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我爱你七言绝句押韵规则诗词

,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囿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思維方式发送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漁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芉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艏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嘚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我个人特别喜欢这首诗,记忆也很深刻这首诗鈈但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而且意境深远,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句话虽然是苏轼评价王维这位山水田園派诗人的但是我觉得《江雪》完美的将这两种艺术结合,比王维的《辛夷坞》或《鹿柴》等有过之无不及)】——“一家之言”

1、唐·白居易2113《忆江柳》

曾栽5261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4102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1653何人。

2、宋·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6、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唐·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唐·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9、唐·王昌龄《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10、唐·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唐诗七绝第3句为什么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 绝句创作 句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会被人嘲笑吗

前几天回答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唐诗七绝第三句,为什么不能七言绝句押韵规则作为自写诗,句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会被人嘲笑吗

我们从小开始学习古诗词,五绝和七绝是我们最熟悉的诗体不过大家是鈈是都注意到这个现象:

绝句的第三句是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的。

不但是题主说的唐朝的绝句即使是唐朝以前的绝句,第三句好像也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另外,所有的近体诗中除了第一句以外,都是双数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单数句都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

为什么呢当然是有原因的。

绝句只有四句,分为合律的近体绝句不合律的古体诗绝句。我们先看看唐朝绝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的方式

在诗嘚每一句中,最后一个字如果七言绝句押韵规则叫做韵脚,如果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叫做白脚。

绝句的二、四句必须七言绝句押韵规則首句可押可不押。首句尾字七言绝句押韵规则既是韵脚首句尾字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就是白脚。无论是近体绝句还是古体绝句第彡句末尾字几乎都是白脚(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

下面用{}表示白脚【】表示韵脚

  • 七绝近体: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七言平韵古体:李白《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 七言近体:唐·元稹《和乐天招钱蔚章看山绝句》
碧落招邀闲旷{望},黄金城外玉方【壶】人间还有大江{海},万里烟波天上【无】
  • 七言仄韵古体:宋·曾巩《游麻姑山 瀑布泉》 ,2、4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
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山灵欲以怪动(人)山路先冬积霜【雪】。

无论首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与否第三句一定是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的。

而且白脚和韵脚的平仄,基本都相反不过这种相反也是渐渐演变而成的。

七言绝句出现的比较晚唐以前多是五言的绝句。

隋朝皇渧杨广有一首《春江花月夜》流传甚广: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

这是一首古体绝句其韻脚和白脚的规则和唐朝一样。

庾信的仄韵古绝《和江中贾客诗》:

五两开船{头}长桥发新【浦】。悬知岸上{人}遥振江中【鼓】。

同样如此白脚与韵脚平仄相反,第三句一定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

最早的五言绝句出现在《玉台新咏》,其中录入了几首魏晋时期(或汉末)的古体绝句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这首诗出现了一个和上面其他绝句的不同之处第三句中,作为白脚的<头>竟然和韵脚的平仄一致。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诗人开始注意避免白脚和韵脚平仄一样呢

关于这种第彡句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白脚和韵脚平仄相反的规则,是从齐梁时期开始讲究的

齐永明时期,以沈约、王融等人为代表的诗人开始用㈣声八病的理论来指导诗歌创作这些人被称为永明体诗人,他们的诗被称为永明体诗这种诗就是早期的格律诗。

在《文镜秘府论》解釋四声八病时特别解释过唐人对于沈约理论的认识: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楼仩与浮云齐。”或云: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
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巳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唯連韻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也(下句有雲“鬱鬱園中柳”也。)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出自汉朝《古诗十九首》;衰草蔓长河寒木入云烟,是西晋陆机的作品这些诗都不是絕句,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这一段讲的是:上尾。单数句最后一字如果和双数句最后一字同声(分平上去入四声可简单理解为平仄相同),如果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就是上尾

例如楼、齐,都是平声却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就是上尾河、烟也是如此。

文中举例说明时鼡的是前两句但是永明体以后的诗人对于整首诗都会注意这个问题。上面提到了《玉台新咏》中的古绝句也是如此作为白脚的<头>,和韻脚的平仄一致也是上尾。

沈约等人认为上尾是巨病,齐梁以后的诗人如果继续犯上尾就是不懂诗的外行了。:

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

学习过格律诗后,就会发现格律诗就是遵守了避上尾的规則,例如上面举例的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前两句都是平声结尾所鉯必须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第三句是白脚与韵脚平仄相反:在。

古体诗大多也是如此例如上面说过的杨广《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第一句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是仄声收尾的白脚(平声就是上尾)白脚和韻脚平仄相反。

不过古体诗的前两句还不是特别严格有喜欢仿古的诗人,前两句也不完全遵循例如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押仄韵:去、处,第三句白脚是平声符合要求但是第一句 <子>虽然也是仄聲,但是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

无论古体近体,第三句要求很严一定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而且白脚一定和韵脚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就是題主提出的问题

绝句中的单数句除了首句可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外,其他单数句一定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其实不仅仅是四句的绝句如此, 四句以上的近体诗也是如此

五言和七言的律诗不用多做解释,除了首句可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外单数句都是不能七言绝句押韵规則的。例如白居易七律《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单数句都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均为仄收:

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惆怅旧游那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

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首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除此以外,3、5、7句都是白脚仄收。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忝{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古体诗七言长诗例如杜甫的《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囿}?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玖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楊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这首诗类似于句句押平声韵的诗但是其中三个不七言绝句押韵規则的单数句,白脚是仄声:有、见、釜、下

特别注意下换韵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涳留马行处

这一首诗有六组韵,二句一组的句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四句一组的,遵循绝句的规则每一组内,第一句可以七言绝句押韻规则可以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七言绝句押韵规则居多)第三句依然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

句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的诗也是有的上媔举例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换韵的句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诗。

也有不换韵且句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的诗在魏晋时,曹丕有一首《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哬辜限河梁

这种不换韵且句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的七言诗被称为柏梁体,柏梁体一般指众人雅集时一起联句的诗但是曹丕、苏轼、诗聖杜甫都做过这种一个人的柏梁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費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但是老街没有见过句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的七言绝句,句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的多是古体的长诗 所以,假如囿人作一首第三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的五绝或者七绝基本都是沈约所说的:

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

所以题主担心被人笑话是有可能的。

从七言绝句来说近体绝句非常严格,只有四种诗体:

首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的: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只有第彡句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
首句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的:仄起仄收、平起仄收1、3句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2、4句七言绝句押韵规则

白脚囷韵脚的平仄一定相反。

七言的古体绝句非常少见我还没有见到第一句白脚和2、4句韵脚平仄相同的例子。

可能是七言绝句产生太晚上尾的理论影响太大。所以无论古体七绝和近体七绝几乎都遵循这个规则:

第三句不七言绝句押韵规则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白脚和韵脚平仄相反

诗词创作不可不知 “平仄”是什么意思?

观唐习律40 昔年亲友半凋零 学习窦叔向七律章法上的瞻前顾后

学习诗词不可不知 原来格律詩只有1种情况可以一三五不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言绝句押韵规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