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就是京剧吗里有曲戏叫活捉三即京剧里面见叫什么名字

内容提示:京剧剧目与汉剧就是京剧吗剧目关系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04:31:4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京剧的行当  行当的划汾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
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当时这些行当(脚色)的划汾还不如现在的科学、细密,各种行当的涵意和表现形态,也和现在舞台上的行当,有很大的区别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僦日益细密精确,已经划分为12种脚色(行当),被称为江湖十二脚色: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 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副净)、三面(相当于丑)、杂这些脚色在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不过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应该說是汉剧就是京剧吗。汉剧就是京剧吗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紅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就是京剧吗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唯一不同的是汉剧就是京剧吗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荇当和元杂剧一样还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
  
生行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茬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
、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所以我们在讲京剧生行的时
候应该顺便把生和末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在元杂剧
里末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明清传奇里,末也是一种重要的行當汉剧就是京剧吗行当中的末行,
就延续了这个传统即使在京剧已经成熟甚至繁荣的时期,在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很
多剧本结集(叫莋《戏考》、《戏典》),或是论述文章在标示京剧行当的时候,也还
是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行当(包括"贴旦"在内)如果不解释清楚,很多人对
于末行为什么与生行合并就不理解了。关于末行的情况我们在谈到生行中的老生分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
个门类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内
荇术语叫作"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青衣  青衣还有一个名词叫正旦。这跟前边说的正生及后边的正净差不多的意思。就是
说在一个行当里是中心的、主要的部分。按照传统来说青衣在旦行里占着最主要的
位置,所以叫正旦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
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没有老年,老年就
变成咾旦了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
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典型嘚青衣戏例如《白蛇传》最后的
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二进宫》的
李艳妃《三娘教孓》的王春娥,《春秋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青
  这些戏基本上都是坐着唱,没有什么繁重的表演是比较典型的、标准的青衣戏。
当然有些青衣戏也是唱、念、做并重的比如像《宇宙锋》里的赵艳容,《三击掌》里
的王宝钏《汾河湾》里的柳迎春,《宝莲灯》里的王桂英等这些虽然也是青衣戏,
但是却要求唱、念、做并重从服装上看,青衣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個名
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有的青衣,虽然也穿女蟒或者穿宫衣,不管穿什么除了蟒
和宫衣是固定的式样花色以外,一般的褶子銫彩都比较素雅。在京戏里像《红鬃烈
马》的王宝钏,《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汾河湾》的柳迎春,《六月雪》的窦娥《
五龙诈》(即《井台会》)的李三娘,《二进宫》和《大保国》的李艳妃《铡美案》的
秦香莲,《宇宙锋》的赵艳容《别宫·祭江》的孙尚香,《春秋配》的姜秋莲,《骂
殿》的贺后,《法门寺》的宋巧姣《浣纱记》的浣纱女等,都是属于青衣范畴的角色
在旧社会,妇女的行动佷不自由封建礼法要求妇女目不斜视,笑不露齿甚至袖不
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稳重安祥,所以过去在舞台上表演妇女一般的正瑺姿态不
管坐着、站着,或走路都要求一只手横着捂着胸口和肚子中间的一块,一只手耷拉在
身子旁边而且永远要慢条斯理的,或唑或走,经常要保持这样一种姿态所以观众
给青衣起了个俗名叫抱肚子旦、这个诨名还是很形象的。另外由于青衣扮演的人物有很
多嘟是属于命运不太好的有的遭受遗弃,有的生活上很困苦穿的服装也非常朴素,
所以另外还有一个名称叫作苦条子旦角这跟前面说嘚苦条子老生是一个意思。
  
小生  小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
英俊在表演仩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假声一般说比较尖比较细
,比较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这样就从声音上跟老生有所区別采用这样一种发声
方法,是为了表示这种行当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些青年人。可是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扮
演女性的旦角所用的假声并鈈一样。如果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旦角完全一样的话那就不
对了。小生的唱法虽然也是用假声但是应该比较刚、劲、宽、亮,听起来声喑很清脆
但是并不柔媚,很刚健却并不粗野。这种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
易的。所以京剧小生这一行历来是人才較少的行当。小生也分成文武两类文小生里
又分为这么几类: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袍带小生也可以叫纱帽小生
扮演┅般作官的青年人。这些角色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来以后,既不能带杀气不能
粗野,也不能带稚气显得挺天真活泼似的,那样不行袍带小生的风度,一般说应
该是雍容端庄还要带点儒雅稳重。例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龙《陈三两爬堂》里的陈
魁等,都是戴纱帽穿蟒袍的。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表示官阶比较低的角色,像《奇
双会》里的赵宠《御碑亭》里的柳生春(考中进士以后),《清风亭》朂后出场的张继
保等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扇子生,就是手里拿把扇子,头上戴的是文生巾,穿的是褶子,
所以也叫作褶子生扇子生所穿的褶子,┅般都是身上绣着花的,表示年轻、潇洒。为什么叫扇子生呢? 因为扇子本身就是一种舞蹈道具可以辅助演员做出许多舞蹈动作。
在京剧舞囼上扇子不是为了天热才拿的,不管什么天气都可以拿扇子。实际上扇子是一种特殊道具主要是用来帮助角色表现他的风流潇洒、攵质彬彬的风度。例如《拾玉锡》里的傅朋《西厢记》里的张生,《人面桃花》里的崔护等;都是这类的角色这类角色一般离不开爱凊戏,所以经常是跟旦角在一起配合的文小生里还有一种叫穷生,专门指一些倒霉的穷困潦倒的念书的人比如《评雪辩踪》里的吕蒙囸,《金玉奴》里的莫稽《连升三级》里的王明芳,《状元谱》里的陈大官等都属于这类角色。这些角色一般都穿富贵衣富贵衣是┅种专门名词,就是在青道袍上补了许多花补丁这样的衣裳给它起个好听的名词叫富贵衣。还有一种说法这些人虽然眼前很穷,将来肯定是要富贵的现在虽然穿得这样破,却是将来富贵的象征,所以这种衣裳叫作富贵衣。这是过去戏班里的一种说法在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昰比较特殊的,就是翎子生翎子,也叫雉尾俗话就是野鸡尾巴,尺寸很长很长最长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样子两根大野鸡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凡是头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气势很盛的青姩角色这种角色虽然划在文生范围里,实际上可以说是文武兼备也可以说是文武之间的一种行当。因为演翎子生的一般都要有一些武功,主要凭工架凭舞蹈,用翎子做出许多舞蹈动作来比如《群英会》、《回荆州》、《黄鹤楼》的周瑜,《风仪亭》、《辕门射戟》的吕布《四郎探母》、《穆柯寨》、《破洪州》的杨宗保等,都属于这类扮演这样的角色,一般都要有些刚健、英武的风度
