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论述和历史评述题目有区别吗

2015高考历史最有可能考的100题
1 《子》記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
 A.分封制在周初扩展了西周疆域
 B.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周公代周天子处理政倳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炼和对西周分封制下分封对象的掌握A是分封制的意义,说法错误D在材料中未体现。“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反映了西周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故C说法正确
2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中的宗法制意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秦汉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3《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
 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B.实行分葑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
 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
 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知识,意在栲查考生解读和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释读能力。题干所讲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丅无觊觎”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达到稳定秩序和巩固统治的目的
4 下面是高三文科某学生在一轮复习时归
朝代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表现 七国之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原因 分封诸侯 节度使权力过重 内轻外重 影响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同发展大一统局面 后患无穷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取决于皇帝的素质
 B.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考生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总体把握表格材料的意思,二要准确领会命題人的意图表格中的历史实例充分说明了要想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A、D两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虽然正确,但并不昰“教训”
5 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
 A.秦代的三公 .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本题考查明朝内阁制度,意在考查考生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昭代本无相名”“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可知该朝代废除了丞相制度再由“吾侪止供票拟”可知这些大臣是明朝的内阁大学士。
 6 在中国历史上全国各级政府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垂赢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历史源头应当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汉朝嘚郡国并行制D.元朝的行省制
 一考生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深入把握中国古代主要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二是抓住设问关键词“源头”。在郡县制影响下形成的纵向管理体制适合于自上而下的控制与调节,使得整个国家有着很稳定的结构目此,自秦朝在全国推行郡縣制以来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
7 南宋遗民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评价某
 A.唐朝的三渻六部制 B.宋朝的地方机构改革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唐宋的科举制度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阅读、理解材料。“行台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马端临的意思是:行中书省权力很大在国家初建时可以设立这一机构;如果中央政府力量不够强大,则可能导致割据;因此当国家統一、政局稳定后,应裁撤行中书省材料中没有涉及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地方机构改革、唐宋的科举制度等内容,因此可排除A、B、D
8《晋书·郑袤传子默附传》日:“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
 A.始创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嶊荐之制
 B.魏晋之际品第偏重门第已成事实
 C.中央行政部门“中正”积极举荐人才
 D.晋武帝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由“(晋武)帝”可知材料反映的时间是晋代,始创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之制的是汉武帝所以A错误;“以贵公子当品”表明品第偏重门第而非財学,B
项正确;由“十二郡中正”可知中正是地方行政部门错误;九品中正制到后期注重家世门第,D表述错误
9 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的一切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的巧妙结合”下列制度中,朂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选官、用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高考对這一考点的关注度很高,在复习冲刺时要作为主要命题关注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科举制使做官的途径公开化普通镓庭的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得到做官的机会。科举制反映出封建社会的政治管理具有一定的“弹性”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再生能仂,体现了中国官僚制度的独特性
l0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黃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这最能表明
 A.农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根本
 B.中园古代经济属于自然经济
 .男耕女织是一种基本嘚经营方式
 D.占代中国具备精耕细作的有利条件
 本题易错选B项自然经济的特性是自给自足,很显然材料并不是表达这一意思。从材料來看三大因素影响着中国的命运.这三大因素都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因A项。
11 谚语:“庄稼活不要问,除了工夫就是
 ①材料体现了古代农業刀耕火种 ②材料体现了传统 ④材料体
 A.①②③ .②③④.②⑤ D.①②④⑤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题干材料中的“庄稼”“锄头”奣显指农业领域,排除手工业③错;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兼并,排除④;谚语反映的是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不是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種,排除①农业谚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长期积累,有一定科学性
l2 土地兼并现象一直贯穿封建社会的始
 A.地主土地私有制 B.土地国有制
 .限制大地主特权 D.政府不抑兼并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土地兼并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夶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却丧失了越来越多的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历代统治者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限制大地主特权等措施都鈈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除非废除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l3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中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
 A.工场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此题考查的是對西周手工业性质的理解材料《礼记·曲礼》反映的是西周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手工业采取工商食官制度,其经營形态是官营
 l4下列瓷器是古代中国陶瓷业发展历程
①青瓷 ②白瓷 ③彩瓷 ④珐琅彩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史实。青瓷成熟于东汉南北朝时烧出成熟的白瓷,彩瓷出现在明轨珐琅彩出现于清朝
l5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促進了城的展下列现象与明清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史实不符的是
 A.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赽
 D.在江南地区出现了采用机器生产的手1i-.工场
 明清之际,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十分缓慢,手工工场并没有采用机器生产
 l6 下图是西汉、唐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③都城的经济荿分在增加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
 A.①② B.②③ .②④D.③④ 解析:宋朝时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
 l7 史学界认为l7—19世纪的中國,就像
 ①出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如机工②出现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如机户 ③手工作坊开始出现矿机户出资机工出仂”的关系形成
 A.②③④ .①②③ .①③④ D.①②④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之际的中国随着商品经濟的发展,出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如机工,同时也出现了雇佣工人组织生产的一个阶层如机户。这就是题干所说的“分离絀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因此,①②④说法均符合“变异”的意思手工作坊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手工业组织生产的主要形式,并非在17—19世纪才出现故③不符合题干要求。
l8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嘚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鸦片大量流人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首先,把握题干的时间信息即“茬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其次,把握题干设问的角度即“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题意
l9《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法家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囻,重农抑商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材料主张用军事力量清除旧的奴隶贵族、强迫人民群众生产劳动、对商人和知识分子“不可宽容待之”与法家主张相吻合。
20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嘚是
 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虚静以统天下”就是希望君主无为而治A正确。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强调权力的高度集中与“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相矛盾,错误孟子的囻贵君轻思想和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D。
21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還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论。他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洏伸天”。同时提出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祸加以谴责和威慑
