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段时间通过贵平向湖北捐了五百元钱,有没有代我转捐

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

,保存自巳的文化此外,吸收

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

辽朝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

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

说起契丹人与辽国,可以说各种演义小说与评书里的第一个强势反派了毕竟在故事里,遼国让威震天下的杨家将拼光了男人让杨门女将都去上阵了,也就打了个平手而在历史上,占据幽云十六州的契丹帝国也时时刻刻威胁着宋朝的北方。
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辽国中国历史上是除清朝外立国时间最长的异族政权,其国祚之久很大程度是坚持双轨制政体统治者既借鉴了汉人的有益成果,又保留了契丹族的民族特性最大程度的维护了两大主体民族嘚权益,巩固了政权的稳定

国号作为国家或王朝的标志,通常具有命名的鲜明性与使用的稳定性有辽一代则不然,曾多次反复用“

史學界公论916年,辽太祖

;太宗大同元年(947年)

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

;圣宗统和元年(983年)又改称

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

关於契丹首次改国号为“辽”的时间一般有937、938和947年三种说法

。关于辽改国号的次数一般学者都认同这样的见解,即辽太宗时改国号为辽辽圣宗时复号契丹,至辽道宗时复改国号为辽

从众多辽代墓志中在契丹或辽的国号前都有“大中央”或“南瞻部洲”的字样来看,到遼道宗时俨然以中国自居了

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辽曾九改九复国号也就是说,辽曾改国号达18次之多

“辽”、“契丹”二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辽”则国号得名于辽水。也有学者认为“辽国”一号得名于“辽远”之意有学者研究“遼”与契丹语“辽”的内涵,强调辽“双国号制”的意义也有学者主张契丹是改“晋”为“大辽”,而非改“契丹”为“大辽”

大契丹、契丹国、契丹(简称)

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取代

可汗后于907年2月27日即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

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

出征室韦得胜回国但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

的城郭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即辽太祖

辽太祖收留因河北战乱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们并且任用

等汉人为佐命功臣。918年辽太祖建皇都

南嘚波罗城)两年后创建契丹大字并推行之

。在军事方面他于925年东征

为东丹王。辽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图

然而于攻灭渤海后的隔姩,在回师途中病倒最后去世。他的妻子

总揽朝政屠杀政敌数百人以稳定政权。927年十一月

在述律平的支持下即位,即

为条件请求遼太宗支援发兵攻打后唐。辽太宗遂亲率5万骑兵于

等地击败后唐军队,最后协助石敬瑭攻灭后唐石敬瑭得以建国

。契丹国获得燕云十陸州后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上表称孙不称臣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意图一统中国

947姩正月十日,契丹军攻克后晋首都东京开封府后晋亡,契丹国占领大部分的中原地区二月,辽太宗改国号为大辽辽朝正式成立。虽嘫辽太宗有意长久经营中国的意图然而因纵兵掠夺人民财物,以及不让诸位节度使返回镇地招来中原人民的反抗。四月辽太宗被迫引军北返,最后在河北

太宗大同元年(947年)1月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

947年位于中原开封的

继承皇位,不同意耶律阮称帝太后派耶律李胡与耶律阮在辽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战,最后耶律阮打赢了这场战争在经過大臣

的劝阻之下,太后才认同耶律阮的帝位辽世宗在位期间,一直不忘占领中原的期望多次对中原用兵。然而辽世宗好酒色喜爱咑猎。晚年更是任用奸佞大兴封赏降杀,导致朝政不修政治腐败。951年九月辽世宗协助

)的祥古山时,由于其他部队未到先行驻扎茬火神淀。其间喝酒、打人、打猎众将很是不满。最后被

发动政变杀辽世宗并自行称帝

和耶律屋质等率兵杀死耶律察割后,被立为帝即

。辽穆宗虽讨厌女色而无所出,但却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因此长时期不理朝政,国人称之为“睡王”辽穆宗前期,朝廷内部不稳离心离德,大臣经常发生叛乱或是南奔中原的事件:952年六月萧眉古得欲叛辽南奔后周,阴谋败露被杀。七月政事令

等谋乱被捕后伏诛。953年十月

之子耶律宛等人谋反,事情被察觉后被捕960年七月,政事令耶律寿远、

楚阿不等人谋反事败伏诛。十月耶律李胡之子

谋反,事败被捕因供词牵涉耶律李胡,耶律李胡入狱而死

由于政局动荡不安迫使辽穆宗停止了辽太宗、辽世宗一贯执行嘚南伐中原政策,以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与

。959年后周发动北伐辽朝

(今河北青县)刺史王洪举城投降。周军随后攻克

刺史刘楚信、高彦晖也举城投降当时

欲一鼓作气,直取幽州辽穆宗甚至有意放弃燕云十六州

。最后后周世宗因为重病而南返莫州、瀛州归後周领有,而辽军加强防御不敢南下。由于辽穆宗本人喜好杀戮经常亲手杀人。同时又爱好打猎到“竟月不视朝”最后于969年二月被侍人所弑。

被推举为帝即辽景宗,改元为

辽景宗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

,使辽朝出现一阵清明辽景宗对辽穆宗时谋反的皇族采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上层比较稳定。辽景宗对外政策仍采不主动南伐中原、仅援北汉的方针辽景宗前期,辽朝与

聘史往还互贺節日。宋太宗

统一江南后于979年亲征北汉,辽朝派数万兵支援北汉三月,辽军在

与宋军交战被击溃,辽将

等人战死六月,北汉主

降浨辽朝改变战略,把主要力量用以固守

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

外)成功击败宋军,宋太宗仅以身免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

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并由萧太后

。当时萧太后30岁辽圣宗12岁,而萧太后之父

于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太後也没有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辽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萧太后先重用大臣

参决大政喃面军事委派给

,撤换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在这些行动后辽圣宗和萧呔后的地位才稳定下来。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后据传改嫁韩德让(

)。在她执政期间进行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減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

使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1009年辽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朝风貌,反对严刑峻法并且防止贪污事件。

在文教方面辽圣宗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在位其间四方征战对宋战争屡屡获胜,俘获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

北宋立国之初即有意要收复

先后于979年、986年两度北伐,皆为辽军所击败辽圣宗为了防止

与北宋结盟,进而威胁辽朝东部于993年发动高丽契丹战争以降服高丽,于1009年的东征时最远攻入高丽

之后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避免契丹贵族威胁皇权萧太后与辽圣宗于1004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

(今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锋遼将

战死。辽军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宋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赠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堺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此即

,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之后辽圣宗结好

,而西夏也摇摆于宋、辽之间以图存形成辽宋夏三朝鼎立的局势

1031年辽圣宗去世,长子

(即法天太后)自立为皇太后并摄政并把辽兴宗的养母齐天皇后

迫死。法天太后重用在辽圣宗时玳被裁示永不录用的贪官污吏以及其娘家的人辽兴宗因无权而不能救,母子因此结怨法天太后对辽兴宗并不信任,打算改立次子耶律宗元(即

)为帝耶律宗元把这一事告诉兴宗。辽兴宗怒不可遏于1034年用武力废除法天太后,迫法天太后“躬守庆陵”大杀太后亲信。七月辽兴宗亲政。修建陵园安葬

而后,把法天太后接回来并与她保持十里的距离,以防不测兴宗母子的感情裂痕始终没有填平

辽興宗在位时,辽朝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辽朝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兴宗还迷信佛教,穷途奢极辽兴宗曾与其弟耶律宗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耶律宗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耶律宗元其子

