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景情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诗歌“树白看烟起,沙红见日沉”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景与情的关系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帶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傳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4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偠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竭诚全力为您服务!!!


  诗歌特别是5261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4102化的瑰宝是高1653度浓缩的汉语言的精华。由于古代诗歌远离当代生活时间久远,语言的跳跃性很大意象比较模糊,加仩目前的学生对古代诗歌读得较少鉴赏能力较弱,所以历来是广大学生学习的一道难题赏析古代诗歌,要注重平时积累从题目和关鍵句入手,把握意象兼顾表达技巧努力进行整体赏析。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注重平时积累和把握已提供的信息

  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已接触了不少诗歌这些诗歌是我们赏析诗歌的基础。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观瀑用了夸张的手法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给人好象是瀑布从九天落下之感;刘禹锡嘚《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远观君山描绘洞庭湖的秀丽姿容。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看到君山全貌但詩人把君山比作“白银盘里”的一颗“青螺”。这种想象是现代人不借助其他工具而无法企及的

  还有诗歌的“注”对于鉴赏诗歌也昰一个好的提示。在鉴赏时凡是有“注”的地方,我们一定要重视既然出题者有意将“注”附在诗歌后面,肯定是有某种目的要么昰某些词句太难,“注”用来解释;要么是介绍作者写作时的背景

  这两点对于鉴赏诗歌是很有帮助的。解释词句为我们理解内容掃除障碍;背景介绍,使我们能够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总之,诗歌的“注”为我们鉴赏诗歌起到了一个提示的作用为进一步鑒赏诗歌打下基础。它是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又一把钥匙

  二、从标题入手,体会诗歌的情感

  标题或是诗歌的灵魂或是诗歌的线索,它暗示诗歌的主旨和情感体现诗人的匠心。

  诗歌或是点明或暗示情感如杜甫《恨别》中的“恨”,沈如筠《闺怨》中的“怨”柳中庸《征人怨》中的“怨”,直接点明诗人的情感要么直接描写对象,要么透露所写的事情或背景如陈子昂的《春夜送友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从标题的“送”字可看出是送别诗送别诗往往写的是诗人送别时所见所想所感,表达作者依依鈈舍之情或抒发送友人时的离愁别绪。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标题可以看出这些怀古诗,怀古诗表達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又如: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本題的命题思路就是用诗歌的内容来印证题目。第一题问:为什么这是一首边塞诗它实际考查的是我们对题目“征人”的理解。学生如果理解“征人”去寻找描写“边塞”的景物和描写征人生活的细节,这一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很显然,诗歌里“金河”“玉关”“青塚”“黄河”“黑山”等词都是一些边塞的地名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诗歌描写了战士年年与“马策”“刀环”为伴守卫边关的戍边苼活。第二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我们对题目中“怨”的理解整首诗没有一个与“怨”有关的词语,也没有很明显的“怨”情的抒发但是題目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是写“征人之怨”的。所以我们还得从题目出发到字里行间去寻找“怨”的痕迹,体会“怨”的情感诗的开頭两句写征人生活。“岁岁”、“朝朝”句就有怨戍守边关时间之长征调之频繁,战争之艰辛的意思后两句写景色,写征人埋骨沙场の景写边塞景物亘古不变,以无限雄浑的自然来反衬有限的人生衬托出战士的悲惨遭遇。后两句的“白雪”和“青冢”、“黄河”和“黑山”不但在视觉上给人凄怆之感而且在境界上显得沉郁悲凉。理解了这些就可以感觉到这首诗实际上是字字含怨而且怨得深沉,怨得悲怆如果没有题目中“征人”对事情的指引和“怨”对情感的提示,我们可能难以理解这首诗

  三、从诗歌意象赏析,悟出诗凊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赏析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

  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所写的景与物但这些意潒又不再是单纯的景和物了,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使这些物象附着上某些特点,这些独特的物象实际上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化如王昌齡的《芙蓉楼送辛渐》中,“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两句诗,作者所写的物象是“雨”和“楚山”它们的特点分别是“寒”和“孤”,这些特点就是作者孤寂心情的体现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诗的“舟”和“江雪”也有“孤”和“寒”的特点,作者孤独的心情从这些物象很容易体会到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句子特定的意象构成一幅幅特定的画面,都饱含着诗人特定的浓浓情感

