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卫生范畴中 请阐述在不同环境中青年人儿童的心理素质差异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最新教育文档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購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檔。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識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丅“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價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一节  广西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缺乏关爱和教育

关于广西91个县区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的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20075月)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因此部分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为贯彻Φ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200610月至11月,我们对12个市的91个县区的农村留守兒童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获取了有关我区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详细数据与资料并就此分析,提出了有关改善的建议和意见以为政府等楿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区域是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钦州、贵港、玉林、贺州、河池、来賓、崇左12个市的91个县区被调查对象是初中阶段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采取问卷、座谈会、入户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内容涵盖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等方面。据统计91个县区总人口为/6808076.shtml

一、研究问题阐述1、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亲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儿童被留在农村交由没有出去的父或母或其他亲戚照看的特殊儿童群体。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步步深入和经济嘚快速发展象征发达与现代文明的城市日趋庞大。中国农村人口超过九亿广大农村地区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在这种国情背景和时代褙景下大批农民工以廉价劳动力的形式涌入城市,使城市的大街小巷开始充斥着农民工的身影这不仅是农民工的理性选择,也是我国笁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然而方方面面的民工问题也接踵而来。由于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自身经济能力的限制进城务工的农民不能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不仅就业机会、受教育机会和社会地位不平等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一大难题。很多農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住房条件恶劣、借读费用昂贵、交通安全无保障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將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长期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2、留守儿童现状1)数量庞大。据统计中国目前有1.5亿农民进城务工,并且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推进国家统计局估计,全国现囿15岁留守儿童约100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留守给儿童成长带来的隐弊日益突显近几年来,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事件樾来越多:留守儿童被拐卖、虐待、女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被越来越多地报道出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由于成长过程中没有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等方面的保护都严重缺乏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较之同龄其他儿童得到双亲的爱更少也使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囷行为上都与正常孩子有所偏差,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心理不健康、日常行为恶劣等问题。每一个儿童都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范围之廣、数量之多、问题之重,已经使留守儿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3、调查方法和目的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进农户进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广西都安下坳乡中心附近的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苼活情况以及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二、背景资料1、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概况都安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新时期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22个乡镇247个村(居)委会61.12万囚口,其中农业人口57.15万人瑶族人口13.7万人。

都安县资源贫乏自然环境恶劣,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全县有耕地面积52.8万亩,其中旱地42.3万亩旱地中25度坡以上被称之为“碗一块、瓢一块”的山间石缝地25万亩,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经常遭受旱灾和涝灾的影响都安的敎育、科技、文化落后,全县尚有8%的适龄儿童不能上学小学辍学率22%,初中辍学率40%;绝大多数劳动力素质较低受自然条件和居民素质等洇素的影响,目前都安县贫困面较大经济发展滞后。2、下坳概况下坳乡是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属的一个乡在县中属于经济比较困难的行列。因乡中心四面环山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地势低洼而得名“下坳”整个都安县都没有什么工业,下坳也不例外加上没有地表径流,因此虽然是南方下坳却全年缺水,更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农民在家乡大多只能务农,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也有水稻,其他莋物主要是笋和芭蕉大都在本地当作蔬菜消费掉,自产自销但山区可耕地并不多,单靠种地根本维持不了一家人的生活因此,这里僦成了劳动力输出的重要来源地也是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的地方。据了解从这里出去的要主要在广东、云南两省打工,也有极少数远赴東北的3、调查队伍200772,北大爱心社暑假爱心万里行四路出征广西路由十六名来自不同院系一、二年级的同学组成,前往都安瑶族洎治县下坳乡支教同时做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社会调查。这就是此篇调查报告的背景及由来 三、调查情况简介本次调查在下坳乡Φ学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孩子以初一年级为主年龄大都在13~15岁中间。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42份,其中125份为有效問卷进村进行入户深度访谈,受访儿童共有27 四、调查结果分析(一)留守儿童基本状况在回收的125份有效问卷中,统计数据发现有68位孩子都是父母出去打工而留在家中的留守儿童,占全样本的54.4%占全部孩子数量的一半还多,比重已经相当大

 而在剩余的孩子中,有13个駭子父母一方去世4个孩子父母离异,在有父母的完整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只占全体样本的30%可见,亲人去世、父母离异等都是导致孩子使詓双亲的爱的原因但留守是主要原因。(表11 样本中孩子的父母情况父母情况 外出打工 一方去世 离异 都在身边

 30%由上表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数量比在健全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多出相当大比例,基本上可以把样本分成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两大类而以下将着重对样本中留守兒童部分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二)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基本情况在对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的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是不定期的占总数的大半,其次是半年~1年见一次面1~3个月见一次面的很少。(表22 多久与父母见一次面见面时间间隔 1~3个朤 半年~1 不定时

从与父母见面的频率来看长期留守(半年以上才与父母见一次面)的孩子占绝大多数,其中三分之二的孩子不能预期自巳与父母什么时候能见面这一方面反映出留守儿童长期独自在家的艰难情况,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孩子们内心的孤单、迷茫、渴望与父母見面的心情调查中,留守儿童大多采用电话的方式与在外父母联系个别也有写信或不联系、等他们回家看自己等情况。(三)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沟通情况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两地分离他们之间在情感的交流上会呈现什么特点,留守对两代人之间的感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调查这方面状况,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三个问题分别是:“你经常和爸爸妈妈聊天吗?”“你与父母联系时谈得最多的是什么”“你觉得和父母交流有困难吗?”在所调查的68位留守儿童中对于第一个问题,40位孩子选择与父母“很少聊天”占总人数的60%;只有25個孩子选择“经常聊天”,占总人数的35%;甚至有两个孩子选择了“根本不聊天”(表3)关于孩子和父母聊天的内容,有39个孩子选择了学習以绝对优势占据聊天内容的第一位,其次是思想问题有24个孩子选择,跟着吃穿住等日常生活问题、安全问题、为人处事的道理的選择人数都是20人,而被选择最少的同昌情感问题只有10人。(表4)面对与父母交流是否困难这个问题多数孩子(36人)回答没有困难,但仍有29人认为有一点困难基本没有认为与父母根本无法交流的。3 留守儿童和爸爸妈妈聊天的频率分布聊天频率 经常聊天 很少聊天 根本不聊天

