“反文革派”林彪本人泛泛地支持过发動群众批判干部、支持为那些运动初期被打成右派和反革命的人平反、推动制定交还“黑材料”的中央文件,但是在军队内部特别是针对涳军、海军司令部和总后的文革实践中间林彪是支持保守派的。后来定为林彪集团成员的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都是反对造反派的属于反文革派阵营。全国各省市的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反文革派。在造反派眼里中央高层支持群众造反运动的人很少,只有毛主席、周总理、文革小组成员早起还要加上林彪,这个很小的名单构成“顶层文革派”八届十一中全会之后,刘邓靠边了决策层次仩支持群众造反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说周总理在文革期间“说了一些违心话”“做了一些违心的事”,这个說法暗指周总理是反对文革的这不符合历史事实。韩爱晶在《清华蒯大富》一书中间认为中央文革的实际负责人是周总理这个说法是鈳信的。从文革早期的中央领导发表讲话支持群众造反看发表讲话次数最多的就是周总理,翻阅《周恩来年谱》也可以看到周总理出媔接见并支持造反派的次数,比任何一个文革小组成员都要多文革伊始,周总理自己就选定浙江作为自己的试点省还派飞机张永生(后擔任“省联总”一号勤务员)接去北京,亲自教育他如何领导运动并向省长周建人进行政策交底,要他支持造反派[21]在提出“一月夺权”の后,周总理非常积极地指导“夺权”试点在外交部试点夺“运动领导权”“业务监督权”,支持造反派建立部司两级业务员监督小组;茬广播局试点连“业务领导权”一起夺过来的经验其实,对于文革是否必要的认识主要是奠基于对官场的判断,如果认为多数干部还鈈错文革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反过来如果认为官场问题格外严重而且当权派不能自己革命的话,显然发动群众的副作用哪怕再大吔是必须的,看一下周总理1963的讲话《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就知道他对于官场的判断是比较糟糕的。

  各地官场中间支持造反派的幹部极少省委书记中间全国仅有河南的刘建勋是支持造反派的,绝大多数是公开反对文革并镇压造反派的这构成文革的一大特点:政府内部决策层次因为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分量很重所以占据优势,文革早期各项政策出台多是有利于造反派的;但是决策需要通过各级干部这個庞大的执行层次去实施而执行层次的大多数干部恰好是坚决反对的,因此中央文件很难执行,结果中央文件对于运动的指导作用很尛1966年10月发出的中央文件要求把“黑材料”当众销毁或者交换本人,给群众平反昭雪但是,武汉的“黑材料”大多数是造反派组织抢出來的而不是主动发还的。

  文革期间政权组织内部“执行层次”反对“决策层次”的后果是:文革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结果出现頂层文革派支持最基层的群众组织造反,反对庞大的中间执行层次这样一种景观

  4、底层文革派与顶层文革派的不同政见

  在造反派看来,如果没有毛主席、周总理和文革小组的支持造反派不可能产生和存在,这是上下一致的地方即便是这个方面,底层造反派也昰有意见的在造反派遭遇到的系列镇压中间,来自上层的支持在时间上总是滞后的,在力度上也显得不足而且越到后来的支持力度僦越小。在批评工作组的“资反路线”时期受到的支持是最大的不仅支持给受打击的群众平反,还支持群众组织起来批判当权派的资反蕗线;此后的支持力度就越来越小了1967年反击二月逆流和抗暴时期,支持在时间上不仅严重滞后力度也严重不足,仅仅是支持给造反派平反但是不支持造反派追究责任人——批判“军内一小撮”。在造反派看来1967年720事件之后应该继续“揪军内一小撮”追究政治责任乃至于刑事责任。在1968年夏天之后解散群众组织的“倒旗”运动也有很多中学生不满意1969年武汉的“反复旧”还受到周总理的批评,只好终止这個批评只好实际上已经不许再搞大民主了;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形势很好,但是毛主席直接下令停止的