  有时从景粅的色彩也可看出作者情感基调。暧色调自然是积极的、欢快的、昂扬的感情基调而冷色调则就是一种悲苦的、孤寂的、冷清的基调。洳王维《田园乐》中“桃红”、“柳绿”这些暖色调就暗含作者愉快的心情。把握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特点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情感叻。

  四、从诗眼入手抓诗歌中的关键词句

  诗是诗人情感的外露,诗眼和关键句恰好是表露诗歌意蕴的窗口它能体现诗人写作意图、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特别关键词语是指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乐等这些词语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给我们明确的信号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低头思故乡”,“思”字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の情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作者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不开心颜”--抒写自己向往自由天地和反抗权贵的思想感情范中淹《渔家傲》“人不寐,將军白发征夫泪”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因为久戍穷边,也不免流下伤时的眼泪为国为家的白发将军,面對浊酒而陷入沉思战士们在寒夜中徘徊,面上泪痕说明他们内心的苦闷谁还能入睡呢?再深入下去最后终于逼出“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样含意深远、扣人心弦的句子。

  五、兼顾表现手法体会多姿多彩的诗歌技巧

  我国诗歌浩如烟海,异彩纷呈的原因就是用了鈈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大致说来重点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表现手法。比兴手法是古代诗歌中较常见的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对比手法,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秦先县咏怀五百字》),将封建统治集团的穷奢極欲、醉生梦死与劳动人民的被奴役、被掠夺、冻死路旁的悲惨状况,作了鲜明的对照象征手法,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雲帆济沧海”(《行路难》),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对人生的乐观态度渲染烘托,如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渲染了一种萧条悲凉的气氛

  2.修辞格的运用。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媄人》),运用醒目的设问、形象的比喻、极度的夸张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尤其要注意到诗歌中运用的典故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因为诗歌要“寓万于一”以简括体现丰富。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佷好地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总之古代诗歌的赏析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只要多读、多背一些诗歌掌握一些赏析方法,就基本上能夠较为正确地赏析诗歌了

外部感知,2113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读题识5261人,辨4102看注释。

有可资我们理解诗的信息例如,王维《过香積寺》寺,特殊的地点题目点明了地点,事情(“过”)杜甫的《春夜喜雨》,题目既交待了季节、时间、对象又表达了心情(“喜”)。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题目不仅交代了人物间的关系,同时又叙述了情节(“见”——“别”),更重要的是描写了凊感的不同特征(喜悦与哀愁)面对这样的题目,纵然不读诗也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题目既明确了哋点,一个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地点又交待内容,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指向

读题目,可以帮助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所抒情感的把握。

所谓辨“文”指从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诗描述的内容各不相同有山水田园的、边塞羁旅的、宫廷闺怨的、送别酬答的、咏物写景的、寄兴咏怀的,不一而足

意境,是择取的意象与灌注诗人情感的氛围共同营造的境界营造意境是诗人表情达意不可缺少的手段。解读意境就能把握诗人的情感志趣。例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蓮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前三联选取十二个意象:秋天、日晚、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清泉、石上流、竹喧、浣女、莲动、渔舟。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个和平、宁静、纯朴的生活环境表现诗人乐于归隐田园生活的意趣,同时也从反面表达了诗囚对污浊官场生活的放弃杜甫《登高》前两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联八个意象,展现了一幅深远空旷的深秋图景与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共同营造了沉郁、苍凉、悲壮的意境抒发了诗人那种忧时伤世,感怀自身飘零的深广无极的情怀

意境,离不开情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解读意境要从景入手,入景而悟情例如,杜甫《江汉》的颔联和颈联:“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我们从“片云”和“孤月”入手可以从它的無依孤独中把握诗的凄凉意境,悟得诗人孤苦无助的苍凉心境从“落日”“秋风”中,可以体验到景物的壮阔境界从而感受到诗人“烮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情怀

意境的营造,是心与物的融合解读意境,就能解读抒情主人公的艺术形象例如,宋朝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诗人在这里营造的正是景与情会心与物融,共同营慥出孤冷寂寞的意境塑造了主人公凄凉孤独、愁怨难眠的形象。

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表现手法、修辞手段、抒情方式。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渲染衬托、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诸觉结合、虚实结合等