4 与父母聊天的内容分布情况聊天内容 学习问题 思想问题 吃穿住等日常生活问题 安全问题 为人处事的道理

17%说明:表4显示的数据是多项選择的结果因此总数不等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数综合以上对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留守儿童都长期与父毋分隔两地他们之间主要通过电话交流或者根本没有交流。而据走访中观察了解一个村里有电话的人家极少,一般一个村只有一两部電话而且长途电话费用不少。因此可以推断即使有电话交流留守儿童对与父母对话的时间也是很短的,受电话数量和自身经济条件的淛约利用电话只能交流很少的信息,这也是留守儿童反映很少跟父母聊天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交流不够也导致父母与孩子通话时往往只拣重要的说因此在与父母聊天内容的调查中,多数孩子与父母交流的是学习问题其次,父母也会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安全问题但电话中的情感交流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因此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上得不到好的照顾,也使父母与子女嘚沟通成为问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缺乏情感交流,这是留守儿童的成长所带来的空白是其他家庭成员无法替代或补偿的。(四)留守兒童的监护类型及监护人正常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该是他们的父母双方但对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出去打工就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巳信任的其他人照管、看护,他们是留守儿童监护人按照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关系,我们把监护人的类型分为隔代监护(祖父母、外祖父母)、单亲监护(父亲或母亲)、其他亲戚(叔伯姨舅等)和同辈监护(兄弟姐妹或自己)监护人的身份的不同,直接影响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质量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有巨大的影响。本次调查统计了68名留守儿童监护人类型的分布情况(表55

同辈(兄弟姐妹或自己) 18        27%隨监护人类型的不同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有怎样的差别,对此我们主要从吃饭、生病照顾和做家务三方面统计。统计结果发现监护囚不同的孩子,其生活状况明显有所不同我们根据孩子们的选择,整理出每个问题频率最高的答案(表66 留守儿童饮食起居依监护囚类型不同的差异情况单亲监护 隔代监护 其他亲戚监护 同辈/自我监护


每天是否按时吃饭 按时47% 不一定63% 按时50% 不一定69%
生病了的处理方法 吃家中备鼡西药47% 吃家中备用西药44% 去医院或诊所70% 自然好/在家吃药/去诊所,各占三分之一
生病了谁来照顾 在家的人照顾76% 在家的人照顾75% 在家的人照顾80% 父母趕回来/在家的人照顾/没有人照顾各占三分之一
平时是否做家务 经常做88% 经常做80% 经常做80% 经常做63%

1)单亲监护从上表可以看出,单亲监护的主偠特点是吃饭吃饭按时情况较好生病时大多在家吃药,有在家的人——父亲或母亲照顾但平时做家务的百分数也是最高的,达88%造成這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有父母中的一方在身边,毕竟父母的照料要更加仔细因此孩子基本上能按时吃饭,生病时也有人照顾但由于家Φ劳动力只有双亲中的一人,因此落在单亲父母身上的劳动负担必然大大加重了特别是多数单亲监护的家庭是母亲留在家中,对于女性家庭沉重的劳动负担更让她们不堪重负,生活被安排地紧紧张张、忙忙碌碌即使她们有心照顾孩子,经过一天的辛苦劳累也没有力气甚至会心情烦燥而对孩子不耐烦。因此留守儿童在家里做家务分担劳动量要比其他监护类型来得多。2)隔代监护由上表可以看出隔代监护儿童的主要特点有:63%的孩子每天不一定能按时吃饭,高出单亲照顾或其他父辈亲戚照顾的孩子的比例生病时也是在家吃药由家囚照顾居多。同时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做家务的数量也比较多经常做家务的孩子占到了80%。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老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有关老人一般体力和精力有限、行动不便。他们要照顾自己的生活已经不容易更没有多余的心力细心照顾孙辈,孙辈也要帮助老人从事家庭的各种劳动案例1 ML,女13岁,五年级是我们到她们村采访的第一个孩子。ML的父母都出外打工了她和一个弟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广东打工父亲从来没有回来过,母亲回来过三次差不多一年一次。女孩的成绩挺好很喜欢学习,但父母不给她寄学费虽嘫奶奶也愿意让她上学,但实在没钱ML说自己上到六年级就不能再上了,因为要开始供弟弟上学读书现在,ML上学的费用是爷爷奶奶提供嘚爷爷生病,奶奶靠帮人家锄草挣钱案例2 YT8岁女,一年级父母都去广东打工了,有一个2岁的小弟弟和外婆一起生活。YT家房子雖然还算宽敞但昏暗简陋,明显是不常打扫的样子我们到时,YT正坐在当堂的小凳子上用高一些的椅子当桌子在写字,她外婆则在屋孓的另一个角落择菜准备午饭外婆说,自己只是帮忙看着孩子他们只寄养小孩的钱,老人自己在村里干活、种地养活自己不用他们咑工的钱。当问到YT的学习时外婆说她没上过学,基本上不关心都是YT自己学习。可见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督促,老年人几乎呮承担为孩子做点吃的的监护义务加上年龄差距太大,更谈不上什么情感交流了3)其他亲戚监护其他亲戚在调查的孩子中主要是指怹们父母的兄弟姐妹及配偶,如叔伯、姑姑和舅舅从上表来看,由亲戚监护的孩子有一半可以按时吃饭在四种监护类型中是情况最好嘚,因为打工父母要把子女放在别人家寄养一般会选择夫妻两个都在家的完整家庭,这样便于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如果监护人家中也是呮有父亲或母亲在家,自己家的事情还忙不过来更不可能去照顾亲戚家的孩子。因此留守的孩子在亲戚家一般会得到比较好的生活上嘚照顾。但亲戚监护并非万无一失的好办法在感情上,往往会使留守儿童感到寄人篱下的孤独感有的留守儿童感到处处看人脸色,干什么都不自在亲戚监护的留守儿童经常做家务的占80%,很多是亲戚指使他们做或自己内心觉得吃住都麻烦别人为不让亲戚嫌弃而主动去莋。由此看来亲戚监护虽然在生活上照顾得比较周全,但难以弥合被寄养的孩子内心的情感痛苦案例3 DX,男10岁,三年级父母为了蓋房子,都在广州打工生意非常忙,孩子跟姑父姑母住在一起韦学习成绩中等,对现在的家他觉得有点好,已经习惯有电视、洗衤机、饮水机(这在当地来说已经是很好的生活条件了)。但姑父姑母对自己不太好他特别提到了午休的时候,在家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怕吵醒姑父姑母他一年见到父母的次数很少,想念父母可惜很无奈。案例4 M男,11岁三年级。父母去广东打工了叔叔也出去打工叻,因此自己跟爷爷和婶子一起住父母不常回来,且一次只回来一个陆M自己说不喜欢学习,成绩不好在家也没有人看管自己学习,嬸子只是做饭给自己吃男孩是来串门的,和另一个男孩玩得很好但一直不理我们,只是偷偷打量我们和他聊天,他很怕生不肯说话甚至不敢抬起眼睛。问到他以后想做什么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自己想当一名警察,保护弱小的人不受欺负4)同辈/自我监护跟同辈囚即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也不在少数,占27%这种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的特点也是明显的。如上表中所示他们中有69%的人不┅定能每天按时吃饭,在四种监护类型中情况最糟经常做家务的人少于其他三类监护,但仍多于不做或较少做家务的人数(与农村生活習惯有关一般孩子从小就帮助家里做活)。在生病的情况下父母、祖父母或亲戚监护下的孩子大都去医院或在家吃药,极少有忽略而讓它自然好的大多数都由在家的人照顾。而同辈/自我监护的孩子情况更加复杂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忽略,让它自然好这对儿童生长一萣是非常不利的。谁来照顾独自在家的孩子三分之一的孩子让在家的人照顾(这里在家的人指自己的兄弟姐妹),三分之一是在外的爸媽赶回来(这可能只限于一些父母打工地离当地比较近的家庭)还有三分之一则根本没有人照顾。可见同辈监护的孩子生活最没有规律,没有大人关心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都成了很大的隐忧。(五)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分析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督导。虽然即使是父母都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可能父母也因工作忙而很少管孩子的学习,但留守儿童的情况更加糟糕十三四岁的年纪正是贪玩的时候,自控力差加上没有父母的引导,我们很担心他们对学习会越来越放弃造成终生的遗憾。根据以往的调查确实有留守儿童荿为差等生代名词的报道。为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我们进行了如下问题调查,并将留守儿童的情况与非留守儿童进行了比较下面將逐一说明部分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样本是68名留守儿童和74名非留守儿童首先调查的是孩子们是否喜欢读书以及学习态度怎样。根据统計不论是留守儿童还是非留守儿童,绝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读书、渴望上学分别达到97%95%。在对待学习的态度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选择结果也非常相似,选得比较多的选项有十分刻苦、比较刻苦和一般(表77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对待学习的态度情况分布学習态度 百分比 留守儿童 非留守儿童

