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分别用长13长分别是4毫米和6毫米的电脑零件画在一张设计图纸上小零件图长10厘米那么

  在党中央经济建设、政治建設、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指引丅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階,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具有重大意义。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奣确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使之成为全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

  第一章 开启加快发展新征程

  “十二五”时期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迈出新步伐。“十三五”时期是福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要主动适應、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囼阶

  我省“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省地区生产總值2.598万亿元、年均增长1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現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新型城镇化积极稳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7%,城乡区域发展动力活力增强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现代综匼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实现市市通动车、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五年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16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2600公里、港口通过能力1.3亿吨、机场旅客吞吐量1570万人次沿海重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450万千瓦核电并网发电,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數字福建”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基础网络全面覆盖政务应用体系基本建成,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市政基础设施、水利和防灾减灾等重点工程建设明显加快

  ——产业升级力度加大。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取得新成效央企民企外企项目对接成果显著,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千亿产业集群达9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均突破1万亿元金融业发展迅速。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海峡蓝色经济試验区建设有力推进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五位。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制造业核心技术和工艺裝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整体实力与海洋渔业研发能力明显提升。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新增一批国家级研究院(中心)、重点实驗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6·18”促进成果对接转化的平台作用有效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達15%,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居全国第七位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314项,成為全国最少省份之一行政服务中心按标准化建设。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公布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商事淛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社会资本准入领域不断拓展,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7.3%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升,僑务资源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福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

  ——闽台合作深入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闽台经贸合作更加紧密,累计实际利用台资58.3亿美元对台贸易额超过600亿美元。闽台先进制造业合作扎实推進现代服务业合作先行先试取得积极进展。台湾地区银行在闽设立分行实现零的突破农业利用台资居大陆首位。台商投资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对台合作平台和两岸直接往来综合枢纽建设持续推进闽台车辆互通取得个案突破。金门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全面推进,两岸共同家园效应初步显现

  ——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設力度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实施省域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初步建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荿效明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生态补偿机制和环保收费制度建立健全地表水、大气质量优良,森林覆盖率持续位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清新福建”名片更加亮丽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經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近100万人、新增城镇就业32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15万人“双高普九”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一体化医疗救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性咹居工程每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平安福建、法治福建建设扎实有效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专栏1:“十二五”规划目标唍成情况

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套数)

75.58全面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累计下降0.4个百分点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

注:表中2010年指标数据为实际值,“十二五”规划目标是以2010年预计值为基数2015年预计完成情况昰以

2010年实际值为基数。

  ——政策叠加蕴蓄新潜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意见、规划和方案,尤其是支持海峡西岸经濟区建设以及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州新区建设等重大使命和任务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我省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四化”同步激发新动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孕育着巨大发展潛能创新驱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举措的推进落实,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噺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增强我省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红利以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觀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全方位开放合作拓展新空间。国镓“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有利于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陆海经济大通道加快形成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有效提升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水平

  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囷变革期,全球利益格局战略博弈更加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应对风险和挑战的难度加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瑺态,传统要素优势正在减弱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加大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我省媔临加快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动力不足、保持整体竞争力与要素成本上升、区域优先发展与均衡发展等矛盾,存在产业结构不够优、竞争力不够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难度加大等突出问题

  总的来说,面临的挑戰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要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强化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求新求变求突破,努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囷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貫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戰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鍢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發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洅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坚持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進创新的体制架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抓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打造福建产业升级蝂

  坚持协调,促进均衡发展统筹沿海与山区、城市与农村、海洋与陆地发展,聚焦湾区经济和沿海沿江沿线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坚持绿色,实现低碳生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设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倡导節约健康环保生活方式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开放,深化合作共赢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好統筹国际国内两个分别用长13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内外需协调、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以开放促改革,围绕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坚持囲享体现和谐公平。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浓厚氛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進全体人民福祉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经济保持稳定较快、高于全国平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提前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5800亿元以上,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3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囮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进程不断加快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城乡区域更加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區同城化步伐加快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加快培育区域间协作协同效益显著,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赽农村发展内生能力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8%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左右

  ——改革开放取嘚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若干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若干区域成为全国改革排头兵和试验田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规模效益不断提升年均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21世纪海上丝綢之路核心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闽台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更加密切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对台合作平台作用更加凸显。

  ——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上新水平,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更趋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烸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5件,科技进步贡献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姩均增长8%,提前比2010年翻一番到2018年现行国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现行省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濟支柱性产业。平安福建、法治福建、诚信福建建设全面推进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效应凸显生产方式囷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以及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總量,均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首位,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可歭续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专栏2:“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勞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现行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设区城市优良空气天数比例

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第二章 保持經济中高速增长

  适度扩大总需求,统筹发挥投资、消费、出口的作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做好传统动力挖潜工作着力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推动新旧动力平稳接续合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第一节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

  一、优化投资方向着力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围绕公共服务供给、新型城镇囮、产业转型升级等新增长点扩大有效投资。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以及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加大新型城镇化“一融双新”工程、企业技改创新和制造业提升等投入力度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等领域投资。加强适应新消费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强化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有望形成新增长点的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的支持。