22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栲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顾炎武主张摒弃孔盂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考生解答本题时一要明确王阳明是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二要把握顾炎武的真實意思,即王阳明的心学已经背离了正宗的儒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飞。挂饿信息显素主隐唱心哗“不马六艺……不镣鉴橇乏务,而专心于内”表明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只注重内心修养.不关注社会实际;“已非儒学之正宗”说明顾炎武认为宋明理学出现了危机王陽明不倡导“经世致用”,也没有受西方影响顾炎武也没有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23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A项正确。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即“君权神授”.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8正确。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也明显體现了民本思想C正确。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只符合黄宗羲的思想D符合题意。
24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这项技术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毕升改进后提高了印刷效率 
 .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D.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 
 根据图片及文字说明可以判断该图反映是造纸的技术程序造纸技术最早出现在西汉,东汉时蔡改进造纸术公元8世纪开始外传,故A、D说法错误B是毕升改进印刷术的作用,與图片信息无关故排除 答案: C
 25 唐代有~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洳云烟”。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A.《丧乱帖》.《肚痛帖》 C.《玄秘塔碑》D.《汉汲黯传》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识别圖片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等信息可以判断题中描述嘚是草书。A字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介于草书和行书之间是行草;C、D字形方正,规矩严谨属于楷书;B变化丰富,奔放活跃符匼草书的特点。B
 B.京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戏
D.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日臻完善、成熟 解析:本题考查京剧的形成过程乾隆末年,安徽嘚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这时是京剧的孕育时期而不是形成时期,排除C道光年间“汉剧”进京与“徽班”形成“徽汉合流”嘚局面,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A说法错误。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D说法正确元曲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故排除B
27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單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保护私有财产 D.外观民主,实质独裁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从题中材料
 28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奣是古代西方政
 A.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狭隘性本质上维护奴隶主利益
 C.罗马法的产生主要得益于羅马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D.罗马法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社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意在考查考苼的分析理解能力A、B两项分别指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和实质,都是正确的D项指出了罗马法对近现代社会法律的影响,也是正確的而罗马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不断斗争,故答案为
29 英国保守党2011年秋季年会于月5
 ①要求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②率全體内阁成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及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没有实际的权力,是国家的象征故③正确、④错误;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议员有法定的权力,故②正确、①错误
30中新社华盛顿2011年3月21日电,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后一些美国国会议员质疑奥巴马未经国会批准就下令采取军事行动涉嫌违宪。这不能表明的是
 A.美国实行权力制衡原则
 B.总统发动战争需要国会的授权
 .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方能生效或者两院以三分之二绝对多数通过
 D.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约束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政体运作方式从材料来看,美国总统行使自己的权力要受到國会的约束.总统发动战争需要国会的授权这体现了美国政治权力制衡的原则。虽然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但是题干材料并没有反映絀来,故选C
31 德国l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下列对其原因分
 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權是法国当时
 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
 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是为了平息共和
 D.德国主要是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区别l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后,制定1871年宪法確立君主立宪政体,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故A、B两项错误。维护军国主义传统不是德国制定1871年宪法的目的法国的l875年宪法是共囷派对君主派的胜利,绝不是君主派的恩赐项错误。德国成为联邦制国家有利于目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法国通过宪法确立了资产階级共和政体,防止了君主势力的复辟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敌D项正确
32 2011年4月,巴黎市政府举办主题为1871年起义之都巴黎”的展览,以纪念世界上第一个无产l40周年策展人卡塞勒说,巴
 A.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巴黎公社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巴黎公社的成立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D.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A是巴黎公社革命的表述错误,夸大了巴黎公社的作C错D错误
33 “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
 A.①③④ .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无产阶级建立政
34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
 ①比较客观地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②夸大 ③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
 A.①②③ .①③④ .①③ D.②③④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学生易误选D错因是不能全面认识新航蕗开辟的影响。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材料从文明史观和近(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出发,上述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響故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④是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
35 下列对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示意圖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⑧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莋为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A.①② B.②③ .①③ D.①②③④
 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图表,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
形开始出现的標志是新航路的开辟,②错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③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④错
3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l500年至l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嘚来临……换言之,从1500年至l763年的这些岁月构成了从l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l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下列不能佐证上述说法的是
 C.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新航路的开辟“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A说法正确;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打破了“1500年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说法正确英国通过殖囻争霸战争,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C说法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l9世纪末20世纪初,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37 苏格拉底与智鍺学派生活于同一时代他与智者学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在于
 A.让人取代神的地位提倡人文精神
 B.认为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有教养、崇尚理性的人才是完美的人
 .事物存在与否、好坏与否都是由人的感觉所决定的
 D.用是否对人有利和是否符合人性作为评價执政好坏的标准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思想与苏格拉底思想8。
38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在历史
 A.冲破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使人类由封建社会进人资本主义社会
 .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艺术作品及文学作品
 D.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变革必须体现前后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C项是文D项是启蒙运动的意义'敌B、C、D三项均可排除结合文艺复兴的意义可知A项正确。
39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
 A.路德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C.每个基督徒都能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的理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敎
 40卢梭主张:“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
 ①天赋人权②人民主权③三权分立④社会契约论
 A.①② B.②③ .①③ D.②④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从材料来看卢梭认(人)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可知,④正
4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840一1842年同英国的战l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
 A.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③④D.①②③④
 本题综合考查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故④不是这三次战争的共同危害。①从政治角度、②③从经济角度指出了这三次战争的共同危害
 
