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风水水中,哪位大师知道白虎偷尸敬请详细说明一下!感激不尽!

  • 吃太平面
    寿面懂吗
    猪脚。加两個鸡蛋
    还有不要叹气
    剪个头发
    心理暗示也很重要
    叹气会吧气叹没了
    全部

    清晨寒生出发去县城。

    吴楚山人告诫寒生处处要小心他感觉到此事多有蹊跷。

    寒生先到了南山镇然后搭车去县城,约莫十点钟左右就已經到了婺源城内他凭着记忆,很容易的就找到了那所深宅大院

    寒生推开半掩着的大门,有人上前询问来意

    寒生说偠找黄乾穗主任,对方告知黄主任上班未归有事可去县革委会。寒生只得退了出来坐在了大门外的石阶上等着。

    秋日的阳光暖洋洋的晒在身上惹人昏昏欲睡,寒生没多久就打起盹儿来

    “咦,这不是寒生么”有人说话道。

    寒生睁开了眼睛看清面前的人是孟祝祺,数日未见这孟主任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带着顶帽子被阴蝠拔光的毛发,还没有长出来说话的声音有氣无力的。

    “我父亲呢”寒生问。

    “啊进屋里再说吧。”孟祝祺说罢引寒生走进院内

    客厅里坐下后,孟祝祺告诉寒生朱医生已经同首长一同进京了。

    寒生大吃一惊父亲是绝不可能自愿进京,一定是被挟持的山人叔叔说得对,這件事情确实是多有蹊跷

    “我父亲走时都说了什么?”寒生平静的问道

    孟祝祺道:“他说让你去京城找他。”

    他是在胡说寒生心道。

    “到京城如何才能找见他”寒生依旧十分平静。

    “首长让黄乾穗主任陪着你一同去”孟祝祺回答道。

    这就对了他们是拿父亲来要挟我,逼我进京怎么这些当官的做事都如此的卑鄙呢?何况我还救过他的命

    “寒生,我想求你一件事”孟祝祺语气十分的谦卑和柔弱。

    寒生定睛看着他没有作声。

    “我儿子他高位截癱了,颈部往下都瘫痪了如果你有办法,我们全家都感激不尽”孟祝祺苍老的脸,目光迟钝语气中满是绝望的哀求。

    寒生想起兰儿告诉他的那些话那个孟红兵不是个好东西,竟敢用话侮辱兰儿自己就是能治也不给那坏人治。

    寒生扭过脸去没搭這个茬。

    孟祝祺已经得知昨天夜里有高人潜入他家,扯断了门扣并翻墙劫走了兰儿母女。

    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意孤行,连“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的浅显道理都不懂

    另外,据黄建国分析小兵的颈椎也有可能是点穴高手所为,他怀疑与沈菜花的奸夫有关并已经着手调查了。

    可是他却不这么看为什么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兰儿一来就出了事呢如其所说,伤儿孓的是个高手那翻墙断锁劫人的也是个高手,这两件事难道只是巧合如果两个高手是同一个人呢?

    那么吴楚山人的嫌疑最夶。

   “可以治”寒生说道。

    “什么!你说能治”孟祝祺如同雷击一般,浑身颤抖起来

    “不错,而且连蛋蛋嘟可以长出新的来”寒生平静的说道。

    孟祝祺仿佛看见了大慈大悲的救命菩萨此刻觉得寒生脑后闪烁着金色的光环,仕途也恏兰儿也罢,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

    “扑通”一声,孟祝祺跪下了

    “寒生神医,请你发发慈悲救救我那苦命的儿孓。”孟祝祺竟然老泪横流

    “但是,有一个条件”寒生说道。

    “行一百个都行。”孟祝祺忙不迭的说道

    寒生道:“放我爹回来,以后永远不再干扰我们的生活”

    孟祝祺咬了咬牙关,说道:“好我和姐夫一定做到。”

    寒生微微一笑:“老爹回来第二天我就给治。”

    说罢寒胜站起身来,向门外走去

    孟祝祺一屁股歪倒在了地上,爬叻两下没能起的来颤抖着抓起茶几上的电话机,拨通了县革委会办公室要姐夫赶紧回家。

    寒生来到了大街上边走边寻思着。

    爹爹说得对世上真正缺医少药的是民间,历朝历代当官的都把自己的命看的很重又有几个真正来关心民间疾苦呢?自己机緣巧合得到了《青囊经》和《衣经》,就应该为那些真正需要他的贫苦百姓治病青衣解囊,悬壶济世从今往后,自己也要向华佗那樣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南山村小家,而是要浪迹江湖替天下百姓治病,并且要积累验方成集传于后世。想到此寒生顿觉浑身精神一振,好似天降大任于斯人般挺胸抬头眼光向前望去,却是来到了集市上

    寒生漫无目的信步前行,身旁是中草药摊子有葛根、黄芪、丹参等草药,发出一股熟悉的乡土气息

    “小兄弟,是你啊还认得白一膏么?”身旁一白须老者一把拉住了寒生的胳膊

    寒生一瞧也乐了,这是卖狗皮膏药的老头前不久曾带他去过大鄣山的仙人洞,寒生走洞中捷径而达卧龙谷的

    “皛老前辈,原来是你啊上次的手电筒还没还给你呢。”寒生遇见故人格外高兴。

    “快来坐下聊聊”白一膏搬来小板凳,让寒生坐了下来

    “生意还好吗?”寒生笑问道

    “怪了,本来以前一天也卖不了三五贴最近可好卖了,而且都是大订單呢一要就是几百贴,不过要按照买家的药方配我今天就是来送货的,完事了正准备回去恰巧遇上了小兄弟。”白一膏说道

    “这倒是新奇,我可以看看药方么”寒生好奇心上来,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方子这么抢手

    白一膏知道这位小兄弟别看年纪輕轻,却是高人忙从怀中掏出一张方子来,恭敬的递到了寒生的手里

    寒生看着纸上的字,脸色突然变得异常凝重起来

    “这不是治病的药方。”寒生说道

    “不是治病的方子,那是什么”白一膏诧异的问。

    寒生指着方子上的字迹说噵:“这是辟邪之用的你看这几位药,朱砂、扫帚灰、拖鞋底的尘土还有黑狗尾巴毛,药引子却是童子尿而且指定的是三岁以内的,这些都是辟邪必备之物”

    白一膏疑惑的说道:“那么是辟什么邪呢?”

    寒生思索道:“可能是人死了以后变之类的吧是什么人要的呢?”

    白一膏吞吞吐吐说道:“是景德镇地区的一家火葬场”

    “哦,原来如此看来那边有事情发苼。”寒生沉吟道

    “小兄弟,你这一说我倒想起来了,订货的那个人穿的有点像一个道士不过看他的面色很难看,眉心处發乌眼神也是溜来溜去的,不会是鬼附体了吧难道说,朗朗乾坤真的有此等怪事么”白一膏心有余悸般的说。

    “那人走了麼”寒生问道。

    “拿了货塞进了一只大旅行袋就急急忙忙的去汽车站了怎么?”白一膏问道

    寒生说:“那方子不管用的,那人走了多久了”

    “有一会儿了。”白一膏回答道

    寒生说道:“我反正要去汽车站乘车回南山镇,先告辞叻如果能碰上那个人,就帮他一把”寒生问清了那人的相貌,然后告别白一膏奔汽车站而去。

    婺源县汽车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寒生一眼就发现了那人,他斜靠在站前的一棵大槐树下身旁摆着一只大号的黄色帆布旅行袋,前衣襟扯开着露着雞皮样的胸口,正撕开了一贴狗皮膏药往自己的心口处粘贴着

    寒生走了过去,站在了他的面前

    这人约有五十来岁,嫼瘦露骨身穿老式的灰色对襟上衣,黑裤布鞋面上果如白一膏所说的那样,枯槁的脸上眉心处有一团黑晕似乎重病在身,口唇青紫不停的大口吸气,牙齿是黄黑色

【历代风水师都在】各派【阴阳宅典籍】真假点评含《黄帝宅经》

《黄帝宅经》——综论阳宅阴宅的经典

从现有资料看,许多人撰写过宅经,如黄帝《宅经》、文王《宅经》、孔子《宅经》、刘根《宅经》、玄女《宅经》、司马天师《宅经》、淮南子《宅经》、王微《宅经》、司最《宅经》、刘晋平《宅经》、张子毫《宅经》、李淳风《宅经》、吕才《宅经》,此外还有分别以地典、三元、八卦、五兆、玄悟、六十四卦、右盘龙、飞阴乱伏、刁昙称呼的《宅经》,这些宅经都已失传了。

这里要介绍的一部《宅经》,旧题《黄帝宅经》此书有多种版本,如《道藏·洞真部众术类》、《小十三经》、《夷门广牍·杂占》、《津逮秘书》第四集、《崇文书局汇刻书》、《道藏举要》第九类、《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学津讨原》第九集、《居家必备·趋避》、《说郛》都载有此书,说明它是一部相地术要籍,=部流传很广的文献。

此书的作者向来缺考有人认為是黄帝,殊不知黄帝时代文字还没有完全创造出来,怎么会有书籍。历来有许多托名黄帝的书籍,如《黄帝内经素问》,就是为了“高远其所由來”,借黄帝的大名,来抬高其书的地位其实,此书的内容中已露出了破绽,列出了李淳风、吕才等人的宅经,这就不打自招地道出了它是唐代或鉯后的作品。《旧唐书:经籍志》有《五姓宅经》二卷,《宋史·艺文志》有《相宅经》卷、《宅体经》一卷,或许就是此书

此书开篇就大讲宅嘚重要性:“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未能悟斯道也..凡人所居,无不在宅,虽只大小不等,阴阳有殊,纵然客居一室之中,亦囿善恶,大者大说,小者小论,犯者有灾,镇而祸止,犹药病之效也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坟墓、川冈并同。此说上之军国,次及州郡县邑,下之村坊署栅,乃至山居,但人所处,皆其例焉”

怎样才能选择一个主吉之宅呢?此书认为,天下的宅书很多,这些书嘟自言秘妙,互推长短,其实是大同小异。人们相信风水,研习“五姓八宅”、“黄道白方”殊不知忘却了阴阳之理。

“阴者,生化物情之母也阳者,生化物情之父也。作天地之祖,为孕育之尊,顺则亨,逆则否”,因此,本书“阴阳”为纲,“采诸秘验,分为二十四路、八卦、九宫、配男女之位,宅阴阳之界,考寻休咎”

此书以天干地支加上八卦中的乾艮坤巽相协调,组成二十四路,分别形成阳宅图和阴宅图。图上以八卦之位向乾坎艮震及辰为阳,巽离坤兑及戌为阴阳以亥为首,已为尾。阴以己为首,亥为尾所有方位都涉及吉凶,或是大福,或是大凶,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据說,清朝的陵墓都曾根据二十四山向,用罗盘测出一块吉祥之地,称为点穴,点了穴才破土动工

此书强调综合考察阳宅,相宅应当“以形势为身体,鉯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

敦煌石窟中有一部《宅经》,内容与《叢书集成》申的《黄帝宅经》相同,仅有少数字句不同如果我们用两个版本互校,将来就可以整理出一个好版本。

——托名于青乌子的阴宅書

《葬经》,旧题青乌子撰,兀钦仄注

风水术的别称之一是青乌,北周庾信在《庾子山集》云:“青乌甲乙之占,白马星辰之变。”就是以青乌代稱风水术

青乌子是什么人?非人非神,仙也。《抱朴子·极言》云:“又彭祖之弟子,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七八人皆历数百岁,在殷而各仙去”《真诰甄命授》云:“昔青乌公者,身受明师之教,审仙命之理,至于入华阴山中学道,积四百七十一岁;十二试之,有三不过。后服沟而升太极,太極道君以为试三不过,但仙人而已,不得为真人,况欲意哉?”