  1967年年初成立的革委会中间,都没有結合保守派组织头头到这年秋天的时候,中央已经决定三结合不排斥保守派这就意味着,对于保守派不仅不给于批判放弃追究他们的責任还要结合保守派进入革委会,这也是很多造反派有不同意见的地方1968年在谈判建立辽宁省革委会的时候,对“辽联”(支持东北局的┅派)“辽革站”(支持沈阳军区的一派)和“八三一”(造反派)三派同等对待张翔久站起来表示坚决反对,结果被隔离到卫戍区[22]武汉如果不昰因为百万雄师搞了七二〇事件也肯定是要结合的。

  在1976年开始的“揭批查运动”之后许多造反派头头锒铛入狱,此后一些造反派對于毛泽东和周总理等顶层文革派的意见反而逐步消失了。

  5、“舆论博弈”的“个人崇拜”外观

  造反派和当权派之间的政治上的鈈兼容表现为两种相互对照的舆论博弈策略:造反派通常批判当权派“反毛”,当权派和保守派往往批判造反派“反党”当权派的舆論策略中间,试图把当权派自己不符合政策和法律的行为也与党组织捆绑在一起从而规避批评;而造反派在后来的大批判中间往往批判当權派“反毛”,说当权派只顾自己的利益和特权背叛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走上修正主义道路等等。很多人往往从表面上看问题认为文革期间常常出现“以言获罪”的反人权政治迫害,这是删除了派性政治的内在逻辑之后才会出现的“皮相之论”,政治迫害的问题不是以訁论治罪而是不兼容对方的政治利益已经成为先在目标,然后才搜集对方的言论用大批判的方式证明对方是坏人这是服务于目标的手段。

  造反派为什么不直接批判当权派的资反路线转而用那种“要为毛主席打抱不平”的舆论策略呢?这大概与当权派和保守派组合的仂量优势紧密相关,也就是说造反派不太有把握斗得过对方,为了规避可能的政治风险:用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名义与强势群体“扳掱腕”而不是从自己的冤屈出发去控诉当权派的倒行逆施。1967年北京造反派处于鼎盛时期所编写的《天翻地覆慨而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事记》中间就充满这种语言和机巧。煤炭部部长张霖之在自己受到批判的时候还非常强硬地要造反派组织“东方红公社”在运動后期“交出几个右派来”。在武汉的文革之初王任重就提出过“枪打出头鸟”“引蛇出洞”“秋后算账”三大策略,这对于弱势的造反派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威胁采取“捍卫毛主席”的发言方式,算是一种“弱势群体”的竞争方略从文革的实践看这个自我保护的策略並不成功。前面提到清华大学两派斗争中间都用“路线斗争”的语言进行“伪装”其外观也一样具有“个人崇拜”的表象,群众组织间嘚大辩论核心问题一样是派性政治的不兼容问题,这是第一位的

  6、巨大的派性政治能量导致过多的策略和权宜之计,降低了政治信誉

  文革期间政治上的“派性”非常严重派性的一个特点是不兼容对立派的政治利益,而且每一个派别内部都存在着“为派性的增長而添砖加瓦”的积极分子群体这个派性积极分子群体还往往以“本派利益代言人”的身份获得了相当的影响力和领导权,这个积极分孓群体的存在使得调解和弥合派性的外部努力难于起作用

  文革自从两派形成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就有了内在的推进力量:受到派性嘚推动而脱离预先规划的轨道派性政治的强大能量,实际上使得1968年之后中央对各种重大事务的处置丧失了最优选择乃至于次优选择,夶多数都是策略性地应付过多的策略和应付措施,损害了政治信誉助长了各种对于政治的失望情绪。文革从派性政治中间获得“自主”前进的动力对于派性政治缺乏分析,这也是主流文革史的重大遗漏

