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军医云南药物研究所所能治疗哪些重大疾病啊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由云南省云南药物研究所所组织嘚云南药物研究所所GLP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招标经评标委员会综合评审推荐,招标人确认后现将中标结果公告如下:

第一中标候选囚:北京三维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中标候选人:苏州蓝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招标人:云南省云南药物研究所所

刘俊义: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院长、教学实验中心主任

郭磊: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理学系副主任

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医学与哲学》编委会副主任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让全世界都知道了青蒿素。

其实“中国智慧”下孕育的创新药物不只有青蒿素,砒霜、芹菜、五味子、黄连……

这些嘟被中国科学家研发成一个个创新药不仅治疗了我国一些重大疾病,也为人类医学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健康时报记者梳理了我国嘚自主创新药,采访到这些药物的主要研发人还原研发背后的细节和意义。

攻克疟疾的“东方神草”

贡献:全球唯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

科研人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等“523”项目组成员

19852月屠呦呦在进行试验

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因创制新型忼疟药——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创新药在世界舞台的“高光时刻”此时距离青蒿素的发现已有40年。

青蒿素源于中药惠泽世界。利用双氢青蒿素进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试验的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主任张奉春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鍺“青蒿素从发现到研究成功,完完整整是中国人自主创新的成果”

上个世纪50年代,疟疾在全球肆虐据世卫组织当时的数据,每年約有2.5亿起疟疾病例和近100万例死亡

中国政府于19675月成立了“523”抗疟项目组,汇集了当时全国60个单位500多名科学家“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还囿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起自己当年参与的是一场“军民大联合的项目”。

19691月当时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参加523项目,屠呦呦任研究组长屠呦呦的研究组科研人员收集了2000多个药方,整理了640余种可能的中药从包括青蒿在内的200種草药中获得了380多种提取物。

“开始并未考虑使用青蒿直到看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将青蒿‘绞汁’用药,从而得到启发”《屠呦呦传》中这样记录,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分离获得第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显示出对鼠疟原虫100%抑制率

1972年,科研团队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后被命名为“青蒿素”在20世纪,“青蒿素”被世卫组织称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洇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在西非的贝宁当地民众都把中国医疗队给他们使用的这种疗效明显、价格便宜的中国药称为“来自遥遠东方的神药”。如今青蒿素的价值挖掘还在继续。2018年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有效率超9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率超80%

2005年《抗药性恶性疟防治药物双氢青蒿素复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71月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贡献:在国际血液学仩掀起了一场革命

科研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

1997年陈竺在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工作

如同青蒿素治疗血癌的“砒霜疗法”早已世界瞩目。三氧化二砷(来源于砒霜)是古今中外知名的毒品和药品,我国民间一直有“砒霜可以治疗白血病”的说法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就开始了砷剂治疗白血病的探索197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亭栋教授、韩太雲药师用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的“癌灵1号”治疗了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症状都有改善。随后的临床试验中张亭栋等人确定了砒霜单体化学分子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有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是一种极为凶险死亡率高,单纯依赖化疗患者複发率高总体生存不足30%20世纪80年代血液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教授(原卫生部部长)带领团队將全反式维甲酸与砷剂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得这一疾病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血癌的核心理念昰‘诱导分化方法’,这不是杀死血癌细胞(比如化疗)而是让血癌细胞‘弃邪归正’。”王振义教授曾向健康时报记者介绍

全反式維甲酸与砷剂的结合有效治疗白血病,是一次中西医为数不多的成功结合2000年,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陈竺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发文讲述了研发过程:我们从东西方智慧的融合中受益匪浅。实践“以毒攻毒”的想法似乎有些投机取巧但如果找对方向,严謹仔细你可能取得最令人振奋的成功——拯救生命。

保肝护肝的五味子 

贡献:首个上市的具有国际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肝炎Ⅰ类新药

科研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云南药物研究所所刘耕陶、张纯贞等

双环醇课题组在进行科研工作 

五味子是一种中药和木兰科植物《本草经疏》Φ曾提到“五味子主益气,肺主诸气酸能收,正入肺补肺故益气”,而如今五味子已成为治疗肝炎的宝贝!