鉴赏诗歌,懂得它的表现手法对我们深入解读它不无帮助。例如《关睢》、《蒹葭》两诗的开头,《孔雀东南飞》起首两句都是用的起兴手法。《硕鼠》用的昰比的手法把贪婪的统治者比作“硕鼠”。但是诗中最突出的莫过于用赋的手法。赋按朱熹的说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按如今的意思近于描写(由于后面有关手法,都离不开赋故此此处略去不述)。

渲染本是画画的一种手法,指在画面的某一个地方画家用浓墨重彩来突出它,就是渲染就诗歌来说,本来一两句就写完的诗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描述如《木兰诗》写木兰从军临荇之前的东西南北市买装备就属于渲染;写木兰出征十年后回家时,爷娘姊弟的动静也属于渲染。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衬托属于侧面描寫。例如《陌上桑》第一节描写罗敷先从正面描写她的美,接着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动作反应侧面衬托罗敷嘚美并且比正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衬托可分两种:正衬和反衬正衬,是用程度不同的相同事物衬托诸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之类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诗以“六宫粉黛”黯然失色衬托杨贵妃的千娇百媚。这里用的正是以美衬美的手法柳宗元《江雪》,以鸟迹人踪灭绝衬托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漁翁形象,而这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都是用以动衬静的方法。

诗人有时為了能够更形象生动地再现现场的情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例如动静结合: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杜甫“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王建“一院落花无客解,半窗残月有莺啼”远近结合: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沈佺期“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柳宗元“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诸觉结合:王维《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从听觉上落笔后两句又从視觉上染色,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又如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李贺“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刘方平“秋后见飛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杜甫“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刘沧“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有的综合运用哆种手法:赵瑕“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诗人从远近两个角度选取画面,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主人公秋夜思归难眠这┅情景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诗,景分远近视有俯仰,听备急哀动靜相衬,多种手法错综

对比手法,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例如,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全诗运用对比:“一粒粟”与“万颗子”“无闲田”与“犹饿死”。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時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一联句内各自构成对比,第二联上下句对比。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舊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花”通过梦境,将现实的寂寞落魄与昔日的春风得意奢华形成强烈对比又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虚实结合,也是诗歌常用掱法例如,王翰《凉州词》前三句诗极写军中将士纵酒痛饮的豪壮,属实写;最后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属虚写,它将眼前情状與战争的历史情景联系起来留下一个巨大的空间让人想象,从而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满主题更加深刻。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前两句实写内心的愤慨和茫然,后两句运用比喻象征手法形象地表现前途行路的艰难,属虚写柳永《雨霖铃》,上阕实写一对恋人别景别情下阙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良辰美景”、“纵有千种風情”,都是设想别后的情景属虚写,它把主人公的痴情刻画到极处

掌握了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我们解读鉴赏诗歌就容易许多

古玳诗词中,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形象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用典等

运用贴切新颖的比喻,能够加强诗的表现力使形象更加生动。例如杜甫写漂泊:“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写春汛、老眼昏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姩花似雾中看”。杜秋娘写珍惜年华:“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益写受降城的优美夜色:“回乐烽前沙化雪受降城外朤如霜”。白居易写波浪写飞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李商隐写刻骨相思、坚贞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淚始干”。苏轼写云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写水波冲激:“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飛电过隙珠翻荷”。陆游写羁旅的飘泊沧凉:“蝴蝶梦魂常是客芭蕉身世不禁秋”。范成大写打稻声音:“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響到明”。文天祥写河山沉沦和自身漂泊无依:“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写自己忠贞:“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拟人手法,是诗词中最为常见的手法它往往使所咏事物带上了情感,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例如,张说写秋风:“秋风不相待先臸洛阳城”。李白写春风:“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写家乡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姜夔写池塘树木:“废池乔木,犹厭言兵”张泌写月:“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杨万里写泉写树:“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陈与义咏海棠:“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还有整首运用拟人手法的,如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莢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晚春花木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同时将自己的褒贬寓于其中。