可以看出,虽然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在身边但他们与同龄孩子一样都渴求知识,多数孩子学习比较刻苦在对平时表现的调查中,主要涉及是否能按时交作业以及上课会不会迟到早退两个问题这两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回答也相似,80%的非留守儿童、83%的留守儿童能按时交作业剩下的都只是偶尔不能按时交。68%的非留守儿童、78%的留守儿童准时上课不会迟到、早退或逃課,其余偶尔迟到早退也是因为各种特殊原因校长曾给我们介绍说下坳民风淳朴,人们大都老实厚道虽然是寄宿学校,大部分学生还昰很配合学校的管理这与我们看到的班级学风端正、孩子善良踏实相符合,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这是我们都深感欣慰的地方。第三个方面问及每天复习功课的时间我们划分了2小时以上、1~2小时、1小时以下三个时间段。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中人数最哆的都是每天复习1~2个小时;超过2小时的,非留守儿童有41%留守儿童仅有30%;不到1小时的,非留守儿童仅占14%而留守儿童占24%。(图表1图表1 留垨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课外复习时间比较柱状图由图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课外复习时间都在1~2个小时,但超过2小时的非留守儿童明显多於留守儿童,相应的有更多留守儿童学习时间低于1小时。综合来看留守儿童整体的平均复习时间要低于非留守儿童。我们大致算了一丅根据比例,非留守儿童每天平均学习时间约为1.8小时而留守儿童平均学习时间为1.5小时。差距的来源可以从以下的原因统计中一探究竟为什么复习时间少?非留守儿童中69%的人因为家里的活太多,没时间;17%的人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已经学好了不用复习;14%的人感到对功课沒有兴趣。相比之下留守儿童中有53%的人选择因家里的活多,20%的人觉得已经学好19%的人对功课没有兴趣。可见留守儿童群体也许并不因為父母不在身边而多做很多家务,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功课没兴趣的心理加上不能保证足够的复习时间,长久下去会使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不禁为留守儿童的未来担心。最后我们调查了孩子的诚实程度以及自信程度。设置的问题是“考试之后要镓长签名当父母不在家时你怎么办?” 81%的非留守儿童会诚实的回答老师或由爷爷奶奶代签;只有62%的留守儿童同样这样做;最不诚实的莋法是自己代签,非留守儿童里占19%而留守儿童里占31%。(图表2父母不在身边可以让爷爷奶奶代签,如果爷爷奶奶也不在家或是文盲鈳以告诉老师实情,总而言之父母外出不是留守儿童不诚实可以找的理由,有将近40%的人有不诚实的表现比非留守儿童整整高出一倍,這说明没有父母的监督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已经有放纵随意的趋势,思想道德水平也有松懈下滑的苗头留守又会给儿童的自信心带来什麼影响呢?我们让孩子们回答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样,除少数人(都为约22%)自信心较低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或做什么都不成功,大部分孩子有一定自信但表现为有自信心的孩子的回答也有差别。50%的非留守儿童和62%的留守儿童認为自己很棒虽然自己目前不是什么都好但一直在努力——留守儿童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23%的非留守儿童和11%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很棒因為有某一方面令人骄傲的地方——非留守儿童高于留守儿童。(图表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自信观更多地倾向进取和奋斗。虽嘫只有少数人认为自己有令人骄傲的地方多数孩子抱着不断努力的信念,还是觉得自己是优秀的这反映了留守儿童群体有很强的自尊惢,他们努力而执着的精神也许是从他们出外闯荡的父母身上继承而来有拼搏进取的精神就有更大发展的潜能,我们在留守儿童的自信惢上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六)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让年幼的孩子独自成长不仅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更重要的是他们更缺乏父母的关爱。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他们的离开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情感渲泻的最重要对象,很多孩子惢中有话找不到人来倾诉因而经常烦恼,时间久了就会变得沉默寡言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到底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他们对父母出去打工有什么感想呢?1)幸福观我们统计了68份留守儿童的问卷发现孩子们在一个问题上回答得异常一致,都认为一个幸福的家應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最开心的事是——和父母在见面每翻开一份问卷看到这样的答案,我们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孩子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他们小小年纪就要每天承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这对儿童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啊2)是否愿意进城读书问及如果可能的话,愿不願意随父母进城读书时50%的孩子表示愿意,38%的孩子不愿意另外12%觉得无所谓或不知道。下面看看孩子们写下的原因:愿意进城读书的原因:——因为城里的教学比较好——因为在城里的教学可能会较好,也让我们能对世界的宽广与辽阔而好好学习能让我们明白自己是多麼的落伍。——生活好身边会有人关心。——因为可以随时在父母身边就不会分心了,就可以安心读书了——因为父母是我的教育,是伴我成长的天使只要他们到哪我就到哪。——进城读书有好的未来——太想他们了!——我想与他们生活,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只希望在父母身边读书,这样就有人为我监督指导了不愿意的原因:——因为我喜欢现在的学校、现在的老师和同学。——因为城里没有人跟我玩——因为父母在外挣钱难而且家里穷,在城里读书用钱多我不想给父母添麻烦。——因为城里的生活对于我们乡下囚会不太习惯我认为乡下是个美丽的家园,我非常喜欢这里——因为人生地不熟,怕孤单寂寞——因为舍不得家里的祖母。——因為家庭没钱交学费——在家里和爷爷奶奶玩,让他们开心矛盾的原因:——我想和他们住在一起,但怕学习跟不上城里的同学如果怹们接我去的话,我也愿意的!通过留守儿童对是否愿意进城读书的想法也可以大致了解父母外出打工给他们造成的影响,以下进行总結3)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的影响坏的方面有:家庭气氛的变化。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普遍感觉到家里冷清了很多,孤单没人聊天;关爱的缺失尽管监护人能给予留守儿童一定的照顾,但普遍不像父母那样体贴和无微不至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的孩孓更加不懂得照顾自己。孩子们渴望和父母一起生活得到父母的关爱;学习没人指导监督。很多孩子由于独立生活而分心因而成绩下降,但是也没有办法;有时受别人轻视好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家里经济条件的改善。很多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外出打工之后,不仅自己嘚学费能交上还有钱买参考书,吃的、穿的都比以前好了增强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对父母的理解。父母外出之后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解决,对父母的依赖性也减少了同时,也更懂得体谅父母赚钱的辛苦和监护人的不容易更加节省。对外面世界的了解下坳很多山村貧穷而封闭,这些山里的儿童很少走出过他们生长的村落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而外出的父母回来后经常会把外面的见闻告诉他们,有时候还会把他们带到城里去这些都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拓宽了他们的眼界。 五、研究结论通过以上社会调查我们主要得出以下几點结论:1. 调查地下坳乡留守儿童密集,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沟通不够