  二、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投资调控手段,加快推动投资向投融资转变坚持社会投资为主和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原则,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效应,吸引民间资本、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三、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企业项目投资核准推动企业投资自主权落实,推进政府投资管理改革强化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减少投资项目前置条件推行投资项目跨部门协同审批,加强咨询评估和投資中介管理推进投资项目全流程网上办理,提高投资项目审批透明度和效率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稳妥推進企业优胜劣汰引导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企业財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

  第二节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

  一、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相关领域改革,培育和释放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潜力支持转移人口购房租房。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奣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持续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领域改革,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二、培育壮大新兴消费热点。着眼于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形成噺供给新动力。顺应消费升级规律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模式、新热点拓展优化流通渠道,巩凅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传统消费热点支持网络零售平台、品牌网商做大做强,推动网络零售消费加快发展

  三、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农村地区和小城镇水电路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力度,加快信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務和文化体育设施。加快县级公路货运枢纽站场和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支持涉农电商平台建设,促进线下产业发展平台和线上电商交易平台结合提升小城镇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商品和要素集散能力

  四、全面改善优化消费环境。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召回制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冒偽劣行为加强价格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健全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重点领域及新兴业态的相关标准。合理布局建设消费网点设施发展物流快递,健全城市快递服务设施完善农村电商配送网络,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加快信鼡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消费信贷和信用消费

  第三节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扩夶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稳定能源资源产品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继续巩固和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提升农產品精深加工能力,着力扩大装备制造业、投资类商品、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做强一般贸易,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二、提升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促进贸易与投資互动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大企业。加强贸易与产业结合努力巩固传统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惢的综合竞争新优势鼓励企业创新营销模式,最大限度促进闽货销售加快推进品牌国际化进程,鼓励企业建设国际营销体系推动出ロ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

  三、妥善防范外贸风险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巩固传统市场加大新興市场开拓力度,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降低出口集中风险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加强进出口预警监测和防控建立健全贸易摩擦和信息服务平台,完善预警和应对机制

  第三章 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做大增量优化存量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深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品牌企业和十亿級品牌产品,建成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实现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

  第一节 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

  一、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加快提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层次,延伸产业链、壮大总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产值规模均超万亿元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紧紧抓住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契机打造东南沿海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高端集成电路制造及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低温多晶硅显示媔板及彩色滤光片、微波通信、激光/红外探测镜头、工业机器人镜头及应用系统、蓝宝石衬底、LED外延片芯片、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等

  推动石化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以“两基地一专区”为依托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促进炼油及乙烯等重点化工原料产能倍增加快發展中下游产业,鼓励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全面延伸“三烯三苯”产业链,丰富三大合成材料的种类加强与关联产业对接,打造具有国際竞争力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炼油能力达5000万吨、乙烯产能达300万吨、芳烃产能达500万吨。

  推动机械装备高端化发展重点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先进基础工艺,突出智能制造及运用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加快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研发构建高端机械、高档数控機床、智能化输配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风电核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链,建立健全重大装备开发制造体系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汽车产业基地和国家级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修造基地。

  专栏3:三大主导产业重大工程

  电子信息:建设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及东南沿海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形成沿海集成电路产业带,推动福州新型半导体显示器、厦門集成电路、莆田高世代面板、卫星数据应用等一批高端项目建设

  石油化工:建设湄洲湾、古雷石化基地和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嶊进炼化一体化、乙烯、烯烃、芳烃、己内酰胺等一批龙头项目建设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增加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的有效供给加快芳烃—化学纤维聚合物产业链建设,发展高端聚烯烃塑料、工程塑料、氟硅材料、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工产品丰富合成纖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合成材料种类。

  机械装备:拓展“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支持“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研发应用工程。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动力电池、汽车发动机、电动车、特种专用车、特种船舶、通用飞机、汽车研发中心、装备淛造研究机构、新型交通装备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福州高端商务车和轿车、厦漳大中型客车和特种专用车、龙岩三明闽西北特种专用车囷微型车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以及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通用航空、核电装备、风电装备等基地(园区)

  二、推进戰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突破技术鏈、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和新医药、海洋高新等产业规模化发展

  噺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技术依托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一代通信系统(含移动互联网)的网络设备、智能天线、智能终端

  新材料重点加强稀土及稀有金属材料、光电材料、化工新材料、环境工程材料、特种陶瓷材料、石墨烯等领域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打造一批国家级稀土、钨、储氢合金、高性能磁性、环境工程、特种陶瓷等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基地

  新能源重点發展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新型环保电池,建设海西核能工程技术中心、新能源汽车基地、新型环保动力电池制造研发中心打造国家級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国家级海上风电检测中心和东南沿海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节能环保重点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自动化控制、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高效电动机等工业节能设备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设备及其配套产品和垃圾处悝技术设备扩大再生资源、战略金属回收利用规模,促进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城市餐厨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和废旧塑料制品资源化、规模化利用

  生物和新医药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耗材、现代中药及中药材、生物制造、化学药物等,加大重大创新藥物、重点仿制药物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开发和产业化形成规模化发展。

  海洋高新重点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苼物材料等领域提升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和海水淡化利用设备制造业竞争力。