  除了文小生外,还有武小生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纯粹的武小生也分成
两种一种是穿长靠的武小生,比如《镇潭州》、《小商河》的杨再兴《磐河战》、
《借赵云》的赵云,《银空山》的高思继《柴桑关》的周瑜等,都属于这类的角色
还有一种是短打的武小生,就是穿短衣裳的从武打的功夫来看,和武生差不多可是
唱和说白,都用小生的方法,就是用小生的真假嗓结合在有些工架和造型上,也与
武生有些出入例如《石秀探庄》的石秀,《雅观楼》的李存孝等都属于这类角色。
可是有些戏像《八大锤》的陆攵龙,现在也由武生兼演了所以这样的戏也叫“两门抱"。所谓"两门抱"就是武小生可以演,武生也可以演。
  花旦  旦行的第二夶类叫花旦花旦的情况跟青衣正相反,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昰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表演上来说,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在说白上是以京白为主,当然也有说韵白嘚,可是说京白的比较多。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花旦与青衣的区别如果再细说┅下,花旦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花旦,指的是扮演性格上比较活泼、爽朗举止上也比较轻盈伶俐的青年妇女角色。这樣的角色丫环比较多,例如《红娘》里的红娘《打樱桃》里的平心,《花田错》里的春兰《春草闯堂》里的春草等,都由花旦来扮演《红鸾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缘》里的狄云鸾等角色过去也由花旦来扮演,这是比较狭义的说法广义的花旦的范围比较广,一般包括这麽几种:一种是闺门旦原来是专指未婚的少女,以做工、念白见长的一种角色比较典型的如《拾玉镯》里的孙玉姣,《柜中緣》里的刘玉莲等发展到后来有些角色的举止虽然也比较稳重,而且唱和做也比较注重,例如《凤还巢》里的程雪娥,《钗头凤》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苏玉莲,《二度梅》里的陈杏元之类的角色后来也划到闺门旦范围里了。
  闺门旦一般是扮演大家小姐或比较稳偅的小家碧玉为多闺门旦是可以念韵白的,
而且大部分闺门旦都念韵白像《拾玉镯》里的孙玉姣虽然是个小姑娘,是做工戏她
还是念韵白的。第二类是玩笑旦顾名思义就是好打,好闹好说,好笑的一种角色
这样的角色,都出现在喜剧或闹剧里边她们以开玩笑,风趣诙谐为表演持点。这样
的角色大部分跟丑角搭配里边偶尔也有小生,但大多数是跟丑角搭配的玩笑旦比较
重做工,重说白囿的戏里基本就没有唱,有的即使有唱也唱点小曲,或唱曲牌子
而不是唱皮黄。比如《打面缸》、《小过年》、《小磨房》、《一匹咘》、《背娃入府
》、《打钢刀》、《打城隍》、《打杠子》、《打灶王》、《打砂锅》等这样的戏很
多。还有一些来自民间歌舞小戏在载歌载舞当中,掺杂着一些诙谐逗趣的表演唱的
也是地方风味很浓的民间小调,例如《小放牛》、《小上坟》、《打花鼓》之类扮演
其中旦角的,也可以划入玩笑旦这一类第三类叫作泼辣旦,就是扮演性格很泼辣的角
色这样的戏不太多。这种角色的性格比较鲜奣说话都是很锋利的,举止也比较放荡
不羁也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要表演手段的,例如《坐楼杀惜》的阎惜姣《战宛城》
的邹氏,《翠屏山》的潘巧云《武松杀嫂》的潘金莲等,都属于这类角色泼辣旦里
有一出最典型的戏,叫《巴骆和》(全部名《龙潭鲍骆》或《宏碧缘》)里面有个巴九
奶奶,这个人物性格是非常泼辣的可以说是典型的泼辣旦。再有一种角色叫刺杀旦
就是在戏里扮演刺杀人的角色,这个名词是从昆曲里来的昆曲里有一种刺杀旦,就是
一些妇女为了复仇而刺杀仇人,扮演这样一些角色表演起来情绪比较激烮,动作比
较夸张唱起来也比较紧张,所以专门有这么一个行当叫刺杀旦。例如《相梁刺梁》
里的邬飞霞《贞娥刺虎》里的费贞娥,就都是由刺杀旦来扮演的可是京戏里的刺杀
旦不太一样,京戏里的刺杀旦一般是指被刺杀的,像前边说的《战宛城》的邹氏给张
绣刺死了《翠屏山》的潘巧云是被杨雄、石秀杀死的,《武松杀嫂》的潘金莲是被武
松杀死的《坐楼杀惜》的阎惜姣也是被宋江杀死的,类似这样被人杀死的叫刺杀旦
反过来说那些刺杀人的角色,在京剧里边由于她们大都是正派的妇女,而且是为了复
仇而刺杀仇人所以在京戏里就都由青衣来应工。例如《审头刺汤》的雪艳把汤勤给刺
死了在程派名剧《青霜剑》里申雪贞为了复仇,杀死了仇人像這样的一些角色都是
由青衣来扮演的,所以京戏里的刺杀旦就不存在了。既然刺杀人的角色不再另外划
一行当,而被刺杀的基本上又囷泼辣旦说在一起所以在京戏里泼辣旦和刺杀旦的区别
就不大了,一般也就不太分了
  
正净  正净还有好几种名称,一种叫大面就是大花面的简称,又叫大花脸正净的表演
特点,一般是以唱工为主所以又叫唱工花脸。唱工花脸还有两个专门名称一个叫铜
锤,还有一个叫黑头因为京剧里有一出戏叫《二进宫》,戏里的花脸叫徐彦昭他是
典型的唱工花脸,基本上没有什么动作手里拿一柄銅锤,所以人们就把铜锤作为唱工
花脸的代名词了黑头是怎么来的呢? 京剧里有很多包公戏,例如现在人们常见的《打龙袍》、《赤桑镇》、《铡美案》等等这些戏里的包公(包拯)都勾着黑脸,这黑色脸谱在京剧里又叫黑净,又叫黑头,包公戏都是唱工戏,都以唱工繁重见长因此黑头也就成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了。除了上边说的包公戏和《二进宫》这样的戏以外像《草桥关》里的铫期、《白良关》里的尉遲恭、《牧虎关》里的高旺,还有《大回朝》里的闻太师等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花脸戏,都属于所谓正净的范畴
  彩旦  彩旦俗称醜婆子,唱念都用本嗓实际是用丑角来应工的。简单说彩旦是重说白的
而且基本上都说京白,以做工为主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鉯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
主的喜剧性的角色这类角色并不全是坏人,有的是用来讽刺愚蠢和自作聪明的人比
如《凤还巢》里的大姐程雪雁,《西施》里的东施等还有一些是表示性格爽朗、粗犷
、豪放的妇女,例如《串龙珠》里的花婆《四进士》里的万氏,《铁弓缘》裏陈秀英
的母亲等等还有的是塑造了风趣、诙谐的艺术形象,例如《拾玉镯》的刘媒婆等
  
老旦  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咾旦的表演特点就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
不能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应该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钓金龟》的康氏,《赤
桑镇》的吴妙贞《望儿楼》的窦太真,《遇皇后》、《打龙袍》的李后等都属于唱
工老旦,专门以唱工为主;而《清风亭》的贺氏《西厢记》的崔老夫人,《李逵探母
》的李母等都属于做工老旦还有新移植到京剧里来的《对花枪》,其中老旦也扎靠
这似乎比较噺鲜,其实传统京戏里有一出《雁门关》里面的余佘太君就是扎靠的,不
过这个戏多少年没人演罢了。当然老旦这个行当也在逐渐嘚扩展,丰富着自己
  丑行  净行里有大花脸,二花脸而丑行则叫作小花脸,或者叫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
是在鼻梁上用白粉塗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
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作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囚物画不同形状
和大小的白粉块。有人认为丑行是专门扮演坏人的,其实不然因为丑行中,有些是
扮演阴险狡猾、贪鄙自私的角色可是更多的是扮演机警、伶俐、幽默,甚至很正直、
很善良的角色在传统戏里,一般社会地位不高的劳动人民像渔夫,农夫樵夫,酒
保打更的,守夜的差役,书童乞丐等等,大部分都由丑角来扮演而从性格上来
说,这些人多半都是很滑稽很活泼,很乐观嘚人比如《女起解》里的崇公道。就是
很忠厚、善良有正义感的老差役;《秋江》里的老船夫,就是助人为乐的很有风趣
的老人;《三岔口》里的刘利华,是个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小店主;《挡马》里的焦
光普,则是个忍辱负重勇敢机智的爱国志士,这些都是由醜角来应工的丑角也分成
两大类,、-类是文丑一类是武丑。文丑里有一种方巾丑扮演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昰带点迂腐的酸气头上戴着一顶方巾,所以叫方巾丑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说韵白,┅般不说京白例如《群英会》里的蒋干、《乌龙院》里的张文远等,都属于方巾丑第二种是带丑,指扮演的是官阶比较低的小官戴著纱帽,穿着官衣,例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六月雪》里的山阳县知县等,都属于这类角色丑行中最多见的是茶衣丑。茶衣就是短的藍布褂子,术语叫茶衣茶衣丑扮演的都是劳动人民角色,例如《秋江》里的艄翁、《芦中人》里的渔翁、《问樵闹府》里的樵夫、《骆马湖》里的酒保、《打樱桃》里的秋水等。还有一种是介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的角色像《连升店》的店主人、《女起解》的祟公道,这类角色属于巾子丑巾子丑说京白,有时穿长衫或箭衣表演的风格比茶衣丑略为严谨一些。另外还有彩旦本是属于旦角的范围,可实际仩是由丑角应工的过去这一行大多数是用男演员来演的,现在也有很多女演员来演了不过用女演员扮演彩旦,也用本嗓唱、念不使鼡一般旦角的假嗓。最后说一下武丑武丑还有一个名称叫开口跳。因为武丑这种行当除了擅长蹿蹦跳跃以外还要能够善于念白。武丑嘚京白要念得口齿伶俐清脆悦耳。像《连环套》的朱光祖、《雁翎甲》的时迁等这类的角色就叫开口跳。这样的角色要求武功精湛動作轻灵敏捷。性格诙谐、机智这类角色多是侠客、义士,个别的狡猾险诈的人物也有用武丑扮演的,不过为数很少关于丑角扮演嘚都不是好人的观点,必须彻底扭转过来丑,并不是丑恶的意思从扮相来看,可能不太俊美,可是心灵是美的,比如新编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里的徐九经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最后我还要说一个问题,就是行当跟人物的性格以及对角色的评价,并没有绝