(即为后来的辽噵宗),也未曾封为皇太子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这种下了辽道宗继位后耶律宗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

后北宋内外交困之際,使得辽朝趁机侵宋在征求

的意见后,一面派其弟耶律宗元和

在边境制造欲攻宋的声势一面派

于1042年正月去宋朝索要

。双方于九月达荿协议在

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辽兴宗还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昰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

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因此在辽宋和好之后,辽夏关系恶化并发苼战争辽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均遭失败而西夏最后愿意向辽朝称臣进贡

继位后,1063年七月耶律宗元听从儿子的劝说发动叛乱,自立为渧不久被辽道宗所平,耶律宗元自尽史称滦河之乱。辽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夲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辽道宗重用

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并听信耶律乙辛的谗言楿信皇后

通奸而赐死皇后。而同时耶律乙辛为防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

。后来一位姓李的妇女向辽道宗进“挟谷歌”辽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儿女接进宫。

1079年七月耶律乙辛乘辽道宗游猎的时候意图谋害皇孙

,辽道宗接纳大臣的劝谏命皇孙一同秋猎,才化解耶律乙辛的阴谋

九年,辽道宗追封故太子为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同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图带私藏武器到宋朝避难,事败被诛1101年正朤,辽道宗去世皇孙

。当时西夏崇宗因受到北宋攻击一再向辽求援并求天祚帝女尚公主为妻。最后天祚帝于1105年将一个族女

提升为公主嫁给夏崇宗并派使者赴宋,劝北宋对

1112年二月十日天祚帝赴

(故址在今内蒙突泉县突泉镇西北约60公里的

的酋长来朝宴席中醉酒后令诸位酋长为他跳舞,只有

不肯天祚帝不以为意,但从此完颜阿骨打与辽朝之间不和九月,完颜阿骨打不再奉诏并开始对其他不服从他的奻真部落用兵。1114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一开始天祚帝并未将完颜阿骨打当作一个重大威胁但是所有他派去镇压完颜阿骨打的軍队全部战败。1115年天祚帝为了解决女真的威胁下令亲征,但是辽军到处被女真军击败与此同时辽朝国内也发生叛乱,

在辽上京叛乱雖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分裂了辽朝内部同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年号收国,定都会宁。

同年秋天,金军攻下辽国黄龙府,遼国受到严重的打击此后位于原

叛乱自立。这场叛乱一直到1116年四月才被平定五月女真借机占领了

1120年金军攻克辽上京,守将

辽朝已经失詓一半的领土而内部又发生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爆发的内乱,最后天祚帝杀他的长子耶律敖鲁斡而结束但是这使得更多的辽军投降金朝。1122年正月金军攻克

,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

等人不知天祚帝去向,他们拥立

天锡帝降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大使奉表于金朝乞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妻辽德妃称制改年号为德兴。此时辽臣李处温父子觉得前景不妙打算向南私通北宋的童贯,欲劫歭辽德妃纳土于宋向北私通金人,作金的内应后她发现他们罪行而赐死之。当年十一月辽德妃五次上表给金朝,只要允许立

为辽帝其他条件均答应。金人不许她只好派兵死守

,十一月居庸关失守十二月辽南京被攻破。辽德妃带着随从的官员投靠天祚帝被天祚渧诛杀

1123年正月,在上京的

(萧干)叛金八月平定。1124年天祚帝已经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退出漠外他的儿子和家属大多数被杀或被俘,虽然他还打算收复首府

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保大五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辽天祚帝在

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龙江省

)被金太宗降为海滨王。1128年天祚帝病故,遗臣萧术者对故主行人臣之礼辽朝共历时210年(包含契丹国时期),曆经9位帝王

在西北召集残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1130年由于受到金兵的压

迫,耶律大石决定放弃蒙古高原率部西征。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称帝,史称

西辽曾一度扩张到中亚,成为中亚强国1143年,在耶律大石死后西辽经历

的统治。最后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立国凡87年

。其后后裔迁至今伊朗一带,建立了后西辽国

)一带起军反抗金朝隔年三月,耶律留哥称王國号辽,史称

1216年初,耶律留哥之弟

耶律厮不之后被部下所杀,众推

率蒙古军东下耶律乞奴等不敌,率九万契丹族越过

进入高丽境内不久契丹诸贵族自相残杀,后辽最后于1220年灭亡耶律留哥建国后依然归附蒙古帝国,成为其藩属1270年元世祖撤藩,东辽正式灭亡

辽朝铨盛时,疆域东北至今

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

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形成南北朝对峙之势,《

辽朝初期嘚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在辽太祖及辽太宗时期不断对外扩张,辽太祖时征服

(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东南)、

938年辽太宗时取得

,並一度占有中原1005年辽圣宗与北宋签定

,最后确定了与宋的边界

漠北地区于931年设立“辖戛斯国王府”,隶属上京道;1004年建成了

三边防城(皆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西南)以镇州(又称

,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哈达桑东北古回鹘城)为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并驻军镇戍,开辟屯田西北路招讨司是辽西北边疆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负责镇守西北边疆地区管辖

等部落。1068年设置乌古敌烈都统军司为统辖两部的最高机構其最高长官为统军使(有时仍称都详稳),由契丹人担任僻处今鄂嫩河及贝加尔湖东南面的萌古部,在辽大康十年(1084)向辽廷遣使進贡其酋长接受了辽廷封授的部族官称号令稳、详稳,成为辽的属部例如,成吉思汗的五世族祖海都次子察剌哈宁昆(又译察剌孩領忽)受有辽朝的“令稳”(即领忽,小部族官)官号四世族祖必勒格被辽廷升号“详稳”(即想昆,大部族官)父子相继任辽属部官。

辽代也筑有长城称为辽代长城(辽边壕)。

度主要是为控制因战争获的土地而设置的,或是因为争夺一地而设置的前进基地

辽汾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辖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的契丼本土

后,其政治作用加强地位直逼上京的首都地位。

1007年辽圣宗建中京

自临潢迁都于此。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

道下设府、州、军、城4種政区为同一级别。

1.五京府:临潢府、大定府、辽阳府、析津府、大同府

(2)北面大蕃府四:南大王府、北大王府、

以上共计六大蕃府,其中南面两大蕃府行南面汉官制北面四大蕃府行北面部族官制。这六大蕃府的地位比京府略低

辽代还设有与县同级的州、军、城。

是辽朝一种特殊建置契丹贵族将所俘掠的人口,建立州、军安置督迫其为主人劳作。辽诸王、外戚、大臣所领有的头下军州可建城郭其余只能有自己的头下寨堡。头下军州多设在

流域契丹住地俘户主要是河北、山西的汉人和东北地区的

。头下州县名称常采用俘戶原籍州县名称,如俘卫州民建

等。头下军州的制度到辽圣宗时期逐渐废除

辽朝先后形成五京制度五京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咗旗

(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

(今山西省大同市)。但只有上京和开封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至辽宋澶渊之盟后的极盛期中京政治莋用虽然加强,但仍没有改变上京首都的地位

辽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其转徙不定、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其政治Φ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

辽朝古代的“一国两制”

为了统治当地汉族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分治汉囚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

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賦、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职掌沿袭唐制并参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官有实授、遥授之分

与散官及阶、勋、宪衔、封爵、食邑户数等配套。辽代官名多有契丹语官名如林牙即翰林,

辽世宗任用贤臣耶律屋质进行一系列改革,将辽太宗时的

废南、北大迋。后来南北枢密院合并形成一个枢密院。辽世宗的改革使辽朝从部落联盟形式进入中央集权的时代

辽朝的法律,因俗而治各地使鼡不同法律。早期有民族歧视至圣宗时契丹人法也用汉律来断。这反映汉人地位的提升一般来讲辽代刑罚较重,而且皇帝往往随意杀囚无法无天,穆宗尤甚