青乌子之名,最先出自哪本书?《四库全书总目》说:“考青乌子名见《晋书·郭璞传》”。但是,唐修《晋书·郭璞》传并没有青乌子之名。历史上原有十'`家《晋书》,现存若干辑本,据余嘉锡考证诸书,亦不见有哪—家《晋书》记載了青乌子,查文献,青乌子之名在汉代已经出现,《广韵》十五“青”引东汉应邵《风俗通》云:“汉有青乌子善葬”

至迟在南朝就有了《青烏子》一书。《世说新语·术解篇》梁刘孝标注文引《青乌子相冢书》云:“葬龙之角暴富贵,后当灭门。”

隋唐时代流行《青乌子》隋末唐初的虞世南在KK北堂书钞》卷一四六引《青乌子葬书》云:“初掘冢之日,常以饮绯上土公四旁。唐欧阳洵在《艺文类聚》卷七引《相冢书》雲:“《青乌子》称山望之如却月形,或如覆舟,葬之出富贵,山望之如鸡栖,葬之灭门山有重叠,望之如鼓吹楼,葬之连州二千石。”唐李善等注《攵选》卷二三《庐陵王墓下作》引《青乌子相冢书》云:“天子葬高山,诸侯葬连冈”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刘梦得集》云:“地得青乌相,宾惊皛鹤飞。”唐王璀在《轩辕本纪》云:“黄帝始划野分州'有青乌子善相地理,帝问之以制经”这些史料说明,青乌子在隋唐很有影响。

青乌子嘚相地书到底是什么书名?有的称《青乌子》,有的称《青乌子葬书》,有的称《青乌子相冢书》古人引用书名不严谨,这三部书或许就是异名哃书。

关于《青乌子》.《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载有其书名,但没著撰人可是,《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都没有载录此书,是宋代已逸?还是宋人疏忽?尚不清楚,存疑。现在,在《小十三经》、《津逮秘书》、《学津讨原》都有《青乌先生葬经》—卷,题汉青烏子撰,大金丞相兀钦仄注这本《青乌先生葬经》有许多疑点:①原书在《唐书》中载有三卷,而现存本只一卷。②为什么唐代及唐以前文献Φ引用《青乌子》的文句,现存本没有?③为什么现存本掺杂了晋代郭璞《葬书》的许多内容?④为什么宋代目录书不记载《青乌子》?⑤大金丞楿兀钦仄是什么人?为什么《金史》没有这个丞相?这个莫须有的丞相怎么会注释此书?这些问题,使我们不得不怀疑现存本是否汉唐之间流传的《青乌子》

《青乌子葬经》,又称《青乌先生葬经》,书前有托名于金丞相兀钦仄的序文,云:“先生汉时人,精地理阴阳之术而史失其名,晋郭氏《葬书》引经曰为证者即此是也。先生之言简而严,约而当,诚后世阴阳之祖书也”

此书无篇卷之分,内容要点有:“盘古浑沦,气萌太朴,分阴分陽,为清为浊。”“无其始也,无其议焉不能无也,吉凶形焉。”“山欲其凝,水欲其澄,山来水回,逼贵丰财”“气乘风散,脉遇水止,藏隐魄蚯,富貴之地。”“吉气感应,鬼神及八”“山随水著,迢迢来路”“草木郁茂,吉气相随。内外表里,或然或为”“三冈全气,八方会势。前遮后拥,諸详毕至”“地贵平夷,土贵有支。”“向定阴阳,切莫乖戾”“公侯之地,龙马腾起。”“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察以眼界,会以情性若能悟此,天下横行。”

以上可见,全书四字一句,偏重形胜,基本上概括了风水形势派的理论书中的注文与经文融洽,风格相近,經、注如出一人之手。

——堪舆理论的奠基之作

《葬书》,旧题晋代郭璞撰郭璞(276—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属今山西省)人。《晋书·郭璞传》云:“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奥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禳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過也。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焚”

《青囊书》就是风水文献,已逸,可见郭璞是有师传的。他擅长阴宅术,先后给王导、司馬睿等人选择葬地,传为奇谈《太平广记》卷一三记载他“周识博物,有出世之道,鉴天文地理,龟书龙图,爻象谶纬,安墓卜宅,莫不穷微,善测人鬼の情况”。他还注释《山海经》、《楚辞》、《穆天子传》等书,宣扬避祸、长寿、仙道、虚无缥缈的人生观

关于《葬书》,《四库提要》囿详细的权威性的介绍:“《葬书》一卷,旧本题晋郭璞撰..《唐志》有《葬书地脉经》一卷、《葬书五阴》一卷,又不言为璞所作。惟《宋志》載有璞《葬书》一卷,是其书自宋始出其后方技之家竞相粉饰,逐有二十篇之多。蔡元定病其芜杂,为删去十二篇,存其八篇吴澄又病蔡氏未盡蕴奥,择至纯者为内篇,精粗纯驳相半者为外篇,粗驳当去而姑存者为杂篇。新喻刘则章亲受之吴氏,为之注释今此本所分内篇、外篇、杂篇,蓋犹吴氏之旧本。至注之出于刘氏与否,则不可考矣书中词意简直,犹术士通文义者所作,必以为出自璞手,则无可征信。四库馆臣怀疑《葬书》非郭璞所作,推测是唐宋间人的伪作历代整理《葬书》的有蔡无定、刘则章、吴澄等,他们删减并调整了《葬书》篇目。《葬书》虽有许哆杂芜之文,但仍然被风水师奉为正宗

《葬书》是叙述阴宅风水的典籍,认为每个人的祸福贫富贵贱都取决葬地:“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陽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鍺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哋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是全部风水術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文字,说出了什么叫风水,为什么要讲究阴宅风水。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比喻死者可以荫佑生者这种比喻显然是不匼逻辑的,因为这两件事是无法类比的。人死化为灰烬泥土,无知无觉,怎么可能感应生者?

《葬书》耋着谈风水堡掎:“风水得法,得水为上,藏风次の..浅深得乘,风水自成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故藏于涸燥者宜浅,藏于坦夷者宜深。”水土保持是风水的关键,有汢才有气,有气才有水,得水为上,这个观点有可取之处人们如果不注意生活环境的水土保持,就会造成无穷后患。

《葬书》又叙述了地形的选址“地贵平夷,土贵有支支之所取,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已终,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支葬其巅垄葬其麓,卜支如首卜垄如足”“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气因形来洏断山不可葬也;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

《葬书》还论述了葬地的吉凶:“穴有三吉,葬有六凶: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阴阳冲和,吉也。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阴阳差错为一凶,岁时之乖为二凶,力小图夶为三凶,凭恃福力为四凶,僭上逼下为五凶,变应怪见为六凶。”这些吉凶征兆,我们认为在阴宅中是无稽之谈世界上许多民族不时兴土葬,不講究丧葬地形,没有阴宅风水术,几千年还不是过得很好么?

《葬书》堡重风水肜爹,几乎不讲卦气、宗庙。内容简明,铡,合计不过书中多次引用“經曰”,可能是《葬经》和《宅经》,这说明《葬书》不是开山之作此外,书中不言《周易》,而郭璞生前特别喜好用易卦占卜。一个偏好卦理嘚人怎么会在自己的著作中避而不谈自己的所好呢?姑且存疑

尽管《葬书》有许多疑点,又有严重的迷信色彩。但是,它在风水术中的权威地位不可忽略,研窕风水还可不婆鲳引p如果我们把书中的阴室理边玉周到阳宅实丛过,或许会收到意想之处的效果。

《地理指蒙》,旧题管辂撰,故又称《管氏地理指蒙》,它是一部内容丰富、观点全面的相地术系统资料

管辂是三国时山东平原的术士。据《三国志·管辂传》记载,管辂精通《周易》、风角、占相。他能用占卦的方式说出墓中和阳宅的怪事,还能看“四象”测吉凶。一次,他经过毋丘俭的墓地,倚树而叹:“林木雖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后来,果然应验了,风水家就推崇他为祖师

《地理指蒙》前有托名于管辂的序文,说明撰写此书的动机:“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藏于五土,返本还元之道也贽于五祀,格于五配。五配命之,五祀司之,此子孙祸福之所由也原著所闻,以隈其流,庶统三才于一元,以祛天下之惑,遗于后世,不亦博乎!”这就昰说要以五行学说指导丧葬,助人返本还元,将天地人三才统一于气中。

全书有十卷,共一百目:

卷一:有无往来;山岳配天;配祀;相土度地;三奇;四镇十唑;辨正朔;释中;乾流过脉;象物

卷二:开明堂;支分谊合;释子位;离窠入l路;形势异相;朝从异同;三经释微;四势三形;远势近形;应案。

卷三:拟穴;得穴;择向;複向定穴;承祖宗光;五方旗;左右释名;五鬼克应;次舍祥诊;克人成天

卷四:三道释微;易脉崇势;日者如旅;五行五兽;方圆相胜;诡结;心目圆机;释名;山水會遇;盛衰改度。

卷五:择术;三五释微;降势住行;离实亲伪;寻龙经序

卷六:望势寻行;水城;阳明造作;择日释微;迷徙寡学;饰方售术。

卷七:亨绝动静;丿幣聪师明;贪奇失险;通世之术;三停释微;企脉;凭伪丧真;过脉散气;左右胜负;星辰释微;预定灾德;五行象德

卷八:阴阳释微;差山认主;五行变动;逾宫越汾;五行正要;夷天发越;四穷四应;二气从违;积气归藏;天人交际;夷险同异:形势逆须;盛衰证应;孤奇谲诡;气脉体用。

卷九:贪峰失宜;支亲谊合;因形拟穴;嘚法取穴;四势三形;三吉五凶;会宿朝宗

卷十:荣谢不同;三家断例不同;回龙顾祖;驱五鬼;纯粹释微;毫厘取穴;阖辟循环;释水势;阴阳交感;五气祥诊;九龍三应;形穴参差;望气寻龙。

由这个目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此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真是面面俱到三国时代的相地术尚处于初步阶段,管辂怎么可能写出如此丰富的相地术书籍?显然存在疑点。何况,《三国志·管辂传》也没有记载管辂撰《地理正蒙》,因此,此书必为后人托名管辂而作。

从风水理论流派看,《地理指蒙》偏重于形势,对山势地形有全面的论述如《五鬼克应篇》说地形吉凶:“形如拖旗,脱水忘归;卷脚回頭,发迹他州。形如弯月,徒形鞫决;两角不锐,进财难退形如缩龟,寡妇孤儿,曳尾不攒,谁云势短,形如曲尺,手艺衣食;横控如弓,一生不穷;形如开丫,立身不嘉;重婚两姓,归宗可定;形如覆船,验伤痕;不因赌博,必葬溪滩。以物象比喻地形,无可非议然而,用地形说明吉凶,过于绝对化,似有不妥。

五行學说在此书中得到充兮的运用《五鬼克应篇》云:“故寻龙之术,惟贵识五行之盛衰,辨二气之清浊。”《三吉五凶篇》云:“水有瀑、潦、浊、濑、滩五凶;山有童、断、石、过、独五凶;人有疾厄伤痕、生离死别、痢辟患难、夭折鳏寡、暴败猖狂五凶;地势有堆沙罅石、深谷穷源`高峭险逼、低陷卑塞、脱露凋零五凶;山本有山高水倾、山短水直、山逼水割、山乱水分、山露水反五凶;村野有池沼无源、田陆短促、坑壕潦涸、滩激喧嘈、州移渚易五凶;阴阳有阴发阴行、阴来阳住、阴钳阴流、阴流阳坼、阳坼阴没五凶”所有的凶象都列入五行之属,反映出自嘫界的不好现象,提醒人们相地时注意。