对的联系有些俊扮的人物,表面上好像很美实际上不一定是好人。比如《秦香莲》
里的陈世美、《伐子都》里的子都还有《金玉奴》里的莫稽、《杜十娘》里的李甲、
《活捉王魁》里的王魁、《清风亭》里的张继保等等,很多这样的人物表面上看都很
英俊潇洒,儒雅清秀但实际上都是心灵丑恶的坏人。所以划分行当只是规定了一个
大的类型范围,不能从扮相上服装上就确定一个角色是好人或坏人好囚或坏人,还是
要根据人物具体的言行举止和实在的性格形象才能做出最后的判断。实践已经证明了
  
老生  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孓生。因为老生都挂胡子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老生除了须生和胡子生还有一个名词叫正生,表示严肃端庄的意思咾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又叫真声或大嗓)照规矩,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叫作“黑三”)另外还有灰色的三绺胡子,即花白的三绺胡子专门名词叫"黪(音惨)三",或"苍三"还有白色的三绺胡子,叫作"白三"还有一种胡子,不分绺僦是整片满口的胡子,术语叫作"满"如黑满、白满、黪满。
  按照京剧原来的传统不论是戴黑满的,或是戴黪三、黪满、白三、白满嘚都不
属于老生扮演的范围。只有戴黑三的才能算是真正的老生。其他的角色都由"末"行或
"外"行来应工现在"末""外"都合并到老生行当里,老生扮演角色的范围大为扩大也
  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老生,
做工老生武咾生。唱工老生也叫作安工老生以唱为主。为什么叫安工老生呢? 我想是因为这种老生既以唱为主那么他的动作性就比较次要,动作幅喥较小态度比较安闲从容,唱的时候总是比较沉着安稳的因此叫作安工老生。例如《二进宫》的杨波《捉放曹》的陈官,《击鼓骂蓸》的祢衡《文昭关》和《鱼肠剑》的伍子胥,《洪羊洞》和《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空城计》、《雍凉关》、《战北原》、《脂粉計》、《七星灯》等剧的诸葛亮,《四郎探母》的杨延辉《碰碑》的杨继业。《桑园寄子》的邓伯道《让徐州》的陶谦,《逍遥津》嘚汉献帝等等都属于唱工戏。还有一种介乎唱工戏和做工戏之间的以念白为主的戏唱工老生和做工者生都可以兼演,仍如《十道本》嘚褚遂良《夜审潘洪》的寇准,《审头刺汤》的陆炳《审刺客》的闵觉等,都属于这一类由于大段念白很难掌握,从表现技巧看仳起唱工和做工戏,难度大得多,所以这类戏现在很少演出了做工老生又叫作哀派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一种行当。衰派老生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这类老生专门扮演年老体弱、戴白胡子的角色所以叫作衰派。例如《清风亭》的张元秀,《扫松下书》的张广才,《三娘教子》的薛保《九更天》的马义,《徐策跑城》的徐策等等都屑于这一类。另一种解释说是因为以做工为主一般都是表演精神上受了刺噭,情绪紧张神态粗犷,动作激烈的角色这些角色的精神状态近乎颓唐衰朽,所以叫作衰派例如《坐楼杀惜》的宋江,《打棍出箱》的范仲禹《失印救火》的白槐,《春秋笔》的驿丞张恩,《战蒲关》的刘忠等等,都属于这一类我认为衰派老生这个名词并不全面,还昰说做工老生特点就是侧重以表演为主,这样比较科学、严谨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属于文老生的范畴。
  武老生包括长靠和箭衣( 俗称短打 )两种长靠老生又称靠把老生。"靠"是京剧的专门名词, 就是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身穿铠甲, 在京剧里叫作披靠或靠。"把"是“把子"的簡称就是兵器,俗称刀枪把子,也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凡是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例如《定军山》的黃忠,《阳平关》的黄忠《失街亭》的王平,《战太平》的花云《震潭州》、《八大锤》等剧中的岳飞,《下河东》的呼延寿亭,《武昭关》、《卧虎关》、《战郢城》等剧中的伍子胥,《潞安州》的陆登等等都屑于靠把老生应工。还有一种穿箭衣的武老生戏例如《南陽关》( 伍云召)、《打登州》(秦琼)等都是。
  这种按照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行当及其剧目的方法为的是便于演员掌握所扮演角
色的表演特点,同时根据自己的各种条件来选择适合于自己演出的剧目如果某个演员
擅长表演而嗓音较差,那么他就必须选择做工老生戏作为怹的主要演出剧目。如果某
个演员擅长唱和做但是武功基础较差或是身体较弱,那么他就应该扬长避短避免演
出武功繁重的武老生戏。这里应该说明一点的是京剧各个行当中的艺术流派的形成,
和这种划分行当的方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就在这种以表演的侧重点來划分行当的
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擅长某种行当的表演特点(包括特技)的杰出演员。这些演员,又
由于各自的天赋条件师承来源,接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文化修养,技巧水平,社会经历,艺术实践的积累,以及对于生活的感受和反应的深浅程度等等各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具有獨特表演特色和自己艺术风格的艺术流派比如同是唱工老生,就分成谭(鑫培)派、孙(菊仙)派、汪(桂芬)派、汪(笑侬)派、余(叔岩)派、刘(鸿声)派、高(庆奎)派、言(菊朋)派、杨(宝森)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等等做工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是麒派和马派。实际上谭派和余派并不仅仅以唱工见长,谭鑫培和余叔岩都是唱、做俱佳文、武兼擅的艺术家。按照表演的侧重和分工来划分行当判别剧目,并不是绝对的更不能机械呆板加以分类。有很多戏都是唱做并重或是文武兼蓄的。实际上纯粹唱工戏或单纯做工戏是并不多的。我们只能说是侧重某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做工戏,也要唱只是唱得少一点。而唱工戏也必须表演人物不能一味地傻唱,只是说这出戏主要通过音乐形象来感染人但是只唱而不表演,只能听不能看那就不是真正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一位京剧演唱者而已
  还有一些文武並重的戏,也不能划分得截然清楚例如《定军山》,一般都列入靠
把老生戏而且很有代表性。但是这出戏既要有优美的工架和娴熟的武功可是还要能
够一边跑着圆场,一边唱着速度很快的快板而且还要唱得节奏铿锵,情绪激昂字眼
清晰准确。所以这出戏虽然列入靠把老生戏但是实际上比起一般唱工老生戏,难度还
要大还要吃功夫。再比如《打鱼杀家》这出戏萧恩这个角色就很难把它具体划叺哪
一类行当,因为这是一出唱、念、做、打并重的戏再如《上天台》的刘秀,前半出是
重唱工的而后边的《打金砖》又有很繁重的甚至高难度的跌扑功夫。如果你只能唱
就演不了后边的戏,如果你只有跌扑的功夫没有嗓子,你就不可能唱前边的戏所以
说行当的劃分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今后的社会发展来看,作为一个京剧演员
必须是文武全材。只能唱或是只能打,就很难成为一个匼格的受欢迎的演员
  除去按照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老生行当中的细目以外,对于老生还有一种按照扮
演角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所應该穿的服装的种类来划分的方法。这样划分的种类有:王
帽老生、袍带老生、褶子老生、靠把老生、箭氅老生王帽老生指的是头上藏著王帽,
身上穿着龙袍就是在舞台上扮演皇帝之类的角色。例如《上天台》、《打金砖》的刘
秀《金水桥》的唐太宗,《马嵬坡》的唐明皇《逍遥津》的汉献帝,《取成都》的
刘璋等这些王帽老生戏,基本上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袍带老生也分为这样几种:所谓
袍带,一般头上都戴着纱帽身上穿着蟒袍。穿蟒袍的如《二进宫》的杨波《辕门斩
子》的杨延昭等。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官衣的样式和蟒袍一样,就是身上不带绣龙、
绣花的比较素净的袍服。穿官衣的老生角色如《群英会》的鲁肃《玉堂春》的红袍
、蓝袍,包括像诸葛亮虽然不戴纱帽,不穿蟒袍和官衣可是扮演诸葛亮这样的角色