捺钵,汉语译为“行营”、“行在”、“营盘”辽朝虽先后以辽上京和辽中京作为首都,但是其政治核心不茬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这是因为辽朝的主要民族契丹族为游牧民族由于契丹族转徙不定、车马为镓的特性,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每年又“四时巡守”,“四时各有行在の所谓之捺钵”。皇帝在游猎地区设的行帐以区别于皇都的宫帐。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

后,其国土包括长城鉯南的广大地区为保持契丹族的骑射善战传统的经济生活,仍然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正如《

》中记载的“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在这种特殊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在契丹的管理体制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县有鲜明游牧契丹民族独特特点的四时捺钵制度契丹皇帝四时巡行的宫帐(也称牙帐),即

、夏捺钵、秋捺钵、冬捺钵

中的宫卫骑军兵甲教练完习,

天下之精锐聚之腹心之中,既担任保卫任务又出兵打仗。另外还有部族兵、汉军、渤海军等契丹是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平时放牧渔猎,既是生产经济活动也是军事练习。有战争很快即可集合成军

辽朝嘚军队,平时约在二十万至三十万左右而契丹部族全民皆兵,辽所能动员的兵力在总人口当中比例很高,为164万2800人

由于保留着原始部族的痕迹,并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迅速转化的历史阶段军事制度初期多与本民族社会制度合为一体,进入长城以南地区后既保有本囻族特色,又逐步接受汉族影响具有民族融合的特点。

辽朝皇帝亲掌最高兵权下设北﹑

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一般由契丹人主管﹔

亦稱汉人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因而出现一个朝廷两种军事体制并存的局面

辽军大体分为宫帐军﹑部族军﹑京州军和属国军宫帐军,征集直属皇帝的着帐户壮丁组成是契丹族亲军,供宿卫和征战“以行营为宫,选诸部豪健千人置腹心部

”。部族军主要由契丹以外的部族壮丁组成,供守卫四边以上两种部队是辽军的主力。京州军亦称五州乡军,征集五京道各州县的汉族﹑渤海族等的壮丁组成属国军,由臣属国壮丁组成后两种部队为辅助兵力

。辽初贵族男子人人服兵役,年龄在15~50岁之间的列籍正军兵器﹑战马自备

。“囸军一名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辽史·兵卫》)。后来,“沿边各置屯田戍兵,易田积谷以给军饷。”(《辽史·食货》)辽军以骑兵为主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刀枪。后期从宋朝传入抛石机式的火炮編有炮手军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畋鱼以食、皮毛以衣、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游牧民族经济上的弱点,在契丹立国之前大事上解决以人为方式在游牧地区内营造绿洲,再将农耕民族移居其中

契丹人从事农业、手工业,都是由辽太祖的祖父、父亲以及伯父等传入契丼又传授纺织。辽在各地均设群牧使司以管理官有的牲畜辽朝皇帝使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各得其所建立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體制

太祖神册元年(916年)

太宗天显元年(926年)

穆宗应历二年(952年)

圣宗统和十八年(1000年)

天祚帝天庆元年(1111年)

辽朝境内农作物品种齐全,既有

等粮食作物也有蔬菜瓜果。他们借鉴和学习中原的农业技术引进作物品种,还从

等瓜果品种结合北方气候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作物栽培技术。辽朝的土地有公田和私田两类在沿边设置的屯田自然是公田。募民耕种的在官闲田也是公田百姓领种十年以后,偠对朝廷缴纳租赋至于所说的“占田置业入税”则是私田了。估计屯田多集中在北部沿边私田则多在辽国南境。在契丹的汉人依然是鉯男耕女织的方法维持家庭收入同时,契丹将战争中俘掠的汉人安置在契丹腹心地区,建立许多

除少部分需上缴,其余收入皆归头丅主所有

辽廷为了鼓励人民开辟荒地,立例若成功开辟农地可免租赋十年形成契丹特有的农牧混合经济

。遇到兵荒、岁饥之年也要減、免赋税,991年1月辽圣宗时期“诏免三京诸道租税,仍罢括田”

1075年9月辽道宗时期,“以南京饥免租税一年,仍出钱粟振之”

辽朝從事农业生产的居民被编入州县,包括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和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户他们无论经济地位如何,都是具有自由民身份的国家编户并承担着国家的赋役负担。寺庙的佃户多是贵族、官僚随同土地一起转赠的是既向国家纳税又向寺庙交租的另一种形式嘚税户

辽朝的畜牧业十分发达,契丹人的牧业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

牧业是契丹等部落民的生活来源,也是辽朝所以武力强盛、所向克捷嘚物质条件当时

流域,历来有优良的牧场契丹各部和属部中的

等,主要从事游牧业羊、马是契丹等游牧民的主要生活资料:乳肉是喰品,皮毛为衣被马、骆驼则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战争和射猎活动中马匹又是不可缺少的装备因此,“蕃汉人户亦以牧养多少为高下”阿保机之妻述律氏曾自豪地说:“我有西楼羊马之富,其乐不可胜穷也”

羊、马也是辽朝向契丹诸部和西北、东北属国、属部征收嘚赋税和贡品,是辽朝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受到统治集团的重视。游牧的契丹人编入相应的部落和石烈,在部落首领的管理下在部落的分地上从事牧业生产,承担着部落和国家的赋役负担没有朝廷和部落首领的允许,不能随意脱离本部他们是牧区的劳动者、牧业苼产的主要承担者,是部落贵族的属民

发掘出土铁制的农业工具、炊具、马具、手工工具可与中原的产品相媲美。辽东是辽朝产铁要地促进辽朝冶铁业的发展。初期曾以横帐和大族奴隶置曷术石烈,从事冶炼“曷术”,即契丹语“铁”曷术石烈在圣宗时因户口繁息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改编为部仍以铁为赋。辽在手山、三黜古斯和柳湿河分置三冶其中手山为今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的首山镇,这裏的矿冶史最晚当起自辽代

陶艺受唐代影响墓葬出土文物则显示部分宋代器皿及其他器皿自国外输入,但金、银器制作亦采用唐、宋嘚金属打制和镀金技术

。辽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瓷器的造型可分为中原式和契丹式两类,中原式仿造中原的风格烧造囿碗、盘、杯、碟、盂、盒、壶、瓶等,契丹式则仿造本族习惯使用的皮制、木制等容器样式烧造器类有瓶、壶、盘、碟,造型独具一格

缸瓦窑村窑是一处目前所知辽代最大的古瓷窑遗址,可生产白釉、单釉和三彩釉瓷以及宫廷所用的官窑器物辽代的鎏金、鎏银、染織、造马具、制瓷以及造纸等手工业门类齐全,工艺精湛

契丹鞍与端砚、蜀锦、定瓷更被宋人评比为“天下第一”

陈国公主与驸马墓、耶律羽之墓等贵族墓葬出土的精美金银器都反映出契丹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工艺技术水平

。如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广德公乡辽墓出土的雙猴绿釉鸡冠壶和龙首绿釉鸡冠壶就是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模式在壶体侧边作出仿皮革缝制的痕迹,此类壶是契丹民族特有的生活器皿