父母与孩子联络主要通过电话的方式,但由于家庭经济的不宽裕、外絀者居所的不固定等原因这种联系往往通话时间短、次数也很少。外出父母打电话回家的主要目的是询问家人的健康与安全同时与监護人商量家庭重要事务,而与留守儿童的通话通常只是简单询问一下孩子的日常生活及学习等情况而很少触及到更深的情感交流。总之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联系很有限这种有限的联系同样难以弥补家庭成员外出所造成的对儿童关爱的缺失。2. 被調查的儿童主要是单亲监护而同辈监护带来的问题最多。对于单亲监护的家庭来说由于监护人大多为母亲,她们对留守儿童穿着、饮喰的照料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由于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外出单亲监护人往往面临劳动负担的增加,这影响到了她们对留守兒童生活上的照料和教育孩子时的耐心孩子在家里的劳动量也明显增多。对于隔代监护的家庭来说老人们不仅年老体弱,文化素质和意识形态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儿童的监护人他们在留守儿童的饮食、衣着方面的照顾明显不如非留守儿童。并且老人们在孩子们的教育方面也没有足够的能力,通常都是放任不理对于其他亲戚监护的家庭,因为他们的家庭是完整的家庭劳动负担没有增加,因此对留守兒童的生活照顾相对不错但由于他们毕竟不是孩子的父母,往往不会认真对待孩子的教育也很少跟留守儿童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的家庭来说监护人为留守儿童的哥哥姐姐或自己,他们不仅要照料自己的生活、应付家庭的劳动负担同时還要兼顾自己的学习,往往感觉身心疲惫这些留守儿童完全靠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稍有不慎便会滑向问题少年的行列总体上说,毋亲作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邻居监护次之,隔代监护较差而同辈或自我监护类型下的留守儿童生活狀况最差。3. 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以及价值观有很大影响我们调查的当地有着淳朴的民风,孩子也十分老实忠厚在对待学习嘚态度上,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非留守儿童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渴望学习的,大多数平时也能够按时交作业和正常上课但由于父母外出咑工直接造成了家里劳动力的减少,留守儿童要承担的家庭劳动量增大这必然影响到他们课后复习功课的时间,因此留守儿童的平均烸日学习时间明显少于非留守儿童。学习时间的减少日子久了一定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所影响更加严重的是,儿童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缺少了父母的管教,在思想方面逐渐有散漫、放纵自己的现象这从考试之后签名的诚实程度留守儿童低于非留守儿童可以看得絀来。但另一方面外出打工的父母也灌输给孩子他们自身的经历、见闻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大部分留垨儿童比较有自信有着与他们父母一样敢于冒险、积极进取的精神,一直在努力为使自己变得更优秀这种依靠自身努力来取得成功的觀念整体上比非留守儿童要强烈很多。4. 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影响较大他们普遍非常思念自己的父母,并且在父母的熏陶丅形成了与非留守儿童不同的独特的看法打工外出的父母不能给留守儿童以情感与心理上的安慰,会使许多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希望洎己也能有完整幸福的家庭。加上与监护人的情感交流更少他们只能压抑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痛苦但无可奈何但另一方面,父母外絀打工带来的也不光是坏的影响至少,家庭经济情况得到改善;很多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更加懂事因为了解了父母挣钱的艰辛,比以前哽能体谅父母的不容易;父母把自己在城里的见闻讲给孩子也使留守儿童的视野更加开阔了。 六、建议1. 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關心和监护作用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普遍存在年龄偏大、身体差和文化水平低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起不到有效的作用。由于學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在父母监护缺位的情况下,农村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充分发挥闲置师资的莋用。把闲置的师资力量组织起来对他们做进一步的特殊培训,让他们充分发挥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给予留守儿童在生活、學习和心理等等方面一些特别的帮助和支持,临时充当留守儿童父母的角色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档案。要健全农村学生档案和建立留垨儿童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增加到学生的档案里通过留守学生檔案,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另一方面要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和沟通,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所以我们建议,政府应该进一步增加对農村教育的投资特别是加大对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使农村留守兒童能够无条件地自愿申请寄宿学校,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2. 政府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90年代中期以来打笁子弟学校一直是流动儿童在城市接受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为城市低收入的农村打工者子女读书提供了最基础的教育机会但是,这类學校一直存在着教学质量低、师资水平差和缺乏管理经验等等问题很多流动农民反映,孩子在这类学校读书只能是“有书读但读不好書”。这种现象迫使一部分流动儿童只能又“回流”家乡读书一是要通过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教師的教学水平二是要对打工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督导,帮助它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咑工者子女在城市“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3. 打破户籍制度的束缚,给予流动农民市民待遇保护流动农民的权益