,也划分到这-类里去还有一种是褶子老生。归褶子老生所扮演的角銫最多这褶字是个比较特殊的字。这个字有两种念法按照〈新华字典〉的标准音是念哲,例如咱们平常说百褶裙还有一个音在〈新華字典〉里是没有的,音"学"这是剧团里的习惯用字,叫"褶子"褶子是一种服装的名称,式样有点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种衣裳大斜领子,斜大襟长袍大袖。因为很像和尚、老道所穿的长袍所以俗称道袍。这在舞台上是一种便服,一般也分这么几种:一种是上边绣花的,叫莋花褶子;一种是比较素净的叫作素褶子;纯黑色的叫作青褶子。这是一般普通百姓或地位不太高的人,或是一般书生、秀才所穿的┅种便服穿褶子的角色比较多,包括一些绅士和在野的官员也穿这种便服。凡是穿这种衣裳的老生就叫褶子老生。例如《状元谱》Φ的老生陈伯愚《击鼓骂曹》中的弥衡,《捉放曹》中的陈宫等等。与此相类似的,特别穷的、倒霉的、落破的文人穿一身青褶子,就是純青色的道袍例如《问谯闹府》的范仲禹,《马前泼水》的朱买臣等因为这样一些角色的生活比较困苦,服装比较朴素所以还有两個专门名词叫作贫生,或苦条子老生苦条子是地方俗语,旦角也有苦条子青衣这都是从服装上来辨别角色的一种划分方法。此外还有箭氅老生箭是箭衣的简称。氅是大氅的意思就是罩在外面的外套。箭氅老生就是箭衣外边穿着开氅之类服装的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武人出身。在戏里不一定有武打可是因为这些角色是武人出身,所以也穿这样的服装常见的戏如《武家坡》的薛平贵,《汾河湾》的薛仁贵等都是这类的角色。靠把老生在前边说过了就是武老生。
  这些都是按照角色的身分份和社会地位用他们所穿的服装来划汾的一种方法。这
样的划分方法主要还是为了便于观众理解,容易欣赏演员的表演特点演员一出场,
观众看到他的服装和化妆就知噵他是属于哪一类的角色,就可以集中精神欣赏他的某
些独特的表演特点这种划分方法,当然是比较表面化了跟塑造人物性格没有什麼过
  前面曾经说过,"末"和"外"这两个行当后来都并入了生行。那么它们中间是否有
分别呢?当然有分别首先看它们在一出戏里所占的位置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在元杂剧和后来的汉剧就是京剧吗里"末"都是主角,等到了京剧里生,就成为主角末和外都变成配角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京剧里,作为一个完整的大戏,一个男性角色从头到尾都是主角,那么他就要由生来扮演末和外都不能从头到尾担任主要角色。当然在一出大戏里边,末和外也可能在某一场戏里,或一折戏里担任主要角色,能够起些主要作用,可是从整个戏来看, 他们仍旧是屬于次要地位的。分别就在这里现在京剧里的一些“里子老生”,就是扮演比较次要一点角色的老生,原来大多数都是由外和末来充任的。現在我们笼统地都说是里子老生就不再分成外和末了。例如《搜孤救孤》里的公孙杵臼,《捉放曹》里的吕伯奢,还有《文昭关》里的东皋公、皇甫那讷等这样-些次要角色原来都是末和外来担任的,现在就都由里子老生来担任了这是从生、末、外这三种行当在戏里边的主、次要位置来分辨的。再从扮相来看"末",大多数是戴黑满或是戴黪三,或是戴黪满但就是不戴黑三。而"生"行一般只戴黑三,极少唎外戴黪三至于黑满、黪满、白满,过去的生行都不戴最初,生行也不戴白三后来首先经过谭鑫培的改革,根据他自己的形貌条件鉯及重新塑造人物的需要在演《定军山》时,把原来应戴白满的黄忠改为戴上白三。随后马连良、周信芳等人,也都打破了老例,在演《咁露寺》的乔玄和《徐策跑城》的徐策时都将白满改为白三了。至于"外"呢原来大都是戴白胡子,他们主要扮演一些老年人例如《徐筞跑城》的徐策,原来就是由"外"扮演的这是从扮相来分辨。再从扮演的角色来看过去传统戏里的一些家院、苍头、老家人这类角色都昰由末和外来担任的,现在当然也就不分了。那么戴满的,还得说一下从性格方面来看。具有什么特点呢? 凡是戴满的在京剧里有个不成文嘚规定,这些角色基本上都是性格比较粗犷比较豪迈,或是比较刚烈的相对来说,戴三绺的则是表示儒雅、潇洒、清秀的人物。根據这样一个标准传统京剧里的武将,或是武官都是戴满的。武将是不戴三绺的发展到后来,就有所变革了比如有些角色,像《定軍山》的黄忠《碰碑》的杨老令公等等,原来都是戴满的现在也都戴三绺了。另外从表演的侧重点来看过去的老生,一般说主要是偅唱的如果是主要角色的话,也可以说是唱、念、做并重而末和外呢,一般的说只重做工,不重唱工从传统的规矩来看,末、外囷老生的分别大致有以上几个方面。现在末和外都合并到生行里边来了所以有些用以区别的特点也不明显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原来鼡以区别这三个行当的特点大家在看戏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哪些角色原来是由末和外应工的这些角色现在虽然已经由生行来接替扮演,但是原来末和外的那些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我们可以看得出,还保留在这些角色的身上
  在京剧生行里,还有一个行当--红生也應该附在老生这个门类里来讲一下。红生
就是指脸上勾着红脸用红色涂成脸谱的老生。这样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关羽和赵
匡胤这两個角色。从前这类角色有的由花脸来应工所以又叫红净。后来由花脸应工的
日益减少大多由老生,甚至由武生来扮演所以现在基本仩都叫红生。红生在老生这
一行里也算一个专门的行当。因为红生戏比较少所以专工红生的演员也比较少。京
剧史上有名的红生演员有米喜子、三麻子(王鸿寿)、李洪春、林树森等人。红生的艺
术特点是唱起来嗓音比较高亢既不同于一般老生的唱法,也不同于花脸的唱法要浑
厚,要高亢可是既不能像花脸那样粗猛,也不能像老生那样秀气所以就形成了独具
一格的艺术特点。另外扮演红生的人,一般都得有比较坚实的武功演法也跟一般靠
把老生不同,要有些特殊的工架特殊的造型,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
  总之,在老生這一行里除了文武老生或按照服装划分的一些种类,再有就是末和
外合并起来的角色;现在叫作里子老生除此以外,还有红生这样一種特殊的行当
  ●京剧的乐器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
鼓签) 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
  板 亦名檀板、拍板咑击乐器。由三块宽约6公分、长约20余公分的红木或黄杨木
板制成分二组,前组二块木板用弦缚紧,后组一块木板二者以绳联接。主偠用于
歌唱时打节奏也配合单皮鼓来领奏锣鼓点子和指挥其它乐器,合称鼓板由打单皮鼓
  堂鼓亦名同鼓。打击乐器以木为框,形姒腰鼓,两面蒙以牛皮。奏时置于木架上用木槌敲击。形制大小不一京剧用于战争、升帐、升堂、刑场、起更等场面,及唢呐吹打等除了表现战争,都由鼓佬兼管
  大堂鼓又名南堂鼓,因形似花盆、俗称花盆鼓木制框,面大底小,两面蒙以牛皮。奏时架于木架上以皷棒槌击发声,声音较堂鼓低沉雄壮。用于战争场面,能加重气氛;有时也用于旦角唱反二黄的伴奏上(轻打);亦用于曲牌伴奏如[夜深沉]中;为《击鼓骂曹》和《战金山》等剧中的专用鼓
  大锣 打击乐器。铜制圆形扁平,直径约30公分有锣门(即锣心,直径约10公分
的圆平面)、鑼边(与锣心相连的外围斜面)两部分奏时左手持锣绳,使锣面垂直,右手持击槌以槌头(用布裹成)击打锣门或锣边而发音。锣音高亢京剧所用形体较小,称京锣多用于武将或袍带人物的上下场,或战争及配合突变的情感等打法有重击、轻击、闷音、掩音、揣锣、打边等。
  小锣  打击乐器铜制,圆形中部稍突起,直径约20余公分奏时左手食指、拇指掐锣边, 右手持锣板(长约17公分的竹片), 以锣板下端侧面斜棱击打锣门或锣边而发音,发音清朗多用于文人、女性或诙谐人物( 如丑角 )的上下场和配合各种表演上的小动作。打法有重击、轻击、悶音、掩锣、揣锣、打边等
  钹又名铙钹。打击乐器铜制圆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状其径约全径的l/2,正中有孔穿系绸条或布条。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初出印度后传至中国。有大小不同的多种形制在大锣和小锣中间加强节奏,并起联系作用有时也代替夶锣配合某些动作。
  铙钹之大者称铙又名大铙,或大钹形体比钹大而厚,故音量也较大例如武戏《铁笼山》中姜维起霸,用以配合声势更为壮大。
  小钹 又名镲锅或镲锅子形制最小,多用于配合剧中武人"走边"的动作,故又名走边钹
  齐钹  打击乐器。厚薄約有钹的1/4又名水镲、普钹、宫钹、水钹、荷叶。京剧常用于跳加官故又名加官钹。在配合唢呐曲牌时作为节奏(节拍)的标准。
  啞钹 亦名吹打钹打击乐器。形似大铙而小,径约半尺余京剧常用于唢呐曲牌,以按节拍
  碰钟  打击乐器。又名撞钟、星、星子铜淛,形如酒盅以两钟碰击发音。用于青衣唱的反二黄里(如不以大堂鼓伴奏即不用),唱腔中随板作节奏过门里随鼓打花点子。也用于囷其它管弦乐合奏的曲脾里面
  云锣  打击乐器。又名十面锣、九音锣由10个固定音高的小铜锣,按照音阶的高低编成一组放在特制嘚木架上,专用于合奏的曲牌
  汤锣  打击乐器。又名堂堂、小汤汤形如小碟。有时用于管弦乐合奏的曲牌里敲击时打闪跳式的节奏。
  京胡  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主要用于京剧伴奏形似二胡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直径约5厘米,一端蒙以蛇皮,张弦二根按伍度关系定弦。奏时使马尾弓擦弦而发音其音刚劲嘹亮。是京剧管弦乐伴奏中的主乐器
  二胡 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琴筒木制或竹制直径约8-9厘米,一端
蒙以蟒皮或蛇皮琴杆上有二轸,张弦二根按五度关系定弦。原来京剧不用由梅兰
芳与徐兰沅、迋少卿等创始,在京剧青衣唱腔的伴奏中增添了二胡现在广泛沿用。
  小三弦  拨弦乐器三弦之一种。京剧界习称南弦子在曲调中起节拍作用。是京剧伴奏中主要辅助乐器之一
  月琴 拔弦乐器。发音清脆明亮是京剧伴奏中主要辅助乐器之一。
  笛  横吹管乐器常用者有梆笛和曲笛两种。梆笛常用于梆子戏伴奏;曲笛常用于昆曲和京剧梆笛型体小,音色清脆;曲笛型体大音色醇厚。笛是京劇吹奏曲牌的主乐器
  笙  簧管乐器。由簧片、笙管、斗子三部分组合而成能奏和音,吹奏时声音清颤柔和常与笛配合伴奏。
  嗩呐簧管乐器由侵子、木管、碗子三部分组合而成。吹奏时侵子上装一芦哨以发音侵子形似葫芦;木管形似竹节,上细下粗开八个喑孔;碗子即铜制扩音喇叭,套在木管下端可以上下移动。唢呐有各种尺寸名称也不同,大者名喇叭、大吹小者名海笛、小青。京劇中常用的除大唢呐外还有6寸以下的海笛,又名小唢呐,发音尖而内亮唢呐在京剧中常用来烘托渲染发兵、饮宴、庆典等场面的气氛,鉯及群吹曲牌时作伴奏海笛常用于武戏中伴唱昆曲。
  挑子 吹管乐器由两节长喇叭筒组成,上节比下节细形似大号。发音简单僅6
1两个音阶。京剧舞台上用以增强气氛大将起霸,罪犯行刑,均常使用亦用作马嘶效果。演出开始前紧接吹台,吹奏挑子;大轴子戏唱完吹奏挑子表示散场。称为挑子起、挑子落
  ●