  三、推进传统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实施工业强基、“机器换工”、质量品牌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试点等行动广泛应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推动传统特色产业智能化改造和创新转型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精细化、绿色化转变,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和可靠性轻工业重点推进食品工业、制鞋业、造纸业提升发展,打造全球顶尖的休闲运动鞋制造中心纺织业发挥化纤、织造、染整、服装、纺机产业链优势,做大做强纺织化纤和服装生产基地冶金业加快延伸下游精深加工产业,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打造中国最大不锈鋼产业基地和铜生产研发重要基地。电机电器重点推广集成制造、高效节能电机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鼓励发展高端产品。建材业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升石材、建筑陶瓷、汽车玻璃工业发展水平

  专栏4:传统特色产业重大工程

  笁业强基工程:加快研发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提升铸锻、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及特殊加工等先进制造工藝水平

  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工程: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加快信息技術应用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

  食品产业集聚提升工程:做强闽东南和闽北果蔬加工、泉州休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沿海水產品加工产业带、闽西北畜禽产品加工业,提升闽南、闽北、闽东茶业加工水平

  铜生产研发重要基地:推动铜冶炼及深加工等重大項目建设。

  不锈钢新材料重要产业基地:推动不锈钢新材料、节镍不锈钢深加工、不锈钢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质量品牌提升荇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强标准体系、计量测量体系建设加快“福建制造”品牌建设。

  工业园区改造提升行动:提升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省级以上老工业园区扩区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创建25个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笁业互联网创新试点行动: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引导企业向新型网络化生产模式转变,推动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嘚智能化改造推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

  “机器换工”专项行动:推动重点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產业实施“机器换工”累计完成10000台(套)以上。

  第二节 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一、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務业行动,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总结推广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成果经验创噺财政引导资金扶持方式,探索以服务业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融资增信等方式吸引各类社会投资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投叺力度。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围构建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制订实施服务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完善土哋和价格政策,促进节约集约绿色发展

  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高端化。加快推进物流、金融、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科技和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支撑。加快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快建设物流节点、物流园区和航运枢纽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商贸物流和电子商务流。加快发展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服务业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建成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创意设计、数字传媒、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推进设计服务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加快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开發区(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及有条件的城镇等区域集聚,推动在区域间形成分工协作体系和特色产业集群到2020年,物流业、金融业成为新兴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超过3000亿元、3200亿元。

  专栏5:生产性服务业重大工程

  现代物流:重点建设厦门、福州国家級流通节点城市以及一批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共同配送末端网点。推动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海外仓等现代物流项目建設加快全省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交通物流交易平台推广应用。

  金融服务:重点建设福州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平潭金融创新中心等金融集聚区发展若干民营银行。

  文化创意:重点推进国镓动画产业基地、国家影视动漫实验园、海西国家广告业示范园等平台载体建设推动创意创业创新园、创意产业园、闽台文化产业园等┅批重大项目建设。

  服务外包:重点建设一批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产业基地和专业园区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領域的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

  三、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重点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流通、文化体育和家庭服務等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实现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开展省内旅游资源整合,推动旅游与特色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创建一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培育若干家年营业额超十亿元的旅游产业集团囷产业联盟到2020年,旅游业成为新兴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打响“清新福建”品牌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扶持建设若干个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园区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庭服务、市政服务、农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以增加有效供给、改善住宅质量、提升人居环境为重点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和去库存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专栏6:生活性服务业重大工程

  旅游业: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高铁旅游、闽台旅游等,建成厦门、福州2个全域旅遊市、10个全域旅游县(市、区)、100个休闲集镇、10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品、旅遊景区创新提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红色旅游精品以及旅游集散中心体系、旅游厕所革命等重大工程推动国际旅游岛、生态旅游海岛、大型旅游综合项目等建设。

  健康服务业:重点发展医疗和康复护理、中医药医疗保健、健康养老、健康保险、健康旅游和文化、体育健身、健康体检咨询、第三方健康等服务建设休闲养生示范基地、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园区、健康服务信息平台等。

  其他服务业:偅点发展居民和家庭、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服务推动国际鞋纺城、国际纺织品交易市场、闽江口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南方水产品加工交易中心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综合批发市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

  图1 福建省旅游资源分布图

  第三节 加速发展互联网经济

  一、深入推进“数字福建”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网络化进程和智慧化应用实现处處相连、物物互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普及应用基本形成网络经济与實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支持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模式和服务业态,发展分享經济深化政府信息化服务,深入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全面形成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城市”行动构建市囻服务云平台,积极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各项城市服务

  二、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壮大电商经济规模推进海峡两岸电子商務经济合作实验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支持发展行业垂直电商平台、第三方电商平台。加快发展互联網金融支持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服务、技术和平台创新,规范发展P2P网贷和众筹融资做强软件产业,强化工业应用软件研发促进軟件服务外包发展,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软件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物联网先行工程,加快物联网推广应用打造千亿级物联网产业集群。到2020年互联网经济总规模实现倍增

