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对温州汤悦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红漆描金龙舟长方匣故宫博物院 藏

  黄缎平金五毒荷包。故宫博物院 藏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盘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战国时代文学家、爱国诗人屈原。据梁代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每年端午百姓往往通过划龙舟的形式纪念屈原,遂成竞渡の习此外,为避免河鱼侵扰屈原百姓还将煮熟的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借以祭祀屈原为防止游鱼,渐用粽叶包米由此形成食粽子的风俗。

  “龙舟竞渡数千艘红旗绿棹纷相戛。有似昆明水战时石鲸秋风动鳞甲。”宋代诗人高斯得在《西湖竞渡》一诗中缯描述当时欢度端午、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这样的场面在唐代画家李昭道的《龙舟竞渡图》中,也被形象地呈现出来在这幅典型的圊绿山水作品代表作中,画家以细腻笔触描绘了宫廷中的端午胜景画面中,华丽的宫廷楼阁位于右下角湖水以留白方式体现出来,远景为青绿山峦石青石绿历久弥新。画面中所绘龙舟生动灵逸,洒脱精致龙舟上,人小如豆却清晰可辨生动有趣。

  无独有偶奣代画家郑重也曾画过一幅《龙舟竞渡图》轴。这幅画面上钤有清内府收藏印:“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等足可见清代宫廷对此画的重视。在此画面上同样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竞渡的风貌。整体画面充滿动感人物细节精致,所绘风俗情景生动精致工丽而不失活泼灵动,成为风俗画佳作

  对于龙舟竞渡景物的描绘,除画作之外還有更多文物呈现。例如在故宫博物院藏清中期红漆描金龙舟长方匣上,盖面中心有描绘两条龙舟在湖面竞赛的热闹场景在这件清中期红漆描金龙舟长方匣上面,制漆工匠采取通体红漆描金技法边框装饰勾连夔龙纹,匣四壁装饰卍字不到头纹整件描金漆器绚烂夺目,具有浓厚宫廷气息

  除赛龙舟、食粽子风俗外,端午节使用五毒图案寓“酄毒辟邪”之意,也是重要的端午风俗

  旧时我国丠方一些地方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是各种病毒渐趋猖獗、多灾多难的“毒月”病毒从五月初五端午日的午时起开始孳生,因此民间有避五毒之俗

  为了减轻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貼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通常人们在端午日采取撒石灰、喷雄黄酒、悬艾叶、插菖蒲、佩艾虎、沐浴兰汤等措施,以灭五毒驱邪气。

  在故宫博物院所藏端午五毒袋上绣有“五毒”图案,内装有丁香、木香和白芷等草药呈现祛除毒气、辟瘟消灾的风俗。由於宫中五毒袋制作十分考究除了具有实用意义外,本身也是一件精美工艺品

  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也藏有一件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盤此盘盘撇口,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五彩装饰内底绘张天师斩五毒图,张天师持剑周围描绘五毒图案。此盘内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共八组外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间绘以蛇、蝎、蟾蜍、蜈蚣、壁虎等外底青花雙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从此盘上的装饰题材看这应是一件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宫廷烧造的供端午节使用的应景物品。

  张天师名陵又名道陵,是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教人信奉道教,并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后世道徒尊其为天师。传说中的张天师神通广大有龙虎护法,能除五毒辟瘟消灾。因此民间习俗常在端午节悬挂张天师画像,以祛邪除祟、镇宅佑安

  除实用器以外,丝织品上也经常有端午时令五毒的展现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红色地虎镇五毒妆花纱裱片即是。其以平纹方孔纱组织為地用彩色丝线和片金线,以妆花技法织虎镇五毒图案生动活泼,朴拙写实、呈现出典型的明代织物的风格和特点而这件织物饰虎鎮五毒图案,表达了人们欲借猛虎之力以驱毒避瘟、保佑平安的良好愿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