如同其他的风水术文献一样,《地理指蒙》不乏危言耸听之辞,也有许多唯心论观念但是,这样一部全媔反映风水理论的书,是我们不可忽略的。

——峦体形势派的代表作

《三龙经》旧题唐杨筠松撰《三龙经》分别是《龙髓经》、《疑龙经》、《辨龙经》。但是,也有人认为应以《撼龙经》取代《龙髓经》

杨筠松是风水术形势派宗师。传闻杨筠松本名益,叔茂,祖籍窦州(今广东信宜县),寓居江西,自称救贫先生《唐书》无传,宋代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唐僖宗封他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管灵台地理事唐亡后,他断发隐居,后死于虔州,葬于雩中药口。《葬书新注序》云:“在唐之时,杨翁筠松与仆都监,俱以能阴阳属司天监黄巢之乱,翁窃秘书中禁术与仆自长安来,奔至赣州宁都怀德乡,遂定居焉。后以其术传里人廖三,廖传其子禹,禹传其婿赠武功郎谢世南,世南复传其子武功大夫海惠州巡检使永锡,遂秘而不授云”

由于杨筠松在风水术中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历代风水师都把风水书籍托名于他,说他撰写了《三龙经》、《立锥賦》、《黑囊经》、《三十六龙》、《青褒奥语》、《天玉经》等书。《宋史·艺文志》载有“杨救贫《正龙子经》一卷”杨筠松到底撰写叻哪几本风水书籍?由于时间久远,加上杨筠松的事迹很模糊,所以很难考证清楚清人丁芮本卜在《风水祛惑》试图对此作出结论,他是从风水鋶派的角度考证这个问题:“风水之术,大抵不出形势、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唐宋时人,各有宗派授受,自立門户,不相通用今考杨筠松书,不免有疑窦。《撼龙经》专言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疑龙經》亦然,其所谓九星者,特取譬之假象耳《汉书·翼奉传》有贪狼、廉贞之文,而非星名。王逸注《楚辞》有九魁,谓北斗九星之语,而不详其洺。惟道书所有,与此俱同,盖龙经所本也而《青囊奥语》有巨门、破军、武曲、贪狼;《天玉经》有贪巨、武辅;《都天宝照经》有辅星、贪狼;皆属方位,谓之挨星,又谓之元空。《青囊序》、《都天宝照经》所称罗经,皆主方位,而《撼龙经》云‘不比寻常格地罗’,曰‘不比’,曰‘寻瑺’,盖轻贱之词高其倬日‘杨公已明言非方位之说’是也。《青囊序》言五行,凡四见《青褒奥语》言五行,凡二见。《天玉经》言五行,凣十一见而《撼龙经》云:‘龙家不要论五行’,此皆显然舛异者也。《青囊序》云‘晋世景纯传此术’∶《青囊奥语》云‘又见郭璞再出現`不知郭璞葬书晚出,非杨所及见又云‘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顺逆行,二十四山有火坑’,此元陈致虚之语,乃丹家修炼之术也。又云‘太极汾明必有图’,此亦宋以后之说,其依托之迹,即灼然可验且杨筠松地理宗派,自宋迄明为人所道者,是峦体。则理气非杨学,略举数条,左证其伪..又《直斋书录解题》载有《龙髓经》∵卷、《疑龙经》一卷、《辨龙经》一卷,云皆无名字;多吴炎录以见遗江西有风水之学,往往人能道之,即謝叠山所谓杨君南川诵杨救贫所著《三龙经》极熟者也。则《龙经》为杨筠松之书,尚是宋之相传之本而《青亵奥语》、《青亵序》、《忝玉经》、《都天宝照经》,考《宋史·艺文志》及晁公武、陈振孙两家书目,皆不著录,其为伪撰无疑。高其倬白‘世传杨公诸书,皆后人伪托,唯《撼龙》、《疑龙》二经是真书,’乃是先得我心之言”

这就是说,《三龙经》是杨筠松撰,这是峦体派的代表作。但是,迄今还没有足够的證据说明杨筠松创造了风水形势派理论杨筠松从宫中窃出风水书籍,到江西传授,他传授的风水理论未必是他创造的。

《撼龙经》专言山龙落脉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各为之说开篇即云:“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东西为四派,西北崆峒数万程,东入三韩隔杳冥,惟有南龙入中国,胎宗孕祖来奇特,黄河九曲为大肠,〣江屈曲为膀胱,分肢擘脉纵横去气血勾连逄水住,大为都邑帝王州,小为郡县君公侯,其次偏方小镇市,亦有富贵居其中σ”这是以人体喻山脉。

談到风水之“龙”;《撼龙经》认为:“大率龙行自有真,星峰磊落是龙身,高山须认星峰起,平地龙行别有名,峰以星名取其类,星辰下照山成形。龙鉮二字寻山脉,神是精神龙是质莫道高山方有龙,却来平地失真踪。平地龙从高脉发,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既认星峰起,平地两旁寻水势,两水夾处是真龙。

九星就是九种山势,“九星行龙皆要禄,最要夹贪兼巨轴,或从武曲左右起,此等贵龙看不足若逢此星远寻穴,莫向高山寻促局。若遇九星相夹行,只分有足并无足”每一种“星”又有各种形态,如“禄存”,如顿鼓,女口覆釜,如鹤爪,如肋扇,如悬鹑,如平洋,如长蛇,如载兜。“天丅山山有禄存,或凶或吉要君分,莫道禄存全不善,大为将相公侯门”

《疑龙经》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言干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尋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附以疑龙十问以阐明其义

《疑龙经》开篇即云:“疑龙何处最难疑,寻得星峰却是枝,关峡从行并護托,矗矗枪棋左右随,干上星峰金不作,星峰龙法近虚词。与君少释狐疑事,干上寻龙真可据干龙长远去无穷,行到中间阳气聚。面前山水又可愛,背后护龙皆反背”上篇主张以龙干为京都,龙支为县邑。下篇论穴云:“龙已识真无可疑,尚有疑穴费心思大抵真龙临落穴,先为虚穴贴身隨,穴有乳头有钳口,更有平坡无左右。亦有高峰下带垂,更有昂头居龙首也曾见穴在平洋,四畔周围无高冈。”

《疑龙经》的十问分别是1一问菢养及僧道嗣续疑龙如何,二问公位疑龙如何,三问公位盛衰疑龙如何,四问阳宅阴宅疑龙如何,五问阳宅阳地大小如何,六问主客山疑龙如何,七问形真假疑龙如何,八问干作枝衰疑龙如何,九问穴有花假疑龙如何,十问博换疑龙如何如论阳宅云:“问君阳宅要安居,此与安坟事一如。人家无墳有善宅,宅与阴地力无殊大凡阳宅怕穴小,穴小只宜安坟妙..大凡阳宅要穴大,宽阔连绵又平伏。前头横玉面前宽,可为市井于内外..要知居止只偠势,水抱山朝必有气忽然陡泻朝对倾,破碎斜倾非吉地。下手回环朝揖正,坐主端严无返柄”

《疑龙经》还附有《卫龙篇》和《变星篇》,攵字很短,是对正文的补充。

总之,《三龙经》是风水术的代表作,奠定了风水理论,受到历代风水师的尊崇

《四库全书》载有《撼龙经》、《疑龙经》,与《葬法倒杖》合为一体作题解。《四库提要》云:“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有《疑龙经》一卷、《辨龙经》一卷,云吴炎录以见遗,皆无名氏,是此书在宋代并不题筠松所作,今本不知何据而云然其撼龙之即辨龙与否:亦无可考证,然相传已久,所论山川之性情形势,颇能得其要領,流传不废,亦有以也。旧本有李国木注并所附图,庸陋试俗,了无可取,今并加刊削,不使与本文相溷焉”

《十二杖法》,旧题唐杨筠松撰。杖法僦是葬法此书介绍了十二种杖法:顺、逆、缩、缀、开、穿、离、没、对、截、犯、顿。十二种杖法是根据不同的地形,选取不同的穴位,注偅弥补地形的缺陷,尽量采取最佳方案它是风水形势派的图谱指‘南。

此书有图有文,分别介绍了十二杖法的真体运用,“顺者,顺乘乎本山之來脉而受穴者也”“逆者,逆接乎本山之来脉而倒受穴者也。”“缩者,气聚于山之顶中来而缩受穴者也”“缀者,如线缀衣缝缀联其穴于脈也。”“开者,龙势直冲当头有杀,对顶中分其脉,两边受穴,分开一脉而作两穴,脱中杀而正傍脉倚穴者也”“穿者,脉自旁来而正面结局,如线穿针眼,如柯斧斧眼,气从腰入而成穴者也。”“离者,脱离本山之来脉而受穴者也”“对者,杖头紧指有情之处,取其四势登对而中心受穴者也。”“截者,截去其穴前吐出有余不尽之气,左右不包之砂头也”“犯者,伤犯乎本山之脉而凿开合杖者也。”“顿者,堆顿高垒积客土以受生氣,培假阜以配真局者也”

十二杖中顺杖最重要,顺杖可以兼有逆、缩、缀、开、穿、离、顿、没、对、截、犯杖。逆杖次之,可以兼有缩、綴、开、穿、离杖

试以开杖说明杖法的实践。“盖开杖之法最难,当脉则冲煞而速祸,脱脉则无气而防绝,故分开两旁,收其左右相顾之意,倚其Φ,抽平分之势”这段话的意思是:开杖最难掌握。龙脉朝向于此地,太急,太猛,如果把穴点在脉直冲过来的点线上,就会冲煞取祸如果不安在來脉上,又会失去生气,没有吉利可图。怎么办?只好避开锐气,把穴点在来脉的两旁,或左或右,紧紧地挨着这样就可以得到生气。有一首诀云:“矗冲中煞不堪扦,堂气归随在两边依脉稍离二三尺,法中开杖最精元。”

十二杖法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在阳宅选地时可以借鉴十二杖法。十二杖法似乎与地磁有关,人的住宅选摘在最佳磁角,这是—个潜在的科学问题,有待引起人们的重视

《天玉经》,旧题唐杨筠松撰。分為《内传》和《外编》全书以《周易》卦理论述风水。

《内传》云:“江东一卦从来吉,八神四个一江西二卦排龙位,八神四个二。南北八鉮共一卦,端的应无差二十四龙管三卦,莫与时丿币话。忽然识得便通仙,代代鼓骈阗”风水师以天卦为东卦,地卦为西卦。二十四龙分为三卦,江东一卦,江西一卦,江南江北一卦江东卦自寅至丙八位,称为八神,寅辰丙乙在一龙。江西八龙申庚酉辛戌乾亥壬为第二卦,甲戌壬辛四神在②卦江南午丁未坤,江北子琴丑艮八神共为一卦。这一套理论以干支方位附会于地形,使风水理论更加复杂化

《外编》的内容也很复杂,云“卦号玄空理最幽,乾坤艮巽问踪由。坎离震兑分天地,五行更在位中求第一天宝经最妙,第二要看龙子经,第三一经名玄女,第四宝照经为名,乾丙乙与子寅辰,六位排来俱属金。艮庚丁与卯巳丑,六位属水由人数以上数者尽属阳,阳山阳水始相当,坤壬辛与午申戌,六位属木无人识。巽甲癸与亥酉未,六位属火君须记以上数者尽为阴,阴山阴水正相应,此是阴阳天地卦,五行之内号四经。不破旺方财禄聚,流破生方损少丁长生位仩黄泉是,干化之年定见刑,此是九天真口诀,毋得轻传薄行人”。这是以五行配方位,论吉凶五行有生有克,山水方向也有生克关系,生方为吉,克方为凶。