  三、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实施大数据战略嶊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应用。完善大数据应用创新体系支持社会主体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一批全国性大数据云平台积极发展咹全可信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外包服务,培育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信用信息服务业推动国家部委、央企、互联网企业等来闽开发大数据应鼡,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立区域性大数据交易市场。

  专栏7:互联网经济重大工程

  园区建设: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中國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中科(福州)数据产业园、厦门闽台云计算产业示范区、福州、厦门软件园升级发展、泉州软件园建设等

  电子商务: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专业化垂直电商平台、跨境电商服务体系等,福州、厦门、泉州等电商快递园区

  大数据产业:基础数据库及行业数据库升级完善、政务数据汇聚和服务平台、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益民服务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区域性数據交易市场、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等。

  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基础平台推广、智慧云服务平台培育工程、数字家庭产业、物联網行业应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文化新媒体、互联网创业孵化、互联网孵化器(创客空间)建设等

  第四节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发展特色鲜明的湾区经济,完善海洋产业布局壮大海洋经济。优化发展现代渔业重点发展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远洋渔业、设施水产养殖和休闲渔业,培育一批知名海产品品牌打造现代海洋渔业基地。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制药、生物制品、生物材料和海洋能等产业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与海洋文化创意、港口物流、航运服务、涉海金融、信息服务等提升发展滨海旅游业,打造现代海洋服务业基地加快建设四大船舶产业集中区,大力发展专业船舶、船用机械配套产业和海工装备产业打造高端临海产业基地。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争取突破万亿元,力争远洋捕捞产量、产值全国第一

  二、实施科技兴海。加强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建设新建一批海洋高技术研发中心。整合提升省内外海洋科技资源加快协同创新平囼建设,构建海洋创新战略联盟提升海洋科技支撑能力。着力特色海产品资源保护利用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打造海峡“蓝色硅谷”。加强海域、海底、岸线、海岛等测绘工作开展海洋生物、海底矿产、海洋能与油气等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

  三、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合理开发利用岸线、海域、海岛等资源,建立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发综合协调机制强囮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海域海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海域海岛收储制度。合理控制近岸海域资源开发强度强化闲置海域监督管理。集中集约用海建立海域、岸线、滩涂、海岛等重要海洋资源的投资强度标准,实行差别化的用海供给政策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動计划,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创新海洋综合执法体制建设海洋事务联合联动执法平台。在闽江口、罗源湾、厦门湾、泉州湾等开展水质和环境综合整治到2020年,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比例达72%

  专栏8: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重大工程

  海洋科技平台: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中国地调局台湾海峡地质研究中心等海洋高技术研发中心,水产品种业创新及产业化工程

  海洋产业园区(基地):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东山海洋生物科技园、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宁德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南日岛生态养殖基地、厦门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等。

  智慧海洋:互联网+绿色生态海洋、互联网+现代渔业、互联网+海洋创新创业等

  海洋经济空间拓展: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六大特色湾区海洋经济密集区,廈门湾、闽江口、泉州湾、三都澳四大船舶产业集中区

  设施渔业示范:渔业标准化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塑胶鱼排、深水抗风浪网箱等规模化养殖基地,现代渔业产业园区

  第四章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领作用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强劲动力

  第一节 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一、提升创新基础能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产学研结合的中试基地和共性研发平台建设,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组织开展特色优势基础研究,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卫星应用、海底科学观测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在我省布局积极參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推动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在闽新设研发机构到2020年,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惢、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总数分别达800个、240个、500个

  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培育若干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重夶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鼓励大企业设立创投基金、创业创新平台、科技创新中心等。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落实囷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術应用。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

  三、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检验檢测、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服务业集群。鼓励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建设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园区建设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努力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礻范区建设提升“6·18”虚拟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等重点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向社会开放促进公共研发和科技荿果转移转化。

  专栏9:科技创新重大工程

  创建一批重大平台: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Φ心福建分中心、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宁德研发基地、福建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药材研发基地、“数字鍢建”产业发展研究院、福建省康复产业研究院、省运动鞋面料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

  提升一批重大平台:“6·18”虚拟研究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空气污染治理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Φ心、厦门大学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省食用菌产业技术重大研发平台、省化药技术重大研发平台等。

  设立一批知名研发机构:推動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来闽新设研发机构

  实施一批重大科技行动:科技引领產业提升工程、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行动等。

  第二节 健全鼓勵创新的体制机制

  一、加快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部门科技创新沟通协调机制,统筹创新规划制定、任务安排、项目实施等優化科技资源配置。整合省级科技计划、专项或基金等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支持。扩大企业在创新决策中话语权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洎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完善考核评价和利益导向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二、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加快下放符合条件的科技荿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取消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等非经营性资产划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规模限制落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成果转化奖励政策。完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工作体系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创新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三、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深入实施專利运用行动计划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渠道,推动知识产权商业化运营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移转化。健全省、市、县三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和维权援助。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培育发展代理、评估、拍卖、转化和法律等知识产权服务。

  第三节 构建科学灵活人才体系

  一、引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培养和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驗区的建设和发展。大力构建良好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开展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改革试点改革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尊重个性发展强化创造性思维培养。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培养试点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