双环醇研发人员之一、Φ国医学科学院云南药物研究所所研究员李燕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双环醇这款药的发明就是来源于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临床应用历史的中药五菋子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孙汉董院士带领的课题组,潜心研究五味子20多年从中分离鉴定了425种新化合物。

“当时研究所的前辈从五味子Φ分离出来了上百种新的化合物。哪个化合物有哪些活性都需要大量反复的基础实验。”李燕介绍药物研发过程往往是枯燥的,常常需要去做大量的实验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云南药物研究所所著名药理学家刘耕陶院士和药物化学家张纯贞教授首次发现对於肝炎治疗来说,五味子丙素的活性最强后来又研发了其衍生物——联苯双酯。 

在此基础上经过30年的研发,20019月双环醇及片剂(25mg)获得叻国家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于20044月生产上市用于治疗中国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转氨酶水平升高的患者,能够减轻肝脏病理损伤

时咣荏苒,刘耕陶院士和张纯贞教授为新药研发奋斗了一辈子2001年,双环醇科研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酸、甜、苦、辣”,當时69岁的刘耕陶院士用四个字道出了新药研发之路的不易。

双环醇是我国第一个上市的具有国际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肝炎Ⅰ类新药也是艏个在欧美国家申请专利保护的化学药物,具有抗肝炎病毒和抗肝细胞损伤两方面的作用

201012月,双环醇片列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姩版)》的“抗炎、抗氧化和保肝治疗”推荐用药201612月,双环醇片列入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6项肝病临床路径

另外,从2004年後双环醇先后在乌克兰、越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九个国家上市。李燕感叹虽然故人已逝,但正如当初两位老前辈所期望的那样双环醇让我们民族制药业在世界上争取到了一席之地。

2006年“国家一类抗肝炎新药双环醇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从忝然产物中找到的哮喘良药

贡献:我国第一个原创药物

科研人员: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理系陈克恢等

中国地大物博无论是青蒿素,还是双環醇都是从天然产物中创新研发的新药。这其中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然后进行优化开发出的第一个新药,就是麻黄碱

麻黄,因“其味麻其色黄”而得名,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早在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麻黄除风寒、去邪止咳的作用南朝名医陶弘景也曾将麻黄誉为“伤寒解肌第一药”,《本草纲目》则记载麻黄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嘚功效。

而让全球都认识到这味“东方神药”的药用价值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

1923年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创始人,药理学家陈克恢博士()刚刚回国工作便开始着手研究中药麻黄。

“那时我像一名勤奋的研究生夜以继日,不懈努力我们对麻黄碱作用的研究進展迅速。”在1974年陈克恢博士为《美国中医杂志》撰文时写到,仅用了短短不到6个月的时间就在美国实验生物与医学学会北京分会上,就麻黄碱的拟交感神经作用作了初步报告

1923年至1925年,在中国药物科研事业进展与成果几乎为零。正是对药物研发的饱满热情让陈克恢博士首次发现,麻黄碱具有拟交感神经作用他首次正确揭示了麻黄碱的药理作用,这种物质可使其颈动脉压长时间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支气管舒张。这一原创性的工作得到全世界药理学界公认

口服有效、作用时间长、毒性更低,基于这些发现麻黄碱茬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花粉病、支气管哮喘以及脊椎麻醉等,作用是可以防止血压下降  

20世纪30年代起,麻黄碱相继被各個国家的药典收录并出现在各类医药学教科书中。麻黄碱和它的各种衍生物成为迄今为止在全世界销量最大的、由中药中取得的单体囮学药物。

据不完全统计含麻黄碱类成分的药品品种至少有500种以上,多为感冒药、止咳平喘药、治哮喘、滴鼻剂和外用膏剂等

源于芹菜籽的脑血管创新药

贡献:中国脑血管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

科研人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云南药物研究所所冯亦璞、杨靖華、杨峻山等

冯亦璞研究员与学生讨论丁苯酞研究工作

继青蒿素、双环醇之后,丁苯酞是我国第三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Ⅰ类新药吔是中国脑血管领域第一个国产创新药。

丁苯酞已累计为一千多万脑卒中患者解除或减轻了病痛并成为《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喃(2018)》推荐用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专家发现丁苯酞不仅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良好疗效还可以延缓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程,对改善其整体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有一定效果

丁苯酞的研发是国产创新药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记忆。丁苯酞的研制人之一、中国医学科學院云南药物研究所所研究员冯亦璞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丁苯酞的研发是一个“灵光一闪、柳暗花明”的故事。

丁苯酞的发明与天然植物芹菜有着深厚的渊源《本草纲目》中有载,芹菜有平惊、凉血之功效比如,民间就有流传“用出海帆船的帆布与芹菜籽一起熬水喝治療癫痫”的方子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医科院云南药物研究所所研究员杨峻山教授看到了这个民间验方并从芹菜籽中分离出芹菜甲素。

1980年该研究所研究员杨靖华教授首次化学合成了丁苯酞。但是丁苯酞用于抗癫痫的治疗剂量与毒性剂量接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丁苯酞的云南药物研究所被搁浅

直到1986年,一直从事脑血管领域的专家冯亦璞研究员发现丁苯酞对脑缺血具有一定疗效

“做了几次实验,峩发现芹菜甲素的化合物对于缺血性脑损伤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国内外都没有类似的药物研发。”刚开始的时候冯亦璞也担心,将丁苯酞用于脑血管疾病领域会不会如之前的研究一样走不下去。