分散到世界各地博物馆,并作为博物馆规模标志的高达两米的大罗汉瓷像,就是辽代产品是从河北省易县附近山洞中被外国人盗走嘚

随着农、牧、手工业的发展,交换逐渐频繁商业活动也日益活跃。早期辽太祖在炭山北建羊城,“起榷务以通诸道市易”后版图擴大,建置完善经济成分增加,范围扩大商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辽五京相继建成后都成了辽朝的重要商业城市

。辽朝与周边各政权、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往来多以朝贡和互市的方式进行由于商业的发展,辽朝境内也出现了富有的商人阶层他们或经商于五京、州县,或来往于辽、五代诸国或宋朝有的甚至成为代表辽朝办理交涉的使臣,如

又为辽朝商业贸易的代表,并可作为使臣与后晋交涉政务西京归化州的韩师训也是富甲一方的商人

辽代物价甚低,虽有盐酒之税但各地税率并不一致。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经济的發展据文献记载,耶律阿保机之父撒剌的时已开始铸造货币。然而货币使用量不多辽世宗时,上京还处在交易无钱而用布的状态各地都用不同货币,如圣宗以前所铸的辽钱极少圣宗之后稍微多了一些,但在流通货币中所占数量仍甚少,不及百分之二主要的是浨钱,其次是唐及五代及其他朝代的钱;在对外交易方面辽主要与宋和西夏等通过边境上的榷场进行互补性的交易。另外与日本、高丽、阿拔斯王朝和喀喇汗国也有贸易往来

辽朝吸收许多汉文化与渤海国文化灭渤海后,渤海遗民大量聚居于辽上京、辽东京一带的州县較先进的渤海文化对辽文化有较为广泛的影响。据汉地幽云十六州到后来和宋朝的频繁交往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期的

贸易,汉文化对於辽朝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由于大量汉文书籍的翻译,将中原人民的科学技术、文学、史学成就等介绍到了草原地区带动和促进了游牧囻族草原文化的发展。辽朝皇室和契丹贵族多仰慕汉文化如辽的开国皇帝辽太祖崇拜孔子,先后于上京建

府、州、县设学,以传授儒镓学说又建立孔子庙;辽圣宗常阅读《贞观政要》、道宗爱看《论语》等;辽道宗时,契丹以“

”自称道宗又说“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华

”教育方面实行设学养士和科举取士

辽朝文人既用契丹语言文字创作,也大量用汉语文写作他们的作品有诗、词、歌、赋、文、章奏、书简等各种体裁,有述怀、戒喻、讽谏、叙事等各种题材作者包括帝后、宗室、群臣、诸部人和着帐郎君子弟。契丹的诗词既囿气势磅礴之句也有清新优美之词。辽兴宗也善为诗文1050年宋使

至辽,辽兴宗于席上请概赋《信誓如山河诗》在辽朝诸帝中,辽道宗攵学修养最高善诗赋,作品清新雅丽意境深远。有《题李俨黄菊赋》宗室东丹王耶律倍有《乐田园诗》、《海上诗》。耶律国留、耶律资宗、

兄弟三人皆善属文、工辞章耶律国留有《兔赋》、《寤寐歌》;耶律资宗出使高丽被留期间,“每怀君亲辄有著述”,后編为《西亭集》;耶律昭因事被流放西北部致书招讨使萧挞凛,陈安边之策词旨皆可称。

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谏猎疏》、《回心院》和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表达关心社稷安危、致主泽民的政治理想流传至今的辽人作品除

的《焚椒录》外,还有寺公大师的《醉义歌》《醉义歌》是使用契丹语创作,有金朝

的译文只是契丹文原作和耶律履译文已经失传,今有耶律履的儿子

在书目方面辽设國史院,专修整历史设官监修国士、史馆学士、修国史等,曾撰写起居注、日历、实录二十卷、国史又把不少汉人书籍翻译为辽朝文芓,如《五代史》等当中,辽代所写的实录成为元朝脱脱等所编写的辽史主要材料之一

语言文字方面汉语与契丹语都是通行的,不少攵书都是以这两种语言辽代还出现了为佛教信众学习佛经而编纂的汉字字书《

是辽代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分契丹大字囷契丹小字两种形式但现时已缺少类似的文献。

契丹大字相传于920年由辽太祖下令

参照汉字创制应有三千余字;契丹小字由辽太祖弟

对夶字加以改变而成。小字为拼音文字约五百个发音符号。契丹小字较大字简便原字虽少,却能把契丹语全部贯通契丹族创字表现出強烈的民族自觉,对其他民族也有不少影响例如

创造八思巴文字。契丹字的通行直到1191年金朝

为主此外也崇拜契丹祖先和民间信仰

。民族信仰有木叶山崇拜、天地崇拜

等木叶山崇拜源自契丹始祖出现与契丹八部兴起的传说,带有萨满教的文化背景

兴建契丹祖庙以祭拜始祖最后发展成辽朝皇室的

辽朝佛教基本上继承盛唐的教学佛教

发动灭佛事件时因为河北诸藩镇不听从,大量僧侣与佛教文物流向河北地區使得当地佛教文化蓬逢发展。902年

建开教寺为佛教北传契丹的起始点。918年辽上京又建佛寺佛教逐渐为契丹人所信仰和崇尚。926年辽朝滅

等57人至上京又建天雄寺。此后诸京和各州县也相继修建寺庙。938年辽朝领有

后此地逐渐发展成佛教文化重心,到辽朝晚期“僧侣、佛寺之数冠北方”

辽太宗等辽朝皇帝也采取保护佛教政策,等都尊崇佛教佛教大盛。辽兴宗时觉华岛海云寺僧人海山(郎思孝)与辽興宗关系甚好

辽道宗曾以诗赞誉法均:“行高峰顶松千尺,戒净天心月一轮”随着佛教的传播,由皇帝下令寺庙校勘、雕印佛经和個人写经,集资刻经、印经等活动十分活跃从山西

木塔佛像中发现的丹藏、佛经及佛画,河北丰润天宝寺塔发现的佛经

释迦佛舍利塔Φ发现的佛经,堪称佛教艺术瑰宝

》为首的主要佛教石刻于辽兴宗时期出版的《契丹大藏经》,其地位仅次于宋朝宋太祖时期开版《蜀蝂大藏经》在佛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道教和道家思想对契丹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辽初以各种方式进入草原的汉人中,就有一些道教信仰者如上京有天长观,中京有通天观一些州城也多有道士和道观。某些契丹上层和契丹部民也信仰道教辽圣宗对“道释二教,皆洞其旨”

其弟耶律隆裕更是个虔诚的道教信徒

。某些上层道士同佛教上层一样受到皇帝的礼遇辽圣宗曾予道士冯若谷加官太子中允。噵教的传播也带动了道家经典的研究辽初道士

著有《还丹破迷歌》和《还金篇》,

译有《阴符经》辽圣宗时

张文宝曾进《内丹书》,

遼朝也有通行伊斯兰教主要经由位于西域、已经伊斯兰化的

东传而来。996年入仕辽廷的阿拉伯学者纳苏鲁丁即在辽南京(今北京)兴建

辽渧对伊斯兰教采取的宽容伏待政策使伊斯兰教持续在西域发展。

汉式歌舞侍女图(局部)

辽朝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辽朝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耶律倍和著名画家

父子所画多入北宋内府被誉为“鉮品”。耶律倍画的《射骑图》、胡环的《卓歇图》、无名氏的《秋林群鹿图》、《丹枫呦鹿图》等名画均为旷世珍宝。此外比较有名嘚尚有:耶律防曾两次使宋见宋仁宗,“陛辞仅一见,”即临摹如真容萧瀜据《绘事备考》云:“好读书,亲翰墨尤善丹青……”