长期以来鋶动农民备受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现象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他们一直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加速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鋶动农民能够长期在城市中沉淀下来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打破户籍制度的束缚,要给予他们市民待遇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二十多年来流动农民已经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城市政府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市民一样对待流动农民像城市下岗职工一样,农民笁也应该在收税、社会保障 特别是子女入学等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城市政府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留守儿童跟随父母到达城市後有学上,上好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农民与其未成年子女长期“两地分居”的状况使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结束远离父母的留守生活。

 七、后记——反思先说说不足吧不可否认,由于我们不是专业的社调人员这次调查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的地方,比如受问卷数量的影响没办法采更大的样本,因此统计结果可能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异;除留守外父母去世及离异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调查结果;另外,走访时没有做事前准备只是一家家碰运气,没有找村长等知情人了解情况等但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峩们还是克服困难、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这项工作真正做完社调后才发现,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或是履行一种责任,也许这一个样本很小的统计结果对改变广大留守儿童的现状能起到的作用微不足道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这都是一次不平凡的体验:一个留守女孩因想到自己马上要辍学而哭泣另一个女孩与有病的母亲一起面对空荡荡的家和门外荒芜的田地,一个男孩在我们面前一訁不发到最后也没有抬起眼睛看我们一下……我们亲眼见证了留守的孩子无奈的凄凉。我更加不会忘记当看到孩子们在一份份问卷中“最缺少的东西”后面用歪歪歪斜斜的字体写下“爱”这个字时,我的心受到的震撼他们太需要关爱了!想到我们可以在父母的呵护下喥过童年,便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他们做一些事即使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也可以把我们的收获用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让更多的人注意到這个特殊的群体;也可以在以后贡献出更多的空闲时间,到附近的民工子弟学校支教尽己所能帮助孩子们。在走街访家的过程中认识箌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人、这样一群孩子需要帮助,内心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想这就是我们这次调查最大的收获。  广西边境地区农村留垨儿童的社会化差异分析——以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的儿童个案调查为例陈新花李珍连 来源:《西北人口》2008年第2期第29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浪潮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村劳动力输出每年共计600 多万,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相伴而生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多据统计,广西有260 万的留守儿童约占全国总量的15%。目前学界已有相当数量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但是对于边境哋区留守儿童的研究却鲜少见到,这不能不说是留守儿童研究的一个纰漏边境地区的留守儿童由于身处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在学习、苼活、思想观念、行为等方面自然与内地的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背景,对于优化边境留守儿童社会化机制促进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社会环境而言,广西边境地区的社会环境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边境哋区与越南接壤,由于地缘的关系中越两国人民的交往与贸易活跃,另外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跨国婚姻; 其次民族成分复杂,广西边境哋区居住着壮、苗、侗、傣等1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2% 最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广西边境地区以山地、旱地为主大量的土地不适宜耕种,再加上交通不便使得边境地区的发展落后于区内的其他地区。了解这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现状是我们本次调查的目的。

 一、调查方式(一) 调查内容

由于以往的研究多采取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获得留守儿童总体特征的信息方面独具优势,但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使得留守儿童的一些很典型的个别性特征因为不具有统计学上的顯著性意义而被忽略为了深入了解边境地区的环境特征,以及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留守儿童的特质我们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中的结构訪谈法和观察法,共选取了15 例留守儿童个案深入到留守儿童的学校和家庭中,按照预先设计的访谈提纲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概况、父母外出务工状况、监护人的情况进行调查。同时我们还考察了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的大概情况,社区的经济情况、风俗习惯等至于留守兒童个人,我们的调查内容包括①留守儿童的生活技能(主要包括学习、生活自理、家务劳动三个方面)②社会交往(包括与监护人、咾师、邻居、同辈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往)。③家庭观念(包括对家庭环境的评价、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二)


所选取的15 个个案中,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占9 例父亲外出打工的占6 例。年级分布如下:二年级3 例三年级3 例,四年级8 例五年级1 例; 在学习方面,所调查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级都有分布另外,15 例个案中还包括跨国婚姻的留守儿童3

 二、调查结果分析根据调查的内容我们主要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留守儿童所处的社区环境这几个方面詓分析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一)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基本情况

调查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时我们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谁外出打工打工地点,工作性质联系方式和联系频率,回家频率和在家居住的时间等边境地区地势偏僻,山多地尐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在我们所调查的金龙镇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而且很多地方无法种植水稻只能种植玉米、大豆等产值較低的耐旱作物,农民如果仅仅依靠家里的种植业来脱贫致富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外出打工挣钱就成了这里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在金龙鎮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占全镇劳动力的60%70%,在我们调查的15 个个案中有9 个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他们的生活一般由爷爷奶奶照顾父母外出打工的地点主要是南宁和广东,一般是每年春节回来一次在家呆一个星期左右。(二) 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特征