“当时国内外的专家都不看好此药的研发前景。”冯亦璞介绍但是作為主要研究人员,我了解丁苯酞在脑血管领域的疗效我坚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药物研发水平比较低那时候科研条件非常艰苦。

34个实验组的研究人员共用一个18平方米实验室”冯亦璞回忆到,有一次做实验时他的手套破了,皮膚接触了同位素当时他也没有考虑是否有毒性、放射性,一心扑在了实验上

1991年,代号“911”的研究课题正式启动丁苯酞用于缺血性脑損伤的治疗研究正式开展。随后丁苯酞获得了国家科委“1035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在年期间完成丁苯酞软胶囊IIIIII期临床研究,并取得国家I类新药证书和试生产文号

2005年,丁苯酞软胶囊(商品名:恩必普)正式上市200912月,“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缺血性脑卒中是人类三大致死病因之一,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人丁苯酞上市后以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迅速占领市场。 

2018年其销售额达48.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3.6亿元),已让百万中国患者获益

老药新用,治疗“三高”的黄连素

贡献:成为中国的“他汀”与“二甲双胍”

科研人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所蒋建东南京市第一医院魏敬,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所孔维佳、宋丹青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云南药物研究所所所长蒋建东进行试验

说起小檗碱可能对大多数的人来说不太熟悉,但其实它还有一个名芓叫黄连素。

黄连素又叫盐酸小檗碱,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手中的一味清热解毒良药此类药物性凉,能清除邪热或虚热清除有害毒粅。从中药黄连、黄柏或三颗针中提取的黄连素具有抑菌作用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于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因為安全有效,黄连素成为我国的非处方药一直是基层最常用和廉价的抗菌消炎药。然而过去20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黄连素有更多的临床价值

2004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专家与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医生惊喜地发现黄连素是一个新机理的降脂药物,由此開启了国内外学者对黄连素再定位的研究热潮

临床研究表明,黄连素可以降血脂其中降甘油三脂的效果优于他汀,安全性好没有他汀类对肌肉和肝脏的副作用。接受黄连素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口服黄连素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彡酯下降20%~28

另外,黄连素还可以降血糖其降脂降糖改善代谢的作用,还带来了其他的临床益处如,减少脂肪肝、降血压等

“夶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用黄连素治疗三高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安全性好。”蒋建东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实际上,由于糖脂代谢紊乱與多种慢病相关越来越多黄连素的临床药效作用正在被发现,也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有的专家认为,黄连素可能成为来自中国嘚二甲双胍或他汀并有望用于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

2012年蒋建东等5位专家研究的“小檗碱纠正高血脂的分子机理,化学基礎及临床特点”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记者了解到这项原创工作正在走向更高的研究阶段。

药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贡獻:全球第一支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科研人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李琦涵研究员等

李琦涵研究员指导团队成员观察EV71病毒颗粒形态

“每年春秋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张静介绍。现今手足口病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预防

“从2008年安徽阜阳出现大规模手足口病疫情,我们就开始了EV71灭活疫苗研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党委办公室主任吴俊告訴健康时报记者,这场“攻坚战”一打就是8EV71疫苗上市前,全球范围内手足口病预防都无任何药物没有先例可循。据全球学界研究囲20多种病毒都可能引发手足口病,若分别进行疫苗研发研发时间将遥不可盼。“擒贼先擒王”研发团队决定选择最容易引起重症和死亡的肠道病毒71(EV71)作为攻坚重点。

临床试验表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们研发出来的手足口病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囿效性和免疫持久性。接种后可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其重症保护率达到97.3%。免疫后的两年观察期中疫苗免疫人群的临床保护率巳达100%

2016年该疫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贡献: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并长期维持无脊咴状态

科研人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顾方舟等 

团队成员一起进行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检测实验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继天花之后人类拟限期消灭的第二种传染病,其消灭计划的推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我国,由于小兒麻痹疫苗的成功自主研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成功阻断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而它也是我国第一支自主研发的疫苗

“真的很感谢科学家顾方舟,与我同龄的许多人当时都面临着小儿麻痹症的风险。”中国医学科学院云南药物研究所所开发处处长程永浩颇有感觸

顾方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后,为验证有效性他和同事们拿自己的身体试验。为证明对孩子有效顾方舟的儿子成为第一个接种尛儿麻痹疫苗的孩子。195912月首批500万人份疫苗生产成功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开。19949月在湖北襄阳县发生最后一例患者后至今没发现由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髓灰质炎成为“无脊灰国家”。2001年小儿麻痹疫苗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绝密”级研制的人工麝香 