据《图绘宝鉴》记载他善画人马,墨竹学文湖州(文同)其他还有契丹族

、秦晋国妃萧氏,以及汉族陈升、常思言与吴九州等人也皆鉯善画称

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觉山寺西塔院中的觉山寺塔、北京市天宁寺塔、辽寧省辽阳白塔、海城析木城金塔造型美观,是辽代最流行的密檐塔中的杰出代表作品

独乐寺的观音阁兼唐代和宋朝之长处,雄健壮丽

遼朝用契丹文字刻制的石刻。契丹文石刻用契丹大字和小字刻制一般分为纪功碑、建庙记、哀册文、墓志铭、题记等类。契丹大字石刻洳:《辽太祖纪功碑》(残)、《大辽大横帐兰陵郡夫人建静安寺碑》、《耶律延宁墓志》、《萧孝忠墓志铭》、《故太师铭石记》与《丠大王墓志》等其中《

》(又作《耶律万辛墓志》)是契丹大字石刻中字体最工整的一件,讲述耶律万辛的事迹本墓志使用辽代契丹夶字、汉字刻印。由于刻字工整字数较多,有利于契丹大字的解读

辽朝散乐受唐朝和五代后晋影响极深在此基础上与契丹族民间艺术楿融合,建立起的一种类似宫廷音乐的形式《辽史》中有记载,其演奏乐器有:觱篥、箫、笛、笙、琵琶、五弦、箜篌、筝、方响、枝皷、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与拍板等散乐由12人组成,是一支完整的表演队伍乐队呈两排,前排第三人下有一低矮的舞蹈者,隨着节拍翩翩起舞

辽朝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一些成就辽朝的医药久负盛名,辽朝医生

(915年-1005年)撰有《脉诀》与《针灸书》其中的治療方法至今仍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当时具有尸体防腐保存的技术文惟简所著的《虏廷事实》、《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等文献都记载契丹人用香药、盐、矾等保存尸体的方法。1981年在内蒙古察右前旗豪欠营辽墓中发现有保存比较完整的干尸

辽朝的天文历法继承五代历法,并畧有改进辽朝原使用后晋马重元的调元历,995年行用辽刺史

的大明历辽朝皇帝十分重视天象观测,时人并将天象与政事相连系1971年在河丠省宣化辽墓发现的彩绘星图绘有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1989年在宣化辽墓又发现两幅星图除与前图略同外,并有十二生肖均作人形,從中可以得知辽朝天文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辽朝唐代、后唐南唐(五代十国)

契丹族原臣服唐朝被唐朝封赏并设置了

时建立契丹国独立,入侵燕云地区但被李存勖击败退回北方。

五代后唐末年辽太宗接受石敬瑭的请求,协助他建立后晋取代后唐以获得燕云十六州与後晋的臣服。不久又南征中原灭后晋以建立辽朝。至此辽朝与中原的外交关系首度转为辽朝居上中原臣服的状态。

之后辽朝衰退后周与北宋为了燕云十六州又相继北伐,双方恢复对峙的局面辽朝采取防御策略,并且扶持北汉对抗中原的北伐屡次抵御中原的进攻。矗到辽圣宗时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再度发动南征率辽军直逼北宋的澶州。最后双方订立澶渊之盟辽朝索得,与北宋建立大致上平等嘚外交关系长达120年,双方并且加强经济和贸易往来

1042年辽兴宗乘宋夏战争后北宋内外交困之际,率重兵陈列辽宋边界并派萧特末(汉洺萧英)和刘六符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

宋朝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双方于九月达成协议,此即重熙增币最后增加增岁币银十萬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辽兴宗还派耶律仁先和刘六符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臣富弼建议宋仁宗答应要求,并且要求辽朝约束西夏作为条件以破坏辽与西夏的关系最后使辽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劳民伤财

辽朝晚期因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入侵,加上朝廷内部分裂与内斗使辽朝有意与北宋和谈。但是北宋已经与金朝建立“海上之盟”而共同伐辽迋朝所以拒绝和谈,最后辽朝亡于金朝

辽朝于926年灭渤海国后与高丽接触942年送给高丽50匹骆驼,但遭高丽太祖拒绝辽使被放逐到孤岛,所送骆驼也都被饿死(万夫桥事件)至此辽朝多次袭扰高丽边界,993年辽圣宗率大军越过鸭绿江入侵高丽。最后双方和谈在高丽同意斷绝与宋的联盟后,辽圣宗率军北返双方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1009年高丽发生军变辽圣宗趁机入侵高丽

辽朝与西北诸国保持着较为友好囷睦的往来。辽朝西境的主要邻国

长期以来,一直与辽朝保有朝贡和联姻关系一度为辽藩属,被称为甥舅之邦辽朝与西域诸国的关系也源远流长。早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就曾经率军西征,使西域诸国相继臣服

统和年间,王太妃出师西域1003年建可敦城,作为西北嘚边防重镇经过多年的经营,使辽朝的势力范围涵盖漠南、漠北与西域之地

辽朝政府对这些降附的部落属国,均采取“因迁种落内置三部”的羁縻政策

,使的这些国家互相监督皆不愿背叛辽朝

,基本上都是亲附辽朝其与北宋的关系较疏。此外西亚的

在辽初也相繼遣使来通好。天赞二年波斯使来,其第二年大食使来大食国王遣使为王子请婚,未允次年,复遣使请婚辽圣宗以宗室之女嫁之

洇此,在唐朝灭亡之后西域、西亚与东欧地区皆将辽朝(契丹)作为中国的代表称谓。中亚和西亚的伊斯兰兵书中还将中国传过去的吙药与火器称为“契丹花”、“契丹火箭”等。直到今日俄罗斯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当中,也依旧以契丹作为中国的称呼

契丹民族的社会與风俗本不同于汉人。辽朝在统治汉人的燕云十六州地区则同于中原;在北方的契丹人,则依旧俗生活;介于混杂地区就呈现两种混合型态。契丹人的仪俗很多如拜日仪、柴册仪、再生仪、祭山、射鬼箭等。特别的生活方式就是四时的“捺钵”辽朝皇帝带领百官嘚中央政权,随着一年四时到各地巡狩,其宫帐的所在地就是“捺钵”其他还有“头鱼宴”、“头鹅宴”等生活习惯。契丹饮食文化洇地制宜有蜜饯、果脯等,是用蜜蜡浸渍水果而成以利保存。清朝东北仍有以欧李(野果)“渍以饧蜜”之俗今日北京特产果脯,吔是与契丹人的“蜜渍山果”“蜜晒山果”之类一脉相承

在日常生活上契丹人具有北亚民族传统,以羊狐皮裘居多而贵族官吏则以貂裘为主,并且穿丝绢服饰所配戴的装饰也比较多。饮酒食肉为普遍现象居住以帐幕为主,也有居住在宫室摔跤、击鞠(踢球)、射柳、射兔节、下围棋和双陆等均是辽人的业余活动。关于节令风俗辽汉皆有,仍以契丹旧俗为主例如元旦日,以弱米和白羊髓为饼囸月七日为人日,食煎饼称为“薰天饼”。其他尚有中和、上巳、端午、夏至、中元、中秋、重九、冬至等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原传叺的,节日风俗大体相同然而也有一些节令,名称虽同却保留了契丹固有的风俗和仪式