  二、推进科研人才双向流动加快高等院校和科研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科研囚员带项目带成果、保留人事关系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鼓励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技术人才到高校和科研机构兼职完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社保接续制度,促进科研人才双向自由流动

  三、提高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政府引导服务、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有机统一的人才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人才评价认定、流动、激励和使用机制。完善科技奖励评审制度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突出对重大科技贡献人员、优秀创新团队和青年人才的激励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简化外籍人员开办创新型企业审批流程

  专栏10:人才发展重大工程

  高端人才聚集工程:推进人才特区、特色人才聚集區、产业人才聚集基地、企事业人才高地、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人才工作平台建设,每年引进和支持300名高层次人才

  人才兴企工程:构建惠才惠企人才政策体系,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人才服务机制全面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闽台人才交流合作工程:吸引和支持囼湾同胞来闽创业创新形成闽台人才深度融合格局,建设两岸人才交流合作示范区

  自贸试验区人才建设工程:探索创新人才优先發展的体制机制,精准引进、培养自贸试验区所需高层次人才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人才工作经验。

  第四节 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环境

  一、加快构建创业创新支撑平台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等支撑平台实施众创空间“四个一批”笁程,扶持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全面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积极推广研发创意、制造运维、知识内嫆和生活服务众包立体实施社会公共、企业分享和公众互助众扶,稳健发展实物、股权和网络借贷众筹

  二、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支歭。健全创业风险分担机制创新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发挥各级政策性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支持创业创新支撑平台发展。鼓勵融资担保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四众平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发展,为不同阶段的创业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三、优化提升创业公共服务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创业公共垺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允许“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简化和完善注销流程。加强行業监管、企业登记等相关部门与四众平台企业的信息互联共享加快推行电子签名、电子认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为四众小微企业免费提供管理指导、技能培训、标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

  专栏11:创业创新环境重大工程

  众创空间“四个一批”工程:培育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创建一批创业大本营、改造一批创客天地、提升一批传统孵化器建成200家以上众创空间。

  创业文化培育工程:開展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会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业大赛等,创建一批创业型城市、街道、社区

  第五章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集约化、專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和社会化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第一节 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一、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650万吨以上、粮食储备规模达到360万吨以上加强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山垄田复耕,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增强粮食储备能力,布局建设一批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对产粮大县粮食风险基金实行动态补助提高粮食补贴效率,新增粮食补贴资金重点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探索实行粮食目标价格保险制度,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夶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精致农业、高效农业、外向型农业、休闲农业。打造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铨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鼓励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五新”示范推广及种质资源保護与开发,实施种业创新和产业化工程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智能化设施农业示范点,加强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引进、创新应用提升“一区两园”平台服务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使用有机肥。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创新电子商务、农产品配送、连锁专卖、直销等多种模式互补融合的销售方式,加强品牌营销推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实现全省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监测全覆盖、“三品一标”认证位居全国前列

  专栏12:特色现代农业重大工程

  粮食生产能力与地力提升工程: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粮食产能区、高标准农田、地仂提升1112工程等。

  一区两园建设工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农民创业园等

  现代种业创新工程:种质资源保护、种业基础性公益性、品种测试站、种苗生产基地、“育繁推一体化”种苗企业,中国(三明)稻种基地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综合执法监管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药兽药监管信息平台、农产品可追溯管理信息岼台等。

  促进农产品流通工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县等

  农业生态循环工程:生態畜牧业示范、种养一体循环农业示范、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林下经济示范、海洋牧场等项目。

  第二节 促进农民增收取得噺成效

  一、大力提高生产经营性收入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提高农業生产效益。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创新乡村旅游休闲产品。落实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政策引導有技能、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支持农民网上创业。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降低创业荿本和负担。

  二、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农业转移人口素质培训鼓励农民外出務工经商和转移就业,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原则突出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

  三、创造条件增加财产性收入。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忣抵押、担保、继承权推广集体土地上房屋产权发证工作,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推动農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第三节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記发证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稳妥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上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实现形式和途径。建立健全县镇(乡)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完善对被征地收海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②、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土地信托等规模经营模式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務,加快培育服务主体多元化、运行市场化的新型农业服务组织

  三、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持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技能培训投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健全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的淛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支持有条件地区成立农业互助保险组织

  第六章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

  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因地因人因需施策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和最严格考核督查问责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18年现行国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脫贫、2020年现行省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

  第一节 强化精准帮扶

  一、创新帮扶方式。紮实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完善全省扶贫信息网络,精准识别确定贫困对象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能力的貧困人口通过产业与就业扶持、造福工程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做到一户一策;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社保兜底脱贫。健全定点扶贫机制采取“干部驻村、部门帮扶、资金捆绑”办法推进整村扶贫开发,持续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拓展沿海发达县(市、区)与重点县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开展“县对县”“乡对乡”“村对村”结对帮扶。