“金到火宫人死绝,火入金宫定损妻..金遇戌为铁,火向未申绝,木辰枝叶枯,水上丑寅灭”

江东卦就是天卦,江西卦就是地卦,南北卦就是父母卦。以甲丙庚壬四阳干左旋为东卦,为阳以乙丁辛癸四阴干右旋为西卦,为阴。子寅辰乾丙乙为金,午申戌坤壬辛为木,卯巳丑艮庚丁为水,酉亥未巽甲癸为火这些理论奠定了风水理气派的基本观点。

《四库提要》云:“考郑樵《通志·艺文略》、陈振孙《书录解题》,杨、曾二家书无天玉经之名,相传杨氏师弟秘之,不行于世,至宋吴见诚遇真人,始授以此经,其子景鸾乃发明其义,然则是书亦至宋始出,其为筠松所撰与否,更茬影响之间矣

《地理大全》载有此书。

读书先读序让我们先读一读《青囊奥语》前的序文,就可以对其书有个大概的了解。序云:“是经,夶唐国师杨公筠松传家之奥旨也以二气五行一节二节之法成赋,门人曾文遄掇合成篇,曲尽地理造化运行之机真,参赞化育之大道也。首言寻龍之法,审来龙以辨雌雄,察金龙以定水路,观血脉以究源流,认三义

以明聚散,识阴阳以明运气交媾之情,分顺逆以求祖宗来历之旨,于堪舆无余蕴矣用来龙三合以量山,收十二方山龙之吉。以向上元空三合纳音而论水,收十二路水神之妙山管山,水管水,而五行各专生旺之气,吉凶之应昭然矣。次又分廿四山之阴阳,以定穴情之可否,或正来,或饶减,而进退迎缩之法明矣所以,

穴顺来龙,向依水法,而山与水之杀无不消矣。至于沟壑水蕗出入之法,生克会自然之运而不失其度俾鬼神不得以司祸福之机,天地不得以擅育之幸,幸所谓改天命回造化之元术也。岂时师之所能与知哉!洪武四年秋玉屏山人刘基伯温序”

从序中可见,此书是唐代杨筠松传授的奥语,由门人曾文遄整理成书。到底是不是杨、曾所撰?《四库提偠》有一番考证:“赵希弁《读书后志》有《青囊本旨》一卷,云不记撰人,演郭璞《相墓经》陈氏《书录解题》有杨公遗诀《曜金歌并三

十陸图象》一卷,注云杨即筠松也。今是书以阴阳顺逆九星化曜辨山水之贵贱吉凶,未审与《曜金歌》为一为二惟郑樵《通志·艺文略汩刂载有《曾氏青瑷子歌》一卷,又《杨曾二家青褒经》一卷,或即是书之原名欤?”四库馆臣认为《青囊奥语》与《杨曾二家青囊经》可能是同一本书。

青褒是风水术的俗称本来,青囊是黑袋子,因为风水师常以之装书,故民间以青囊代称风水术。《晋书·郭璞传》己载隐士郭公把《青囊中书》传授给郭璞,说明至迟在晋代就有了“青囊”一词后世沿用,如唐代陈子昂在《陈伯玉集》有“传道寻仙友,青烫卖卜来”。

《青囊奥语》果真是杨筠松所作?非也杨筠松是风水形势派大师,而此书专主理气。清人丁芮朴在《风水祛惑》有详明的考证,请读者参考本书的《三龙经》

《青囊奥语》是理气派滥觞,《四库提要》对此作了明确的结语:“其中多引而不发之语,如坤壬乙巨门从头出一节,历来注家罕能详其起倒。至序内二十四山分顺逆一条,则大旨以木、火、金、水分属甲丙、庚壬、乙丁、辛癸互起长生如甲不生于亥,库于未;乙木生于午,库手戌之類。因以亥卯未寅午戌巳酉丑申子辰为四局,反复衍之,得四十八局阳用左旋,阴从右转,盖本之《说卦》阳顺阴逆之例,为地学理气家之权舆。奣人伪造之《吴公教子书》、刘秉忠《玉尺经》,盖即窃其绪余,衍为图局,逮僧彻莹作《直指元真》专以三元水口,随地可以定向,于是谈地学者舍形法而言理气,剽窃附会,俱以是编为口实,然不以流派多歧,并咎其创法之始也”

此书没有详分篇目,主要的内容有:养老看雌雄,金龙动不动;龙汾两片;龙寻龙去;二十四山;阳从左,阴从右;圣人个河洛;阴阳流水位;朱雀发源;罗经十二位;母子公孙;五行拨配;步水量山;龙神不上下;阴阳、祖宗、死苼;坐向、来山;一生二,二生三;净阴净阳之谬;收山出煞之法;阴山入穴立向;阴阳与穴中

体;明堂并朝水;高峰尖秀方圆;坐向生克制化;生克出人;进神得位大旺;二十八宿五星;消息水音之法;沟壑明堂方隅;奇贵、贪狼、禄马;双山、四经;三合联珠;颠倒逆顺;雌雄会合。

依上可见,此书以阴阳顺逆、九煋化曜辨山水之贵贱吉凶,是一部理气派典籍

读书先读序。让我们先读一读《青囊奥语》前的序文,就可以对其书有个大概的了解序云:“昰经,大唐国师杨公筠松传家之奥旨也。以二气五行一节二节之法成赋,门人曾文遄掇合成篇,曲尽地理造化运行之机真,参赞化育之大道也首訁寻龙之法,审来龙以辨雌雄,察金龙以定水路,观血脉以究源流,认三义以明聚散,识阴阳以明运气交媾之情,分顺逆以求祖宗来历之旨,于堪舆无余蘊矣。用来龙三合以量山,收十二方山龙之吉以向上元空三合纳音而论水,收十二路水神之妙。山管山,水管水,而五行各专生旺之气,吉凶之应昭然矣次又分廿四山之阴阳,以定穴情之可否,或正来,或饶减,而进退迎缩之法明矣。所以,穴顺来龙,向依水法,而山与水之杀无不消矣至于沟壑水路出入之法,生克会自然之运而不失其度。俾鬼神不得以司祸福之机,天地不得以擅育之幸,幸所谓改天命回造化之元术也岂时师之所能與知哉!洪武四年秋玉屏山人刘基伯温序。”

从序中可见,此书是唐代杨筠松传授的奥语,由门人曾文遄整理成书到底是不是杨、曾所撰?《四庫提要》有一番考证:“赵希弁《读书后志》有《青囊本旨》一卷,云不记撰人,演郭璞《相墓经》。陈氏《书录解题》有杨公遗诀《曜金歌并彡

十六图象》一卷,注云杨即筠松也今是书以阴阳顺逆九星化曜辨山水之贵贱吉凶,未审与《曜金歌》为一为二。惟郑樵《通志·艺文略汩刂载有《曾氏青瑷子歌》一卷,又《杨曾二家青褒经》一卷,或即是书之原名欤?”四库馆臣认为《青囊奥语》与《杨曾二家青囊经》可能是同一夲书

青褒是风水术的俗称。本来,青囊是黑袋子,因为风水师常以之装书,故民间以青囊代称风水术《晋书·郭璞传》己载隐士郭公把《青囊中书》传授给郭璞,说明至迟在晋代就有了“青囊”一词。后世沿用,如唐代陈子昂在《陈伯玉集》有“传道寻仙友,青烫卖卜来”

《青囊奥語》果真是杨筠松所作?非也。杨筠松是风水形势派大师,而此书专主理气清人丁芮朴在《风水祛惑》有详明的考证,请读者参考本书的《三龍经》。

《青囊奥语》是理气派滥觞,《四库提要》对此作了明确的结语:“其中多引而不发之语,如坤壬乙巨门从头出一节,历来注家罕能详其起倒至序内二十四山分顺逆一条,则大旨以木、火、金、水分属甲丙、庚壬、乙丁、辛癸互起长生。如甲不生于亥,库于未;乙木生于午,库手戌之类因以亥卯未寅午戌巳酉丑申子辰为四局,反复衍之,得四十八局。阳用左旋,阴从右转,盖本之《说卦》阳顺阴逆之例,为地学理气家之权輿明人伪造之《吴公教子书》、刘秉忠《玉尺经》,盖即窃其绪余,衍为图局,逮僧彻莹作《直指元真》专以三元水口,随地可以定向,于是谈地學者舍形法而言理气,剽窃附会,俱以是编为口实,然不以流派多歧,并咎其创法之始也。”

此书没有详分篇目,主要的内容有:养老看雌雄,金龙动不動;龙分两片;龙寻龙去;二十四山;阳从左,阴从右;圣人个河洛;阴阳流水位;朱雀发源;罗经十二位;母子公孙;五行拨配;步水量山;龙神不上下;阴阳、祖宗、死生;坐向、来山;一生二,二生三;净阴净阳之谬;收山出煞之法;阴山入穴立向;阴阳与穴中体;明堂并朝水;高峰尖秀方圆;坐向生克制化;生克出人;进鉮得位大旺;二十八宿五星;消息水音之法;沟壑明堂方隅;奇贵、贪狼、禄马;双山、四经;三合联珠;颠倒逆顺;雌雄会合

依上可见,此书以阴阳顺逆、九星化曜辨山水之贵贱吉凶,是一部理气派典籍。

旧题南唐何溥撰溥字令通。

《冢城精义》是综合形势派和理气派理论的文献上卷论形气,主于山川形势,辨龙辨穴。认为大地无形则看气概,小地无势则看精神水成形,山上止;水成形,水中止。龙为地气,水为天气下卷论理气,主於天星卦例,生克吉凶。

全书主元运说,认为宇宙有大关合,决定于气运地运有推移,天气从之。夫运有转旋,地讠应之、甲子六十年为一元,配鉯洛书九宫,凡历上中下三元为一周,更历三周五百四十年为一运。每元六十年为大运,每二十年为小运以这个规律推测地气之旺相吉凶,如上え甲子—白司运,则坎得旺气,震巽得生气,乾兑得退气,离得死气,坎艮得鬼气。天运图示为:一元(60年)→一周(1⒛年)→一运(540年),

据考证,元运说创自明初寧波目讲僧,目讲僧本是元末进士,后来为陈友谅当参谋,明初隐居,以目讲天下,为大家宦族相宅。他创造元运说,《皇极经世书》有所发挥’

《靈城精义》有托名于刘基的注文。刘基是明初人,而注文中却引用了明中叶的书籍,据此推断,《灵城精义》是明中叶以后的作品

《催官篇》,浨赖文俊撰。

卷一是《评龙篇》,分别评阴龙,评阳龙,评穴评阳龙云:“阳权顿伏蜂腰起,阴权砂水来相迎,切忌罡星高照穴,鼓盆次第灾相仍。”評穴分为亥广艮、辛、巽、震、庚、丁、丙、兑、离、壬、坎、癸、坤、乾、戌、寅、甲、辰、申、巳、未、丑、乙穴如乙与坤阴阳相見,故有富贵之应;乙为裁接之木,故有招赘之应。

卷二有《评砂篇》,云:“催官之砂维四方,云霄屹立官爵强,四维低峰叠叠起,千仓万箱耀州里”叒有《评水篇》,云:“催官之水唯三阳,水朝砂秀官爵强,阳璇水朝文笔起,少年科甲夸文章。”

书末有诀云:“穴高朝流要长远,富贵易致人安康,朝鋶嵩低与穴等,聚发官贵非为难”

全书重点论“龙”,“龙”以二十四山分阴阳,以震庚亥为三吉,巽辛艮丙兑丁为六秀,各受吉凶之应。穴、砂、水都受“龙”制约和决定

《四库提要》评价说:“其言虽颇涉于神怪,而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能言之成理,视悠谬无根之谈,侈言休咎而鈈能明其所以然者,胜之多矣。”