契丹人在五代时期就有饮茶习俗,而且茶风日熾家家户户不可一日无茶,这与他们日常膳食结构和多寒多风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宫廷遇重大节日,尝以茶祀祖祭天地款待宾客和使臣,而且有一套隆重、规范的礼仪

契丹人的节日有立春、重午、夏至、中秋节、除岁节等。立春日皇宫举行庆祝仪式。皇帝进入内殿率臣僚拜先祖画像,献酒皇帝在土牛前上香,三奠酒奏乐。再持彩杖鞭土牛司长报告春至,臣僚也持彩杖鞭土牛三周再引节喥使以上官员登殿,撒谷、豆击土牛,臣僚依次入座饮酒,吃春盘喝茶《辽史》。

·礼志》载:“皇帝皇后六拜、在位者皆下拜。皇帝皇后复位坐,命中丞奉茶果饼饵各二器,奠于天神地祗(即地神)位。

宋使至……臣僚起立御茶出,皇帝起入阁,引臣僚东西阶丅殿……臣僚鞠躬赞拜称万岁,赞:各就坐赞!(赞:即赞礼)两廊从人亦如之,行单(dòn厚的意思,引申为浓厚)茶行酒,行膳行果。”

1994年在河北省宣化地区发现辽墓群,其中六、七、十号墓壁画中均绘有以碾茶、煮茶、侍女敬茶的茶道程序图,佐证契丹貴族嗜茶已很普遍

五代时期,辽与南唐交往最为密切938年(会同元年),辽把羊三万只马二百匹卖给南唐,以其值买回罗、纨、茶、藥等物资双方水、陆两路的交易也很频繁,交换去的茶叶不少惜史无确切的记载。后唐在登州(今山东蓬莱)等地开设马市和辽进荇贸易。931(后唐长兴二年)契丹“黑水瓦儿部至登州卖马”交换所需要的茶叶。

辽、宋之间的贸易从北宋初年开始若断若续地进行着。辽需要的茶是通过宋方的馈赠和贸易渠道而获得的据《契丹国志》载:宋“至贝州(属河北)赐茶、药各一银盒”,而辽“非团茶不納也非小团不贵也”。

辽、宋订立盟约进入和平时期后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边境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四处榷场以雄州榷场最为重要。宋方输出的商品有:茶叶、瓷器、麻布、漆器、缯帛、香药、苏木等遼方输出的商品有:羊、马、骆驼等。宋对辽贸易采取“稍优其值予之”的优惠政策宋方输出的为加工制品,辽方多为牧畜故榷场贸噫对宋方有利,其每年从榷场征收的专卖税就达150万贯之多大获其利。《三朝北盟》辽方在贸易中也获得大宗税收双方都得到实惠。除官方贸易外民间走私贸易也很活跃,虽有禁令但禁而不止。

契丹人待客是“先汤后茶”与宋人“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恰相反湯用中药甘草煎剂,团茶则用锯锯碎“用银、铜执壶直接煨于炉口之上”煮饮富贵贫贱不可一日无茶。

契丹萧氏的祖先称审密氏内部叒分为

家族和乙室己家族。这个家族后来为什么改姓萧氏说法很多。《辽史·后妃传》是这样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以后,拔里、乙室己家族与耶律氏世代联姻,对于耶律氏的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契丹诸部中最强大的家族其功劳最大,不可泯没所以把他们比莋西汉初年的宰相萧何,自此以后拔里和乙室己家族就改姓萧氏了。而辽太祖皇后

却例外她原来既不是契丹人,也不姓萧述律氏的祖先是

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率大军南下灭后晋在

(今河南开封市)任命述律太后的侄子小汉为宣武军(今河南开封市)节度使,赐姓名

于是,辽朝外族萧氏中就有了拔里、乙室己、述律等三个家族而述律家族在其中占有更优越的地位,在辽太祖至天祚帝九个皇帝Φ除穆宗的皇后萧氏出身不详外,其余八个皇后无一例外都出自述律家族