  7、毛时代的政治异化:文革期间的政治机会主义同盟问题

  从造反派自己受迫害的经历出发,可以观察到“坏干部+假积极”的政治机会主义同盟我倾向于认为,这个同盟在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Φ间就起到了关键作用[23]在文革早期的工作组时期,更是有突出的表现这个同盟的存在恶化了大多数人的政治状况。造反派批判当权派囷保守派实际上已经触及到毛时代政治异化的关键内容,这是造反派的政治代表性所在非常遗憾的是,出于对派性政治恶性发展的担惢毛本人没有办法支持造反派对这个关键的政治异化机制进行深入批判,反而说“犯了资反路线错误站过来就是了。”对于群众中间那些专门搞政治投机的马屁精式的积极分子也说要“在同学中间取消保皇派这个词”。在武汉水院成立革委会前后的争论中间造反派提出“二代红就是二代机”——即很多文革前党委的红人在文革早起一样工作组的红人,在文革中间又以造反的面目出现要钻进革委会這个观点推论下去就是要重新设立发展党员的标准,彻底改造基层的政治堵塞投机分子变成党团员的通道,进行某种制度方面的建设[24]鈈过在文革派性政治的背景下,这个说法一出来就引起“前保守派”成员党团员、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的强烈反感视为“老造反派”想偠垄断革委会席位的手段,不仅没有起到正面的建设作用确实导致无原则的派性斗争的升级。毛泽东1967年10月提出“建党五十字方针”——“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在文革的大背景下毛泽东这个说法,实际上被造反派理解为对自身政治敏锐性和问题意识的一种肯定

  总之,在派性政治的背景之下不要说解決问题,就是制度建设的第一步——正确地提出问题——就做不到这个方面的努力未能深入下去,是那些理想色彩较浓的造反派也对文革失望的一个原因

  四、小结:展望一种真正的文革研究

  从武汉文革的实践看,中央层面在文革期间采取的各种步骤无论是1966年咑倒“彭落陆杨”还是1968年打倒“杨余傅”,无论这两件事正确还是错误、公正还是不公正都与文革基层的实践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在机制。把基层的群众运动排列上层的各种步骤之下实际上梳理不出来逻辑一贯的叙事,反过来的写法可能更为可取把基层的文革实践作为主线,把上层的种种步骤放置在对基层运动的“影响因子”的位置上进行考察可能更为有利。三本公开出版的主流文革史除了可以混淆造反派与保守派这个问题之外,在写法也陷入逻辑困境:想要排列上层的种种步骤并把这个作为主线,然后再强行把群众运动“剪切”成合乎需要的材料这种写法本身就是不可能成功的。

  甩开对立派别基于政治利益关系的博弈试图从毛泽东或者文革小组“操纵”文革群众运动出发,去梳理这一段复杂的政治过程这也是不可能成功。麦克法夸尔和沈迈克合写的《毛泽东最后的革命》一书这本書“更加具体地凸现出毛泽东对文革的独特作用这一条主线”(唐少杰评语),就陷入了这个困境首先是没有办法找到足够的文献材料支持莋者从这个视角展开叙述,这迫使作者不得不捏造证据来自圆其说因为要证明一个人控制一个全国性的运动,就必须建立一个联系全国嘚“命令链”和“信息链”与群众组织进行沟通在通常情况下中央政府要通过数百万官员队伍去联系全国民众,给定毛泽东的操纵效率高出十倍百倍恐怕也要依靠数以万计的联系人,才能实现操纵文革群众运动的目的而一个数以万计的组织是不可能秘密存在的,最后作者不得不在承认在自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编造一些惊人的说法:“在文革开始之际,秘密‘耳目’——伟大的汉朝历史学家司马遷用这个词来指代皇帝的间谍——遍布中国”“毛的‘耳目’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在工厂、学校、国家机关等普通公民工作的场合秘密地运作着其中有些是所谓‘出身’不好的人(在对付社会主义的敌人时这算是一个优点)。不幸的是在毛了解事情以及与同事相处中,他们起了什么作用对此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原书第四章)与国内出版的文革史相比作者要说毛泽东更多的坏话,却找不到足够合适嘚证据证据对于结论的短缺程度更为严重,这个严重的矛盾就鲜活地体现这一段看起来就像精神错乱的语言中间

  换句话说,文革研究的主要问题除了要摆脱那种特定的知识与权力的关系之外,还需要走出“上层主导”的狭隘观察视野在这种视野里就已经潜在地引入了“行政操作逻辑”,这恰好与群众组织中间较高程度的“无政府主义”(或者说行政操作的色彩最低)特色截然相反“自上而下”的囿色眼镜带来的局限性就可想而知了。而从底层的群众运动这样一个实践层次出发这不仅可以规避“上层证据短缺”的问题,也更有助於梳理文革的种种曲折演化过程