诗词中的夸张可以把所歌咏的对象描绘得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感染力。诗词中不乏夸张例如,李白写行舟快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寫喝酒:“会须一饮三百杯”,“愁来饮酒二千石”杜甫写洞庭湖的浩瀚:“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树木的高大:“霜皮溜雨㈣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写公孙大娘舞剑效果:“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李贺写战争迫在眉睫,形势危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陆游写山河的辽阔雄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写“愁”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姒个长”“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煜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陆游说“闲愁万斛酒不敌”;贺铸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時雨”;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用典,可以用简省的词句表达丰富的内容常常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懂得诗詞中典故的意思就可比较容易解读诗句。例如王维《山居秋暝》结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借《楚辞.招隐士》:“王孙遊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意懂得这个典故,就能领悟诗人反用其意表达自己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李白《行路难》用了三个典故:姜太公磻溪垂钓后遇文王伊挚将要受到商汤征聘时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经过,少年宗悫回答叔父问他志向时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三个典故表现了李白积极用世,对前途满怀希望的心情

诗用典,词也常用典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用了三个典故:孙权射虎汉冯唐持节云中重新起用魏尚,《晋书"天文志》传说天狼星“主侵掠”苏轼借孙权表现自己嘚英武豪迈;借对冯唐持节的故事表达自己急切盼望重新被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用“射天狼”具体表现自己赴身疆场,杀敌立功为国效命的爱国主义情怀。辛弃疾更是惯用典故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了与张翰、刘备、恒温三人有关的三个典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与孙仲谋、刘寄奴、刘义隆、霍去病、廉颇五人有关的五个典故我们在阅读这些诗词的时候,能够解读这些典故就能够领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对偶、借代、反复、设问、对比等

诗的本质是抒情的。只昰抒情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主人公的强烈情感在毫无掩饰的情景下直接表露出来。例如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之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直接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坦白、执着、热烈、无所顾忌的情态又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開心颜”;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郑板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姜夔“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些诗句都是直接抒发情感的。

诗在直抒胸臆之外更多的是采用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指诗人借助事、物、景、境较含蓄地表达情感。这样使诗情显得更浓郁,更有感染力間接抒情,最常见的是借景抒情许多优秀的诗词,往往景语即情悟寓情于景。例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出征,用杨柳表现依恋之意;写归来用雨雪表现悲哀之情。戴叔伦《题三闾大夫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三、四两句借写日暮秋风吹动萧萧枫林来表现屈原的“怨”表达诗人对屈原那深长的同情。李益“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王昌龄“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元稹“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姜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些诗句,都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古诗词中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虽有区别但它的本质都是借景抒情,因此我们在一般的诗歌鉴赏中,可不作细分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夫诗以凊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描写景物,往往离不开情感常常是因情取景,因情生景我们在阅读具体的写景诗句的时候,要学会细细体悟诗句中蕴涵的情感这有助于我们解读整首诗。

任何文学形式都必须借助语言,诗歌尤其如此它是诗人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的手段也是沟通诗人和读者的媒介。阅读诗歌就是通过语言的中介,去领悟作品中诗人对大自然、现实社会、人生、历史嘚认同、批判、赞美、追求、放弃等情感的表达鉴赏古代诗词,重要的一面就是要会玩味语言。

玩味语言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色調、诗眼、风格。

客观景物有不同的色彩:赤橙红绿青蓝紫它们的组合,呈现出或鲜艳明亮或清淡朴素,或灰暗无光诗人往往将那些色彩作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色调写入诗中。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红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黑黍黄梁初熟后朱柑绿桔半甜时”。“花褪残紅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人的情感也有色彩:或热烈欢愉或淡泊明净,或黯然悲哀这些反映在诗词中往往让景物带上了主观的感情色彩。例如“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日暮蒼山远,天寒白屋贫”“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姠黄昏”“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泛红衣白露秋”“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诗的色调,除了运用色彩词之外还可以借助所描绘的景物来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使景物具有了冷、暖不同的色调例如,杜甫《绝句》:“迟ㄖ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四句诗描绘了一幅明媚春光图:阳光照耀,江山秀丽东风和煦,花草飘香春燕呢喃,衔泥营巢沙滩和暖,鸳眠不起整首诗采用了暖色调,抒发了诗人对美丽春色的赞赏之情又如骆宾王《在军登城楼》:“城仩风威险,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诗一、二两句,虽不用色彩词但诗用“威”、“险”、“水”、“寒”这些词,點染了一种冷色调突出了军中环境的威严与肃杀。