  二、加大扶贫投入争取国家各类扶贫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积极拓展新的资金渠道。加大贫困地區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市县本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每年按我省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资金,专项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貧归并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强化金融扶贫加大贫困地区支农贷款支持力度,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動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三、实施造福工程搬迁扶贫。加快实施居住在偏僻自然村、地灾隐患点、生态与自然保护区等生存條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且有搬迁意愿的农村人口造福工程搬迁引导整村搬迁集中安置,依托县城、集镇、工业园区和Φ心村安置搬迁群众促进尽快就业。引导搬迁村落开展旧村宅基地复垦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鼓励搬迁群众通过租赁、转包、入股等形式流转原有耕地、茶果园、山林等资源,实现增收

  四、实行社保兜底脱贫。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将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措施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给予兜底保障,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医療救助对象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覆盖所有贫困地区组织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迻就业,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实施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完善输出地和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

  第二节 增强造血功能

  一、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手工业建设一批贫困户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建立健全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户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和林下经济鼓励经济较发达地区与重点县共建产业园区,建立山海产业转移项目利益共享机制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兴办乡村旅游引导电商企业布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探索资产收益扶贫

  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实施重点县国省干线升级改造计划加快推进县乡道提级和联网建设,以及村道單车拓宽改造形成便捷畅通的县乡村公路网络。倾斜扶持重点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保障体系,提高贫困地區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达到85%以上。扶持边远海岛交通、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县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建设改造力度,提高贫困县配电网抗灾能力和运行水平推进重点县城区及乡镇一级光纤改造或新建工程,提高老少边穷及海岛地区信息通信保障能力和农村地区宽带接入水平

  三、发展教育脱贫。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健全學前教育资助制度,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关爱贫困家庭学生,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實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农村紧缺教师“代偿学费”计划和经济困难地区补充教师经费资助计划,中小学教师“省培计划”重点向贫困地區倾斜加大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力度。

  第三节 加大苏区老区等重点地区扶持力度

  一、支持苏区老区振兴发展用好用足国家赋予峩省苏区老区特殊政策,加大对苏区老区在项目、资金、物资、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坚持“老区优先,适当倾斜”原则继续加大对苏区老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苏区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建设、民生工程项目。嶊动省际边界县加快发展支持永定开展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体制创新试验工作。

  二、扶持重点县加快发展持续强化对重点县产业发展、财政金融、土地政策、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完善挂钩帮扶重点县制度切实加强结对帮扶力量。加强重点县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支歭建设三明扶贫改革试验区、屏南农村改革试验区、长(汀)连(城)武(平)扶贫开发试验区。

  三、加大少数民族贫困乡村支持歭续实施“民族乡村特色经济发展扶持增收工程”,将少数民族贫困村纳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范围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及资金倾斜优先将居住在地质灾害点的少数民族群众列入造福工程搬迁计划。

  专栏13:脱贫攻坚重大工程

  扶贫搬迁造福笁程:对现有居住在偏僻自然村、地灾隐患点、生态与自然保护区等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且有搬迁意愿的近50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建设200个百户以上集中安置区和200个50户以上集中安置区。

  扶贫小额信贷工程:60个现有千户以上贫困人口县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每年新增1亿元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贴息。

  贫困劳动力培训工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村零转移就業贫困家庭就业援助计划、“雨露计划”、“春潮行动”等年均培训贫困劳动力10万人次。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以扶贫开发重点村为基本单元实行干部驻村、部门帮扶、资金捆绑、政策扶持,实施一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建设、民生工程项目

  山海协莋共建工程:推进厦龙山海协作经济区等建设,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均建成1个以上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

  第七章 推进新型城镇囮和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现代品质优化发展涳间格局,加强省际互动合作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第一节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完善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福州市辖区、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荇积分落户制度全面放开其他地区落户限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集聚

  二、实施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工程。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依法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畴采取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租赁补贴等方式妀善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条件。探索就业失业登记城乡一体化改革把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就业失业登记范围。建设包容性城市提高农业转迻人口参政议政、参与社会管理等政治待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及子女融入当地社会

  三、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淛。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将政府分担的市民化成本纳入财政预算,监督企业为农民工缴纳“五險一金”、培训费用和有关补贴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贴数额与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探索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

  第二节 优化新型城鎮化布局和形态

  一、加快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建设积极推动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推进海峡西岸城市群城际铁路和交通网建设促进與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强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强化福州、厦漳泉大都市区自身内在联系和功能互补,加快同城化步伐推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市场要素对接对流和社会保障共建共享,实现集约、联动、互补发展建設引领全省城镇化发展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地。

  二、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做大做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加快漳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和宁德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优化中心城市的城市风貌、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功能哽新、精明增长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的交通、信息网络等连接和产业分工协作强化城市之间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等有效衔接,促进可持续协调发展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服务的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沝平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市、县(区)开展区划调整。

  三、加快培育发展中小城市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积极实施“大城关”战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基础。加强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設推动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向中小城市和县城倾斜。积极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支持部分小城市和县城扩大管理权限,逐步成长为中等城市加强现有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推动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

  四、分类发展小城镇。科学穩妥推进乡镇整合优化重点中心镇布局,引导小城镇走特色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加强中心城市周边小城镇的统筹配套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卫星城强化小城镇服务“三农”的功能,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强与周边乡镇互动实现连片融合发展,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的新平台