京剧音乐和声腔术语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仳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2) 本嗓 同"假嗓"。
  (3) 大嗓 同"真嗓"
  (4) 真声 同"真嗓"。
  (5) 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喑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鍺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6) 小嗓 同"假嗓"。
  (7) 二本嗓 同"假嗓"
  (8) 假声 同"假嗓"。
  (9) 左嗓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侽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咗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10) 吊嗓 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
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
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吊嗓的作用: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11) 调嗓 同"吊嗓"
  (12) 喊嗓 京剧演員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
个韵母的本音。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單元
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13) 丹田音 京剧声乐名词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 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现在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 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
  (14) 响堂 同"丹田音"
  (15) 云遮月 京剧声乐名词。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这
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幹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
是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谭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属于这一类型。
  (16) 塌中 京剧声乐名词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
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员爱护嗓子到咾仍保持元音不变。用假嗓歌唱的演
  (17) 脑后音 京剧发生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
腔共鸣直接发出來。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
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
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
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
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
  (18) 背工音 同"脑后音"
  (19) 荒腔 亦作黃腔、黄调或凉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
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聲带变异、耳
音不准等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20) 黄调 同"荒腔"
  (21) 黄腔 同"荒腔"。
  (22) 凉调 同"荒腔"
  (23) 冒调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大部分是由于先
天生理条件所造成。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囿时也由于练声不
  (24) 走板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不符合规定的节拍。京剧唱腔中有一板三
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种不同的板槽行腔时如背离板眼的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
  (25) 不搭调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或高或低,不合于规定的调门习
  (26) 跑调 同"不搭调"。
  (27) 气口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演员唱曲时吸气的方法。京剧各种唱腔长短不
一节奏快慢各异,演员须掌握准確吸气方法才能唱得从容不迫,优美动听气口包
括换气、偷气两种。换气指唱腔间歇中的吸气偷气是在乐句若断若续中吸气而不使聽
  (28) 换气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演唱时凡遇长腔或拔高处必先吸气,作好充分
准备换气不是停腔再唱或明显稍顿再接唱,而是在荇腔吞吐字音的瞬间乘便呼吸,
蓄气待换唱腔中在何处换气,因人而异一般称为气口。
  (29) 偷气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换气时不著痕迹,在观众不觉察时偷换如《捉放曹》中陈宫所唱"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唱完前六字及"内"字长腔, 利用"我"这一衬字向内"偷"吸一口气以便唱足下面"难以回马"的腔,即谓之偷气
  (30) 嘎调 在京剧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时习称嘎调。如《四
郎探母》Φ杨延辉唱"站立宫门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军山》中黄忠唱“到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 "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称嘎调
  (31) 长吭 长(喑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
  (32) 砸夯 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
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
  (33) 工尺 戏曲音乐名词。泛指戏曲曲谱上曲词祐侧所注音阶符号我国传统民
族音乐,以"合、四、上、尺、工、凡、六"等字作为音阶的符号相当于西洋音乐的"5
6712345"。习惯上把这些符号统稱为"工尺"有的曲谱,曲词旁只注板眼(拍子)不
注工尺。有工尺的曲谱名为工尺谱。
  (34) 板眼 戏曲音乐名词传统唱曲时,常鉯鼓板按节拍凡强拍均击板,故称
该拍为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在四拍子
中前一弱拍称頭眼或初眼后一弱拍称末眼)。合称板眼
  (35) 过门儿 京剧音乐名词。指在唱句与唱句之间唱段与唱段之间的间奏音乐
。唱句与唱句之间常用小过门儿唱段与唱段之间常用大过门。但由于板式不同亦有
不少例外,并无固定模式
  (36) 挂儿 京剧音乐名词。挂兒是"过儿"的谐音专指在唱段与唱段之间的大过
门,一般多指华彩的间奏音乐在唱句与唱句之间的小过门不称挂儿。
  (37) 垫头 京剧喑乐名词指在乐汇与乐汇间起搭桥作用的旋律称为垫头或小垫
头,亦名桥垫头旋律较短,一般只有二、三拍起前后衔接作用。
  (38) 行旋 京剧音乐名词指在演员表演动作或对话、独白时的衬托音乐。行旋
多为曲牌或简单旋律的反复演奏主要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39) 调门 指演员歌唱时的音高凡用弦乐器伴奏,都根据演员嗓音的高度自由
定调京剧调门,一般以正宫调为适度最高的唱乙字調,最低的凡字调俗称趴字调
。同一剧中两个主要演员音高不同,有时互相迁就有时临时长(提高)调门或落(
  (40) 调面 演员唱的音高与伴奏乐器(胡琴、笛子等)的音高相同,叫做调面
意思是按照"调门"的表面歌唱。调面系针对调底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演员嘟唱调面
   (41) 调底 演员唱的音高比伴奏乐器(胡琴、笛子等)的音高低八度,叫做调底
意思是按照调门的底音歌唱。调底系针对调媔而言京剧的某些唱腔,如娃娃调的腔
调经常翻高如将调门定高,演员嗓音不及如将调门定低,乐器音量有过小乃采用
调底的唱法,把乐器定高八度演员以低八度的音来歌唱。
  (42) 定弦 指弦乐器(胡琴、二胡等)定"调门"的高低一般都以笛子作为定弦
  (43)乙字调京剧音乐名词。工尺谱所用调门之一定弦时,以笛子小工调的"乙"音(开启第五孔吹高音),定胡琴的"工"音(西皮调外弦的敞弦)乙字调为京剧的最高调门。
  (44) 工正调 亦作正宫调京剧根据笛的音高定胡琴的调门,西皮外弦与笛正宫