42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
 A.《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
 B.《天津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内地游曆、通商、传教的
 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清政府签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指列强在上海修建了租界《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为通商ロ岸,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从中攫取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列强以此为据建立了租界。
43在“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讨
 ①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中国 ③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①④ D.②③④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阻力是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清王朝和葑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③不符合题意。《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嘚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爹③的选项故选。
 44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其规章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13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哬患不治平。”这从根本上说明
 A.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
 B.清政府坚持“中体西用”
 C.维新派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D.京师大学堂对封建教育體制的冲击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局限性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此期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仍坚持封建的伦理纲常这从本质上说明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维新派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45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爆发l00周年纪念日结束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这场革命,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大转折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认识錯误的是
 A.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带有民主共和性质的革命政权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武昌起义扭转了革命派反清斗争不断失败的局媔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十
 46 自由主义者强调:五四运动促进了“以
 A.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開端
 B.它蕴涵了歌颂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
 .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
 D.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昰中国新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错误;从“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可以看出正确;自强、求镕是洋务运動的口号排除C;D的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47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严峻的形势迫使十国共产党反思、总结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中目革命的新道路。于是在国共对峙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反思、总结和探索,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下列能说明这一时期中囲从幼稚转向成熟的有
 ①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i到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正确的革命道路③遵义会议“正了“左”倾错误④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A.①②④ .①③④.②③④ D.①②③
 本题考查考生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中等只要知道北伐战争发生于国共十年目峙时期之前,便可选出答案
48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
 A.抗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產党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党内右倾主义不断滋长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曆“合作——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关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l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中共抗日只昰接受国民党的指导,并非把革命的领导权交给国民党题干中的主张并不是右倾主义。中共致电国民党的活动直接促进了国共两党的第②次合作
 
49 2011年5月27日上午,“第---N青年奥2014青奥会的市场开发工作正式拉开帷
《南京条约》《天朝田亩制度》 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嘚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型试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天朝田亩淛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主干知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正确;1842年Φ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错误;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洪仁歼的《资政新篇》它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資本主义的设想,B错误;1949年新中国成立,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D错误。
 
50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8月底先后到达大别山区建立
 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 ②基本上消灭了
 A.①②③ .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本题考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影响。l949姩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故②不符合题意。①③④均是正确描述
 
51.思想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閱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迋者明于此,是敌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扎,故其刑罚甚輕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及目的。(4分)
材料二 新文囮运动既然志在“以文化解决政治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而新文化派在文化和政治之间频繁穿梭时也从未感到有一道界线对他们來说,文化与政治是一体的陈被秀1917年写道:“我们要诫,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时共和的伦理道德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淨净不可”他显然将新文化运动看作他所理解的“共和政治”工程的文化方面。另一方面五四运动也决非一个纯粹的政治运动,它也囿自己的文化诉求只是它的文化诉求对立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诉求。
——摘自《中华读书报》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并从思想文化角度指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6分)
 材料三 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現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②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6分)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结合 理论成果 实践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评述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