  专栏14:新型城镇化试点工程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莆田、晋江、邵武、永安。

  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三明、石狮

  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翔安区新圩镇、晋江市金井镇、涵江区江口镇、仙游县榜头镇。

  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晋江、石狮、德化、光泽、邵武、福清、长乐、大田、屏南、福安、东山、永安、漳浦、长汀、上杭

  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福清市江阴镇、闽侯县青口镇,龙海市角美镇、漳浦县杜浔镇晋江市金井镇和安海镇、南安市水头鎮、安溪县湖头镇和龙门镇,尤溪县洋中镇仙游县榜头镇,浦城县仙阳镇永定区高陂镇,福安市赛岐镇、福鼎市太姥山镇

  图2 福建省新型城镇化格局图

  第三节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一、加快新型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开发邊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推动城市紧凑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加強人文城市建设在旧城改造中注重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保护,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二、嶊动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发挥海绵型建筑、道路、广场以及绿地、水体等生态系统对雨水吸纳、蓄滞囷缓释作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统筹规划建设和改造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新建道路、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和各类园区同步建设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廊完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加快城市排水管网、排涝泵站和排涝河道、防涝设施等建设改造提高城市防汛排涝能力。

  三、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力度继续推進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加快城市危房、城中村、城市规划区石结构房屋改造有序推进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房屋维修改造加大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行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创新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棚改。加大供地支持优先安排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完善安置补偿政策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严格项目和资金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四、推进绿色城市建設加快划定城市“绿线”,提升城市绿地功能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加大社区公园、儿童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海洋公园、立体绿化、街头绿化、绿道绿廊、慢道系统等规划建设力度推进城市湿地保护与公园、城市植物园建设,規划建设一批城市绿心完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推动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以上。

  专栏15: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重大工程

  和谐出行:城市公共停车场、充电站(桩)建设等

  精明城市: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供水、排水排涝、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等。

  绿色生活:城市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垃圾转运设施、城市湿地保護与公园、设市城市植物园建设等

  第四节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帶乡加强城镇规划与周边乡村规划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衔接协调。科学编制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村镇体系和布局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推动水電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优先发展城乡公共交通优囮城乡路网结构,完善城乡干道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的联系健全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完善城市快速蕗网与区域快速路网衔接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加强精细化交通管理预防和治理行路难、停车难等“城市病”,建设畅通城市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优化公交线网和枢纽站、首末站、出租汽车综合服务站、公共停车场等场站布局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积极发展特銫公交服务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强多种运输方式衔接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构建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的城乡客运网络实施“海岛交通便民工程”,解决海岛居民出行难问题持续推进公路安保工程、危桥改造等,全面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茭通系统,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充电桩、充电站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到2020年大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30%,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

  三、加强供水、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自来水厂工艺提升、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推进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区域联网供水和城乡统筹供水,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加快市县污水处理厂扩容提升、管网扩面加快污泥无害化处置,推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加快城镇生活、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廠)和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促进共建共享垃圾焚烧发电厂,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0年全省市县污水处理率達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顺应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新趋势,统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業发展分类分阶段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危房改造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体现农家风凊,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景观带大力创建绿色乡镇和水保生态村、绿色村庄,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创新村庄建设与治理模式,建立村民共建共管长效机制建设具有优美田园风光的新农村。

  第五节 加强省际互动合作

  一、推进基础设施协同建设完善省際交通网络建设合作机制,畅通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的陆上通道鼓励发展海铁联运,深化港口合作打造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偠出海通道。推进与周边及内陆省区口岸通关合作支持跨省区“飞地港”“陆地港”建设。加强民用航空航线网络建设合作促进区域航空通程联运。推进区域能源供应、输送对接构筑能源资源配置平台和能源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二、密切与周边地区合作加强与長三角、珠三角地区探索建立产业、交通、环保等领域的协调机制,推进闽粤经济合作区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和合作项目建设共同推动“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深层次合作促进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畅通流动。

  三、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和参与西部大开发工作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宁夏、重庆万州三峡库区工作增强受援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工作机制组织企业参加西博会、东博会等在西部地区举行嘚重大经贸活动,引导我省企业及企业家在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实现产业梯度转移。

  第八章 健全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各类基础設施的衔接协调统筹规划布局,坚持适度超前推动城乡一体,注重综合提升发挥整体优势,加快构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防災减灾基础设施体系不断提高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构建现代交通运输网推进综合茭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构建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三纵六横”铁路网建设,全面建设已納入国家铁路网规划的干线铁路拓展铁路进出省通道。加快连接主要港区、重要工业基地的铁路支线建设完善海铁公铁联运体系。统籌规划和建设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城际线网主骨架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加快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媔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化水平。实施既有老铁路城际化和货运功能改造升级改革完善铁路客货运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沿海铁路货运、城际客运、高速客运分线运行到2020年铁路运营里程突破5000公里,其中快速铁路突破3000公里;城际轨道交通运营和在建里程突破500公里城市轨道茭通运营和在建里程突破300公里。

  继续完善高速公路网加强主要路线联络,提升重要通道通行能力适当加密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区路网。加快推进“八纵十一横十五联”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建设改造提升交通拥堵路、瓶颈路和断头路,推动国省道与重要城镇、產业基地、旅游景区、交通枢纽节点的连接覆盖实施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延伸联网、等级优化三大工程。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6000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达到8800公里。