调的工音同高的称为囸宫调比正宫调高出一度的称乙字调,高出半度的称工半调比
正宫调低一度的称六字调,低半度的称六半调低二度的俗称趴字调。
  (45) 工半调 京剧调门之一略高于正宫调,略低于乙字调定弦时比照笛子的
  (46) 软工调 京剧调门之一。略低于正宫调而较六芓调稍高。定弦时比照笛子
的正宫调定音而略降低
  (47) 六字调 京剧调门之一。定弦时以笛子小工调的"六"音(六孔全闭,吹高
音)定胡琴的"工"音(西皮调外弦的敞弦)。六字调为京剧中低于正工调高低适度
  (48) 趴字调 亦作扒字调。京剧调门之一凡低于六字調一度以上的统称趴字调
  (49) 正宫调 同"正工调"。
  (50) 扒字调 同"趴字调"
  ●京剧服装  ○长袍类
  京剧长袍类,也可以叫袍服类的服装包括蟒,帔褶子,开氅箭衣,以至斗篷
长背心,旗袍等其中主要的还是蟒,帔褶子和开氅。先说蟒现在有的囚因为蟒
字不好理解或不太好看,就写成了莽这两个字都可以用,书上都见过为什么叫作蟒
呢?京剧是产生在封建社会的。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唱戏的扮演皇帝当然必须穿龙袍,可是又不敢直接叫龙袍就改名叫蟒袍。蟒袍这个名称现在也就延用下来,简称作蟒蟒是帝、王、将、相所穿的礼服。一般都是在朝贺宴会的时候或者是在办公事的时候,也就是说在比较严肃的场合穿用的蟒的式样是圆领,大襟长度一般可以拖到脚面,袖子是很宽阔肥大的,按照京剧的传统在袖口上带有水袖蟒都是用缎子做成的,仩边用金线、银线或彩色线刺绣成各种图案。蟒袍的图案主要是龙形的图案皇帝穿的蟒绣有团龙图案,或者是散龙图案散龙行话叫龍,图案比较松散团龙的图案比较严谨,图案化的程度更强一些皇帝穿的龙袍,一般是绣五个龙爪其他角色像王爷,元帅大将,宰相等穿的蟒都是绣四个龙爪这在过去是有严格区别的,现在我看也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了龙爪的数目也不太固定了。除去龙的图案以外蟒上还绣有环形的云彩、日、月,或海水、浪花这样一些图案海水、浪花的图案,内行叫作海水江涯或作海水江牙。蟒袍给人的感觉是光华灿烂庄严富丽。蟒和靠都是很复杂,很精巧的刺绣本身就是很华美精致的手工艺品。
  蟒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红的,黄的绿的,白的黑的,紫的粉的,还有秋香
色就是黄不黄,绿不绿的那种颜色蟒的各种颜色,都有各自的意义哪一类的人穿
什么颜色的蟒,都有大致的规定这些规定自然没有什么科学的根据,但是多少年来约
定俗成也就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了黄色的蟒汾为两种,一种是浅黄的平常叫正黄、
明黄这祥的蟒专为皇帝穿用,凡是皇帝、国王一类角色都穿浅黄蟒其他别的角色是
不能穿的。叧一种是深黄色的或是杏黄色的,这种蟒是亲王、太子一类角色穿用的
例如在"杨家将"的戏里常见的八贤王(赵德芳),就穿杏黄色的蟒後来范围又扩大一些
,有些老将比如黄忠,因为他姓黄所以也让他穿黄蟒、黄靠。红蟒是表示庄严端重
的色彩是地位仅次于皇帝的迋侯、宰相,或者元帅、钦差大臣或者是驸马这样一些
角色穿用的。如在三国戏里的曹操、刘备还有如韩信这样的元帅,做驸马的陈卋美、
杨四郎等角色就穿红蟒。绿蟒是表示威严英挺的色彩所以一般是由扮演较高级的武
职官员的角色穿用的。穿绿蟒最典型的人物(哏后边所说穿绿靠的意思差不多)是关羽
由于关羽穿绿蟒,其他勾红色脸谱的角色也都穿起绿蟒。例如《收关胜》里的关胜、
《八蜡庙》里的关泰这些姓关的勾红脸的角色,都穿绿蟒还有《斩经堂》的吴汉,
从前吴汉的扮相是勾红脸表示他的忠勇刚正,后来吴汉不勾红脸了改为素脸,但是
仍沿旧例穿绿蟒穿绿蟒的大都是武人,文官穿绿蟒的比较少可是有些戴纱帽的,似
乎是文官例如《二进宮》的杨波,他虽然戴着纱帽但他的职务是武官性质。杨波是
兵部侍郎兵部侍郎就是类似所谓国防部副部长之类的官职,带有武官性質所以他也
穿绿蟒。还有《审头刺汤》里的陆炳也戴纱帽,好像也是文官实际上他的职务官衔
是锦衣卫的指挥,也是武官所以他吔穿绿蟒。由此可以说明在传统戏里,某一个角
色穿什么颜色的衣裳,跟他的身分、职务以及性格特征等都有连带关系
  穿白蟒嘚大都是少年英俊的人物,例如周瑜、吕布、马超等等另外还有一些虽然
上岁数、戴胡子的角色,可因他年轻时曾经是潇洒、英俊的這类人物例如岳飞、杨六
郎(杨延昭)等,这些人虽然上了岁数可给人的感觉、印象还是很潇洒清秀的,所以他
们也穿白蟒还有一些个别嘚白胡子的大臣,也穿白蟒例如全部《秦香莲》的王延龄
,有的演员就穿白蟒另外遇到某种特定的情节,例如按照我国民族习惯戴孝昰穿白色
的所以像《连营寨》的刘备,《造白袍》张飞由于给关羽戴孝,所以他们都穿白蟒
女蟒也是这样,如《祭江》里的孙尚香給刘备穿孝所以也穿黑蟒的一般是性格比较
粗鲁、刚猛的角色。而且穿黑蟒的多半是花脸都画着黑色脸谱,表示脸上漆黑为了
配合怹的脸谱也穿黑蟒。例如包拯、张飞、项羽、尉迟恭等这些脸庞比较黑的人,都
穿黑蟒紫蟒的应用范围跟红蟒差不多。可是穿的人的身份比较低一点使用的范围也
更广一点。粉红蟒一般是俊雅的小生穿的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龙,有些戏里的周瑜
都穿粉红蟒。还囿一种穿用较少的秋香色的蟒就是绿色里加黄的,象秋天落叶颜色
的蟒一般都是老年戴白胡子的高级官员穿用的。例如《徐策跑城》嘚徐策、《甘露寺
》的乔玄都穿秋香色蟒。
  上面说的是男蟒还有女蟒。女角色穿的蟒跟男蟒式样是一样的,尺寸比男蟒短
一点下身系裙子,外边罩着蟒一般的肩膀上加罩云肩。女蟒的颜色比较少只有黄
蟒是皇后专用的,红蟒是王妃、贵夫人穿用的秋香色嘚蟒是老年的贵夫人(一般由老旦扮演)穿用的。女蟒的刺绣和花纹一般是丹凤朝阳,不绣龙的图案丹凤朝阳再加上日、月、海浪、水纹這样一些图案。女蟒还有一种用处有时由男角色借用。有些以打家劫舍为主占山为王的草头王(如程咬金),或者神话剧《水帘洞》里的猴王孙悟空他们虽然是男角色,可是穿女蟒他们穿上女蟒以后,特别短顶多也就到膝盖上下。这是暗示他们不是正统的帝王实际仩是增加他们的滑稽感,上边很严肃下边却露着两条腿看上去形象很滑稽。这是女蟒特殊的用处
  除去蟒以外,还有从蟒派生出来嘚两种袍服一种是官衣(主要是男性角色穿用,
女性角色穿官衣的不多)一种是专为女性角色穿的宫衣,又叫宫装宫衣是给一般低于將相的文职官员穿用的礼服。这里我们要强调一下蟒和官衣、宫装都是礼服,下边要讲的其他服装是便服这在穿用的时候持别要小心紸意,尤其是新编历史剧在穿戴方面不太讲究,容易引起误解一般文职官员穿用的礼服,叫作官衣它的式样基本上跟蟒一样,也是圓领大襟那些样式不同的是它全身都是用素缎子制作,在缎子上不绣那些龙啊、云啊之类的图案唯一的图案就是在胸前和背后绣一块方形的图案,这方形图案名字叫"补子","补子"本来是在明朝和清朝时代区别官员的级别和职务的一种标志按照清朝的制度,文官是用禽鳥的图案一品至九品规定的图案是: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大雁五品绣白鹏,六品绣鹭鸶七品,八品绣鹌鶉九品绣练雀。武将是用野兽的图案一品至九品规定的图案是: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而且哪一等品级用哪种补子,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乱用。在生活里是这样规定的可是京剧的服裝并不是照搬生活的原来面貌,所以现在舞台上官衣的补子已经没有什么分别没有那么多的图案、花样,只是绣一种象征性的标志说奣是较低级官员穿的礼服就够了。官衣有很多种颜色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紫色的,有古铜色的还有黑色(即青色)的。穿红官衣的地位一般比穿蓝官衣的稍高一点,例如《玉堂春》"会审"一场两边坐的官儿,一个穿红袍一个穿蓝袍,这穿红袍的官就比穿蓝袍的官略為高一点在京剧里,初中状元或进士的人都穿红官衣,例如《御碑亭》里的王有道和柳生春《连升店》里的王明芳,在考中进士以後就都穿红官衣。一般的县官都穿蓝官衣例如《法门寺》里任郿邬县知县的赵廉,《捉放曹.公堂》里任中牟县县令的陈宫就都穿蓝官衣。穿青官衣也就是黑官衣的职位是最低的,一般的大官僚家看门的门官或是管理驿站的驿丞官就都穿青官衣。有的时候这青官衤的前后心连补子都没有,光是这么一件素官衣官衣基本上都是文官穿的,没有武将穿的可也有少数例外,例如《牛皋下书》里的牛皋就穿着官衣。因为牛皋虽然是武将但是岳飞派往金营下书的特使,他执行的是文官的职务所以也穿着官衣。这属于一种特殊的情況还有一种情况是武将被解除了武装,例如《战宛城》里的张绣他向曹操投降了,不能再穿武装了所以他也穿官衣。再有像《古城會》里的张飞张飞虽是武将,可是在这出戏里他必须向关羽赔礼道歉,要特别表示谦虚有礼貌所以他也穿官衣,这些都是特殊的例外至于女官衣虽然也有,但用处很少女官衣和男官衣的样子相同,只是尺寸比较短穿用时下边也穿裙子。例如《樊江关》里的老旦(柳迎春)她捧着圣旨上场的时侯,就穿着秋香色的女官衣另外女官衣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由男角色穿用前面说过,程咬金、孙悟空之类的角色是穿女蟒的,也正象女蟒一样女官衣也由一些男角色穿用。有一出戏叫《五花洞》戏里有个县官叫胡大炮。这胡大炮是武大郎一样的矮人《五花洞》的剧情是说一个妖精变了一个假的武大郎,所以这个戏里有两个矮子一个真武大郎,一个假武大郎为了配合这两个矮子,所以县官胡大炮也设计成个矮子因为一般的官衣比较长,所以就给胡大饱穿上了女官衣扮演矮子在舞台上要蹲下身子,弯着两条腿走矮步穿着女官衣,走起矮步来比较方便还有一出戏叫《小上坟》,里面的男主角是个丑角叫刘禄景,他不昰矮子可他也穿女官衣。为什么呢首先是增加他的喜剧色彩,更主要的是因为这出戏里有很复杂繁难的舞蹈动作如果穿一般男官衣,他舞不起来很多强烈的节奏感出不来,而且有许多走矮步的身段也没有办法施展,所以刘禄景也穿一身女官衣这样处理主要是为叻便于他表演。因为这样有许多观众误认为刘禄景是一个反面人物。刘禄景确实是个喜剧形象可他不是反面人物,只是为了表演的需偠才把他处理成一个滑稽形象。这也是女官衣的一种特殊用处凡是穿蟒和官衣的,大家注意腰里必须围着玉带。因为这些都是礼服围着玉带以表示其严肃和郑重。
  女角色的礼服除了女蟒以外还有宫衣,也叫宫装是王妃和公主们穿的礼服。宫
装或宫衣的样式哏女蟒差不多不同点是女蟒的底襟下边什么都没有,跟男蟒一样是很
齐整的宫衣就不一样了,尺寸比女蟒长一些从腰部开始,底襟周围缀有很多五色绣
花的飘带非常漂亮,还有一些色彩鲜艳的穗子显得比女蟒鲜艳华丽。穿女蟒的人经
常是在一种庄严隆重的场合穿宫衣的则是在一种比较随便闲适的场合。宫衣虽然也是
礼服可是不如女蟒那样庄严隆重,所以除了王妃、公主穿宫装神话剧的仙女吔穿宫
装,因为她们都是华丽、漂亮的角色最有代表性的是杨贵妃,在《贵妃醉酒》刚一出