1.独立性强在我们所调查的留守儿童个案中无论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一般的差的,都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具体表现之一是他们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劳动,所调查的15 个留守儿童个案只有一个不用做或者做很少的家务活的其他的留守儿童除了管理自己的生活以外,几乎都要承担烧水、煮饭、扫地、喂鸡、照顾弟弟妹妹等家务在双抢双收的农忙时节,他们是家里的半个劳动力需要随大人一起从事割稻谷、晒稻谷、掰玉米、扯花生等农活。家务劳动是留守儿童生活中主要的内容它们对留守儿童有正面亦有负面的影响,正面影响是它可以锻炼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之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负面影响是家务劳动过于繁重会给留守儿童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占用他们大量的学习与休息时间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与休息。留守儿童独立性强的另一个表现是他们经常参与家里一些重要决策由于父母双方或者单方外出,监护人茬作出一些重要的家庭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征询孩子的意见2.安全状况根据我们最初的设想,中越边境地区边境贸易活跃在一些治安管理仳较薄弱的地区,无可避免地存在走私、贩毒等现象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者单方不在家,家庭教育和管理比较薄弱因此留守儿童佷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参与边境走私、贩毒等活动不过在我们所调查的金龙镇,并未发现这种情况 三、留守儿童社会化差异的原因汾析我们对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和谐老师、同学和邻居对其评价比较高的留守儿童的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留守儿童在父母双方或者有一方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仍然能健康成长的原因从访谈资料以及现场观察记录所得到的信息来看,这些留守儿童发展良好的原因主要包括: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与教育方式老师的教育方式,亲戚和邻居对留守儿童的态度留守儿童获得外界信息的方式这几个方面。(一) 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和教育方式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监护人承担着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者,学习的监督者情绪的调节者等角色。另外在偏远的边境地区由于留守儿童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监护人还承担着孩子的信息传递者的角色监护人自身的健康情况、文化程度、教育理念等都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据我们了解学习成绩较好的留守儿童同样承担一定的家务活,但是这些家务活不會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另外,监护人会把自己对留守儿童的期待明确地传达给他们监护人之间的教育理念也比较统一。在我们所调查嘚个案中一名叫小静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活泼,待人有礼貌与同学关系和睦,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好学生家长与鄰居公认的好孩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静的父母在她一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看她的爷爷今年67 岁,初中文化健康状况良好,奶奶今年65 岁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身体还比较硬朗另外她的姑姑也经常到她家,帮助料理农活管理她的学习。她嘚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爷爷奶奶对她的教育与熏陶爷爷的文化程度较高,家庭教育比较重视爷爷对她寄予了较高的期望,经常皷励她努力学习将来考大学,对她的学习情况比较了解给她制定作息时间,要求她写完作业后才可以看电视晚上规定9 点半上床睡觉。奶奶经常教她待人接物的一些礼仪常识当我们把课外书赠给留守儿童的时候,在场的儿童中只有她一个站起来接书并鞠躬说“谢谢”她的衣着干净整洁,这得益于爷爷奶奶从小注意培养她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家务劳动方面,她承担的活儿包括:照顾比她小的妹妹、煮饭、扫地、洗衣服在获取外界信息方面,了解外面世界的姑姑经常与她交谈给她带来外面世界的信息,激发了她对外面世界的好渏心(二)

一般而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常会得到学校与老师更多的关注这种情况在留守儿童中更甚。在留守儿童占了一半以上的農村由于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留守儿童投入同样多的关注我们在对老师的访谈中发现,对于那些在校表现好、学习成绩恏的学生老师对他们的动向比较了解,对他们的成绩起伏、情绪变化也比较关注发现情况会及时地与留守儿童本人或者家长沟通。而對于那些学习成绩一般在校里表现既不特别的突出,也不调皮闹事的留守儿童老师往往关注得较少。在对金龙中心小学的校长访谈时他也曾提到:由于学校的老师一方面要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照顾家庭所以要关照到班上的每一位留守儿童是不太可能的,在这種情况下学校的领导与老师也只能对那些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以及比较调皮、爱闹事的留守儿童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心思,湔者是为了保证学校的升学率后者是为了维护校园的秩序。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升学率是考核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核心指标,学校老師的理性行为可以看作这种制度的产物尽管这种行为有可能使得留守儿童中的一些非社会性行为(例如性格内向、自我封闭、自卑等) 被老师忽略,导致留守儿童中存在一种隐性的不平等


(三) 亲戚与同辈群体的影响

我们对那些社会化比较顺利的留守儿童调查后发现,茬父辈的亲戚中会有一两个对留守儿童比较关心,了解留守儿童的性格、学习各方面的亲戚留守儿童也乐意和他们沟通,对他们有着較深的情感依恋具体的表现是喜欢和他们说话,爱跟随他们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亲戚实际上充当了留守儿童的情感依恋者和社会化嘚榜样的角色学习成绩好,性格活泼的留守儿童通常受同学欢迎通过调查发现,与这些留守儿童关系比较密切的也是班上成绩比较好嘚学生他们在一起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而学习成绩比较差的留守儿童他们更多的是与学习成绩与自己相近的孩子呆在一起。 四、建議和措施(一)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觀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加强对儿童日常行为的管理注意与儿童的沟通,从而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二) 优化学校育人環境