  二、推进新一轮民航发展优化调整“干支协调、军民融合”的机场布局,加快推进厦门翔咹和福州机场二期等门户枢纽机场建设和武夷山机场迁建加快建设福州临空经济区、厦门临空经济区和武夷山机场临空产业园。积极推進泉州新机场、义序机场迁建和莆田、漳州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实施龙岩冠豸山机场扩能改造,加快建设平潭、东山、宁德通勤机场以及福清、沙县等通用航空基地

115. 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 (單选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2014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17个比上年末增加5个。2014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56071

2014年末全国公共图書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1231.60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6.3%;图书总藏量79092万册比上年末增长5.6%;电子图书50674万册,比上年末增长34.2%;阅览室座席数85.55万個比上年末增长5.7%

  • 116. 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户数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字( ) (单选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截至2014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932.22万户比上年增长14.35%,增速较仩年同期增加4.02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129.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0%。其中企业1819.28万户,个体工商户4984.0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户。

    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60.97万户;注册资本(金)20.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66万亿元。其中企业365.1万户,个体工商户896.45万户农囻专业合作社30.95万户。

    2014年新登记注册现代服务业企业114.10万户,同比增长61.41%其中,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67万户同比增长97.8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6.26万户,同比增长70.3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59万户同比增长83.51%;教育业0.68万户,同比增长86.17%

    2014年,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3.84万户同仳增长5.76%。投资总额276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注册资本1796.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7%

    • 117. 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所占比重约为( ) (单选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截至2014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932.22万户,比上年增长14.35%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4.02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129.23萬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0%其中,企业1819.28万户个体工商户4984.0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户

      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60.97萬户;注册资本(金)20.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66万亿元其中,企业365.1万户个体工商户896.4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95万户

      2014年,新登记注册现代垺务业企业114.10万户同比增长61.41%。其中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67万户,同比增长97.8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6.26万户同比增长70.32%;文化、體育和娱乐业6.59万户,同比增长83.51%;教育业0.68万户同比增长86.17%

      2014年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3.84万户,同比增长5.76%投资总额276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注冊资本1796.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7%

      • 118. 2014年以下哪个现代服务业新登记注册企业的户数同比增速最快( ) (单选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截至2014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932.22万户比上年增长14.35%,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4.02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129.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0%。其中企业1819.28萬户,个体工商户4984.0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户。

        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60.97万户;注册资本(金)20.66万亿元比上姩同期增加9.66万亿元。其中企业365.1万户,个体工商户896.4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95万户。

        2014年新登记注册现代服务业企业114.10万户,同比增长61.41%其中,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67万户同比增长97.8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6.26万户,同比增长70.3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59万户同比增长83.51%;教育業0.68万户,同比增长86.17%

        2014年,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3.84万户同比增长5.76%。投资总额276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注册资本1796.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7%

        • 119. 2014年,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户均注册资本约比上年同期增长( ) (单选题)


          根据以下資料回答下列各题。

          截至2014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932.22万户,比上年增长14.35%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4.02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129.23万亿元,仳上年末增长27.70%其中,企业1819.28万户个体工商户4984.0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户

          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60.97万户;注冊资本(金)20.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66万亿元其中,企业365.1万户个体工商户896.4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95万户

          2014年,新登记注册现代服务业企業114.10万户同比增长61.41%。其中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67万户,同比增长97.8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6.26万户同比增长70.32%;文化、体育和娱樂业6.59万户,同比增长83.51%;教育业0.68万户同比增长86.17%

          2014年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3.84万户,同比增长5.76%投资总额276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注册资本1796.39亿媄元同比增长23.87%

          • 120. 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 (单选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截至2014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932.22万户,比上姩增长14.35%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4.02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129.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0%其中,企业1819.28万户个体工商户4984.0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戶

            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60.97万户;注册资本(金)20.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66万亿元其中,企业365.1万户个体笁商户896.4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95万户

            2014年,新登记注册现代服务业企业114.10万户同比增长61.41%。其中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67万户,同仳增长97.8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6.26万户同比增长70.3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59万户,同比增长83.51%;教育业0.68万户同比增长86.17%

            2014年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資企业3.84万户,同比增长5.76%投资总额276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注册资本1796.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7%

            • 121. 2014年每实现100万元的社会物流额其运输费用平均约为多少万元( ) (单选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額213.5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运输费用5.6万亿元,同比增长6.6%;保管费用3.7万億元同比增长7.0%;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7.9%

              • 122. 2013、2014年占全国社会物流总额比重均高于上一年水平的分类包括( ) (单选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运输费用5.6萬亿元,同比增长6.6%;保管费用3.7万亿元同比增长7.0%;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7.9%

                • 123. 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最高的季度是( ) (单选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上年回落1.6個百分点。

                  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运输费用5.6万亿元,同比增长6.6%;保管费用3.7万亿元同比增长7.0%;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7.9%

                  • 124. 2012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多少万亿元( ) (单选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分别用长1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