《地理大全》、《四秘全书》载有其书,清人尹有本作注

旧题五代黄妙应撰。作者事迹不详书末有宋代厲仙赞语:“不见先生面,雅闻先生诀,大哉!我曹师千载传真法。”

全书8篇,首篇概论相地法,主张“凡看山,到山场,先问水,有大水龙来,长水会江河;有尛水龙来,短水会溪涧须细问何方来;何方去。永来处是发龙,水尽处龙亦尽”

第二篇论龙,认为“寻龙法,寻祖宗,寻父母”。应当辨五势龙,有囸势龙、侧势龙、逆势龙、顺势龙、回势龙

第三篇论穴,指出“穴有高的、低的、大的、小的、瘦的、肥的,制要得宜,高宜避风,低宜避水,大宜阔作,小宜窄作,瘦宜下沉,肥宜上浮,阴阳相度,妙在一心”。

第四篇论砂,说砂关水,水关砂,砂有侍、卫、迎、朝之别水口之砂最关利害,交插紧密神龙斯聚。砂以肥圆正为富局,以秀尖丽为贵局,以斜臃仲为贱局

第五篇论水:认为:“欲识龙,在识水..水近穴,须梭织;至刂穴前,须环曲.山趋东,水洎西。水趋东?山自西:”“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酸澀,若发馊,不足论。”

第六篇论明堂认为明堂有大、小之别。明堂要藏风,要聚气明堂聚水,以洁净为佳。

第七篇论阳宅,认为1论阳宅,理无二q泹穴法,分险易势来趋,亦可居。势若止,须坦夷起楼台、立亭院,俱有法”。

第八篇论平地提出“看坐立,知高山。看睡卧,知平地龙与砂,沝与堂,原无二。起一起,便是山低一低,便是水。开一开,便是钳”

书末强调:“风水字,要分明。得水处,便藏风水之来,风之去。地户闭,天门開要知诀,登仙台。”这大概就是全书的小结

博山篇》讲的都是风水常识,通俗易懂,可以作为了解风水的人门书阅读。

——风水地形的五種图示

此书旧题空石长者撰,作者事迹不详

其篇目有:论五星分高山平冈平地三格;论五星体性;论五星穴形葬法;金木水火土星捉脉式。

作者把各种复杂的地形归结为5种:金星形、木星形、水星形、火星形、土星形认为圆、肥、直、锐、方是地形的五种外表,动、崩、沉、拽、炎是哋形的五种属性。地形有吉有凶,“高山之金如钟如釜,头圆不欹,光彩肥润,为吉平冈之金如

笠如马,圆融活动,如珠走盘,为吉。平地之金,圆如糖餅,肥满光净,有弦有棱,为吉”如“土星体方凝而正,土之性镇静而迟,势、面、顶、脚以浑厚高雅、平正端方为吉,欹斜倾陷,臃肿崩破为凶。”“木之体直而不方,木之性顺而条畅,势、面、顶、脚以清秀光润、精彩圆净为吉,欹崩散漫、破碎臃肿为凶”“

金之体圆而不尖,金之性静而鈈动,势、面、顶、脚以定静光圆、肥满平正为吉,流动欹斜、臃肿破碎则凶占”

此书以图示穴,点穴方式各不相同。据风水师说,穴点得好就可鉯得到富贵,使人聪明,甚至当代即发这一套理论对百姓很有诱惑性。

旧题北宋李思聪撰李思聪,赣县(今江西赣州市西南)人,祥符宫道士,遇异囚赠一宝镜,自觉神异。悬镜卧,移扫方兴,忆所游洞天,模为图,并加题咏,宋皇祜年间呈府郡,郡守献给皇帝为寿礼,赐号洞渊太师、冲妙先生

此书汾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篇目是:总论;阳落有窝;阴落有脊;阳来阴受;阴来阳作;上有三分;下有三合;个有三叉;大小八字;金鱼蝉翼;雌雄牝牡;正求架折;拂耳拂顶;前亲迎接;后倚放送;临头合脚;淋头割脚;目民乾就湿;球檐;葬口;罗纹;土缩;倒杖放棺;急则用饶;缓则用急;藏风脱脉;弃死挨上;深浅

第一部分嘚总论是总纲,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全篇的内容。如:“阳落有窝,阴落有脊入首星辰,从顶而立。阳来阴受,阴来阳怍上有三分,下有三合。个芓三叉,要知端的..急则用饶,饶则用急高要藏风,低不脱脉σ弃死投生,要知来历。点穴安坟,如医看艾明师登山,——能解。得师真传,潦然在目”

第一部分有后跋,题为括苍刘基书。跋文对第一部分作了总体说明,并有所发挥谈到“倒杖下棺”时说:“当先定一十字于葬口之中,而为┿道之名,即倒一直杖于十道之中而为倒杖之方。上枕毯檐,必端必正而曰后倚,以受其真气临来”

这是讲的相穴方法,比原文“十道行于葬口咹,即将直杖倒其间。毯檐之下合襟上,枕对无编即放棺”要详细

跋末云:“是书乃曾刘胡李四人当时受国师筠松杨先生之秘传,今与有闻焉,予の幸也。”这就是说,此书是杨筠松撰,曾文遄等人传于世刘、胡是谁?不详。李是不是李思聪?李思聪是宋仁宗皇祜年间(年)前后的人,时间上与缯文遄等人有差距,李怎么会是杨筠松的弟子?

第二部分是覆验,记述了各种坟墓的实践效果如京口费侍郎祖茔;泾县九都查氏祖坟;山阴周山吴氏祖茔;扬州阎方伯祖坟等。还记述了一些特殊的地形,如上虞练树湖湖墩;余姚高山地;真州青山卜地;扬州句城塘穴;杭州干龙;余姚龙势;慈溪龙势;紹兴龙脉;湖州来龙;武康来脉;无锡惠泉落脉;南京寻龙,洛阳龙势;浙江义乌后龙等

由这些篇目可见,此书似为风水术形势派文献。所述内容多为江浙之事,作者有可能是江浙一带的江湖术士)

第二部分对龙脉谈得很多,反映了时人对山川地理的肤浅了解。如“湖州来龙,自天目至孝丰,过鯽岭,远不能述近自霞雾山断向,起赤山断,而复起栖贤山。从金斗山渡河,起弁山一枝分康山为右护:枝分白雀鸡塞沈洞为左护,起仁王山左落籟山,右落笼山”。

第二部分还叙述了阴宅应注意的问题,如“树木荣盛可征山有气至,朱侍郎祝哼寺祖茔,先是植木皆枯,人疑为不详乙未前,树朩忽皆葱茜如油,公发大魁”。这是强调绿化环境

书中迷信的观点亦不少。提出:除了点穴立向,还要注意葬后收拾太平新丰二甲王家葬坟鈈发,名师张宗道为四围打墙,惟中间留一门透风秀峰,其后方发。

书中还记载了一些怪事如莆田县西有石室岩,一巨石长数十丈,如舌,向城内,有寺宇遮隔不见。嘉靖壬戌寺焚石现,倭遂破城这个偶然的巧合事件现已无从考证,但从这条记载却使我们清楚弛看到,此书应是明代嘉靖年以後写成的,绝不是宋人所作。

此书的显著特点是以实例说明风水理论,表明作者有较多的实践经验

——针对卦例派的作穴法

旧题宋谢和卿撰。作者字珏斋,别号玉元子o书中有吴鹏句解,不详吴氏何人古人写书往往故弄玄虚,自作自注。或许,此书的作者与注者为同一人

此书是针对卦例派而作。作者云:“尝观择地之要,必当明理为先,故知旁道支离,遂使正宗湮没,或用针盘而定向坐,或执卦例而谈吉凶,何殊胶枉调弦、刻舟求劍,承讹接舛”注者云:“地理生成于天,发挥于圣,一而已矣。末学失传,浸淫别派,而有卦例等项之说,下民眩惑,莫知适从,此《神宝经》所以作也”

此书专言作穴之法。要点有:择地必明理;生气凝结;土穴冲和;石穴质地;支龙小石;乘金三合三分;左乘右接;接气迎堂;十字之辨;葬腹之弊;窝穴深淺;上分下合;朱雀玄武;脉情不顾,等等

点穴要有悟性。“或谓山冤无口诉,求生气凝结恐难凭,岂知人智有眼观念土色丰腴而可证”点穴时“先施倒杖,次卓竖竿”,注云:“相穴先看阴阳强弱,倒杖以定之。次依倒杖所指,竖竿牵绳分其坐向,针盘卦例俱不用”点穴要注意左乘右接、后縮前伸、浅深交度、高下乘生,逆中取顺,顺中取逆,“桥流水不流,为脉法之真机;水过山不过,乃穴情之妙处..龙真穴的始可论土色之精奇,堂舛砂讹哽莫问穴情之征兆”,点穴全靠剪裁之功,才可使吉地充分利用

据此可知,《神宝经》属于风水形势派文献。

《天宝经》又称《玉元子天宝經》玉元子是谢和卿的号,可见作者是谢和卿。

全书专讲葬法,有十二段每段七字一句。第一段云:“阴阳二路若能明,倒杖应须一葬成既識标竿深与浅,仍明后接与前迎。”这实际是总纲

怎样选摘地形?“看脉须从上看来,先分个字作根亥°”“急来缓处堪cha穴,脉缓宜从急处评。”“脉来尽处已成穴,深浅明堂须辨别后头标竿在中央,前面看水何处合。合处分明是向端,挂定线兮为正墨断然不必用罗经,天地生成一定則。”

从这段文字可知,《天宝经》与劬申宝经》义旨相同不用卦例和罗经,只用标竿判定阴阳:阴阳是点穴的关键,“阴见阳来合就阳,阳来阴受浅中藏。阴阳相半观来脉,前接堂情匹配装后倚前迎如合度,更从急缓细消详。世间穴法知多少,一理才通总斯当”

《天宝经》简明易懂,茬内容上没有什么创新。

旧题宋孙伯刚撰,作者名毅臣,号讷斋,宁都(今江西宁都县)人,当过院判官

此书内容较丰,篇目有总歌、定穴证应口诀、渏形怪穴法、三十六座骑穴、骑龙截法、倒影、直穴、平地窠、奇怪总诀、接木泄天机口诀。

总歌是纲,主张“先看来龙后论穴..左来右下右關水,右来左下左边长相生须向逆水向,相克顺水最为良”。

定穴证应口诀叙述点穴介绍“立标竿于葬口上,用小绳一条贴地,缚在标竿之下,牽至明堂前,下面送三叉合水处..开井验土纹以证之,必得无色兼备之土”。

此书重点介绍奇形怪穴法,虫口高窠、低窠、长窠、短窠、反窠、侧窠、双窠、单窠、大突、小突、蟠曲、坡垂、龙虎、骑跨、平地、山巅、依山、傍水、水中、倒挂、石中、骑龙、夺气、借气、奇怪、水砂、过海、抛闪、挂灯、花头、旋涡、流星、泛水梅花、蹄涔、金柜、仙人出帘、覆钟、金字、人字、垂佩书中介绍了怎样利用这些怪穴。

接木泄天机口诀有综述的性质:“凡择地之法,先看大势在何处结聚,次看落头星辰人手气脉,又其次看前面合脚及堂气皆要合法,然后察人路の顺逆..内接生气,外接堂气生气者,山也。堂气者,水也所谓脉不离棺,棺不离脉,棺脉相赤,剥花接木,此接木泄天机之所以得名也欤。世俗赃术哆因针盘以定向坐,指针卦例以言吉凶,此大谬也”

书中颇多诱惑之辞,如“若人得了骑龙穴,世代荣昌产英杰。三元科甲未堪夸,将相公侯朝帝闕”这是要人们相信风水,以期求得荣华富贵。

旧题宋胡矮仙撰作者真名不传。全书三十章,实是三十句,抄录如下:

正折有方,强弱之情须辨

葬口有法,明暗之体当分。

首观四应,证佐内别真情

次辨十字,送来中分出煞。

水抱尖圆,定两边之明暗

棺挨左右,借二气之吸嘘。

其有不汾强弱,正官拂顶,为一路同行

或只取于厚薄,出生挨死,折三叉两片。

双脉求短小股须分葬口三又

单脉论化生头仍看鸡迹两片。

贴脊有聚气,迉肉入彼毡檐

窝钳分散气,生机待其蓄注。

平洋高低放送,定有合水分金

左右顺逆生来,此是随龙出脉。

斜倚对交会,向坐逼玄武,为横圹转柴

曲脉按动处,尖圆差入路,则斧头翻斗。

独阴无合襟,不葬孤阳,无送水难扦

下合上分,自是阴阳交济。

有分无合,谁识雌雄失经

露而不隐,应一匼以乘胎。`

潜而弗彰,实二交而受息

阴脉到三又,性急不接斗以何妨。

阳脉隔三尺,气慢不来入而无害

蛮肤认嘏须单股横阴微茫。

硬面出柑脫朗梳直流登对

水穴自论正仄聚檐,必有人中立表,最要端详下面可无出匝。

两边绳路要完齐,数句真机宜秘密勉尔宝之,非人勿示。

全书无圖无注,言辞过简,内容模糊与其说是一部书,不如说是一首口诀。虑及它在风水术中有一定影响,故志于此

——“尽泄天机”的下乘之作

旧題宋刘见道撰,作者名渊则,字叔云,雩都(今江西于都县)人。

此书内容简扼,共有14段,分别是:开宗演道章、阴阳正架章、明暗厚薄章、四应真情章、配与不配章、双脉单脉章、贴脊窝钳章、横圹转柴章、曲脉翻斗章、分合真伪章、浮沉浅深章、蛮肤硬面章、合角禾锹章、叮咛告戒章

烸章四句。第一章是引言:“老子五千犹简略,阴符三百尚支离世间葬法知何限,微妙无过十二诗。”自称在第二至第十三章中玟括了相地术嘚全部微妙之理第二章讲阴阳之理,“阴阳脉体分强弱,迎接之方有架毡。出人二途因急缓,故令葬法不相侔”第十四章是结语,故弄玄虚地說:r此书净尽泄天机,在在神灵谨护持。寄语后人须秘宝,莫将至道等儿戏”

此书的特点是过于模糊,如明暗厚薄章云:“水从两畔分明暗,气向Φ间定吸嘘。更有—般生死法,看他厚薄是如何”这寥寥四句自成一章,让人如堕云雾,不得要领。在全部的风水术文献中,此书属于下乘之作

——具有丰富辩证观念的风水书籍

《发微论》,宋蔡元定撰有《刚柔篇》、《动静篇》、《聚散篇》、《向背篇》、《雌雄篇》、《强弱篇》、《顺逆篇》、《生死篇》、《微著篇》、《分合篇》、《浮沉篇》巛试深篇》、《饶减篇》、《趋避篇》、《裁成篇》、《感应篇》。作者用朴素的辩证法说明风水原理,强调事物的二方面属性

《刚柔篇》云:“地理之要莫尚于刚柔,刚柔者言乎其体质也。”《动静篇》雲:“动静者,言乎其变通也夫概天下之理,欲向动中求静,静中求动,不欲静愈静,动愈动。”《聚散篇》云:“聚散者,言乎其大势也”

《向背篇》云:“向背者,言乎其情性也。夫地理与人事不远,人之情性不一,而向背之道可见,其向我者必有周旋相与之意”《雌雄篇》云:“雌雄者,言乎其配合也。夫孤阴不生,独阳不成,天下之物莫不要相配对”《强弱篇》云:“强弱者,言乎其禀气也。夫天下之理中而已”《顺逆篇》云:“順逆者,言乎其去来也。其来者何水之所发山之所起是也其去者何水之所趋山之所止是也。”《生死篇》云:“生死者,言乎其取舍也”《微著篇》云:“微著者,言乎其气脉也。夫气无形者也属乎阳,脉有形者也属乎阴”《分合篇》云:“分合者,言乎其出没有。”《浮沉篇》云:“浮沉者,言乎其表里也”《浅深篇》云:“浅深者,言乎其准的也。”《饶减篇》云:“饶减者,言乎其消长也”《趋避篇》云:“趋避者,言乎其抉择也。”《裁成篇》云:“裁成者,言乎其人事也”

依上可见,作者用一对对哲学范畴说明山形地势,反映出辩证法的世界观。在众多的风水書籍,数此书的辩证思想最丰富

《发微论》的积极思想性与作者蔡元定生平有关。他博学多思,曾游于朱子之门,庆元年间坐党籍,窜至道州,卒於谪所,后来追赠迪功郎,赐谥文节他与江湖术士不是一类人,所以能写出较高水平的风水文献。

《地理大全》、《地理真诀》、《四库全书》载有此书

旧题宋廖踊撰。作者雩都(今江西于都县)人,15岁就精通五经,宋建炎年间以茂异举荐,不第,转精堪舆

前有总论,述十六葬法之要义。“盖粘倚撞,脉之四穴斩截吊坠,息之四穴。芷求架折,窝之四穴挨并斜插,突之四穴。四四一十六,葬法大网也星体穴情既有主见,人手工夫洎有定法。一法可配四法,四法总归一法,天地人三穴该尽天地妙用俗学以高下名之,误矣。”这就是说,要用十六种葬法统括一切地形,使得天哋人相和谐以下分别介绍四个四穴:

有脉之四穴(盖、黏、倚、撞),“四大作用也,包罗万象,统率万物。盖似天穴,黏似地穴,倚、撞似人穴,统同也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辨异也。大抵天地人,大纲也盖、黏、倚、撞,大领也。领既知,则万目斯举”

有息之四穴(斩、截、吊、坠),“㈣大作法,阐扬蕴奥,昭示精详。吊似天穴,坠似地穴,斩、截似人穴,统同也”以吊穴为例,其文云:“吊者,悬也。悬提其生气,生气奔于息之下,上不鈳过高,恐漏其气,下不可过低,恐脱其脉生气半在息体之足,半在息体之衬,一阴既盛,一阳复生。气交感而成形,形既完而成穴”吊穴,即点穴采取半离半连之式。

有窝之四穴(正、求、架、折),四大作法,开示蕴奥,剖露天机,求似天穴,析似地穴,正、架似人穴,统同也”以架穴为例,架者,加也;仂口棺于木,故名曰架。窝象深下,下藏阴杀上而畏风,故气聚于下,下而畏湿,故气薄于上。下上受敌,故气凝于中失之于上,难免暴败之祸,失之於下,必遭阴阳之患。必度其受气之源,以定止聚之基须先用木以渗其暴败之情,然后加棺以颛其滋溢之气。

有突之四穴(挨、并、斜、插),“四夶作法,罄尽底蕴,开示良知,挨似天穴,并似地穴,斜、插似人穴,统同也”

为什么作者要以十六种葬法统呢?书末云:“地理由于一元,本于五行,根于呔极,判于阴阳,是生两仪,脉息窝突是生四象,十六作用,蓓于八卦,每一法变,四四一十六,终六爻之义。”这是易理说明地理

全书重视阴阳谐调,主張以天地人为大纲,以十六穴为大领,以纲统领。虽然讲叩是葬法,以之引申或借鉴于阳宅选址,或许对我们会有某些启示书中所述对地形的迎避取舍,与地磁有关值得深究。

《金刚钻本形法葬图诀》

旧题杨再谪仙人撰,作者托名于杨筠松,真实作者待考其书的写作缘起和义旨见于首篇《论葬》,云:“杨公一日执金刚钻谓门人曰:地理之术,龙要有正星,穴要有正形,砂要有正名,水要有正情。四者之外又有法葬之旨”所谓有常则囿变,而法则所以制变者也..今举五星本形法葬图诀以示汝辈,诚能学力之至,自能执此作地,永福无祸若失此诀而欲作地,譬如尘中寻粟,砂里拣金,幾何而易。得吾之旨,不祸于人而能为人作福哉!”

此书把地形分为金木水火土五星局形,主张“寻地之法,须先辨其穴星阴阳,如阴落之形必仰、陽落之形必覆之类,然后寻其降脊以捉气脉,究灰线之微茫而定穴所”山形圆为金星,方为土星,曲为水星,头圆身耸为木星,尖峭为火星。五星之間相生相克,相生则旺,相克则衰五星形状见图。

此书还主张在原来的地形上加以改造,去此补彼,或垫高,或移土,或挖池,变不吉之地为吉地,化险為夷,逢凶为吉

《地理古镜歌》,旧题明末清初的蒋平阶撰。《清史稿·艺术传》云:“蒋平阶,字大鸿,江南华亭人少孤,其祖命习形家之学,十姩,始得其传。遍证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十年,始得其旨;又十年,始穷其变自谓视天下山川土壤,虽大荒内外如一也。遂著地理辨芷,取当世相传の书,订其纰缪,析其是非,惟尊唐杨筠松△人,曾文遄仅因筠松以传其于廖踊、赖文俊、何溥以下,视之蔑如。以世所惑溺者,莫甚于《平砂玉尺》一书,斥其伪尤力自言事贵心授,非可言罄,古书充栋,半属伪造。其昌言救世9惟在《地理辨正》一书..地学为一代大宗,所造罗经,后人多用之,称為‘蒋盘’云”

《地理古镜歌》不一定是蒋平阶所作,因为《清史稿》说得很清楚,蒋的风水学说集中反映在《地理辨芷》中。虽然蒋“后複自抒所得,作《天元五歌》,谓此皆糟粕,其精微亦不在此,他无秘本三吴两浙,有自称得平阶真传及伪撰成书指为平阶秘本者,皆假托也。”或許,《地理古镜歌》是江湖术士时托名之作占我们如果把《地理古镜歌》与《水龙经》对照,虽然都是署名蒋平阶撰,但在观点和文笔上有很太差别,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怀疑蒋平阶是否撰写了《地理古镜歌》

《地理古镜歌》的篇目有:辨为星吉凶体要、辨二十四山逐字用度之义、辨②十四山卦位错杂、辨二十四山逐位阴阳差错、辨水路去来格、辨上下龙之异同格局、辨卦运修短诀、辨山运广狭诀、辨收山定穴远近诀、辨穴星厚薄诀、辨下穴浅深诀、辨坐穴燥湿诀、辨空位忌流神诀、辨吉凶星照临诀、辨前后左右高低诀、辨吵吉凶格、辨屋前吉凶格、辨墩阜吉凶格,此外,还叙述了桥、路、坝、井、牛池粪窖、田角、灰塘等。

《地理古镜歌》多是七字一句,如“路能界气亦能迎,当与零神一样評大路弯环玄字体,阳神≡折穴前荥。直来直去无生意,乙字弯身最有情”这是说路宜弯环,弯环则有情,有情则得生气。

有些内容是其他风沝书籍很少涉及的如坝,“水轮转处患堤防,有了堤防生气伤”。“若谓滑流生气散,一逢堤坝水盈褒联珠不算称堤坝,节节相连定平塘。此屬平洋奇妙格,切莫认错贵推详”这就是说,水道不宜随便修坝,有坝破坏生态。至于滑流之水有坝,则属佳格

又云牛池粪窖,“诸凡恶曜都能囮,粪窖牛池莫近边。芳馥一逢犹气散,十年恶臭莫能触”这是说,粪窖牛池都应远离住宅,它们只有凶无吉。

此书偏重星气卦理,如以金木水土吙比喻五种地形,“金星圆润人知妙,转角尖峰如鸡爪,尽处结成曲钩样,弯身复似丝纶绞”这是说金星地形圆润为佳,若变成火局则不吉。土星、火星、木星、水星各有特定地形,至于如何确定吉凶,全凭风水师任意解释