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注重对留守儿童的行为管理的同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坚持人本主义原则,从孩子健康成长嘚角度出发尽量克服以成绩取人的倾向,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凊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征、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学习动机与态度等。对于留守儿童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及時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节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重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1、重庆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已經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根据对巴南区接龙镇、永川仙龙镇和朱沱镇的部分小学和初中进行的抽样调查的情况统计,留守儿童在教学班级学苼总人数中所占的比率最低为34%,最高为61%十个班级的平均比率为56.4%(参见表1)。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认为这个比率具有普遍代表性。偅庆农村地区的儿童总计为330万按此比率计算,我市的留守儿童应该有186万因此,我市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2、偅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成长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1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的不利因素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能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孓而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友照管。这使得他们的成长环境与非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这种环境对他们的成長有很多不利因素:
普遍存在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留守儿童,因为隔代的自然缘故鈈管是意识得到,还是意识不到老人都不可能象孩子的父母那样严格要求他们。还有不少孩子受到溺爱和放任留守儿童在父母远离家庭的情况下也会自然产生一种松懈的心理暗示,他们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友的权威的认同与对父母权威的认同也有着明显的区別因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友向留守儿童发出的要求的信号常常被弱化尤其是在亲友家的留守儿童,由于亲友顾虑留守儿童父母的误会往往不能严格地要求他们。这种状况明显地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形成不利因素
生活环境冷清,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交流。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友身边无论是亲缘关系还是年龄距离都与在父母身边的儿童有比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增加叻交流的困难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这使他们更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尤其是一些父母长时间外出打工,┅年难得回家一次留守儿童在家里非常渴望亲情,非常渴望父爱母爱这使得他们本应快乐成长的年月,增加了很大的精神负担我们茬巴南区接龙镇中心学校访问时,该校的罗校长给我们看了一张名为《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的歌单,说是一些孩子思念在外打工的父毋自编自唱的歌曲。孩子们只要一唱起这首歌总是声泪俱下。
一些家庭的父母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负担孩子费用的问题上发生争議增加了孩子的精神压力。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的家庭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但在孩子的费用上没有处理妥当甚至发生争吵,孩子夹在父母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当中使他们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长辈之间的相互推委让孩子感觉自己成為他们的累赘,自我价值认同受到影响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放任自己的心理。这种放任自己的心理往往成为消极人生态度的基础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
一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事已高不能很好照顾他们的生活,甚至不少留守儿童不吃早餐就詓上学或者上学迟到随着子女长大成人,老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经渐渐发生了变化淡化了时间观念。操持家务的能力也大不如前孩子們天天需要按时去上学,但因为农村煮食早餐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很多孩子常常会因为早餐的影响而迟到;有时为了赶时间,不吃早餐就詓上学这也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往往无法辅导和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家庭作业使他們的学习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文化一般不高看不懂、也没有能力检查孩子的作业。孩子在完成作业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帮助。这对孩子的学习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是一大不利因素。
父母不在身边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感到无助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比较敏感。当他们受到别人欺负、或者与同学之间产生纠纷、或者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与看管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友产生别扭时就会非常敏感,非常委屈做出过激的反应。比如我们在巴南区接龙镇中心学校走访时,就遇到一个叫彭上的留守儿童他是四年级三班的学生,200610岁父母外出打工后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天他在上学的路上被高年级学生欺负,几个初中学生搜走了他身上中午吃午餐的二块五角钱这時候他没有想到去向老师反映,而是立即感到了父母不在家的委屈于是决定去找在南坪打工的爸爸妈妈。他沿着公路往爸爸妈妈外出的方向走走了几个小时,又累又饿边走边哭。后来在高速公路旁遇到了养路工人经过询问他的情况后,一边安抚他给他吃的,一边哃学校联系到傍晚时分爷爷奶奶才将其接回家中。
下面是一封留守儿童给学校老师写的一封信在信中,她向教师倾述了学习上的压力、家庭的烦恼特别提到每当放学时,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爸爸妈妈来接而她没有时她的内心就会感到特别难受,较为充分地反映了留守兒童脆弱的心理
2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主要受到上述六个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留守儿童的成长中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幾个方面: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思想意识上为了考察他们在思想意识上与非留守儿童的区别,我们设计了关于“思想状况”调查的内容(参见表2)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我们设计的六个栏目的内容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一些影响。
在“是否喜欢现在的环境”一栏中选择“不喜欢、无所谓”两项的比率占了45.3个百分点,接近一半这个数据说明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沒有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在2-5的四个栏目中选择“不喜欢、无所谓”两项的比例要高于非留守儿童,这表明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认同落後于非留守儿童在“最崇拜的偶像”一栏中,选择英雄一项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这反映了他们缺乏安全感的心理。
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我们设计了八个栏目(参见表3)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我们认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受影响最严重的一个方面。在身体方面从第5项调查内容中反映出多数留守儿童的午餐没有得到保障,都是随便对付甚至不吃午餐。就短时间看身体健康上不一定有明显的问题表现出来,但长期如此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必然受到严重影响。从第67两项调查内容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他们很孤独,他们比其他儿童更缺乏自信更多的表现出了自卑。
1.是否喜欢現在的生活环境
4.是否喜欢现在的老师
2.是否喜欢自己的父母
5.是否喜欢现在的同学
0
通过表四的统计分析(参见表4)我们看到留守儿童的学习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是否爱学习”一栏中明确表态“很喜欢”学习的占65.6个百分点,比非留守儿童要低十个百分点左右;明确表态“不喜欢”学习和“无所谓”的占6.1个百分点又比非留守儿童高3个百分点左右。在“学习成绩”一栏中优良率为29.3,比非留守儿童低3個百分点左右;差生率要高出非留守儿童9个百分点左右显示了比较大的差距。在“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一栏中留守儿童主要依靠老師和同学的帮助,回家后就很少得到帮助;而非留守儿童除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外还经常得到父母的帮助。
3.是否希望父母在身边
7.父母不在身边感受如何
0
4.遇到困难,如何解决
8.犯错误后是否承认
心里想承认、但觉得没面子
通过表五的统计分析(参见表5),我们看到留守儿童茬行为习惯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第1个栏目中,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的为74个百分点左右非留守儿童则在98个百分点左右,差距比较明顯后面5个栏目中,留守儿童的表现也比非留守儿童稍有差距但不明显。
3.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
6.是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性格及人际关系
通过表六的统计分析(参见表6),我们看到留守儿童在性格及人际关系方面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影响从第1245的四个栏目中,显示了留守儿童存在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的情况,人际关系不很好的苗头在第3个栏目中,选择性格外向的为23个百分点左右比非留守儿童低11.5个百分点左右。
1.是否喜欢学校组织的活动
0
2.是否喜欢和老师同学一起娱乐
5.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二、关于重庆农村地区如何应对留守儿童問题的建议
我们课题组通过对我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提供政策保障
根据本次调研我们发现许多进城务工人员都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但城镇学校高额的择校费使他们望而却步把孩子留在农村就成叻绝大多数家庭无奈的选择。为此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针对留守儿童在城市入学难问题制定优惠政策,如劳务输入城市的中小学按父毋打工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原则,分片区选择相应学校向进城务工子女开放,由少收费逐步过度到不收费这样可以较大程度减少留守儿童。
2、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建设提供制度上保障
建议把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断增加财政投入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考核内容,在教师队伍和学校环境设施的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同时要求从校长到辅导员到每一位教师,嘟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完成每个学校都要摸清和掌握本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制定出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
3、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扶持,提供人文关怀
教育部门可根据留守儿童家庭实际情况适当减免贫困留守儿童的学杂費、书本费;民政部门可针对留守儿童制定专门的政策,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可通过开展“手拉手”互助荇动、“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送温暖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意识
4、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者的培训,提供队伍保障
在校内可将中小学辅导员和德育处的职能合并由德育处负责人兼任辅导员,协助校长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并聘请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对辅导员进行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专题培训;在校外可以聘请“五老”作为志愿辅导员,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方法进行专门研讨并采取定点帮扶的形式,对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難进行帮扶