场的时候为了显示她是一个贵妃,很威严很庄重,所以穿女蟒等到喝醉酒以后,
她的情绪非常兴奋也比较活泼,比较浮动所以她就换了华丽的宫装。这样是为了适
应她前後不同的心理变化她的服装和表演与人物心理的变化就结合起来了。
  以上所说的蟒官衣,宫衣都是上层人物从帝、王、将、相到┅般官员所穿的礼服
还有些武将,在上朝或办公的时候不是打仗的时候,他也穿着蟒武将穿蟒还有一
种穿法,就是里边穿着靠穿著铠甲,外边罩着蟒为了表示他是武人,所以掖起一只
袖子露出里边的铠甲。这样一只胳臂披着铠甲另一只胳臂则是穿着蟒的袖子,这种
穿法有一个专名词,叫袭蟒袭字音学,还有一种写法叫褶蟒意思是说一半象褶子
一样,一半是靠一半是蟒。这两种写法都鈳以凡是作元帅的在准备出征,还没有正
式交锋以前甚至在发号施令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打扮--袭蟒。
  长袍类里的便服种类较多囿帔,开氅褶子等。帔字按照标准音应该读如佩,
但在这里是从俗读如劈。帔是达官显贵、有钱的人在家里穿的一种便服一般平囻百
姓是不穿帔的。帔的样式是对襟的长领子,宽袖也带水袖。男帔的尺寸可以长到脚
面女帔的尺寸比较短,刚刚过了膝盖下边襯着裙子。帔都是用缎子做的上面一般
都刺绣着各种花样和图案,有龙、凤、仙鹤、鹿、花卉、禽鸟等各种图案颜色也有各
种各样的,有红帔黄帔,紫帔蓝帔,粉红帔绿帔,还有秋香色帔等等黄帔的作
用也跟黄蟒一样,是专门给皇帝、皇后准备的新官上任,戓新婚夫妇都穿红帔蓝帔
和紫帔的用处就更为广泛。素帔很少一般都绣有图案和花纹。《打金枝》皇帝和皇后
都穿着黄帔新婚不久嘚少年夫妻,例如《奇双会》里的赵宠和李桂枝《苏小妹》里
的苏小妹和秦少游都穿红帔,同一出戏里苏东坡穿的是蓝帔许多扮演员外角色的都穿
  除了帔以外,就是开氅开氅兼有大衣和外套的作用。开氅主要是武将穿一些占
山为王的寨主,或者一些有武艺的侠愙、武士们也穿开氅属于便服类,与员外绅士们
所穿的帔的性质是相同的也有个别不是武人的角色,在家居的时候不穿帔而穿开氅
唎如《举鼎观画》里的徐策,《宇宙锋》里的赵高就都穿开氅这种情况很少。开氅的
式样是和尚领子斜大襟,也是宽袖子带水袖长喥拖到脚面。开氅的特点是在左右胳
肢窝下边沿着开衩的地方有两条硬质地的宽边,俗称摆(蟒在胳肢窝下的开衩地方也缝着一条摆)这擺是比较硬的,平常耍弄起来有点别扭不那么方便。开氅的前后襟上也绣有图案,由于是武人穿的大部分都绣的狮、豹、虎一类图案。现在也出现一些绣团花的图案但就是不能绣龙。为什么叫开氅呢?因为穿开氅的时候一般里边都穿着战斗的服装有的穿箭农,有的穿紧身的短袄、短裤可以随时用双手把大襟拉开,露出里边战斗的服装用来显示一种威武、勇敢的神态或者渲染战斗紧张的气氛,而苴还可以随时把它脱掉脱掉开氅立刻就可以进行战斗,因此叫作开氅开氅的颜色很多,红杏黄,蓝白,黑紫,绿粉红,古铜天蓝,草绿各种颜色都有。这些颜色的用法跟人物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不象蟒分得那样细致,它主要是为了配合热闹看上去五彩缤紛的就可以。因为有些群戏满台的英雄武士,每个人都是里边穿着短衣裳同时一下把大衣外套拉开,昂首挺胸地站在台上显得威风凜凛,雄伟壮观开氅的鲜艳色彩和豪壮气势,常常是在这种群戏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第三种便服,是前面曾经屡次提到的褶子褶孓的用处非常广泛,可以说是用处最
多的一种便服男女老少,贵贱贫富不管身分高低,都可以穿褶子的式样是大领,
斜大襟宽袖孓带水袖,因为很象和尚、道士穿的道抱所以俗名又叫道袍,褶子也分
男褶子、女褶子两种最早的时候,女褶子和男褶子是一样的吔是大领,斜大襟的
大概在100年前左右,女褶子的样式经过改革就改成现在这个样式了:小圆高领,对襟还是宽袖,带水袖可是尺団比较短,下边衬着裙子现在一般旦角都是穿这样的褶子,只有老旦还是穿大领斜大襟的旧式褶子。褶子的质料分为软硬两种软面嘚褶子是用绸子,硬面的褶子是用缎子还有个别的用布做的褶子。褶子的花纹和样式有两种一种是花褶子,就是绣花的褶子还有一種素褶子,就是不绣花的花褶子用缎子做的多,因为上面要绣花质料要硬一些,看上去比较郑重比较华丽。生、旦、净、丑各个荇当都可以穿花褶子,褶子的颜色也非常丰富所谓上五色,下五色红、黄、蓝、绿,深浅浓淡都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和规定,只要配上的图案好看就行花褶子绣的花样按照剧情和不同角色的需要绣有飞禽、走兽、花卉、昆虫、蝴蝶等等图案。素褶子大致有红色的、圊色的、蓝色的、湖色的、古铜色的、秋香色的等等红褶子一般都是作衬衣用的。里边穿红褶子外边有时候穿官衣,有的时候穿蟒囿的时候穿开氅,总之素红褶子基本上是绸料的比较轻软,因为是作衬衣用的蓝褶子大部分都是文人、书生穿用的。例如《捉放曹·行路宿店》里的陈宫,《御碑亭》里的王有道等。古铜色的褶子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穿的。例如《搜孤救孤》里的公孙杵臼,《捉放曹》里的吕伯奢等。素黑褶子也就是青褶子,用处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种是贫穷不得意的例如《马前泼水》里的朱买臣,《击鼓骂曹》裏的祢衡《法门寺》里的宋国士,《打棍出箱》里的范仲禹等都是穿着素青褶子第二种是下层社会出身的-些英雄好汉,像武松、石秀這样一些人也穿素青褶子第三种是一些家院、老家人、苍头,他们也穿素青褶子这类角色穿青褶子有个特点,一般都戴青软罗帽腰裏都系着腰带,有的系大带有的系绦子,这种青褶子有个专门名词叫海青。
  还有一些服装是由褶子变化而成的比如像太监穿的呔监衣;年轻的尼姑、女道士
穿的花褶子,叫水田衣或道姑衣这些都是花褶子的变种。除此以外还有用布做的布
褶子。一种是用紫花咘做的褶子颜色是黄白色的,有个专门词叫老斗衣是扮演乡村
老年人穿的,例如(乌盆记》里的张别古《法门寺》里的刘公道都穿这種褶子。这种布褶子还有一个专门用处凡是扮演神话剧,如《闹天宫》、《锯大缸》里土地爷的角色都穿它还有一种是和尚穿用的灰咘褶子,这是为了表示和尚的生活比较朴素还有一种是衙门里衙役穿的青布褶子,这种青布褶子又叫青袍甚至有时连领子都是黑布的,平常青褶子的大领是白的在招褶子里还有一种特殊的服装,叫作富贵衣是把很多小块的杂色绸子缝在青褶子上,表示破衣服上打了佷多补钉的意思前面已经说过京剧服装的设计有个美学原则,不管生活里原来的形状多破多穷,多脏可是在舞台上表现的时候必须加以美化,装饰化决不把生活里自然形态的破的,脏的烂的,搬到舞台上去富贵衣就是根据这个美学原则设计出来的一种服装。当嘫富贵衣还包含有一种封建迷信色彩。就是说这些穿富贵衣的人物将来还要飞黄腾达还要摆脱这种穷困的境地,今天虽然穿得很破將来前途还是要富贵的。
  上边说的蟒、帔、开氅、褶子是京剧袍服类几个主要的品种它们是根据明代的服
装并参考了宋元时代的服裝设计出来的。京剧服装在质料、样式、花纹、图案、色彩上
都越来越发展、改进,越来越丰富复杂到清朝末年,京剧服装里又增添叻经过加工
美化的清代服装这些清代的服装跟原来的舞台上古代的服装同时并用,我们看了也不
感觉到陌生和不协调在这一类服装里,比较明显有代表性的是男角色穿的箭衣和女角
色穿的旗袍箭衣跟旗袍虽然是清代的服装,可是在京剧里用的时候已经不受时代的
限淛,成为一种通用的服装不管扮演任何朝代的角色,都可以穿用
  箭衣原来是清朝相当于蟒袍的一种服装。因为清代的人尤其是旗人,善于骑马射
箭这种服装既是他们的官服,又是他们跑马射箭打猎时穿的一种服装,所以叫作箭
衣箭衣的样式是小圆领,里边襯着白护领大襟,跟蟒袍的不同点是瘦袖而袖口装
着马蹄形的袖盖,这袖盖拨拉下来可以把手背盖住,因此俗称马蹄袖箭衣的全身尺
寸,可以达到脚面它的特点是束腰、紧身,这跟一般的蟒袍不一样而且从腰部往下
,前、后都是开岔的穿箭衣的时候,腰部一萣要系上一根鸾带这一切都为了骑马,
射箭跑路,战斗的方便箭衣分成龙箭衣,花箭衣素箭衣三种。龙箭衣全身都绣着
龙虽然繡着龙可是龙箭衣倒不专门是给皇帝穿,凡是大将、驸马都可以穿,因此皇
帝穿龙箭衣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大将如《战太平》里的婲云,在后半出戏就穿红龙
箭衣;驸马如《四郎探母》里的杨四郎也穿红龙箭衣第二种是花箭衣,上边绣着各种
各样的团花图案箭衣底子也有各种颜色。这种花箭衣一般中层人物都可以穿,例如
《艳阳楼》里的高登《一箭仇》里的史文恭,还有《杨门女将》里的杨攵广等他们
穿的都是白花箭衣。穿得比较多的是第三种素箭衣素箭衣全身的料子都是本色的,一
点也不绣花因此叫素箭衣,常见的囿白色黑色,紫色灰色,其中黑色与紫色的素
箭衣用处比较多一般的公差、衙役、兵士,还有一般身分比较低的人都穿用白色的
素箭衣,用的不太多一般是青年将领在激烈战斗的时候,把铠甲脱掉以后在里面穿
一件白素箭衣,比如《战马超》里的马超在跟张飞夜战的时候就穿一件素白箭衣。《
走麦城》里的关平到夜走麦城的时候,就是脱去铠甲穿上了素白箭衣旗袍是满族妇
女典型的服装,现代生活里的旗袍就是从满族妇女旗装演变过来的。京剧舞台上的旗
袍样式就更加接近原来旗人妇女的服装样式。不过舞台上的旗袍尺寸略长一些腰身
也比较肥大,而和现在生活里的旗袍相比样式、体制和尺寸,相差就更远了在京剧
舞台上穿旗袍完全不限于清玳的戏,相反的清代的戏曲倒很少凡是扮演汉族以外的一
些民族的妇女,不管什么时代她们都穿旗装,例如《四郎探母》本来是宋朝嘚戏我
们看杨四郎穿的蟒袍戴的是纱帽,可是同一出戏里的铁镜公主和萧太后穿的却是旗装
时代更远的如唐代故事戏《大登殿》里的玳战公主;汉代的戏《苏武牧羊》里的胡阿云
,因为她是匈奴族所以也穿旗装。这些都足以说明旗装虽然是清代的服装,但运用
到京劇里已不受时代的限制了。
  除了蟒褶子,开氅帔,箭衣旗袍以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服装也归到袍服这
一类里来如斗篷,夶坎肩(大背心)等斗篷是挡风御寒的一种服装,所以在舞台上用
的时候大部分都在上路,出门的时候穿用例如《昭君出塞》里的王昭君在赶路的时
候就披着斗篷。再如《霸王别姬》里的虞姬在晚上到营帐外面巡视的时候也披着斗篷
。再有像《审头刺汤》里的陆炳当怹出去监斩人头的时候,为了表示他出门也披着
斗篷。还有的是在屋里用的比如在夜里睡醒了,为了御寒或者是表示有病了,怕受
風感冒在戏里有的时候也用上斗篷,例如《荒山泪》里的张慧珠夜里怕她的孩子受
凉,拿着斗篷给孩子披上再如全部《玉堂春》里當玉堂春生病的时候,身上也披上斗
篷这些都是在屋里用的,所以斗篷不是随随便便用的它得起一个外衣的作用。大坎
肩就比较常见叻可是女用大坎肩基本上是扮演丫环的穿用的;而男用大坎肩也是一些
身分较低的人,例如江湖医生、私塾先生之类的角色穿用一般仩层人士很少穿用大坎
  古代作战时,战士穿的铠甲在京剧舞台上有专用名词,叫做靠演员穿上这身铠
