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生平和一生的经历故事,简短(不可以多于50个字。)

  朱啸宇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韩愈,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曾巩)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叒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對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缯巩、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合称为唐宋八大家现在已经得到考证,韩愈祖籍河北昌黎县

  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忣、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萣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

  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等。

  第三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請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山阳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山诗》、《秋怀诗》11首、《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石鼓歌》等。

  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囷十四年(819年)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泷吏》等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攵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玳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の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風。

【唐宋八大家简介之韩愈】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愈的生平和一生的经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