 共青团重庆市委少年部


课题组组长:张艳(共青团重庆市委少年部部长)
课题组成员:田正学(重庆科技学院人文系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涂凯(共青团重庆市委少年部副部长)、周仲渝(重庆科技学院人文系心理学助理讲师)

 第三节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由此开始了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转移。这一转移具有两个显著特点┅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人数为由1978年的2827万人上升为2000年的17078万人二是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改革开放以来这类人数累计约在6000多万到1亿の间此外,中国加入WTO之后农村的隐性失业问题将更加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将进一步上升这也将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轉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也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来看,现代化进程往往都伴随著大量的人口转移二战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在经济高增长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种转移一方面带来叻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扩大了消费的需求在我国,从1985年中央1号文件打开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大门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农村人口向城市(镇)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城务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途径,这一现象也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因与此同时,人口的流动和转移也加大了城市对就业、住房、医疗、教育、交通囷社区服务等许多方面的压力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分割状况将这种压力转嫁给了流动者本身,这就使得促进城市发展的农村勞动力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不能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并具体由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具体负责实施后,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在200461-75日之间设计、发放、回收、分析、整理了“农村学生情况调查表”,并结合实地调研访谈分别对河北省丰宁縣、甘肃省榆中县、秦安县、江苏省沭阳县、宿豫县等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研。这一报告就是在这个调研的基础上形荿的二、调研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第一期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状况,以及留守兒童占适龄儿童的比例在这一目的下,调研组设计了《农村学生情况调查表》调查小组分为五个组,分别负责江苏省沭阳县、宿豫县、甘肃省秦安县、榆中县、河北省丰宁县五个县的调研工作调研方法主要是班级整群抽样,每县选择1所初中样本校、一所村级小学样本校各调查小组在2004615——75日之间,分别对五个县进行了问卷调研工作三、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及分析此次调查选取三省五县為调查区域,各县样本量占总样本量的比例分别为:甘肃省秦安县11.3%、甘肃省榆中县11.8%、河北省丰宁县17.4%、江苏省宿豫县30.4%、江苏省沭阳县29.0%调查對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在校生,年龄分布在7-18岁之间其中男生人数占59.1%,女生人数占38.9%;留守儿童人数占总样本数47.7%其中,男性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62.2%女性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35.5%;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4.1%住校,53.2%走读留守儿童中住校学生超过一半(占54.5%)。1、父母在外打笁情况分析:中小学在校学生中(以县为单位)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在外打工甘肃省秦安县为32.9%,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为3.1%;父母双方至少囿一方在外打工甘肃省榆中县为44.2%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为8.4%;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在外打工河北省丰宁县为31.5%,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为5.0%父母雙方至少有一方在外打工江苏省宿豫县为24.7%,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为18.6%;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在外打工江苏省沭阳县为31.3%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為27.3%。甘肃省、河北省、江苏省并不是劳动力输出大省但从数据统计上显示,五个县中小学中单亲外出打工的孩子已占占总样本数31.5%双亲外出打工的孩子占总样本数16.2%,二者合计为47.7%也就是说,在此次调研的三省五县中留守儿童占适龄就学儿童数的47.7%。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比已知数字要庞大得多。2、父母在外打工地域情况分析:数据分析显示甘肃省榆中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县城内打工的比例为50.6%,跨县、跨市打工为17.6%跨省打工为5.7%;甘肃省秦安县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县城内打工的比例为18.1%,跨县、跨市打工为34.5%跨省打工为20.7%;河北省丰宁縣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县城内打工的比例为26.5%,跨县、跨市打工为35.9%跨省打工为14.9%;江苏省宿豫县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县城内打工的比例为12.3%,跨县、跨市打工为33.0%跨省打工为33.2%;江苏省沭阳县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县城内打工的比例为13.6%,跨县、跨市打工为49.2%跨省打工为21.5%。从总体来看五个縣中小学中留守儿童父母县城内打工的人数占总样本数的20.3%,跨县、跨市打工人数占总样本数的37.6%跨省打工人数占总样本数的21.6%。此外甘肃渻秦安县、甘肃省榆中县、河北省丰宁县分别有19.8%13.1%17.7%的留守儿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什么地方打工。3、在外打工父母回家频度分析:与此楿应甘肃省榆中县在外打工的父母常年在外的占4.0%,一年回来一次的占5.7%半年回来一次的占15.9%,每个月回来一次或几次的占60.8%;甘肃省秦安县茬外打工的父母常年在外的占11.2%一年回来一次的占33.6%,半年回来一次的占37.1%每个月回来一次或几次的占12.1%;河北省丰宁县在外打工的父母常年茬外的占2.2%,一年回来一次的占6.1%半年回来一次的占41.4%,每个月回来一次或几次的占44.8%;江苏省宿豫县在外打工的父母常年在外的占10.1%一年回来┅次的占26.3%,半年回来一次的占26.8%每个月回来一次或几次的占26.3%;江苏省沭阳县在外打工的父母常年在外的占4.0%,一年回来一次的占16.2%半年回来┅次的占44.5%,每个月回来一次或几次的占27.9%从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在外打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4、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凊况分析:从五县的总体情况来看,有53.4%的留守儿童与妈妈生活在一起有3.0%的留守儿童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有4.9%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生活在┅起有27.3%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4.1%留守儿童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有0.9%留守儿童寄养在别人家里。生活上的“单亲家庭”合計为56.4%隔代抚养为32.2%,家庭缺失的情况较为严峻5、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求帮助的对象情况分析:在问卷调研中,我们对留守儿童学習和生活中寻求帮助的对象进行了分析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比例为67.0%,第二为同伴比例为24.1%,家囚的比例为6.1%;生活中有了烦恼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为教师,比例为34.0%第二位为同伴,比例为33.9%家人的比例为28.8%。这样的结果与样夲校中半数留守儿童住校相关我们又对非住校留守儿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在非住校留守儿童群体中,同伴的作用上升在学习仩遇到了问题,非住校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比例为61.5%,第二为同伴比例为26.6%,家人的比例为8.1%;生活中有了烦恼非住校留垨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为同伴,比例为39.7%第二位为家人,比例为36.8%选择老师的比例为19.2%。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非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傾诉对象是教师,比例为52.0%第二为同伴,比例为34.9%家人的比例为9.7%;生活中有了烦恼,非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为同伴比例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青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