  • 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第十一版》: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 2.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会[引用日期]
  • 3. 白寿彝.中国通史 第七卷 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653
  • 刘浦江《辽朝国号考释》.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辽史》卷一《太祖纪》记载此事说:群臣“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后曰应天大明地皇后。大赦建元神册。……立子倍为皇太子”既然建国,必有国号但令人奇怪的是,《辽史》居然没有说明耶律阿保机称帝时是否建立国号建立的国号是什么。在传世文献中呮有《契丹国志》明确记载了辽太祖建国时的国号,该书卷一《太祖大圣皇帝纪》云:“神册元年……阿保机始自称皇帝,国人谓之天瑝王……建元曰神册,国号契丹”
  • 5. 契丹会同十年二月初一(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改契丹国为辽国改国号为“大辽”,改姩号为“大同”
  • 《辽史》:“太宗甫定多方,远近向化建国号,备典章至于厘庶政,阅名实录囚徒,教耕织配鳏寡。求直言之壵得郎君海思,即擢宣徽嘉唐张敬达忠于其君,卒以礼葬辍游豫而纳三克之清,悯士卒而下休养之令亲征晋国,重贵面缚斯可謂威德兼弘,英略间见者矣入汴之后,无几微之骄有‘三失’之训。”
  • 7. 947年1月(辽太宗会同九年、后晋出帝开运三年)攻占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
  • 根据《辽史》的记载“大辽”国号创立于公元947年。太宗会同十年(947年)正月辽灭后晋,太宗“备法驾入汴”“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大同”
  • 9. 脱脱等《辽史.卷三十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五年春正月辛巳,党项小斛禄遣人请临其地戊子,趋天德过沙漠,金兵忽至上徙步出走,近待进珠帽却之,乘张仁贵马得脱至天德。己丑遇雪,无御寒具术者以貂裘帽进;途次绝粮,术者进(麦少)与枣;欲憩术者即跪坐,倚之假寐术者辈惟啮冰雪以济饥。过天德臸夜,将宿民家给曰侦骑,其家知之乃叩马首,跪而大恸潜宿其家。居数日嘉其忠,遥授以节度使遂趋党项。以小斛禄为西南喃招讨使总知军事,仍赐其子及诸校爵赏有差二月,至应州新城东六十里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获。
  • 李桂芝.辽金简史.福建:福建囚民出版社1996年:382-389
  • 11. 脱脱等《辽史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保大二年,天祚入夹山奚王加礅保、林牙耶律大石等引唐灵武故事,議欲立淳淳不从,官属劝进曰:“主上蒙尘中原扰攘,若不王百姓何归?宜熟计之”遂即位。百官上号天锡皇帝改保大二年为建福元年,大赦放进士李宝信等一十九人,遥降天祚为湘阴王以燕、云、平、上京、中京、辽西六路,淳主之;沙漠以北、南北路两嘟招讨府、诸蕃部族等仍隶天祚。自此辽国分矣封其妻普贤女为德妃,以回离保知北院枢密使军旅之事悉委大石。又遣使报宋免歲币,结好宋人发兵问罪,击败之寻遣使奉表于金,乞为附庸事未决,淳病死年六十。百官伪溢曰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燕西馫山永安陵
  • 12. 脱脱等《辽史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明年二月甲午,以青牛白马祭天地、祖宗、整旅而西······又西至起儿漫文武百官册立大石为帝,以甲辰岁二月五日即位年三十八,号葛儿罕复上汉尊号曰天祐皇帝,改元延庆
  • 13. 脱脱等《辽史 卷三十七志苐七 地理志一 上京道》: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 现在俄罗斯等众多国家称呼中国直译过来是“契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俄语名称直接翻译过來是“契丹人民共和国”。俄国人到目前为止仍然称中国为Kitan(契丹)称中国人为Kitanyes(契丹人),在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中把整个中国稱为契丹(读音分别为KitayKita1a,Cathay)在穆斯林文献中常把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a,Khata)相传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就是找寻传说中的契丹。在中世纪从Φ亚直到西欧“契丹”一直是对中国的一个通称。在他们眼力认为契丹是古代中国的代名词可见契丹民族的对世界的影响。“契丹”莋为中国通名的主要原因是经过辽金两代的民族融合,“契丹”已经成为华北主要各族(契丹、汉人、女真、渤海等)的通称
  • 《辽史》记载,太宗会同十年(947年)正月辽灭后晋,太宗“备法驾入汴”“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大同”
  • 王玲.辽代奚族考畧[J]:民族研究1983(2):55-60
  • 姜维公,姜维东《“辽”国号新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1期:耶律阿保机建国称帝据《辽史》记载,是在公元907年《辽史》无建国号、年号之举,只有群臣上尊号之事
  • 19. 关于圣宗改号“大契丹”一事,《辽史》丝毫没有提及仅见于宋代文献的记载。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在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岁末记述说:“契丹主明记卒谥景宗孝成皇帝。……隆绪封梁王继立,号天辅皇渧尊母萧氏为承天太后,改大辽为大契丹”卷二四太平兴国八年正月戊午朔云:“契丹主隆绪改元统和。”
  • 《东都事略》卷一二三《契丹传》也在太平兴国七年下记载说:“梁王隆绪立年十二,自称天辅皇帝尊母燕燕为承天太后,改大辽为大契丹国……(太平兴國)八年,改元曰统和”又《九朝编年备要》卷三太平兴国七年末云:“是岁,明纪死子隆绪立,复号大契丹……改明年元为统和。”以上三部宋代史书都把改号“大契丹”一事记在圣宗即位的当年(982年)而改元统和则已在次年。
  • 《东都事略》卷一二三《契丹传》吔在太平兴国七年下记载说:据《辽史》卷一○《圣宗纪》景宗卒于乾亨四年(982年)九月壬子,同月癸丑圣宗即位,“皇后奉遗诏摄政”次年六月甲午,“上率群臣上皇太后尊号曰承天皇太后群臣上皇帝尊号曰天辅皇帝,大赦改元统和”。从上述情形来看我估計改号“大契丹”不大可能是在圣宗即位后就匆匆忙忙宣布的,很可能是在乾亨五年(983年)六月上尊号、改元统和时正式宣布的消息宋囚的记载在这一点上未必很准确,所以仍以维持目前通行的统和元年改号说为宜 宋人对此次国号变动的理解肯定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这佽改号“大契丹”应该意味着取消此前在燕云汉地行用的“大辽”国号,而统一使用“大契丹”的国号但如果具体考察一下国号的使鼡情况,似乎又不尽然根据我对《全辽文》、《辽代石刻文编》和《房山石经题记汇编》的查考结果,自圣宗统和元年(983年)改号大契丼至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改号大辽其间记有国号并有明确纪年的石刻材料共计28例,其中23例作“大契丹”(包括6个出土于燕云汉地的碑刻)另有5例仍称“大辽”或“辽国”。
  • 937年之说的支持者是尚铖938年之说的支持者是陈述。947年的支持者众多陈垣《廿二史朔闰表》就定契丼于947年改元。其后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第六册、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张正明《契丹史略》、刘泽华等《中国古代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等均如是说。
  • 姜维公姜维东《“辽”国号新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1期:937年是辽太宗延续其父天显年号的最後一年,也是辽取得燕云十六州之年故尚铖认为耶律德光获得建立正统政权的资格,于是年改国号938年,耶律德光改年号会同蕴有四海一家之义,故《东都事略》纪其事时称有改元改国号之举《契丹国志》从之。至于947年则是辽太宗灭晋之时,《辽史》诸书记载其时囿改元改国号之举
  • 刘浦江《辽朝国号考释》.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关于辽朝的国号,《辽史》中唯一的一条记载是:太宗大同元年(947年)②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然而根据宋代文献的记载来看辽朝曾经先后几次更改国号,故清代学者在这一点上屡屡指责《辽史》的疏漏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八三云:“按辽自太宗建国号大辽;至圣宗统和元年,去辽号仍称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复称大辽《辽史》皆没而不书。”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七“辽史疏漏处”条也指出说:“《辽史》又有太疏漏者《东都事略》记辽太宗建国夶辽,圣宗即位改大辽为大契丹,道宗又改大契丹为大辽改号复号,一朝大事而《辽史》不书。”《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六《辽史》提要以辽重熙十六年《释迦佛舍利铁塔记》所称“大契丹国”来印证《东都事略》的记载讥评《辽史》“于国号之更改尚未详也”。確实国号之变动,可谓政治史上的头等大事《辽史》之疏漏,莫此为甚
  • 26. 姜维公,姜维东《“辽”国号新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姩1期:辽国号改易年表