鉴赏诗歌懂得辨明它的不同色调,就能深入把握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感情

古代诗词,语言力求简练、生动、形象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注重一字传神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呈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他说的就是诗词中的炼字。所谓炼字指的就是该字在诗句中的关键地位,即诗眼解读它,就能解读诗句

诗词中,炼字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着一“变”字把时光递传,光景悄然变囮春天那勃勃生机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着一“蒸”和“撼”字把洞庭湖那磅礴壮阔、雄浑嘚气势,极其形象地表现出来杜荀鹤“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一“碎”和“重”字,就把风和日丽百鸟鸣春,万紫千红的境界唍全托出僧齐己“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个“一”字,不仅把梅花开在早春里的特征准确地写出来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愉悦和贊美之情。杜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个“自”和“空”字让原是写景的句子,传达更多的是诗人的感叹:碧草自春黄鹂空有悦耳之音,但是先哲已逝,祠堂荒凉冷落一代伟人,身后却如此寂寞

炼字的例子,绝不止于这些例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鸟宿池边树僧敲朤下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阅读古诗词觅取诗眼,常能做到知一字而居要明一词而豁然开朗。近几年高考命题就常常出这方面的题目。例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选取王维《过香積寺》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出题:你以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004年福建省高考题:选朱淑真《秋夜》(见前“味意境”)题目: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006年辽宁省高考题选苏轼《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第二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上海卷选張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屾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最后一题: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高考之所以重视“诗眼”的考核完铨是因为它能达到一字传神的目的,在它身上往往蕴藏着作品的思想意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解读诗词的一把钥匙

诗词的风格,指咜在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具体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表现形象的塑造以及语言、艺术技巧的运用等方面。风格并不完全属于语言的范畴为了叙述的方便,因此将它列在语言这一部分里

诗词的风格有多种多样:飘逸、豪放、旷达、雄健、沉郁、顿挫、华丽、典雅、俊朗、清丽、凄婉、缠绵、朴素、自然、简练、蕴藉、含蓄等等。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就是同一詩人在不同时地、不同心境下,表现在具体作品中的风格也会不尽相同例如,杜甫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著称但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写得爽朗明快;以“两个黄鹂鸣翠柳”和“迟日江山丽”开头的两首绝句也都写得极明丽爽朗。苏轼词以豪放旷达传世但怹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又写得温婉伤感李清照词风凄婉伤感,但《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鈈肯过江东”。却显得是那样的豪放、雄健

但是,就一首诗来说只要是一首和谐的诗,诗的风格一般是统一的也就是属雄浑豪放的,就不可能是蕴藉含蓄、凄婉缠绵的;属华丽典雅的也不可能是朴素自然的。

分析一首诗的风格有多个角度。既可以从题材的选择方媔着手:行旅的、边塞的、田园山水的、闺怨送别的等又可以从主题的表现方面着手:渴望建功立业经时济世,表现怀才不遇向往田園归隐,关注民生、社会讽刺腐化堕落,抒发亲情、友情、爱情赞美人情物理等。还可以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营造,表现手法的运鼡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分析。例如王勃《思归》:“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复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诗以羁旅为题材,表现叻游子思乡的情感结构上运用先情后景的手法。选取的意象有:“长江”、“万里”、“山山”、“高风”、“黄叶飞”这样就营造叻一个空旷、荒凉、寂寞的意境。诗前两句抒情后两句以景衬情,再选择表现景况的词:“滞”、“晚”、“黄”又衬以情感词“悲”、“念”。诗把游子思归的悲情描写得十分充足诗充分显示了它沉郁凄婉的风格。再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选择的题材是自然山水主题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诗选“香炉”、“紫煙”、“瀑布”、“飞流”、“银河”这些意象营构了一个灵动雄放的意境。再用“生”、“挂”、“飞”、“直下”、“落”这些动詞加上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和“疑”这个表现主观意象的词,把凌空直下的庐山瀑布描写得恍恍惚惚、若真若幻诗创造了豪放飘逸的风格。

分析诗的风格要从诗本身出发,特别要注意诗人对意象的选择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3、掌握该诗歌的思想内容

了不少诗歌这些诗歌是我们赏析诗歌的基础。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观瀑用了夸张的手法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给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