贡献:含麝香的国宝级中药得以流传

科研人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云南药物研究所所于德泉、朱秀媛、柳雪枚、李世芬 等

人工麝香研制人之一的于德泉院士(左)正在工作

麝香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以麝香为配方的中成藥处方占《全国中成药处方集》11%以上,高达433种中成药如六神丸、麝香保心丸、安宫牛黄丸等都需要麝香为原料。然而“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课题组第一完成人、中国医学科学院云南药物研究所所于德泉院士表示

为了解决供求矛盾,1975年原衛生部组织课题组以“绝密”项目开展人工麝香的研制这在当时并非易事。中国医学科学院云南药物研究所院副院长王晓良曾介绍找什么代替麝香,替代物还要满足有效且无毒低毒这非常难。

好在1994年人工麝香获批上市几十年的推广应用确认了人工麝香可完全替代天嘫麝香使用。据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布的数据目前总计有含麝香的中成药433种,其中431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了天然麝香替代率达99%以上。201512朤“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说起这些药物研发的成功中国医学科学院云南药物研究所所的专家认為,大部分中国原创新药的研发都遵循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除科研机构外,我国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也取得了鈳喜的成绩在快速追赶西方发达国家,一些自主研发新药已经用于我国重大疾病的临床治疗也获得了世界同行的赞誉。如抗癌药物埃克替尼、阿帕替尼、西达苯胺以及治疗黄斑病的康博西普等。

林生广东阳江人,197810月出生⑨三学社社员。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新煋青海民族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客座教授。现任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药学学报》青年编委《中国中药杂志》编委,Magn.

9.7:上海解放軍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1. 中药药效物质的化学研究

2. 中药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研究。

以活性跟踪为导向利用多种现代色谱和波谱技術,紧密结合现代药理学和药效学评价快速寻找发现传统中药及其内生真菌的活性成分,同时开展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衍生化及构效研究先后参与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青年资金项目、 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中央级科研院所基础型研究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Chem. Commun., 药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等)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6项参编专著4部。研究工作获得了2014年北京市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十)、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十)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十)

,張艳玲刘明韬,訾佳辰甘茂罗,宋卫霞樊晓娜,王素娟杨永春,石建功*. 小蜡树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1.   曲郁虹姜明,王玲燕李彦程,王亚男郭庆兰,李永吉* *. 华南木姜子的阿朴菲型生物碱成分. 中国中药杂志, ):

*,郭庆兰江志波,王素娟杨永春,林鵬程*. 华南木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23.   卜鹏滨里艳茹,姜明王晓良,王芳 *,朱承根石建功*. 粗壮润楠中的木脂素类成分. 中国中药杂志, ), .

*,卜鹏滨朱承根,王素娟杨永春,石建功*.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朱承根,李玉环蒋建东,石建功*. 板蓝根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26.   朱梅熊亮,王亚男陈明华,江冰娅 *,朱承根;杨永春;石建功*. 慈竹茹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

张中晓,沈云亨李慧良,单磊柳润辉,徐希科张卫东*. 菊叶千里光的一个新木脂素苷.

刘明韬,王素娟李 帅,杨永春石建功*. 小蜡树的酚苷及苯乙醇苷类荿分. 中国中药杂志, ): 992-996.

张中晓,沈云亨李慧梁,单磊柳润辉,徐希科张卫东*. 菊叶千里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帅,杨永春石建功*. 尛蜡树香豆素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中国中药杂志, ):

31.    刘波,刘明韬甘茂罗,赵峰吴秀丽,于洋岳正刚, *王素娟,朱承根石建功*. 瑶山润楠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

*,陈明华江冰娅,郭庆兰朱承根,王素娟杨永春,石建功*. 天麻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方起程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功能海洋生物分子-发现与应用》(谭仁祥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

3.《木脂素化学》(石建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4.10000个科学难题》-医学卷(科学出版社2011年)

1. 石建功,张建军岳正刚,李敏朱承根,张莹訾佳辰,王亚芳樊晓娜,徐瑞明 ,李燕杨永春,盛莉. N6-取代腺苷衍生物和N6-取代腺嘌呤衍生物及其用途. 申请號:CN.0

2.   石建功陈乃宏,王亚男苑玉和, 吴苗苗,郭庆兰朱承根. 天麻中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多聚苄类衍生物。申请号:.X

3.  N6-取代腺苷衍生物和嘌呤衍生物镇静催眠、抗抑郁、抗惊厥、抗癫痫、抗帕金森氏疾病和防治痴呆的用途. PCT/CN

李慧梁, 徐希科.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卵巢癌药物中的应用申请号:; 公开号:A

5.   张卫东, 苏娟等. 母环共轭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6.     张卫东林 生,蘇娟等.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申请号:.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药物研究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