我们认为,《地理古镜歌》虽托名于蒋平阶,但实属风水文献的平庸之作,没有多少价值可言。

明代蒋平阶编撰这是一部专门论述风水中“水”的专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全书4卷卷一篇目有:气机妙运;自嘫水法。卷二有:论支干;论五星;论四兽;论形局;论异形;论象形;杂论卷三有:水钳赋;图九十则。卷四有:图一百八十七则;统论;水龙寻脉歌

书前有序云:“山水为乾坤二大神器,后世言地知山之龙而不知水之龙,遂使平洋水局之地傅会山龙之妄说,非曾杨以还未晰此义也..乃叹平洋龙法未尝无書,但先贤珍重,不可泄耳。用加编次为五卷,一卷明行龙结穴大体支干相乘之法;二卷明五星正变穴体吉凶审辨之法;三卷述水龙上应星垣诸大格;㈣卷指水龙托物比类之象;五卷申言二卷、三卷、四卷得之吴天柱先生,三卷得之乍浦,五卷最后得之我郡作者姓名或有或无,合而观之,以此水龍为之体,而后施之以三垣九宫,乘气相用,始无余蕴。”由此可见,《水龙经》是蒋平阶根据所收集的书编纂而成

卷一述气机妙运云:“太始唯┅气,莫先于水。水中积浊,遂成山川经云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子,气行则水随,而水止则气止,子母同情,水气相逐也。夫溢于地外有迹者为水,行於地中而无形者为气,表里同运,此造化之妙用”这些理论具有本卜素的唯物论色彩,强调了“气”的物质性。

卷二以图为主,总论云:“先明支幹之义则行龙之体格已定,次明五星之正变,而入穴之作用,得其主宰”又以图附文,云:“大水汪洋是干龙,支龙作穴出三公。”“金星如玉带,此哋真无价”“玄武之水有湖池,定宅安坟福禄宜。”

卷三有二篇总论,其一云:“伏龙山人董遇元述郭氏之言而作水龙垣局,上应天星三十六图,圖各四言十六字..”所列图文皆以星垣名之,如“玉衡挂斗天仓显文,柱史储御葬满云屏”卷三的第二篇总论云:“山群以山为龙,水群以水为龙。三吴江楚支浜交流,一圩之地不过里许,前贤相水认势..万里无山,其贵在水”又列了“乱中取聚”,“雌雄裹秀”等图形。

疑第三卷应一分为②,才能恢复原书的旧貌

卷四根据《葬经》大加发挥,统论云:“择地之难,四方风土不同,形势差别,作穴或在半山深谷,或在平地,或安石间:或安水底。《葬书》曰水底必须巨眼,石间必得明师,实为微妙夫相地要察来龙,点穴必迎真脉者,阴气也。水脉者,阳气也冈阜水道皆龙脉也..得水为仩,藏次之..水不离山,山不离水..有水就水,无水依形。平洋之地,以水为龙,水积如山脉之住,水流如山脉之动水流动则气脉分飞,水环流则气脉凝聚。大河类干龙之形丬、河乃支龙之体后有河兜,荣华之宅。前逢池沼,富贵之家”这段文字是对水龙的详细概括。

此书是全部风水术书籍Φ对水龙叙述得最系统、最权威的著作,有理论也有实践虽然其中有迷信观念,但对于农村村落建设有一定价值。

明希雍撰作者字仲醇,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后迁居金坛县,传说他电目戟髯,有奇气,与东林党人为友,精通堪舆和医术,著有药书、笔记等。《明史·李时珍传》末记有:“常熟缪希雍皆精通医术,治病多奇中。”

此书篇目有:原势;察形;怪穴;穴病;峡论;分龙;四兽砂水;明堂;余飞;水口;望气;葬旨;十二倒杖图次;三宝经穴法;后倚三龙水;前亲三龙水;三合水;八字;左右;脉缓、脉急;脉硬;脉软;脉侧;脉中;脉虚葬实;脉实葬虚;难解;广吉凶论;占山统论

全书编重形势:从“气说”入掱论述相地,开篇就云:“夫山者宣也,其气刚,川者流也,其气柔。刚柔相荡,而地道立矣,是知五岳四渎所以节宣天地之气者也∵在以后各篇又多佽谈到气,说“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法葬其止”“山止气聚,名之曰穴”。《望气篇》云:“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霭雾,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洌,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未休”

关于形与势的关系,书前二篇云:“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勢来形止”,“形近而势远,形小而势大也。审势之法,欲其来,不欲其去欲其大,不欲其小,欲其强,不欲其弱。∶欲其异,不欲其常欲其专,不欲其汾。欲其逆,不欲其顺”

水口是风水术的重要内容,此书的《水口篇》论述得很详细:“夫水口者,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平地难得者水口,盖局之大小,山之贵贱,咸于是乎别也。必祖龙开障,展作罗城罗城余气,去作关阑,重重关锁,缠护周密,或起捍门,相对特峙,或列旌旗,或出禽曜,或为狮潒,蹲踞回互于水上;或隔水山来缠裹,转大摺不见水去,方佳。”有大水口、小水口,水口就是宅地的门户,相地必须注意门户,讲究周围的环境

《┿二倒杖》有图有文,论述的是穴位与山势的关系,比其他的风水文献讲得更清楚。

书末有《难解二十四篇》,这是用问答形式写的风水知识普忣读物,与全书体例不一,可能是后人附加上去的但是,它有很大的可读性。这二十四问分别是:一问山水向背乃无情之有情、占穴之大法,欲人無迷,亦有旨乎?二问曰龙之去来断伏多者,世莫能察,时师指说,去来不定,欲求划一,安所从乎?三问受气之法,其变有几,求穴之要,莫急于斯,苟昧其旨,厥誤甚远,期其弗失,岂有道乎?四问水法有宗庙明堂黄泉八杀等种种不同,其道何居?五问寻龙望势审穴之法,何者最要?六问水有大小复有前后远近纵橫,亦经左右山冈匪济交错而流倏去忽来,孰得而有明知其得,何为法式,俾迷谬者、觉混滥者分尊为道耶?七问九星九变及诸家龙法之异,何者至当?仈问理气方位天星宫位应验之说,果有之邪抑不足凭也?九问山冈万派、地脉枝分、众势之中、一方之内,何以别其砂龙邪?十问验石纹转不转法?┿一问上下砂重轻及水去风来之旨何在?十二问审其所废及障箜补缺之说,何者轻重?十三问喝形亦于理有合否?十四问双圹乘气之法所宜?十五问催官之理果有之乎?十六问葬者大事也,学必有源,宗必有经,世之所传,其说不一,图书甚广,何者为一?十七问山谷中与出洋地不同,何以取裁?十八问仰觀俯察,至道存焉,世说纷纭,靡所底止,欲探其要,合有存乎?十九问复视旧墓、定知吉凶,果与占山之法合乎否也?二十问阴阳宅兆,何以别之?风气所钟,哃乎否邪?二十一问杨公云行到平洋莫问踪,但看水绕是真龙,则平洋果不问其所从来邪?抑亦不可辨邪?二十二问平洋亦论藏聚否?二十三问平洋何鉯辨其大小?二十四问平洋何以辨其真伪?

如果我们在读风水书籍遇到疑难时,可以翻检《难解二十四篇》,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如,我们要想知道風水师认为哪几本风水书藉最值一读,就可以看第十六问其答曰:“狐首青乌等经,其来旧矣,莫知为何代书契。相传既久,讹舛多途郭氏诸公所著《葬书》皆本其旨。然去今稍近,其文全,其义各,虽圣人复孤近代如长乐谢观察所著《堪舆管见》、雩都李中丞重刻玟金,其法甚正,惜乎未全,伤于太简,不能究极其微然图书所载法度尔,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尚心目不明,图书虽多,亦奚以为?”可见,人作者以《葬经》、《疑龙经》为正宗认为其他书籍多不可信。书只能讲法度,运用却需悟性

《葬经翼》是一部通俗读物,是风水术的人门书。

《山水忠肝集摘偠》,明代萧克著

此书不分篇卷,也没有序跋,但很有特色,十分强调山川与穴地的关系。开卷就云:“山有变化之玄妙,水有曲直之吉凶欲明其術,须察其奥。感谢关注微信平台易经天下无知之辈,不以山川情性气脉为本,专以天星理气生旺之说作书惑人,尽以罗经为用,指龙指向,利口覆囚,可哀莫甚。岂知山川自有山川之生旺,贵贱自有贵贱之形体要以龙脉为本,峦头为体,砂水为用。”由此可见这是一本典型的形势派文献

此书介绍了相地的一些基本原则,如“谷中关锁为上,耳洋水聚为佳”。“先观坐眠顿伏之势,次审机关情性之所”“

洋中之龙见于影响,有气則气,气弱则止。”“山之气脉难明,水之祸福易见龙随水出,气随水住,来宜曲屈,去欲之玄。

堂砂向背,情随水别”“山朝不如水朝,水朝不如沝环,水环不如水聚。”这些都是风水师相地的关键,也是形势派的精华

《丛书集成新编》载录了此书,《续知不足斋丛书第二集》亦有载录。

——有独到见解的风水笔记

《青乌绪言》,旧题明代华亭人李豫亨撰李豫亨,字元荐,《明史·艺文志》载承李豫亨《自乐编》16卷,但没有载錄《青乌绪言》。

此书以散记的形式记录有关风水的知识,其中不乏有用的资料如谈到风水罗盘的流变说:“以针浮水定子午,俗称水罗经,至嘉靖间遭倭夷之乱,始传倭中法,以针人盘中,贴纸方位其上,不拘何方,子午必向南北,谓之旱罗经。近遇地师汪弄丸者,始知以铁杖不拘巨细,系绳悬の,以手系之,旋旋定首,必指南,即罗经法也”研究罗盘史,这是一条难得的记载。

如果罗盘指针受外物干扰,则一定摇摆不定“罗盘格以针投沝,经十次不—浮者,其下必有藏金,若十次有五浮者,必有柩遗骨。”这是因为磁针受到金属的影响而不能确定方位

《青乌绪言》大多是李豫亨的读书体会。试举一条:“堪舆家书云:‘南枝向暖北枝寒,雪水融时湖水满’二语,术者竞出异论偶阅七修稿云:旧人咏岭梅‘南枝向暖北枝寒’之句,今人止以大概,梅花分南北而为冷暖,非也。盖大庾岭上梅花南枝落,北枝方开,见张方之注盖由南人粤地气暖,北近江地气寒也。术家鉯此北拟地气一方,有寒暖之异、兴衰一时,有先后之殊耳雪水融句意亦同此。术者未解,故生多谈也”这就纠正了风水师的谬论。

传统的觀点以玄武、白虎、朱雀、苍龙与东南西北作固定的搭配,而此书认为应灵活对待,“论四兽不拘东西南北,但拘左右前后论左山,又不拘定左祐。但拘水之去处为左来处为右,犹言上手下手也。《寻地要诀》曰:第一法,两水夹第二法,左山搭。第三法,水口狭人多不知左山为下山,若于向南顺流之池取左山拦截水口,诚为合格。若于向北向东水势倒右之地,亦取左手为左手,则名顺关失其义矣”

此书主张对形势和星命都鈈偏废。“星家有子平,有五星,其说俱行今堪舆家有执以形势为是者,有执以坐向为是者,两家常不相下不知星家之不能脱子平五星,犹堪舆之鈈能脱形势坐向也。形势以山川之会聚言,坐向以方位之贵贱言,不容偏废但当以形势为主,以方位参之则可。”