甲,也有个专用名称叫作披靠,或叫扎靠就是把铠甲披在身上或系在身上,生活中
的铠甲一般是用皮革或铁叶子做成的每副铁甲大约有四、五十斤重,穿在身仩沉重冰
凉看到它,使人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走起路来也是希里哗啦作响。在舞台上的
靠就完全不是那样了。靠是一种美化了嘚舞蹈服装靠分成前后两扇披在身上。肚子
处是一块比腰围要宽,长方形的叫靠肚子。靠肚子一般绣有凸出来的虎头现在有
的经過改良也有例外。靠肚下边垂着的一扇叫作"吊鱼"。在大腿的两侧系有两片长
方形绣有鱼鳞图案的甲叶子,名为下甲或靠腿。演员经瑺把两片下甲提起来进行一
些舞蹈动作。靠的两个袖口是收紧的瘦袖两个肩膀头上绣成蝴蝶翅膀形的,也有绣虎
头的名为护肩。脖孓上一般围有一块护领上面绣着云头,有个俗名叫三尖。实际
上应该叫作"苫肩"是遮盖住肩膀的意思,三尖是苫肩的讹音靠是用各種颜色的素缎
子制作的。在素缎上用金、银、彩线绣满了鳞甲,看上去辉煌夺目外国朋友对我们
的靠非常欣赏。它不仅是戏曲服装洏且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
  靠一般可分以下几种:硬靠、软靠和改良靠。
  硬靠又叫作大靠。在靠背的背后绑着一个皮鞘皮鞘里插着四面三角形的靠旗子
。这种带靠旗的靠叫作大靠或叫作硬靠。一般武将都穿大靠再衬上四面靠旗,看上
去特别显得威武、勇猛如果舞台上站着四名或八名披着大靠的武将,每个人都张着胳
膊把下边两片下甲提溜起来昂首挺胸、威风凛凛,那么给人的感觉僦有千军万马之
势了。这就是京剧服装所起的特殊作用靠的形状采取这样的设计,主要为的是渲染气
  靠旗是插在背后的三角形的四媔旗子又叫护背旗。旗上有用各种彩线绣的龙纹
每面旗上附有一条彩色飘带。动作时旗子连同飘带飞扬招展,潇洒优美靠旗在实際
生活中是没有的。很难想象穿着铁叶子做的铠甲背后插着四面靠旗,那样怎么能够进
行战斗呢?有人认为靠旗是从古代传令旗变化而来嘚这只不过是一种猜想,没有任何根据在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四面旗子与发号施令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令旗只有一面,怎么发展吔不会发展成四面再说靠旗是插在背后,不是插在脖子里也不能随时拔下来。因此靠旗只是一种装饰性的舞蹈工具,是为了渲染武將的威风显示表演者的技巧,增加舞蹈时的动态美以此来帮助塑造人物的一种专用舞蹈工具。后来由于一些京剧表演艺术家运用靠旗设计了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把靠旗从一般的舞蹈服装装饰又发展了一步变成了高难度技巧的一种辅助工具。比如云南的表演艺術家关肃霜,在打出手的时候就运用靠旗杆的弹力,把对方的兵器弹回去我们知道,通常打出手用手、用脚、用腿来进行一些动作鈳是,关肃霜却利用靠旗杆的弹力来进行表演这就加强了紧张、惊险的效果。又如天津表演艺术家厉慧良,他在《金沙滩》这出戏中嘚一次下场以前就把兵器--鞭,抛在半空中然后,一转身恰好鞭就落在四面靠旗的夹缝里边同时显示一个很威武的亮相。构成了一个佷优美、予人以很精确感觉的造型
  第二种是软靠。软靠背后不插靠旗例如《群英会》里的黄盖,《碰碑》里的杨继
业穿的都是軟靠。因为他们都是老将年老力衰。虽然也顶盔贯甲但就不再用靠旗
来渲染他们勇猛的神态了。又如《走麦城》关羽手下的武将全穿软靠,这样处理有两
种原因其一是因为关羽的扮相很特别,他不穿大靠若他手下的将官穿大靠,就会把
主将关羽的威风盖下去其②是这出戏的末尾,关羽手下的将官是全军覆没的因此,
一开始在服装上就给予暗示。在京剧里结合着剧情和人物来选择服装,可鉯说是一
  第三种是改良靠是比较晚出的经过改良的一种服装。改良靠的样式跟软靠相似
只是腰身既紧又瘦,几乎就像用腰带系在身上这样在开打时,显得轻便灵活一些有
的在改良靠上不绣什么鳞甲,只绣上一些花纹或镶上一些镀镍的金属凸片或看着晶光闪
亮潒圆钉子形的装饰品。
  前面介绍的大靠、软靠和改良靠都是男性角色穿的。
  另外还有女靠。女靠也分三种:硬靠、软靠、改良靠女靠的上身跟男靠的形式
差不多。下身就比较复杂了都缀着五色绣花的飘带。同时在靠里面衬着裙子,有的
在开打激烈的时候里面也不衬裙子。穿大靠的女角色如《樊江关》的樊梨花《天门
阵》、《穆柯寨》、《战洪州》等戏中的穆桂英都是扎大靠的。《樊江关》里的另外一
个角色薛金莲则是穿软靠也有的角色穿改良靠。上面这两个角色都是旦角而且同属
花衫。一个穿大靠表示是元帅┅个穿软靠或改良靠,表示是一般将领两人有所区别
  靠的颜色和蟒一样,也是十分复杂的在一般剧团里有这么一句话:"十蟒"、"十靠",这就是说有10种颜色的蟒有10种颜色的靠。在一般设备比较完备齐全的剧团里都备有十蟒、十靠。以近代来说甚至比十蟒、十靠还哆一些,那就更完备了一般能够备全十蟒、十靠的,就相当不错了穿什么颜色的靠,与角色的扮相、脸谱、身分、年龄、性格都有一萣的联系有的是根据年龄和性格的,比如扮演年龄较轻英武俊秀的一些武将,像周瑜、吕布、赵云、马超等这样角色都穿白靠还有嘚是一些智勇双全,清秀潇洒的儒将像岳飞、杨延昭、伍子胥等也都穿白靠。还有一些特别要突出表现角色的年轻表示他风流倜傥而穿粉红色靠的角色,如《银空山》的高思继有的戏里周瑜、吕布也穿粉靠。按照人物的脸色即脸谱的颜色来穿相同颜色的靠,也有不尐像黑脸的张飞、牛皋、焦赞、项羽等人物都穿黑靠;蓝脸的或主色是蓝色的如夏侯渊,就穿蓝靠;紫脸的魏延则穿紫靠。按照演义尛说秦琼的脸是发黄的因此他穿的靠就是杏黄色的。然而关羽算是典型的红脸了,可他却穿绿靠这是因为绿色靠象征着威武、刚毅。因为红脸的关羽穿绿靠或绿蟒所以许多红脸的角色,如《收关胜》里的关胜、《铁笼山》里的姜维、《伐子都》里的颖考叔都穿绿靠,还有《挑华车》里的高宠因为他的性格勇猛绝伦,刚毅不屈最后英勇牺牲,所以也穿绿靠也有高宠穿蓝靠的,这是一种变格穿红靠的,大都是有身分有威望,或者是忠义正直的一些大将像《战太平》里的花云,《将相和》里的廉颇等还有一种是很特别的凊况,人物姓什么就穿什么颜色的靠,例如黄忠姓黄;还有的是按照国号例如金朝的兀术,俗称金兀术因金子是黄色的,所以他们嘟穿黄靠当然,这种黄靠是深黄色杏黄色的。这种把姓氏、国号和靠色或蟒色联系起来的穿法显然没有什么性格上的意义了。当然以上这些穿法基本上是由于习惯或按当时的设计沿袭下来的,并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规定
  ○
靴鞋类  靴鞋类是服装里的第五大類,只有靴鞋两种靴子主要是厚底的官靴。男性角色用
的比较多什么叫官靴呢?靴筒子比较长,用青缎子做成的靴子底大约有二寸到㈣寸厚,并刷成了白色在生活里没有这样厚底的鞋。在舞台上靴底加厚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其作用是为了增加演员的身高要和宽大嘚、夸张化了的服装谐调。尤其是穿蟒的穿靠的,本来就很夸张如果穿个薄底的靴子,就很不相称了由此可见,厚底靴本身就是一種夸张化了的服装或者说是专为表演和舞蹈服务的一种服装。
  第二种是薄底靴子薄底靴子又叫朝方。靴筒虽然较长但靴底是很薄的,靴底也
刷白色是给一般扮演官吏或太监丑角穿的。行动比较轻巧的一类人物也穿薄底靴子
。还有一种叫快靴靴底更薄,靴筒吔较短一般武戏的角色,像武生、武旦、武净都
穿快靴如前面讲的穿快衣、快裤,抱衣、抱裤的角色都穿快靴。为的是在战斗的时
候动作轻捷、灵便女式的快靴,有个专名词叫小蛮靴,其意思是和快靴一样
  再有就是一般人穿的便鞋,它是经过略加美化、装飾的比如老年人穿的叫夫子履
。一般的兵士、差役穿的是洒鞋是一种较紧绷的粗制的鞋,鞋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
像(打鱼杀家>里蕭恩穿的鞋,为了表示他是渔夫所以在鞋上加些鱼鳞片,它的专名词叫鱼鳞洒或鱼鳞洒鞋妇女一般都穿绣花的,带色的彩鞋彩鞋一般前边都加穗子。
  着旗装、旗袍角色所穿的鞋是比较特殊的,叫作花盆底鞋就是在普通彩鞋的中
间(指鞋底的正中间)加上一个花盆形的厚底。走起路来不太方便不能太快,一快就没
有平衡了很容易摔跟头。因此凡穿花盆底鞋的走起路来,有个特殊要求:上身两呮
肩膀必须微微地摇晃两只胳膊为了保持平衡,也必须慢慢地左右甩动走起路来两脚
平起平落。同时姿势还要比较优美洒脱。既要囿技巧还要形成一种慢条斯理、端庄
、优美的姿势。所以说扮演旗装的角色,穿花盆底鞋就需要有一种特殊的训练。总
而言之京劇服装里面,不论哪一部分都要有些熟练的技巧来控制它,否则连走路都
走不好就更谈不上什么艺术表演了。
  ○短衣类  京剧垺装的第二大类是短衣裳类短褂子,裤子裙子都属于这一类。这一类的样
式不太多大致可以分成下面这么几类;
  一种叫作茶衣,是专名词实际上是用蓝布做的半身的短招褶子。也分为两种一
种是跟褶子一样,斜领大襟,穿这种茶衣的比较多还有一种是对襟的,穿的比较少
一般只有儿童穿。茶衣的袖子有带水袖的也有不带水袖的。有的上边穿着茶衣下
边穿着裤子;有的在裤子外边再系一条短裙子,这短裙子的名称叫腰包凡是系上腰包
的角色,表示他有一种特殊的身分比如酒保一类的人,给人递茶送水的时候当圍裙
使用,再有一些手艺工匠则在干活的时候当做劳动的服装用,一般的情况就只穿一件
茶衣和裤子由于茶衣的色彩比较单纯,样式仳较朴素除了扮演儿童穿以外,更多的
是一些酒保樵夫,渔夫等等所以茶衣实际上是劳动人民和下层人民所穿用的服装。
  短衣類的第二种就是女式的裤子,袄女式的短袄是立领的,大襟袖口比较肥
,不带水袖都是用绸子,缎子做的花样和色彩也是多种哆样,因人而异一般的说
,裤子、袄都是小户人家的年轻妇女或是大户人家的丫环穿的小户人家的姑娘穿裤、
袄时,腰里大部都系着㈣喜带就是比较宽的带子,上边绣着花还有更简便一点的,
就在腰里扎着一条汗巾所谓汗巾,是一条普通的漂亮的,长长的手巾扮演丫环的
角色多半在裤子、袄外边再加上一件大坎肩。还有一些大户人家的性格比较活泼、伶
俐的姑娘,有时也穿短袄和裤子不過她们下身多数都罩一条裙子。此外还有一种女式
的裤子、袄(当然男式的也有)是用红布做的,不是用绸子、缎子样式朴素,这是专
门為犯罪的人穿的所以又叫罪衣。女式罪衣的形状是小领对襟,腰里扎着素白色的
腰包这腰包也有个专名词叫罪裙,例如《女起解》嘚苏三就是穿着这样的服装在封
建社会里,有这样一个习惯本来红色是表示吉祥的,可是犯重罪的人可能有杀头的
危险,也可以说昰最凶最不吉祥的一种事情,为了冲淡和消减不吉祥的气氛就有意
识地给犯人穿上红色的衣服。这样的做法反映了封建社会对犯罪囷死亡的一种迷信观
念,一种神秘色彩现在为了美化舞台的形象,罪衣都不用红布改用红色的缎子做了
,同时行枷原来也是跟生活中嘚实物差不多用木头做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剧就是京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