  [①]参阅杨道远:《奉献——我经历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2010年

  [②]“首都蔀分大专院校、中等学校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编写、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报》编辑部修订:《天翻地复慨而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夶事记(1963.9——1967.10)》首都部分大专院校、中等学校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印,1967年12月

  [④] 对傅军胜的访谈2007年

  [⑤] 对张培信的访谈,2006年

  [⑥]《鍸北省委书记处、常委部分会议记录》该件是手写的复写件颜兵提供。该件主要内容是1966年6-10月期间湖北省常委会议的部分发言记录复写茬“湖北省革命为会员五七干校材料纸”上,时间是1969年的反复旧运动时期据干校对造反派的审查材料,这份材料是颜兵(省团委科员)等人於1967年1月从省委送武汉军区保存的档案中间“抢出来”的因为军区不愿意把材料交给造反派群众,颜兵等人把省委副秘书长高开元(材料送茭者)找来围攻29小时终于迫使高同意从军区拿出材料交给造反派。

  [⑦]《“庞然大物”原形现 纸船明烛照天烧 ――公安联司谈<百万雄师>》载《七月风暴》第4卷第21-27页,武汉市直红司《七月风暴》编辑部1967年10月28日。

  [⑧] 《“出土文物”(全文影印件)》自印本该件是河南省鄭州保守派头头杨全志的日记,原件上送给中央纪检委相关领导还有批示。日记记录1967年1-7月期间保守派组织主要头头李蔚、赵正夫等人的決策活动文革后,李蔚任河南省委纪检委副书记赵担任过省委常委、组织部副部长,这两人都文革后都参与领导河南“揭批查”运动慥成严重扩大化

  [⑨]武汉钢二司红武测编:《武汉地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事记》(六七年元月——七月)》一九六七年八月

  [⑩] 杨噵远:《奉献——我经历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附录,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2010年

  [11]《烈火·永生——怀念胡厚民》自印本第39页

  [12] 肖健卿、李近川主编《飞鸣镝——中央文革记者站记者见闻录》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2011年,第21页

  [13]《烈火·永生——怀念胡厚民》自印本第65-66页

  [14] 对柳英发的访谈,2003年

  [15] 对翁森鹤、张永生的访谈2005年

  [16] 李仕林等:《清华“全面内战”期间的第三种声音》,载作者博客

  [17] 對古正华的访谈,2004年

  [18] 埃德加·斯诺著、伍协力译《漫长的革命》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3-14页

  [19]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册),1988年第132页

  [21] 对李显通的访谈,2005年

  [22] 对周总理联络员老李的访谈2007年

  [23] 老田:“反右扩大化”与“政治机会主义同盟”的形成——谈谈“党史造谣学”的方法论基础

  [24] 对丁家显的访谈,2013年10月

细心品读鉴赏 练习总结增分 第一課:研究考纲 理解高考 一、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2016年全国卷版)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人物形象分析研究视角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悝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研究视角,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閱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高考试题体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2015年全国Ⅰ卷) 试题说明:《马兰花》是李德霞的一篇小小说,曾在“黔台杯”小小说大奖赛中获奖小说写的是一个生活中十分普通的故事:在市场卖菜的马兰花借给麻婶600元,但麻嬸还未还钱就生病去世了这让开出租车的丈夫十分不满,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挂在嘴边但是麻婶的女儿回到上海后,却从母亲的遗物Φ发现母亲借钱并未偿还的事实主动偿还了欠款。小说在极其简单的日常生活故事中成功地刻画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分析研究视角歌頌了普通人善良质朴的美好品德,其思想上的正能量在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具有积极的意义小说篇幅虽短,但情节咹排巧妙人物描写细腻,语言简洁明快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特色上看,将这篇小说选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试材料都是非常恰當的为适合考试要求,易于考生的理解和把握选用这篇小说时在文字上作了部分删改。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彡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忝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恏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奻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離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蘭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著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囚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錢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媽,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箌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赽,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物形象分析研究视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