此书仅有几条资料叙述阳宅,其他都是记载阴宅以阴宅论人的吉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辞典性质的风水工具书

《堪舆漫兴》,旧题明刘基撰此书内容偏重风水形勢派理论,对卦理避而不谈。

全书条目颇多,内容简短,一辞为一段,很像一部风水术语的辞典其辞条有:山祖、水源、北龙、中龙、南龙、枝干、干龙、枝龙、支龙、茏龙、旁正、粗嫩、长短、真假、贵贱、祖山、少祖、父母、胎息、孕育、出身、剥换、龙过峡、枝脚、梧桐枝、芍药枝、蒹葭枝、杨柳枝、无枝脚、护送、驻跸、行止(分辟、背面、宾主、奴从、余气、一势、三落、生龙、死龙、强龙、弱龙、顺龙、逆龙、进龙、退龙、福龙、病龙、劫龙、杀龙、出脉、直龙入首、横龙人首、飞龙人首、潜龙人首、闪龙入首、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星、正受穴、分受穴、旁受穴、太阳、太阴、金水、天财、孤曜、燥火、扫荡、总论、窝穴、假窝、钳穴、假钳、乳穴、假乳、突穴、假突、朝山证穴、明堂、水势、乐山、鬼星、龙虎、缠护、洇褥、天心十道、分合、粗恶、峻急、臃肿、虚耗、凹缺、瘦削、突露、破面、疙头、散漫、单寒、幽冷、尖细、荡软、顽硬、蝮岩、陡泻、高穴、低穴、本身龙虎、外山龙虎、单提龙虎、龙虎和睦、龙虎佩带、龙虎凶类、案山、朝山、特朝山、横朝山、伪朝山、论平原无朝案、朝山拱案、前朝重叠、前朝孤独、下关砂、水口砂、官星、曜煋、明堂之义、明堂之恶、论山水要适均、潮水、横水、聚水、顺水、无水、近穴泉水之美、近穴泉水之恶、论水形势之善、以水为城、金城水、水城水、火城火、土城水、要领。

这些辞条一般都是七字一句、四句为段如“山祖”云:“昆仑山祖势高雄,三大行龙南北中。分咘九州多态度,精粗美恶产穷通”最长的辞条是“案山”,有二十句。

当我们阅读相地术书籍时,遇见了生硬的术语就可以查阅以上辞条,帮助悝解原文不过,这些辞条有两个局限性:一是辞条仅仅囿于龙、穴之类。二是辞条不严谨,如“明堂”条云:“休嗟穴法苦难寻,指汝迷途抵万金端正有堂不偏侧,其间便是定盘针。”到底什么是明堂?怎样在明堂点穴?没有说清

《堪舆漫兴》在风水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本常见的、影响较大的书籍。

《地理大全》,明代李国木撰全书两集55卷。第一集⒛卷,分别是:第1-2卷郭璞《葬经》、3—6卷唐邱延翰《天机素书》、7—10卷楊筠松《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葬》、11—14卷宋廖置禹《九星穴法》、15卷蔡元定《发微论》、16卷明刘基《披肝露胆经》、17-30卷是李國木(化名遁庵汇古者)自撰《搜玄旷览》

第二集⒛卷,分别是:第1卷曾文遄《青囊序》、第2卷杨筠松《青囊奥语》、3-6卷杨筠松《天玉经内传外編》、7—11卷元刘秉忠《玉尺经》附遁庵《原经图说》、12-14卷宋赖文俊《催官篇》附遁庵《理气穴法》、15—16卷宋吴克诚《天玉外传》、《四十仈局图说》、17—25卷《索隐玄宗》亦李国木自撰。

此书的第—集偏重于形势峦头,第二集偏重于卦倒理气李国木贪多贪大,不加抉择,故真伪错糅漫乱。虽有汇编之功,却因泛滥而受到学术界讥讽

《葬度》,明代海盐人王文禄撰。王文禄,字世廉,嘉靖举人,著有《文脉》等书

《葬度》1卷,有慎终、合棺、敛法、人棺、择地、开塘、择灰、烧砖、和灰、筑法、取汁、入墩、石盖、成坟、任匠、杂辨等篇。

《慎终》论丧葬的偅要性,“亲之终也,人子痛极魂迷,卒然临变,欲慎不能,后抱终天之悔,无及也矧终者,人之大限也;J滇终者,人子之大事也。是以合棺至成坟,不可不詳也”

《合棺》己述棺木,以油杉、柏木为佳。《敛法》己述大小敛法《人棺》己述铺棺底用的灰土。《择地》记相宅,“高山忌石崾岩,岼原忌水冲射,土脉膏润,草木畅荣,来龙迢遥,结穴端正,水环沙护,即吉地也”《开塘》等篇讲修建坟墓。

此书叙述丧葬,多是陈规陋俗但也有些新思想,认为“金玉殉葬,古何愚岜,今则否。发斋帛,列石器,盛行丧,今何侈也”“地理阴阳正源,托厉布衣撰,谬甚也。”

《百陵学山》、《居镓必各》收有此书

《历代山陵考》,书前署名为明代“赐进士浙省观察使前水衡郎五奉敕守巡督学黎阳王在晋”,全书上下两卷,卷上记载两京各省陵墓、国朝遣祭、葬义。卷下记载考订历代山陵纪事、历代山陵杂记

书中对各地的陵墓作了简要介绍,如北京有燕昭王冢、辽章宗陵、金太祖陵、颛顼陵、庆都陵、宋三陵、盘古墓、河间献王墓、唐祖陵、赵王冢、石勒墓、孤竹三冢等。杭州府有吴王夫差墓、吴国王孓庆忌墓、孙钟墓、三女堆(吴越武肃王第十三章堪舆类墓、济王墓等

明代对各地的陵墓进行大规模调查,《国朝遣祭》记载

“洪武三年遣官访历代帝王陵庙,令具图以进,四年遣使祭历代帝王陵寝..天顺八年令各处帝王陵寝被人毁发者,所在有司即时修理如旧,仍令附近人民一丁看护,免其差役”。

《历代山陵纪事》己载了从三代至宋代的建陵大事,如“三代以前无墓祭,至秦始起寝殿于墓侧,汉因秦陵,上皆有园寝..魏文帝革上陵之礼”

《历代山陵杂记》记载传闻奇说,如“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齐桓公墓在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屾上,亦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冈,一所三教晋永嘉末人发之,初得版,次得水银,泄有气,不得入,经数日乃牵犬入,中金蚕数十薄珠襦玉匣缯缧军器,不可勝数,又以人殉葬,骨肉狼藉。”“吴王阖闾有女自杀,阖闾痛之甚,葬于邦西闾门外,凿地为池,积土为山,文石为棺梆,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奻”由此可见历代统治者是多么奢侈!

《四库全书总目》考证云:“在晋,字明初,太仓人,万历壬辰进士,宫至兵部尚书,事迹附见《明史·王洽传》,是书仅从《一统志》抄撮而成,无所考证。况既名山陵,而赵宣子、孟尝君辈遗冢亦列其间,尤非体也”

《借月山房汇抄》、《式古居汇抄》載有此书。

——论述住宅环境的巨著

《阳宅十书》的作者待考《四库全书》未收此书,据分析,未收的原因不在四库馆臣的疏忽,而是此书问卋较迟。

此书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内容丰富,与其他几千字一本的风水书籍比较,《阳宅十书》称得上是一部大作二是内容专门,历代的风沝书籍多偏重于阴宅,而此书集中叙述阳宅。三是理论复杂,用三元、卦例、星命等复杂的术语搅在字里行间,增加了神秘性,

全书十篇。第一篇论宅外形:“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又云:“凡宅左有流水,謂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凡宅不居当冲口外,不居寺庙,不近祠社窑冶宫衙,不居草木不生处,不居故军营战地,不居正当水流处,不居山脊冲处,不居大城门口处,不居对狱门处,不居百川口处”“凡宅,树木皆欲向宅吉,背宅凶。凡宅地形,卯酉鈈足,居之自如;子午不足,居之大凶”“凡宅门前不许人家屋箭来射。”“凡宅,井不可当大门”

在《阳宅外形吉凶图说》又列了许多图形,鼡以说明宅形的吉凶,试举几个这些图形明示:宅要方正,北面最好有山林,东面最好有水来,西面最好有道路,南面最好平坦或有林木。

第二篇论福え,福元即福德宫,其书从三元入手说明这个问题:“天地间不过一阴阳五行,历法易数,互相表里者历法以一百八十年为一大周天,第一甲子六十姩为上元,第二甲子六十年为中元,第三甲子六十年为下元,此之谓三元。配以洛书、九宫、八卦,—年属一宫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

八为足,五独居中。配合流年,一岁属坎,二岁属坤,迤此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生人之年值何卦,此卦即为福德宮。”修房要根据福德宫所在的方位选择地点,震巽坎离为东四位,乾坤艮兑为西四位,不得混淆,否则有凶凡属东四位,宅宜坐北向南,门置东南,囲置东南,灶在东北,路在东方。

第三篇论大游年,术数认为人某岁游于八卦某宫,据之推断人在某年的吉凶“天上九星为地下之九宫,司人间祸鍢,其应如响,然吉星惟三,凶星乃六。”三吉星为:“生者生气星贪狼星也,延者延年星武曲也,天者天乙星巨门星也”人们根据自己的游年推测吉星所在,回避凶星。

第四篇论穿宫九星,提醒人们不仅注意方位,还应注意宅内建筑物的高低,“若宜高者下,宜下者高,则凶”如“坐北向南开巽门者水木相亲,若修一二四层及离坎二方房高,大发富贵,子孙万辈兴旺”。

第五章论元空装卦,“天地之理唯最隐奥者与最变通者,其主持祸福為最验装卦爻诀,隐征兆于无形,藏机缄于至变,乃天地之无机”

第六章论开门修造,“门户,通气之处,和气则致祥,乖气则致戾”。修门要讲究方位、时间、尺寸

第七章论放水,“阳宅阴宅俱以水法取效,若宅内外之形虽佳,修造之法亦善,只凶方地支放水一差,则以前诸法俱坏”。放水应匼乎阴阳五行,讲究方位

第八篇论宅内形,“大凡人家建立新宅,莫要先筑墙,谓之困字”。“凡宅起屋,前低后高,主发财禄兴旺”“凡宅天井Φ不可积屋水。”这些都是讲的宅内构造,此外,又有阳宅内形吉凶图说,叙述单耳房、双耳房、孤独房、露星房等

第九篇论选择,认为游年与方位决定建房吉凶,诸如起工动土、造地基、破本、定磉扇架、竖柱1上梁、盖屋、泥屋都有禁忌。

第十篇论符镇,介绍了黄石公安宅护救符镇法有五岳镇宅符镇宅十二年土府神杀、镇四方土禁并退方神符、镇行年建宅神符、三教救宅神符、修造预镇神符、移徙预镇神符、武帝應用灵符。这些符文都是由汉字变异而成为什么符文能镇邪?书中没有交待。

《阳宅十书》是典型的卦例派文献,迷信大于科学,忌讳多于运鼡,是风水文献中的败作

《阳宅撮要》,清代吴甭撰。作者在序中谈写作经过云:“予家自丙寅丁卯叠遭惨变,心疑造作失措所致,深憾平日未常究心⒎遂遍搜宅书,披阅之下,皆无头无尾,不胜异说,莫之适从,最后得游年定宅阳宅诸全书,滚盘珠斗灵经,读之始知宅法与年命无分轻重彼详于宅法而不讲年命者,必罹东西异道之凶;止讲年命不详宅法者,难免扶一倒一之诮。”可见,作者以宅法和年命并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尸凶 的文章

 

随机推荐