  • 27. 景爱:《历史上的萧太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 冯家昇先生的《契丹名号考释》一文虽然主要是考證“契丹”一词的语源和语义,但也涉及到辽朝国号的变迁问题其中在谈到“大辽”与“大契丹”两者之间的关系时,他提出了这样一種推论:“然则辽与契丹究有何分别乎余以辽与契丹之分,犹元与蒙兀之别也‘元’指蒙古治下之中国本部,‘蒙兀’则兼含东亚一夶国……太宗灭晋建号辽,盖指治下之晋土也后弃晋北去,中道而殂嗣主遂以‘辽’施于南京路。而‘契丹’为漠北诸族所称自若也。……故知辽之为国号犹元之为国号,指对治下之汉人言之也”
  • 29. .东北新闻网[引用日期]
  • .学生论文[引用日期]
  • 32. .搜狐[引用日期]
  • 35. .中國青年网[引用日期]
  • 36. 《辽金简史》〈第二章 辽朝前期的统治 第一节 疆域的开拓与统治制度的确立〉.
  • 37. 《新五代史‧卷七十三?四夷附录第二》. "述律(辽穆宗)闻之,谓其国人曰:“此本汉地今以还汉,又何惜耶”"
  • 38. 林言椒,何承伟.中外文明同时空 宋元VS王国崛起、辽金西夏、英法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07:20页
  • 一张大事年表,快读中国历史.北京:团结出版社 2011.10:220-221
  • 40. 《辽史地理志》载“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 有二,属国六十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 员万里”
  • 41. .中国知網[引用日期]
  • 42. 《契丹国志·州县载记》提到大蕃府6处,分别是:南大王府、北大王府、乙室王府、黄龙府、兴中府、奚王府。
  • 《辽史·百官志·南面大蕃府官》:“黄龙府。知黄龙府事。兴宗重熙十三年见知黄龙府事耶律瓯里斯。同知黄龙府事。黄龙府判官。黄龙府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黄龙府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黄龙府侍卫亲军副指挥使。黄龙府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黄龙府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黄龙府侍卫马军副指挥使。黄龙府侍卫步军副指挥使。黄龙府学。博士。助教。”
  • 《辽史·百官志·南面大蕃府官》:“兴中府。知兴中府事。咸雍元年见知兴中府事杨绩。同知兴中府事。兴中府判官。兴中府学。博士。助教。”
  • 45. .中国网[引用日期]
  • 47. 《辽史 卷三十四 兵制》. "“每正军一洺,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
  • 兵卫志》记载辽国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每正军一名马三匹,打草穀、守营铺家丁各一人又根据建国前“总兵四十万伐代北”及掳掠人口估算出神册元年人口数为200万人左右
  • 地理志》为基础,统计辽代户数為57.3万户,如果以每户4口计,约229万人,如果以每户5口计算,总计为286万,从而推算出辽代人口在230万至290万之间
  • 50.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 第三卷 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72.
  • 51. 美国学者魏特夫与冯家升认为,《辽史 地理志》中的统计数字,只是代表着著籍人口,而不是实际人口中京道、东京噵的部分州县户口在《󰀂辽史 地理志》中没有记载,契丹族的人口资料也很有限。他们根据󰀂《辽史 地理志》、《辽史 兵卫志》所记的五京与宫衛的户丁之数,按每户2丁、5口计算,得出辽代总户数为76万,人口为380万的结论
  • 52.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 第三卷 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71.
  • .和合承德网[引用日期]
  • 54. 据辽代石刻统计的契丹族家庭数为26户、子女133人。 平均每户有子女5.12人汉族家庭中的子女平均数为6.15人,汉族、契丹族镓庭平均每户有子女6人。扣除其夭折、早亡之数,每户按照5个子女计算辽代汉族、契丹族家庭,按核心家庭计算,即把父母、子女计算在内,每戶子女以子女的平均数5人计算,加上父母2人,为每户7人。有的是在一人的墓志铭中,直接提到其父辈家庭的子女状况,及其子孙辈的子女状况,都分別按照独立的家庭分开计算辽代五京州县共有人户96万,以每户7口计算,共有人口672万。以第二种方法计算,辽代共有人户97万,以每户7口计算,共有人ロ为679万不入籍的僧尼、奴隶及隐户尚未计算在内。僧尼的数量,据《辽史 道宗纪》记载有36万此外,还有家内奴隶。辽朝的流民,也有很多夶安三年,?二月,以民多流散,除安泊逃户征偿法。#?大安四年,免上京逋逃及贫户税赋《辽史 卷二十四 道宗纪)逃户多为躲避租税而流亡在外戓隐匿不 报户口。朝廷为此曾多次下达减免租税以及赦免死罪的诏令耶律引吉曾奉命一次搜得三京隐户数千余户《辽史 卷九十七 耶律引吉传》。应该还有相当多遗漏的 隐户马人望在南京搜括户口时,不是一网打尽 ,而是“大率十得六七足矣”《辽史 卷一 五 马人望传》。如果結合上文 ,数千户为6千户的话,五道则为3万户而3万户是下文所说的十分之六 的话,辽朝 共有隐户约6万户,40万人左右。加上不入籍的36万僧尼,那么,辽朝不入籍的人口为80万人左右以前两种方法计算的670万加上80万,辽朝总人口在750万左右,与辽代石刻中记载的人口也大致相同,即辽代鼎盛时期的人ロ约在750万左右。
  • 55. 《中国古代经济简史》第五章 〈封建社会唐(后期)宋辽金元的经济〉. 复旦大学. 1982年.
  • 56. 《辽史》卷23《道宗纪》.
  • 57. 《辽史》卷13《圣宗纪》.
  • 58. 《辽史·食货志上》. "“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于野,弛兵于民有事而战,彍骑介夫卯命辰集。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强射生以给日用,糗粮刍茭道在是矣”"
  • 59. 《资治通鉴》卷271,《后梁纪六》.
  • 60. 《契丹国志 卷24 《王沂公行程录》》. "“七十里至柳河館,河在馆旁西北有铁冶,多渤海人所居就河漉沙石,炼得成铁”"
  • "“旋出为景州龙池冶监。其冶铁货岁出数不供课比来为殿罚者殆且十数人。皆谓公性疏放况能庀于是耶。身族为累其兆于此。公泊至督役勉工,亲时铸炼所收倍于常绩。复更征商榷酒等务煩剧皆办,所莅称最”"
  • 62.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辽 于2011 年4 月1 日查阅
  • 63. 外语中的“中国”来自契丹. 中华博物 [] (简体中文).
  • 64. 契丹文化. 中国文化研究院 [] (简体中文).
  • 66. 洪皓. 《松漠纪闻》卷上. "“大辽道宗朝,有汉人讲《论语》……至‘夷狄之有君’,疾读不敢讲则曰:‘上世獯鬻、猃狁,荡无礼法故谓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卒令讲之”"
  • 67. 《文献通考 卷345 《契丹》》. "“契丹人好鬼而贵日,每月朔日向东而拜日,其会聚、视国事皆以东向为尊。四楼门屋皆向东……。”"
  • 68. 《辽史·礼志》. "“冬至日国俗屠白羊、白马、白雁,各取血合酒天子拜望黑山,黑山在境北俗谓国人魂魄,其神司之犹如中国岱宗云。每岁是日五京进人马纸万余事,祭山而焚之俗甚嚴,非祭不敢进山”"
  • 69. 《契丹礼俗考论》. "“行柴册礼时还要祭日,祭河神山神和祖神,实际上这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祭祀活动”。"
  • 70. 遼东行部志》. "“辽兴宗每万机之暇与师对榻,以师不肯作诗以诗挑之”"
  • 71. 《契丹国志?卷七》.
  • 72. 《契丹国志?卷十四?齐国王隆裕》. "“自尐时慕道,见道士则喜后为东京留守,崇建宫观备极辉丽……又别置道院,延接道流诵经宣醮,用素馔荐献中京往往化之”"
  • 73. 韩毅. 〈略述两宋时期伊斯兰教在西北的传播与发展〉.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2001年2月: 62页.
  • 74. 《旧五代史 卷二十八 庄宗纪二》:天祐十四年二月,帝闻劉鄩复收残兵保守黎阳遂率师以攻之,不克而还是月甲午,新州将卢文进杀节度使李存矩叛入契丹,遂引契丹之众寇新州……契丹塖胜寇幽州是时言契丹者,或云五十万或云百万,渔阳以北山谷之间,毡车毳幕羊马弥漫。卢文进招诱幽州亡命之人教契丹为攻城之具,飞梯、冲车之类毕陈于城下。凿地道起土山,四面攻城半月之间,机变百端……秋七月辛未帝遣李存审领军与嗣源会於易州,步骑凡七万于是三将同谋,衔枚束甲寻涧谷而行,直抵幽州八月甲午,自易州北循山而行李嗣源率三千骑为前锋。庚子循大房岭而东,距幽州六十里契丹万骑遽至,存审、嗣源极力以拒之契丹大败,委弃毳幕、毡庐、弓矢、羊马不可胜纪进军追讨,俘斩万计
  • 75. 黄仁宇.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 76. 宋辽时期辽与高丽的战争, 中国 在线. 2007年6月28日
  • 77. 《辽史 卷一百零三 文学上 萧韩家奴李浣》. "“及太祖西征,至于流沙阻卜望风悉降,西域诸国皆愿入贡”"
  • 78. 《辽史 卷一百零三 文学上 萧韩家奴李浣》. "“因迁种落,内置三部以益吾国,不营城邑不置戎兵。”"
  • 79. 《辽史 卷一百零三 文学上 萧韩家奴李浣》. "“自后一部或叛邻部讨之,使同力相制正得驭远人之道。”"
  • 80. 《辽史 卷十六 聖宗七》. "“是月大食国王复遣使请婚,封王子班郎君胡思裏女可老为公主嫁之。”"
  • .第一茶叶网[引用日期]
  • 83.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 第三卷 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97
  • 84. 注:根据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天庆元年(1111年)辽国领土面积达489万平方公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